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大气压强》教学设计_第1页
《93大气压强》教学设计_第2页
《93大气压强》教学设计_第3页
《93大气压强》教学设计_第4页
《93大气压强》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9.3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怀宁县清河初中 汪小兵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大气压强。2.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了解大气压强的大小和单位。3了解大气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与防护。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和生活实例,感知大气压强的存在。2了解托里拆利实验的测量原理,掌握大气压的测量方法。3通过观察、演示、体验,感知人类如何利用大气压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通过对大气压强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教学重难点】重点:大气压的存在、用大气压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现象。难点:大气压的测量。【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饮料瓶、水槽、杯子、水、硬纸片、吸盘、注射器、铅球、

2、光滑的金属盒等。【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复习回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液体压强,知道液体由于重力作用和流动性,液体内部朝各方向都有压强。【抛砖引玉】我们生活的地球周围被厚厚的空气包围着,我们称之为“大气层”,那么,大气层里的空气也受重力,也具有流动性,它们是否也像液体一样,朝各方向都存在压强呢?观察、比较、思考。利用PPT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二、新课学 习(一)感知大气压的存在【提出问题】处处留心皆学问,请同学们列举一些与大气压有关的生活实例。 【演示实验】师生合作,完成四个小实验:1、“覆杯”实验老师演示,并简单分析道理。单掌吸罐

3、先老师演示,然后与学生互动,请学生上台尝试。3、吸盘吸杯老师演示,请学生分析原因。用注射器活塞提拉重物(铅球)老师与学生合作完成演示,来感知大气压的巨大。【经典回放】马德堡半球试验【总结归纳】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想想议议】我们周围有这么大的大气压,我们为什么没有受压的感觉呢?思考、交流、搜集应用实例,回答,如用注射器吸药水,用吸管喝饮料,吸盘挂衣钩等。观察、参与、合作、体验、分析,直观感知大气具有压强,并且非常之大。了解历史,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加深对大气压的认识。学生讨论、回答:人的体内也有气压,它与体外的大气压相平衡。(二)大气压的测量【承上启下】马德堡

4、半球实验不仅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而且说明大气压确实很大,大气压究竟有多大呢?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最早通过实验,精确地测出了大气压的值。【播放录像:托里拆利实验】【实验分析】大气压强跟760m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相等,利用转换的思想把无形的大气转换为水银的压强。即大气压强的值约为1.03105Pa,通常把这样大小的大气压叫做标准大气压。粗略计算时标准大气压可以取为1.105Pa。【算算想想】11标准大气压可以托起多高的水柱? 2根据计算的结果,想一想为什么大气压的值很难测? 【问题导学、自主学习】1测量大气压的仪器叫气压计,分两类: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2.提问:生活中那些地方有无液气压计?学生

5、观察、思考交流:选取玻璃管内与管外液面相平的液面为研究对象,由于液面保持静止,根据二力平衡,上下方压力相等,压强相等。P大气=P水银=水银gh=13.61039.8N/kg0.76m=1.013105Pa 学生计算、回答。(约10.34米)大气压强将水压到十多米高,由于生活中没有如此高的玻璃管,如果用水做实验,是不行的。阅读课文,自主学习了解大气压的测量仪器,回答问题。(三)影响大气压大小的因素【承上启下】我们身边的大气压强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介绍、提问】1.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2.大气压随天气的变化而变化。结合生活经验,思考、交流、回答,了解影响大气压大小

6、的两个主要因素。(四)大气压的应用与防护【承上启下】 大气压强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前面我们提到的吸盘挂衣钩、吸管吸饮料、注射器吸药水其实都是大气压强最简单的应用,下面再和大家一起来认识大气压强在生活中更高级的应用。1、抽水机(最重要的应用)阅读课文,了解活塞式抽水机。播放flsah动画,展示离心式水泵结构及工作过程。吸盘起重机PPT展示图片,用自制教具演示吸盘起重机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 3、饮水机PPT展示图片,用自制教具演示饮水机工作原理。 4、高山反应与宇航服 PPT展示图片,老师介绍、提问。 阅读科学世界,观看flash动画,了解抽水机工作原理。学生观察、思考、参与,合作、观察、思考, 直观感知。观察、思考、讨论、交流、回答。了解大气压的危害与防护。使学生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器件的物理原理,具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中的意识。用自制教具演示,更直观、形象,降低学生的思维难度培养和增强学生辩证认识事物的意识。课堂小结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惑?学生讨论梳理知识,交流收获和疑惑。促进知识的巩固掌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