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流动及南北文化与碰撞具炜濠谢顺行蒋璐课件_第1页
人口流动及南北文化与碰撞具炜濠谢顺行蒋璐课件_第2页
人口流动及南北文化与碰撞具炜濠谢顺行蒋璐课件_第3页
人口流动及南北文化与碰撞具炜濠谢顺行蒋璐课件_第4页
人口流动及南北文化与碰撞具炜濠谢顺行蒋璐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口流动及南北文化与碰撞具 炜 濠、谢顺行、蒋璐、赵锐、李志明、郭仪初一七班第1页,共15页。 目 录1、中国古代史上的人口流动情况:时间、流 动的背景、流动方向、流动形式等2、人口流动与民族融合3、人口流动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4、人口流动及南北文化交流与碰拉撞5、当今的人口流动带来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第2页,共15页。第一次大规模迁徙1.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浪潮是从东汉末年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大量人口迁移到南方,给南方地区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江南地区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这为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步南移奠定了基础。第3页,共15页。方向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北方人民向南方迁移,

2、关中居民向华北、辽东迁移。 第4页,共15页。经济发展城市流动人口问题是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产生的一个重大的社会经济问题,也是我国在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过程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它直接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到有效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整体进程。本文拟在分析人口流动对经济发展利弊的基础上,探讨加强城市流动人口管理的思路与对策。一、流动人口现状及其问题目前,我国共有流动人口8000多万,相当于德国的总人口,其中由农村到城市的流动人口为6000多万。如果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超高速流动得不到控制,到2000年由农村流往城市的人口将突破一亿人。城市流动人口,可分为四大类:第一

3、类是单位用工,这类人组织化程度高,易于管理:第二类是建筑用工,组织化程度也较高;第三类是社会用工,如外地来的保姆、装修工等;第四类是游动人口,如拾破烂的、无业人员等,这类人的组织化程度低,最难管理。流动人口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正效应。其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动,形成了国家经济建设所需的产业大军。国家重点工程的建设,城市面貌的改观,城市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发展,没有一项能离开流动的民工。更为重要的是,农民工填补了城市某些职业的空缺,流动的农民工干的是城里人不愿干的重活、脏活、累活。第二,农民外出做工,是农民奔小康的重要途径。外出民工能创造大量的劳力收入 第5页,共15页

4、。中国古代史上的人口流动 三国时期(公元3世纪)起,政局不稳,战争纷起,中原地区民不聊生,促使北方人口向南迁徙。两晋时期(4世纪),北方少数民族政权轮番入主中原,民族矛盾激化,再次推动北人南移。进入隋唐时期(7、8世纪)以后,南方仍然是北人迁移的首选目标。历经这样多次自北而南的人口大迁徙,公元754年安史之乱后,南重北轻的人口分布格局最终形成。北宋初年(公元980989年),南北户口之比大约为6比4。明朝初年(公元14世纪后期),南北户口之比大约为7比3。自秦汉以来,我国的人口一直处在变化与发展之中。同时,人口的移动即移民也是一直存在的。有人统计认为, 我国重要的移民活动共有三次。 (1)西晋

5、末年永嘉之乱后的人口南迁。其时间长达100年,有四次迁移高潮,人数约200万。(2)安史之乱后的第二次大规模人口南迁。 安史之乱是我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此后,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发生着重大的转折。(3)靖康之乱后的人口南迁。人数约为500万。1126年,金兵南下,战火遍及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第二年,北宋灭亡,赵构建立南宋,定都临安。随之,人口也在南宋的号召下南迁。当然,历史上还有很多的移民事件。闯关东、走西口、移台湾、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及抗战内迁、三线建设、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三峡大移民等等。第6页,共15页。 人口流动与民族融合 民族融合是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我国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

6、的由50多个民族共同组成的大国。中华民族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彼此融合而成的。各族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密切关系、友好往来、互通有无,平等互利,共同建设祖国、反抗阶级压迫和剥削、反抗外来侵略构成民族关系这是我国古代民族融合的基本因素。 严格说来,我国现代以及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所有民族,血统都不是纯而又纯的,都曾经历过不同类型的融合与同化。如今我们所讲的中华民族是一个基于长期交流与融合而形成的具有丰富内涵的联合共同体。我国历史上出现了三次民族融合高潮:春秋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辽、宋、夏、金、元时期。 民族融合的主要途径:民族迁徙。如秦朝时中原人民迁徙到河套地区和珠江流域,魏晋以后

7、一些少数民族大批内迁,和北方汉族人民杂居相处北方人民南迁江南地区等等。友好交往。特别是在统一的局面下友好相处,融合加速。少数民族统治者改革。如北魏孝文帝改革大大加速了民族融合。统治者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兼并战争,促进民族融合。联合斗争。阶级斗争使民族联系更加密切。国家统一促进融合。(中央政府的统一管辖,汉、唐、元、清的大一统局面等)。第7页,共15页。 人口流动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发展对人口变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不同的社会生产方式有着不同的人口增长规律。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每一种特殊的、历史的生产方式都在特殊地、历史地作用于人口规律。”人口变动反作用于经济的发展,对经济发

8、展起促进或延缓的作用。当人口数量、质量和结构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时,将起到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反之,将起到延缓经济发展,甚至造成社会经济的停滞与破坏的作用。经济发展对人口变动的决定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经济发展决定人口的自然变动,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生育水平越低,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越低。其二,经济发展决定人口迁移。在现代社会中,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及第二、第三产业迅速发展,使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导致人们从农业部门转向非农业部门,从农村走向城市,从一个地区迁移到另一个地区,以谋求生存空间和发展机会。其三,经济发展决定人口结构。包括人口阶层结构、教育结构和职业结构等。从宏观角度看,经济

9、发展主要通过以下方式影响人口变动。第8页,共15页。 一是经济发展使生产条件和生产方式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使得对劳动力由数量的需求转向质量的需求。二是经济发展促进了生存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强化了人们对自身发展和享受的需求,生儿育女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逐渐弱化。三是经济发展为城市化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条件。城市化体现了社会的全面进步,包括全社会教育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和完善、现代生育观念的建立等等。四是经济发展促进了科技进步,提高了避孕节育技术,改善了人类生殖条件,从而促进了人口素质的提高。五是经济发展有助于提高妇女参与社会、经济、政治、生活的能力,促进其生

10、育观念和生育行为的转变。六是经济发展促进社会保障制度、福利制度日益完善,弱化家庭所承担的传统功能如养老、保障、安全等,有利于生育率的下降。 从微观角度看,经济发展同样对人口变动产生影响:家庭是一个生产单位,家庭的生育决策取决于家庭收益最大化这一影响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经济发展将增加对高质量的劳动力需求,减少对低素质劳动力的需求。家庭为了培养高质量劳动力,必须增加培养孩子的成本投入,从而产生孩子质量对数量的替代。二是父母受教育水平高,尤其是妇女受教育水平高,就业率高,收入水平高,则养育孩第9页,共15页。 子的机会成本大,父母倾向于减少养育孩子的时间。三是社会保障制度、福利制度的完善

11、,使得养育孩子的收益减少,生育效益下降,有助于降低生育率,四是城市化水平提高使人们更注重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再加上城市规模扩大,生活费用上升,增加家庭抚育孩子的成本,促使人们倾向于少生孩子。 上述分析对于我们做好计划生育工作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所有宏观环境的变化、政策变化只有落实到微观利益机制的变化上,才会最终发挥作用,目前我国生育率的下降主要是依靠强有力的行政制约手段实现的,不是建立在经济发展基础之上的生育率的自发下降,这在农村尤为明显。群众的生育意愿和生育政策之间还有一定的距离。这是由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没有在家庭这一微观层次上建立起一个有利于计划生育的利益机制。因此,我们必须把建立利

12、益导向机制放到十分重要的位置,推行“三结合”就是其中一个很好的途径。第10页,共15页。人口流动及南北文化交流与碰撞 从魏晋开始,历经南北朝,包括唐代前期,是中国文学中古期的第一段。纵观这段文学,是以五七言古近体诗的兴盛为标志的。五古在魏晋南北朝进入高潮,七古和五七言近体在唐代前期臻于鼎盛。魏晋南北朝期间,文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文学的自觉和文学创作的个性化,在这些变化中是最有意义的,正是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其他的变化和发展。这期间宫廷起着核心的作用,以宫廷为中心形成文学集团。集团内部的趋同性,使文学在这一段时间内呈现出一种群体性的风格,另一段时间又呈现为另一种风格,从而使文学发展的阶段性相当明显。

13、 魏晋南北朝的文学创作,就是在这种新的文艺思潮的影响下展开的,同时它也为这种文艺思潮提供了赖以产生的实践依据。这个时期文学创作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服务于政治教化的要求减弱了,文学变成个人的行为,抒发个人的生活体验和情感。赋,从汉代的大赋演化为魏晋南北朝的抒情小赋,便是很有代表性的一个转变。五言古诗在汉末蓬勃兴起,文人的个人抒情之作古诗十九首被后人奉为圭臬。第11页,共15页。 此后曹植、王粲、刘桢、阮籍、陆机、左思、陶渊明、谢灵运、鲍照、谢朓、庾信,虽然选取的题材不同、风格不同,但走的都是个人抒情的道路,他们的创作也都是个人行为。其中有些政治抒情诗,抒写政治生活中的愤懑不平,也并不带有政治教化的

14、目的至于梁陈宫体诗,虽然出自宫廷文人之手,也只是供宫廷娱乐之用而已。诗人们努力的方向在于诗歌的形式美,即声律、对偶、用事等语言的技巧,以及格律的完善。正是在这种趋势下,中国的古诗得以完善,新体诗得以形成,并为近体诗的出现做好了各方面的准备。唐诗就是在此基础上达到了高峰。 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发展迅速,其中南朝风格偏向华丽纤巧,而北朝风格偏向豪放粗犷。南朝文学代表是骈文,讲究格律、词藻、用典,内容多脱离实际生活,抒发一些富贵闲愁,以庾信、应扬的文章为代表。而北朝代表人物是北地三才,即邢放、魏收、温子升。叙事长诗以南朝的孔雀东南飞和北朝的木兰诗为代表。 南北朝又是中国文化转型的时代,其表现为对核心文化

15、(儒学)的批判与解构,对异端思想的集纳以及对异族文化(印度佛教及少数民族文化)的接受和改造等方面。从而实现了一种从发伦理型文化向审美文化的转型。正是由于文化的转型,使中国的魏晋南北朝成为一个思想大解放、哲学思辩异常活跃,文学艺术大踏步前进的时代。第12页,共15页。当今的人口流动带来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人口流动带来的问题 : 数据显示,全国(大陆)总人口在2011年作统计,人口为1339724852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我国人口的特点主要有:数量庞大;基数大,增长快;地区发展不平衡;素质普遍较低。其中,最突出的两个特点就是人口基数大和人口素质不高。 当

16、今中国的人口政策人口政策是一个国家根据本国人口增长过快或人口停止增长乃至出现负增长而采取的相应的政策措施不同的国家,因本国人口发展的情况不同,采取了不同的人口政策;而且,一个国家的人口政策还会随着本国人口发展的实际情况作适当的调整。例如,法国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的国家,也是第一个出现人口老龄化的国家。该国为了提高出生率,缓解老龄化程度,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人们多生育。人口政策主要有:(1)调节人口自然增殖的政策。(2)国内人口迁移的政策。(3)人口分布政策。(4)国际移民政策 针对我国人口数量基数大的问题,应当对人口数量的增长进行控制,因此有计划生育国策;针对人口素质普遍较低

17、的问题,理应想方设法创造提高人口综合素质的条件,教育是重头戏。第13页,共15页。 二、人口问题的解决办法: 人口问题是指人口增长速度和人口数量与物质资料的生产不相适应,并且阻碍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口问题是当代人类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口数量多、增长快、可耕地少、国家底子薄,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人口增长过快,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进程,影响着人民生活的改善和民族素质的提高,从而造成社会再生产投入不足,严重影响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认真分析研究我国目前的人口发展现状和特点,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控制人口的高速增长,提高人口的整体素质,已成为我国目前经济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我国目前的人口问题主要表现在:(1)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低,人均收入低。(2)人口增长快,使得人均国民收入增长率低;(3)我国资源拥有的绝对量大,但人均相对量小;(4)劳动力过剩,劳动就业问题相当严重;(5)增加劳动就业与提高劳动生产率之间的矛盾突出;(6)学龄人口比重大,教育经费增长缓慢;(7)我国的生态环境日趋恶化。针对以上我国存在的人口问题,有以下解决的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