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七、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学设计_第1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七、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学设计_第2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七、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学设计_第3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七、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学设计_第4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七、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学设计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 君子之学 教学目标:1、通过选文,了解孔子关于“学”的思想。2、引导学生深入地了解孔子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及思考其对现代生活的启示。教学重点:理解孔子所说的“学”的基本内涵。教学难点:结合孔子关于“学”的理念倾向,领悟其现实意义,找到立身处世的借鉴。教学方法:讨论法、点拨法教学过程:一、导入。由甲骨文人字的形意,可见它像一个人在作揖行礼,显然这是一种礼貌的表达,以此来定义我们人的身份,可见修身对于我们来说意义非凡,那么人是生来就知礼守礼的吗?是通过什么方式来实现的呢?学生齐答:学习。说到学习,我们通过上节课对文本进行疏通,可以了解到,孔老夫子,是多么地重视学习,乐于学习

2、。首先,作为“万世师表”,他本人就是一个博学之人。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他如此教导我们,不仅要好学、博学,而且要活学。那么,孔老夫子,又重视学习什么呢?现在让我们用心去聆听这位温文尔雅,和蔼可亲的先师对我们的谆谆教诲。二、理解孔子关于“学”的基本内涵。21世纪的学习观: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是立身之本,学会学习是成才之要,学会生存是立足之策。孔子的学习观: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1、大声齐读课文,在诵读中聆听先哲。2、明确何为“好学”?师引:孔子好学,更爱好学之人。孔子如何评价自己好学呢?让学生用文本

3、的话回答。“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孔子三千弟子,独一个弟子受孔子的倍加称赞。更称好学之人,独此一个!那就是颜回!那么,孔子认为,怎样才能称是好学之人呢?(结合文中的语段)明确:“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有颜回好学者,不迁怒,不贰过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不改其乐。”也就是说,好学之人,就应该不受限于外界环境,不管贫穷还是富有,都能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勤做事慎言语,并随时靠近有道德的人来弥补不足。做到这些,才能像颜回一样,不随便迁怒于他人,做事不犯同样的错误,成为真正的好学

4、之人。(补充资料:“不迁怒,不贰过” 朱熹说:“怒于甲者,不移于乙,过于前者,不移于后。”“不迁怒”常人十分难以做到,如在上级那里受了气,挨了批评,迁转给下级,在父母那里受了气,在自己子女身上发泄,在外窝了火,对内发泄,在内蒙屈,对外发泄。总之,怒于左者,移于右,怒于上者,泄于下,怒于强者,移于弱,怒于甲者,移于乙。“己所不欲,强施于人”,这类人生活中比比皆是,凡怒而欲发,思颜子“不迁怒”,三字,真可谓一剂良药。“不贰过”,需经过三个阶段:自知其过,“颜子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程子语)。自改其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自讼其过,“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公冶长。”颜回之所以能“不

5、贰过”,关键是做到了对待错误能“自知、自改、自讼”。)3、理解学习的基本内涵(学什么)师引:有了好学的精神,我们该学什么呢?孔圣人又是怎样教导我们的?请同学们根据文段,思考,孔圣人所说的学习,学的是什么?孔子所说的学不只是指学习关于自然社会的知识和技能,而主要指人格修养。明确:(1) 道德修养(修身) 仁 礼 文你最欣赏或最有感触的是哪一点?请说说自己的体会(小组讨论交流)。“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末句“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分析:贤贤易色尊重有才德的人而看轻女色(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常常把女色看成是美德的对立面,要求人们

6、崇尚、爱好美德,而克制自己的私欲)侍奉父母竭尽全力侍奉君上不惜性命对待朋友诚实信用小结:由此说明,学习,并不是读死书,讲学贵在实行。(知行合一)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分析:此句提到的,年轻人首先要学会孝悌之义、谨慎诚实、爱众亲仁!而后还有力量,才学习礼乐制度和文化知识。(学会做人的重要性)为学躬行为先,躬行孝悌为先。小结:也就是说,孔老夫子告诉我们,学习,首先要学习做人,做一个有道德修养之人。这些修养,将体现在你平时的一言一行中,躬身实践,方为检验的标准!以修身养性为根本,而后有余力来学习礼乐规范和文化知识。(2)学诗、礼,以礼规范“子曰:恭

7、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蒽,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讲礼的重要性,任何人情,为政,做人,都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六言)“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六言(即仁、知、信、直、勇、刚),也就是六种德行。4、为什么学?明确:(1)、智力差异(2)、充实自我(3)、学可去蔽如何理解学可去蔽?(1)、“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通过学习,我们能够分辨是非,不滥用仁爱之心。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一味喜欢仁而不喜欢学,它的弊病是愚蠢。仁而不知度,愚蠢。不应

8、以仁爱之心对待的,却以仁爱之心对待,即仁而不看对象是愚蠢的。比如农夫与蛇的故事。农夫救蛇却被蛇咬,死前痛悔地说:“我想行善积德,但学识浅薄,结果害了自己。”东郭先生亦如是,将仁心施错了对象,差点葬身狼腹。救他的丈人说他:“子固仁者,然愚亦甚矣。”好仁切不可使“仁坠毁于愚 ”。生活中还有好多“好心办坏事”的例子。仁而不动脑筋也是愚蠢的。一只小海龟从水中游上岸。眼见鹰就要俯冲下来啄食小龟,有个人就赶跑了鹰,并护送小龟回大海。实际上这只小龟是负责侦察的。其余在水里的一群小龟没见侦察龟回来,就都上了岸,此时一大群的鹰看到了,全部俯冲下来。这个人的所谓“好心”导致了后来海龟的集体悲剧。(2)、“好知不好

9、学,其蔽也贼.。”通过学习,我们能够区分道义,不固守愚信。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一味喜欢聪明而不喜欢学,它的弊病是放浪而没有准则。智而不知度,放荡。一个人聪明是好事,但不讲究聪明的度,就可能会流于放荡。“杨修之死”就是一个很经典的事例。在历史小说三国演义里,杨修为人 HYPERLINK /doc/4451519-4660016.html t _blank 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曾多次揣知曹操心意,并肆无忌惮地炫示自己的“聪明”,比如见曹操在门上书一“活”字,他便知曹操嫌门阔;再如曹操写“一合酥”于酥盒上,杨修便擅自和大家一起将酥分食,还说奉丞相之命“一人一口酥”,最终因一根“鸡肋”而丢了性命

10、。建安二十四年,在曹军和蜀军僵持不下之时,杨修见曹操传“鸡肋”二字,便私自收拾行装,准备归程。杨修虽然洞悉曹操肺腑,却激怒曹操,被曹操以“乱我军心”之罪命刀斧手斩首于辕门之外。杨修成了一个“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代表,所以喜欢聪明的同时一定要喜欢学习,这样才能避免放荡的弊病。(3)、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一味喜欢诚信而不喜欢学,它的弊病是害人害己。信而不知度,贼害。诚信固然是一种美德,但要看对象,不该去讲诚信的对象却去讲诚信是一种迂腐的表现。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周游列国,经过卫国蒲城,被蒲人扣留。孔子发下假誓答应蒲人不去卫国都城,而脱离蒲人控制后,却直奔目的地,并告诉弟子:“我们是被迫立下盟誓,神

11、是不会听的。”诚信除了要看对象,更要讲究一个度。“尾生抱柱”的故事惯常被人们赋予了褒义的感情色彩,从另一个角度看,实则告诉人们诚信而不讲究度最终可能会害了自己。这个典故的释义为:相传尾生与女子约定在桥梁相会,久候女子不到,水涨,乃抱桥柱而死。后用以比喻坚守信约。其实用这个典故勉励人们讲诚信是好的,但同时也可警醒人们讲诚信千万要注意一个度。(4)、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一味喜欢梗直而不喜欢学,它的弊病是因急切而伤害人。直而不知度,绞伤。张昭是三国时期孙吴重臣,最终却因说话直而被孙权弃用。孙权岂能不知道他立下的汗马功劳?冷落张昭是与他梗直的性格有关。张昭说话很直,常常不顾及孙权的脸面。看到孙权打猎

12、,就说不要逞匹夫之勇;孙权在武昌登临钓台时饮酒大醉,他正色不言直接离开,被孙权追回时说:“以前纣王作糟丘酒池一夜宴饮,当时也以为只是高兴而已,不认为有什么不对。”他的直接,要么让孙权默然惭愧,要么使孙权当众难堪。随着年龄增长,孙权对他的避忌与日俱增。孙权两次要设立丞相,众人都推举张昭,孙权却以张昭敢于直谏、性格刚直为由而不用他。 一个人不分时地说什么话都比较直,从另一角度理解,实是缺少了体恤他人的情怀。生活中因为说话或办事直接而伤害别人的事例并不少。在标榜自我梗直的时候,千万不要忘了学习。(5)、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一味喜欢勇猛而不喜欢学,它的弊病是犯上作乱、闯祸。勇而不知度,祸乱。比如“除

13、三害”的周处。周处年轻时,凶暴强悍,好争斗,为祸乡里,被乡亲们认为是与猛虎和蛟龙并称的“三害”中的最大祸害。幸而他幡然悔悟,改过自新,并求学于陆机、陆云,最终建功立业。掀起安史之乱的安禄山则纯粹是个反例了。安禄山好勇斗狠,自逞武力,不顾君臣之义,不念苍生疾苦,将国家陷于倾覆危难之境,将黎民置于水深火热之地,最终自是不得善终。可叹的是:安史之乱爆发后,“祸乱继起,兵革不息,民坠涂炭,无所控诉,凡二百余年。 ”(6)、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一味喜欢刚强而不喜欢学,它的弊病是狂妄而不知天高地厚。刚而不知度,狂傲。项羽有攻取天下之才,其神勇天下无人能敌,却不喜欢学习,尤其是不喜欢学习谋略,而这谋略恰好

14、可以化解他刚愎自用带来的恶果。刘邦说:“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在1964年的一次谈话中,毛主席指出项羽战败的第一个错误是:鸿门宴上不听范增的话,放走刘邦。项羽在鸿门宴上放走刘邦,开启了败局,最终兵败垓下,自刎乌江,临死前还说:“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至死也没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项羽败天下亡己身的因素有很多,但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点是他的自逞己能。一个人自逞刚强有什么用,要善于团结身边的力量,要善于学习。经过以上的讨论,我们了解到,一个人的品质是要通过努力学习去完善的, 如果不加强学习,不善于运用,即使你有仁,智,信,直,勇,刚这样的美德,也照样会出现大的弊病。小结:通过学习

15、,我们知道,施行德行,适时适度,方为真君子!而它的衡量标准就是礼。礼是各种执政行事的准则,同时也是个体为人做事的尺度,否则就会疲劳、伤人、懦弱、动乱。换句话说,我们注重个人道德修养,还要注重以礼来规范,这样,才能立身处世、立足于社会。所以说,“修身”和“学礼”,两者是不可分的。“修身”应有“礼”的规范,而“学礼”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更好地“修身”。三、对现实生活的启示。师引:从学习中,我们总结出,孔子所侧重的学习,在于“修身”与“学礼”。这个跟我们现代的教育有了很大的区别。社会发展了,科学进步了,单纯的修身养性,学礼治国,显然不够合适。于是,我们越来越注重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成就高科技生活。那么,孔子的教学思想,是否已经不受用了呢?这让我们不得不思考,现代社会中,学习先进的技能和培养良好的品德,孰轻孰重?哪一个才更能成就你的幸福生活?明确:分数,学历,甚至知识,都不是教育的本质。-莫言北大学霸弑母案,吴谢宇是个天才,“北京大学三好学生”亲手弑母的高智商恶魔,修养缺失,冷漠自私偏执分裂,暴躁易怒,无担当,无敬畏,不知感恩,没有血性和灵魂的躯壳。蔡元培中国人的修养: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一个人格修养有缺陷的孩子,外表再完美,心里也锁着真实扭曲的灵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