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山东省泰安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解析版)_第1页
【历史】山东省泰安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解析版)_第2页
【历史】山东省泰安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解析版)_第3页
【历史】山东省泰安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解析版)_第4页
【历史】山东省泰安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山东省泰安市 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一、选择题1. 2019年7月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位于浙江杭州的“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通过良渚考古发掘,学者们普遍认为当时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出现了权贵阶层。以下能作为直接证据的考古发现是()A.城中发现20多万公斤的炭化稻堆积B.少数墓葬有精美的玉器和陶器随葬C.古城遗址布局与山形水势充分契合D.碳14测定年代为公元前 3000年左右.左传记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荀子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 TOC o 1-5 h z 独居五十三人”。这反映出西周实行()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

2、.行省制.左传记载桓公五年:(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部将)射王中肩。”这一事件反映了 ()A.武王克商B.平王东迁C.王室衰微D.诸侯争霸.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下列对各国变法目的表述正确的是()A.巩固卿大夫掌握的实权B.希望在兼并战争中取得优势C.促进工商业的繁荣发展D.试图恢复西周初年的分封制.史记?商君列传中说“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商鞅这项变法措施的积极意义在于 ()A.承认土地私有B.打击旧的贵族C.革除陈规陋习D.强化社会控制.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和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有()“学在官府

3、”局面被打破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民间的学术活动逐渐兴起土受到统治者的重用A.B.C.D.以下关于秦统一六国的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商鞅变法实现了富国强兵实行发展经济、招揽人才的政策“远交近攻”的战略部署打击匈奴势力,形成稳固的后方A.B.C.D.下图所示的中央机构创立于()皇帝太尉 丞相御史大夫A.秦朝B.隋朝C.宋朝D.明朝.由于出土了大量文物,河南偃师二里头的文化遗址被考古学界认为是寻找“夏墟”的重大发现。但是史学界对夏朝的“信史”地位存在着质疑,这主要是因为遗址中没有发现反映该 TOC o 1-5 h z 朝史实的()A.兽骨B.文字C铁器D.龟甲.汉书记载:“武帝施主父偃之策,下推恩之

4、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据此判断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的目的是()A .恩泽贵族B.削弱王国势力C.增加税收D.实现民族交融.汉书?叙传上记载:“汉家承秦之制,并立郡县,主有专己之威,臣无百年之柄。”这表明在西汉()A.分封制度退出历史舞台B.宗法制度趋于瓦解C.郡县制有利于维护皇权D.官僚制度未能建立.秦朝实行严格的上计制度。每年地方向中央报告情况,其中包括人口、垦田、刑狱、赋役等数字。由此可知,上计的作用是()加强基层控制监督农业生产平抑地方物价保证赋役征派A.B.C.D.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

5、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当时()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针对“百家异说”的局面,荀子?解蔽中认为,人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主观武断,原因是人们往往“蔽于一曲”,认识片面,主张力避“私(偏爱)其所积(已掌握的知识),唯恐闻其恶也;倚其所私,以观异术,唯恐闻其美也”。其观点旨在表达(A .倡导独立思考精神B.不同学派应相互竞争C.吸收各家思想精华D.理论认识应格物致知.汉武帝时期,设立中央官学,培养五经博士。中央官学的建立()A.推动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B.打破了依靠血缘垄断官职的局面C.有利于

6、学生思想创新和个性发展D.促进了百家争鸣局面进一步发展.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 ()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周代作为“天子”的周王既掌握“天命”又主宰“天下”。王室衰微后,诸侯征伐只能获取实质上的“天下”,却无法得到象征“天命”的“天子”身份。秦始皇创制皇帝名号,着重标榜自己的功德,淡化“天下”为“天命”的赐予。这说明了()A.周代天命观念逐渐消亡B.秦注重按功德分配身份地位C.神权不再与王权相结合D.秦意在打破旧有的权力逻辑.如图的考古发现,为

7、距今六七千年我国原始居民使用的生产工具。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来看,此类工具的出现和使用佐证他们生活在()石斧片醐3图)A.旧石器时代B.新石器时代19 .下图是汉代画像石。这反映了()C.青铜时代D.铁器时代A.井田制度下的集体劳作B.小农经济生产劳作状态C. 土地兼并导致农民贫困D.汉初经济恢复较为迅速.制作年代标尺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处应该是 TOC o 1-5 h z ()妁公元前皿睥判公元前IMO年公元的186年公元前77睥I.A.夏朝B.西周C.商朝D.东周.秦以郡县治东方

8、,结果激起东方的反抗。汉初,这种区域文化的差异与冲突又显现出来,且仍以楚、齐、赵三地最为明显。刘邦一方面必须“承秦”,另一方面又必须尊重东方社会之习俗。这反映出()A.汉代中华文化尚未出现融合B.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有合理性C.秦由于未从俗而治导致灭亡D.汉承秦制才是长治久安的保证.中国古代手工业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晚商文化分布示意图”表明青铜铸造()图例文化造址古代攻检中心广个代表性青铜J错出土地区晚鹿丈优分布不食图B产品供国王和贵族使用D.随着商朝灭亡而衰落23 .汉代的三公九卿设在宫外,C.儒家思想的官学化D.经学之士积极推动A.工具广泛用于农业生产C主要集中于黄河与长江流域这些官员觐

9、见皇帝的朝仪十分繁琐,向皇帝提供信息比较缓设置中朝有利于慢,皇帝便将处理机要事务的责任转移到内廷,逐渐形成中朝。据此可知,()A.制约丞相权力B.提高行政效率C.加强中央集权D.监察三公九卿.自两汉以来,对孔子的褒封日益隆重,孔子由子而圣,由凡圣而神圣,最终在汉代公羊学中成为后世立法的神。促成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仁政观念深入人心B.儒家思想的神学化二、材料解析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经过半个世纪的田野工作,在这里(二里头遗址)发现了中国最早的城市主干道网,最早的宫城,最早的中轴线布局的宫殿建筑群,最早的封闭式官营手工业作坊区,最早的青铜礼乐器群、兵器群以及青铜器铸造作坊, 最早

10、的绿松石器作坊,最早的使用双轮车的证据, 等等。这样的规模和内涵在当时的东亚大陆都是独一无二的,可以说,这里是中国乃至东亚地区最早的具有明确城市规划的大型都邑。许宏二里头:华夏王朝文明的开端(1)结合材料一,运用二里头遗址的文明成果作为证据,说说你对中国早期国家形成的认识。(4分)材料二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修力本业(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从事工商)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妻子收为官家奴婢)。史记商君列传(2)概括材料二中商鞅变法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措施的影响。(6分)材料三 (汉高祖)认为秦亡的原因之一是不分封子弟,孤立无援,故而又重

11、新分封了自己的若干兄弟子侄为同姓王。 诸侯王在自己王国内拥有较大权力,可自行任命大部分官员并征收赋税,大者地跨数郡,其总地盘超出汉朝廷直辖郡县。汉武帝用主父偃之策, 于元朔二年(前127年)颁布“推恩令”,允许并鼓励诸侯王 “推私恩”将王国土地再行分封给子弟为列侯。此举没有像削藩那样招致反抗,效果异曲同工,“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此后,又颁行“左官律” “附益法”,规定王国官为“左官”以示歧视,又限制士人与诸王“附益”交游。一一摘编自张帆著中国古代简史10分)(3)西汉时,中央政府面临怎样的威胁?到汉武帝时,这一问题是如何解决的?(.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在公元前6世纪至3世纪之间

12、,关于经济问题的广泛讨论,成为当时百家争鸣的重要内容。各学派都较为完整地提出了对经济问题的看法和主张如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孔子主张足食与藏富于民,并指出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荀子提出开源节 流、节用裕民、礼义为富强之本的主张。摘编自韦政通中国思想史等材料二 先秦之时,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甚少。汉武帝时,商贾虽可乘车,但所征税倍于常人,又以商人为主要对象征收财产税;将煮盐、冶铁视为国营事业,导致铁器物劣价昂,盐价亦高,且强迫人民购买,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人民负担。公元前 81年,昭帝诏有司问郡 国所举贤良、文学,皆对 愿罢盐、铁、酒榷、均输官,毋与天下争利但这些经济统制措施,仍基本延续

13、下去。摘编自中国经济史(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春秋战国时期与汉武帝时期的经济主张的不同。(4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春秋战国时期与汉武帝时期经济主张提出的历史背景。(8分)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据载,在周公摄政时就分封了71国,其中大部分都是周的同姓子弟。分封时要举行隆重的册封仪式,天子“授民授疆土”,将某地区的土地连同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封赐给诸侯,由他们去建立国家。诸侯要对天子承担镇守疆土、屏藩王室、缴纳贡物、朝觐述职、发兵从征等义务。大大加强了王室对全国周朝的分封则主要是由统治部族对被征服地区主动进行的武装拓展,疆域的控制,巩固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即所

14、谓“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摘编自张帆著中国古代简史(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周建立分封制度的内容与影响。(10分)材料二 史记.商君列传所说的:“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此举体现了国野制度崩溃,国人与野人界线泯灭的变化。秦孝公用商鞅变法,“并诸小乡聚,集为大县,县一令,四十一县”。事在孝公十二年(前350年)。户籍相伍与集乡聚为县两事,是秦国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转折点。县既由基层的乡聚组成, 乡聚以下又有什伍之组织, 这样一来,就将过去血缘关系的氏族组织,改造成为从户开始经什伍到乡聚再到县的严密的地缘关系组织,形成了完成意义上的基层地方行政组织体系。从秦统一天下后将县的幅员定为“大

15、率方百里”的原则看来,在商鞅集小乡聚为县时,必然 也已有某种分划的原则。同时每一县都由国君任命的县令担任长官,也标志着官僚制的完善。摘编自周振鹤著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10分)(2)秦国地方行政制度有何重大变化?对秦国加强统治有何意义?(答案解析、选择题. B【解析】良渚古城遗址是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的典型代表,反映了父系氏族社会形成了较大规模的部落或部落联盟。 题目要求用考古发现的证据来说明观点,考查证据运用与解释推导的逻辑,要求较高。炭化稻堆积,说明当时大量种植水稻,且有大量富余,但它是私有还是 部落共有,无法判断。城市布局与山形水势充分契合,反映了当时人们营建聚落的观念,古 城遗址建筑规模宏大

16、,水利工程系统规模大,说明有较强的社会组织能力,虽然有学者认为 这是早期部族邦国产生的标志,但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证据。公元前3000年,即距今五千年,进一步证实了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墓葬中随葬品出现差异, 少数墓葬中有精美的玉器和陶器,说明当时出现贵族,也能证明财产私有。因此,正确答案为B项。B【解析】本题以文本材料为情境,考查学生对分封制的理解。材料中记录的时间为周代,阅读文本材料可以发现, 其中记载了实行分封制度的目的、分封的诸侯国数量以及诸侯王与周天子的亲缘关系。依据所学习的周代政治制度内容,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禅让制是夏朝建立前部落联盟首领更替的制度。郡县制在战国时期产生,秦统

17、一后在全国实行。行省制度是元朝统一后实行的。这三项制度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C【解析】作为诸侯的郑庄公僭越犯上,和周王作战,甚至“射王中肩” ,这本身就是王室衰 微的表现。A、B D三项都与材料无关,直接排除。这道题考查学生对东周时期时代特征的 理解,需要阅读和理解第一手史料,并与教材的基础知识建立关联。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B【解析】各国变法是在战国时期经济发展的背景下进行的。铁农具、牛耕的广泛应用,水利工程的大量兴修,使得生产力取得重大进步,要求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各国变法顺应了这一历史潮流。战国时期诸侯国间的兼并战争比春秋时期更加激烈。为适应兼并战争的需要,各国希望通过变法实现富

18、国强兵的目的。因此,正确答案为B项。卿大夫掌握诸侯国实权,是春秋后期到战国前期的事情,表现为诸侯国内部的权力转移。各国都重视农业生产发展,改革国家赋税征收制度。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发展。C是客观结果,不是主观目的。各国改革都加强了诸侯国君主的统治,因此排除D。B【解析】本题考查材料阅读能力和对商鞅变法内容的理解。材料引文强调按军功授予爵位,贵族宗室没有军功就不能授予爵位,打击了贵族的特权。概括材料信息,并对应教材所学内容,正确选项为B项。承认土地私有对应的是废除井田制度;革除陋习包括禁止私斗等; 强化社会控制包括实行什伍连坐、实行县制等。D【解析】本题考查对战国时期历史阶段特征的理解

19、。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是当时社会大变革、阶级关系变化、贵族等级体系瓦解等在思想领域的反映。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打破了贵族阶层垄断教育的局面;私学的发展,促进了士阶层队伍的扩大。而各诸侯国君出于加强统治和争霸战争的需要, 广泛招揽人才。士人游 历各国,对政治统治、社会秩序和宇宙万物提出各自的观点,并相互辩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因此,正确答案为 D项。A【解析】春秋战国时期的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人民渴望统一。商鞅变法增强了秦国的实力,为秦统一六国准备了物质条件和制度保障。历代秦王励精图治,重用人才, 吏治清明,为统一提供了组织保障。秦国采取“

20、远交近攻”的军事策略,各个击破诸侯国, 最终完成统一。秦朝统一后,派蒙恬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统治。这是秦统一六国后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因此要排除。正确答案为A项。这中间涉及“秦国” “秦朝”两个重要概念的时间内涵的理解。A【解析】本题以图示法考查秦朝的政治制度。图示中呈现的是秦朝建立皇帝制度,在中央任命“三公”加强统治。隋朝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度。宋朝实行二府三司制度。明朝废除丞相 制度,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因此,正确答案为 A项。.解析:B文字的发明是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表现,也是描写历史最详尽的工具。B【解析】西汉初年,面临着恢复经济、解除王国对中央政府的威胁、解除

21、北方匈奴对边境安宁的威胁等问题。王国问题产生是由于西汉建立后,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制度。 诸侯王势力不断发展,威胁中央政府的统治。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表面上是“恩泽贵族”,其真实目的是削弱诸侯王的势力。故正确答案为B项。ACD项不符合材料信息,也不符合“推恩令”的内容,故应排除。C【解析】材料明确提出了汉朝实行郡县制度的作用,从实行郡国并行制度到解除王国对中央政府的威胁,都是为了加强皇权。汉初分封同姓诸侯王,是分封制、宗法制的沿续。从战国 起官僚制度建立,取代了世卿世禄制度,打击了血缘贵族特权。秦朝建立郡县制度,皇帝直接任命郡守和县令,汉朝继续这一制度。因此,正确答案为C项。B【解析】上计制度是

22、秦朝中央政府对地方官吏的管理和考核制度。秦朝中央政府据此控制地方人口、垦田、赋役等,有利于劝课农桑,也保证了政府赋役征调。平抑地方物价,是西汉武帝实行均输平准令的内容,汉武帝以此增加政府收入。因此,正确答案为B项。上计制度教材没有提及,本题重在考查材料信息提取及陌生情境下运用信息的能力。另外需注意,上计制度并非从秦朝开始建立。战国时期赵、魏等国就已经实行这一制度。秦国也实行上计制:每年,地方官吏事先把赋税收入的预算写在木“券”上,送交朝廷。年终时,地 方官吏必须把实际情况(收入、开支、损耗等)向朝廷报告,这就是“上计”。秦国中央政府 就通过这种办法考核地方官吏的成绩,掌握各地情况,控制全国的财

23、政收入。C【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引文,可知当时形成了富裕的人群,这些人通过农业、牧业、矿业、手工业和商业致富,说明当时经济生产的许多部门都得到恢复和发展,故正确答案为C项。义利观是一种经济伦理思想, 指人们看待道义与物质利益的关系,包括重利轻义或重义轻利。材料直接告诉了西汉时期很多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而没有提到当时人义利观的变化,也没有说明两者的关系,因此排除A项。西汉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材料也没有涉及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问题,排除B项。材料反映地方富裕人群从事的职业和取得财富的途径,没有说明这些富人是不是豪强地主,也没有涉及是否控制了地方郡县,因此排除D项。C【解析】本题考查材料

24、阅读与信息处理的能力。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活跃,“百家争鸣”现象出现。材料观点极其明确,要力避的现象是固执己见、不包容其他学派,没有涉及独立思考 精神的话题。学术派别间出现竞争是正常现象,观点主张要相互借鉴与融合。 材料并不是要强调各学派相互竞争,也没有涉及到学术发展的方法与路径。格物致知是宋明理学的认识论。因此“独立思考” “鼓励竞争” “格物致知”都与材料中所列观点不吻合。因此,正确答案为C项。A【解析】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学,并在中央设立官学,推动了儒学的发展,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春秋战国时期,官僚制度逐渐取代世卿世禄制度,就已经打破了依靠血缘垄断官职的局面。汉武帝时期设立中央官

25、学,传播儒学学说,掌握儒学的人才能入仕为 官,是为了统一思想,而主要不是鼓励思想创新和个性发展,更不是鼓励百家学术的发展。因此,正确答案为 A项。D【解析】由材料可知,商鞅变法后秦国建立了集权统治,推动国家组织人力、物力、财力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故选D项;战国后期,公田制度是受到破坏而非完善,排除 A项;秦汉时期铁制工具得以普及,排除B项;秦统一六国后修筑驰道直道,加强了交通运输,排 除C项。D【解析】据材料可知,周王室衰微后,诸侯争霸,周天子只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在诸侯中 已经没有了 “君权神授”,秦始皇认为自己的功劳胜过之前的三皇五帝,而淡化了 “君权神授”的“天命”观念,因此 D正确。

26、A、B、C三项表述错误。18.B【解析】从图中“石斧” “骨相”可以看出是磨制的工具,因此可以推断处于新石器时代 臼项正确。B【解析】汉代画像石反映的是农夫用铁犁牛耕耕作,是小农经济下的生产劳作状态,故选B项;从画像石上看不出 A、C、D三项。A【解析】处指的是“约公元前 2070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 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的建立 ,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A项正确。 21. B【解析】题干提及秦朝实行郡县制而东方反抗,汉朝实行郡国并行制,而封国主要是东方,故选B项;西周时期,政府通过分封制促进了民族融合,春秋战国时期是大分裂时期,也是民族

27、大融合时期,排除 A项;秦朝灭亡主要原因是暴政,排除 C项;题干中“另一方面又 必须尊重东方社会之习俗”,可知汉朝秉承秦制有一定的弹性,排除D项。B【解析】从“晚商文化分布示意图” 中可以看出代表性青铜器的出土地区大多集中于古代政 治中心及附近地区曲此可见商代青铜产品主要供国王和贵族使用。B【解析】材料建立中朝的原因是三公九卿“觐见皇帝的朝仪十分繁琐,向皇帝提供信息比较缓慢”,目的是提高行政效率,故选 B项;中朝的建立有利于制约丞相权力,但与材料建立 中朝的原因无关,排除 A项;中朝的建立有利于君主专制,排除 C项;中朝不属于监察机 构,排除D项。C【解析】孔子地位由凡入圣,主要是汉武帝后儒家

28、学说成为正统思想,儒家思想地位提高, 创始人孔子的地位也逐渐提高,故选C项;仁政是孟子的观点,排除 A项;儒家思想神学化主要还是由于经过改造后的儒学思想官方化,排除B项;D项并非主要原因。二、材料解析题.(1)言之成理即可。提示:注意提取材料中的相关信息,紧扣“早期国家”的特点,注意 证据运用与自己结论的逻辑关联。如有兴趣进一步探讨,可以查找相关考古材料进行拓展阅读。(4分) TOC o 1-5 h z (2)措施:按军功授予爵位,以农业为本,鼓励农业生产。(4分)影响:增强了秦国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为秦国统一奠定了基础。(2分)(3)威胁:诸侯国控制了全国较大的地盘,自己任命官吏,收取赋税

29、,自己编定法律,在政治、经济、官吏任免和法律制定等方面威胁着汉朝皇帝的统治地位。(4分)解决: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削弱王国实力。颁布法律,歧视王国的官吏,并限制读书人与王国的交往。还在地方设置刺史监察郡国,加强中央集权。(6分)【解析】(1)中华文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国家通过“夏商周断代工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加深了人们对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的认识。中华文明有其独特性,不能简单套用某个 学术流派的观点或认识方法来认识。早期国家的诞生是考古及学术研究中的重要问题。(2)商鞅变法在战国时期的各国变法中,效果最显著,为秦朝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这道题 的古文阅读有些难度,阅读本题提取有效信息要与教材中学到的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关联起 来,这样就能认识变法是为了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变法顺应了战国时期历史发展的趋势, 促进了社会转型与发展。 解答这类试题,既要提升阅读能力和运用材料信息的能力,更要打 牢对教材内容深入理解这个重要基础,还要从国家富强的角度来评价变法的历史作用。(3)题目材料提供了西汉王国为什么建立和汉武帝如何解除王国对中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