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珠江黄埔大桥总报告(070506何)_第1页
广州珠江黄埔大桥总报告(070506何)_第2页
广州珠江黄埔大桥总报告(070506何)_第3页
广州珠江黄埔大桥总报告(070506何)_第4页
广州珠江黄埔大桥总报告(070506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广州珠江黄埔大桥 大体积混凝土温控总结报告 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1月目 录 TOC o 1-3 h z u HYPERLINK l _Toc166235331 第一章 承担任务及完成情况 PAGEREF _Toc166235331 h 3 HYPERLINK l _Toc166235332 11工程概况 PAGEREF _Toc166235332 h 3 HYPERLINK l _Toc166235333 12 承担任务 PAGEREF _Toc166235333 h 3 HYPERLINK l _Toc166235334 13总体完成情况 PAGEREF _Toc166235334 h 3

2、 HYPERLINK l _Toc166235335 第二章锚碇底板、填芯、顶板温控总结报告 PAGEREF _Toc166235335 h 3 HYPERLINK l _Toc166235336 第三章锚块、散索鞍墩温控总结报告 PAGEREF _Toc166235336 h 3 HYPERLINK l _Toc166235337 第四章承台、塔座温控总结报告 PAGEREF _Toc166235337 h 3承担任务及完成情况广州珠江黄埔大桥是广州东二环高速公路核心工程,总投资近27亿元。大桥全长7047米,由北汊主跨383米独塔斜拉桥和南汊主跨1108米悬索桥组成,桥宽34.5米,为6车

3、道,并预留远期8车道位置。 为防止混凝土中水泥水化放热温升而产生温度裂缝,以满足设计要求,保证大桥的长期安全使用,受广东长大集团珠江黄埔大桥S10标项目经理部的委托,武汉理工大学承担了广州珠江黄埔大桥南锚锭底板、填芯、顶板、锚块散索鞍支墩及主塔承台、塔座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温控工作。上述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前,进行了温控设计。采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期温度场和温度应力场分析程序包进行了温度场和温度应力场计算,提出了防止产生温度裂缝的温控标准和温控措施,并进行了内部温度的监测和监控,以便分析评估混凝土配比合理性和指导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防止混凝土出现温度裂缝。在混凝土浇筑和养护过程中,特别强调了各项温控

4、措施的落实,在广东长大公司的科学施工管理下,采用武汉理工大学提出的混凝土配合比和温控方案,提高混凝土耐久性和抗渗性,降低水化热,减小混凝土内外温差,经验收表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优良,温控效果好,没有产生温度裂缝。特别是底板没有设置冷却水管通水冷却的情况下,依靠优化混凝土配合比,降低水泥用量,提高矿物掺和料用量,降低混凝土的水化温升,提高泵送施工性能和耐久性能,整个底板混凝土没有出现温度裂缝,并显著得降低了工程造价。各温控结果详见28章。承台温控总结报告7.1工程概况广州珠江黄埔大桥由承台由上游承台和下游承台两部分,构造属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物,长19.0m,宽19.0m,高6.0m,混凝土强度

5、等级为C30。上、下游承台方量各为2166m3,共计混凝土4332m3,上下游承台由横系梁连接。为防止混凝土水化热温升而产生温度裂缝,以满足设计要求,保证大桥的长期安全使用,受广东长大集团珠江黄埔大桥S10标项目经理部的委托,武汉理工大学承担了广州珠江黄埔大桥承台混凝土温控施工方案和现场监控工作。上下两承台在施工前,进行了温控设计。采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期温度场和温度应力场分析程序包进行了温度场和温度应力场计算,根据计算,进行了分层设计,承台混凝土施工分层见图1、2,提出了防止产生温度裂缝的温控标准和温控措施,并对广州珠江黄埔大桥承台进行了内部温度的检测和监控,以便分析评估和指导混凝土灌注工艺的

6、进行。上游承台整体施工时间和现场监控时间分别为2005年12月4日至2005年12月25日和2005年12月4日至2005年1月3日。下游承台整体施工时间和现场监控时间分别为2005年12月17日至2005年12月31日和2005年12月17日至2006年1月11日。在承台混凝土浇筑和养护过程中,特别强调了各项温控措施的落实,在建桥各方共同努力下,承台、塔座施工质量良好,温控效果良好,没有产生温度裂缝。7.2 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温控方案7.2.1优化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承台C30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各组分用量(kg/m3)初凝时间(h)坍落度(cm)抗压强度(MPa)水水泥粉煤灰矿粉砂石减水剂0h1

7、h7d28d18016014014070810628.12122.01923.535.8注:减水剂引入的水量已包含在用水量中。原材料:水泥:广州水泥厂金羊牌PO32.5R水泥粉煤灰:广州电厂II级灰矿粉:东莞华润水泥厂,比表面积500m2/kg砂:中砂,细度模数2.62.8石:531.5mm连续级配碎石减水剂:江门WH高效减水剂考虑降低大体积混凝土的水化温升,采用上表所列优化配合比,并根据施工时气温和原材料实际情况建议,减水剂掺量可在胶凝材料总重的1.8%2.0%范围内进行调节。7.2.2 承台混凝土施工的一般要求为确保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提高混凝土的均匀性和抗裂能力,对混凝土每一环节的施工

8、控制,现场人员从混凝土拌和、运输、浇筑、振捣到养护、保温整个过程实行有效监控。混凝土施工应严格按照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进行,并特别注意了以下方面:1、混凝土拌制配料前,各种衡器请计量部门进行计量标定,称料误差应符合规范要求。严格控制新拌混凝土质量,使其和易性满足施工要求。坍落度检验应在出机口进行,每班2-3次,拒绝使用坍落度过大和过小的混凝土料。及时检测粗、细骨料的含水离,遇阴雨天气增加检测频率,随时调整用水量。2、浇筑混凝土前应对模板、钢筋、预埋件、监控元件及线路等进行检查,同时检查仓面内冲毛情况,及是否有碎碴异物等,检验合格后才能开盘。3、混凝土按规定厚度,顺序和

9、方向分层浇筑,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浇筑完毕上层混凝土。如因故停歇,时间超过初凝时间时,仓面混凝土按工作缝处理。混凝土分层浇筑厚度不超过0.3米,并保持从仓面一侧向另一侧浇筑的顺序和方向。4、浇筑混凝土时,采用振动器振实:(1)使用插入式振动器时,移动间距不应超过振动器作用半径的1.5倍,与侧模应保持5-10cm距离,避开预埋件或监控元件10-15cm,应插入下层混凝土5-10cm;(2)对每一部位混凝土振动到密实为止。 7.2.3 严格按规定的分块进行施工上游承台因施工原因分三层浇筑,每层厚度由下至上分别为3.0m、1.0m、2.0m;下游承台分两层浇筑,每层厚度由下至上分别为3.0m、3.0m

10、。尽量控制承台每层之间的浇筑间歇为57天,以保证连续施工,因此要求施工单位加强施工组织管理,统筹安排好各块、各层的施工,保证锚锭大体积混凝土做到短间歇、连续施工。若因安装钢支架,某些块的间歇时间超过7天,应通过验算并相应调整温控措施。7.2.4 混凝土浇筑温度的控制混凝土出拌和机后,经运输、平仓、振捣诸过程后的温度为浇筑温度,控制在30以内。在每次混凝土开盘之前,试验室要量测水泥,砂、石、水的温度,专门记录,计算其出机温度,并估算浇筑温度,计算方法见附1。当浇筑温度超过上述控制标准时,必须利用夜间浇筑混凝土,在夜间20时以后开盘,次日8时以前浇筑完;如果浇筑施工要经历午间高温期,应当在采取遮阳

11、措施下进行施工。炎热季节施工时应持续往泵管上浇水降温,避免日光曝晒及混凝土在泵管中运动时由于摩擦而导致管内混凝土温度升高。必须严格控制混凝土原材料的温度;其中水泥的温度不得高于50,否则必须要求水泥厂家在水泥出厂前放置一段时间或采取其它降温措施;砂、石料要采取遮阳措施,防止太阳直晒;石子温度不超过30,砂温度不超过32,粉煤灰温度不超过35;必要时须对石子采取冷水冲洗及风冷降温等措施;建议拌合水采用流动深水或深井地下水,抽至蓄水池后进一步采取加冰等降温措施,拌合水温应控制在6以下,蓄水池的顶面采用保温隔热材料制成。在炎热季节施工时,必须建有在施工现场建有冰库备用。7.2.5保温及养护各层混凝土

12、浇筑完之后立即用湿麻袋覆盖混凝土表面进行养护,一方面避免塑性收缩裂缝的出现,另一方面起到保温的作用;上层混凝土顶面待混凝土终凝后应进行蓄水养护,蓄水深度10-20cm。当混凝土内表温差超过温控标准或寒潮来临时,混凝土各面应进行表面保温覆盖,建议作法如下:在混凝土表面覆盖两层麻袋,上面再包一层彩条布,并适当推迟混凝土的拆模时间,拆模后涂刷养护液并及时保温覆盖,以满足内表温差要求,且拆模时间应选择一天中较高温度的时刻。7.2.6温控施工质量保证措施为了使各项温控措施落实到实处,必须建立和健全全面监督、管理机制,严格:1、施工单位必须成立专门的温控管理班子,根据温控单位的技术要求,落实各项技术措施。

13、2、在锚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之前,施工单位必须做到逐步技术交底,使班组、工人能了解温控的必要性及操作情况;3、温控监测单位将在浇筑下层前将上层温控监测成果上级业主和施工单位,并及时做出温控施工效果评述。7.3 承台温控施工的现场监测7.3.1检测工作顺序检测工作按下列框进行。选购温度传感器具中器中器具器具器标 定具中器中器具器具器 选购屏蔽电缆具中器中器具器具器接长电缆具中器中器具器具器 预埋传感器具中器中器具器具器购保护材料具中器中器具器具器电缆保护具中器中器具器具器接测温仪具中器中器具器具器实施测量具中器中器具器具器成果整理分析具中器中器具器具器指导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施工温控效果分析具中器中

14、器具器具器7.3.2检测所用仪器温度传感器为PN结温度传感器,温度检测仪采用JD218型多路数据巡检记录控制器,温度传器主要技术性能:(1)测温范围 -50150(2)工作误差 0.5(3)分辩率 0.1(4)平均灵敏度 -2.1mv/将传感器固定在3030mm的角钢固定架上,传感器与角钢之间垫上隔热材料,浇筑混凝土前安装完毕。在浇筑过程中,混凝土及振捣器均未直接冲击或触及传感器及引出电缆。7.3.3 测点布置及检测基本要求根据温控计算成果,为做到信息化施工,真实反映承台混凝土的温控效果,以便出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在承台混凝土中共布置88个温度测点。根据结构特点布置在1/4范围并沿水平

15、方向布置,测点平面布置见图5至图6。立面布置图见图9至图10。在检测混凝土温度变化的同时,还对气温、冷却水管进出口水温、混凝土的出机温度、入仓温度、浇筑温度等均进行了监测。各项监测项目在混凝土浇筑后立即进行,连续不断。混凝土的温度监测,要求在升温阶段每2h巡回监测各点温度一次。到达峰值后同样每2h监测一次,持续5天。随着混凝土温差变化减少,逐渐延长监测间隔时间,直到温度变化基本稳定。7.3.4 冷却水管的布置根据砼内部温度分布特征,上游承台第1至第3层在厚度方向共布设6层冷却水管,浇筑第1层厚度为2m,布设两层冷却水管,冷却水管分别位于距顶面和底面50cm处。第2层厚度为1m, 布设一层冷却水

16、管,冷却水管分别位于距顶面和底面50cm处。第3层厚度为3m, 布设三层冷却水管,冷却水管分别距底面50cm、150cm、250cm。冷却水管平立面布置见图13。 根据砼内部温度分布特征,下游承台第1至第2层在厚度方向共布设6层冷却水管,浇筑第1层厚度为3m,布设三层冷却水管,冷却水管分别位于距底面50cm、150cm、250cm处。第二层和一层一样布设。冷却水管平立面布置见图14。冷却水管采用管径32mm的薄壁钢管。冷却水管水平间距1.2m; 冷却水采用珠江水,冷却水管通水前进行压水检查,通水流量达到30L/min。砼浇筑至水管标高后开始通水,各层砼峰值过后停止通水。为保证冷却水的初期降温效

17、果,项目部提前成立专门班子,专人负责,优化冷却水管的管路布置,合理选择水泵,并配备检修人员,准备34台备用水泵,若管路出现故障,及时排除,保证冷却系统正常工作,施工时,操作人员听从指挥,及时开启和关闭阀门。 7.3.5 温度控制标准根据计算成果,在施工期内为保证承台混凝土不出现温度裂缝,采取如下温控标准:1、混凝土在浇筑温度基础上的最大水化热温升不超过25;2、混凝土内表温差不超过25;3、混凝土降温速率不超过2.0/d;7.4 承台温控结果分析7.4.1 主要监测成果上游承台混凝土测温记录及内表温差计算结果(表2表26)上游承台断面平均温度过程线(见图19至图22)下游承台混凝土测温记录及内

18、表温差计算结果(表27表50)下游承台断面平均温度过程线(见图23至图26)7.4.2 综合成果及分析1、上游承台上游承台混凝土温度监测综合成果一览表见表1所示。根据监测结果,可以得出:(1)由断面平均温度过程线可知,上游承台混凝土温度变化都有急剧的升温和缓慢降温的特征,直到最后达达准稳定阶段。升温阶段一般只有23天,升温达到峰值后,高温峰值时间较短,一般约28h。上游承台第1层至第4层各层断面平均最高温度为39.557.8。(2)从断面平均温度过程线图可知,混凝土峰值出现后,混凝土降温速率不尽相同,这与各层混凝土浇筑时层厚、浇筑温度、气温和通水时间有关。(3)冷却水进、出口水温差,上游承台各

19、层最大值在217之间,上游承台各层每日降温2/天,起到了早期削减温峰及防止温度回升的效果。(4)根据武汉理工大学自主开发的温控计算软件,计算得到的锚块混凝土龄期为7天的最大温度应力0.95Mpa, 上游承台混凝土龄期为14天的最大温度应力1.65Mpa,都小于此标号混凝土的理论抗拉强度。(5)上游承台各层断面最大内表温差均在18.424之间,低于温度设计要求的25,因为控制温度应力和温度变形效果好,上游承台没有出现温度裂缝。2、下游承台下游承台混凝土温度监测综合成果一览表见表1所示。根据监测结果,可以得出:根据监测结果,可以得出:(1)由断面平均温度过程线可知,下游承台混凝土温度变化都有急剧的

20、升温和缓慢降温的特征,直到最后达达准稳定阶段。升温阶段一般只有23天,升温达到峰值后,高温峰值时间较短,一般约28h。下游承台第1层至第4层各层断面平均最高温度为48.560.3。(2)从断面平均温度过程线图可知,混凝土峰值出现后,混凝土降温速率不尽相同,这与各层混凝土浇筑时层厚、浇筑温度、气温和通水时间有关。(3)冷却水进、出口水温差,下游承台各层最大值在217之间,下游承台各层每日降温2/天,起到了早期削减温峰及防止温度回升的效果。(4)根据武汉理工大学自主开发的温控计算软件,计算得到的锚块混凝土龄期为7天的最大温度应力0.94Mpa, 上游承台混凝土龄期为14天的最大温度应力1.67Mp

21、a,都小于此标号混凝土的理论抗拉强度。(5)下游承台各层断面最大内表温差均在18.424之间,低于温度设计要求的25,因为控制温度应力和温度变形效果好,下游承台没有出现温度裂缝。7.4.3 温控效果在承台混凝土施工中,由于双方的共同努力,通过设置冷却水管通水冷却,并依靠优化混凝土配合比,降低水泥用量,提高矿物掺和料用量,很大程度上降低混凝土的水化温升,提高泵送施工性能和耐久性能,整个承台混凝土温度应力都符合设计要求,没有出现温度裂缝。工程图片承台全貌浇筑之中混凝土振捣冷却水管冷却装置浇筑俯视图19图20图21图22图23图24图25图26塔座温控总结报告8.1工程概况主塔上、下游塔座亦是大体积

22、砼结构物,棱台形底长19m,宽19m,高5m。塔座方量都为:砼 582 m3,共计砼1164m3。为防止混凝土水化热温升而产生温度裂缝,以满足设计要求,保证大桥的长期安全使用,受广东长大集团珠江黄埔大桥S10标项目经理部的委托,武汉理工大学承担了广州珠江黄埔大桥塔座混凝土温控施工方案和现场监控工作。上下游两塔座在施工前进行了温控设计。采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期温度场和温度应力场分析程序包进行了温度场和温度应力场计算,根据计算,进行了分层设计,塔座砼施工分层见图3、4,提出了防止产生温度裂缝的温控标准和温控措施,并对广州珠江黄埔大桥塔座进行了内部温度的检测和监控,以便分析评估和指导混凝土灌注工艺的进

23、行。上游塔座施工时间和现场监控时间分别为2006年1月16日至2006年1月20日和2006年1月16日至2006年2月2日,下游塔座整体施工时间和现场监控时间分别为2006年1月23日至2006年1月26日和2006年1月23日至2月6日,在塔座砼浇筑和养护过程中,特别强调了各项温控措施的落实,在建桥各方共同努力下,塔座施工质量良好,温控效果良好,没有产生温度裂缝。8.2 塔座大体积混凝土温控方案8.2.1优化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合理选择砼原材料,选择级配良好的砂、石料,适量掺入粉煤灰,降低水泥用量,优化砼配合比是降低砼内部水化热温升的重要环节。塔座砼配合比如下:塔座C30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各组

24、分用量(kg/m3)初凝时间(h)坍落度(cm)抗压强度(MPa)水水泥粉煤灰矿粉砂石减水剂0h1h7d28d18016014014070810628.12122.01923.535.8注:减水剂引入的水量已包含在用水量中。原材料:水泥:广州水泥厂金羊牌PO32.5R水泥粉煤灰:广州电厂II级灰矿粉:东莞华润水泥厂,比表面积500m2/kg砂:中砂,细度模数2.62.8石:531.5mm连续级配碎石减水剂:江门WH高效减水剂考虑降低大体积混凝土的水化温升,采用上表所列优化配合比,并根据施工时气温和原材料实际情况建议,减水剂掺量可在胶凝材料总重的1.8%2.0%范围内进行调节。8.2.2 塔座混

25、凝土施工的一般要求为确保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提高混凝土的均匀性和抗裂能力,对混凝土每一环节的施工控制,现场人员从混凝土拌和、运输、浇筑、振捣到养护、保温整个过程实行有效监控。混凝土施工应严格按照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进行,并特别注意了以下方面:1、混凝土拌制配料前,各种衡器请计量部门进行计量标定,称料误差应符合规范要求。严格控制新拌混凝土质量,使其和易性满足施工要求。坍落度检验应在出机口进行,每班2-3次,拒绝使用坍落度过大和过小的混凝土料。及时检测粗、细骨料的含水离,遇阴雨天气增加检测频率,随时调整用水量。2、浇筑混凝土前应对模板、钢筋、预埋件、监控元件及线路等进行

26、检查,同时检查仓面内冲毛情况,及是否有碎碴异物等,检验合格后才能开盘。3、混凝土按规定厚度,顺序和方向分层浇筑,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浇筑完毕上层混凝土。如因故停歇,时间超过初凝时间时,仓面混凝土按工作缝处理。混凝土分层浇筑厚度不超过0.3米,并保持从仓面一侧向另一侧浇筑的顺序和方向。4、浇筑混凝土时,采用振动器振实:(1)使用插入式振动器时,移动间距不应超过振动器作用半径的1.5倍,与侧模应保持5-10cm距离,避开预埋件或监控元件10-15cm,应插入下层混凝土5-10cm;(2)对每一部位混凝土振动到密实为止。 8.2.3 严格按规定的分块进行施工上下游塔座因施工原因分二层浇筑,每层厚度由下

27、至上分别为2.0m、2.5m。尽量控制塔座每层之间的浇筑间歇为57天,以保证连续施工,因此要求施工单位加强施工组织管理,统筹安排好各块、各层的施工,保证锚锭大体积混凝土做到短间歇、连续施工。若因安装钢支架,某些块的间歇时间超过7天,应通过验算并相应调整温控措施。8.2.4 混凝土浇筑温度的控制混凝土出拌和机后,经运输、平仓、振捣诸过程后的温度为浇筑温度,控制在30以内。在每次混凝土开盘之前,试验室要量测水泥,砂、石、水的温度,专门记录,计算其出机温度,并估算浇筑温度,计算方法见附1。当浇筑温度超过上述控制标准时,必须利用夜间浇筑混凝土,在夜间20时以后开盘,次日8时以前浇筑完;如果浇筑施工要经

28、历午间高温期,应当在采取遮阳措施下进行施工。炎热季节施工时应持续往泵管上浇水降温,避免日光曝晒及混凝土在泵管中运动时由于摩擦而导致管内混凝土温度升高。必须严格控制混凝土原材料的温度;其中水泥的温度不得高于50,否则必须要求水泥厂家在水泥出厂前放置一段时间或采取其它降温措施;砂、石料要采取遮阳措施,防止太阳直晒;石子温度不超过30,砂温度不超过32,粉煤灰温度不超过35;必要时须对石子采取冷水冲洗及风冷降温等措施;建议拌合水采用流动深水或深井地下水,抽至蓄水池后进一步采取加冰等降温措施,拌合水温应控制在6以下,蓄水池的顶面采用保温隔热材料制成。在炎热季节施工时,必须建有在施工现场建有冰库备用。8

29、.2.5保温及养护各层混凝土浇筑完之后立即用湿麻袋覆盖混凝土表面进行养护,一方面避免塑性收缩裂缝的出现,另一方面起到保温的作用;上层混凝土顶面待混凝土终凝后应进行蓄水养护,蓄水深度10-20cm。当混凝土内表温差超过温控标准或寒潮来临时,混凝土各面应进行表面保温覆盖,建议作法如下:在混凝土表面覆盖两层麻袋,上面再包一层彩条布,并适当推迟混凝土的拆模时间,拆模后涂刷养护液并及时保温覆盖,以满足内表温差要求,且拆模时间应选择一天中较高温度的时刻。8.2.6温控施工质量保证措施为了使各项温控措施落实到实处,必须建立和健全全面监督、管理机制,严格进行管理:1、施工单位必须成立专门的温控管理班子,根据温

30、控单位的技术要求,落实各项技术措施。2、在锚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之前,施工单位必须做到逐步技术交底,使班组、工人能了解温控的必要性及操作情况;3、温控监测单位将在浇筑下层前将上层温控监测成果上级业主和施工单位,并及时做出温控施工效果评述。8.3 塔座温控施工的现场监测8.3.1检测工作顺序检测工作按下列框进行。选购温度传感器具中器中器具器具器标 定具中器中器具器具器 选购屏蔽电缆具中器中器具器具器接长电缆具中器中器具器具器 预埋传感器具中器中器具器具器购保护材料具中器中器具器具器电缆保护具中器中器具器具器接测温仪具中器中器具器具器实施测量具中器中器具器具器成果整理分析具中器中器具器具器指导混凝土

31、配合比设计与施工温控效果分析具中器中器具器具器8.3.2检测所用仪器温度传感器为PN结温度传感器,温度检测仪采用JD218型多路数据巡检记录控制器,温度传器主要技术性能:(1)测温范围 -50150(2)工作误差 0.5(3)分辩率 0.1(4)平均灵敏度 -2.1mv/将传感器固定在3030mm的角钢固定架上,传感器与角钢之间垫上隔热材料,浇筑混凝土前安装完毕。在浇筑过程中,混凝土及振捣器均未直接冲击或触及传感器及引出电缆。8.3.3 测点布置及检测基本要求根据温控计算成果,为做到信息化施工,真实反映承台混凝土的温控效果,以便出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在承台混凝土中共布置88个温度测点。

32、根据结构特点布置在1/4范围并沿水平方向布置,测点平面布置见图5至图6。立面布置图见图9至图10。在检测混凝土温度变化的同时,还对气温、冷却水管进出口水温、混凝土的出机温度、入仓温度、浇筑温度等均进行了监测。各项监测项目在混凝土浇筑后立即进行,连续不断。混凝土的温度监测,要求在升温阶段每2h巡回监测各点温度一次。到达峰值后同样每2h监测一次,持续5天。随着混凝土温差变化减少,逐渐延长监测间隔时间,直到温度变化基本稳定。8.3.4冷却水管的布置根据砼内部温度分布特征,上游塔座第1至第2层在厚度方向共布设4层冷却水管,浇筑第1层厚度为2.5m,布设两层冷却水管,冷却水管分别位于距顶面和底面50cm处。第2层厚度为2.5m, 布设两层冷却水管,冷却水管分别位于距顶面和底面50cm处。下游塔座第1至第2层在厚度方向共布设4层冷却水管,浇筑第1层厚度为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