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七年级下册全册文言文知识点系统复习教学ppt_第1页
中考语文七年级下册全册文言文知识点系统复习教学ppt_第2页
中考语文七年级下册全册文言文知识点系统复习教学ppt_第3页
中考语文七年级下册全册文言文知识点系统复习教学ppt_第4页
中考语文七年级下册全册文言文知识点系统复习教学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考语文(Wen)七年级下册全册文(Wen)言文(Wen)知识点系统复习第一页,共八十五页。第1篇(Pian) 伤仲永 第二页,共八十五页。考情检索:近六(Liu)年未考考查热度:第三页,共八十五页。第四页,共八十五页。第五页,共八十五页。文章主旨 文章通过叙述方仲永因为父亲“不使学”,而从神童到“泯然众人”的变化过程,说明天资固然重要,但没有好的后天教育,再好的天赋也不可能得以发挥,告诉我们学习和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写作特色1.文章借事说理,叙事平实,说理自然,叙是议的铺垫,议是叙的深化,说服力强,引人深思。这种写法值得我们初学写作者借鉴。2.语言简练隽永。3.文章先扬后抑,以巨

2、大的反差给人强烈的心理冲击,产生“理不讲而自明”的艺术效果。4.事理结合是本文的显著特点,但情感的流露也为本文增色不少。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一个神童最终“泯然众人”的惋惜之情,对“受之天”而“受于人者不至”者的哀伤之情。第六页,共八十五页。伤(Shang)仲永选自_临川先生文集_,作者_王安石_,_北宋_(朝代)_政治_家、_思想_家、_文学_家。一、文学(Xue)常识考点梳理二、通假字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通“_攀_”,牵,引)第七页,共八十五页。1稍稍宾客其父(名词的意动用法,_以宾客之礼相待_)2邑人奇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_以为奇_)3父异焉(形容词的意动用法,_对感到诧异_)4父利其然

3、(名词的意动用法,_以为利_)5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名词用作状语,_每(Mei)天_)三、词类活(Huo)用四、古今异义稍稍宾客其父(古义:_渐渐_;今义:稍微)第八页,共八十五页。1世隶耕 隶:_属于_2不能称前时之闻 称:_相当_闻:_名声_3仲永之通悟 通悟:_通达聪慧_4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收族:_和同一宗(Zong)族的人搞好关系_ 意:_内容_五、重(Zhong)点实词第九页,共八十五页。5泯然众人矣 泯然:_消失,指原有(You)的特点完全消失了_ 众人:_平常人_6贤于材人远矣 贤:_胜过、超过_ 材人:_有才能的人_7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环谒:_四处拜访_8其文理皆有可观

4、者 文理:_文采和道理_9或以钱币乞之或:_有的人_ 乞:_求取,意思是花钱求仲永题诗_10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不至:_没有达到(要求)_第十页,共八十五页。1日扳(Ban)仲永环谒于邑人 于:_到_2于舅家见之 于:_在_3贤于材人远矣 于:_比_六、重点(Dian)虚词第十一页,共八十五页。1邑人奇之(Zhi),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Zhi)。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父亲去做客,有人用钱财求仲永写诗。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他的父亲认为那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七(Qi)、翻译句子第十二页,共八十五页。3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

5、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Zhi)也。仲永天赋的通晓、领悟能力是上天赋予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后天受到的教育没有达到要求。4泯然众人矣。(他的才能完全消失,)完全如同常人了。5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以前的名声相称。第十三页,共八十五页。1即书诗四句。_倒装句_2又七年(Nian),还自扬州。_倒装句、省略句_八、判断特殊文(Wen)言句式第十四页,共八十五页。1其诗_以养父母、收族为意_,传一乡秀才观之。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_其文理皆有可观者_。3邑人奇之,_稍稍宾客其父_,或以钱币乞之。4父利其然也,_日扳

6、仲(Zhong)永环谒于邑人_,不使学。5复到舅家问焉。曰:“_泯然众人矣_。”九、背诵(Song)默写第十五页,共八十五页。 请结合方仲永这一事例,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天(Tian)资和后天(Tian)学习之间关系的认识。 天资是人成材的基本条件。天资好,再加上后天努力,就一定能成材;天资好,但后天不努力,再好的天资也会泯灭(方仲永便如此);天资不算好,后天又不努力,就根本不能成材;天资不算好,但后天勤奋学习,最终也能成材。 十、问题(Ti)探究第十六页,共八十五页。原创阅读文言文伤仲永,完(Wan)成14题。即时(Shi)过关1解释下列句中画线词的意思。(1)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_(2)贤于材

7、人远矣 _ 2选出和“于舅家见之”中的“于”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贤于材人远矣 B能谤讥于市朝C使唐雎使于秦 D百里奚举于市 文采和道理胜过、超过B第十七页,共八十五页。3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4在课后“仲永泯然众人谁之过”的讨论中,大家一致认为“仲永泯然众人父之过”,请你结合文意,谈谈“父之过”的理由。因为仲永的父亲“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贪图钱财,目光短浅,而“不使学”,从而使方仲永失去(Qu)后天学习的有利时机。第十八页,共八十五页。第2篇 木(Mu)兰诗 第十九页,共八十五页。考情检

8、索:近(Jin)六年未考 考查热度:第二十页,共八十五页。第二十一页,共八十五页。第二十二页,共八十五页。第二十三页,共八十五页。文章主旨 这首诗描绘了木兰代父从军和辞官还乡的不寻常经历,歌颂了她深明大义、勇敢坚强、不贪图功名利禄、热爱田园生活的优秀品质。写作特色1.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2.详略安排极具匠心,虽然写的是战争题材,但着墨较多的却是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富有生活气息。3.以人物问答及铺陈、排比、对偶、互文等手法描述人物情态,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神气跃然,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第二十四页,共八十五页。木兰诗选自_宋_代_郭茂倩_编的_乐府诗

9、集_,这是_南北朝_时北方的一首_乐府民歌_。木兰诗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一首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是民歌的杰作,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颗明(Ming)珠。木兰诗与_孔雀东南飞_被誉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一、文学常(Chang)识考点梳理第二十五页,共八十五页。对镜帖花黄(通“_贴_”,粘(Zhan)上)二、通(Tong)假字四、一词多义三、词类活用策勋十二转(名词用作动词,_记功_)第二十六页,共八十五页。1双兔傍地走(古(Gu)义:_跑_;今义:行走)2卷卷有爷名(古义:_指父亲_;今义:指爷爷,祖父)3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古义:_只,副词_;今义:常用作转折连词)4出郭相扶将(古义:_外城_;今义

10、:多用作姓氏)五、古(Gu)今异义第二十七页,共八十五页。1旦辞爷娘去 旦:_早晨_2万里赴戎机 戎机:_战争_3赏赐百千强 强:_有余_4木兰不用尚书郎 不用:_不愿做_5出郭相扶将 扶将:_扶持_6雄兔脚扑朔 扑朔:_动弹_7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骑:_战马_8昨夜见军帖(Tie) 帖:_名词,文书,告示_六、重(Zhong)点实词第二十八页,共八十五页。1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但:_只_2安能辨我是雄雌 安:_怎(Zen)么_七、重(Zhong)点虚词第二十九页,共八十五页。1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见燕山胡人的战马的嘶叫声。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11、。(木兰)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地跨越关塞山岭。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将军和战士身经百战,转战数载(Zai),有的为国而死,有的胜利归来。4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记很大的功,赏赐很多的财物。八、翻译句(Ju)子第三十页,共八十五页。1木兰诗中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准备的句子是_东市买骏(Jun)马_,_西市买鞍鞯_,_南市买辔头_,_北市买长鞭_。2木兰诗中的“_朔气传金柝_,_寒光照铁衣_”这两句诗,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出十年军旅生活的悲壮、严酷的气氛,烘托出木兰勇敢、坚强的性格。九、背诵(Song)默写第三十一页,共八十五页。3木兰诗中说明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且概括了木兰多年征战经历

12、的名句是_将军百战死_,_壮士十年归_。4木兰诗中描写木兰万里迢迢,奔赴战场的诗句是_万里赴戎机_,_关山度若飞_。5出自木兰诗的成语“扑朔迷离”比(Bi)喻事情错综复杂,不易辨清真相,其原话是“_雄兔脚扑朔_,_雌兔眼迷离_;_双兔傍地走_,_安能辨我是雄雌_?”第三十二页,共八十五页。1如何理解本诗详略的处理? 诗歌对木兰代父从军的缘由、离别家乡、辞官还家、家人团聚的内容写得详细;对木兰出征前的准备及十年的征战内容则写得简略。这样处理详略,不只为了求得行文的变化,使结构疏(Shu)密有致,更是为了更好地刻画人物,同时也隐含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祝福,对战争的冷淡和远离。2结尾一段吟唱附文

13、,以兔为喻,赞颂了什么?赞颂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长期征战的谨慎和机敏。十、问题(Ti)探究第三十三页,共八十五页。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Huo)伴,火(Huo)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原创阅读下面语段(Duan),完成14题。即时过关第三十四页,共八十五页。1解释下列句中画线词的意思。(1)对镜帖花黄 _(2)安能辨我是雄雌 _2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两句诗中概括出来的一个成语是_ ,

14、后来常用来形容_3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的内容。木兰回家的欢乐情景及对木兰的赞颂。4品味“开”“坐”“脱”“著”“理”“帖”这6个动词的表达作用。连用6个动词,极(Ji)力体现木兰归家的喜悦和面对故物的亲切感。通(Tong)“贴”怎么扑朔迷离事物错综复杂,不容易看清真相。第三十五页,共八十五页。第3篇(Pian) 孙权劝学 第三十六页,共八十五页。考情检索:近六年未考考查(Cha)热度:第三十七页,共八十五页。文章主旨 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让我们明白以下道理:(1)开卷有益。(2)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3)不能因为事务繁忙就放弃学习,

15、坚持读书是有益的。(4)要善于听取他人好的建议或意见并去做。(5)一个人只要广泛涉猎就会学有所成。写作特色1.本文记事简练。2.以对话的形式表现人物。3.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以鲁肃见到吕蒙时的惊异和钦佩之情,表现了学习使吕蒙有了巨大变化。第三十八页,共八十五页。孙权劝学选自_司马光_主持编纂的一部_编年_体通史_资治(Zhi)通鉴_。司马光,字_君实_,_北宋_(朝代)_政治_家、_史学_家。一(Yi)、文学常识考点梳理二、通假字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通“_耶_”,语气词)第三十九页,共八十五页。三、古今(Jin)异义1孤(Gu)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治,古义:_研究_

16、;今义:治理)(博士,古义:_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_;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2见往事耳(古义:_历史_;今义:过去的事情)第四十页,共八十五页。1卿今当涂掌事 卿:_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_ 当涂:_当道,当权_2但当涉猎 但:_只_ 涉猎:_粗略地阅读_3即更刮目相(Xiang)待更:_重新_ 刮目相待:_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_4肃遂拜蒙母 遂:_于是,就_5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孤:_古代王侯的自称,可译为“我”_6蒙乃始就学 就:_到,开始从事_7及鲁肃过寻阳 及:_到了的时候_过:_到_8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见事:_认清事物_四(Si)、重点实词第四十一页,共八十五页。1见往事

17、耳 耳:_罢了_2蒙乃始就学 乃:_于(Yu)是,就_3蒙辞以军中多务 以:_用_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乎:_语气词,可译为“啊”_五、重点虚(Xu)词第四十二页,共八十五页。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当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只是应当浏览群书,了解历史罢(Ba)了。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读书人离别多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长兄怎么知道这件事这么晚啊!六、翻(Fan)译句子第四十三页,共八十五页。孙权劝学(Xue),吕蒙以“_军中多务_”为理由推辞。孙权现身说法,用“_卿言多务,孰若孤_”来反驳,并告诉吕蒙学习的方式是“_但当涉猎_

18、”,其好处是“_自以为大有所益_”。吕蒙诚服,于是开始学习。七(Qi)、背诵默写第四十四页,共八十五页。1课文是怎样表现吕(Lv)蒙学习的效果的?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议论”来表现的。2课文在情节的处理上有什么特点?详写“劝学”“议论”,略写“就学”“结友”。情节以人物对话为主。八、问题探(Tan)究第四十五页,共八十五页。(1)但当涉猎 涉猎:_(2)蒙乃始(Shi)就学 乃:_原(Yuan)创阅读文言文孙权劝学,完成14题。即时过关1解释下列句中画线词的意思。粗略地阅读于是,就第四十六页,共八十五页。2翻译句子。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你现在身居要职,掌握重权,不可不进一步去学习!3吕蒙在短时

19、间内才略惊人长进的原因是什么?吕蒙认(Ren)清了学习的重要性,刻苦学习。4请再举一个古人勤奋读书的例子。示例:匡衡凿壁借光第四十七页,共八十五页。第4篇 口(Kou)技 第四十八页,共八十五页。考情检索:2016年考查语段阅(Yue)读考查热度:第四十九页,共八十五页。第五十页,共八十五页。第五十一页,共八十五页。第五十二页,共八十五页。文章主旨 本文记叙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现了一位口技艺人的高超技艺。写作特色全文以时间先后为序,条理清晰;同时行文波澜起伏,正侧面描写相结合,以动写静,首尾呼应。第五十三页,共八十五页。口技节选(Xuan)自清代_张潮_编选的笔记小说_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_

20、,作者是_林嗣环_。一、文学常(Chang)识考点梳理二、通假字满坐寂然(通“_座_”,座位)第五十四页,共八十五页。1京中有善口技者(形容词用作动词,_善于,擅长_)2妇抚儿乳(名词用作动词,_喂奶_)3不能名其一处也(名词用作动词,_说(Shuo)出_)4侧目(名词用作动词,_看_)三、词类活(Huo)用四、古今异义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古义:_其中夹杂着_;今义:里面)2几欲先走(古义:_跑_;今义:行走)第五十五页,共八十五页。五、一(Yi)词多义第五十六页,共八十五页。六、重点实(Shi)词1会宾客大宴 会:_适逢,正赶上_宴:_宴请_2众妙毕备 毕:_全、都_3宾客意少舒 少:_稍微

21、(Wei)_舒:_伸展、松弛_4奋袖出臂 奋:_扬起、举起_5两股战战 股:_大腿_第五十七页,共八十五页。七(Qi)、重点虚词1妇拍而呜之 而:_表顺承_之:_代词,代孩(Hai)子_2一抚尺而已 而已:_罢了_3虽人有百手 虽:_即使_4其夫呓语 其:_代词,她的_第五十八页,共八十五页。1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全场静悄悄的,没有敢大声喧哗的人。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不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扬起袖子,露出手臂,两腿(Tui)发抖,几乎要抢先逃走。八(Ba)、翻译句子第五十九页,共八十五页。1强调舞台、道具简单的语句是_一桌、一椅、一扇、一抚

22、尺而已_。2口技中,赞扬口技人模仿声(Sheng)响无所不有的语句是_凡所应有,无所不有_。九、背诵默(Mo)写第六十页,共八十五页。1文章是怎样表现口技表演者技艺之高超的?既有正面描写各种声音,又有侧面描写宾客为表演所陶醉、折服的神态,还写了所用(Yong)道具的简单,共同表现出其表演之“善”。2文章首尾都写了道具的简单,有什么作用?用道具的简单与文中口技艺人摹拟声音的繁杂多变形成对比,以衬托表演技艺的高超。十、问题探(Tan)究第六十一页,共八十五页。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Bai)千人大呼,百(Bai)千儿哭,百(Bai)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

23、爆声,呼呼风声,百(Bai)千齐作;又夹百(Bai)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Bai)手,手有百(Bai)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Bai)口,口有百(Bai)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林嗣环口技)临沂中考改编阅读下(Xia)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即时过关第六十二页,共八十五页。1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_(2)不能名其一处也 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客人们)扬起(Qi)衣袖,露出手臂,两腿瑟瑟发抖,几乎想争先恐后地逃跑。3选文在写法上有什

24、么特点?请简要分析。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口技艺人的精彩表演是正面描写,听众的反应是侧面描写,都是为了表现艺人技艺的高超。夹(Jia)杂说出第六十三页,共八十五页。第5篇 短文两篇夸父逐日(Ri)共工怒触不周山 第六十四页,共八十五页。考(Kao)情检索:近六年未考考查热度:第六十五页,共八十五页。文章主旨 夸父逐日:表现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与大自然竞争、不断奋斗的精神,探索自然、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还有一种是说夸父自不量力的说法)。共工怒触不周山:反映了远古部族间的斗争,同时涉及古代天文学上的盖天说。远古的人类显然还不能解释日月星辰运动变化的原因,对

25、这一现象的最好解释就是借助于神话,通过大胆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解释“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的现象。神奇的传说中带有现实主义的色彩。写作特色短文两篇都属于神话故事,都运用了大胆的夸张和想象手法。两文都叙事简洁,语言精练。第六十六页,共八十五页。夸父逐日选自_山海经海外北经_,共工怒触不周山选自_淮(Huai)南子集释_,它们都是_神话_(体裁)。一、文学(Xue)常识考点梳理二、重点实词1逐日 逐:_追赶_2夸父与日逐走 逐走:_竞跑,赛跑_3地维绝 维:_绳子_绝:_断_4故水潦尘埃归焉 水潦:_泛指江湖流水_ 归:_聚集_第六十七页,共八十五页。三(San)、重点虚词1饮于河、渭 于:_

26、到_2故日(Ri)月星辰移焉 故:_所以_四、翻译句子1弃其杖,化为邓林。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2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共工发怒撞不周山,支撑天的柱子折了,系挂地的绳子断了。第六十八页,共八十五页。(1)夸父与日逐走 _(2)北(Bei)饮大泽 _2翻译下列句子。未至,道渴而死。没有到,在半路因口渴而死。原创阅读夸(Kua)父逐日,完成14题。即时过关1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竞跑、赛跑向北第六十九页,共八十五页。3对夸父“弃其杖,化为邓林”这一情节作一点评。此情节以富有诗意的高度想象力,丰富了夸父逐日这一神话的内涵,丰富了夸父的形象,表现了一种勇敢追求、死而不已、甘为人(Ren

27、)类造福的精神,使整个神话更具有浪漫主义魅力。4从夸父逐日这个古代神话中,你了解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和精神?这个神话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第七十页,共八十五页。第6篇(Pian) 狼 第七十一页,共八十五页。考情检索:近六年(Nian)未考考查热度:第七十二页,共八十五页。第七十三页,共八十五页。文章主旨 本文通过写屠户从遇狼到杀狼的经过,揭示了狼贪婪、凶残、狡猾的本质,赞扬了屠户的机智勇敢。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写作特色1.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本文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扣人心弦。作者在激烈的矛盾冲

28、突中塑造了屠户这个真实可信、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2.语言简练生动,富于表现力。作者不论是描写狼的凶狠、狡诈,还是刻画屠户的性格,都选用了极为简练生动的语言,着墨不多却形象鲜明,收到最好的表达效果。第七十四页,共八十五页。本文选自_清_代小说家_蒲松龄_写(Xie)的短篇小说集_聊斋志异_。一(Yi)、文学常识考点梳理二、通假字止有剩骨(通“_只_”,只有)第七十五页,共八十五页。1其一犬坐于前(Qian)(名词作状语,_像狗一样_)2一屠晚归(动词用作名词,_屠户_)3一狼洞其中(名词用作动词,_打洞_)4恐前后受其敌(名词用作动词,_攻击,胁迫_)5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名词用作动词,_指从柴草堆中打洞_)6狼不敢前(名词用作动词,_上前_)7又数刀毙之(动词的使动用法,_使毙,把杀死_)三、词类活(Huo)用第七十六页,共八十五页。四(Si)、一词多义第七十七页,共八十五页。第七十八页,共八十五页。五(Wu)、古今异义1止增笑耳(古义:出现在古文言文句尾时,通常解释为“_罢了_”;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