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经济发展的一种战略方式_第1页
产业集群:经济发展的一种战略方式_第2页
产业集群:经济发展的一种战略方式_第3页
产业集群:经济发展的一种战略方式_第4页
产业集群:经济发展的一种战略方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产业集群:经济发展的一种战略方式一、产业集群的界定与特点产业集群(IndustrialCluster)的界定有多种,而哈佛大学教授波特的界定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领域中,一群在地理上集中,且有相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相关产业的厂商,以及相关的机构(如大学、制定标准化的机构、产业协会等),由它们构成的群体(波特,2003)。产业集群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围绕某一产业而形成的,即产业特性。特定领域是指某一产业,它可是三大产业中的任一产业,但一般以第二产业中的制造业为多,往往是与某具体产品联系在一起,且多是消费品。二是在某一区域内相对集中,即地方特性。该区域可大可小,

2、但不是以行政区域来划分,而是以地理的邻近性为界限。三是一般都包含五大类相互作用的机构。一个典型产业集群中这五大类机构构成了产业集群的五大行动主体,这五大行动主体之间有着多种多样的联系,它们的共同作用导致该产业集群成为一个有机的经济整体。其中,成品商是该产业集群最终产品的生产者,客商是最终产品的销售者,供应商是最终产品生产所需要的中间投入品的生产与供应者,中介服务机构是指为成品商、供应商与客商服务的金融、保险、运输、教育、培训、研究所、行业协会等机构,规制管理机构是指为集群中各类经营性单位服务的本地政府部门、技术检测与监督机构等。四是存在着显著的竞合关系。最终产品制造商之间或中间产品供应商之间,

3、存在着明显的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为了共同的市场,制造商之间或供应商之间都进行着激烈的竞争;但为了某种需要,这些单位之间又存在着一定的合作。二、产业集群形成的诱因与机制1形成诱因产业集群的形成方式有三种:一是诱致性自发形成,即因某些因素诱导而自发的形成;二是强制性培育而成,即通过有目的规划与培育而形成的;三是引导性培育而成,即在产业集群的早期即能识别出并加以有效地培育而形成。诱导产业集群形成的因素有多种,归结起来不外乎两类:一是特定供给因素的存在,如马歇尔所说的存在适合某种产品生产的、独特的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而形成产业集群(马歇尔,1994),或是波特所说的特定历史背景、良好的相关产业状态、一两

4、个创新性注马歇尔是最早关注产业集群现象的经济学家,他在1890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中第一次讨论产业集群现象,不过他当时称之为“地方性工业”,意指“专门工业集中于特定的地方”。的企业(波特,1998);二是由于某种特定的本地需求导致生产要素的集聚而形成产业集群。诱导产业集群形成的两大类要素具有两个共同的特点:一是它们都是本地所特有的且是不可移动,属于不可移动的本地特有要素,如英国的斯塔福德郡形成陶瓷产业集群得益于本地特有的优良粘土(马歇尔,1994),美国麻州的几个高技术产业集群得益于MIT与哈佛大学(波特,1998),芬兰的环境产业集群是为了解决当地污染而出现的(波特,1998),这里的优良粘土

5、与MIT、哈佛大学及污染治理的需要都是不可移动的本地特有要素;二是这些不可移动要素因稀缺、难以模仿、不可替代而具有一定的价值,能够吸引其他可移动的要素向该地聚集。2形成机制产业集群一般都是自发形成的,并且是在形成之后才被发现,而有些产业集群形成以后也没有被发现。任何一个产业集群都要经历诞生、雏形、成长、成熟、衰退、消亡六个阶段。当某地因某种原因出现了一个关键性企业,该企业因某种原因而衍生出生产相同或相关产品的企业,或因被模仿而引发新创企业的产生,或因产业联系而吸引了供应商向该地集聚,一旦同类或类似或相关的几家企业在一个地方出现,达到了最初的关键多数注:波特是首位使用“产业集群”概念的学者,在1

6、990年出版的国家竞争优势中第一次使用“产业集群”概念,意指“一国之内的优势产业以组群的方式,借助各式各样的环节而连系在一起,并在地域上集中”(波特,2001);在1998年发表的一篇题为“集群化与新竞争经济学”中,波特初步表达了他的产业集群思想(波特,1998);而在1999年出版的竞争论中的“产业集群与竞争”一文,波特系统地阐述了他的产业集群思想(波特,2003)。注:最经典的是硅谷IT产业集群中的肖克利半导体公司衍生出仙童公司,后者又衍生出因特尔公司、阿内尔科公司等一系列公司,从而形成了早期的产业集群(李钟文等,2002)。另外,德国印刷机产业集群中的关键企业是创办于1817年的K&B公

7、司,它衍生了一系列印刷企业(波特,2002)。注:产业集群效应的具体内涵见下面的分析。时,意味着形成了某产业集群的雏形,而该关键性企业则是这一产业集群诞生的标志。产业集群的雏形一经形成,产业集群的效应开始产生并不断扩大,产业集群进入了内部自强化的良性循环过程,即产业集群效应吸引更多的相关企业与单位向该集群聚集,而新增的企业与单位又增大了集群效应,此时,该产业集群处于成长阶段。当产业集群成长到一定的程度,其五大行动主体基本都已出现,并且同类企业或相关企业的数量达到一定的规模,产业集群既有一定的深度又有一定的广度,产业集群的效应得到充分释放,此时,产业集群处于成熟期。据波特的研究,一个产业集群通常

8、需要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达到成熟期,此时的产业集群才能获得实质性的竞争优势(波特,2003)。在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中,关键性企业是决定产业集群能否诞生的基础。在强制性培育的产业集群形成中,可以通过人为选择而催生该关键性企业;在诱致性与引导性产业集群的形成中,该关键性企业只能事后回顾了,它的出现尽管有一定的必然性,但却往往是偶然因素引发的。番多(Pounder)等把产业集群类比森林,而关键性企业则是第一粒树种。他们认为,尽管没人能准确预测出第一粒树种何时会落于何地,但该树种一旦入土,它就可能会长出一片森林(Pounderetal,1996)。三、产业集群的类型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产业集群有

9、不同的类型。一是根据产业集群的形成方式可分为诱致型、强制性培育型与引导培育型的产业集群。其中,诱致性产业集群是“由下而上”的自发性产业集群,即先有企业的自发聚集,当产业集群进入成长阶段时,政府开始介入并主动承担应负的责任;强制性培育的产业集群是“由上而下”的人为性产业集群,即政府通过明确的规划,从关键性企业的催生开始介入集群的培育活动;引导培育的产业集群是“上下结合”的产业集群,即政府通过观察发现了产业集群的雏形后,即时介入产业集群的培育与指导。二是根据产业集群形成的驱动因素可分为供给因素驱动形成型与需求因素驱动形成型的产业集群。三是根据产业集群中成品商的市场结构可分为轮轴式、多核式、葡萄式与

10、混和式产业集群。其中,轮轴式是指围绕一个特大型成品商而形成的产业集群,如日本的丰田汽车城就是围绕丰田汽车公司而形成的汽车产业集群;多核式是指围绕3-5个大型成品商而形成的产业集群,如美国的底特律汽车城是围绕着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公司而建成的汽车产业集群;葡萄式是指由众多规模悬殊不是很大的成品商构成的产业集群,如由众多中小企业而构成的“第三意大利”产业集群,也就是马歇尔最初观察到的那种产业集群,故又称之为“马歇尔产业集群”;混和式是指不符合以上三类的产业集群,如硅谷就是典型的混和式产业集群。四是根据产业集群的深度可分为简单型与复杂型产业集群。其中,简单型是指从成品商到原始供应商之间只有2

11、-4层产业链的产业集群,如一些鞋类与服装类产业集群;复杂型是指从成品商到原始供应商之间有5层以上产业链的产业集群,如汽车产业集群。五是根据产业集群中同类企业之间的合作程度可分为松散型与紧密型产业集群,前者是指同类企业之间合作较少,后者是指同类企业之间合作较多。此外,可根据成产品的属性分为传统产业集群与高技术产业集群;根据成产品的产业归属而分为农、林等产业集群,制造产业集群与服务产业集群,往往根据成产品的名称而细分产业集群,如汽车产业集群、IT产业集群、花卉产业集群,等。四、产业集群的效应产业通过集聚形成产业集群,产业集群能够释放出一种集群效应。这种集群效应既是产业集群合理存在的基础,也是产业集

12、群不断完善的推动力。根据纳德维(Nadvi)的研究(Nadvi,1996),集群效应是通过集体效率(Collectiveefficiency)而表现出来的,它体现在三个方面:1外部经济性当一项经济活动的社会收益大于私人收益时,就存在着外部经济性(Externaleconomies)。产业集群中的外部经济性是德国经济学家韦伯于1929年所称的“集聚经济效应”(Theefficiencyofagglomerationeconomies),即因产业在地域上的集中而导致社会分工深化、企业联系加强和区域资源利用提高所产生的成本节约(韦伯,1997)。集聚经济效应以便利性而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接近的便利性

13、,如接近市场的便利性、接近专业化员工与中间投入品的便利性、接近互补品的便利性、接近信息的便利性、接近公共服务的便利性;二是企业新生的便利性,产业集群中具有同类企业产生的各种便利要素,创业者很容易以较低的成本、较小的风险整合资源而创建新企业;三是创新的便利性,产业集群中面对面的观察与学习的便利性导致了“集群中飘荡着行业秘密的空气”(马歇尔语),致使技术溢出效应更强、默晦知识的扩散更容易、产业集群中的创新更容易发生;四是社会资本形成与积累的便利性,集群中的行动者因地域的接近、交往的频繁、亲友的情缘等因素很容易形成与积累良好的社会资本。集聚经济效应是一种被动型的产业集群效应,即产业集群一旦形成,这种

14、经济效应就会自发产生。2联合行动联合行动(Jointaction)是指产业集群中厂商间为了某些共同的目标而进行有意识地合作。舒米兹(Schmitz)认为,产业集群中的联合行动可用厂商间合作的数量与合作的方向两个维度来衡量(Schmitz,1997)。合作的厂商数量是指产业集群中进行各类合作的厂商数量之和,厂商之间既可是两两之间的双边合作,也可是多个厂商之间的多边合作。厂商间合作的方向是根据厂商间的合作关系建立的基础而定,在同类产品厂商之间的合作为横向合作,而沿注: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社会学家科尔曼(Coleman)教授于1988年提出了“社会资本”(Socialcapital)概念,意指在一个社会

15、群体中,行动者之间的某种社会关系;社会资本的构成三要素:一是行动者之间的义务、预期与信赖,二是群体中的信息渠道,三是惩罚的规范与效果;良好的社会资本能促进社会群体中行动者的某些行动(Coleman,1988)。注:推动性单位是一种起支配作用的经济单位,当它增长或创新时,能诱导其他经济单位增长。着产业链分工的厂商之间的合作为纵向合作。产业集群中的联合行动能够提高合作厂商的技术能力、生产能力与市场能力,能够有效地促进产业集群的成长与竞争力的提高。与产业集群的经济外部性相比,它是集群中行动主体之间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是一种主动型集群效应。3制度背景影响从整体性来说,产业集群是介于企业与市场之间的

16、一种新型的空间组织形态(波特,1998)。作为一种组织形态,产业集群是处在一定的制度背景(Theinstitutionalcontext)之中。制度背景分微观层面与宏观层面,前者有合约、产权等,后者有政治、社会与文化因素。集群中社会资本逐步形成与积累,集群中盛行着诚信与合作的文化氛围;产业集群中各厂商之间的合约签订与执行的交易费用较小;另外,作为制度的重要供给者,政府在产业集群中作为一个重要的行动主体,它通过政策制订选择合适的厂商进驻集群中,并通过特定的产业集群政策来促进集群的发展。五、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作为一种中间组织形态,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源于其集中化、网络化与地域化特性。集中化是通过分工

17、专业化而实现,它至少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某产业集群主要集中于某产业,它是由诸多相同企业共同构成了佩罗所界定的增长极或推动型单位;二是相关、相近或互补的厂商集中于该产业的产业链或“迂回生产链”上,它们使得该产业链高度专业化与精致化,充分获得因专业化而产生的高效率,而且迂回生产方式呈现复杂化。集中化的结果是产业集群具有明显的特色化、低成本化或者兼而有之的竞争优势;另外,集中化导致集群中的企业利用相同或类似的技术,生产同类产品,面对共同的机会与威胁,因此,竞争异常激烈,刺激集群中的企业勇于创新,不断提出新产品。产业集群中的各行动主体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效的网络组织。产业集群的网

18、络化促进了集群中厂商之间的共同行动,强化了合作,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其结果导致了产业集群既能获得一定的规模经济,又能获得一定的范围经济;另外,处于网络化的产业集群中厂商之间交易频繁、相互依赖性强,呈现重复博弈特性,厂商之间的诚信度较高,社会资本较厚,彼此之间的交易费用较少。产业集群的地域化实际上是全球经济一体化中本地化的具体体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一些可移动经济要素能在全球范围流动,但一些地方特有的经济要素是不可移动经济要素,它们只能在某地存在并有效地发挥作用。产业集群中业主之间天然的亲情、乡情与友情就是这种不可移动经济要素之一,它们构成了本地的社会资本,是集群中厂商之间共同行动的

19、基础,是厂商之间交易费用减少的重要条件,也是产业集群中新企业不断诞生的“催化剂”。注庞巴维克在1923年出版的资本实证论中提到,一切生产的最终目的,是制造满足人类所需要的物品,即制造用于直接消费的物品消费品。消费品的生产方式有两种:一是付出劳动即能达到目的,这是直接生产方式;另一是故意采用一种迂回的生产方式,即先生产制造消费品的工具,再用这些工具来生产我们所需要的消费品(庞巴维克,1995)。六、产业集群的功能一是提升产业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产业集群的产业特性与集中化表明,产业集群是若干厂商集中于某一产业,通过多类行动主体的共同努力,利用集群效应而获得一定的竞争优势。因此,针对一些产业而言,尤

20、其是那些产业链比较长或迂回生产方式比较突出的产生,利用集群化发展可以迅速提升该产业的区域、国内或国际的竞争优势。二是推动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产业集群的地方性与集中化表明,产业集群是若干厂商与机构集中于某一特定地域共同发展,它们提升了该地的经济总量,拉动了该地就业,增加了该地税收,推动了该地服务产业的发展,是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三是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式。中小企业发展的先天不足是企业规模小、市场接近难、市场势力弱、融资渠道少、人才贮备不足、信息资源欠缺等等,而产业集群的网络化正是把大小不等的各厂商和各类机构联成一个有效的网络,尤其是马歇尔式产业集群中,各厂商都只是该产业集群网络中的一

21、个节点,面对市场的首先是产业集群本身,其次才是各具体企业,产业集群整体的规模很大,市场势力很强,集群内的人才丰富、信息多,资源共享,有效地避免了中小企业发展的先天不足。四是发展中国家促进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的重要途径。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工业化与城镇化是难以回避的经济发展阶段。工业化的重要内容是农村工业化,它是解决发展中国家农村问题的关键,也是城镇化的基础。实现农村工业化的途径有多种,一个重要途径是发动农民就地创办小企业,甚至小作坊与家庭手工业,促使农民就地转化为产业员工。农民就地创办的小企业不仅面临中小企业发展的普遍问题,而且还有教育水平低、技术能力不足、管理素质不高、基础设施很差等特有问题

22、,可谓困难重重。产业集群能够促进小企业的发展,而产业集群中技术溢出和衍生企业的便利性能够促进新创企业不断产生,公共服务部门的职业培训、技术支持可以有效地弥补农村企业的先天不足,而地方政府的积极参与可以不断提高本地基础设施与发展环境。可以说,产业集群是发展中国家促进农村工业化的重要途径。农民转化为产业员工,解决了农民就业,稳定与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城镇化就简单化为房地产、城镇规划与城镇管理问题了,反过来,城镇化又以其良好的基础设施与公共物品的聚集而促进农村工业化。五是“大企业病”的一种有效解决方案。“大企业病”又称“企业恐龙症”,它是企业过于庞大,内部管理幅度过宽、管理链过长而导致的内部管理费用过

23、高、效率过低。“大企业病”的类型有多种,一个重要类型是企业“大而全”,即为了追求“外部交易内部化”,建立了内部完善的产业配套体系,甚至办起了相关社会单位,形成了一个完善的、独立的产业小社会。在市场交易费用过高的时代,“恐龙型企业”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在产业集群盛行的今天,尤其是产业集群的网络化而导致交易费用较低的特性表明,这类“恐龙型企业”不仅没有存在的必要,而且还可应用产业集群作为这类“大企业病”的一种有效解决方案。六是国家与区域创新系统的一种重要实现方式。国家创新系统理论指出,技术创新和传播需要大量相关部门和制度的支持,在创新和学习中除了正式的机构和制度之外,各种非正式的文化、习惯等也在影

24、响着知识的积累和传承过程(Nelson,1993)。区域创新系统是指区域网络各个节点(企业、大学、研究机构、政府等)在协同作用中结网而创新,并融入到区域的创新环境中而组成的系统。区域创新系统是国家创新系统的基础和有机组成部分,是国家创新系统的子系统,体现了国家创新系统的层次性特征。区域创新系统获得成功的前提是本地的创新网络,即建立在企业间,以及企业与科研机构间长期的合作的基础之上。无论是国家创新系统还是区域创新系统,其目标都是通过知识有效的积累、传承与增长来促进技术创新,从而导致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其方式是通过创新系统的主体构成有效的网络、互动创新。这一要求不仅为产业集群的网络特性而体现,而且是产业集群效应的重要组成成份。因此,产业集群可作为国家与区域创新系统的一种重要实现方式。综上可看出,产业集群的功能并非单一而是多重的,它实际上是经济发展的一种战略方式。主要参考文献:马歇尔,1994:经济学原理,商务印书馆。M波特,2003:竞争论,中信出版社。M波特,2002:国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