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诗歌阅读-2018-2020台州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汇编_第1页
文言文、诗歌阅读-2018-2020台州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汇编_第2页
文言文、诗歌阅读-2018-2020台州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汇编_第3页
文言文、诗歌阅读-2018-2020台州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汇编_第4页
文言文、诗歌阅读-2018-2020台州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汇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言文、诗歌阅读2018-2020台州八下语文期末汇编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乙】 东海有鳌焉,冠蓬莱而浮游于沧海,腾跃而上则干云,没而下潜于重泉。 有红蚁者闻而悦之与群蚁相要乎海畔欲观鳌焉。月余日,鳌潜未岀。群蚁将反,遇长风激浪,崇涛万仞,海

2、水沸,地雷震。群蚁曰:“此将鳌之作也。” 数日,风止雷默,海中隐如岳,其高概天,或游而西,或游而东。 群蚁曰:“彼之冠山,何异我之戴粒,逍遥封壤之巅,归伏乎窟穴也。此乃物我之适,自己而然,我何用数百里劳形而观之乎?【注】鳌:传说中海里的大龟。概:原指古代量米麦时刮平斗斛的器具,引申义为平、齐。(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i 怒而飞ii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iii 此将鳌之作也iv 群蚁将反(2) 下列每组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冠蓬莱而浮游于沧海B鹏之徙于南冥也 我何用数百里劳形而观之乎C其真无马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D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游而西(3) 用“/”给文中

3、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有 红 蚁 者 闻 而 悦 之 与 群 蚁 相 要 乎 海 畔 欲 观 鳌 焉。(4)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i 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ii 彼之冠山,何异我之戴粒。(5) 两文除了写鲲鹏和大鳌外,【甲】文还写到野马、尘埃的运动,【乙】文还写到群蚁,其目的分别是什么?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问题。【甲】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

4、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乙】种树郭橐驼传(节选)唐柳宗元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迁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

5、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殷,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注释】橐(tu)驼:骆驼。这里指驼背。实:结果实。孳:繁殖,这里是繁茂的意思。莳(sh):栽种。根拳:树根拳曲。爪其肤:掐破树皮。爪,掐,作动词用。(1) 解释加点字。i 全矣ii 请循其本iii 有类橐驼者iv 去不复顾(2) 请用“/”给下列的句子断句。(限 2 处)橐 驼 非 能 使 木 寿 且 孳 也 能 顺 木 之 天 以 致 其 性 焉 尔(3) 请翻译下列句子。i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ii 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4) 甲文体现了庄子悠闲

6、自得、乐观洒脱的人生观,而乙文则被认为是继承了庄子顺乎自然的思想,请结合乙文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理解。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两小题。过香积寺唐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注释】曲:水边。安禅:为佛家术语,即安静地打坐,在这里指佛家思想。毒龙:佛家比喻俗人的邪念妄想。(1) 课文题破山寺后禅院和王维的过香积寺都写到了“钟声”,营造了深山中古寺 的氛围,都采用 的手法。(2) 联系课文题破山寺后禅院“潭影空人心”中的“空”字的妙用,请对本诗尾联中的“空”字加以赏析。答案1. 【答案】(1) i 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ii

7、用。iii 兴起。iv 同“返”,返回。(2) D(3) 有红蚁者闻而悦之/与群蚁相要乎海畔/欲观鳌焉。(4) i 大鹏翅膀拍打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ii 他头顶(戴)着山,跟我们头顶(戴)着饭粒有什么不一样吗。(5) 【甲】文写野马、尘埃的运动,是为了说明万物皆有所待(须凭借、要依靠);【乙】文写群蚁,是为了告诉人们,做人需要多一份虚心,少一份骄傲;要多一点不断努力的上进心,少一点盲目自满自足的惰性。【解析】(1) i 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词语的意思。做题时要疏通文意,先把句子翻译正确,再解释字词意思,所要注意的是,在字词本义与句中意思有所差别时,最好本义和句中意都

8、要写出来。“怒而飞”翻译为“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怒”意思是“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ii 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词语的意思。做题时要疏通文意,先把句子翻译正确,再解释字词意思,所要注意的是,在字词本义与句中意思有所差别时,最好本义和句中意都要写出来。“生物之以息相吹也”翻译为“都是活动着的生物的气息相互吹拂所致”,“以”意思是“用”。iii 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词语的意思。做题时要疏通文意,先把句子翻译正确,再解释字词意思,所要注意的是,在字词本义与句中意思有所差别时,最好本义和句中意都要写出来。“此将鳌之作也”翻译为“这表示马上要出来了”,“作”意思是“兴起”。iv 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词语的意思

9、。做题时要疏通文意,先把句子翻译正确,再解释字词意思,所要注意的是,在字词本义与句中意思有所差别时,最好本义和句中意都要写出来。“群蚁将反”翻译为“众蚂蚁准备返回”,“反”同“返”,意思是“返回”。(2) 此题考查的义言文虚词,作答时要结合语境分析。A:到/在。B:用在主谓之间/代词。C:加强反问语气/代词。D:都是“有时”的意思。故选 D。(3) 此题考查的是文言句子的断句。解答此类试题时,首先要疏通文意,然后结合意思进行断句。“有红蚁者闻而悦之与群蚁相要乎海畔欲观鳌焉。”翻译为“有种红蚂蚁听说了很高兴,(便)和众多蚂蚁相邀来到海边,想观看鳌”。据此断句为:有红蚁者闻而悦之/与群蚁相要乎海畔

10、/欲观鳌焉。(4) i 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时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水击三千里”正常的语序应为“击水三千里”,“抟”意思是“盘旋而上”。据此翻译。ii 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彼之冠山,何异我之戴粒”句中“彼”意思是“他”,“冠”意思是“戴着”,“何异”意思是“有什么区别”。据此翻译。(5)

11、方法一: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甲文中提到“野马”“尘埃”的运动也必须依靠气息,“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这里和鹏相比,说明万物均“有所待”(有所待,须凭借,要依靠),世上的万物无论大小,都受到不同的限制,处在不同的束缚之中。因此,大鹏也好,“野马”“尘埃”也好,状似逍遥,其实并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乙文中蚂蚁们竟然把大鳌惊天动地的壮举和它们微不足道的行为相提并论,实在是有眼不识泰山。故事讽刺了自欺欺人、自高自大(导读上有)、自以为是、目空无人的人。我们做人,需要多一份虚心,少一份骄傲;多一点不断努力的上进心,少一点盲目自满自足的惰性。要知道,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据此作答。方法二:【参

12、考译文】 (甲)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鲲的体积,不知道大到有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做鹏。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有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翅膀就好像天边的云。这只鹏鸟,大风吹动海水的时候就要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去了。南方的大海是一个天然的大池子。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上记载:“鹏往南方的大海迁徙的时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涛,环绕着旋风飞上了九万里的高空,乘着六月的风离开了北海。”像野马奔腾一样的游气,飘飘扬扬的尘埃,都是活动着的生物的气息相互吹拂所致。天空苍苍茫茫的,难道就是它本来的颜色吗?它的辽阔高远也是没有尽头的吗?鹏往下看的时候,

13、看见的应该也是这个样子。 (乙)东海有鳌,头戴着蓬莱在大海里遨游,腾跃起来就可以碰到云,淹没下潜就能到极深的水底。有种红蚂蚁听说了很高兴,(便)和众多蚂蚁相邀来到海边,想观看鳌。一个多月过去了,鳌潜伏水底没有出来。众蚂蚁准备返回,却见狂风激浪,巨浪有万仞高,海水沸腾,地底雷声震动。众蚂蚁说:“这表示鳌马上要出来了。”几天过后,风停了,雷声也寂静了,海里隐约像座山,它高和天齐了,有时候向东边飘移,有时候又向西边飘移。众蚂蚁说:“它头戴山,跟我们戴饭粒有什么不一样,逍遥自在地在小土包上,回家趴在蚁穴中。这就是万物在自然中自得其所,自然而然,我们何必跑几百里劳神来观看它呢?2. 【答案】(1) i

14、完全。ii 追溯。iii 像。iv 回头看(2) 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3) i 你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ii 橐驼听说后,说:“这个名字很好啊,这样称呼我确实恰当。”(4) 郭橐驼种树的经验关键在于顺应树木的天性,使其自身的习性得以实现。树木栽种好之后,就不再动也不再操心它了,使其自然生长,这样树木的天性得以保全,才能长得更加茂盛。这种顺乎自然地方法正与庄子的思想相契合。【解析】(1) i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全矣”的意思是“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其中“全”的意思是“完全”。ii “请循其本”的意思是“请追溯话题本源”,其中“循”的意思是“追

15、溯”。iii “有类橐驼者”的意思是“就像骆驼一样”,其中“类”的意思是“像”。iv “去不复顾”的意思是“离开它不再回顾”,其中“顾”的意思是“回头看”。(2) 本题考查给文言句子断句的能力。“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的意思是“我郭橐驼不是能够使树木活得长久而且长得很快,只不过能够顺应树木的天性,来实现其自身的习性罢了”,根据句意即可断句。(3) i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重点词:安,怎么;知,知道;之,的。ii 重点词:闻,听到;善,好;名,称呼,名词作动词,意动用法;固,确实;当,恰当。(4) 方法一:本题考查对文章思想内涵的理解。通过阅读乙文可知,郭橐驼介绍自

16、己种树的经验关键在于“顺木之天以致其性”,这正契合了庄子顺乎自然地思想。文章先从种植的当与不当进行对比。“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四个“欲”字,既概括了树木的本性,也提示了种树的要领。郭橐驼正是顺着树木的自然性格栽种,从而保护了它的生机,因而收到“天者全而其性得”的理想效果。这正是郭橐驼种树“无不活”的诀窍。他植者则不然,他们违背树木的本性,种树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因此必然遭致“木之性日以离”的恶果。即从管理的善与不善进行对比。“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是郭橐驼的管理经验。乍看,好像将树种下去以后,听之任之,不加管理。事实上,橐驼的

17、“勿动勿虑”,移栽时的“若子”,种完后的“若弃”,正是最佳的管理,没有像疼爱孩子那样的精心培育,就不会有理想的效果。他植者不明此理,思想上不是撒手不管而是关心太过,什么都放不下,结果适得其反。方法二:参考译文:【甲】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上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鲦鱼在濠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你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是否知道鱼的快乐);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庄子说:“请追溯话题本源。你说你哪里知道鱼快乐的话,你已经知道我

18、知道鱼快乐而问我。我是在濠水上的桥上知道的。【乙】种树郭橐驼传(节选) 郭橐驼,不知道他起初叫什么名字。他患了脊背弯曲的病,脊背突起而弯腰行走,就像骆驼一样,所以乡里人称呼他叫“橐驼”。橐驼听说后,说:“这个名字很好啊,这样称呼我确实恰当。”于是他舍弃了他原来的名字,也自称起“橐驼”来。 他的家乡叫丰乐乡,在长安城西边。郭橐驼以种树为职业,凡是长安城里经营园林游览和做水果买卖的豪富人,都争着把他接到家里奉养。观察橐驼种的树,有的是移植来的,也没有不成活的;而且长得高大茂盛,结果实早而且多。其他种树的人即使暗中观察、羡慕效仿,也没有谁能比得上。 有人问他种树种得好的原因,他回答说:“我郭橐驼不是能够使树木活得长久而且长得很快,只不过能够顺应树木的天性,来实现其自身的习性罢了。但凡种树的方法,它的树根要舒展,它的培土要平均,它根下的土要用原来培育树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