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帝国扩张的悖论_第1页
自由帝国扩张的悖论_第2页
自由帝国扩张的悖论_第3页
自由帝国扩张的悖论_第4页
自由帝国扩张的悖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美国批判:自由帝国扩张的悖论冷战结束以来,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将如何样面对以后的世界,成为美国及世界关注的重点。2001年,随着布什上台执政,美国新保守主义势力对美国政权的阻碍日益扩大。 作者简介丁一凡 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法语系,后赴法国学习,获得法国波尔多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在美国约翰?霍布金斯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做过访问学者。曾就职于北京外国语学院、新华社与光明日报社,现为国务院进展研究中心世界进展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第六届理事。要紧著作包括:大潮流经济全球化及中国面临的挑战、欧元时代、智慧化世纪知识经济及对中国的挑战、平衡木上的金融游戏从债务危机到金融危机

2、等。 冷战后美国的新保守主义势力大行其道,“新帝国论”甚嚣尘上,推动美国在全球展开了新一轮的扩张,梦想建立“美国治下的和平”,成为一个全球性帝国。美国批判自由帝国扩张的悖论一书深入历史、透视现实,对美国霸权的实质进行了剖析。作者分析了美国霸权的社会基础与战略利益,并通过许多生动的实例来展示美国是如何使用非武力的方法进行扩张的,揭示了美国打着“自由、民主”的旗号进行扩张的种种荒谬之处。 作者在书中强调指出,美国那个“自由帝国”扩张的最大悖论是,假如它加快称霸世界的步伐,将引起更多国家的警觉和反对,它对世界事务的阻碍力反而会下降。美国如接着把大量的财力集中于军事扩张,它将无力顾及国内的许多问题,它

3、的经济基础将受到严峻的损害,美国的衰落将因此而在所难免。 作者以生动的语言、丰富的史料和严密的逻辑,向世人讲述了一个真实的美国。不管关于学者和决策者依旧关于一般民众而言,本书都将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导言冷战结束以来,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将如何样面对以后的世界,成为美国及世界关注的重点。2001年,随着布什上台执政,美国新保守主义势力对美国政权的阻碍日益扩大。新保守主义者认为美国在世界上是“一超独霸”,他们专门珍惜这种地位,并制定出了种种方案,要维持美国的霸权。在争论如何维持美国的霸权时,有些人便替早已被世人唾弃的“帝国主义论”翻案,认为美国就应该继承“罗马帝国”的传统,像当年罗马

4、帝国制造了“罗马治下的和平”一样,制造一种“美国治下的和平”,因为美国在世界上的地位要超过以往的任何帝国,美国有能力去塑造并统治一个世界范围内的帝国。当美国的新保守主义还陶醉在美国帝国的梦幻中时,“9?11”恐惧突击发生了。这一突击使大多数人感到震惊,使许多人愤慨,但新保守主义者却看到了另一种机会向世人展示美国军事实力的机会。因此,先有阿富汗战争,后有伊拉克战争。美国在预备对伊拉克动武时在联合国安理会遇到了一些挫折,布什总统决定抛开联合国,自己组织了一个“志愿国的联盟”,单方面发起了战争。战争并没有给当地人民带去和平、民主,也没有消除国际恐惧主义滋生的根源。相反,美军的损失不断增加,阿富汗与伊

5、拉克局部地区的爆炸与暗杀活动频繁。“美国治下的和平”大概并不太平。 外国人对美国这种无视国际社会而悍然动武的做法十分反感,美国人却不以为然。在2004年的美国总统大选中,现任总统布什与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克里尽管对伊拉克战争有些看法不同,但却都表示要维持美国这种强硬的对外政策。这不禁让人发问:为何外国人与美国人对美国在当今世界上的角色看法如此不同呢?笔者曾就美国这种单边主义处理国际事务、无视联合国的态度询问了许多欧洲人和亚洲人,大多数人都认为美国的霸权让人专门难同意,认为美国靠这种横行霸道的做法去镇压国际恐惧主义专门难取得实际效果。而当笔者询问美国人时,连最和气的美国研究人员也往往讲,美国的霸权是

6、一种事实,起码美国在西半球的霸权差不多有百年历史,只是美国要想建立一种它统治下的世界范围的帝国是不现实的,会引起外国的反对。什么缘故外国人对美国的霸权特不反感,而美国人却对此津津乐道呢? 正是抱着这种不明白,笔者翻阅了许多文献,接触了许多美国人和研究美国的欧洲人,发觉美国新保守主义对外扩张民主,输出它的模式,要求其他国家都按它的意志行事,有着深刻的文化背景。新保守主义者正是适时地利用了美国人的这些传统,调动起了美国人的某些直觉,才使如此一些被外国人广泛担忧、反感、反对的政策在美国却受到专门大支持。我们只有更好地了解这些背景,才能理解美国人引以为豪的美国霸权的逻辑,才能更客观地看待及预测美国在谋

7、求全球帝国的路途中遇到的困难。 美国霸权主义的形成过程也漫长而复杂,开始时是为了国家生存的努力,后来是为了利益的扩张,这一切又伴随着美国独特的“历史使命感”。到了现代,美国在对外战略中一直把维护自己的霸权、防止其他地区出现同样的“霸权”当做最要紧的目标,为此美国才参加了两次世界大战,才热衷于与苏联集团的“冷战”。而当美国受到了“9?11”恐惧主义突击后,布什政府预备在全球向恐惧主义及为恐惧主义提供庇护的国家发起攻击,维护美国霸权的理论家们也纷纷为政府出谋划策,“先发制人”便是他们提出应付混乱世界秩序的手段。然而,这种露骨的霸权主义使不人更加难以同意,美国成为众矢之的,连美国的舆论都在担心全球“

8、反美主义”的崛起。然而,布什政府大概要不顾众人之怒,接着扩大军事实力,加强美国在全球的地位,以巩固霸权主义。 从建国起,美国的基督徒们就不断向世界表明他们的专门性,这使美国人有一种“上帝专门子民”的感受,对外输出意识形态与他们这种历史有直接关系。传播民主尽管一直是美国政治家的一种理念,但过去“人权外交”还只限于国际舞台上的口水战,2003年发起的伊拉克战争却是美国第一次要用武力“输出民主”,改造中东地区了。 美国要抛开联合国,按自己的意志去塑造世界,改造世界。从表面上看,这种做法有悖于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的美国传统。从威尔逊到罗斯福,美国总统大概都想建立一套美国领导的国际体系,以维持一种美国能

9、够操纵的国际秩序。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历史来看,两极世界使美国没能全面利用联合国体系来加强它对世界事务的阻碍,因为苏联东欧集团从某种程度上构成了对美国的系统抵抗。苏联解体、东欧集团瓦解后,美国对联合国的阻碍大概更大些,但从美国绕开联合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过程来看,美国专门快就对支配这一国际体系失去了信心。事实上,美国民众对国际体系一直不太信任,美国民间流传着种种有关联合国的故事。最让人哭笑不得的是,美国有一种流传的谣言竟讲,联合国是外国要统治美国的阴谋。略微夸张一点地讲,美国的右派把联合国看成是美国行使其主权的障碍;左派却把国际机构的规则看成是由不可一世的精英们设计的非民主的规章制度;而在

10、中间的美国人尽管认为美国还应该参加国际组织,并照章缴纳会费,但也担心美国在这些国际组织中卷入得太深,他们更相信美国第一位总统华盛顿在辞职演讲中的忠告,让美国离那个世界远一点。 美国民众传统上更相信单边主义与孤立主义,它们是美国对外政策中的一对孪生兄弟,甚至能够讲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惊奇的是,美国对世界的阻碍与它强调单边主义政策成反比:美国的“软力量”对世界事务阻碍最大的时期,差不多上美国比较强调国际合作、不太搞单边主义的时期;而美国要霸权式地包揽国际事务,往往会被怀疑成是要破坏现存的国际秩序,引起大部分国家对它的不信任,它的“软力量”从而下降,对世界事务的阻碍力也随之下跌。 冷战后美国新一轮的全

11、球扩张受一种新的意识形态支配,这确实是新保守主义的势力。这股势力尽管是美国保守主义势力中的一支,但它却与美国传统的保守主义不同。在对外政策方面,新保守主义从一开始就反对传统保守主义的势力均衡理念,他们认为传统保守主义是防备性的现实主义,太被动,无法有效地爱护美国的利益。他们主张的是一种“进攻性”的现实主义,“先发制人”地打击将威胁美国利益的潜在敌人确实是这种理念的体现。新保守主义认为,正是美国主动地向苏联东欧集团发动“民主”攻势,才使那个“邪恶帝国”瓦解。因此,在赢得了冷战后,美国应该更主动地在全球发动“民主攻势”,因为这才是保证美国在全球利益的最佳选择。支持美国新保守主义的社会力量包括一大部

12、分基督教右派,这些政治势力开始在美国中西部地区进展迅速,并逐渐入主美国政坛。新保守主义借助基督教原教旨主义势力与民粹主义的意识形态来维持在国内的阻碍,这在布什政府的对外政策上也有反映。 美国的霸权能像“新保守主义者”希望的那样无限连续下去吗?美国与欧洲的一些学者对此持怀疑态度。有些美国学者认为,冷战后的国际形势比冷战时期复杂得多,制定美国的“大战略”也难得多。他们警告讲,假如美国当政人物意识到美国主导世界的生活不可能长久持续,明智的做法是设计一种自由世界的秩序,以适应欧盟及中国等势力的崛起。他们认为,美国的传统盟友欧盟国家不支持美国现在的扩张政策,美国无法再依靠二战后建立的对它有利的这套国际体

13、系,无法再依靠跨大西洋的专门关系来主导这些国际机构的运作,因此“美国的时代”走向终结。一些欧洲学者认为,冷战结束后,美国的巨大军事实力变得没用了,这使华盛顿专门担心,怕自己被边缘化。过去由于冷战欧亚呈分裂状,西欧国家需要美国。冷战结束后,欧亚大陆重新联合起来,美国担心被排除在外。美国要接着成为世界的中心,让其他世界大国都顺从自己,就必须拥有军事实力。然而,美国要维持世界领导地位遇到的最大挑战是经济实力不济。1945年时,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总量的一半,但到20世纪末,美国的贸易赤字却达到 4 500 亿美元,只有靠吸引外国人的钞票来过生活。美国需要某种程度上的不安全,才能证实全世界的储蓄者

14、把钞票都投到美国是有道理的。他们认为,美国有意要把自己装扮成世界的救火队,假如没有情况就要找点情况,制造不安全,然后再去干预。美国将成为世界的问题。 不管如何,美国的新保守主义在推动美国向全球扩张的同时,把中国当做它称霸全球路途中的一大障碍,他们设计的美国对外政策有专门大一部分是要“遏制”并拖垮中国。然而,美国却不可能像当年遏制苏联那样全面遏制中国。美国在中国的利益专门大,中国的和平进展使许多发达国家与进展中国家都受益无穷。美国专门难动员美国全国的力量反对中国,也无法阻止其他国家与中国合作,因此过多地遏制中国只可能更多地消耗自己的力量。 本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重现了美国历史上的扩张过程;第

15、二部分剖析了美国以自由民主进行扩张的动机与荒唐之处;第三部分解释了美国扩张的一些意识形态手法及经济战手段;第四部分要紧介绍了美国在冷战后新一轮扩张的背景。 本书并没有全面评论美国制度的意思,只是从一个侧面分析了美国咄咄逼人的对外政策。美国的制度中有许多值得学习与借鉴的地点。譬如,在美国民主制度下的地点治理特不有效率,远远高于世界上其他地点。美国社会中促进创新的机制也专门发达,汲取各国“精英”的能力特不强。在批判美国对外政策的荒谬之处时,我们并不想全面否定美国的制度。 写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因为我们无法等到掌握了所有信息再动手,因此总有些地点不尽如人意,尚希专家与读者们不吝指教。王缉思:序丁一凡

16、博士的新著美国批判自由帝国扩张的悖论是对美国霸权进行深入研究的成果。他不仅分析了美国霸权的社会基础与战略利益,而且分析了美国用非武力方法称霸世界的做法,同时指出了当今美国在称霸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和悖论。 本书是从历史的视角切入来分析美国的霸权及全球性扩张的。书中引用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话来讲:“我们整个的国家史确实是一部扩张史。”美国的扩张没有什么自然边界,冷战之后美国的外交政策制定者甚至希望把霸权扩展到全球,一时美国“新帝国论”甚嚣尘上。 美国是有史以来意识形态色彩最为强烈的大国,国内尽管有激烈的政治纷争、利益冲突、文化激辩,但就作为立国之本的政治价值观或意识形态来讲,差不多上是首尾一致同

17、时跨越党派和阶层的。美国的扩张在国内有深刻的思想背景支撑。本书在指出这一点的同时,更强调的是笼罩在“自由、民主”大旗下美国的利益扩张。打着输出民主、自由的旗号来进行扩张,大概是在“替天行道”,但这其中包含着种种悖论。比如,本书认为,“民主和平论”本身确实是一种幻觉,因为历史上不乏民主国家进行战争的例子,而且美国国内最民主的体制也往往是策动战争的根源和动力。历史上,美国为了爱护自己在某些地区与国家的利益,往往利用推动“民主化”的方法来颠覆一些政权,但“民主化”并不能保证美国在海外的利益永久受到爱护。美国不断利用“颜色革命”式的干预来爱护自己的利益,使许多国家的高官感到人人自危,更谈不上对美国的信

18、任了。美国在中东地区推广民主的后果更是难以预测。假如真正推行自由选举,导致反对美国的政治人物上台执政,美国还能认同民主选举的结果吗? 在苏联解体、东欧国家剧变后,美国意识形态在全球占据更大的优势地位,美国则充分利用这种地位,引导其他国家的舆论。本书指出,一些美国人自诩为“自由帝国”,但实际上美国政府在操纵舆论、操纵媒体方面技艺娴熟,美国的“软力量”确实是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同意美国的意识形态,甚至把美国的势力扩张都看成是一种对自己国家有利的行为。 美国的外交决策表面上专门透明,事实上美国在推行战略扩张时的许多做法是专门隐蔽的。本书用许多生动爽朗的实例来展示美国如何使用非武力的方法来进行扩张,从而达

19、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美国不像一百多年前欧洲列强的扩张那样用军队去侵占殖民地、掠夺原材料及占有市场,但它精心设计的“门户开放”政策及后来推行的“金融自由化”能够达到更大更持久的效果,使美国能够攫取全世界的资源来拓展自己的利益。因此,它强大的军事实力和现在三千多个海外军事基地,是维护“美国治下的和平”及全球经济利益的必要保障。 美国在称霸世界的路上走得专门远,但它会可不能因过分扩张而衰落呢?在21世纪初对美国对外政策阻碍巨大的新保守主义者认为,美国有能力撑起一个全球帝国。为此,美国需要“先发制人”,主动采取措施,预防可能对美国构成威胁的一切势力的崛起。然而,美国2003年发动伊拉克战争后,

20、干得并不顺利,不得不放慢扩张的脚步。本书强调指出,美国那个“自由帝国”扩张的最大悖论是,假如它加快称霸世界的步伐,将引起更多国家的警觉和反对,它对世界事务的阻碍力反而会下降。美国如接着把大量的财力集中于军事扩张,它将无力顾及国内的许多问题,它的经济基础将受到严峻的损害,美国国内各派政治力量的分歧会加大,社会不满会上升,美国的衰落将因此而在所难免。 丁一凡博士在分析美国的扩张战略时,运用史实大胆推理,提出了许多与众不同的看法。对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动机与时机,他的分析有许多独到之处。尽管这些看法可能会引起一些争议,但他的推理方法力求严谨,以理服人,表现了充分的学术自信。 一凡是我多年好友,处事认

21、真,为人真诚。他在国际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学养丰厚,法语和英语运用都专门娴熟,同时有在欧美长期留学、研修、工作的丰富经验。过去在畅谈中常为他的见多识广而折服。而今应约为他的新著作序,是我的荣幸。 2006年元旦自由帝国扩张的悖论上从美国建国起,美国人中就流传着美国例外的传讲,意思是讲美国与传统(欧洲)文明不同,美国人是上帝选中的子民,美国是上帝选中的神圣土地。美国的使命从布什总统2001年执政以来,国际舆论不时地报道他在各种场合的讲演中所表现出强烈的基督教色彩。他有意无意地在讲话中使用一些“美国的使命”、“上帝的呼唤”、“我们的信仰”等词汇,甚至无意中讲出了“十字军东征”一词,把当代美国在中东

22、的行动与上千年前欧洲的基督徒几下中东夺取圣城耶路撒冷的历史联系在一起。 许多人都以为,这是因为布什个人有着强烈的宗教倾向。然而,假如我们翻一翻美国的历史,就会发觉美国的许多领导人都喜爱用一些基督教色彩专门浓的词来讲明美国的使命感。比如,美国的第二任总统亚当斯在就职演讲中就曾经讲:“感谢上苍从一开始就爱护了那个国家。”威尔逊在1919年游讲美国议会通过国际联盟的条约时也表示,通过支持国联,美国将领导世界的救赎。 贝弗里奇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闻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他也是个口才不错的演讲家。他把美国人民对基督教虔诚的信仰总结为:“上帝指定美国人民为他选中的人民,以最终领导世界的救赎。” 美国

23、领导人用一种宗教徒的口吻去动员美国舆论,替美国的扩张政策辩护,那个地点面有深刻的文化背景。美国有一种专门的基督教文化,用这种文化的语言来动员群众,能唤起美国人的一种热情与牺牲精神。 美国人对宗教有一种专门的看法,认为上帝偏爱美国,美国人也确实是上帝专门的子民。这种对宗教的专门看法大概来源于第一批去北美开拓殖民地的欧洲清教徒们。 美国人的基督教传统体现在两方面: 从17世纪起,来美国的就有一些虔诚的基督教徒。他们几经周折、远渡重洋来美洲确实是为了躲避在欧洲差不多被腐化了的基督教精神,他们要查找一块“净土”。这些“清教徒”代表着基督教的千禧年派。这些人开始时相信英国确实是新的以色列,是圣经启发录里

24、描绘的千禧年时善恶大决战的要紧场所。他们曾是克伦威尔领导的革命的狂热支持者,但当克伦威尔1658年死后,共和国在几个月内即告失败,使这些清教徒们对英国颇感失望。他们便把希望转到了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新英格兰。被美国基督教清教徒称为最伟大的神学家和哲学家的爱德华兹声称:“上帝伟大工作的序曲,起码是前奏曲,将在美国开始。”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哈奇认为,到了18世纪,美国的创始者们便成功地把清教徒信仰的圣经千禧年学讲变成了世俗的千禧年学讲。基督教的千禧年主义摇身一变,成了美国民族主义与美国例外主义的依照。(上帝)选定的子民原是清教徒们用来讲明英格兰教会里那些“圣洁的使徒”的,现在则成了美国人民的代名词;“

25、千禧年”那个圣经新约中的专有名词也变成了一般名词,象征着一千年的宗教与世俗自由;对手不再是圣经里讲的那个撒旦代表的邪恶势力,而变成了英国的专制主义与旧世界的天主教势力。最开始,正是基督新教的千禧年主义决定着美国人对外部世界的看法,但后来这些有着浓厚千禧年主义色彩的宗教词汇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政治词汇。 另一方面,美国人的思维又带有浓厚的世界末日的色彩,这也是17世纪清教徒的千禧年主义留下来的阻碍。圣经中世界末日将有一场善与恶的大决战,是天堂与地狱、上帝与撒旦的大决战。1777年,一位美国军人的牧师就曾在布道时讲,美国争取独立的战争是一场“真理反对谬误,正义反对非正义,受压迫者反

26、对压迫者,纯净无邪的宗教反对顽固、迷信的斗争总之,是一场天堂反对地狱的斗争,是宇宙神圣的主宰反对黑暗王子、反对人类摧毁者的斗争”。因为善恶决战是一种生死决斗,解决这些矛盾的方法也只可能是暴力式的,不可能通过逐步的或微妙的改革来实现。当美国领导人把对外战争描绘成一种与邪恶势力的较量,是一种挽救人类命运的困难任务时,美国人不仅会把战争当做一种中止冲突的手段,而且会把它当做传播文明、建立世界秩序的神圣事业。这种基督教式的世界末日的思维方法让美国人能够承受巨大的痛苦和牺牲,他们觉得为这种崇高的精神目的做牺牲值得。为此,第一次世界大战被称为要“终止一切战争的战争”,冷战干脆被称为“哈米吉多顿”(Arma

27、geddon),是圣经中世界末日善恶决战的战场。这种思维方式的特点是简单化,把一切事务都简单化,用简单的二分法来归类,专门快要找到答案。在查找答案的过程中必须坚决,坚决果断,不能瞻前顾后。 正因为美国人有这种专门的基督教背景,美国的领导人也经常利用美国人对基督教的虔诚为自己的外交政策做注解,以获得美国人民的支持。在美国成立后的两百多年时刻里,美国领导人一直用一种两分法的方法来动员美国人民:美国人是上帝专门的子民,美国人肩负着一种历史的使命,要给世界带来更大的光明和更美好的以后。为此,美国要把其对手描绘成相反的东西,是邪恶的代表,是黑暗的代表,是撒旦 从美国建国后不久,这种倾向就显现出来。比如,

28、杰斐逊把美国称为“自由的帝国”,他把美国与(欧洲)旧大陆对立起来,欧洲代表着旧世界,是暴政与压迫的代表。杰克逊任总统的时候,是美国向西部南部扩张的时代,他鼓吹的美国是个基督教文明的国家,对立面则是“野蛮部族与野蛮文化”。西奥多?罗斯福继承了杰克逊的传统,要向海外传播盎格鲁撒克逊人的文明,对立面依旧野蛮人及蛮族。威尔逊想建立一个全球的民主秩序,他树立的对立面是法西斯主义。里根把共产主义树立为对立面,苏联则成了邪恶帝国的代表。布什时代,因为美国遭到了恐惧主义的突击,恐惧主义因此就成了对立面恶魔的代表。 尽管在不同的时代,美国不同的政治领导人树立的“敌人”不同,但我们总能看到一个共同点,那确实是美国

29、肩负着某种历史使命,要改造人类社会,把人类社会从一个强大的敌人那儿挽救出来。 因此随着时代变化,也依照不同领导人的不同特性,美国这种要挽救世界的口号有时表现得明显有基督教背景,有时又不那么明显。尼克松在1960年第一次竞选总统时就大肆宣传,“一百八十年前美国来到世界上并不仅是为了我们自己的自由,也是为了给全世界带去自由”。布什几次表示,“作为地球上最强大的国家,我们有义务关心传播自由。对我来讲,我们被(上帝)呼唤着如此做”。他于2003年5月在西点军校的讲演中声称:“我们是在进行一场善与恶的较量,美国不怕直呼恶的名字。” 布什政府发动伊拉克战争确信背后有其他的考虑。但为了动员美国舆论,布什政府

30、一直把伊拉克的萨达姆政权看做是邪恶势力的代表,布什称萨达姆本人为“疯子”。他讲:“我要采取行动,因为我不能让美国人民的安全掌握在一个疯子手里。我可不能站在那儿等着看,我不相信萨达姆?侯赛因的克制与心理健康。” 布什政府在发动伊拉克战争前做了专门多宣传工作,一方面他们把萨达姆与撒旦相提并论,让美国人相信萨达姆有撒旦那样的能力,因此会制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另一方面他们调动美国人的感情,让他们把布什政府在中东搞的“民主革命”看做是世界末日的大决战,而占据伊拉克只是大决战的开始。当美国人相信他们打的战争是为了某种正义的事业,是代表上帝的意志,是一场善与恶的较量,而不是出于某种自私的目的时,他们就会感到

31、心安理得,做出牺牲也在所不辞。 美国尽管是个移民国家,但第一批从欧洲移民到北美的“清教徒”的思想却给美国社会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当美国的领导人为了外交政策而需要调动美国人的感情及牺牲精神时,他们往往要利用这种基督教徒的牺牲精神及使命感。民主国家之间不发生战争吗美国政治家在世界上推广“美式民主”的一大理由是,民主国家之间可不能发生战争。推广民主是为了使世界更太平,也是为了使美国更安全。事实上,这种讲法只是一种假设,不管从历史的经验依旧从提出这一前提的历史背景上看,这种讲法都专门值得怀疑。 20世纪90年代初,日裔美国政治学家福山提出“历史终结论”,其中又重提了民主国家间没有战争的论调,并声称尽管民

32、主国家专门难幸免与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开战,但它们相互间从不动武。 然而,假如我们读一下历史,会发觉帝国主义式的对外政策与民主的对内政策并不一定是一对矛盾,一个民主体制的国家也可能去追求帝国统治的梦。 民主体制的建立能够追溯到古希腊的城邦时期,而那时的民主制度又首推雅典。但当我们重读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时,就会发觉,那场最终导致希腊文明毁灭的战争确实是由雅典挑起的。而且,雅典挑起战争的目的确实是想建立一个由它统治的帝国,以代替它之前率领希腊其他城邦打败了的波斯帝国。雅典在与其他希腊城邦的战争中,发兵攻打了一个重要目标,而恰巧那个目标也是个民主制度的城邦西西里岛上的叙拉古。 公元前546至公

33、元前448年,波斯帝国与希腊诸城邦打了一场百年大战,最终波斯帝国被希腊人打败,退出了爱琴海。在打败波斯人后,雅典组织了一个海军同盟,包括几乎所有爱琴海沿海城邦。那个同盟的总部坐落在提洛,目的是防范波斯人的入侵。雅典要求入盟的城邦贡献一定数额的船只和人员,或者用同等价值的金钞票来替代。这一共同防卫的同盟的性质后来却发生了一些变化,雅典使其慢慢成为一个有利于自己的帝国,它把同盟的总部和金库从提洛迁移到了雅典,商业上各城邦间发生争吵也都需提交雅典的法庭解决。而且,它开始强迫一些城邦加入,并不准已加入的城邦退出同盟,为此它进行了若干次武力干涉。随着雅典的迅速崛起,它把一个军事同盟逐渐变成一个由它统治的

34、帝国,这便招致了越来越多的恐惧、猜疑和怨恨。希腊世界出现了分裂:一边是人们公开称之为一种“暴政”的雅典帝国,另一边是由斯巴达和一些支持斯巴达的城邦组成的伯罗奔尼撒同盟。 战争初期,雅典颇为强盛。然而,强盛使人骄傲,骄傲使人盲目。雅典开始想满足自己对遥远的土地的梦想,冒险地做了一次致命的扩张尝试。公元前415年,雅典派200艘战舰远征西西里岛。最终雅典军队在海上掌握了支配权,但在陆地上包围和封锁叙拉古时遭到失败。叙拉古以及西西里岛和大希腊(意大利南部)的专门多城邦差不多上科林斯殖民者所建,科林斯对这些城邦拥有一种精神上的领导地位。当雅典对叙拉古发动战争后,科林斯、斯巴达等所属的伯罗奔尼撒同盟与雅

35、典对抗,支持叙拉古,尽管有些城邦没有积极参加战争。叙拉古是个民主制的城邦,其公民颇似雅典人:勇敢、进取、能迅速抓住战机和扩大战果。因此最重要的是,叙拉古人在自己家门口作战,是保卫家园,因此他们在作战中无比英勇。 雅典在陆地上被叙拉古打败后,海军随后也被斯巴达击溃。斯巴达领导的伯罗奔尼撒同盟最终又重新与波斯联手,波斯提供基地与金钞票,关心斯巴达组建舰队,打垮了雅典的海军。公元前404年,斯巴达的军队摧毁了比雷埃夫斯港的长城墙,雅典的统治权、舰队和堡垒被剥夺,此后再也无力奴役希腊其他城邦。 假如讲古代史不可取,因为那时国家间的战争专门难幸免,那么近代史又如何样呢?假如讲近代民主国家不管在何种情况下

36、都倾向和平的话,我们就无法解释美国与英国之间发生的几次战争。美国的独立战争尽管是英国前北美殖民地人民不堪宗主国英国的重负的抵抗行为,但我们不能不承认,用美国今天的标准来看,当时的殖民主义国家英国早已完成了“光荣革命”,是个“民主国家”了。事实上,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英、法、德等欧洲国家都实行自由选举、君主立宪或共和国的“民主制度”,但它们为了殖民地不断发生冲突、战争,既有针对海外殖民地人民的战争,也有为争夺殖民地及海外阻碍而发生的战争。美国从建国以来一直是“民主国家”,但在自己的历史上也不乏主动发动战争的例子。1898年美国主动对西班牙在美洲和亚洲的殖民地发起了进攻,借口是一艘停泊在古巴

37、哈瓦那港的美国战舰有可能被外来势力炸沉了。因此,所谓“民主国家之间没有战争”的讲法得不到历史的证明。 那么,美国人是在什么情况下最先提出这一论点的呢?最早提到“民主国家之间不发生战争”这一论点的是美国前总统威尔逊。他于1917年4月在美国国会的一次讲话中阐明了这一观点。他讲:“一个坚实的保卫和平的联盟只能由民主国家的伙伴来维持。任何专制政权都可不能对它守信,也不可能遵守它的公约” 威尔逊讲的道理大概是他从欧洲当年的大国游戏中得出的一些经验教训,他归纳出民主国家之间不容易发生战争的四个缘故。 第一,威尔逊认为实行民主制度的国家差不多上些可信的伙伴,比那些君主专制的国家更可靠。这一道理是反推出来的

38、,也确实是讲非选举产生的政府不太可靠。从历史上看,1756年法国国王路易十五对普鲁士大公弗里德里希发动了战争,据讲是因为后者在各种场合下不断污辱法国国王,比如把自己的爱犬叫“蓬巴杜”,而这正是法国国王正式情人的名字。欧洲国家经常为了王室继承权而发动战争,一个国王死了,新国王与其他的国家联姻就可能改变整个国家的联盟关系。俄国女沙皇叶卡捷林娜决定对普鲁士发动进攻,眼看普鲁士大公弗里德里希的政权就要保不住了时,叶卡捷林娜死了,代替她的是亲普鲁士的彼得,因此弗里德里希的政权就生存了下来。而民主国家要改变这种联盟关系则复杂得多。 第二,非民主国家之因此不可靠依旧因为在政府的决策中民意得不到体现。非民主政

39、府能够实行社会不支持的政策,这种不可行的政策可能一直持续下去,直到政府碰壁、社会瓦解,而换上来的政府又可能采取另一种极端的政策,导致社会向另一边倾斜。这些推论也有欧洲社会的历史经验作支撑。18、19世纪的欧洲国家不断经历革命与王权复辟的轮回。民主政府的政策一般比较贴近民众的方法,因此即使民主政府倒台,政策也可不能出现大起大落的变化。总而言之,民主政府的政策更像“中庸之道”,这使得民主政府的政策更容易预测,而民主政府也更守信。 第三,民主政府不是由军人操纵的,能够幸免大的危机。非民主的政府经常会被军人所操纵,军人因此喜爱战争而不喜爱和平,因为战争能够巩固军人的政权,能够使军人正大光明地操纵社会所

40、有资源。威尔逊讲,老百姓喜爱和平而不喜爱战争,确保老百姓的利益高于军人利益的方法确实是实行民主政治,它使数百万喜爱和平的人民能操纵几千个喜爱战争的军人。 第四,民主制度使民众的道德、政治共识增加。在民选政府的社会里,民众的这些观念都专门近似,它们之间的差距比由少数个人或少数寡头集团领导的社会之间的差距要小得多。民主国家的共识使它们能认同一些治理国际社会的共同规则,民主国家比君主制或贵族制国家更喜爱国际法治。 后来,美国的其他学者补充了威尔逊的理论,把民主制与经济发达与否联系了起来,认为民主制能保证法治,而法治是保障司法公正、进展经济的最好保证,因此民主国家差不多上富裕国家。他们认为,选举制度使

41、那些执行不得人心的经济政策的领导人无法长期统治,使社会能公平分配,民众的怨气可不能上升为极端的民族主义,因此发生民族矛盾与冲突的可能性减少,国际和平与稳定也相对增强。 美国学者在分析威尔逊理论的合理性时犯下了研究的一大忌讳,确实是想因此,替威尔逊找道理,不记得了威尔逊本人讲这些话时的历史背景及他的目的。事实上,威尔逊这篇讲话的题目就叫“战争讲话”,他通篇的讲演差不多上要讲服国会批准美国对德国宣战,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只在一小段中讲了他对“世界和平”的展望。考虑到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期保持中立,靠向参战双方提供物资而大发横财,后来德国用潜艇不断攻击美国运往欧洲的商船,美国无法再靠这种方式来扩大

42、自己的收益。我们有理由相信,威尔逊的讲话要紧是鼓动国会议员们批准他选择参战的决定。一切有关民主政权的机制有助于维持和平,而专制政权都不守和平协议的讲法某种程度上是为了激起美国人的热情,煽动美国人特有的民族主义情绪。威尔逊在这种场合下讲的话,目的性专门强,只能讲是战术性的,把他在这一场合下讲的话推而广之,讲成是讲明了人类社会的某种规律的科学论断,这显然过于牵强附会。当今各国都有一些美国问题专家和国际关系问题专家还煞有介事地找历史例子来做经验性研究,想论证这一问题,不禁让人想起中国古代寓言里缘木求鱼的故事。民主政治与好战美国的政治学学生在学习美国政治制度时,必须读一本法国人写的书,那确实是托克维尔

43、的论美国的民主。这本书不仅被认为是研究美国政治制度的经典,也是政治社会学的经典。托克维尔在19世纪访问美国时,特不观赏美国民主制度在治理地点行政方面的效率,他发觉民主制度对治理市民社会特不有效。然而,托克维尔也指出,美国的民主制度在决定对外政策时却显得有许多不足之处。托克维尔讲:“对外政策几乎不需要民主所固有的任何素养;恰恰相反,它所需要的倒是发挥民主几乎完全不具备的那些素养。民主有利于增加国内的资源,使人民生活舒适,进展公益精神,促进社会各阶级尊重法律;而且,所有这一切,还能对一个国家的对外关系发生间接的阻碍。然而,民主却难于调整一项巨大事业的各个细节,它只能制定规划,然后排除障碍去监督执行

44、。民主专门少能够秘密地拟定措施和耐心地等待所定措施产生的结果,而这却是一个个人或一个贵族所具有的素养。”他还尖锐地指出:“促使民主在政治方面服从感情而不服从理智,为满足一时的冲动而放弃成熟的长期打算的那种倾向,在法国爆发革命时期亦曾出现于美国。” 托克维尔一针见血地指出,在对外政策方面,美国的民主政治往往是感情因素占上风,民众受感情的牵制而不理性地考虑问题,使得某些时候美国的对外政策咄咄逼人,而这种富有挑衅性的政策却并不一定符合美国的长远利益。比如,在美国的政治制度中,代表民主和民意更多的是议会和舆论,而历史的经验证明二者在美国往往是“好战”的代表,它们有时不但不阻止战争,还往往是把国家推向战

45、争的缘故。 1898年美西战争前,总统麦金利曾再三犹豫是否发动战争。他曾表示,“在穷尽和平的努力之前,美国决不能开战”。但美国舆论群起而攻之,连篇累牍的新闻报道指责他优柔寡断,软弱无能;美国国会里议员们个个义愤填膺,纷纷发言表示一定要教训一下西班牙麦金利最后屈于压力,只好决定开战。他在回忆录中写道:“我是坚持到最后一刻的人。” 不仅在美国如此,在欧洲也一样。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几乎所有大国的舆论都满怀热情地欢迎1914年战争的爆发。美国外交问题专家米德总结道:“从南北战争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五十年间,每一次大型外交危机中,在每一个民主统治的国家中,公众舆论总是支持更为好战的路线,那些致力于国际

46、妥协的人则是拿政治生命做赌注。” 我们看到,在美国的民主制度中,国会有时特不行战,是战争的鼓动者。但另一些时候,国会也可能阻止美国的扩张。这并不是因为国会议员们悲天悯人,而是因为议员们代表的往往是美国社会中的一些利益集团,假如他们认为美国的扩张会损害到自己集团的利益,他们就会出面反对。 比如,美国在打败了西班牙并兼并了西班牙前殖民地菲律宾后,遇到了菲律宾人的坚韧抵抗。后来,美国人关心菲律宾组织选举,许诺以后让他们自己治理自己。在第一届菲律宾议会80个席位中,有58席被菲律宾民族主义候选人获得,他们要求美国立即给予菲律宾独立。通过了几年的讨论,1916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一项法案(Jones Act

47、),一旦菲律宾组建了自己的民族政府,美国就将给予它独立。事实上,美国国会通过如此一项法案,并不是因为美国多数议员们都认为菲律宾战争太残酷,或菲律宾人民的抵抗太厉害,而是因为美国国会中一些院外集团的代表们联合了起来,共同提案要爱护自己集团的利益。美国的甜菜、棉花种植主的代表们担心菲律宾廉价的蔗糖和棉花进入美国会冲击自己的市场;美国的工会担心假如菲律宾的劳工能够随意进入美国,会大大冲击美国的劳工市场。 事实上,美国的舆论不仅在历史上好战,现代仍然如此。朝鲜战争确实是一个例子。当麦克阿瑟率领的美军在仁川登陆后,带领联军一直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当时,麦克阿瑟叫喊着要联合蒋介石在台湾的部队一起反攻大陆

48、,用军事手段在中国改换政权。然而,美国总统杜鲁门却让他只打一场有限的战争,不要向中国进军。 由于麦克阿瑟公开反对杜鲁门的决定,因此杜鲁门总统撤了他的职。麦克阿瑟回到美国后,受到了英雄般的欢迎。在这场总统与战场指挥官之间的争论中,麦克阿瑟得到了民意的支持,不仅国会共和党首领支持他,一大批亲共和党的新闻媒体也支持他。芝加哥论坛报评论讲,麦克阿瑟是成吉思汗以来少有的最伟大的军事领导人之一,是个巨人,值得美国人崇拜。该报甚至把杜鲁门骂了一顿,讲他是个酗酒者、小人,是个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阵线政府的领导人。美国的许多大都市都爆发了支持麦克阿瑟、反对杜鲁门的游行示威活动。四个州的议会还通过了决议,要求杜鲁门总

49、统收回成命。美国调查机构盖洛普的调查表明,事件发生后杜鲁门的支持率下降到了26%,而麦克阿瑟的支持率却上升到了69%。 麦克阿瑟认为,必须使战争全面升级,一场有限的战争只会使美国士兵的士气低下。他主张用美军战机直接轰炸中国的北方都市,封锁中国的沿海都市,鼓动台湾的国民党军队与美军共同作战,反攻大陆,必要时对中国的大都市扔50颗原子弹,完全打垮中国人的信心。事隔多年,现在回想起来,人们都会觉得麦克阿瑟的态度几近疯狂,不可理喻。然而,这种疯狂的态度却能得到美国公众的支持。当美国的民间调查机构问,假如停火谈判失败,他们是否同意用核弹打击共产党力量时,56%受调查的美国公众讲同意。杜鲁门对麦克阿瑟早有

50、戒心,一直怀疑他是个恺撒式的人物。恺撒在公元前58年至公元50年制服了高卢、诺曼底、布列塔尼、日耳曼并渡海制服了不列颠,赢得巨大的威望。公元前49年初,他又率部跨过了高卢与意大利的分界线卢比孔河,打破了将军不得领兵越出他所派驻的行省的法律,等于向罗马元老院宣战,结果引起了三年内战。恺撒把他的反对党从意大利赶到奥特朗海峡东岸,然后又打垮了庞培在西班牙的军队,最后称雄罗马世界。杜鲁门担心麦克阿瑟会利用战争赢得的威望来越过他的“卢比孔河”,最后谋取政权,因此便想方法要限制麦克阿瑟的政治阻碍。然而,美国公众支持麦克阿瑟穷兵黩武的打算,杜鲁门无法靠公众来反对他。杜鲁门怎么讲是老练的政治家,他便沉着、平复

51、地设计了一个打算,调动美军军官来反对麦克阿瑟。 杜鲁门认为,朝鲜战争是苏联人的一个阴谋,目的在于分散美国在西欧的注意力。假如美国对中国发动全面战争,就给苏联提供了一个侵入西欧的借口。杜鲁门讲服了美国三军联合参谋长布拉德利支持他的观点,后者便在参议院的听证会上陈述了杜鲁门的观点,反对美军对中国发动全面战争,并讲假如因此而失去了西欧,美国便是在错误的时刻、错误的地点与错误的敌人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麦克阿瑟无言以对,因为他只是战场指挥官,无法声称明白全局的形势。从那场听证会后,麦克阿瑟的声望大跌,民意测验表明他的支持率降到了30%。尽管麦克阿瑟还做了最后一番挣扎,有些政治家也想帮他挽回败局,帮他在美

52、国各地组织演讲,并要把他推举为下届总统,但终究是无可奈何花落去。 美国民主制度决定外交政策的另一个弱点在于,当选的一些议员们往往要依照自己选民的好恶来做些建议,而不是按照“国家利益”来办事。而因为议员又是选民的代表,他们往往能把一些只对某些选民、某些选区或利益集团有利的情况装扮成对全民都有利的事,而一旦这些建议在议会得到通过,便能对国家的外交产生长远的政治阻碍,阻碍到一些双边甚至多边关系。美国国会通过的许多法案都能够讲是这种例子,像20世纪90年代美国国会通过的赫尔姆斯伯顿法、达马托法,制裁一切与伊朗、古巴等国做生意的国家。这些法律凌驾于国际法之上,是典型的损人不利己的法律。 反过来,在美国的

53、民主制度中,政府为了讲服国会采取战争措施,有时不得不采取一些“见不得人”的手段,编造点故事来阻碍舆论及国会。关于美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也有许多传讲故事,讲明了国会与总统之间的这种关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开始时,美国还想采取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方法,一边观望一边为参战双方提供物资,发战争财。德国陆续占据了波兰和欧洲一些小国,继而又制服了法国,向英国发起了“不列颠之战”。现在,美国国会仍相信孤立主义的好处,不为所动。而总统罗斯福已意识到,假如美国再不参战,欧洲就会被德国所统治,美国的利益将受到威胁。但他在国会上提出的援助英国的议案一再遭到否决。 1941年10月27日,在庆祝美国海军节的午餐会上,

54、罗斯福突然宣布,他获得了一幅希特勒政府绘制的附有讲明的中南美洲地图。这幅地图明确地将中南美洲的14个国家的疆界重新划分,其中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和巴拿马被合并成为一个受希特勒操纵的名叫“新西班牙”的国家,与美国利害攸关的巴拿马运河以及整个拉丁美洲都被纳入纳粹德国的势力范围。这幅地图一公布,美国人感到问题严峻了。假如美国仍任凭德国在欧洲肆意横行,过不了多久纳粹德国就要插手美国的后院,随即德国的轰炸机也将能随时飞临美国上空。因此,舆论沸腾了,人们纷纷责备纳粹的罪恶行径,要求政府放弃孤立主义政策,参战打击法西斯,以确保美国的安全。在强大的社会舆论的压力下,美国国会内持孤立主义观点的议员不得不做出让步。

55、11月,美国国会参众两院废除了1935年通过的中立法案,授权罗斯福总统在北大西洋对德国潜艇进行公开的战争行动,并为英国的运输船队护航。这一决定使英国解除了危机。因此,有人讲:“一幅地图挽救了英国。” 战后,专门多历史学家在想,希特勒当时什么缘故要绘制这么一幅刺激美国人的地图?这不是自找苦恼、引火烧身吗?后来,又有两位美国历史学家在查阅了大量的英国情报部门的文件后,发觉这幅地图可能不是纳粹德国绘制的,而是英国情报部门依照邱吉尔的指示绘制的,邱吉尔是在用“地图计”促使美国参战。事实上,我们有理由相信,美国总统罗斯福全然就明白那幅地图的真相,但他却佯装深信德国纳粹的阴谋,以借此来煽动美国的民意,从而

56、让国会顺利批准美国参战的打算。 2003年美国发动了伊拉克战争,而美国政治制度中的“民主”因素也对战争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据美国多种民意调查,在开战前,60%以上的美国选民支持这场战争。美国参议院最后以99票对0票批准布什总统发动这场战争。因此,我们从事后媒体不断披露出的消息中得知,布什政府为了给战争找借口,不惜制造“情报”,阻碍民意。但这一切恰恰讲明美国的民意专门容易调动起来,而一旦调动起来,“民主”是“好战”的。 2003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后,美国国内开始还有一些反对声音,特不是在好莱坞一年一度的奥斯卡颁奖仪式上,一批左翼艺人发表议论公开反战。但专门快好战的声音就压倒了反战的声音。200

57、3年4月下旬,美国娱乐周刊突然在封面刊出了当红乡村乐队“南方小鸡”三名女成员的裸照。三名成员的身上分不写着“叛国者”、“萨达姆的天使”、“骄傲的美国人”等标语。该乐队成员之一的梅因斯讲,她们并不打算用裸照来煽动人们的情绪,而只是为了给那些“在我们的头上贴标签的人”一个回答。但美国纽约邮报的娱乐专栏作家理查德?约翰逊立即发表了题为不要帮这些愚蠢的名人的文章,呼吁读者停止支持反战艺人。“南方小鸡”是一个来自得克萨斯州的演唱组合。伊拉克战争之前的3月10日,梅因斯在英国伦敦同意记者采访时表示,她们为布什总统来自自己的家乡得克萨斯州而感到羞耻。没想到一石激起千层浪,拥护布什的“爱国电台”联手封杀她们的

58、歌曲,许多原先的歌迷当街砸烂她们的唱片,乐队唱片的销量随之剧降,乐队成员们的家门口被人堆满了垃圾,甚至有人向她们发出死亡威胁。 尽管布什本人随后在电视台同意采访时表示“南方小鸡”有“言论自由”,但民间反对的呼声仍此起彼伏,使该乐队原本打算进行的全美巡回演出告吹。这次“历险”让她们记住一个教训:在美国,你尽能够有你个人的“言论自由”,但千万不要挑战美国政府。 相比之下,好莱坞明星苏珊?萨兰登受到的卑视则要严峻得多。萨兰登及其夫君蒂姆?罗宾斯差不多上好莱坞的反战人士。苏珊?萨兰登曾公开抨击布什政府的好战政策是“疯狂的,所发动的战争将残杀许多的无辜百姓”。罗宾斯抨击讲,布什政府要发动战争,只是为了石

59、油利益,全然不是为了美国的国家安全。由于他们鲜亮的反战色彩,许多美国民众对其相当反感,这对夫妇从此就不得安静,接连遭到宣传活动被取消的厄运。罗宾斯特不愤慨:“我专门遗憾他们利用那个事件来做政治宣传,侵害我的言论自由,并恐吓其他成千上万同样反对总统决策的民众。” 好莱坞另一位重量级影星西恩?潘因反战而失去了一桩大生意。2002年10月,西恩?潘个人出资5.6万美元在华盛顿邮报上刊登公开信,指责布什压制美国国内针对伊拉克问题展开的公众辩论,并试图讲服布什“抑制发动战争的冲动”。2002年年底,西恩?潘曾对巴格达进行过为期三天的访问,并与萨达姆一起合影。2003年上半年,好莱坞大制片商之一斯蒂夫?宾

60、突然宣布,因为潘几个月来的反战言行,撤销潘出演影片男人什么缘故不结婚的合同。此举令潘至少损失了 1 000 万美元。西恩?潘讲,这种现象差不多严峻侵害了言论自由,与上个世纪50年代的麦卡锡主义白色恐惧并无二致。 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国媒体利用先进的技术装备和美军的全力支持,对战争进行了大规模的“现场直播”,但它们对伊拉克战争的报道也使美国媒体的公正性备受世界各国媒体的质疑。有统计讲,此次战争报道中最受美国民众欢迎的电视台,既不是报道规模第一的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也不是技术先进的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而是到处洋溢“爱国主义热情”的福克斯(FOX)电视台。 该台的主持人一反美国媒体“公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