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德视角下的心灵概念_第1页
米德视角下的心灵概念_第2页
米德视角下的心灵概念_第3页
米德视角下的心灵概念_第4页
米德视角下的心灵概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米德视角下的心灵概念读心灵、自我与社会目录 TOC o 1-5 h z 一、绪论2 HYPERLINK l bookmark16 o Current Document (一)心灵的社会性2 HYPERLINK l bookmark20 o Current Document (二)对内省论的反驳2(三)对行为主义的发展3 HYPERLINK l bookmark25 o Current Document 二、姿态与客观意义3 HYPERLINK l bookmark29 o Current Document (一)姿态3 HYPERLINK l bookmark32 o Current Docu

2、ment (二)客观意义4 HYPERLINK l bookmark35 o Current Document 三、有声姿态和意义内在化的可能性4 HYPERLINK l bookmark39 o Current Document 四、表意的符号与心灵5一、绪论由于米德的心灵、自我与社会是讲稿形式的,其内容并非按照严格逻辑 推理过程进行组织,因此,对姿态、态度、表意符号、意义和心灵等关键概念进 行阐述和梳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社会行为主义中对姿态发展为表意符号,存在 于社会行为过程中的意义进入个人内在经验从而发展为观念等问题做出的阐述, 进而理解米德视角下的心灵概念。(一)心灵的社会性19世纪末

3、,生理学和心理学对于中枢神经系统机制的研究指明了一种可能 性:用普遍性的物理陈述来解释人类的智能,而米德也试图在实用主义传统上对 人类心灵这一重要哲学问题进行重构,从而指导实际训练和控制的活动。1但他 采用了不同的理论进路,即在社会过程的发展中发现心灵产生的可能性与其机 制,可称社会行为主义。之所以从社会行动的角度着手,一方面是由于美国的机 能主义心理学仍没有找到中枢神经系统中可与人类智能相对应的中枢,从而为思 维提供统一的科学解释,另一方面,米德受冯特晚期对于民族心理学研究的影响, 不再将视角局限于个人的生理机制和经验感受,而着眼于社会范围寻找可能的解 释。有趣的是,在心灵、自我与社会中使用

4、了哲学、社会心理学和生物学的 许多概念和观点,这和米德身为社会心理学家和哲学家的双重身份及他检验理论 的实用性标准有关2,也体现了米德宏大的理论构思:借用在社会行动中产生的 心灵概念来说明自我概念的形成和社会整合如何可能。(二)对内省论的反驳米德将休谟为代表的观念论称为内省论,在内省论者看来,心灵是由印象和 观念等组成的,而印象与观念又可以组合或再生成,心灵实际上被看作是独立于1 美米德心灵、自我与社会,赵月瑟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8年,第40、41页。2米德对心灵的定义不同于内省论,但他常常强调自己无意反驳内省论,在笔者看来是因为他认为内省论 是哲学思辨,而他的社会行为主义仅仅为了指导实践

5、活动。物质世界的精神实体。米德当然对此持反对立场,甚至对于西方哲学传统中主观 和客观、物质和心灵的二元对立他也不予接受,因为把心灵看作纯粹个体性且独 立于外部世界的,也就意味着这样的理论只完成了认知任务,而无法对实践活动 有所帮助。(三)对行为主义的发展米德的社会行为主义虽然将思维进行了重构,但仍承认内省领域的存在, 而以华生为代表的行为主义者则只承认个体可观测的外在行为,用条件反射的机 制来解释人们的行动,人们所谓的语言仅仅是该语词作为某刺激的联结引起了本 应由该刺激所引起的反应,而思考则是喉头的动作。对不假思索的习惯性行为, 如士兵听到口令立刻动作,条件反射机制是恰当的解释,但要说明纯粹的

6、思考或 是深思熟虑后的行动,华生的理论则遭遇了困难。但米德和华生持相同的反内省论立场,理论旨趣都在于将意识从随个体而 变的困境中解脱出来,找到其普遍性和确定性的那一方面。米德否认心灵作为精 神实体的存在,转而认为所谓的心灵也是经验的一部分,只不过该部分是个体所 特有的经验,并试图说明外在经验同个体内在经验的关联性,从而用普遍性的科 学陈述来说明心灵。3米德的上述理论任务借助了 “态度”这一概念加以完成,动作除了包括华生 已描述的可观察的外在动作,也包括该动作作为一个整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体现 (态度),态度将引起动作的不同部分组织起来,代表了当下和将要发生的动作, 态度一方面是社会动作的准备状态

7、,另一方面,个人经验中组织起来的态度群也 构成了事物的观念和意义。二、姿态与客观意义(一)姿态姿态是社会动作的开端,是第一个有机体的行动中引起第二个有机体相应 的态度和反应的充当刺激的部分,并且该顺应反应又反过来充当刺激令第一个有 机体的行为相应的做出调整,直至以此姿态会话的形式完成社会动作。狮子潜行 靠近羚羊是狮子捕猎行动的开端,该姿态将引起羚羊的警觉和奔散而逃,而羚羊 顺应狮子的姿态所做出的警觉姿态或许会改变狮子的行为,令狮子提前开始奔跑 追猎。在此情形下,狮子的姿态和羚羊的顺应反应共同完成了捕猎这一社会动作, 其间并没有意识的作用,狮子在捕猎时并没有预想羚羊会逃跑,从而伏低身子悄 悄接近

8、,狮子的潜行仅仅是出于本能性的动作。值得注意的是,我们或许会认为 羚羊的逃跑行为体现了恐惧情绪,这实际是我们从观察者的角度做出的解读,在 纯粹的姿态会话中,姿态并没有表达做出该姿态者的情绪,我们不能说羚羊产生 且认识到恐惧情绪,并以逃跑的姿态来表达。前意识阶段的姿态会话也可以完成 更复杂的大规模社会动作,蚂蚁的社会合作即是一例,工蚁收集储存食物,兵蚁 抵御外敌,却并没有产生对于食物或敌人的概念。(二)客观意义在以初级阶段姿态会话完成的社会动作中,我们已经可以发现意义的存在, 它就存在于某个有机体的姿态、另一有机体对其做出的反应和共同完成社会动作 的结果之间的三联领域中。第一条狗对第二条狗发出吠

9、叫,吠叫或许会引起第二 条狗的逃跑或挑衅姿态,进而两狗或相安无事或撕咬起来,社会动作的确定和完 成依赖第二条狗的反应,即另一个有机体对刺激的顺应反应具有指明社会动作结 果的作用。倘若两狗撕咬起来,那么从观察者角度来说,第一条狗的姿态表示了 其将撕咬另一狗,实际上该姿态表明了其与社会动作之结果的关系,这便是该姿 态的意义,姿态的意义客观存在于社会动作某些方面之中,因而是经验的。三、有声姿态和意义内在化的可能性人捏紧拳头则不同于狗的吠叫,因为捏紧拳头者预想到自己将要往他脸上打 一拳,并且受到该姿态威胁者也了解该姿态代表着做出者的敌意,此种捏紧拳头 的姿态便是表意的符号。这时,在客观领域的意义被内在

10、化,进入了个人内在经 验,某人做出的姿态不仅预示着其后的行为,其也自身也对该姿态的意义了然于 心。意义内在化一一做出姿态的有机体知觉自己做出该姿态的行为,也知觉另一 个有机体的顺应反应及社会动作的结果同姿态的关联性4的可能性就在于有4知觉一词可以理解为预设了心灵的存在,但在这里,知觉仅仅指代客观意义在个人经验中被强调且组织 起来的过程。声姿态的特殊性质。有声姿态被做出姿态者和顺应反应者同时地接受,此情景提 供了一种可能性:做出姿态者潜在地作出了同顺应反应者相同的反应,从而使做 出姿态者有可能从反应者的角度看待自己的行为。例如,将金丝雀同麻雀放在相 邻的笼子里,麻雀发出叫声,金丝雀发出另一叫声作

11、为反应,便完成了有声姿态 的会话。假设麻雀具有发出金丝雀的那一叫声的能力,那么在麻雀发出金丝雀叫 声的时候,它采取了金丝雀的动作和发声方式,从而使它自身作为发出者听到了 金丝雀的那一叫声,并且那一叫声还在麻雀作为接收者的情境中听到,这一叫声 便被双倍地强调,从而可能在麻雀的经验中凸显出来。而该金丝雀叫声总是在麻雀发出叫声后由金丝雀发出,借助该被强调的金丝 雀叫声,意义的其他部分也可能进入了麻雀的经验当中,麻雀得以知觉到自己的 叫声以及该叫声同金丝雀叫声之间的关联性。四、表意的符号与心灵鸟类的叫声等有声姿态具有发展为表意符号的可能性,但似乎只有人类的语 言发展到了这一阶段,这是由于只有在人类才发

12、现了如下现象:发出声音的人具 有某种寻求表现的冲动,且该冲动同听到声音的人作出反应的冲动是同一种类的 5。最为典型的例子是,啼哭的孩童往往会引起父母的关爱态度和反应,而孩子 也具有扮演父母角色的冲动,会喜爱玩洋娃娃或在过家家时充当父母。因此,人 类孩童在漫长的童年中的得以多次参与社会动作,更可能从反应者的角度观察自 己的行为,完成意义内在化的过程。内在化的意义并非孤立地存在于个人经验当 中,来源于不同社会动作中的意义围绕着自身做出的姿态或其复合体被组织成一 个整体,这就是我们所称的观念。因此,人类的姿态在引起反应者反应的同时,也潜在地引起说话者的反应, 引起说话者中枢神经系统中一组有组织的反应

13、定势的开端(态度群),这些反应 定势之间既在空间上,也在时间上联系起来。空间上的联系意味着在说出马这一 语词时,如果反应继续朝着某一个方向进行,这可能意味着说话人会朝着马走去 并骑上马背,若向另一个方向进行,则可能意味着售卖马的行为。更为重要的是时间上的联系,正是它使得人类具有了凭借符号来控制自己行 为的能力。在拳击手挥动拳头的情景中,该行为也潜在地引起拳击手闪躲的反应, 但人类的智能却并不止步于此,人类尚未在外部作出却已发生的反应(态度)实 际上影响和控制着现在的反应,使得拳击手有可能做出佯攻的行为,拳击手在挥 动拳头那一刻不仅潜在地引起了自身闪躲的态度,而且该态度本身作为刺激引起 了后一阶

14、段的反应,即抓住对方防守时出现的空隙进行反击。这也使得人类行为具有了同华生式条件反射行为截然不同的特性,在华生的 理论中思考和行动是合并在一起的,士兵收到命令后立刻做出行为,但这并不能 解释人类行为中部分存在的延迟反应现象,人们往往能够抑制动作在外部的发 生,而仅仅让反应停留在心灵层面上,尝试性的预先显现个体经验中的不同可能 性或选择性,6并根据过往的经验做出选择和行动,体现出目的性和计划性。而某些时候,心灵层面的反应甚至比外在的行动获得了更大的重要性,人们 借由符号引起自己潜在的反应,并对反应进行分解和组合,使得复杂的思考成为 可能,另一方面,人们的思考也受制于此,人类至今为止也无法想象出一个完全 不存在于经验中的事物,所谓的神灵或怪兽的外形也只是根据以往的经验组合的 结果。但这样根据社会行为过程对心灵产生做出的说明必然面临一种诘难:社会行 为的特殊性可以解释我们经验中特殊性要素的部分,却无法解释其中的普遍性要 素,马的特征,如骑乘、售卖和食用等都可以由相对应的行为加以说明,但马这 一概念本身的认知却难以解释。这一诘难没有认识到以下显然的事实,与我们所称的观念、概念相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