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兰亭集序9 (2)_第1页
8 兰亭集序9 (2)_第2页
8 兰亭集序9 (2)_第3页
8 兰亭集序9 (2)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兰亭集序第三课时福州八中 王攀教学目标理解王羲之在文中的对宇宙与人生认识和看法。正确认识作者对人生悲欢无常、终期于尽的深沉感慨,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观。【重点难点】1、重点 :了解由这次集会而引起的人生无常的感慨,理清作者思想感情的脉络。2、难点: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教学方法】问题探讨、文本研习、因声求韵一、导入今天来了很多老师听课,又是下午,大家难免都有些紧张和疲惫,现在我们做一个简单的热身运动,先抬头,再低头,抬头为仰,低头为俯。提问:在低头抬头之间,我们看到了什么?(天花板,地板)点评:同学们很实在,在抬头的时候,我们确实就看到了天花板。那么,我们的王羲之先生在“抬头低头

2、”之间看到了什么呢?如果学生回答:天空和大地呢?二、初读感知。请大家听诵读,划出关于“俯仰”的句子。明确: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向之所欣, HYPERLINK /view/257976.htm t _blank 俯仰之间,已为陈迹。三、情感探究 (一)1、我们来看看王羲之第一次俯仰之间看到了什么?乐在何处?明确:良辰 暮春之初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美景 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乐事 群贤 少长 流觞曲水 一觞一咏 赏心 畅叙幽情 游目骋怀 极试听之娱 王实甫的西厢记里唱道:“良辰美景

3、奈何天,赏心悦事谁家院”,在这里,四种美好的事物都具备了,难怪作者会如此开心。2、分享作者快乐的心境齐读前两段。(二)第二次俯仰 1、 现在我们来看看王羲之第二次俯仰还是开心的吗?不是,是什么感受?痛。过渡一下:王羲之的情绪有何变化?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情随事迁,感慨系之不能不以之兴怀岂不痛哉!为什么痛?俯仰自我,痛从心起。这里的痛包含三层意思。一是由于个人内心变化致使情随事迁,物是人非。二是乐景不常,盛事难再。“向之所欣”,转眼之间灰飞烟灭,触目伤怀。三是对生命流逝、感到无奈和忧惧,“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心头始终郁结着一股挥之不去的生命悲感。2、生齐读第三段。(三)1、在下一段里,作者的

4、情感有没有发生变化呢?明确:第三段中情感由“痛”转化为“悲”。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将个人的痛苦转化为历史(千古)命题。痛苦可能是一时的,它由具体的事件引发。而悲哀大多是长久的,它搁在心理反复追问,却没有答案。2、当代学者郭沫若先生曾经认为:兰亭集序“高高兴兴地在饮酒赋诗,悲得太没有道理”,你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比如现在我们全班同学一起去武夷山秋游,面对美景,大家会悲伤吗? 明确:不会。如果有学生回答会呢?林黛玉的意义不在于无来由哭哭啼啼的小性子的表象,而是生活对生命的成全与残酷的敏感。死生亦大亦。人为什么会死?为什么王羲之对这个问题这么执着?知人论世自我 魏晋时期是政治上极端黑暗

5、的时期。司马氏集团随意罗织罪名陷害知识分子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晋书阮籍传)。 在这种背景和历史条件下,在生命无法保障的情况下,所谓传统、事物、功业、学问、信仰都是身外之物,个人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就突显出来了。蔑视礼法、冲决纲常名教束缚、张扬个性,就成为魏晋名士的精神追求。他们寄情山水,谈玄论道,恃才放狂,傲视古今,是时代的叛逆,具有极其鲜明的个性特征。 至少,本文中兰亭集会上的人都有此举动。如谢安曾长期隐居东山,不问世情。他们普遍崇尚老庄,追求清静无为自由放任的生活,思想虚无。大谈玄理,不务实际,思想虚无,意志消沉,不求进取,认为人生无常,生死等同。死了就死了

6、,无所谓,因为生就是死,死就是生,即所谓“一死生,齐彭殇”。3、王羲之对生死的态度是怎样的?明确: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同学翻译: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作的.欣赏王羲之书法,笔墨是一个人才情、气质、性格的自然流露,王羲之在书法上的卓越成就正是他对抗人生虚无的最执着的努力。从“飘若浮云”中,我们也许可以读到他的“消极其表”,从“矫若惊龙”中,我们也许可以读到他的“执著其里”。他们对时间和死亡的恐惧,并没有必然导致消极悲观,反而激发起更强烈的创造冲动,以扎实的现实努力来抗拒人生的虚无。虽然王羲之慨叹了人生的无常,但是他的这种慨叹不是消沉的,

7、而是一种奋起和抗争。 生齐读第四段。4、王羲之生死观的积极意义在哪里?积极意义:著书立说,精神传承。5、历史上悲叹人生的往往是最富有创造价值的人士。比如曹操,在他的诗中曾经写道 “人生几何,对酒当歌,譬如朝霞,去日苦多”,但这并不妨碍他建功立业,成为乱世英雄。正是因为他们对人生充满了执着,对岁月的流逝才如此悲叹。请列举出感慨时光短暂,抒发时不我待的诗文。古文观止:通篇着眼在死生二字。只为当时士大夫务清谈,鲜实效,一死生齐彭殇,无经济大略,故触景兴怀,俯仰若有余痛。但逸少旷达人,故虽苍凉感慨之中,自有无穷逸趣。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8、。李白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一个人只要认真思考过死亡,不管是否获得使自己满意的结果,他都好像是把人生的边界勘察了一番,看到了人生的全景和限度。如此他就会形成一种豁达的胸怀,在沉浮人世的同时也能跳出来加以审视。他固然仍有自己的追求,但不会把成功和失败看得太重要。他清楚一切幸福和苦难的相对性质,因而快乐时不会忘形,痛苦时也不致失态。 周国平 这也印证了王羲之写兰亭集序的目的: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王羲之由“快然自足”的“曾不知老之将至”,想到人生短暂,“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9、再自足的幸福终要破灭,再旺盛的生命终要走向死亡.正因为生活美好,才引起诗人对生命的留恋.四、练习 作为“后之览者”,读了这篇文章,你有哪些感慨呢?每人写一句话总结自己的感悟,一起交流。示例: 因为短暂,人生中一切欢乐和美好的东西更显得珍贵。 五、作业请将你写的一句话扩展为一篇以“与王羲之对话”为话题的随笔。六、小结 有人说,兰亭集序40岁才能读懂,我也不知道十七八岁的同学们你们能读懂多少。老师希望:当我们再次仰望头上的星空,俯瞰脚下的大地时,能于俯仰之间,思考生存的意义,做一棵“会思想的苇草”,活多久就要思想多久。五、作业阅读:周国平的思考死:有意义的徒劳,写一段你关于生命的思考。附:思考死:

10、有意义的徒劳一 HYPERLINK /plus/search.php?kwtype=0&keyword=%CB%C0%25 t _blank 死亡和 HYPERLINK /plus/search.php?kwtype=0&keyword=%CC%AB%25 t _blank 太阳一样不可直视。然而,即使掉头不去看它,我们仍然知道它存在着,感觉到它正步步逼近,把它的可怕阴影投罩在我们每一寸 HYPERLINK /plus/search.php?kwtype=0&keyword=%C3%C0%25 t _blank 美好的光阴上面。很早的时候,当我突然明白自己终有一死时,死亡问题就困扰着我了。我怕

11、想,又禁不住要想。周围的人似乎并不挂虑,心安理得地 HYPERLINK /special/arc-90482.html t _blank 生活着。性和死,世人最讳言的两件事,成了我的 HYPERLINK /sanwenzhuanti/2010/0203/16311.html t _blank 青春期的 HYPERLINK /sanwenzhuanti/2010/0315/18251.html t _blank 痛苦的秘密。读了一些书,我才发现,同样的问题早已困扰过世世代代的贤哲了。要是 HYPERLINK /sanwenzhuanti/2010/0201/16246.html t _blank

12、 一个人学会了 HYPERLINK /plus/search.php?kwtype=0&keyword=%CB%BC%25 t _blank 思想,不管他的思想对象是什么,他总是在想着自己的死。读到托尔斯泰这句话,我庆幸觅得了一个知音。死之迫人 HYPERLINK /plus/search.php?kwtype=0&keyword=%CB%BC%25 t _blank 思考,因为它是一个最确凿无疑的事实,同时又是一件最不可思议的事情。既然人人迟早要轮到登上这个千古长存的受难的高岗,从那里被投入万劫不复的虚无之深渊,一个人怎么可能对之无动于衷呢?然而,自古以来思考过、抗议过、拒绝过死的人,最后都

13、不得不死了,我们也终将追随而去,想又有何用?世上别的苦难,我们可小心躲避,躲避不了,可咬牙忍受,忍受不了,还可以死解脱。惟独死是既躲避不掉,又无解脱之路的,除了接受,别无选择。也许,正是这种 HYPERLINK /plus/search.php?kwtype=0&keyword=+%CE%DE t _blank 无奈,使得大多数人宁愿对死保持 HYPERLINK /plus/search.php?kwtype=0&keyword=%B3%C1%25 t _blank 沉默。金圣叹对这种想及死的无奈心境作过生动的描述:细思我今日之如是无奈,彼古之人独不曾先我而如是无奈哉!我今日所坐之地,古之人其

14、先坐之;我今日所立之地,古之人之立之者,不可以数计矣。夫古之人之坐于斯,立于斯,必犹如我之今日也。而今日已徒见有我,不见古人。彼古人之在时,岂不默然知之?然而又自知其无奈,故遂不复言之也。此真不得不致憾于天地也,何其甚不仁也!今日我读到这些 HYPERLINK /plus/search.php?kwtype=0&keyword=+%CE%C4 t _blank 文字,金圣叹作古已久。我为他当日的无奈叹息,正如他为古人昔时的无奈叹息;而毋须太久,又有谁将为我今日的无奈叹息?无奈,只有无奈,真是夫复何言!想也罢,不想也罢,终归是在劫难逃。既然如此,不去徒劳地想那不可改变的 HYPERLINK /p

15、lus/search.php?kwtype=0&keyword=%C3%FC%25 t _blank 命运,岂非明智之举?二在雪莱的一篇 HYPERLINK / t _blank 散文中,我们看到一位双目失明的 HYPERLINK /plus/search.php?kwtype=0&keyword=%C0%CF%25 t _blank 老人在他 HYPERLINK /plus/search.php?kwtype=0&keyword=+%C5%AE t _blank 女儿搀扶下走进古罗马柯利修姆竞技场的遗址。他们在一根倒卧的圆柱上坐定,老人听女儿讲述眼前的壮观,而后怀着深情对女儿谈到了爱、神秘和

16、死亡。他听见女儿为死亡啜泣,便语重心长地说:没有 HYPERLINK /sanwenzhuanti/2010/0131/16169.html t _blank 时间、 HYPERLINK /plus/search.php?kwtype=0&keyword=%BF%D5%25 t _blank 空间、年龄、预见可以使我们免于一死。让我们不去想死亡,或者只把它当作一件 HYPERLINK /plus/search.php?kwtype=0&keyword=%C6%BD%25 t _blank 平凡的事来想吧。如果能够不去想死亡,或者只把它当作 HYPERLINK /sanwenzhuanti/20

17、09/1104/11894.html t _blank 人生司空见惯的许多平凡事中的一件来想,倒不失为一种准 HYPERLINK /plus/search.php?kwtype=0&keyword=%D0%D2%25 t _blank 幸福境界。 HYPERLINK /plus/search.php?kwtype=0&keyword=%D2%C5%25 t _blank 遗憾的是,愚者不费力气就置身于其中的这个境界,智者(例如这位老盲人)却须历尽 HYPERLINK /plus/search.php?kwtype=0&keyword=%B2%D7%25 t _blank 沧桑才能达到。一个人只

18、要 HYPERLINK /plus/search.php?kwtype=0&keyword=%D4%F8%25 t _blank 曾经因想到死亡感受过真正的绝望,他的 HYPERLINK /plus/search.php?kwtype=0&keyword=%C1%E9%25 t _blank 灵魂深处从此便留下了几乎不愈的创伤。当然,许多时候,琐碎的日常生活分散了我们的心思,使我们无限想及死亡。我们还可以用消遣和娱乐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事业和 HYPERLINK /plus/search.php?kwtype=0&keyword=%C0%ED%25 t _blank 理想是我们的又一个救主,我

19、们把它悬在前方,如同 HYPERLINK /sanwenzhuanti/2009/1028/11533.html t _blank 美丽的晚霞一样遮盖住我们不得不奔赴的那座悬崖,于是放心向深渊走去。可是,还是让我们对自己诚实些吧。至少我承认,死亡的焦虑始终在我心中潜伏着,时常隐隐作痛,有时还会突然转变为尖锐的疼痛。每一个人都必将迎来没有明天的一天,而且这一天随时会到来,因为人在任何年龄都可能死。我不相信一个正常人会从来不想到自己的死,也不相信他想到时会不感到恐惧。把这恐惧埋在心底,他怎么能活得平静 HYPERLINK /sanwenzhuanti/2010/0104/15074.html t

20、_blank 快乐,一旦面临死又如何能从容镇定?不如正视它,有病就治,先不去想能否治好。自柏拉图以来,许多西哲都把死亡看作人生最重大的问题,而把想透死亡问题视为哲学最主要的使命。在他们看来,哲学就是通过思考死亡而为死预作准备的活动。一个人只要经常思考死亡,且不管他如何思考,经常思考本身就会产生一种效果,使他对死亡习以为常起来。中世纪修道士手戴刻有骷髅的指环,埃及人在宴会高潮时抬进一具解剖的尸体,蒙田在和 HYPERLINK /special/arc-90496.html t _blank 女人做爱时仍默念着死的逼近,凡此种种,依蒙田自己的说法,都是为了:让我们不顾死亡的怪异面孔,常常和它亲近、熟识,心目中有它比什么都多吧!如此即使不能消除对死的恐惧,至少可以使我们习惯于自己必死这个事实,也就是消除对恐惧的恐惧。主动迎候死,再意外的死也不会感到意外了。我们对于自己活着这件事实在太习惯了,而对于死却感到非常陌生,-想想看,自出生后,我们一直活着,从未死过!可见从习惯于生到习惯于死,这个转折并不轻松。不过,在从生到死的过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