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心理学第1章概述课件_第1页
康复心理学第1章概述课件_第2页
康复心理学第1章概述课件_第3页
康复心理学第1章概述课件_第4页
康复心理学第1章概述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康复心理学广西中医药大学医学心理学教研室唐清华2013年3月第一节 医学心理学与医学模式一、医学心理学的定义定义:医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因素与健康及其在疾病发生、预防、诊断、治疗和护理中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医学心理学是心理学和医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 共同的研究对象 (人) 必然形成交叉学科 客观的研究方法(实验,观察等)心理学:研究机体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的学科。从医学分支看:研究医学中的心理或行为问题。从心理学分支看:研究把心理学知识和技术应用于医学中。 第一章 概述目前,医学分为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康复医学四个部分, 它的研究偏重于人的生物学方面,它所研究的问题都是有关”人”的健康和

2、疾病问题。既然研究的对象是人.就应看到人不仅是一个有完整生理活动的生物体.而且还是一个有意识,有思想,有感情和有各种心理社会属性的实体,所以,人的心理活动和社会生活方式也同其生理活动一样,必然会反映在健康和疾病上。然而,在以往医疗过程中,而对病人,医生常常只看到他们的生理活动或生物性的一面.而忽视了其心理活动和社会性的一面,以致出现”见病不见人”的现象.他们很少研究个体心理因素与疾病发生.转归和预防的关系.这样,医生和病人的关系成了医和病的关系,而不是医与人的关系。 所以,为了提高医疗质量,就必须重视心理、社会因素在人的疾病中的作用, 把医学与心理学结合起来,就必须能分析出患同样疾病,接受同样

3、条件治疗的病人,为什么效果截然不同?这其中往往是由于病人不同的精神面貌所导致的结果,如有的乐观,有自信;有的悲观失望,另外家庭关系,经济状况,工作性质等等因素都会对一个人的身心健康产生影响.社会/国家文化/亚文化社团家庭两人基因/分子蛋白细胞器官系统/神经宇宙地球气候水、空气动、植物行为感受认知个性/经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心 理生 理环境人人与环境相互作用整体观示意图(修自姜乾金2005)李心天:医学缺了医学心理学就是无头脑的医学;医学脱离了医学心理学就是不完整的科学。所以,医学心理学是必修科。医学心理学实际上就是研究心理过程中之认知,情感,意志和个性中能力、气质、性格等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关系。

4、例如,癌症患者病前人格和病后人格表现对健康的影响。(负性情绪。抑郁,沮丧内分泌和免疫动能,削弱对癌症的抵御阻力)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冯特(Wilhelm.Wundt,18321920)1879年 德国莱比锡大学 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最早提出“医学心理学”德国 洛采 医学心理学发展的历史一、神灵主义阶段(约公元前10000年公元前1100年)特点:(1)生产力水平极低;(2)“万物有灵”说;(3)巫医语言暗示和开导, 驱妖或对神灵祈求宽恕的 行为,稳定了病人的情绪。 当今世界的一些偏远地区,如非洲某些原始部落仍然存在族长用复杂的仪式来驱病。至少起到稳定情绪的作用。二、自然哲学阶段(约公元前110

5、0年公元前1879年)特点:研究心身关系时,从哲学的物质与精神的哲学中发展心理研究。 东方:以黄帝内经为代表(公元前841年)。 以朴素唯物论的阴阳五行学说作为理论体系来解决人与自然、人体内部以及一切医学问题。在该模式的指导下,建立了中医药学,经久不衰。 黄帝内经中提出了“天人合一”“天人相应”“内伤七情”“外感六淫”等观点。在治疗方面主张对病人身心兼顾“辨证施治”和“因时,因地,因人而宜”等。西方:以古希腊希波克拉底文集为代表希波克拉底提出“治病先治人”的观点。 同时提出“语言比药物更重要”的治疗观。以体液学说为基础,将气质性格与疾病相联系,治病先治人。自然哲学模式有许多可取之处,如心身一元

6、论的整体观如心身相互作用的辨证观,这对于今天的医学仍有许多启迪和指导作用,但限于当时的科学发展水平,人们对生命的本质,对健康和疾病的认识仍不够深刻。Hippcrates(公元前460前377)三、科学心理学时期(从1879年至今)特点:(1)创立了心理学的各种科学研究方法。(2)创立了不同观点的理论,提出新概念,心理学发展迅速。心理学哲学是父亲,生理学是母亲,生物学是媒人冯特(18321920):心理学之父生理心理学原理(1874):心理学独立宣言莱比锡心理学实验室(1879):心理学诞生标志 医学心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模式:是指某一时代的心身观,健康观和疾病观的集中反映,是医

7、学科学发展的知道思想。这之前的十多年间,我们医学是经常提到医学模式的问题,其实,医学心理学与医学模式之间的关系密切,正因为医学模式的转变,才使医学心理学得以发展,我们之所以学习医学心理学,就是在适应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可以说,医学模式是世界观的一部分,是相对稳定,受时代制约的,一种医学模式影响着医学工作的思维及行为方式,使它们带有一定倾向性的习惯化了的性格和特征,从而也影响医学工作的结果,它同时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一般认为,医学模式的发展是随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因而不同时期就有不同的医学模式。医学模式转变过程: 神灵主义的医学模式(前10000年)治病的方法就是 驱妖或对神灵祈求宽

8、恕。自然哲学医学模式(前3000年)心身一元论的整体观如心身相互作用的辨证观生物医学模式(十六世纪)病细菌引起治疗杀菌(抗生素类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biomedical model)公元十四五世纪以来,西方工业革命和文艺复兴运动极大地促进了科学的发展和进步。西方医学逐渐摆脱了宗教的禁锢,对有生命的生物体进行了实验研究,奠定了现代医学的基石,也形成了生物医学模式(biomedical model)。哈维(Harvey,15781657)创立了血液循环说,并建立了实验生理学的基础。摩尔根尼(Morgani,16821771)关于疾病的器官定位研究。魏尔啸(Virchow,1821

9、-1902)创立的细胞病理学。维生素和激素、细胞与分子水平、器官移植和人工脏器等等。认为疾病只是发生在细胞或器官上,只要去除患病的组织或器官就万事大吉了;每一种疾病都有一种特殊的生物学原因和特异的治疗方法。 该模式使人类对疾病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已查明有3000多种疾病可在染色体或基因水平上找到病因。生物医学模式(biomedical model)生物医学模式(biomedical model) 采用物理的和化学的研究手段,探索人体的奥秘,从整体到系统、器官,直至现今的分子水平,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医学。 认识论和方法论:“实证加推理” ,明显的生物科学属性。该模式对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做出巨大贡献。

10、 生物医学模式的缺陷:重视人的生物属性,忽视人的社会属性;重视局部器官,忽略人的整体系统;重视躯体因素,轻视心理和社会因素;重视躯体生物活动过程,轻视行为和心理过程。 表现在认识论上表现在实践上表现在研究上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一种系统论和整体观的医学模式。 (biopsychosocial model)1977年美国的恩格尔首先提出这一概念。Engel G L 将巨大的生物学成就和心理学社会学的成果结合起来,不仅从人的个体局部,也从整体以及群体、生态系统,综合研究健康与疾病。医学模式的转变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医学模式转变的动因:1.人类死亡谱的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20年代以前,威胁人体

11、健康的疾病主要是呼吸系统、传染病等。现代:心血管、脑血管、癌症80年代:自杀现象增多。2.这些致死性疾病直接或间接与包括吸烟、酗酒等不良行为有关,而这些行为与心理社会因素直接有关。3.现代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对人的内部适应能力包括保持心理的健全和情绪的平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人们意识到心理活动的调节对维持健康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5.人们追求生活质量的提高,其中也包括要求心理上的舒适与健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基本观点:(1)人是整体,具有生物,社会的双重属性。(2)疾病与健康是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综合 体内外环境综合导致的。(3)对疾病的治疗必须采取心身综合疗法。 总之,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现

12、在医学界的指导思想,作为医学生必须具备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思想和技能,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才能使我国医疗水平有所提高,实现它的前提是学好医学心理学。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承认心理社会因素是致病的重要原因关注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的疾病日益增多的趋势全面了解患者是诊断治疗的重要前提心理状态的改变常为机体的功能改变提供早期信息。应用心理治疗和心理护理技术,提高医疗质量良好的医患关系提高治疗效果 预防疾病战略的转变顺位 1957年 1963年 1975年 1985年 1991年 死因 % 死因 % 死因 % 死因 % 死因 % 1呼吸系病 16.9 呼吸系病 12.0 脑血管病 21.6 心脏

13、病 23.39 恶性肿瘤 22.39 2传染病 15.4 传染病 10.7 恶性肿瘤 18.8 脑血管病 20.98 脑血管病 21.05 3消化系病 7.3 恶性肿瘤 8.6 呼吸系病 18.6 恶性肿瘤 20.32 呼吸系病 15.21 4心脏病 6.6 脑血管病 6.9 心脏病 11.7 呼吸系病 9.08 心脏病 14.88 5脑血管病 5.5 心脏病 6.7 传染病 5.8 消化系病 4.17 损伤和中毒 7.12 临床工作的需要(1)有的疾病是由心理、社会、生物因素共同作用所导致。(2)功能性疾病患者。(3)消除或减轻患者的负性情绪。 医学心理学研究对象、任务、分支学科和研究方法。

14、一、研究对象正常人和病人的心理活动,心理障碍和不良行为。包括:(1)心理行为的生物学和社会学基础及其在健康和疾病中的意义。(2)心身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制。(3)心理和行为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治疗、康复以及健康保持过程中的作用与规律。(4)各种疾病过程中的心理行为变化及干预方法。(5)如何将心理行为科学知识应用于其他方面。(6)其他涉及医学的心理行为问题。 (二)医学心理学研究任务(一)研究心理和行为因素影响人体健康的机制 外界刺激 神经冲动 大脑皮层 心理反应机体对外界有害因素的反应称为紧张状态或应激。心理应激包括两个概念:(1)指外界社会、文化因素所带来的令人烦恼不安的信息(如工作

15、或学习上的失败和挫折、人际关系中的冲突、生活中的意外变故和打击)能引起心理上的一般反应,称为应激事件(应激原);(2)指遭遇到单个或多个应激事件后所产生的偏离平时反应的状态,称应激状态。 被个体意识到人的感官引起生理、生物化学反应所以心理应激不仅研究社会、文化因素如何通过机体的不同特点产生互相不相同的应激反应,而且还研究这类心理应激反应所表现的焦急、愤怒、恐惧等“消极”情绪或“负性”情绪对机体各系统、器官的生理、生化功能的影响。例如机体如长期地或反复地处于消极情绪状态,可使躯体某一器官或某一系统发生功能紊乱。 (二)研究心理、行为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和全过程中的影响规律医学心理学认为:在人的健康和

16、疾病问题上必须坚持心身统一的观点。根据心身统一的观点,可把疾病分别归入以下三种类型: 第一类疾病:致病因素直接或首先作用于大脑病理改变主要在脑精神症状程度不同,但一般是明显的。包 括:(1)神经病学中与脑损害有关的一些疾病 (2)疾病精神病学中绝大部分的疾病。心理因素有时是主要的致病因素,有时则成为诱发因素。例如:神经官能症、反应性精神病中;心理因素是主要的致病因素;在精神分裂症、某些脑器质性精神病中,心理因素则是诱发因素。 第二类疾病:致病因素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大脑以外的躯体各系统器官 病理改变主要发生在各器官 精神症状普遍存有心理障碍,有的还呈现不同程度的精神症状。 包 括除神经病科的大脑疾

17、病和精神病科疾病以外的 临床各科的大部分疾病。心理因素但心理因素在发病机理中起着程度不等的作用。心身疾病心理因素起着重要作用的疾病称为心身疾病。 在内科、外科、妇产科、小儿科、皮肤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中有很多疾病已被公认为心身疾病 。心理因素起着重要作用不仅表现在致病因素上,也表现在疾病症状上,即患这类疾病的病人或多或少表现某种程度的心理障碍。高度的心理紧张常表现对所患疾病有某种情绪体验。例如:心绞痛发作时有濒死感,得悉自身患不治之症时有恐怖感,有时甚至产生多疑、思维混乱等精神症状。即使在致病因素中未发现有明显的心理因素作用,病人因感染、中毒或发热影响大脑功能时,也会出现意识模糊、恐惧情

18、绪、视听幻觉或被害妄想等精神症状。 第三类疾病:致病因素物理、化学因素直接作用于躯体各部分器官 病理改变明显的局部器官或组织损伤精神症状患病后病人的不同心理状态影响着疾病的进 程,有的还产生明显的心理障碍。包 括这类疾病占临床各科中一小部分,如突然的外 伤、骨折、烧伤、中毒等 。心理因素由于病人的个性特征和对疾病的主观评价所造成的心理紧张状态,或称继发性心理病因却影响着疾病的进程。这种继发的心理刺激可影响原来疾病的愈合过程。 例如:因车祸引起胫骨骨折的病人 。又如大型手术前病人的心理状态如何,常常影响手术过程是否顺利、术后反应是否严重以及术后的愈合过程。 (三)研究通过调节人的心理活动,矫正不

19、良行为以调整生理功能,达到健身、预防疾病、治疗疾病和疾病康复的作用。例如:“气功” 气功是采用一定的姿势和调节呼吸等辅助方法来使一个人的整个机体进入一种宁神入静的状态,在这样一种心理状态下能促使机体内各部分的生理机能得到最佳的调整。 国外也有类似气功的方法,例如瑜珈、禅宗、静默、渐进性放松和生物反馈等方法。 (四)研究心理治疗、心理咨询、心理评估的方法。第二节 医学心理学的分支及主要学派一、医学心理学的分支病理心理学(pathological psychology):变态心理学(abnormal psychology)。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异常心理包括精神病性行为的规律,研究精神疾患和病态心理

20、发生的原因和机制。临床心理学(clinical psychology):将心理学知识和技术应用于临床诊断、治疗、护理等医疗过程中。健康心理学(heath psychology):研究和促进人们的心理健康,包括采用心理学的方法改变或矫正人们有碍心身健康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培养健全的性格等康复心理学(rehabilitation psychology):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研究揭示康复中的心理活动、心理现象及规律的学科。康复心理学的目的是解决康复对象的一系列心理障碍,帮助他们接受并逐渐适应残疾现实,挖掘他们的潜能,重新回归社会。神经心理学(neuropsychology):研究动物和人的高级神

21、经功能与行为之间关系的学科,应用心理学方法为诊断大脑功能的改变提供客观依据,并帮助判定局灶性病变。 心理诊断 心理诊断(psychodiagnosis):包括心理测验(psychological test),指借助各种心理测量方法,对认知过程、智能状况和人格特征等作出符合客观实际的判定和评价。心理治疗(psychotherapy):通过治疗者与患者建立关系,以言语或非言语的治疗手段来改善患者的情感障碍和其他精神症状,提高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促进其人格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并使他们正确地认识疾病,消除顾虑,调动主观能动性,以达到减轻症状和提高治疗效果的目的。护理心理学(nursing psychol

22、ogy):研究在护理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指导护士应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根据患者的心理需要和疾病状态下的心理活动特点,做好心理护理。四、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目的:1.进行行为描述。回答如:”癌症病人的疾病行为是什么?” “A型行为者有哪些主要的心理特征”等问题2.估计总体参数。例如:”人群中智商的分布,我国成年人中心身疾病的患病率”等。3.检验关于变量问关系的假设。如:生活变故同躯体疾患和不适之间存在着相关关系。方法:1.临床观察法 参与性观察、非参与性观察2.实验室方法 自变量、因变量3.心理测验法与量表评定法第三节 医学心理学发展的历史一、神灵主义阶段(约公元前10000年公元前1100

23、年)特点:(1)生产力水平极低;(2)“万物有灵”说;(3)巫医语言暗示和开导, 驱妖或对神灵祈求宽恕的 行为,稳定了病人的情绪。 当今世界的一些偏远地区,如非洲某些原始部落仍然存在族长用复杂的仪式来驱病。至少起到稳定情绪的作用。二、自然哲学阶段(约公元前1100年公元前1879年)特点:研究心身关系时,从哲学的物质与精神的哲学中发展心理研究。 东方:以黄帝内经为代表(公元前841年)。 以朴素唯物论的阴阳五行学说作为理论体系来解决人与自然、人体内部以及一切医学问题。在该模式的指导下,建立了中医药学,经久不衰。 黄帝内经中提出了“天人合一”“天人相应”“内伤七情”“外感六淫”等观点。在治疗方面

24、主张对病人身心兼顾“辨证施治”和“因时,因地,因人而宜”等。西方:以古希腊希波克拉底文集为代表希波克拉底提出“治病先治人”的观点。 同时提出“语言比药物更重要”的治疗观。以体液学说为基础,将气质性格与疾病相联系,治病先治人。自然哲学模式有许多可取之处,如心身一元论的整体观如心身相互作用的辨证观,这对于今天的医学仍有许多启迪和指导作用,但限于当时的科学发展水平,人们对生命的本质,对健康和疾病的认识仍不够深刻。Hippcrates(公元前460前377)三、科学心理学时期(从1879年至今)特点:(1)创立了心理学的各种科学研究方法。(2)创立了不同观点的理论,提出新概念,心理学发展迅速。心理学哲

25、学是父亲,生理学是母亲,生物学是媒人冯特(18321920):心理学之父生理心理学原理(1874):心理学独立宣言莱比锡心理学实验室(1879):心理学诞生标志医学心理学主要学派的理论观点一.精神分析基本理论人物:弗洛伊德观点:人类的行为源于欲望和动机;欲望以无意识的形式支配人的行为。 “里比多”心理结构:意识,前意识,潜意识本我,自我,超我二.心理生理学理论人物:坎农、塞里、沃尔夫。观点:它的基本课题是心身问题,研究影响健康和疾病的心理与生理中介机制,研究心理社会因素等各种信息如何影响大脑皮质功能,研究心理-神经-内分泌-免疫机制在疾病与健康中的作用机制。坎农:情绪的丘脑学说。情绪不能用生理

26、变化的知觉来解释,控制情绪的是中枢神经而非周围神系统。塞里:应激适应理论。应激是个体对有害因素的抵御引起的一种非特异性反应,表现为一般适应综合征。(见后)沃尔夫:心理应激理论。其认为生理和病理变化是心身疾病结构性改变的前驱,支持不同的心理刺激能激发全身性非特异性心理应激反应的理论。三个阶段 三.行为主义理论人物:华生;斯金纳观点: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反对内省,主张用实验方法。各种心疾患和心身疾病的产生都是 通过错误的学习而习得的条件反射。 四.人本主义理论人物:马斯洛;罗杰斯观点:人性本善;人有自由意志,有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人本主义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向着健康的积极

27、意志、向着成长的冲动或向着人的潜能自我实现的冲动”。人本主义强调人的成长和发展,而不是仅仅注意缺陷,它重视人的独特性、寻找价值和意义的重要性。患者中心疗法:人本主义的治疗模式在于鼓励患者接受自我,尝试利用个体的潜能,包括:创造一个宽松的无威胁性的环境,有利于患者采取开放的态度审视自己。设身处地地理解患者独特的世界观。鼓励患者完全地自我接纳和自信,在此基础上作出行动的选择。五.认知理论人物:贝克;瑞米观点:认知过程是行为和情感的中介,情感和行为障碍与适应不良的认知有关。人的行为不是由本能所决定,也不是简单的对外界刺激的结果,而是个人的理性认知、评价的结果。埃利斯的理性情绪疗法认为情绪和行为障碍是

28、国由于非理 性信念、绝对性思考和错误评价造成的,治疗着重认知矫 正,教会患者理性思维方式。第三节 康复医学与康复心理学一、康复医学概述康复(rehabilitation)原意是复权,恢复到原来应有的地位和状态。康复医学(rehabilitation medicine)是应用医学方法为康复服务的专业性学科,属医学的应用学科范畴。其根本目的是加速人体伤、病、残后的康复进程,预防和(或)减轻其后遗功能障碍。现代康复医学已明确提出:康复的对象:残疾人、老年病患者、有各种功能障碍以 致影响正常生活、学习、工作的慢性病患者以及急性期与恢复早期的患者等。康复内容:医学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社会康复等方面。康复的目标:全面康复、重返社会。 二、康复心理学概述康复心理学的概念与发展康复心理学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研究和揭示康复中的心理活动、现象及规律的科学。它的目的是解决康复对象的一系列心理障碍,帮助他们接受残疾现实并逐渐适应,挖掘他们的潜能,使他们重新回归社会。康复心理学是在康复医学和心理学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成立了各种各样的康复机构,使康复医学得到迅猛发展。康复的目标也由只重视器官、肢体等生物功能方面向完整的人(心身并重)的整体功能的康复转变,并提出了由医学康复、教育康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