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对我国生产率的分析和预测施发启一、传统生产函数模型索洛在1957年把道格拉斯、丁伯根的贡献和肯德里克(1956年)编制的国民生产帐户融成一体,提出了技术变化和总量生产函数,并表示为: (1-1)式中Y是产出,K是资本投入,L是劳动投入,T是时间,在规模报酬不变的假设下,它反映了技术变化的效益理念。总量生产函数反映了产出和投入的依存关系。经数学推导,可得到索洛方程为: (1-2)式中是产出增长率,是资本投入增长率,是 劳动投入增长率,是生产率增长率;和 分别为初始投入中资本和劳动的份额,因此。在80年代以前,被定义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TFP),从生产者平衡理论的观点,意味着技术进步贡献量。(1
2、-2)式反映了生产增长是由资本投入增长、劳动投入增长和生产率增长组成,如果把生产要素资本和劳动力叫做生产力,那么技术进步也是生产力。由(1-2)我们可以得出生产率增长率的度量方法是 (1-3)迄今为止,世界各国都在应用索洛增长方程来度量生产率增长率。虽然在索洛以后,有很多学者,如丹尼森、乔根森等,都做出很大努力,试图改进索洛方法,但由于国民核算体系不能满足数据的要求,他们提出的模型大都为理论探索,远没有像索洛方程那样实用。国外有很多研究报告经常用表示产出增长率,表示资本投入增长率,表示产出增长率,则(1-3)可写成: (1-4)或 (1-5)式中是资本生产率增长率,是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因此,生
3、产率增长率就等于资本生产率增长率与劳动生产率增长率的加权和。二、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1973年,克里斯滕森、乔根森和劳伦斯提出“共轭对偶和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计量方法,用于生产率的度量。他们所使用的基础模型仍是索洛总量生产函数,并假定它具有规模报酬不变的特征。定义和分别为资本投入报酬和劳动投入报酬占增加值的份额,和分别是资本投入价格和劳动投入价格,和分别是资本报酬和劳动报酬。生产者平衡的必要条件是每一投入的份额等于相应投入对产出的弹性,即和同时,生产率增长率是:。乔根森等提出的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计量模型是:式中、为待定参数,在规模报酬不变假设下,有下式成立:在历史数据支持下,用计量经济方法无偏
4、估计出以上各参数,并以此计算某一时期平均生产率增长率,即超越对数生产函数中,引进了二次项,能使生产率增长率的估计提高精度,但不适用于相邻两年或短周期的生产率度量,因此,目前大多数OECD国家(包括美国自己)在实证分析中仍使用索洛增长方程。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在理论上或方法上有所创新,但还没有被广泛应用于实际工作。三、我国1953-2004年生产率测算结果及其变化分析在应用索洛模型测算我国生产率之前,有必要介绍一下资本投入、劳动投入的测算方法以及参数和的选择方法。(1)资本投入资本投入实质上就是资本存量,它等于上年资本存量加上本年固定资本形成减折旧,即 (1-6)其中为t年的资本存量,为t年的资
5、本形成总额,为t年的固定资本折旧。由于缺乏不变价的资本存量历史资料,因此,首先要估计出2004年前的不变价资本存量数据。为便于测算,将起始年份定为1952年,假定该年末的资本存量等于当年现价GDP(即679亿元)。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国家统计局尚未按收入法计算GDP,但省区市都开展了GDP的收入法核算,因此,固定资本折旧数据主要采用各省区市折旧的总和并对其进行适当修正。之所以需要修正是因为各地区汇总的GDP不等于全国GDP,修正的公式为: (1-7)其中和分别为全国折旧和国内生产总值,和分别为各地区汇总的折旧和国内生产总值。由于各地区的折旧数据1978年后才有,因此,还必须估计1978年前的折旧
6、数据。估计的方法是确定一个固定比例,这个比例就是1978年折旧占当年GDP比重,以此推算1952-1977年各年折旧额。有了净资本形成数据后,还要找到适当价格指数对其缩减从而获得不变价的资本存量数据。显然,最合适的价格指数莫过于资本形成总额的缩减指数,它等于现价资本形成总额除以不变价资本形成总额。不变价资本形成总额可从已知的资本形成总额定基指数中构造出来。例如,以1952年为不变价基年,则按1952年价计算的资本形成总额=定基指数序列(1952年=100)*153.7/100。至此,可以估计出1952-2004年的资本存量序列。表1-2 1952-2004年资本存量的估计(单位:亿元)年份现价
7、GDP52年价GDP现价资本形成总额现价固定资本折旧52年价资本存量1952679.0 679.0153.761.7679.01953824.2 784.9198.373.8790.61954859.4 818.2226.979.7926.71955910.8 873.9221.586.21056.919561029.0 1005.6257.697.71217.319571069.3 1056.5280.0105.51398.419581308.2 1280.6432.0128.41717.019591440.4 1394.0621.7148.32197.119601457.5 1389.25
8、75.0156.22626.619611220.9 1009.7274.6114.42775.919621151.2 953.3178.1111.22828.319631236.4 1050.4265.3118.32949.119641455.5 1241.9350.3132.33129.919651717.2 1453.7462.1152.43404.319661873.1 1609.9569.8169.93773.719671780.3 1518.2425.7158.64013.919681730.2 1455.8432.2152.04277.519691945.8 1701.6485.9
9、174.04577.319702261.3 2032.2744.0203.05119.119712435.3 2175.5819.0219.35717.019722530.2 2257.0791.1228.26269.319732733.4 2434.2903.5244.86918.619742803.7 2490.6936.1247.67591.819753013.1 2707.21062.3271.18365.319762961.5 2663.0990.1269.79068.619773221.1 2866.11098.1299.59845.619783645.2 3200.81377.9
10、349.310880.519794062.6 3443.21474.2385.711950.119804545.6 3712.81590.0440.313056.319814891.6 3907.61581.0480.914091.419825323.4 4261.41760.2525.615246.319835962.7 4724.52005.0595.516536.319847208.1 5440.82468.6711.118082.319859016.0 6173.53386.0884.720119.1198610275.2 6720.13846.01061.622248.3198712
11、058.6 7498.24322.01275.724461.0198815042.8 8344.25495.01579.626989.0198916992.3 8683.16095.01895.929471.6199018667.8 9016.46444.02158.831900.3199121781.5 9844.17517.02655.534442.7199226923.5 11246.39636.03413.337299.2199335333.9 12816.814998.04004.841380.2199448197.9 14493.319260.65538.745944.219956
12、0793.7 16076.723877.07191.551140.9199671176.6 17685.726867.28713.656617.3199778973.0 19330.028457.610172.761746.3199884402.3 20844.129545.911365.966974.4199989677.1 22432.430701.612364.872553.6200099214.6 24323.832499.813780.178229.92001109655.2 26342.737460.815293.984838.92002120332.7 28735.242304.
13、916477.592649.62003135822.8 31616.051554.718665.7102575.62004159878.3 34804.562875.325514.9113342.2(2)劳动投入在西方工业国家就业有多种形式,如有全日的、半日的、几小时的,部分人每天有两份工作的,等等,因此它们都以劳动小时作为劳动投入量。迄今为止,由于我国没有各类型劳动者工作时间的准确统计数据,因此劳动投入可用年底全社会就业人数来近似代替。不过,需要指出的是,1990年由于调查口径发生变化,当年全社会就业人数有两套数据,按旧口径为56740万人,按新口径则为64749万人,为了使数据口径前后一致
14、,需要对1990年以前的全社会就业数据进行调整,调整的方法是用一个调整系数(=64749/56740)乘以各年原就业人数(详见表1-3)。表1-3 1952-2004年劳动投入的估计年份就业人数(万人)调整后的就业人数(万人)调整后的就业人数增长率(%)19522072923655195321364243803.06195421832249142.19195522328254802.27195623018262673.09195723771271263.271958266003035511.9019592617329867-1.6119602588029533-1.12196125590292
15、02-1.12196225910295671.25196326640304002.82196427736316514.11196528670327173.37196629805340123.96196730814351633.39196831915364203.57196933225379154.10197034432392923.63197135620406483.45197235854409150.66197336652418262.23197437369426441.96197538168435562.14197638834443161.74197739377449351.4019784
16、0152458201.97197941024468152.17198042361483403.26198143725498973.22198245295516893.59198346436529912.52198448197550003.79198549873569133.48198651282585212.83198752783602332.93198854334620032.94198955329631391.83199064749647492.55199165491654911.15199266152661521.01199366808668080.99199467455674550.9
17、7199568065680650.90199668950689501.30199769820698201.26199870637706371.17199971394713941.07200072085720850.97200173025730251.30200273740737400.98200374432744320.94200475320753201.19(3)参数和的选择迄今为止,所有国家在生产率度量的实证分析中都选择了和,具体来说,就是利用收入法GDP中劳动者报酬所占的份额估计出,然后利用估计出。1978年后我国劳动者报酬数据来源有三,一是资金流量表(1992-2002年),二是投入产
18、出表(1983、1987、1990、1992、1995和1997年),三是各省市的收入法GDP。为了计算方便和保持口径一致,改革开放后的年份采用各省市的汇总数据,改革开放前的年份根据有关资料推算。由表1-4可知,在1953-2004年中,我国GDP有6年是负增长,这6年的生产率也一定是负增长。在这52年中,有16年生产率是负增长,可认为是我国经济增长效率最差的年份,其中除了对应GDP下降的6个年份外,还有10年生产率也是负增长,即使GDP为正增长。在这16年中13年是在1978年以前,占了1953-1978年26年间的一半,另外三年是1981年、1989年和1990年。从表1-4我们可以看到1
19、9532003年全周期中,资本投入增长率是GDP增长率的1.3倍,生产率增长率只有1.6%,资本投入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65.6%,劳动投入的贡献14.3%,要素投入的合计贡献占79.9%,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仅为20.1%,经济增长的效益很低。在GDP增长的7.9个百分点中,资本投入拉动5.2个百分点,劳动投入拉动1.1个百分点,生产率拉动1.6个百分点,充分反映了新中国开始社会主义五年计划以来半个多世纪中,经济增长是靠要素投入,尤其是资本投入,是典型的投入型经济增长方式,必然导致居民消费增长滞后,工业结构偏重,第三产业发展落后。分时期看,在19531977年子周期,我国经济遭受决策失误、自然
20、灾害、政治动乱等影响,年均经济增长速度只有5.9%。其中,资本投入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高达102.3%,拉动经济增长6.1个百分点;劳动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20.3%,拉动经济增长1.2个百分点;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22.6%,往下拉动经济增长1.4个百分点。可见,在这时期,我国经济投入大于产出,生产率是负值,表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极其粗放,经济增长效率极其低下。19782004年子周期是我国在结束政治动乱后,实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和改革开放一系列政策的时期,27年间年均经济增长率9.7%,是前25年的1.6倍,而且资本投入增长率略小于GDP增长。其中,资本投入增长对经济增长的
21、贡献高达47.1%,拉动经济增长4.6个百分点;劳动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10.3%,拉动经济增长1.0个百分点;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42.6%,拉动经济增长4.1个百分点。可见,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增长虽然仍主要依靠要素投入,但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显著提高,表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有所改观,经济增长效率有长足提高。表1-4 GDP、要素投入及生产率增长率(19532004)(单位:%)年份GDP资本投入劳动投入生产率195315.616.43.06 5.57 19544.217.22.19 -5.46 19556.814.02.27 -1.66 195615.015.23.09 5.
22、65 19575.114.93.27 -3.79 195821.322.811.90 3.59 19598.828.0-1.61 -3.72 1960-0.319.5-1.12 -9.57 1961-27.35.7-1.12 -29.42 1962-5.61.91.25 -7.13 196310.24.32.82 6.68 196418.36.14.11 13.09 196517.08.83.37 10.71 196610.710.93.96 2.83 1967-5.66.43.39 -10.69 1968-4.16.63.57 -9.24 196916.97.04.10 11.12 1970
23、19.411.83.63 10.73 19717.011.73.45 -1.40 19723.89.70.66 -2.34 19737.910.42.23 0.76 19742.39.71.96 -4.18 19758.710.22.14 1.86 1976-1.68.41.74 -7.08 19777.68.61.40 2.22 197811.710.51.97 5.41 19797.69.82.17 1.68 19807.89.33.26 1.64 19815.27.93.22 -0.20 19829.18.23.59 3.32 198310.98.52.52 5.58 198415.29
24、.33.79 8.79 198513.511.33.48 6.30 19868.810.62.83 2.35 198711.69.92.93 5.27 198811.310.32.94 4.76 19894.19.21.83 -1.36 19903.88.22.55 -1.38 19919.28.01.15 4.75 199214.28.31.01 9.58 199314.010.90.99 8.02 199413.111.00.97 7.16 199510.911.30.90 5.07 199610.010.71.30 4.30 19979.39.11.26 4.37 19987.88.51
25、.17 3.25 19997.68.31.07 3.09 20008.47.80.97 4.13 20018.38.41.30 3.53 20029.19.20.98 4.08 200310.010.70.94 4.16 200410.110.51.19 4.24 表1-5 分周期要素投入和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19532004)全周期19532004子周期19531977子周期19782004增长率(%)GDP7.95.99.7资本投入10.311.39.5劳动投入2.32.61.9生产率1.6-1.44.1贡献份额 (%)资本投入65.6102.347.1劳动投入14.320.310.
26、3生产率20.1-22.642.6拉动经济增长百分点资本投入5.26.14.6劳动投入1.11.21.0生产率1.6-1.44.1四、20052010年生产率的预测从索洛经济增长方程可知,生产率是投入和产出增长的余项,因此它受投入和投入权数以及产出的影响。我们把影响因素逐步搜索筛选,并用计量方法,拟合了如下一个多元方程(19912004年)。 判定系数 0.9985回归标准差 0.082985D-W检验值 2.4505总体F-检验值 2294.357式中的各变量的含义是:PRODGR生产率增长率INVICSGR资本存量增长率INVERATE资本形成率GDPGR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增长率由上式可知,该回归方程通过了基本的统计检验,且拟合效果较好。这表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为资本存量增长率、资本形成率以及GDP增长率的线性函数。如果把以上四个变量的变化画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超市给排水课程设计
- 藏族舞蹈课程设计
- 草苁蓉医学研究报告
- 2024版多媒体内容制作与授权合同
- 草原沙化的研究报告
- 二零二四年度彻砖环保生产设备采购合同
- 2024版瓷砖产品研发与测试合同
- 二零二四年产品设计与开发合同
- 2024年度围挡施工在某建筑工程中的合同范本
- 2024年度光伏发电系统合同
- 建设项目管理费用(财建2016504号)
-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可爱的小猫》课件
- 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浙江大学
- 瑞幸咖啡案例分析
- 陶瓷托辊企业标准
- 幼儿园故事课件:《精忠报国》
- GB/T 7744-2023工业氢氟酸
- 艺术系列各专业职称资格名称一览表
- 参会嘉宾签到表【范本模板】
- 2023年中老年保健食品洞察报告-魔镜市场情报-202308
- 物料样品承认书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