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史》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中国金融史》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中国金融史》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中国金融史》课程教学大纲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金融史课程名称中国金融史The Financial History of China课程代码020303201213课程属性 专业知识课时/学分32/2课程性质 选修实践学时责任教师课外学时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课程介绍一、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 中国金融史是研究历史上中国金融发展规律。在时间跨度5000年的漫长岁月,中国金融经历了从古代、近代和现代比较完整的发展演变轨迹,是世界上迄今为止,保留最系统的货币体系。本课程作为专业知识是本科生高年级必修课程。课程包括中国历史上货币体系的演进机制;中国历史上金融机构、金融组织的演变;中国历

2、史上的金融工具、金融产品、金融创新的内在规律;中国历史上金融发展与金融发展的相互关系。 金融历史相当于金融学的实验课程,通过金融史学习,高年级学生可以把学过的各种金融知识在金融史中得到验证,并通过这样的验证来加深学生对金融体系演进、演化、变迁的理解,并进而对现代金融变化有更深刻的把握。2.设计思路: 中国金融史是一个浩大的体系,在课时量仅为32学时的约束条件下,尽可能地让学生掌握其精华,课程设计主要沿着这样的思路:一线三横四纵。 一线:主要围绕中国货币体系历史的主线开展开。货币历史是金融史的的核心,其他的内容都必须围绕这条主线才能得到解释。通过一线,学生可以真正理解和体会金融体系更替和转变的经

3、济解释。 三横:围绕货币体系主线的金融机构、金融组织;金币融产品;金融创新等三个大内容开展开。让学生了解其中的发展逻辑。 四纵:把中国金融历史分成四个四期:古代;近代;现代分成两部分:民国时期;新中国时期。 一线、三横在四个时期都存在,只是表现形式不一样,课程设计就是让学生在这样的框架下,理解中国金融的发展规律。3. 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是金融学专业高年级学生的必修课,因此,开设时间应在其他金融学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开设之后才能进行。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至少应达成四点要求:第一,必须整体了解中国金融体系,特别是货币体系是一个自古至今缓慢演化而始终有内在逻辑的体系,并了解这种发展的内

4、在机理。验证货币学的相关理论。第二,学生通过金融史的学习,能够解释中国金融过去的发展逻辑,进而尝试预测未来发展的趋势。第三,通过学习,特别是通过经济学的解读,进一步与世界主要金融体系演进进行比较,更好地理解一般金融演进的规律。第四,作为高年级的实验性质的课程,期望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融合经济学的相关课程知识,以更好地理解当今世界金融发展的现象。三、学习要求1、必须按时上课听讲。2、按时完成课堂作业,所有学生必须参与课堂讨论、小组谈论内容必须参与。3、必须完成各种相关专题论文。4、必须阅读学习参考书,课堂检查。四、教学进度序号专题或主题计划课时主要内容概述实验实践内容或课外练习等.1.导言.4.关

5、于金融史的一般性质、功能;世界金融历史的大致演化路径.2.中国古代货币史.12.讲述先秦到鸦片战争前的中国金融历史,此部分为重点内容3中国近代金融史6鸦片战争至清末中国金融史4民国时期金融史4主要讲授国民政府时期的金融状况和大的金融改革。5新中国金融史6这一部分包括两段内容:新中国金融的萌芽时期,主要是新民主主义时期的金融,此为新中国金融的基础;第二部分就是建国后的金融发展状况。五、参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1、选用教材: 中国金融简史(第二版), 袁远福 主编 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年9月出版。如有新的版本可选用新的版本。2、参考书: (1)中国货币演变史,千家驹、郭彦岗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8月出版。 (2)中国货币史 彭信威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65年出版 (3)中国金融通史 李亚飞 主编 中国金融出版社 19965年出版六、成绩评定(一)考核方式 A :A.闭卷考试 B.开卷考试 C.论文 D.考查 E.其他(二)成绩综合评分体系: 成绩综合评分体系比例%1.课下作业、课堂讨论及平常表现2.平时测验成绩3.期末考试成绩100总计100七、学术诚信学习成果不能造假,如考试作弊、盗取他人学习成果、一份报告用于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