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修改稿)_第1页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修改稿)_第2页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修改稿)_第3页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修改稿)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 PAGE 4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 授课班级:高一(2)班 教师:俞昆【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并识记相关的文学常识;借助资料,掌握重点字词,疏通文本。2、能力目标:能用抓关键字和分析意象的方法;鉴赏诗歌,解读诗人的思想和诗歌的主旨。情感目标: 理解作者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的精神;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学习重点】解读诗人的思想和诗歌的主旨。【学习难点】能用抓关键字和分析意象的方法,鉴赏诗歌。【学法指导】1、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2、反复吟咏,品读语言。3、合作探究,鉴赏诗歌。 4、授之以渔,提高能力。【教学课时】1课时【知识链接】陶

2、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东晋末期 HYPERLINK /link.jsp?url=/view/50122.htm t /_blank 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 HYPERLINK /link.jsp?url=/view/1112604.htm t /_blank 辞赋家、散文家。东晋浔阳 HYPERLINK /link.jsp?url=/view/335607.htm t /_blank 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他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在其成长过程中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培养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两种不同的志趣。在这两

3、种矛盾思想的影响下,他四仕四辞,加之其所处年代时局动荡,仕途险恶,官场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诗人最终厌倦官场,于41岁(到任彭泽县令八十一天)毅然辞官,从此隐居,过着“躬耕自资”的生活。“夫耕于前,妻锄于后”。于六十三岁辞世。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 HYPERLINK /link.jsp?url=/view/94220.htm t /_blank 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 HYPERLINK /link.jsp?url=/view/270047.htm t /_blank 归去来兮辞、 HYPERLINK /link.jsp?url=/view/762421.

4、htm t /_blank 桃花源诗等。陶诗今存125首,多为五言诗。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学习过程】一、自学导航1、知人论世:陶渊明又名_ ,字_,自号 _,谥号靖节先生,是 _ 时期著名的诗人,他的作品大多是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语言平淡自然,简洁含蓄,情感真实,开创了_诗风的先河。2、给下面加点字注音。羁 鸟 ( ) 守 拙 ( ) 荫后檐 ( )暧 暧 ( ) 樊 笼 ( ) 墟里烟 ( ) 3、请解释下列词语。(1)适: (2)尘网: (3)故渊: (4)拙: (5)方: (6)荫: (7)罗: (8)暧暧: (9)依依: (10)尘杂: (

5、11)虚室: (12)樊笼:4、思考:(1)这首诗可以分哪几层意思?请概括一下。明确:第一层(1-6):第二层(7-18):第三层(19、20):二、合作探究1、初读品诗意。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感情;利用课本注释,疏通文义。情读品诗情。(小组交流讨论)思考: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具体分析。答:归园田居(其一) HYPERLINK /?ie=utf8&hdq=sogou-clse-7221e5c8ec6b08ef_3631&dupppid=1&p=71330100&dp=1&query=%E9%99%B6%E6%B8%8A%E6%98%8E t _blank 陶渊明少无适俗韵,

6、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一、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二、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三、三、美读品诗艺。 分析鉴赏本诗的艺术特点。举例1、白描手法。如“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毫无粉饰之词,平易如话,但恰到好处地与诗意合拍。2、3、4、四、学以致用,高考链接。1、尝试背诵。请补写出归园田居(其一)空缺的句子。 ,池鱼思故渊。 ,。狗吠深巷中,。2、选择一两句你最喜欢的诗句。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和联想,学会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合理再现场景,把它改

7、写成散文的语句。五、能力提升,拓展鉴赏渭川田家王维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注】雉雊(gu):野鸡鸣叫。 式微是诗经中的一篇,诗中反复咏叹:“式微,式微,胡不归?”1、此诗的核心字是什么?前人评价王维的诗“诗中有画”。围绕这个字共写了哪几幅画面?(5分)答: 。 。2、分析诗人运用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6分)答: 。 。 3、 HYPERLINK / t /Html/_blank 散文创作有“形散神不散”之说,请用这个说法分析这首 HYPERLINK /Class.asp?ID=22 t

8、 /Html/_blank 诗歌中的“散”与“不散”。(5分)答:赏析:夕阳西下、夜幕将临之际,诗人面对一幅恬然自乐的田家晚归图,油然而生羡慕之情。诗的核心是一个“归”字。诗人一开头,首先描写夕阳斜照村落的景象,渲染暮色苍茫的浓烈气氛,作为总背景,统摄全篇。接着,诗人一笔就落到“归”字上,描绘了牛羊徐徐归村的情景,使人很自然地联想起诗经里的几句诗:“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诗人痴情地目送牛羊归村,直至没入深巷。就在这时,诗人看到了更为动人的情景:柴门外,一位慈祥的老人拄着拐杖,正迎候着放牧归来的小孩。这种朴素的散发着泥土芬芳的深情,感染了诗人,似乎也分享到了牧童归

9、家的乐趣。顿时间,他感到这田野上的一切生命,在这黄昏时节,似乎都在思归。不是吗?麦地里的野鸡叫得多动情啊,那是在呼唤自己的配偶呢;桑林里的桑叶已所剩无几,蚕儿开始吐丝作茧,营就自己的安乐窝,找到自己的归宿了。田野上,农夫们三三两两,扛着锄头下地归来,在田间小道上偶然相遇,亲切絮语,简直有点乐而忘归呢。诗人目睹这一切,联想到自己的处境和身世,十分感慨。自开元二十五年(737)宰相张九龄被排挤出朝廷之后,王维深感政治上失去依傍,进退两难。在这种心绪下他来到原野,看到人皆有所归,唯独自己尚徬徨中路,怎能不既羡慕又惆怅?所以诗人感慨系之地说:“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其实,农夫们并不闲逸。但诗人觉得和自己担惊受怕的官场生活相比,农夫们安然得多,自在得多,故有闲逸之感。式微是诗经邶风中的一篇,诗中反复咏叹:“式微,式微,胡不归?”诗人借以抒发自己急欲归隐田园的心情,不仅在意境上与首句“斜阳照墟落”相照映,而且在内容上也落在“归”字上,使写景与抒情契合无间,浑然一体,画龙点睛式地揭示了主题。读完这最后一句,才恍然大悟:前面写了那么多的“归”,实际上都是反衬,以人皆有所归,反衬自己独无所归;以人皆归得及时、亲切、惬意,反衬自己归隐太迟以及自己混迹官场的孤单、苦闷。这最后一句是全诗的重心和灵魂。如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