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第二版)课程资源阅读欣赏诗歌陶渊明诗两首教案_第1页
《大学语文》(第二版)课程资源阅读欣赏诗歌陶渊明诗两首教案_第2页
《大学语文》(第二版)课程资源阅读欣赏诗歌陶渊明诗两首教案_第3页
《大学语文》(第二版)课程资源阅读欣赏诗歌陶渊明诗两首教案_第4页
《大学语文》(第二版)课程资源阅读欣赏诗歌陶渊明诗两首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陶渊明诗两首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掌握田园诗的概念了解陶渊明归隐的原因把握托物言志(二)能力目标能捕捉田园诗的代表意象能诵读不同风格的诗歌作品会欣赏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的审美意境(三)素质目标.提高诗歌的诵读水平. 提高口语表达和文字运用的精准. 体悟旷达淡泊的人生境界二、教学时数课时三、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失群鸟的形象刻画诗中的环境描写陶渊明的人生选择(二)教学难点失群鸟的形象刻画诗人的抱贫守志四、教学过程(一)作者小传陶渊明( 352 或 365 427 ) ,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字元亮,晚年更名潜, 自称五柳先生, 私谥靖节, 世称靖节先生。 他是中国第一

2、位田园诗人,后世称为“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陶渊明出身于庶族地主家庭,他的身上,同时具有道家和儒家两种修养。 。自 29 岁起,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他不满当时士族地主把持政权的黑暗现实,任彭泽县令时,因不愿“为五斗米而折腰” ,仅在职 80 多天就辞官回家,作归去来兮辞 ,自明本志。从此“躬耕自资” ,直至 63 岁在贫病交迫中去世。陶渊明长于诗文歌赋, 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色及农村生活情景, 其中隐含着他对腐朽统治集团的憎恶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但也有虚无的“人生无常” “乐天安命”等消极思想。散文辞赋中的五柳先生传 、 桃花源记和归去来兮辞 ,最见其性情和思想,也最著名

3、。诗文兼有平淡与爽朗的风格,语言质朴自然,又极精炼。有陶渊明集等。王国维评论之: “三代以下之诗人,无过于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若无文学之天才, 其人格亦自足千古。 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 而有高尚伟大之文章者,殆未之有也。 ”(二)人生选择入仕缘由我们先来看他为何要入仕?归纳起来说,他做官的原因有三个:一是家贫。归去来兮辞?并序有“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史,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这里说的很清楚,就是他家境贫困,耕种田地不能维持生活。家中孩子又多,米缸里经常没有存粮,也找

4、不到维持生计的办法。为官是为生计考虑。第二个原因是家庭影响。 陶渊明曾祖陶侃为东晋名将, 其祖父为太守, 其父可能官职更低一些。这样的家庭背景和传统对陶渊明入仕是会有重要影响的。三是他自己建功立业的志向。 陶渊明从小受儒家思想教育, 有“猛志逸四海,骞翩(qi m h e )思远翥(zh近)(杂诗)的大志,他希望通过仕途实现“大济苍生”的宏愿。因此,自 29 岁起,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五个官职。辞官缘由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性格追求,保持尊严。在那个老庄盛行的年代,陶渊明也受到了道家思想的熏陶,崇尚自然: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归园田居其一) ,又爱琴书: “少学琴书,偶爱

5、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注:指伏羲)上人。 ” (与子俨等疏 ) 。他也受老庄主张“不事王侯,高尚其事”的影响。所以,他第一次“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 ,就辞官了。最后辞去彭泽令的直接原因是 “郡遣督邮至, 县吏请曰: 应束带见之。 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 折腰向乡里小儿 ! 即日解绶去职, 赋归去来 。 征著作郎,不就。 ” (宋书?隐逸传)这时,他把维护自己的尊严看得高于一切。二是险恶官场,明哲保身。宗白华先生说过: “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 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 ” 他所处的东晋末年时局

6、动荡: 宗室内部的斗争,军阀对政权的野心, 不断引起血腥的杀戮乃至激烈的火拼。 这种社会动乱不仅给人民带来灾难, 同时在社会上层也造成严重的不安全感, 使得陶渊明的政治雄心不得不有所消减。另外,在这种权力争夺之中,一切卑污血腥的阴谋,无不打着崇高道义的幌子, 这使秉性真淳的陶渊明也难以忍受。 陶渊明经过十几年的思想斗争,才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对陶渊明辞官的举动, 我觉得有必要重温一下袁行霈先生对陶渊明的精彩论断: “他在政治斗争中当然不是一个风云人物,但在政治风云中却也不甘寂寞。仅仅用亲老家贫解释他的出仕,显然是不够的;仅仅用生性恬淡解释它的归隐,也是不全面的。 他在政治漩涡里翻腾过, 他

7、的进退出处都有政治原因。 把他放到晋宋之际的政治风云之中,才能看到一个真实的立体的活生生的陶渊明的形象,并通过这个典型看到中国封建时代一类知识分子共同的幻想、 彷徨和苦闷。 ”(陶渊明与晋宋之际的政治风云 )对陶渊明的人生选择,我们尽量要客观评价。文化影响陶渊明的人生选择, 经过后世的重新评价定义, 成为了一个文化符号, 在士大夫生活史上有重要影响。第一,改变了“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格局。传统的儒士的人生道路是“学而优则仕” ,陶渊明则开辟了另外一条道路,从仕途退回来,亲自种田。第二,追求自由精神的可贵。不能否认,自由是普世价值。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从官场回归田园,获得了宝贵的自由。第三

8、,坚持真性情。陶渊明与生俱来爱好自然,个性与官场发生了冲突。求真、认真,是陶渊明思想的重要方面。第四, 将生命安顿在无拘无束的田园。 这是其人格实践最有意义和后人难以企及的地方。(三)陶诗分类陶渊明诗主要有三类,分别是:饮酒诗,田园诗,咏怀诗。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 饮酒二十首是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组五言诗。 这二十首诗借酒为题, 以饱含忧愤的笔触,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对现实、对生活的感想和看法,抒写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 充分表现了作者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组诗以酒寄意, 诗酒结合, 使作者自然地袒露出生命深层的本然

9、状态,体现出一种独特的审美境界。陶渊明田园诗数量最多, 成就最高。 这类诗表现了诗人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 表现了诗人对黑暗官场的极端憎恶和彻底决裂; 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 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 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归园田居组诗共五首,作于陶渊明辞官后的次年,分别从辞官、居闲、农事、 访旧、 夜饮几个侧面描绘他彻底摒弃仕宦、 归隐乡野的自由愉快心情和 “躬耕自资”的乡居生活,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同一、和谐。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是其一,本诗为其二,写田园生活的清静、淳朴和忧虑。陶渊明咏怀诗以杂诗 12 首、 读山海经 13 首

10、为代表。 杂诗多表现自己归隐后有志难骋的政治苦闷, 抒发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 可见诗人内心无限深广的忧愤情绪。 读山海经 13 首借吟咏山海经中的奇异事物表达了同样的感情,如第 10 首借歌颂精卫、刑天的“猛志固常在”来抒发和表明自己济世志向永不熄灭。(四)创作背景饮酒创作背景。 陶渊明集序中,萧统第一次提示了陶渊明饮酒诗的内涵, “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者也” 。饮酒诗前有小序曰: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焉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辞无诠次。聊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这是研究陶渊明的思想和创作的重要资料。 “

11、闲居寡欢” 、 “顾影独尽” , 可见诗人是在极度孤寂、痛苦的心境下写饮酒诗的。 “纸墨遂多,辞无让次” ,可见这中间有个由少到多, 逐渐积累的过程, 并非一时所作, 而是诗人把他平时积聚在胸中的所想所感,借“既醉之后”这个最恰当的时机抒发出来的。诗人借酒为题, 写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 是为了在当时十分险恶的环境下借醉酒来逃避迫害。他在第二十首诗中写道“但恨多谬误,君当恕罪人” ,可见其用心的良苦。关于饮酒二十首的写作年代,至今尚无定论,据说此诗创作于晋安帝义熙十三年(417)陶渊明五十三岁时。归园田居创作背景。陶渊明任官十三年,却一直厌恶官场,向往田园。他在公元 405 年(义

12、熙元年) ,即四十一岁时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泽县令即辞官回家。以后再也没有出来做官。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归园田居 组诗共五首, 作于陶渊明辞官后的次年, 分别从辞官、 居闲、 农事、访旧、 夜饮几个侧面描绘他彻底摒弃仕宦、 归隐乡野的自由愉快心情和 “躬耕自 资”的乡居生活,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同一、和谐。(五)内容述评饮酒 (其四)诗歌通过对一只孤单失群的鸟儿日暮中苦苦寻找栖息地并最终停落孤松的描写, 抒发了作者不懈的人生追求以及追而所得后的欣慰与庆幸。诗的前六句极言失群之鸟的茕独与傍徨。栖栖失群 鸟, 日暮 犹独飞。 徘徊 无定止 ,夜夜 声转悲 。 厉响 思清远 ,去来 何依

13、 依。黄昏时分,一只离群的鸟还在独自飞翔,它形单影只,栖栖惶惶,疑惧不安地在天际徘徊,始终找不到可以栖止休息的地方,日复一日,夜复一夜,它的啼声也越来越悲凉感伤。在它那凄厉的叫声中可以听到思慕清深高远之地的理想,它飞来飞去却无处可依。鸟的形象刻画非常逼真可感,层次叠加。第一,鸟的形象是一只失群鸟。失群意味着孤独、落寞,但作者觉得还不够,又用了“栖栖”来活化鸟内心的惶恐不安。第二,惶恐不安还来自鸟所处的环境:日暮。天很快就黑了,它在暮色苍茫中独自飞翔, 自然倍感凄凉。 第三, 作者从视觉和听觉来进一步渲染鸟的惶恐不安:徘徊无定止,是目之所见其落寞、窘迫;夜夜声转悲,从耳之所闻写出其悲伤、哀愁。厉

14、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将孤鸟无地栖身的窘迫处境写得淋漓尽致。此诗的后半写鸟之得栖身之所,矢志不再离去。因值孤生松 , 敛翮遥来归。劲风无荣木, 此荫独不衰。托身已得所, 千载不相违。它遇到一株孤生的松树, 于是收起翅膀, 从辽远的地方来此栖息, 在强劲的暴风下本不会有茂盛的树林, 唯独孤松的浓荫却永不衰败, 只有隐居田园才可栖 身。作者由上而下笔锋一转, 柳暗花明。 这只鸟经过了艰难的寻找, 终于找到了它心仪的栖身之所: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孤生松是失群鸟唯一的选择。为什么?因为在“劲风”的严酷摧残下,其他树木纷纷凋零,只有“孤生松”表现出了坚强,依然枝繁叶茂。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写鸟的

15、心志。经过千难万险寻得一挺拔劲直、浓荫铺地之青松作为栖息之地,是理想的乐土,故欲托身于此,千载不离。在前六句极言鸟的失意的基础上, 才更深刻地感到后六句所写境遇的可贵, 前后构成了强烈的对照,令诗意更加鲜明。当然, 我们很清楚, 陶渊明不是真的在写一只鸟, 他是通过这只鸟表达自己的心志。 前半部的飞鸟象征着诗人自己前半生的栖栖惶惶。 陶渊明自二十九岁开始,断断续续地做过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建威参军这类小官,四十一岁时又做了八十五天的彭泽令,由于他“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而解绶弃职。诗人的这些生活经历便是此诗前半所暗示的事实。 松树的高洁坚贞与陶渊明人格的孤傲正直本身就有着某种共通之处。

16、后半部六句中, 诗人借助鸟的得栖高松, 表 达了自己终于找到了自己精神的栖身之地, 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依恋和热爱, 认为这是远离尘嚣的最佳途径,故愿千载长守,永不分离。归园田居 五首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五首诗分别从辞官场、 聚亲朋、乐农事、访故旧、欢夜饮几个侧面描绘了诗人丰富充实的隐居生活; 情感上,五首诗以质性自然、乐在其中的情趣贯穿这其中。诗中虽有感情的动荡、转折,但那种欢愉、达观的明朗色彩辉映全篇。“其二” 这首诗集中地描写了归田之后的日常生活与自适心境, 诗意脉络清楚,结构次第有序。开头四句“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为本诗的首层, 它从正面写 “静” 。

17、 在这四句中, 诗人反复用 “野外” 、 “穷巷”、 “荆扉”、“虚室” 来反复强调乡居的清贫, 暗示出自己抱贫守志的高洁之心。 叙说归隐郊野之后,罕与尘世往来,了却心头尘俗之想。下面四句“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为本诗的中层,着意描写田园生活的动态,继说与之交往者都是农夫,相谈的都是桑麻。与上层的静态相呼应,充满一种纯朴的动人氛围。 “披草”一词浅俗到家,但用于此处则极为传神,既写出其田园的质朴,又暗与上层“轮鞅”相对照。这里人与人的关系是清澄明净的。最后四句“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是本诗的末层, 说明了作者此时心中亦乐亦忧的乃是作物与耕地。

18、 这里的一喜一惧, 并非“尘想”杂念;相反,这单纯的喜惧,正反映着经历过乡居劳作的洗涤,诗人的心灵变得明澈了,感情变得淳朴了。首、中、末三层内容前后紧密相连,层层推进,从而将有静有动的整体田园生活, 把有乐有忧的诗人全部心境活生生地展现了出来, 归隐后的作者形象跃然纸上。(六)艺术赏析饮酒 (其四) :一是比兴手法的托物言志。所谓托物言志,也称寄意于物,是指诗人运用象征或比兴等手法, 通过描摹客观事物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作者的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优秀的古典诗词作者在创作托物言志这一类作品时, 总是能够通过细致的观察和悉心的体验,准确地寻觅出能表达自己思想情感以及作品主旨的客观对象,即找准言

19、“志”之“物”本诗通过对失群鸟的描写、刻画,象征自己苦苦在官场挣扎,孤独、寂寞、惶恐、 无奈, 不知如何安身。 孤生松比喻作者终于找寻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天地,一个让自己身心完全放松的天地, 那就是田园。 自己自然将归属于这片田园, 永不相负。松树的高洁、坚贞与诗人的孤傲、正直有着共通之处。这是我们学过的诗经中“比”的手法,是比拟,具有象征的意义,就是托物言志,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陶渊明爱菊,为的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周敦颐喜莲,为的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而陆游重梅,则为的是“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的坚贞。这里,诗人笔下的花朵象征的是诗人的品

20、德与志向。二是鸟的形象的精细刻画。诗人营造了鸟所处的时间、环境、心境、所见、所闻多角度刻画了“失群鸟”的失意形象。三是对比的手法。下半部描写了在寻得“孤生松”后,鸟的如释重负,庆幸欣慰与前半部的忧郁焦灼形成了鲜明强烈的对比, 惟有在前半极言失意的基础上,才更深刻地感到后半所写境遇的可贵, 前后构成了强烈的对照, 令诗意更加鲜明,这便是诗歌创作中比照的妙用,相反相成,达到更为感人的效果。归园田居 (其二)一是恬淡自然、醇厚隽永的艺术风格。陶渊明的诗歌题材和内容贴近平淡的日常生活, 诗歌的形象也往往取自习见常闻的事物, 而且是直写其事, 不假雕琢,不尚辞采, 陶渊明田园诗深厚的意蕴只以淡淡的白描和

21、真情实感, 托出诗的艺术形象和意境, 然平淡之中见神奇,朴素之中见绮丽。历代对陶诗有非常高的评价,如朱熹说: “渊明诗平淡,出于自然。 ” (朱子语类 )苏轼说他的诗: “质而实绮,癯而实腴。 ” (与苏辙书 )又说: “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 ”二是高远拔俗、天然浑成的艺术境界。陶渊明的诗歌意象看似平淡无奇,然却创造了高远拔俗的艺术境界。 其诗的主旨在于写意, 在于表达自己的心志、 情趣和人生体悟, 而写景、 叙事只是为意造境。 该诗描写最常见的农村景物: 野外、穷巷、荆扉、虚室、墟里、披草、桑麻、霜霰、草莽,无绮丽怪诞可言,如实描写了乡村生活的清贫, 暗示出作者抱贫守志的高洁之心。 陶诗

22、的许多作品达到了物我合、主客融合的浑然天成的艺术境界,做到情、景、理的交融统一。三是天然本色、精练传神的语言。陶渊明的诗歌不尚藻饰,不事雕琢,而是惯用朴素自然的语言和疏淡的笔法精练地勾勒出生动的形象, 传达出深厚的意蕴,达到了写意传神的艺术效果。 他善于提炼日常生活口语入诗, 沾染着浓厚的生活气息,也常用比喻、象征、寄托等手法,即使使用典故也是俗语化。从古至今,很多人喜欢他作品中这种冲淡渺远、恬静自然、无与伦比的艺术风格。(七)拓展延伸托物言志何谓托物言志。 所谓托物言志, 也称寄意于物, 是指诗人运用象征或比兴等手法, 通过描摹客观事物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作者的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优秀的

23、古典诗词作者在创作托物言志这一类作品时, 总是能够通过细致的观察和悉心的体验, 准确地寻觅出能表达自己思想情感以及作品主旨的客观对象, 即找准言“志”之“物” 。陶渊明爱菊,为的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周敦颐喜莲,为的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而陆游重梅,则为的是“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的坚贞。这里,诗人笔下的花朵象征的是诗人的品德与志向。托物言志的作用。简而言之,作者之“志” ,借助于具体之“物” ,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也更有韵味。因此,在古代文学的作品长廊中,托物言志的作品不计其数。爱莲说(北宋)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

24、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卜算子 咏梅(南宋)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和陶诗所谓和陶诗,为晋代以后诗人所作的和陶诗的总称。真正意义上的“和陶诗”自苏轼始。以苏轼、郝经为代表的诗人,他们非常推崇陶渊明的诗歌,并以步韵、次韵、从韵等形式创作了大量的作品。苏轼用和他曾写道 “吾前后和诗凡一百有九, 至其得”以下是陶诗和苏轼和陶诗对

25、比陶渊明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苏轼蠢蠕食叶虫,仰空慕高飞。一朝传两翅,乃得粘网悲。啁啾厌巢雀,沮泽疑可依。赴水生两壳,遭闭何时归。二虫竟谁是,一笑百念衰。幸此未化间,有酒君莫违。袁行霈先生在其论和陶诗及其文化意蕴中写道:和陶是一种很特殊的、 值得注意的现象, 其意义已经超出文学本身。 这种现象不仅证明陶渊明的影响巨大, 而且表明后代的文人对他有强烈的认同感。 和陶并不是一种很能表现创作才能的文学活动, 其价值主要不在于作品本身的文学成就,而在于这种文学活动的文化意蕴。陶渊明

26、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中的一个符号。 和陶在不同程度上表明了对清高人格的向往, 对节操的坚守, 以及保持人之自然性情和真率生活的愿望。 真实的陶渊明也许并不很单一, 我们不能排除后人对他的认识有理想化的成分, 而这正是符号的特点。 至于和陶的人, 多数未能达到陶渊明那样的人生境界, 有的只不过是借以自我标榜而已。 陶渊明不断地被追和, 说明这个符号在中国文化中不断地重复、强化。研究和陶诗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研究中国文化的切入口。(八)思辨感悟1细读两首诗,感受作者的隐士情怀,体味其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和人生境界。提示: 栖栖失群鸟是通过这只鸟表达作者自己的心志。前半部的飞鸟象征着诗人自己前半生的栖栖惶惶

27、。 后半部, 诗人借助鸟的得栖高松, 表达自己终于找到自己精神栖身之地的欣喜与庆幸, 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依恋和热爱, 认为这是远离尘嚣的最佳途径。归园田居 (其二)用质朴的语言描写了乡村生活的冷清单调清苦不易,以此彰显乡村的幽静和心境的平和,凸显作者抱贫守志的人生选择。2陶渊明素有“田园诗人”之称,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沿着古代文学发展脉络,历代作家中还有哪些人称得上是田园诗人,并比较这些作品的不同。提示: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 把古典诗歌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至唐朝已形成了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后代许多大诗人如白居易、苏轼等,无不受到陶渊明诗风的影响。孟浩然 过故人庄 : 故人具鸡黍, 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这是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景画, 这里有清新的泥土味; 这里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