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来主义》教案_第1页
《拿来主义》教案_第2页
《拿来主义》教案_第3页
《拿来主义》教案_第4页
《拿来主义》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拿来主义教案教学要点:、弄清“送去主义”的实质与危害,体会幽默讽刺的语言在批判错误观点时显现的表现力。、.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论证等方法把深奥的抽象的道理讲得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论证艺术;体会鲁迅杂文的语言特点。、 学习本文,认清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 批判地继承, 并能运用正确的观点解释一些实际问题。一、 简介本文的写作背景。本文写于 1934 年 6 月 4 日, 当时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我国东北三省, 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而文化界的反动文人叫嚷“发扬国光” ,掀起一股复古主义的逆流。而一些资产阶级文人,极力鼓吹“全盘西化”完全否定我国的文化传统,以此对抗革命文化。 “复古”与“媚外”二者紧密配

2、合成为当时国民党反动政权和一些反动文人的基本特点。 而当时一些青年看到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文化侵略, 出于爱国主义热情和对国家民族前途的关心, 对一切外国的东西都有一种恐惧心理。 由此可以看出当时在对待古代文化和外国文化问题上,实际存在着两种错误态度:一种是全盘肯定,全盘吸收;一种是全盘否定,盲目排斥。这两种态度,都是不利于我国革命文化的发展的。针对这种情况,鲁迅先生写了两篇文章,一篇是论“旧形式的采用” , 阐明正确对待古代民族文化遗产的态度;一篇就是 拿来主义 , 着重阐明对待外国文化遗产的态度。这两篇文章可以说是“姊妹篇”。二、研读标题 本文标题属于论题型。 “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创造的

3、词语。我们从标题明确了本文是要谈论有关“拿来主义”的两个问题:1 、什么是 “拿来主义 ”? 2、为什么要对文化遗产必须采取实行 “拿来主义 ”?三、关于出处选自鲁迅全集第六卷的且介亭杂文 。有一段时间,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区域,这个地区有“半租界”之称。鲁迅先生有很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对帝国主义十分憎恨,因此将“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 ,以表愤慨之情。 “且介亭”标明这些杂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间里写的,形象地讽刺了国民党统治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现实。四、划分全文的段落本文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 14 段) :揭露批判 “送去主义 ”的实质及其严重后果。第 1 、

4、2 段是揭露批判国民党政府在文化上奉行 “送去主义” 的媚外求荣和欺世惑众的可耻行为。第 3 、 4 段是揭露 “送去主义 ”的实质和危害。第二部分(第 59 段) :阐明 “拿来主义 ” 的基本观点,批判在对待文化遗产问题上的错误倾向。第 5 段正面提出 “拿来主义 ” 的主张。第 6 段揭示 “送去主义 ” 的危害和实行 “拿来主义 ”的必要。第 7 段揭示 “拿来主义 ” 的含义就是 “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第 8 段批判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第 9 段从正面具体而形象地阐明 “拿来主义 ” 的原则和方法。第三部分 (第 10 段) : 总结全文, 指出实行 “拿来主义

5、 ”的人应具有的胆识和品质, 以及 “拿来主义 ”对于创造民族新文化的重要意义。五、讲读课文第一部分。提问:鲁迅先生在提出“拿来主义”主张之前,先批判了哪些主义?重点在揭露和批判什么主义?回答:批判“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 ,重点在后者。中国近百年来从闭关锁国、盲目排外到一味媚外,从“闭关主义”一变而成“送去主义” 。第一节 提问:什么是 “送去主义 ”?鲁迅摆了哪三件事实来揭露的?三件事都着眼在一个什么字上面? “别的且不说罢 ” , “不知后事如何” , “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等语句在揭露中起什么作用?回答:举的三件事都着眼于一个“送”字, “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 “不知

6、后事如何” ,即有去无回,这是媚外的可耻行径; “捧”中寓“送” , “捧”何其郑重、恭敬,媚态可掬,几张画“一路的挂” ,何其卖力,何其寒伧可笑, “发扬国光” ,反语,讽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还要送” ,虔诚恭敬之态可掬。多么可怜,暗示“学艺”上的东西已经相当贫乏。 批判锋芒不是对着几位艺术家, 而是指向利用这几件事大叫什么 “发扬国光” 、 “催进象征主义 ”的国民党反动政府及其御用文人。用“别的且不说罢”的句子,不仅使论述的范围明确,因为本文重在谈对待外国文化的态度, 而且增添了揭露的深刻性 (其实, 国民党反动派搞 “送去主义” , 何止只是 “学艺”上的问题?何止只是文化领域的

7、事情?国民党反动政府推行卖国政策,变本加厉地出卖国家的领土、资源和主权,确实“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 。 )“不知后事如何” 、“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 是用反语进行强烈的讽刺和鞭鞑。 “后事”是盗卖文物,盗卖古代珍宝。以展览古董为名,行盗卖古董之实。鲁迅明知,却说“不知” ,以此表达强烈的憎恨。反用“进步” ,起同样作用,实质是堕落、无耻,字里行间充满了憎恶与鄙视。第二节以朗读过渡,讲述 礼尚往来”的含义。礼尚(s h a n g ;崇尚、重视。)国民党反动政府卖国媚外,只送去,送去,送去,不拿来。只送去不拿来的后果怎样呢?第三节,提问:一味奉行 送去主义”会产生什么严重后果及危害?辨别

8、“诩” 、 “炙”的字形、字音,讲述“自诩” 、 “残羹冷炙”的含义。回答:论述国民党反动政府实行“送去主义”的严重后果时,作者未直说,而是先用反语讽刺; “送出去”明明是坏,说“不算坏事情” ,以敌人自我解嘲的话鞭鞑敌人;“丰富” 、 “大度”不过是“送去主义”者掩盖媚外卖国实质的遁词。接着,与尼采自诩为太阳作比较,一针见血指出“只是给与,不想取得”是发了疯,中国不是“丰富” ,还要“大度” , “只是送出去” ,同样是愚蠢可笑的。吹嘘“中国地大物博,开化最早,道德天下第一”的“送去主义”者,势必使中国国势日弱,文化贫乏,最后完全沦为殖民地。最后,举开掘地下的煤矿为例引出“送去主义”的严重后

9、果,既深刻论述了“送去主义”的危害, “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卖国的结果是使我们的子孙后代无法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 “磕头贺喜” 、 “讨”等词语画出所处的地位与神态,描绘出了可悲的亡国奴景况。 “残羹冷炙” 、 “奖赏”等词感情色彩浓烈,寓强烈的愤怒于幽默讽刺之中。第四节提问: 抛来”和 抛给”有何区别?明确:抛来指把无用的东西抛弃掉,或者无代价地送人或施舍,一般不怀有什不良的动机或目的。 抛给指有目的的、带恶意的输出。 “抛给” 、 “送来”是指帝国主义对我国的经济文化侵略。洋大人不会发慈悲心,他们以主子自居,把中国人民身上榨取的血汗、掠

10、夺去的财富,吃剩下来,抛一点儿给走狗,以作为进一步榨取的诱饵。 “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是因为“抛给” 、 “送来”的实例比比皆是,举不胜举;是因为国民党政府对这一点讳莫如深。这样写既对卖国政策进行含蓄锐利的批判,又抒发了作者的愤慨之情。以上是文章的第一部分。这一部分揭示了反动统治集团由“闭关主义”变为“送去主义” ,由“惧外”到“媚外”的发展逻辑,着重批判了“送去主义” ,把它的内容,特别是“学艺”方面的具体内容、反动实质、恶劣后果揭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破得彻底。而且,把问题放到了总结近百年历史教训的广阔背景上来论述,运用充满感情色彩的语句表达,既深刻,又有战斗力。六、讲读课文第二部分。第

11、五、六、七节提问:作者批判了 “闭关主义 ” ,尤其是批判了 “送去主义 ”之后,是怎样提出 “拿来主义 ”主张的?哪些词语饱含了讽刺的意味? “送来 ”和 “拿来 ”区别何在?为什么要把“送来 ” 和 “拿来 ”加以区别?回答: 先用 “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 送去 再说什么, 否则太不 摩登 了”一句推开上文, 然后提出 “拿来主义 ”的主张。 先破后立。 前半部分着力批判 “送去主义 ” , 破得彻底,然后提出 “拿来主义 ”的主张, 就立得鲜明。 “摩登 ” , 讽刺反动文人无耻地奉行 “送去主义 ” ,趋时逢迎,赶时髦。用 “吝啬 ”与上文的 “大度 ”进行强烈的对照,对 “送去主义

12、”者进一步讽刺。 所谓“送来” ,就是贪得无厌的对我国进行的经济、军事、文化侵略、掠夺。 “拿来”则不然,是中国人民根据自己的需要,主动地“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一 “送”一“拿” , 本质不同, 内容全异, 将二者严格区别, 既可明辨是非, 澄清人们 “吓怕”了的模糊思想,又可使所立的论点更加鲜明突出。运用脑髓指用脑筋独立思考,有主见;放出眼光指要看得清,有辨别力;自己来拿指要有选择,自己拿第八、九节提问: A 作者以什么作比方来阐明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 B 批判了哪三种错误倾向?表现这些倾向的关键词语是哪些?C拿来主义”者采取怎样的态度?整个论述过程中运用了比喻法,起什么作用?

13、 E 、各比喻什么? F 对待这些东西应采取什么态度?A 大宅子比喻比喻文化遗产。对待文化遗产,正确态度首先是“占有” ,然后是“挑选” 。 “占有 ”是前提,不“占 有” 就无从 “挑选” ; “挑选 ”是关键, 不 “挑选”, “占有”就毫无意义。 “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 ” ,语气斩钉截铁。 “挑选”的具体做法: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B 怕:徘徊不敢走进门(害怕继承拒绝借鉴、逃避主义)孱头怒: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盲目排斥,虚无主义)昏蛋。羡慕:欣欣然接受一切(崇洋媚外全盘西化,投降主义)废物。C “挑选 ”要 “运用脑髓,放出眼光” ,标准在是否对我们“有营养 ”、有“用 ” ,从

14、而区别对待,吸取精华,剔除糟粕。D 文中运用 “大宅子 ”、 “鱼翅 ”、 “萝卜白菜 ”、 “鸦片 ”、 “烟枪烟灯 ”及 “姨太太 ”等当 时人们熟悉的事物作比方,具体、通俗、形象,使如何对待文化遗产这个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深奥的道理浅显化,不仅闪烁着历史唯物主义的光辉,而且漫画式地勾勒 “孱头 ”、 “昏蛋 ” 、 “废物 ”等形象,语言生动,妙语横生。E “鱼翅”指文化遗产中精华部分,“鸦片”指文化遗产中精华与糟粕互见的部分,鸦片作为药用,有很好的止痛效果, “烟枪和烟灯”指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 “姨太太” 指只供剥削阶级欣赏享用的腐朽的东西,是纯粹的糟粕。F: 1.对文化遗产中的精华(

15、 “鱼翅 ”)应取什么态度?(吸收( “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 ).对文化遗产中精华、糟粕互见的部分(“鸦片 ”)应采取什么态度?(批判地吸收) ( “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 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 ”).对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烟枪和烟灯 ”)应取什么态度?(留一点作历史的反面教材, 绝大多数应当清除) ( “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 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 ”).对文化遗产中的糟粕( “姨太太 ”)应采取什么态度?(坚决抛弃) ( “大以请她 们各自走散为是。 ” ).用一句话概括拿来主义的作法。 (回答第 9 段第 1 句,答第 10 段第 2

16、 句也可).七、讲读第三部分:要求学生朗读文章最后部分,简要说出每句话的内容。第 1 句话:结论是我们要拿来。第 2 句话:拿来主义的具体做法。第 3 句话:拿来主义的结果。第 4 句话:拿来主义者应具备的条件。第 5 句话:从反面指出拿来主义的 意义。新人指无产阶级文艺工作者,新文化指无产阶级文艺。提问:这一段共5 句话,如果这5 句话是 5 个问题的答案,那么应该是哪5 个问题( “思考和练习 ”二)?明确:究竟应该怎样对待文化遗产?对文化遗产应该怎样区别对待?正确 对待文化遗产有什么积极意义?要处理好文化遗产我们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实行 “拿来主义”的重要性迫切性何在?八、总结全文,加深理

17、解。鲁迅对文化遗产的见解,跟毛泽东同志“古为今用” 、 “洋为中用” , “排泄其糟粕,吸收其精华”的意见是一致的。时至今日,这篇文章仍然放射着思想光辉,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课外延伸: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一生有大量的创作, 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 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集 呐喊、傍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以及大量的杂文集,如: 坟 、 而已集 、 二心集 、 华盖集 、 南腔北调集 、 且介亭杂文等。 (仅以中学语文课本涉及的为限。 )关于杂文杂文,现代散文的一种,不拘泥于某一种形式,偏重于议论,也可以叙事。

18、(现代汉语辞典 ) 杂文,是直接而迅速地反映社会事变或社会倾向的文艺性论文。以短小精悍、活泼锋利为主要特点。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有关社会生活、文化动态、政治事件的杂感、杂谈、随笔都可以归入这一类。揣摩语言本文的语言特点是犀利幽默。具体品味作者是怎样达到犀利幽默效果的。 (提示:议论性文章文体的杂文化,语言的文艺化,是当今媒体的倾向。高考作文的写作和评判也明显受到影响) 拿来主义语言赏析1、自从a 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 又 b 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 “送去主义 “了。使用老百姓口语中常用的比喻。既形象又生动,把“闭关主义 ”必然演化为 “送去主义 ”的深刻道理一语道破,暗含对 “闭关主义 ”者的揶揄。2、我想,首先是j 不管三七二十一, “拿来 ” ! 使用民间俗语,“拿来 ”态度之鲜明跃然纸上。3、 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 但终 “c 不知后事如何” 引用人们喜闻乐见的话本或旧小说中的套话,后文的 “出售存膏,售完为止”更化用商店广告,都含有强烈的讽刺性。 4、还有几位 大师”们d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e挂过去,诚惶诚恐地 “捧 ”,画只有几张却一路地“挂” ,通过形象的动作活画出“送去主义 ”的可怜相、寒酸相。5、叫作“发扬国光” 此后是顺便到欧洲g传道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