杭州市地方标准《餐饮服务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编制说明_第1页
杭州市地方标准《餐饮服务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编制说明_第2页
杭州市地方标准《餐饮服务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编制说明_第3页
杭州市地方标准《餐饮服务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编制说明_第4页
杭州市地方标准《餐饮服务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编制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 杭州市地方标准餐饮服务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编制说明标准编制组2020年8月目 录 TOC o 1-3 h z u HYPERLINK l _Toc48135038 1标准制定背景及必要性 PAGEREF _Toc48135038 h 2 HYPERLINK l _Toc48135039 1.1 标准制定背景 PAGEREF _Toc48135039 h 2 HYPERLINK l _Toc48135040 1.2 标准制定的必要性 PAGEREF _Toc48135040 h 2 HYPERLINK l _Toc48135041 2标准制定工作概况 PAGEREF _Toc48135

2、041 h 4 HYPERLINK l _Toc48135042 2.1 任务来源 PAGEREF _Toc48135042 h 4 HYPERLINK l _Toc48135043 2.2 标准起草单位 PAGEREF _Toc48135043 h 4 HYPERLINK l _Toc48135044 2.3 主要工作过程 PAGEREF _Toc48135044 h 4 HYPERLINK l _Toc48135045 2.4 杭州市餐饮业现状调查 PAGEREF _Toc48135045 h 4 HYPERLINK l _Toc48135046 3标准编制原则和主要内容的说明 PAGER

3、EF _Toc48135046 h 8 HYPERLINK l _Toc48135047 3.1 标准编制原则 PAGEREF _Toc48135047 h 8 HYPERLINK l _Toc48135048 3.2 主要内容的说明 PAGEREF _Toc48135048 h 8 HYPERLINK l _Toc48135049 3.3 餐饮服务业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说明 PAGEREF _Toc48135049 h 13 HYPERLINK l _Toc48135050 4效果预测 PAGEREF _Toc48135050 h 16 HYPERLINK l _Toc48135051 4.1

4、 达标排放技术分析 PAGEREF _Toc48135051 h 16 HYPERLINK l _Toc48135052 4.2 技术经济分析 PAGEREF _Toc48135052 h 24 HYPERLINK l _Toc48135053 4.3 环境效益分析 PAGEREF _Toc48135053 h 25 HYPERLINK l _Toc48135054 5国内外现行相关标准情况 PAGEREF _Toc48135054 h 25 HYPERLINK l _Toc48135055 5.1 日本饮食业恶臭控制导则 PAGEREF _Toc48135055 h 25 HYPERLINK

5、 l _Toc48135056 5.2 美国饮食业相关法规标准 PAGEREF _Toc48135056 h 26 HYPERLINK l _Toc48135057 5.3 港澳台地区相关法规标准 PAGEREF _Toc48135057 h 26 HYPERLINK l _Toc48135058 5.4 我国大陆各省市相关法律标准及技术规范研究 PAGEREF _Toc48135058 h 28 HYPERLINK l _Toc48135059 6重大意见分岐的处理结果和依据 PAGEREF _Toc48135059 h 33 HYPERLINK l _Toc48135060 7其它应予说明

6、的问题 PAGEREF _Toc48135060 h 33标准制定背景及必要性1.1 标准制定背景为改善空气质量,国家于1999年发布了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WPB 5-2000),2001年对其进行了第一次修订并发布修订稿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 18483-2001),2018年启动第二次修订并发布了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修订的主要内容包括取消油烟净化设施去除效率的要求、取消了附录 A 饮食业油烟采样方法及分析方法、收严了油烟排放浓度限值、增设了非甲烷总烃排放浓度限值等要求。在产业升级、经济转型发展过程中,餐饮油烟污染已成为本市中心城区的主要环保投诉对象,为持续改善城市空气

7、环境质量,保障群众身体健康,提高生态文明水平,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浙江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浙江省餐饮油烟管理暂行办法和杭州市大气污染防治规定等法律法规规章的要求,推进我市餐饮大气污染物治理和美好城市的建设。1.2 标准制定的必要性1.2.1 制定标准是改善居住环境的需要根据本市食药监局的统计数据表明:本市餐饮服务企业总数为34122家,其中大型饭店1313家,中型饭店2562家,小型饭店30247家。目前中心城区餐饮油烟投诉是管理的主要问题,被投诉问题为油烟、噪声和气味,其中,被投诉的餐饮服务企业多为小型餐饮服务企业。因此,希望通过制定此标准,

8、引导餐饮服务企业采用有效控制餐饮油烟、VOCs的排放总量,改善餐饮服务企业周边居民的居住环境,减少餐饮投诉数量,构建良好的居住环境。1.2.2 制定标准是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需要目前,本市大气污染日益呈现复合型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细颗粒物(PM2.5)污染较重、夏季臭氧浓度较高(大气氧化性强)等问题。有研究表明,餐饮源对大气复合型污染的贡献是多方面的,首先它是PM2.5的直接排放源,其次烹饪会产生多种挥发性有机物,其中烯烃类、芳香烃和烷烃类等组分可与大气中的氮氧化物发生反应,增强大气氧化性,促进臭氧和二次颗粒物的形成。此外,随着本市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和行动计划的落实,清洁能源替换、工业大气污染治理、

9、机动车污染控制措施的大力实施,这些主要排放源的贡献将逐步降低。1.2.3 制定标准是提升监管能力的需要2016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版生效实施,对餐饮服务企业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而现有的国标中油烟指标的监测操作复杂,可操作性较差,导致执法部门在对餐饮服务企业实施监管时缺乏依据和手段,因此为使餐饮服务企业落实餐饮油烟治理措施,有标可循、确保达标排放,迫切需要行政手段上升到法律手段,完善我市环境污染排放标准体系,尽快制定出台我市地方标准。1.2.4 制定标准是环境技术进步的需要为贯彻实施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 18483-2001),国家环保总局同年发布了饮食业

10、油烟净化设备技术方法及检测技术规范(试行)(HJ/T 62-2001)。2010年颁布了饮食业环境保护技术规范(HJ 554-2010),排放标准和技术规范分别对餐饮污染源排放的油烟浓度和所采用油烟净化设施的技术要求进行了规定,同时对餐饮油烟污染控制与治理发挥了良好作用。随着本市餐饮业蓬勃发展,尤其是中心城区的餐饮油烟污染,现行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 18483-2001)已不能满足本市餐饮业污染控制需求,应根据新技术的发展现状和新形势下的管理需求,制定适合本市餐饮业监管需求的餐饮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标准制定工作概况2.1 任务来源杭州市环境保护局于2018年下达了杭州市地方标准杭

11、州市餐饮服务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起草制定任务。2.2 标准起草单位杭州市地方环境保护标准杭州市餐饮服务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由杭州市环境保护局组织,杭州市环境科学研究院、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杭州市环境监测站、杭州统标检测科技有限公司承担起草工作。2.3 主要工作过程(1)2018.8-2018.09:成立标准起草工作组,完成所有文献资料的收集和汇总工作;(2)2018.10-2018.11:完成典型餐饮企业走访调研、政府相关部门走访调研,完成典型餐饮企业油烟排放监测;(3)2018.12-2019.01:完成杭州市餐饮服务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初稿及编制说明,召开征求重点企业和局内部相关处室意

12、见会,进一步修改完善;(4)2019.02-2020.06:完成杭州市餐饮业油烟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书面征求省环保厅、市级相关部门、各地环保局、相关科研院所、相关协会、相关仪器厂商、相关监测机构及部分企业的意见,修改形成专家评审稿。(5)2020.07-2020.08:召开专家评审会,根据评审会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按程序上报。2.4 杭州市餐饮业现状调查2.4.1 杭州市餐饮业规模调查根据杭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餐饮的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杭州市餐饮企业总数为34122家,其中大型饭店1313家,中型饭店2562家,小型饭店30247家,所占比例分别为3.85%,7.51%,88.64%。杭州餐饮

13、业态以量大、面广分散的中、小型饭店、小吃店为主,见图2-1所示。图2-1 杭州餐饮业态分布情况图从各区餐饮数量来看,余杭区、西湖区数量相对较多,各区餐饮分布情况见图2-2。图 2-2 杭州各区县餐饮企业分布情况(单位:家)2.4.2 杭州市餐饮油烟污染物排放状况2.4.2.1 杭州市餐饮服务业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分担率根据 2016年杭州市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本市餐饮服务业PM10、PM2.5、VOCs在全市排放总量中的分担率分别为 1.1%,2.7%和1.8%。2.4.2.2 杭州市餐饮服务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根据 2016年杭州市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杭州34122家餐饮企业VOCs排放总量为2

14、364吨,PM10排放总量为1017.3吨,PM2.5排放总量为813.9吨,其中OC为365.9 吨,BC为10.5吨,具体见表2-1。其中,余杭区、西湖区、萧山区、桐庐县和临安市是排放量最大的5个区县(见图2-3和图2-4)。表2-1 2015年杭州餐饮企业污染物排放情况(吨/年)县市区PMPM10PM2.5VOCsBCOC上城区54.654.643.7126.90.619.6下城区58.758.747.0136.50.621.1西湖区124.8124.899.8289.91.344.9拱墅区47.247.237.7109.60.517.0江干区17.417.413.940.40.26.3

15、滨江区21.821.817.550.70.27.9余杭区161.6161.6129.3375.61.758.1萧山区107.9107.986.4250.81.138.8之江旅游度假区16.416.413.138.00.25.9经济技术开发区56.056.044.8130.20.620.2富阳区73.573.558.8170.90.826.5建德市50.350.340.3117.00.518.1临安市81.181.164.9188.60.829.2桐庐县84.484.467.5196.10.930.4淳安县45.845.836.7106.50.516.5大江东15.715.712.536.40.

16、25.6合计1017.31017.3813.92364.010.5365.9图2-3 杭州市各区县餐饮企业PM2.5排放量及比例(单位:吨/年)图2-4 杭州市各区县餐饮企业VOCs排放量及比例(单位:吨/年)2.4.2.3 杭州市油烟污染物控制设施通过调研,目前杭州主城区餐饮油烟处理设施主要以静电为主,并且一般都配有机械式预处理。此外也有部分餐饮企业采用运水烟罩、紫外光解等处理方式。标准编制原则和主要内容的说明3.1 标准编制原则基于杭州市的餐饮业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结合环境需求,在本标准的编制过程中,始终体现科学性、先进性、污染防治技术的可行性,并充分围绕为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保护

17、人们的生活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基本原则进行编制。杭州市餐饮服务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制定遵循以下原则: (1)服务于本市环境空气质量改善工作 餐饮服务业烹饪过程中排放污染气体,致使大气污染,本标准旨在控制污染气体的排放,以改善本市的环境空气质量。(2)固化前期行政管理要求对前期杭州市大气污染防治管理中需要固化下来的指标和要求,纳入到标准中以便持续规范管理。(3)技术可行性和先进性原则 以现有排放水平为基础,以先进技术为依托,分析餐饮油烟污染物治理控制技术的可行性,促进餐饮油烟污染物控制技术进步。 (4)经济合理性原则 标准的制定依据工艺成熟、成本合理的可行技术。3.2 主要内容的说明3.2.1 标

18、准文本及架构 本标准包括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技术内容、排放控制要求、采样与监测要求、实施与监督共6章。3.2.2 标准名称本标准名称为餐饮服务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本标准中除油烟排放限值外,增加了非甲烷总烃和臭气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因此,本标准的名称中将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中的“油烟”更改为“大气污染物”。为保持与杭州市其他相关文件对餐饮行业的一致称谓,将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中的“饮食业”更改为“餐饮服务业”。3.2.3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餐饮服务业油烟、非甲烷总烃的排放限值、监测要求,以及标准的实施与监督等相关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杭州市行政管辖区现有餐饮服务单位的餐饮大

19、气污染物排放管理和控制,以及新建餐饮服务单位的设计、环境影响评价及其经营期间的餐饮大气污染物的排放管理;排放油烟的食品加工单位,参照本标准执行。本标准不适用于居民家庭餐饮油烟排放。3.2.4 术语及定义标准中规定了餐饮服务、餐饮服务单位、标准状态、餐饮油烟、非甲烷总烃(NMHC)、餐饮油烟净化设施和环境敏感目标和油烟在线监控系统8个术语。本标准规定餐饮服务单位为“直接或间接从事餐饮服务的单位”,该定义不包括个人在内从事餐饮服务的活动,只针对取得工商营业执照和餐饮服务许可证(食品安全许可证)的合法组织。对于饿了么、美团外卖、百度外卖等快餐配送平台里的某居民小区内无证加工点的黑作坊、黑餐馆,可以依

20、据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办法第五条“经营者未依法取得许可从事经营活动的,由法律、法规、国务院决定规定的部门予以查处;法律、法规、国务院决定没有规定或者规定不明确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的部门予以查处。”第六条“经营者未依法取得营业执照从事经营活动的,由履行工商行政管理职责的部门(以下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予以查处。”本标准拟采用HJ/T 38和 DB11/T 1367规定的监测方法,使用“非甲烷总烃(NMHC)”作为VOCs的综合控制指标,因此新增了非甲烷总烃的定义。3.2.5 标准的执行时段调研现有环境标准可得知,对现有企业、新建企业的划分依据为环评文件通过审批之日,根据国家“放管服改革

21、、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要求,自2017年9月1日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对于餐饮企业的环评手续全部调整为环评登记表,由餐饮企业自行上网站备案即可,备案手续简单方便且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所有的餐饮企业都已完成网上备案,若以是否备案作为现有企业、新建企业划分依据不具有现实可行性与必要性。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公布浙江省综合行政执法事项统一目录的通知,对综合行政执法事项作了进一步的明确:“1.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加强日常巡查,受理投诉、举报;发现未安装油烟净化设施、不正常使用油烟净化设施的,责令改正、依法查处,并将处理结果反馈生态环境部门。.生态环境部门在日常管理中发现未安装油烟净化设施、

22、不正常使用油烟净化设施的,责令改正;需要立案查处的,将相关证据材料或案件线索移送综合行政执法部门。”杭州市餐饮服务业处罚权由市、区县城市管理部门行使,且城市管理部门依据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办法对无证无照的餐饮服务企业也拥有执法权。为衔接这两类执法权的行使,本标准不设立执行时段区分,一律按照标准发布日期执行。3.2.6 污染物控制项目本标准污染物控制项目除了国家餐饮油烟标准中的油烟指标外,根据环境保护工作的发展,增设了非甲烷总烃、臭气两个控制项目。3.2.6.1 污染控制措施要求本标准要求“餐饮服务单位在餐饮服务活动中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有效捕集餐饮油烟,并通过排风系统经餐饮油烟净化设备净化处理后排放

23、。”较GB 18483-2001 中“排放油烟的饮食业单位必须安装油烟净化设施,并保证操作期间按要求运行。” 更为细化具体,新增并强调了油烟“捕集”、“收集”的概念。本标准中提出:“未经餐饮油烟净化设施净化处理的大气污染物排放行为,包括未安装餐饮油烟收集和净化设施、作业期间未开启餐饮油烟净化设施、拆除或者闲置餐饮油烟净化设施、油烟管道存在明显破损、通过旁路排放的大气污染物排放行为视同超标。”进一步明确了国标中对于餐饮油烟无组织排放的具体含义。本标准对餐饮油烟净化设备的使用、安装和运行维护也提出了相应要求。结合香港控制食肆及饮食业的油烟及煮食气味相关技术要求,本标准提出“餐饮油烟净化设备应与排风

24、系统联动,其额定处理风量不应小于实际处理风量”避免餐饮服务企业“小马拉大车”与“只开风机不开净化设备”的情况;同时,为防止餐饮服务企业不及时清洗维护而造成的设备净化效率低下的行为,提出“餐饮油烟净化设备应由专人负责运行控制,并定期维护保养。” 本标准对餐饮油烟在线监控系统的安装提出了相应的要求:“餐饮服务单位应按照政府规定的管理部门相关要求安装油烟在线监控系统。”为便于相关管理部门高效监管油烟污染,鼓励餐饮服务单位安装油烟在线监控系统,具体要求待生态环境部门另行规定。本标准对商业楼宇、餐饮集聚区的餐饮服务单位的餐饮油烟污染物的处理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宜将油烟通过预处理后经管道收集至集中配置的后

25、续油烟净化设施及除异味设施。”此要求顺应现阶段城市餐饮业的发展趋势,对商业楼宇里的餐饮服务单位这一重要餐饮业态的油烟排放做出了先分别预处理再统一高效净化除味的相关要求。3.2.6.2 采样与监测要求(1)一般要求油烟采样位置及排污口标志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如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电子玻璃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合成革与人造革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橡胶制品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等中所提及的“对企业排放废气的采样应根据监测污染物的种类,在规定的污染物排放监控位置进行;对有废气处理设施的,应该在该设施后监控。在污染物排放监控位置应设置永久性排污口标志。”提出本标准的要求“餐饮油烟排放应设置垂直

26、管段,排放口应设置永久性测试孔、采样平台以及排污口标志。(2)主要污染物监测要求本标准的采样位置、采样点,采样方法与分析方法均参考 GB 18483,但补充强调说明了“采样时段应在油烟排放高峰期”中的“高峰期”为产生油烟的全部灶具中 75%以上投用期,满足竣工验收时生产负荷的要求。大气污染物的分析测定方法按表3-2的方法执行。表3-2餐饮业大气污染物测定方法序号污染物项目标准名称标准号1油烟固定污染源废气 油烟和油雾的测定 红外分光光度法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 便携式饮食油烟检测仪HJ 1077HJ 25262非甲烷总烃固定污染源废气 总烃、甲烷和非甲烷总烃的测定 HJ 383臭气恶臭污染物排放

27、标准GB 14554注:本标准实施之日后,国家再行发布的适用的餐饮业大气污染物分析方法也应执行。油烟采样方面,为落实现场监测的可行性、可操作性和可达性,将样品采集数量由5个减少为3个。三次采样分析结果之间,取最大值(判定是否瞬时超标)或平均值(判定是否平均超标)为最终判定结果。依据油烟排放的瞬时特性,兼顾油烟排放的瞬时情况和一般情况,便于执法人员将油烟排放实际情况进行固化。基准灶头数的计算直接采用发热功率进行折算。以发热功率计算基准灶头数也有利于促进厨房操作平台设计的规范化、标准化,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由于环保标准体系的变化,新发布的污染物排放标准中不再附录相关污染物监测方法,本标准发布

28、之后,油烟监测方法参照固定污染源废气 油烟和油雾的测定 红外分光光度法执行。对非甲烷总烃的测定方面,监测采样按照HJ 732的规定执行,样品采集次数为连续采样3次,每次10min。同时,本标准提出了可开展现场监测油烟污染物,监督管理部门在开展执法检查时,采用表2中监测方法的仪器测得的污染物浓度数值,可作为判断是否超标的执法依据,其仪器应经强制检定。本标准规定了臭气浓度的测定按GB 14554规定执行。当餐饮服务单位产生特殊气味并对周边环境敏感目标造成影响时,应采取有效的除味措施,臭气监测点位在油烟排气筒或净化设施排放口。(4)基准灶头折算本标准参考上海市餐饮业油烟排放标准(DB 31/844-

29、2014)中按照就餐位数折算基准灶头数的方法(中、小型餐饮服务企业从严),即 40个就餐位对应 1 个基准灶头,具体方法见表3-2。补充该划分规则目的是为弥补原国家标准中存在的无法计算基准灶头的情况,如餐饮服务企业无法提供灶头功率,或排风罩投影面积未水平设置(如铁板烧、鸡公煲)等。表3-3 餐饮服务企业基准灶头数的折算方法基准灶头数(个)654321经营场所就餐位(座)150150, 120120, 9090, 4040, 2020就餐位150座的餐饮服务企业每增加40个座位视为增加1个基准灶头数3.2.7 标准监督实施要求由于杭州市餐饮服务业的环境执法归属到城市管理局,但生态环境局同时也承担

30、部分的监管权,故本标准由市和区、县级人民政府确定的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监督实施。并且为便于开展环境执法,提高执法效率,本标准增加了“监督管理部门在开展执法检查时,采用标准文本中表2监测方法的仪器测得的油烟浓度数值,可作为判断是否超标的执法依据,其仪器应经过强制检定”的规定。3.3 餐饮服务业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说明3.3.1油烟排放浓度限值与单次监测浓度限值要求本标准最高允许油烟排放浓度为1.0 mg/m3,该浓度为排放口连续3次采样的平均浓度经基准灶头折算后的浓度,较GB 18483-2001 的2.0 mg/m3 收严了一倍。标准编制组对30家餐饮单位的油烟排放浓度进行了实测,此30家餐饮单位覆

31、盖了不同业态与规模。测试结果如图3-2,可明显看出,除2号餐饮单位油烟排放浓度超过5mg/m3,其余油烟排放浓度均在0-3mg/m3之间,约73%的餐饮单位的油烟排放浓度在1 mg/m3以下。图3-2 餐饮单位油烟排放浓度实测考虑到油烟具有排放浓度波动范围大、瞬时排放浓度大的特点,在现场执法时考虑瞬时超标情况。此处设定采样次数为连续采样3次,监控点处任意一次油烟基准浓度值大于2 mg/m3,则视为超标。为避免瞬时采样可能导致的误差,此处将油烟浓度超标阈值提高至2 mg/m3。3.3. 2非甲烷总烃排放限值的确定本标准最高允许非甲烷总烃排放浓度为8 mg/m3,该指标较GB 18483-2001

32、为新增指标。标准编制组对15家不同类型的餐饮单位排放的非甲烷总烃质量浓度进行监测,结果如图3-3。15家被测餐饮单位的非甲烷总烃排放浓度差异较大,达标率为73%。图3-3 餐饮单位非甲烷总烃排放浓度实测标准编制组采用J.U.M. FID 109A设备,选取工作日和非工作日对某团餐单位食堂油烟排放口进行了非甲烷总烃的24小时连续监测,以下图3-4为非甲烷总烃在6天内的小时均值变化图。图中所示非甲烷总烃小时均值基本都在5mg/m3以下,其中8月28日周三非甲烷总烃浓度较其他工作日有明显升高,考虑与当天烹饪菜品有关(炸带鱼)。图3-4 某团餐单位食堂非甲烷总烃浓度在线监测小时均值3.3.4 臭气排放

33、限值的确定本标准规定餐饮服务单位产生特殊气味并对周边环境敏感目标造成影响时,应采取有效的除味措施,油烟排气筒排放的臭气浓度不得超过 120(无量纲)。本标准臭气排放浓度为排气筒排放浓度。标准编制组对18家不同类型及业态的餐饮企业的作业高峰期排气筒的臭气浓度进行监测,每家企业监测三组数据。图3-6为18家餐饮企业的平均臭气浓度。此18家企业的臭气平均浓度均在25-250之间,达标率为72%。图3-6 餐饮单位油烟臭气排放浓度实测效果预测4.1 达标排放技术分析 4.1.1 油烟污染控制技术分析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油烟控制技术有机械式、静电式、湿式等几种方式,而催化燃烧、光解氧化、离心分离等技术以及各

34、种技术的复合已成为未来油烟净化技术的发展方向。(1)机械式油烟净化技术机械式油烟净化技术是采用过滤、惯性方式等机械分离原理去除油烟。惯性方式是通过改变气流方向,从而使油烟雾颗粒靠惯性与碰撞从气流中分离;过滤方式指油烟通过过滤材料,与滤料相互碰撞、拦截从而被吸附,得以净化。常见的机械式油烟净化设备有金属挡板、滤网等。金属挡板、滤网是利用惯性原理,将油烟粒子阻挡和拦截在金属挡板或滤网上,使油滴粒子自废气中分离的方法。通常,金属挡板、滤网直接应用于排烟罩面板上,对大颗粒油烟去除效果较好,去除率约为30%-50%。其清洗频次根据油烟量而不同。如图4-1所示。图4- SEQ 图3- * ARABIC 1

35、 机械式油烟净化设备示意图机械式油烟净化技术初期投资小、成本低、结构简单,但其自身处理能力有限、更换清洗频繁、风阻较大、不便于长期运行。在与其他油烟净化设施(如静电式油烟净化器)联合使用时,可以提高净化效率,减少清洗维护强度。(2)旋网过滤式净化技术旋网过滤是一种动态物理净化器,包括中心盘和设置在同一平面内的数条圆形辐条,所述辐条一端呈径向辐射的固接在所述中心盘上,通过旋网的高速旋转,拦截油烟颗粒,达到减少油烟污染的净化效果,如图4-2。也可与紫外光解灯组合使用,达到拦截并矿化油烟颗粒的效果,减少油烟净化器的清洗频率。旋网间距约为2 mm;10微米颗粒物去除效率不低于90%;装置阻力不大于15

36、0 Pa。图4-2 旋网过滤油烟净化装置(3)活性炭吸附技术活性炭吸附是利用颗粒活性炭多孔介质,吸附油烟中的气味物质的方法。活性炭吸附器常设置在油烟净化设施后,用于加强除味效果,其除味效率可达70%。但油烟中颗粒物极易黏附在活性炭颗粒表面,堵塞吸附孔隙,造成活性炭失效。因此活性炭更换较频繁,成本较高。活性炭吸附设备如图4-3所示。图4- 3 活性炭吸附设备示意图(4)湿式油烟净化技术湿式油烟净化技术是指用水膜、喷雾、冲击等液体吸收原理去除油烟的净化方法。采用水或其他洗涤剂,以喷洒的方式形成水膜、水雾来吸收油烟,水与油接触的表面积增大,水对油烟雾吸收能力增强,从而达到去除油烟雾粒子的目的。常见的

37、湿式油烟净化设备包括运水烟罩,洗涤塔等。运水烟罩为内装多个喷水口的特制排烟罩,在集油板前产生水雾,使其表面形成一层水幕,当油烟经过水幕,油烟中的油粒会被水流带走。运水烟罩油烟净化效率在30%-40%之间,适用于油烟排放量低至中的场合。高油烟排放量时,运水烟罩可作为初步清除油烟之用。运水烟罩在香港有较多的应用,在上海的港式餐厅也有一些应用。但运水烟罩存在污水排放等二次污染问题。如图4-4所示。图4- 4运水烟罩示意图洗涤塔的原理是通过气液接触,将油烟从气相转移至液相,从而达到洗净油烟的目的。该方法适用于油烟颗粒较大,油烟浓度不高且具有一定除味要求的场合,油烟净化效率可达50%-70%,选用的洗涤

38、液对气味有一定的去除效率。但洗涤塔会产生大量含油废水,气候炎热季节易发生洗涤液腐臭味,需定期清洗更换洗涤液。洗涤塔示意图如图4-5所示。图4-5 洗涤塔示意图湿式吸收式油烟净化烟罩,油烟经过装置中的双层舌型塔板时,舌型塔板上方利用排风风机负压产生一定厚度的液膜层对油烟进行洗涤净化,捕捉油烟微粒,达到净化效果,如图4-6所示。装置设有除水滴及水雾结构,防止水滴或水雾排出。吸收式油烟净化烟罩自带水箱,程序控制自动进排水,缺水时自动补水;装置需定期换水,更换周期可根据使用情况在控制程序中设置,到期将提醒并强制更换;进水或换水时装置自动补充净化吸收剂,稀释比例大约为40倍,稀释后的溶液可循环使用。粗油

39、烟颗粒(10微米颗粒物)去除效率不低于90%。装置阻力小于600 Pa。图4-6 吸收式油烟净化烟罩原理示意图湿式法净化效率较高,对气态污染物有较强的净化作用,同时能降低油烟雾温度。加入适当的化学试剂,还可以同时去除辛辣等刺激性味道。但是,油与水不具有共溶性,故该技术本身也存在一定缺陷。湿式净化设备体积较为庞大,耗电、耗水量较大,易发生故障,且洗涤液须进行处理,否则会出现二次污染问题。另外,由于水在摄氏零度以下结冰,因而在黄河以北地区很少采用此种处理方式。(5)静电式油烟净化技术静电式油烟净化技术则是经过交直流变换,在两极板间构成一个强电场,使油烟粒子在高压电场作用下,碰撞并俘获带电气体离子,

40、带电的油烟雾颗粒物在电极间受重力、电极引力和风场动力作用向正极集尘板运动,从而达到分离效果。其对气溶胶状态污染物的去除率相对较高,可达80%-90%。但烹饪时所产生的油烟易黏附在静电收集板上,对净化效率影响较大,需定期妥善清洗。静电油烟净化设备原理示意图如图4-7所示。图4-7 静电油烟净化设备原理示意图(6)催化燃烧技术催化燃烧技术净化油烟的主要原理是使油烟气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以较低的温度氧化燃烧,把油烟气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其优点是去除效果好,没有二次污染,但是技术复杂,催化剂容易中毒,设备投资高,占地面积大,目前应用并不广泛。(7)光解氧化技术紫外光催化氧化的原理是利用185 nm紫外

41、线产生臭氧,氧化分解气味物质和气态有机物质,同时配合光催化剂使用,加快气味物质与臭氧的反应速度。紫外光解技术用于排烟罩内,在管道中持续的氧化效应,可以保持管道清洁,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清洁和维修成本,减少火灾隐患;设置在油烟净化设施后,用于加强除味效果。但油烟中颗粒物极易黏附在紫外灯管上,影响紫外光强度和寿命,需定期清洗和更换。图4-8 紫外光净化设备示意图紫外光净化设备如图4-8所示,若要达到较高的净化效率,油烟气需在设备中停留2s以上。(8)离心分离技术离心分离的原理是由小型压缩机或者小型风机提供动力,使待处理的油烟从切线方向进入旋风筒作旋转分离运动,流体螺旋下降,油烟颗粒被强烈旋转所产生的

42、离心力抛向筒体内表面, 集结于筒体内表面的小油烟颗粒相互粘连形成更大的油滴, 在重力作用下逐渐降至筒体底部, 定期排放,如图4-9。图4-9 旋风式油烟净化设备原理示意图旋风式油烟净化设备具有如下优点:1)油烟雾在旋风筒内停留的时间长,净化效果好。2)油烟雾经过旋风除油后才与风机叶轮相接触,大大减少对叶轮的污染,延长油烟净化设备的寿命。3)旋流式油烟设备靠墙设置安装,不但节省空间,而且集气口降低,油烟收集效果更好。旋风式油烟净化设备的去除效率能够达到85%。(9)低温等离子净化技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处理VOCs,有其独特的优点:可在常温常压下操作;有机化合物最终产物为CO2、CO

43、和H2O,若有机物是氯代物,则产物应加上氯化物,而无中间副产物,降低了有机物毒性,同时避免了其他方法中后期处理问题;无需考虑催化剂失活问题;工艺流程简单、运行费用低,是直接燃烧的一半;运行管理方便;对VOCs的去除率高,对VOCs 的适应性强。但是在国内也有技术不成熟,运行成本高,资金投入不足等缺点。目前主要考虑以活性炭吸附作为油烟气态污染物主要的处理方式。(10)小结表4-1为常见油烟控制技术汇总表。复合法是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净化方式制成的设备,常见的有机械、静电相结合;湿式、静电相结合等方式。复合处理能够充分利用各种技术的优缺点,达到更好的净化结果。当采用烟罩+末端控制技术或末端油烟-气

44、味两级复合高效控制技术时,其净化效率能进一步提高。表4-1 常见油烟控制技术汇总表设施分离介质原理净化效率烟罩挡板/滤网油烟惯性阻挡拦截低(高)旋网过滤油烟惯性阻挡拦截中运水烟罩油烟水雾洗涤中吸收式烟罩油烟、气味液体洗涤中紫外光解油烟、气味氧化分解中排风末端静电净化器油烟静电去除高洗涤塔油烟液体洗涤中气味吸收中活性炭吸附器气味吸附中催化燃烧油烟氧化分解高气味氧化分解高紫外光解气味氧化分解不详旋风式油烟净化器油烟离心分离高4.1.2 餐饮服务业大气污染物达标分析(1)油烟限值达标分析从实际市场使用角度分析,以静电式油烟净化器应用最为广泛,也是目前最实用、最适合处理餐饮油烟和净化效果最好的一种方法

45、。静电式油烟净化设备在各项技术参数达到相关要求时可达到90%至95%的油烟净化效率,油烟净化效率与定期清洗保养关系密切,因此餐饮服务单位的日常维保工作将是日后餐饮业监管的重点。 (2)非甲烷总烃限值达标分析由于一直以来环境管理部门主要依据GB 18483对餐饮企业排放的油烟进行管控,对餐饮业VOCs的排放控制没有明确的控制要求,目前市场上暂无可直接应用的餐饮业VOCs控制技术和设备。目前多种类型的工业污染源VOCs防治技术和设备已经十分成熟,并得到广泛应用。由于餐饮业多为中小型企业,且无专业的环保技术人员,餐饮业VOCs防治技术的关键问题和困难在于:综合成本要低以及安装使用简便。因此,餐饮业V

46、OCs净化技术研发方向在于:一、在目前静电高效净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污染物处理效率;二、优选已成熟的工业VOCs防治技术,进行二次研发和集成,充分考虑餐饮源废气排放特性及餐饮企业的经济承受能力,降低综合成本,以满足餐饮业VOCs净化的要求。4.2 技术经济分析 4.2.1 投资及运行费用估算案例:某大型餐饮企业油烟净化设备方案某大型餐饮企业产生油烟废气,管道排气温度50C,排气速度10 m/s,排气含湿量45%,热态排气量18000 m3/h,标干排气量8366 m3/h,油烟排放浓度为18 mg/m3,其达到本标准最高允许排放浓度1 mg/m3所采用的方案如下:拟采用高压静电式油烟净化设备,

47、风量20000 m3/h,过滤风速2.5 m/s,每个荷电器直流工作电压9.5-11.5 kV,每个收集器直流工作电压4.5-7.0 kV,电源组高压直流输出最大的电流是4 mA,每个收集器的深度为25 cm,荷电、收集板的距离为6 mm。安装净化设备后油烟排放浓度为0.8 mg/m3,投资成本6万元,运行成本0.4万/年(含保养费)。油烟排放标准实施的经济分析假设本市标准实施3年内,餐饮服务企业油烟净化设施全部更新换代,其总投入估算如下表6-1。其中大型饭店1313家,中型饭店2562家,小型饭店30247家表4-2 标准实施后油烟净化设施总投入(单位:万元)净化设备风量企业数量单价总投资(

48、m3/h)(万元/台)(万元)静电大型20000131367878中型10000256237686小型5000302471.545371合计3412260935总投入60935按餐饮服务企业3年替换的自然规律计算,3年内油烟净化设备的投入为60935万元。(注:本估算尚未考虑餐饮服务企业的自然增长及运行费用。)4.3 环境效益分析根据杭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册餐饮企业统计,杭州共计约有34122家餐饮服务单位,分别包括食堂、特大型饭店、大型饭店、中型饭店、快餐店、小型饭店、小吃店、饮品/咖啡/茶室/酒吧。结合本标准典型餐饮服务企业实地监测数据,参考本标准油烟净化设备最低去除效率的要求,可预测

49、杭州餐饮服务企业各污染物的减排效率,见表4-3所示。安装符合本标准的油烟净化设备后,能为杭州市每年减少餐饮源排放的油烟总计494吨,PM2.5总计91 吨,VOCs 110吨 。表4-3 餐饮源减排效果预测餐饮企业规模油烟净化效率%油烟PM2.5VOCs总减排率%90%-25%-22%-15%总减排效果(吨)494 91 110 国内外现行相关标准情况5.1 日本饮食业恶臭控制导则日本环境省水、大气环境局大气生活环境室制定了饮食业恶臭控制导则文件(非强制性),目的是为指导日本的饮食业恶臭排放满足国家环境保护条例及恶臭防治法,与我国不同的是日本对饮食业的控制在末端控制之外,还强调对源头(材料替换

50、),过程控制(烹调工艺改善)及无组织排放的控制(如饮食业排放水和垃圾产生的恶臭问题)。主要内容涵盖如下:(1)日本饮食业恶臭污染现状。不同餐饮类型的投诉分析;排气、排水、橱余垃圾造成的恶臭污染;(2)管理与技术控制对策。分餐饮类型论述了管理与技术相结合的源头、过程、无组织及末端控制对策,并推荐最优控制对策;特别地,如油烟和恶臭控制,根据油烟量多少及恶臭强度推荐最合适的控制技术。(3)控制技术简介及案例介绍。分别详细论述了油烟去除装置和恶臭去除装置的技术。5.2 美国饮食业相关法规标准由于美国的快餐业规模较大,一般都已安装油烟净化设施,并且饮食业距居民区局里较远,不存在突出的扰民问题,因此美国并

51、没有全国性的餐饮业的油烟排放标准。1997年7月,美国加州南岸空气质量管制区制定了美国第一部控制饮食业油烟排放的地方性标准(Rule 1138 - Control of Emissions from Restaurant Operations),此标准的管辖对象主要为链式烤肉机,未来可能增加其它烹调设备排放限制的条款。此标准规定,任何人经营的链式烧烤炉须装有催化氧化装置,且催化剂符合标准中规定的测试方法的认证。此标准优先推荐催化氧化控制设备, 如果采用其他设备, 对PM 和VOCs的去除效率必须大于催化氧化控制设备。同时,链式烤肉机的持有者或操作者需做好日常使用维护的台账记录。美国Marico

52、pa县参考加州南岸空气质量管制区的做法, 也制订类似的控制饮食业油烟排放的标准。此外,美国联邦消防署基于消防立场制订了商业烹饪设备油烟去除装置设备标准(Standard for the Installation of Equipment for Removal of Smoke and Grease-Laden Vapors F from Commercial Cooking Equipment)。该标准于1990年立法通过,1991年2月8日生效,其管辖对象为商业营利用烹饪设备,以安全、防火为主,其管制方式为制订设备使用规范,但未指明空气污染物的排放标准。5.3 港澳台地区相关法规标准5.3

53、.1 香港香港没有专门针对餐饮油烟的排放标准,只有针对饮食业的环保法例要求,没有制定油烟的排放限值。2009年,环保署颁布了饮食业的环保法例要求,该要求针对空气污染、噪音污染、污水排放以及废物处理都提出了相应的环保要求。其中空气污染方面,主要是控制由烹饪产生的油烟及难闻气味的排放,规定厨房排放的废气不得有肉眼可见的油烟,而排放物不得对临近处所造成气味污染。因此,香港环保署向饮食业主及经营者发放了控制食肆及饮食业的油烟及煮食气味小册子,旨在帮助他们认识和应用最好的切实可行控制措施。这本小册子的主要内容包括:空气污染问题控制标准、排气口位置、油烟及煮食气味的控制等。另外,香港环保署出台了评估煮食油

54、烟控制设备的除油烟性能标准测试技术规范,对餐饮油烟净化设备的去除效率的评估方法做了详细的规定。该技术规范提供一套标准的测试程序,让煮食油烟控制设备的供货商和制造商,进行测试的试验所和其他有关机构,据以测试煮食油烟控制设备的性能。这套测试技术规范,详列采样及分析程序,可用以同位评估煮食油烟控制设备的油烟去除效率。5.3.2 澳门“澳门食肆及同类场所油烟、黑烟和气味污染控制指引”主要由一般原则、污染控制设备的设计、排放口的设计、污染控制设备的运作及管理、静电除油烟机、燃料的使用、二次污染的控制和投诉处理机制几大部分组成。指引中油烟浓度排放限值规定为 2.0mg/m3,与我国标准相同,但要求加装静电

55、或其他同类设备的控制效率90%,加装复合式(油隔+运水烟罩+静电机)的控制效率95%,高于我国标准要求。澳门还出台了关于餐饮业场所加装油烟控制设备与设置烟囱等的建议技术规范,该规范规定了餐饮场所油烟控制装置系统的性能与要求等。5.3.3 台湾台湾环保署于1997年起针对省内饮食业空气污染防治进行了饮食基本资料调查,并于2000年完成“饮食业空气污染物管制规范及排放标准草案”。该草案主要规定了饮食业作业场所空气污染物产生区应设置集排气系统,并对集排气系统的性能与要求做了细致规定。同时该草案还要求符合管制要求的餐饮作业场所应设置排放削减率应达90%以上的污染防治设施,优先推荐使用静电净化设备,并对

56、静电净化设备的性能和维护作出具体规定。但一直没有正式发布。高雄市的餐饮业管理参照高雄市环境维护管理自治条例第15条进行,主要管制餐饮业的臭气排放,以及扰民问题。高雄环保局每年制定列管对象(主要是一定规模以上的餐饮企业)进行定期检查,对群众举报的餐馆,环保局强制整改或加装净化设备,以达到臭气排放限值之内。5.4 我国大陆各省市相关法律标准及技术规范研究我国最早有关饮食业方面的文件是1989年颁布实施的饮食建筑设计规范(JGJ 64-89),规范共分四章,对饮食业总平面、建筑设计、建筑设备等作了规定。整个规范主要强调建筑设计方面,如规定了餐厨比、餐厅高度、物流通道、加工间设备材质等,但整个规范基本

57、未涉及环境保护方面的内容。在1995年国家环保局、国家工商局发布了关于加强饮食娱乐服务企业环境管理的通知,2016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八十一条第一款规定:排放油烟的餐饮服务业经营者应当安装油烟净化设施并保持正常使用,或者采取其他油烟净化措施,使油烟达标排放,并防止对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环境造成污染。我国进而在2000年后相继发布了饮食业污染排放标准、环保规范及设备技术规范等,主要有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 18483-2001),饮食业油烟净化设备技术要求及检测技术规范(试行)(HJ/T 62-2001),饮食业环境保护技术规范(HJ 554-2010),环境保护产品技

58、术要求 便携式饮食油烟检测仪(HJ 2526-2012)。地方上,山东省在2006年颁布了山东省地方标准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DB 37/597-2006);上海在2002年颁布了饮食业油烟快速检测 检气管法(DB 31/T287-2002)应用于油烟气排放达标快速检测,便于管理部门开展监督工作;2003年市环保局颁布了上海市饮食服务业环境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全面规范饮食服务业油烟、废水、噪声等污染防治要求。2004年颁布了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饮食行业环境保护设计规程(DGJ 08-110-2004)。2014年颁布了上海市餐饮业油烟排放标准(DB 31/844-2014),2018年颁布了上海市餐饮

59、业油烟污染控制技术规范(试行)。2016年,天津市发布了天津市餐饮业油烟排放标准(DB 12 644-2016)。2017年深圳市颁布饮食业油烟排放控制规范,2018年北京市颁布了餐饮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 41/ 16042018)、2018年河南省颁布了餐饮业油烟污染物排放标准(DB 41/ 16042018),目前,国家标准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 18483-2001)正在征求意见中。各省市餐饮业相关法律、标准及规范见表5-1。表5- 1 我国各省市饮食业相关法律、标准及规范列表地区法律、标准及规范名称代码备注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对餐饮服务业的经营者提出控制要

60、求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 (试行)GB18483-2001规定了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和油烟净化设施的最低去除效率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油烟涉及恶臭物质排放的参考该标准饮食业油烟净化设备技术要求及检测技术规范(试行)HJ/T 62-2001为检测油烟净化设备去除效率及其它性能饮食业环境保护技术规范HJ 554-2010规定单位选择与总平面布置、环境保护设计总体要求、油烟净化与排放、排水与隔油、噪声与振动控制、固体废物控制要求等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 便携式饮食油烟检测仪HJ2526-2012规定了便携式饮食油烟检测仪的定义、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内容山东省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