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冷热源》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建筑冷热源》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建筑冷热源》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建筑冷热源》课程教学大纲-_第4页
《建筑冷热源》课程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建筑冷热源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Building cold and heat sources课程代码BUEE2070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程授课对象建环专业学 分3学 时54主讲教师修订日期2021年5月20日指定教材陆亚俊,建筑冷热源第二版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8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本课程是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其目的是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增强学生的专业水平,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储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同时训练学生在实际工程中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课程教学中不仅关注学生“当下发展”,更关注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2、,即把知识、技能和过程、方法提炼为能力,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提炼为品格。(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涉及内容主要是研究与分析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中的热冷源系统的原理及相应设备,它是以热力学第二定律为基础,重点研究蒸气压缩式制冷系统等为重点的人工制冷的基本原理、设备构造及性能分析、冷热源设备的选择、计算,运行调节的方法,具有冷热源系统设计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专业基础课学好专业课的能力,为今后识别和判断冷热源系统中工程问题提供理论分析的实用、有效方法,也为分析、研究、处理、解决实际的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应用问题奠定必要的专业基础。建筑冷热源课程已经成为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必修专业课程之一

3、。课程目标1:掌握蒸气压缩式制冷系与热泵的基础概念和热力学原理11掌握制冷、制热的基本概念、单级压缩式制冷循环的热力计算和性能分析等知识。12掌握双级压缩式制冷循环的热力计算和性能分析等知识。课程目标2:掌握蒸气压缩式制冷机和热泵的组成及其各设备作用和性能21掌握本专业常见冷热源系统中主要设备的工作原理与结构,压缩机和节流原件等主要设备的基本性能参数和选择原则,冷凝器和蒸发器等换热器的设计计算及选择原则等知识。(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表1: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表课程目标课程子目标对应课程内容对应毕业要求课程目标11.1单级压缩式制冷循环制冷的基本概念、理论

4、循环和实际循环的热力计算等毕业要求21.2双级压缩式制冷循环双级压缩制冷循环的热力计算及使用条件等毕业要求2课程目标22.1冷热源系统中的主要设备常见的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节流原件及辅助设备的形式、工作原理与结构组成,压缩机的性能参数,冷凝器与蒸发器等换热器的热工计算及其性能评价与优化设计毕业要求2三、课程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绪论1.教学目标 了解:各种制冷方法、制冷在国民经济中的应用以及制冷技术发展史掌握: “制冷”的概念2.教学重难点重点:“制冷”的概念难点:各种制冷方法3.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性质、任务、教学目标和主要内容, 制冷概念,人工制冷的方法及其应用。4.教学方法 多媒体讲授,并

5、观看制冷方法的Flash动画演示。5.教学评价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相关冷热源系统的研究方向,结合培养方案,梳理相关的方向的主要研究领域和所需知识、技能。第二章 蒸汽压缩式制冷的热力学原理1.教学目标 掌握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的基本原理以及系统组成,逆卡诺循环;压焓图应用和理论循环和实际循环的热力学计算的特点及其热力学计算;单级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的运行工况,以及工况变化对制冷循环性能的影响;双级及复叠式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2.教学重难点重点:压焓图应用和理论循环和实际循环的热力学计算的特点及其热力学计算难点:双级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3.教学内容单级蒸汽压缩式制冷的理论循环和实际循环;

6、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的性能与运行工况的关系;双级压缩制冷循环。4.教学方法 多媒体讲授,带领学生进行压焓图的查图训练。5.教学评价自编课后习题练习第三章 蒸气压缩式制冷机和热泵中的主要设备1.教学目标 掌握活塞式制冷压缩机总体结构及零部件构造,工作原理;了解螺杆、离心式制冷压缩、滑片式、滚动转子及涡漩式机的构造,工作原理;冷凝器、蒸发器的种类、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和选择计算;节流机构的类型、结构、作用及安装位置;各种辅助设备构造及工作原理,在制冷系统中的作用和安装位置。2.教学重难点重点:活塞式制冷压缩机总体结构及零部件构造,工作原理;冷凝器、蒸发器的种类、构造、工作原理及选择计算;热力膨胀阀的结

7、构、工作原理;各种辅助设备构造及工作原理。难点:各类压缩机的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冷凝器、蒸发器的选择计算3.教学内容活塞式、转子式、涡旋式、螺杆式和离心式压缩机工作原理和结构;冷凝器、蒸发器种类、原理和结构;节流机构种类、原理和结构;各种辅助设备构造及工作原理。4.教学方法 多媒体讲授,观看Flash动画演示,并结合实物进行实践讲解。5.教学评价自编课后习题练习。第四章 制冷剂、冷媒和热源1.教学目标 掌握制冷剂代号、适用范围、对环境的亲和度、热力学基本要求、物理和化学性质;了解常用制冷剂,重点掌握制冷剂使用的限制及替代物的选择;了解新制冷剂,了解载冷剂、润滑油的种类、性能要求,适用范围。2.

8、教学重难点重点:制冷剂代号、常用制冷剂、载冷剂和润滑油的特性及适用范围、制冷剂使用的限制及替代物的选择。难点:制冷剂代号3.教学内容制冷剂性能的基本要求;常用的制冷剂、CFC的限用与替代物的选择;载冷剂与润滑油。4.教学方法 多媒体讲授、常用的制冷剂的实物识别5.教学评价自编课后习题练习。第五章 蒸气压缩式制冷机组和热泵机组1.教学目标 掌握蒸气压缩式制冷与热泵机组的形式、组成、特点以及适用场所;2.教学重难点重点:蒸气压缩式制冷机组和热泵机组的形式与组成。难点:蒸气压缩式制冷机组和热泵机组的特点以及适用场所。3.教学内容蒸气压缩式制冷和热泵机组。4.教学方法 多媒体讲授,并结合实物进行实践讲

9、解。5.教学评价自编课后习题练习。 第六章 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1.教学目标 掌握单、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工作原理、结构及流程,了解溴化锂水溶液性质,焓浓度图;了解溴机特性和能量调节,了解直燃机组的构造和工作原理。2.教学重难点重点:单、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工作原理。难点: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结构及流程,溴化锂水溶液性质,焓浓度图。3.教学内容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的工作原理;溴化锂水溶液的性质及焓浓度图;溴化锂吸收式制冷装置的结构及流程;溴化锂吸收制冷机的变工况特性和能量调节;直燃型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4.教学方法 多媒体讲授5.教学评价自编课后习题练习。第七章 锅炉1.教学目标

10、了解常用锅炉的种类、组成;了解常用锅炉的结构与特点。2.教学重难点重点:常用锅炉的种类、组成。难点:常用锅炉的结构与特点。3.教学内容常用锅炉的种类、组成;常用锅炉的结构与特点。4.教学方法 多媒体讲授5.教学评价自编课后习题练习。第八章 冷热电联供1.教学目标 了解冷热电联供的概念;了解冷热电联供的主要设备、类型及节能性分析。2.教学重难点重点:冷热电联供的概念;冷热电联供的主要设备、类型。难点:冷热电联供的节能性分析。3.教学内容冷热电联供的概念;燃气冷热电联供的主要设备;燃气冷热电联供的类型;燃气冷热电联供节能性分析。4.教学方法 多媒体讲授5.教学评价自编课后习题练习。第九章 冷热源的

11、水、蒸汽系统1.教学目标 掌握冷热源的水系统的形式、组成和特点;掌握冷热源的汽水系统的形式、组成和特点;了解冷热源系统的水质要求、水质控制方法与设备。2.教学重难点重点:冷热源的水、汽水系统;冷热源系统的水质要求。难点:冷热源系统的水质控制方法与设备。3.教学内容冷热源的水系统;冷热源的汽水系统;冷热源系统的水质要求、水质控制方法与设备。4.教学方法 多媒体讲授5.教学评价自编课后习题练习第十章 冷热源系统的监测、控制与运行1.教学目标 掌握冷热源系统的检测与控制的工作原理;熟悉冷热源系统的检测与控制组成和特点;熟悉冷热源系统的日常运行管理。2.教学重难点重点:冷热源系统的检测与控制的工作原理

12、;难点:冷热源系统的检测与控制组成和特点3.教学内容冷热源系统的检测与控制的基本知识;冷源系统的检测与控制;热源系统的检测与控制;冷热源系统的日常运行管理。4.教学方法 多媒体讲授5.教学评价自编课后习题练习第十一章 冷热源机房设计要点1.教学目标 掌握冷热源机组的选择;熟悉冷水机组和热泵机房的设计。2.教学重难点重点:冷热源机组的选择。难点:冷水机组和热泵机房的设计 。3.教学内容冷热源机组的选择;冷水机组和热泵机房的设计。4.教学方法 多媒体讲授5.教学评价自编课后习题练习四、学时分配表2:各章节的具体内容和学时分配表章节章节内容学时分配第一章 绪 论2第二章蒸气压缩式制冷与热泵的热力学原

13、理14第三章蒸气压缩式制冷机和热泵中的主要设备16(含4节实践)第四章制冷剂、冷媒和热源2第五章蒸气压缩式制冷机组和热泵机组4(含2节实践)第六章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6第七章锅炉2第八章冷热电联供2第九章冷热源的水、蒸汽系统2第十章冷热源系统的监测、控制与运行2第十一章冷热源机房设计要点2总计54五、教学进度表3:教学进度表周次日期章节名称内容提要授课时数作业及要求备注1第一章 绪 论绪 论2作业:了解发展现状要求:检索相应的实际应用情况2-5第二章 蒸气压缩式制冷与热泵的热力学原理制冷与热泵的热力学原理及热力计算14作业:计算题、分析题要求:能正确掌握计算方法和过程6-11第三章 蒸气压缩

14、式制冷机和热泵中的主要设备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节流元件等主要设备的分类、工作原理与结构组成和特点等 16作业:计算题、简答题要求:能识别各主要设备,掌握各自特点11-12第四章 制冷剂、冷媒和热源常用制冷剂与载冷剂的特性及使用。2作业:简答题要求:能熟悉常用制冷剂与载冷剂的特性及使用。13第五章 蒸气压缩式制冷机组和热泵机组常用蒸气压缩式制冷机组和热泵机组4作业:简答题、画图题要求:能掌握机组的结构组成及适用场所14-15第六章 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吸收式制冷的工作原理、特点以及吸收式冷热水机组结构特点6作业:简答题要求:能掌握吸收式制冷的工作原理、特点16第七章 锅炉常用锅炉的分类、特

15、点及适用情况2作业:简答题要求:能熟悉常用锅炉的特点及适用情况16-17第八章 冷热电联供冷热电联供的基本概念、意义、种类及应用2作业:简答题要求:熟悉冷热电联供的意义及应用17第九章 冷热源的水、蒸汽系统冷热源的水、蒸汽系统形式、组成及应用2作业:简答题要求:熟悉 LINK Word.Document.12 C:UsersHPDesktop高校文库资料苏州大学【待整理】轨道交通学院2021新建筑冷热源课程教学大纲_.doc OLE_LINK1 a r 冷热源的水、蒸汽系统形式、组成及应用18第十章 冷热源系统的监测、控制与运行冷热源系统的监测与控制工作原理、特点以及冷热源系统日常运行管理2作

16、业:简答题、分析题要求:熟悉冷热源系统的监测与控制工作原理以及系统日常运行管理18第十一章 冷热源机房设计要点冷热源机组的选择及机房设计要点2作业:简答题要求:熟悉冷热源机组的选择及机房设计要点六、教材及参考书目1.建筑冷热源,陆亚俊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石文星等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3.工程传热传质学讲义,廉乐明,文学军编,哈尔滨工业大学七、教学方法本课程大部分教学以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组成的教学活动。1. 多媒体讲授法:如何围绕课程的核心内容,如制冷循环的热力计算、建筑冷热源系统中主要设备等进行讲解。2. 实践法:对建筑冷热源系统中主要设备的识别和基本操作,学习建筑

17、冷热源系统的相应实践能力。八、考核方式及评定方法(一)课程考核与课程目标的对应关系表4:课程考核与课程目标的对应关系表课程目标考核要点考核方式课程目标1单级压缩式制冷循环的热力学计算和分析、双级压缩式制冷循环的热力学计算和分析作业、考试课程目标2常见的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节流原件及辅助设备的形式、工作原理与结构组成,压缩机的性能参数,冷凝器与蒸发器等换热器的热工计算及其性能评价与优化设计作业、实践、考试(二)评定方法1评定方法平时成绩:30%,实践成绩:10%,期中考试:10%,期末考试50%2课程目标的考核占比与达成度分析(五号宋体)表5:课程目标的考核占比与达成度分析表(五号宋体)考核

18、占比课程目标平时实践期中期末总评达成度课程目标15010050分课程目标达成度=0.3平时分目标成绩+0.1实践分目标成绩+0.1期中分目标成绩+0.5期末分目标成绩/目标总分课程目标25010050(三)评分标准课程目标评分标准90-10080-8970-7960-6960优良中合格不合格ABCDF课程目标1能够高质量地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和教学知识解决冷热源系统中的制冷循环热力学问题,全面掌握制冷循环的热力计算,发展和提升分析实际制冷循环的性能问题及分析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良好地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和教学知识解决冷热源系统中的制冷循环热力学问题,全面掌握制冷循环的热力计算,发展和提升分析实际制冷循环的性能问题及分析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较好地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和教学知识解决冷热源系统中的制冷循环热力学问题,全面掌握制冷循环的热力计算,发展和提升分析实际制冷循环的性能问题及分析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基本能够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和教学知识解决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