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漫步在无人区》课件(共36张PPT)_第1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漫步在无人区》课件(共36张PPT)_第2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漫步在无人区》课件(共36张PPT)_第3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漫步在无人区》课件(共36张PPT)_第4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漫步在无人区》课件(共36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2010年2月18日,达赖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会面后,由白宫工作人员从后门带出。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田东发自北京 长约70分钟的闭门会谈,拒绝任何媒体进入,谁也不知道美国总统奥巴马与“流亡藏人”达赖说了哪些“悄悄话”。2月18日,会见结束后,达赖兴高采烈地告诉守候在白宫的美国媒体:“奥巴马总统非常支持我。”但转身后,自恃为“贵宾”的达赖却被“主人”从白宫后门请出。 华盛顿的积雪还未融化,就在后门边上,几个黑色大垃圾袋鼓鼓囊囊地挺立着。身着藏服的达赖不得不暂时卸下脸上的喜色,小心翼翼地从路面上绕行过去。 脚穿拖鞋,身披长衫,旁边是垃圾和雪堆。达赖,你往哪里走?5月15日,北川县老城区一所小学废墟上,

2、一名遇难的小学生。 求救的眼神这个特别爱好芭蕾的11岁小女孩,叫李月。5月14日,在废墟中被困了70多个小时的她,通过截肢手术,终于被救援人员顺利地从废墟中营救出来。 生活中的这些瞬间:或使我们会心一笑,或让我们鼻子一酸,或内心一颤,或精神一振但不管怎样,它们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充实了我们的记忆,也夯实了我们的生命,我们应该思考、铭记。 “特写是什么?是艺术品!” 放大并定格瞬间 永 恒学习目标1、了解新闻特写及场景特写的写作特点。2、学习本文散文式的结构和反战主题。3、揣摩文中画面感强的句子,体会作者 蕴含其中的“画外之音”。新闻特写的概念 新闻特写是以描写为主要表现手段的一种新闻体裁。它截取

3、新闻事实中最能反映其特点或本质的片断或者细节,作形象化的再现与放大。新闻特写的特点 (1)生动而集中地再现场景与人物。(2)渲染与烘托气氛,形成视觉神经情感思维的感应过程。(3)放大细节。 新闻特写的种类 新闻特写共分以下几种: (1)事件特写:摄取与再现重大事件的关键性场面。 (2)场景特写:新闻事件中精彩场面的再现。 (3)人物特写:再现人物的某种行为,绘声、绘色,有强烈动感。 (4)景物特写:对于有特殊意义或有价值的罕见景物的描写。 (5)工作特写:对于某一工作场面的生动再现。 (6)杂记性特写:各种具有特写价值的新闻现场之生动再现。漫步在无人区理查德克雷默检查预习 1970年9月约旦当

4、局驱逐巴解组织后,巴解总部所领导的游击队主力一万余人从约旦转移到黎巴嫩境内,在黎巴嫩南部建立营地,逐步控制了黎巴嫩南部地区。 1978年3月以色列以报复巴解游击队法塔赫为由,出兵入侵黎巴嫩南部地区。这篇特写就写于此次战争的间歇期间。 作者深入位于以色列阵地和法塔赫最靠近前线的一个哨所之间的战争腹地,通过自己的视觉听觉观察、体验着周围的环境,感受着交战双方的心理状态,真实记录了巴以战争战场的可怕景象。写作背景一、初读文本、熟悉文本内容1、漫步在这片被战火焚烧过的无人区,作者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作者摄取了哪些画面来描绘这种感受?2、层次结构一(1-6)细致描绘了战争造成的死寂景象。(1)对无人区的

5、 总体感受。死寂笼罩阒无一人恐怖基调(2)无人区的位置和所造成的时间。 (3-6)具体描写死寂景象(3)静止不动的空空的房屋无人碰的橘子打断无用的电线往外淌水的龙头死样寂静(4)过分紧张的心理-以动写静,反衬(5)有声的飞机和高射炮四处逃窜的羊群沟里的青蛙(6)应有而 无有的小孩的哭声机器的喧嚣声人们的笑声对比恐怖不安二(7-17)描写法塔赫突击队员的行动与微妙心理。行动安闲地聊着天;不时监视空中,轮班站岗放哨;战斗、移动、后撤;老百姓转移;人们在街道田野不停移动。心理恐惧紧张度过好长时间;“抵抗没有用”;每张脸上都满是恐惧;对“我”的劝阻。复仇他们每向前一步付出代价以色列人将付出巨大代价安闲

6、中的恐惧战斗中的恐惧对对方的仇恨和隔阂强烈的复仇心理三(18-21)直接描绘战争造成的破坏。烧得发焦的汽车;一滩滩血迹。灌木丛中长满着雏菊;空气里散布着忍冬的芳香;间或夹杂着小鸟的欢叫声。形成强烈反差对战争强烈谴责对和平强烈呼唤四(22-34)描写以色列的阵地以及以色列人的心态。阵地无线电天线伸向空中;重型坦克屹立;坦克组成一个新世界门户;美制运输车驶来驶去;武器闪亮又大又新,地道美国货。首先发动战争一方战争准备充分阵地显得整齐心理有几名士兵呆若木鸡;有一名士兵微笑着;士兵“愁容满面”;抱怨没有铁甲车;“上级不让我们讲话”;“别吭声了”。无恐惧心理抱怨情绪厌战思想面对舆论的谨慎尴尬3、战争的环

7、境氛围怎样?第一部分侧重 的烘托:“阒无一人”,战争使安宁的村庄变得死寂,而战争带来的喧嚣引发的是恐怖和不安定感。第三部分描写 战争景象,揭露战争的 。4、战争双方的行动和心态有什么不同?法塔赫:混乱,边打边撤;恐惧和复仇。以色列: 5、课文是怎样刻描写与画战争双方心态的? 对他们的心态的描写与刻画主要是通过 。作者看似客观叙述,实际上也含有一定的倾向性。在描写以色列的阵地时,说:“坦克组成了一个新世界的门户,一种纯几何的严密结构形式。”“以色列人已迁了进来,他们带来了新秩序。”这都暗含着 的谴责。二再读文本、思考与探究(一)本文的标题为“漫步在无人区”,从文章看“无人区”并不是真的无人,作者

8、这样说的原因是什么?表现作者怎样的倾向性?(二)、本文的主题思想是什么?这篇特写描绘了 战争间歇期间的一组画面,观察体验了周围的环境,感受了交战双方的心理状态,真实记录了巴以战争战场的可怕景象,侵略战争给 人民带来的苦难和以色列侵略者的凶残,揭露了美国政府支持以色列屠杀巴勒斯坦人民的丑恶嘴脸,表达了对 的深切同情和对 的憎恶。(三)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1、主要运用第 人称的讲述方式,使读者获得“亲临现场”的感受。2、多次引用 的话语,反映了他们各自的心态。3、描绘 ,体现了作者的倾向性。向性。写作特点(1)第一人称的讲述和第二人称的运用。第一人称 讲述方式把自己的采访经历直接展示给读者;可

9、以使读者获得“亲临现场”的感受;增强文章的真实感;使文章富有多方面的感观冲击力。第二人称 的运用。一是“在路上迎接你的只是蹦蹦 跳跳的鸡群”;二是“这里,微风擦过树叶发出的沙 沙声也会使你下一大跳, 等你钻到橘林里,你立即 会觉得自己太蠢”一个诉诸视觉,一个诉诸感觉;巧妙把读者拉进景物中;增强了环境的感染力。(2)真实对话和直接引语。巴军官“他们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代价”“以色列人将付出巨大代价”表现顽强突出复仇心理以士兵“上级不让我们讲话”“别吭声了”表现以方的谨慎和尴尬记者往返巴以 阵地时巴士兵:“不行,请不要向前走”“他们见谁都杀”以军官:“你还要回去”“你真是发疯了”双方都将对方当做敌

10、人反映双方仇恨和隔阂(3)描绘细节无人区空空的房屋没人碰的橘子打断的电话线流水的自来水龙头联想48小时前的热闹平静描绘了战争的巨大破坏突出了死寂的环境暴力留下 的纪念品烧焦的汽车一滩滩血迹捕捉自然 景物灌木丛的雏菊忍冬的芳香小鸟的欢叫生机破败恐怖前后形成反差对战争强烈谴责对和平有力呼唤以阵地美制小型运输车又大又新的武器地道的美国货看似随意点染暗含对美谴责三、精读课文、体会画外之音1在路上迎接你的只是蹦蹦跳跳的鸡群。就在48小时前,人们还在院里向它们撒过谷粒。这句话反映的是48小时内这片区域的变化。48小时前,人们的生活是 的;但是突如其来的战争改变了这一切,它赶跑了在这里生活的人们,使村庄成为

11、一片空荡荡的区域。这里从侧面描了 。 2灌木丛中长满着雏菊,空气里散布着忍冬的芳香。东边山坡上传来爆炸声,间或夹杂着小鸟的欢叫声。 的雏菊、 的芳香、 的欢叫,这本是一派 景象,但在爆炸声的伴奏中,这些景物却显得如此不协调,它们与前面“烧得发焦的”汽车、“燃烧发出的臭味”、“一摊摊血迹”以及后面的“爆炸声”形成了强烈的 ,在不动声色中,作者对战争的强烈谴责、对和平的呼唤得到了强有力的表达。3坦克组成了一个新世界的门户,一种纯几何的严密结构形式。坦克是 的代表,以色列用武力征服了这片区域,带来了一个由霸权和强力组成的新秩序。这句话包含了作者对于 的嘲讽。4以色列的武器装备闪闪发亮,又大又新,地道

12、的美国货。这句话暗含了对以色列背后的支持者 的谴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矛盾,有着民族冲突、领土争端等各方面的因素,同时也反映了 。检 测下列对新闻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本文用较短的篇幅把1978年巴以战争战场的可怕景象和双方士兵的心态刻画得细致入微,淋漓尽致。B. 这是一篇亲历式的报道,文章笔下所记录的都是作者的所见。C.作者用第一人称的讲述方式,把自己的采访经历直接展现给读者,这样写可以使读者获得“亲临现场”的感受,增强文章的真实感。D. 本文描绘了突如其来的战争对人们生活的巨大破坏,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强烈谴责及对和平的呼唤。E文章开篇就把自己对这片区域最突出的感受

13、传达了给读者,全文紧紧围绕着战场的环境氛围这一重心来描写。阅 读“731”罪证值得全人类反思 参观过“731”罪证陈列馆的人都会留下终身的记忆。 陈列馆馆长王鹏说,“731”的罪行不仅仅是杀人,它是进行30多项实验的目的是用于战争。用于实验的不光用中国人、朝鲜人,还有蒙古人、俄国人,一些从东南亚战场上抓来的美国、欧洲战俘也成了实验品,实验者要研究不同人种的耐受程度,以便将来在战场上有针对性的使用细菌武器。按照“731”部队生产细菌武器的能力,如果开足马力生产一年,足以毁灭人类。只是又来战况突变大规模的细菌战没有来得及实施。所以“731”罪行是反全人类的,它不光是国人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更值得全

14、人类去关注和反思。王馆长介绍说,这些年很多国外的媒体来拍摄专题片,而这些人以前对“731”的“罪行知之甚少”。一次王鹏告诉英国BCC电视台记者,“731”犯下的罪行比纳粹在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所作所为还要严重,纳粹虽然也曾对活人做解剖实验,但数量和规模都远远不及“731”。被“731”用做实验的人在实验者看来不是人,而是“没有生命”的木头(日语称作“马路大”),这些“材料”要接受各种残害性的实验。例如冷冻试验,要把人冻成能敲得响的“木棒”,然后再用不同温度的水去解冻,有的被解冻后肌肉脱落,露出白花花的骨头。再如脱水实验,是要把活人烤干,变成一具木乃伊,以此实验人体里含水的准确分量。BCC电视台记者

15、听了也不禁为此暴行咋舌。陈列馆的解说员介绍说,一位日本老人参观“731”罪证陈列馆时,对“731”部队犯下的滔天罪行气愤之极,他看到展台上“731”部队的恶魔石井四郎向后,一脚踢碎了玻璃,但能参观和了解“731”罪行的外国人实在太少了。据陈列馆统计,在建馆20多年时间里,展馆和流动展出接待的参观者有300余万人,其中外国人不到十分之一。王鹏馆长说,陈列馆申报世界遗产,就是要扩大知名度,让更多的人来关注这段历史,更好的维护世界和平。(节选自生活报) 1、第三段是怎样写“731”的严重罪行的? 2、一位日本老人参观“731”后“一脚踢碎了玻璃”,这一细节有什么典型意义? 3、本文写于2005年抗战胜利60周年之际,“731”罪证陈列馆是否应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问题曾在全国各界人士中引起不小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