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客列传知识整理及答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a97d955a026bbd0b036c723bcacfd08/ea97d955a026bbd0b036c723bcacfd081.gif)
![刺客列传知识整理及答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a97d955a026bbd0b036c723bcacfd08/ea97d955a026bbd0b036c723bcacfd082.gif)
![刺客列传知识整理及答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a97d955a026bbd0b036c723bcacfd08/ea97d955a026bbd0b036c723bcacfd083.gif)
![刺客列传知识整理及答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a97d955a026bbd0b036c723bcacfd08/ea97d955a026bbd0b036c723bcacfd084.gif)
![刺客列传知识整理及答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a97d955a026bbd0b036c723bcacfd08/ea97d955a026bbd0b036c723bcacfd08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先:祖先。前一“之”字,是动词,到。之:用作动词,到。去:离开。爱:喜欢。结:结交。报:报复。擅:拥有,据有。蹊:小路。造:拜访。却:退。跪:两膝着地。蔽:拂拭。报:告知。逮:及,到。厌:满足。擅:独揽,掌握。恣:听任,听凭。略:侵占。信:信物。遇:对待。把:握。顾:回头。顾:回头。谢:谢罪。发:打开。穷:尽。见:同“现”。坚:紧,此指剑插得紧。就:完成,达到。坐:治罪,办罪。诣:到去。举:全部,所有。虽:虽然。之:助词,用于词尾,无义。之: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之:结构助词,的。虽然:即使这样。则:如果。因:趁机。唯:希望。虽:即使。微:没有。以:因为。顾:只是。因:于是。文言现象梳理
2、1、一词多义:其先乃齐人,徙于卫。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使使往之主人。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归而求为报秦王者,国小,力不能。擅巴汉之饶。是谓“委肉当饿虎之蹊”也。乃造焉。太子逢迎,却行为导,跪而蔽席。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矣。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厌。彼秦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乱。车骑美女恣荆轲所欲,以顺其意。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今行而毋信,则秦未可亲也。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臣左手把其袖,右手揕其匈。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荆轲顾笑舞阳,前谢曰。秦王发图,图穷而匕首
3、见。时惶急,剑坚,故不可立拔。轲自知事不就。赏群臣及当坐者各有差。于是秦王大怒,益发兵诣赵。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2、文言虚词: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居顷之,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故丹怨而亡归。又况闻樊将军之所在乎?虽然,光不敢以图国事。则不可,因而刺杀之。唯荆卿留意焉。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丹不忍以已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於期每念之,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目:用作动词,瞪视。舍:用作使动词,使住下来。臣:使动用法,使臣服。函:名词用作状语,用匣子装。迟:以为迟,嫌迟,意动用法。白衣冠:
4、穿上白衣戴上白帽。怪:形容词意动用法,觉得奇怪箕:名词作状语,像簸箕一样。3、词类活用盖聂怒而目之。亡之燕,太子丹受而舍之。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厌乃遂盛樊於期首函封之。太子迟之,疑其改悔。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陛,秦舞阳色变掁恐,群臣怪之。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难句翻译现场1、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参考译文:荆轲爱好喝酒,天天同杀狗的屠夫和高渐离在燕国的街市上喝酒,喝到尽情以后,高渐离击筑,荆轲就在街市上和着节拍唱歌,相互娱乐,可是过一会又相对哭泣,好象旁边没有别人一般。翻译指点:
5、“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和而歌于市中“是介宾短语后置句,译成“于燕市饮”,“于市中和而歌”。“酣”酒喝得很畅快,此处可翻译成“尽情”。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参考译文: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的宾客们,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来为荆轲送行。翻译指点:“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是定语后置句,即“太子及知其事之宾客”;“白衣冠”这里用作动词,翻译成“穿着白衣戴着白帽”。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举兵以逆军吏,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翻译指点:“诚”“以”“逆”“比”这些词在译文中要得到落实,“宗庙”翻译时可保留。“给贡职如郡县”是介宾短语后置句,翻译时要
6、调整句序。参考译文:燕王确实害怕大王的声威,不敢出兵抵抗我国的军队,希望全国做臣子,排在诸侯行列里,像郡县一样地纳贡应差,以便能够奉守先王的宗庙。4、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召不得上。参考译文:而按秦国的法律,殿上侍从大臣不得带任何兵器,那些担任侍卫的郞中们带着兵器,都排列在殿下,皇帝没有下令,是不准上殿的。翻译指点:此句中,“群臣侍殿上者”是定语后置句,“尺寸”是借代,代指一点点,翻译时要把其指代义翻译出来。疑难追踪探究1、作者是怎样描写易水诀别这一场面的。点拨:抓住特点:如对送行者的描写,抓住“白衣冠”这个特点;突出重点:在众多的人物描写中,重点写荆轲
7、;“既祖,取道”略写,重点写慷慨悲歌,渲染了一种悲壮的气氛。顾及全面:太子、宾客、高渐离、士等在场人物都顾及到,而且通过写“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渲染凄凉悲怆的氛围和同仇敌忾的气势。结合写景:风萧萧,易水寒,衬托了慷慨悲壮之情。2、作者是怎样描写廷刺秦王这一惊心动魄的场面的。点拨:多用短句,渲染了千钧一发,你死我活的紧张形势。突出动作描写民,展示了双方生死搏斗扣人心弦的曲折过程。通过语言、神态、表情描写,栩栩如生地刻画人物形象。荆轲“顾笑舞阳,前为谢曰”“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读之如见其形,如闻其声。衬托手法,突出了荆轲的英雄形象,年十二就杀人的秦舞阳“色变振恐”,衬托荆轲镇定自若,
8、秦群臣恐急慌乱,衬托了荆轲的英雄虎胆,威慑秦廷,以秦王不怡良久,衬托了荆轲的威武壮烈。3、荆轲刺秦王的行为,历代有截然不同的评价,苏洵认为“始速祸焉”,朱熹认为“轲匹夫之勇,其事不足言”,司马迁则认为“名垂后世,岂妄也哉”,左思称颂他“虽无壮士节,与世亦殊伦”,陶潜说“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龚自珍说他有“江湖侠骨”。你认为荆轲是怎样一个人?点拨:这是一道开放题,所持观点能合理有据,自圆己说则可。例如持肯定态度,轲虽不懂得以一人之力难挽狂澜于既倒的道理,也不懂得秦帝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趁势,但他不畏强秦,不怕牺牲,在国家多事之秋挺身而出,不畏艰险的精神和气概,还是值得称道的。刘伯承挽叶挺有
9、“勒马黄河悲壮士,挥戈易水哭将军”句,未尝不含褒轲之意。视野纵深拓展陶渊明的诗大多给我们以冲淡静穆之感,然而这首咏荆轲却给我们以另一种感觉,或许正是“伟大的艺术家从不单方面地呈现他的艺术色彩”吧。咏荆轲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雄发指危冠,猛气充长缨。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图穷事自至,(11)豪主正怔营。(12)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注释】本篇咏史,歌颂
10、荆轲的侠义,惋惜他的失败。荆轲为燕太子丹复雠,以匕首逼秦王,不成被杀。事迹见史记剌客列传燕丹:战国燕王喜太子名丹。强嬴:指秦国。秦为嬴姓。百夫良:能匹敌百人的良士。春秋时秦国子车氏的三子,国人称之为三良,诗经黄鸟称之为“百夫之特”。荆卿:即荆轲,燕国人谓之荆卿。素骥:白马。史记说荆轲从燕出发时燕太子丹及宾客着白衣冠(丧服)相送易水上。作者本此翻创为白马送行。渐离:人名,姓高。筑:乐器名,似筝,十三弦,颈细而曲。宋意:燕国的勇士。商、羽:各为五音之一。盖:车篷。飞盖:似谓车行如飞,极言其迅速。一说“飞”字形容其高,就是“飞阁”、“飞檐”的飞。图穷:荆轲献秦王督亢地图,中藏匕首。秦王展图,图穷而匕
11、首现。荆轲取匕首刺秦王。“事”,即指行刺。豪主:指秦王。怔营:惶惧。【译文】燕国太子喜欢收养门客,目的是对秦国报仇雪恨。他到处招集有本领的人,这一年年底募得了荆卿。君子重义气为自己而死,荆轲仗剑就要辞别燕京。白色骏马在大路上鸣叫,众人意气激昂为他送行。个个同仇敌忾怒发冲冠,勇猛之气似要冲断帽缨。易水边摆下盛大的别宴,在座的都是人中的精英。渐离击筑筑声慷慨悲壮,宋意唱歌歌声响遏行云。座席中吹过萧萧的衰风,水面上漾起淡淡的波纹。唱到商音听者无不流泪,奏到羽音荆轲格外惊心。他明知这一去不再回返,留下的姓名将万古长存。登车而去何曾有所眷顾,飞车直驰那秦国的官廷。勇往直前行程超过万里,曲折行进所经何止千
12、城。翻完地图忽地现出匕首,秦王一见不由胆颤心惊。可惜呀!只可惜剑术欠佳,奇功伟绩终于未能完成。荆轲其人虽然早已死去,他的精神永远激励后人。能力自测平台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荆轲嘿而逃去,遂不复会。秦王必说见臣。遂自刭。乃遂盛樊於期首函封之。荆轲和而歌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荆轲废,乃引其匕首以擿秦王。2、区别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不同意义。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方急时,不及召下兵秦兵旦暮渡易水图穷而匕首见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居顷之,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荆轲嘿而逃去,遂不复会3、注意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并把它们翻译成现代汉语。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丹所以诫田先生毋
13、言者,欲以成大事之谋也。夫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何太子之遣?往而不返者,竖子也!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各题。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于期之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
14、闻大王,唯大王命之。”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荆轲奉樊于期头函,而秦舞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舞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舞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舞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袖绝。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
15、乃以手共搏之。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持千金之资帀物(礼品)B、愿举国为内臣(全、整个)C、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信件、信函)D、荆轲奉樊于期头函(同“捧”)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恐惧不敢自陈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B、,终已不顾荆轲顾笑舞阳C、秦王惊,自引而起荆
16、轲废,乃引其匕首以擿秦王D、于是荆轲就车而去轲自知事不就6、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荆轲勇敢的一组是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秦舞阳色变振恐荆轲顾笑舞阳,前为谢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倚柱而笑,箕踞以骂A、B、C、D、7、下面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易水送别,慷慨悲歌,荆轲做好了以身赴死的准备。B、秦臣蒙嘉同情燕王,赞赏荆轲,所以巧言讨好秦王,引见荆轲。C、秦武阳随荆轲刺杀秦王,却被秦王的威风吓倒,差点暴露此行动机。D、荆轲刺杀秦王未成,因为他想要挟秦王,定下条约,报答燕太子丹。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甘罗者,甘茂孙也。茂既死后,甘罗年十二,事秦相文信侯吕不韦。秦始
17、皇帝使刚成君蔡泽于燕,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秦使张唐往相燕,欲与燕共伐赵,以广河间之地。张唐谓文信侯曰:臣尝为文信侯伐赵,赵怨臣,曰:得唐者,与百里地。今之燕,必经赵,臣不可以行。文信侯不快,未有以强也。甘罗曰:君侯何不快之甚也?文信侯曰:吾令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燕太子丹已入质矣。吾自请张卿相秦而不肯行。甘罗曰:臣请行之。文信侯叱曰:去!我身自请之而不肯,汝焉能行之?甘罗曰:大项橐生七岁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其试臣,何遽叱乎?于是甘罗见张卿曰:卿之功孰与武安君?卿曰:武安君南挫强楚,北威燕、赵,战胜攻取,破城堕邑,不知其数,臣之功不如也。甘罗曰:应侯之用于秦也,孰与文信侯专?
18、张卿曰:应侯不如文信侯专。甘罗曰: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欤?曰:知之。甘罗曰:应侯欲攻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而立死于杜邮。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处矣。张唐曰:请因孺子行。令装治行。行有日,甘罗谓文信侯曰:借臣车五乘,请为张唐先报赵。文信侯乃入,言之于始皇。始皇召见,使甘罗于赵,赵襄王郊迎甘罗,甘罗说赵王曰:王闻燕太子丹入质秦欤?曰:闻之。曰:闻张唐相燕欤?曰:闻之。燕太子丹入秦者,燕不欺秦也。张唐相燕者,秦不欺燕也,燕、秦不相欺者,伐赵,危也。燕秦不相欺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王不如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赵王立自割五城以广河间。秦归燕太子。赵攻燕,得上
19、谷三十城,令秦有十一。甘罗还报秦,乃封甘罗以为上卿。复以始甘茂田宅赐之。(节选自史记-甘茂列传)8、对下列句子加下划线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欤明知:明明知道令装治行治行:准备出发行有日,甘罗请文信侯曰有日:有一天燕秦不相欺无异故异故:不同的缘故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今之燕,必经赵,臣不可以行。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今臣生十二岁于兹,君其试臣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复以始甘茂田宅赐之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应侯之用于秦也,孰与文信侯专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10、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的用法或作用,判断正确的一项是()我身自请之
20、而不肯,汝焉能行之秦归燕太子甘罗者,甘茂孙也燕太子丹入秦者,燕不欺秦也相同相同不同相同相同不同不同不同11、以下六句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封甘罗为上卿原因的一组是()臣请行之君其试臣始皇召见使甘罗于赵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城,令秦有十一请因孺子行令装治行臣不知卿所死处矣赵王立自割五城以广河间TOC o 1-5 h z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组是()当时,秦国派蔡泽出使燕国,燕国派太子到秦国做人质,秦国又准备派张唐去燕国做丞相,这样,秦燕两国和好,使赵国处于燕秦两国夹攻的危险之中。要张唐去燕国做丞相,张唐不肯出发,是因为他害怕对他有怨恨的赵国不会放过他,就连吕不韦亲自劝说也不肯答
21、应,张唐处在十分危险的境地。甘罗劝说张唐,引导张唐将历史教训与现实情况进行比较,使张唐惊醒过来。为了秦燕联盟,他立即同意出使燕国,甘罗帮助张唐摆脱险境,显示了甘罗是一个智谋出众的人才。甘罗出使赵国,游说赵王,三言两语就说服赵国割地给秦国,拆散了秦燕联盟,并唆使赵国去攻打燕国,让秦国从中渔利,甘罗帮赵国脱离了秦燕夹攻的危险,进一步显示了甘罗纵横游说,善于谋划的才干。13、将下面文言文中划横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乐毅为燕破齐,或谗之昭王曰:齐不下者两城耳,非其力不能拔,欲久仗兵威以服齐人,南面而王而耳。昭王斩言者,遣使立毅为齐王。毅惶恐不受,以死自碧。译文:。参考答案1、chenm&yuQj1ng
22、chQnghQcUzhl2、(1)、兵器士兵军队、穷尽困厄、适逢会面3、怎么可以因为受了欺侮的怨恨,就想去触犯秦国的逆鳞呢?、丹所以诫田先生毋言者,欲以成大事之谋也。我之所以嘱咐田先生不要泄漏秘密,是因为想要来完成国家大事的谋划。、那个樊将军,秦王用千斤黄金,万家食邑来悬赏捉拿他。、你的父母宗族都杀光或是被收为奴婢了。、为什么太子这样打发人!冒失地前去,却不能完成任务回来复命的人,才是无用的小子呀!4、C5、B6、D7、B8、B(A确实知道;C确定了日期;D别的缘故。此题考查根据语境判断词义正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一定要回到原文,从上下文的脉络去推断词义的正确与否。)9、D(被,到;A动词到、
23、去、往;B语气副词,表希望;C介词把。)10、C(动词使动用法;表判断;表说明)11、C(甘罗的功劳,一是劝说张唐出使成功,二是说赵,使秦广河间、增地盘,封甘罗为上卿是因为后者,含有的应排除。此题考查辨析并提取重要信息的能力,关键的是要做到两点。一是要明确题干对所查信息的定性,它是我们选择的依据;二是要能判断各选项所代表的内涵;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准确筛选。另外,从应试技巧的角度看,这种类型的题最好用排除法。)12、C(从张唐不同意出使的理由和甘罗采用迂回的方法、旁敲侧击的劝说可以看出,张唐同意出使,完全是为了自己,是因为怕死而不同意出使,后来又因为怕死同意出使,并非为了秦燕联盟。此题考查考生归
24、纳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关键在于要能读懂文章没有明确说出但明确表示出来了的信息。)13、(1)(是因为)乐毅想长久地依仗自己的军威来使齐人臣服,(从而达到)南面称王(的目的)罢了乐毅惶恐,不敢接受,(并且)用死来表明自己并无二心唐诗宋词选读(初唐盛唐)测试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题暮过山村贾岛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初月未终岁,边烽不过秦。萧条桑拓处,烟火渐相亲。(1)诗的首联,重在表现什么?请简要说明。(不得超过50个字)。答:重在描绘山村的宁静.前句从听觉卜用数里外就听到水声以响衬静后句从视觉卜直写人烟稀少的静。(2)“边烽不过秦”是什么意思?表现了作者什
25、么思想?(答案不得超过35个字)。答:表明山村没有遭受战火,表达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3)尾联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境?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答案不超过60个字)。答:写出了由惧转喜的心境变化,“亲”字更表现出内心亲近温暖的感受。此联与首联、颈联相配合,描绘出一幅和平安宁的山村图景。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题春夜别友人陈子昂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1)指出“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这两句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答:用了拟人的手法。“叶”“对”分别写出了离别的筵席将结束,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绪和寂静状
26、态(2)说出“离堂思琴瑟”中的“琴瑟”和“别路绕山川”中的“山川”分别是什么意思?答:“琴瑟”指朋友宴会之乐,源出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瑟鼓琴”,是借用丝弦乐器演秦时音韵谐调来比拟情谊深厚的意思。“山川”表示道路遥远,与“琴瑟”作为对仗,相形之下,不由使人泛起内心的波澜。(3)有人说颈联诩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中的“隐”和“没”两个字用的好,谈谈你的看法。答:“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承卜文写把杯送行,从室内转到户外的所见。这时候,高高的树荫遮掩了西向低沉的明月;耿耿的长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这里一个“隐”字,一个“没”字,表明时光催人离别,不为离人暂停须臾.难舍难分时刻终干到来了。3、阅读下
27、面这首诗,完成(1)(2)题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李白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上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注:这是李白乾元元年(758年)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梅花;梅花落曲牌名。(1)诗歌首句提及的“迁客”当指西汉贾谊,作者借他来表达自己的什么心情?答:用贾谊的不幸来比喻自身的遭遇,抒发了诗人讦谪之感、去国之情,流露了无辜受害的愤懑,含有自我辩白之意。(2)唐诗直解评比诗“无限羁情笛里吹来”。江城五月,恰逢初夏,当然无悔,可是耳闻笛声吹寒,不觉眼前便有梅花漫天飘飞。作者运用是的什么手法?有何作用?答: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由听觉诉诸视觉,此为通感,描绘出与冷落的心境相吻
28、合的苍凉景色,从而有力地烘托了去国怀乡的悲愁情绪。4、阅读下面的诗和相关材料,完成第(1)(3)题。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庐山瀑布徐凝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苏轼东坡志林记游庐山:仆初入庐山,山谷奇秀。是日有以陈令举庐山记见寄者,且行且读,见其中云徐凝、李白之诗。旋入开元寺,主僧求诗,因作一绝云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惟有谪仙辞。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1)古人有“七言诗第五字要响。所谓响者,致力处也”的评述,衣以李白诗中的挂”字为例,加以赏析。答:“挂”化动为静,描绘出遥看瀑布飞泻时的景象
29、(瀑布象是一条巨大的白链挂干山川之间,这是“望”的第一眼印象。(2)以下诗句都运用了修辞手法,它们的表达效果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用夸张手法,突出瀑布的磅礴气势。千古长如白练飞:用比喻手法,牛动形象地描绘了瀑布的色彩和形态。(3)你是否同意苏轼对李、徐两诗的评价,请结合作品谈谈自己的看法。答:同意。要点:李白诗更为雄奇瑰丽,想象更为奇特,富有创造力,给读者留下了回味的余地。不同意。要点:徐凝诗分别从视觉、听觉等不同角度加入,气势显得壮阔。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倦夜杜甫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1)从抒情方式看,
30、前六句和后两句的抒情方式有什么不同?“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前六句是借景抒情,后两句是直抒胸臆。忧国忧时,报国无门。(2)诗歌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体现“倦”意的?答:自月升到月落,诗人不曾合眼,身倦:诗人心事重重,彻夜难眠,心倦。6、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
31、诗简要赏析。答:“诗眼”分别“自”、“空”。碧草春色,黄鹂好音,着一“自”字、“空”字,便凄清之极,突出了祠堂的荒凉。而诗人的万千感慨也正是由此而生发的,理解了这一点,我们才能体验到诗人表现出来的感伤叹婉的情调。(或字里行间寄寓诗人感物思人的情怀。7、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从军行七首(其二)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1)“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为什么?答:不矛盾。这样的对照写法更能显示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愁,这是仟何欢乐的新曲都无法排遣的。(2)“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答:前三句叙事抒
32、情,后一句写景。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创诰意境,含蓄无限。刺客列传语言知识整理一、通假字1荆轲嘿而逃去嘿同默2诸侯服秦,莫敢合从从同纵3秦王必说见臣说同悦,高兴4右手揕其匈匈同胸,胸膛5今太子迟之,请辞决决同诀,诀别6燕王诚振怖振同震,惊慌7燕王拜送书于庭庭同廷,朝庭8而秦舞阳奉地图柙奉同捧,捧着9图穷而匕首见见同现,出现10卒起不意卒同猝,突然11乃引匕首以擿秦擿同掷,投掷12赐夏无且黄金二百溢溢同镒,古代的计量单位13高渐离变名姓为人庸保庸同佣,被雇佣的人14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摄同慑,威慑,震慑15北购于单于,其后乃可图也购同媾,媾和,讲和16樊於期偏袒扼捥而进曰捥同腕,手腕17举筑朴秦
33、皇帝不中二、词类活用1名词活用为动词朴同扑,击盖聂怒而目之(瞪眼看)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做人质)荆轲和而歌于市中(唱歌)王翦将数十万之众距漳邺(率领)于是尊荆卿为上卿,舍上舍(安排住宿)天雨粟,马生角也(下雨)皆白衣冠送之(穿着白衣冠)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对待)名词作状语旦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每天)稍蚕食诸侯(像蚕一样)北有甘泉谷口之固(在北面)南有泾渭之沃(在南面)右陇、蜀之山,左关殽之险(在右面,在左面)太子再拜而跪,膝行流涕(用双膝)彼秦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乱(在国内)太子旦造门下(每天)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向北)乃遂盛樊於期首函封之(有匣子)怒发上冲冠(向上)倚柱而笑箕踞以骂(像
34、簸箕)意动用法太子丹迟之(以为迟)群臣怪之(以为怪)太子丹患之(把作为心头大患)4使动用法太子丹受而舍之(使住下来)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使臣服)三、古今异义词夫以秦王之暴而积怒于燕,足为寒心(古义:提心吊胆;今义:因失望而痛心。2.3夫樊将军穷困于天下太子逢迎,却行为导,跪而蔽席古义:困窘,走投无路;今义:贫穷困难。)(古义:行走/作为;今义:受心理支配的外部活动。)古义:没有才能;今义:不象。)古义:宽容;今义:利用某种名义、力量等来达到目4.6.的。家丈人召使前击筑(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太子再拜而跪,膝行流涕其明年,秦并天下,立号为皇帝愿太子疾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古义:消除借口;今义:为防止泄密而害死知情者)四、一词多义1.田先生不知丹之不肖愿大王少假借之古义:主人;今义:岳父。)(古义:放在心上;今义:注意,小心。)(古义:眼泪;今义:鼻涕。)(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奉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轲既取图奉之.兵方急时,不及召下兵秦兵旦暮渡易水郡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顾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顾野有麦场看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拜访大行不顾细谨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同“捧”,捧着献上士兵军队兵器回头考虑但是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八年级英语下册 Unit 10 单元综合测试卷(人教陕西版 2025年春)
- 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生命的思考-第八课-探问生命-敬畏生命》-77
- 2025年事业单位聘用合同协议样本(2篇)
- 2025年临时工劳动合同协议参考模板(三篇)
- 2025年五年级数学第一单元认识负数教学心得范文(2篇)
- 2025年个人租地协议范文(2篇)
- 2025年产品使用合作合同(2篇)
- 2025年事业单位聘用劳动合同(4篇)
- 2025年代理商合作合同(2篇)
- 学校创意工坊改造协议
- 2025年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商务部发布《中国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报告(2024)》
- 山东省济南市2024-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 地理 含答案
- 2025年福建新华发行(集团)限责任公司校园招聘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实施弹性退休制度暂行办法解读课件
- 冷冻食品配送售后服务体系方案
- 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护理
- C型钢检验报告
- 检验科临检组风险评估报告文书
- 幼小衔接拼音试卷-带彩图-幼小衔接拼音试卷图片-幼小拼音试卷习题
- 曹晶《孙悟空大闹蟠桃会》教学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