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史世界经济发展史课件_第1页
专题史世界经济发展史课件_第2页
专题史世界经济发展史课件_第3页
专题史世界经济发展史课件_第4页
专题史世界经济发展史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专题史 世界经济发展史第1页,共97页。一、古代世界经济发展(中世纪西欧) 1、庄园的特征社会职能:西欧中世纪农村基本的经济和社会组织经济性质:大体上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阶级关系:国王、教会贵族和世俗贵族都是庄园领主领主占有土地,通过地租剥削农奴,农奴与领主之间人身依附关系明显耕地类别:领主自营地、农奴份地、自由农民份地剥削方式:由于生产力相对低下,最初普遍采用劳役地租第2页,共97页。庄园平面示意图第3页,共97页。认识:庄园自给自足的状况是由当时西欧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中世纪晚期,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商品货币关系的渗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和农奴制开始瓦解,庄园制渐趋衰落。 第

2、4页,共97页。2、城市的自治背景:中世纪城市兴建于封建领地之上,司法权和行政权掌握在领主手中,受领主盘剥目的:为维护自身利益,营造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的环境,与封建领主矛盾不断。争取自治是城市反对封建领主斗争的主要政治目的之一。(夺取城市司法权和行政权)手段:金钱赎买和武装斗争;结果:部分城市获得完全自治权;一些城市取得部分自治权,由国王和城市代表共同管理;相当一部分中、小城市限于自身力量,仍处于各级封建领主控制之下第5页,共97页。城市复兴的影响:使欧洲出现了一个新的阶层市民阶层,他们是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欧洲庄园制度的瓦解,使农奴变成了人身自由的佃农。城市与王权结

3、盟,一方面,王权得到加强,另一方面,市民阶层参与政治,促成了议会制度的产生。随着城市的兴起和发展,文化逐渐摆脱教会控制,发展加速,形成了市民世俗文化和世俗教育,大学兴起,为日后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作了准备。第6页,共97页。二、近现代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一)发展历程产生(萌芽):15-16世纪 兴起:17-19世纪初 发展:蒸汽时代-电力时代相对稳定发展即电力时代后期 进一步发展信息时代 第7页,共97页。1、产生(萌芽)时期:15-16世纪推动性事件:民族国家形成,君主专制取代等级君主制;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文艺复兴运动等特征:工场手工业是工业生产组织的基本形式。主要商路和贸易中心

4、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西欧主要国家进行资本原始积累。重大影响: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第8页,共97页。资本原始积累 (1)时间:从新航路开辟到19世纪初期(2)方式在国内剥夺农民的土地,英国的“圈地运动”(15-19世纪)海外殖民和贸易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三角贸易”,贩运黑奴(3)后果给美洲、亚洲、非洲带来灾难、破坏促成了手工工场在欧洲的广泛建立,也为工业革命(机器大工业)准备了条件第9页,共97页。 圈地运动是英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传统史学对圈地基本上持负面评价,无论是托马斯莫尔还是马克思,都猛烈批评圈地对农民的掠夺和剥削。但是到了二十世纪下半叶,传统的历史结论受到了质疑和挑

5、战,圈地运动被赋予了新的解释,获得了新的评价。 你如何看待圈地运动?第10页,共97页。英国圈地运动时间:15世纪末开始;“光荣革命”后大规模开展影响: 对英国革命:使农村诞生了使用雇佣劳动的农牧场和新贵族,推动手工工场的不断发展,新生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政治、经济利益逐渐趋同,要求废除君主专制,发展自由资本主义。推动英国革命爆发。 对工业革命:是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方式。引发了农业的革命性变化,农业资本家经营的农场将谷物种植与畜牧业结合,推行多种作物轮作制和耕地、牧场轮换制,农业生产率和农作物产量大幅提高,推动了农业资本主义发展。圈地运动使大批农民得以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大

6、量廉价的劳动力,农村人口逐渐向城市迁移。开拓国内市场。结论:英国在农业现代化的探索中存在暴力和不公正现象,侵犯了自耕农的利益;但圈地运动也使经营者、所有者和耕作者的权益分离,奠定了现代农业的基本概念,成为英国社会大变革的先导。第11页,共97页。2、兴起时期:17-19世纪初推动性事件: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英法美三大革命)、启蒙运动、殖民扩张、科学革命特征:手工工场发展;资本主义己成为历史发展的主流。重大影响: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确立,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思想得到传播。第12页,共97页。 3、发展(1)蒸汽时代时期:19世纪初-1870年推动性事件:工业革命;殖民扩张特征

7、: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农业社会嬗变为工业社会;工业化浪潮在欧洲、北美、东亚扩散。重大影响:资本主义战胜了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制度得到巩固和发展。东方落后、西方先进的世界面貌形成,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扩大和世界体系的形成。世界历史出现了三股进步的历史潮流: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运动兴起:美国内战、日俄改革。社会主义运动发展:马克思主义诞生。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第13页,共97页。时间含义性质政治前提条件进程影响(后果)英国工业革命简表18世纪60年代19世纪30、40年代 从手工工场到大机器生产转变,从传统农业社会到近代工业社会转变 具有双重性质 :生产技术的革命 ,社会关系的

8、革命 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完善 资金和劳动力条件:英国通过圈地运动、殖民掠夺、贩卖黑奴,扩大资本的原始积累,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资金和劳动力;科学、技术条件: 18世纪英国科学技术发展;1718世纪时,英国工场手工业相当发达,积累经验和技术。市场条件:18世纪中叶英国确立殖民霸权,建立最大殖民和贸易体系 地理条件:英国位于大西洋东岸的中心,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确立机器生产主导地位,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社会阶级结构方面形成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城市成为社会生活的中心。推动了人们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的变化。造成先进的西方和落后的东方的世界格局,东方从属于西

9、方,英国加大殖民扩张。 棉纺织业 ;动力业:瓦特改良蒸汽机“蒸汽时代”; 交通运输业 完成:19世纪30、40年代机器制造业的出现(“用机器制造机器”) 第14页,共97页。(2)电气时代前期时期: 1870年-一战推动性事件:第二次工业革命特征:进人电力时代,资本主义出现飞跃式发展。影响:垄断组织产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由自由竞争阶段过渡到垄断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美国、德国超越了英、法;英、法由于技术设备的落后,资本大量输出,经济发展缓慢下来;日本也开始崛起。列强瓜分世界斗争加剧,引发地区冲突,最终导致一战爆发。第15页,共97页。政治基础:欧美主要国家资产阶级革

10、命基本完成,政局相对稳定资本条件:借助第一次工业革命,欧美主要国家都实现了初步的工业化,积累了进一步创业的资本 科学基础:科学理论的突破和技术发展,尤其是科学理论对技术创新的推进作用市场条件:德、意、日等国家的统一开辟国内市场,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进一步扩大了对商品的需求劳动力条件:自由劳动力增加;劳动力素质提高第二次工业革命简表时间背景条件进程影响19世纪70年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核心内容是电机的发明和运用,电力时代;钢铁冶炼技术 ,钢铁成为新材料;内燃机发明带动汽车工业的诞生,交通运输展现新面貌,内燃机还推动了农业的机械化 ;石油化学工业成为重要的生产部门 生产领域:形成了以科技为依托

11、,以垄断形式组织生产经营的模式; 社会制度: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侵略方式:殖民侵略进入瓜分世界和资本输出为主的时期;环境:石油等能源大量用于生产和生活,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世界格局:欧美国家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重新瓜分世界的矛盾加剧,国际力量对比发生变化,最终导致一战的爆发第16页,共97页。4、相对稳定发展即电气时代后期时期:1924-1929年推动性事件: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世界形势相对和平。特征: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受战争破坏严重,英、法经济衰退,德、意处于崩溃的边缘,但美、日从一战中受益,实力大增,国际

12、经济力量发生了变化。影响:“繁荣”表象刺激了生产的相对过剩,孕育着严重的经济危机。第17页,共97页。5、进一步发展信息时代 (1)冷战时代时期:二战后-20世纪70、80年代原因:世界经济体系的重建;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援助;西欧的联合(一体化);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等。影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强(西德、日本经济崛起)经济格局由美国独霸发展美日欧三足鼎立第18页,共97页。(2)后冷战时代时期:20世纪90年代后原因:两极格局结束,国际形势趋于缓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欧盟的成立与发展等。影响:使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科技在国际竞争中的战略地位日益突出,经济全

13、球化趋势加强。第19页,共97页。(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相对较快的几个时期及原因 1、工业革命期间(19世纪上半期) 原因:工业革命在欧洲和美洲的进行;殖民扩张,海外市场的扩大;资本主义制度在英、法、美等国家的确立。第20页,共97页。2、19世纪晚期 原因: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主要国家的确立(前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大企业和垄断资本出现,促进生产力发展;19世纪后期欧美国家政局相对稳定;帝国主义瓜分世界,促进其经济的发展特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美德经济迅速发展,英法相对缓慢,英国丧失世界工厂地位,俄日发展较快但保留大量封建残余。第21页,共97页。3、20世纪50年代初至70年代

14、初的高速发展原因:雅尔塔体制确立,在一定时期内使世界局势相对安定;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国家调控资本主义的广泛发展;美国资本的援助使西欧各国恢复经济; 发达国家利用国际经济旧秩序,加强对第三世界的掠夺。特点:日本、西欧发展迅速,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第22页,共97页。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原因分析 1、前提新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通过革命、改革等)长期稳定的政治局面(英国、美国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和适应(例垄断、罗斯福新政) 2、条件科技条件:三次科技革命对生产力和社会历史发展的推动,充分证明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市场条件:资本主义发展需要广阔的国内市场和海外市场资本条件:大量

15、资本的积累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基础条件自由劳动力条件:雇佣劳动力是资本主义发展最基本的生产关系,需要大量的廉价自由劳动力第23页,共97页。(三)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严重受挫 1、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影响: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巩固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德日走上法西斯道路,最终爆发二战。第24页,共97页。2、世界大战:1914-1918年一战;1939-1918年二战原因:欧洲是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地和主战场,欧洲各国纷纷参战。影响: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战争耗资巨大,生产遭到战火的严重破坏,经济发展缓慢甚至倒退;美国本土基本远离战火,并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大发横财。第25页,共97页。(四)世界资

16、本主义经济格局的演变1、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和丧失 (1)确立确立:19 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原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和宪政体制的完善,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扫清了障碍,政局保持长期稳定。通过一系列对外战争,排挤荷、法,英国确立海上霸权,建立世界最大的殖民和贸易体系。英国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经济实力最强。第26页,共97页。 (2)丧失丧失:20世纪初,美国取代英国“世界工厂”地位。一战前夕,德国超过英国,成为欧洲头号工业强国。一战后,英国世界霸权遭到美国挑战,从债权国变成债务国,经济发展缓慢。原因:世界最大殖民国家,大量资本输往国外,影响设备更新和新技术采用。世界大战的打击。

17、殖民体系的瓦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美德经济的迅速发展,工业产值超过英国。第27页,共97页。2、美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过程:20世纪初,美国取代英国“世界工厂”地位,崛起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一战后,美国挑战英国的世界霸权地位。二战后,美国最终确立在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中的霸主地位。表现: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签订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主导国际贸易。推行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各国恢复经济原因:内战结束后,抓住第二次工业革命机遇,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罗斯福新政在应对经济危机上取得成功。两次世界大战使美国大发战争横财。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力量在战争中被削弱。第28页,共97页。

18、二战后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背景:世界经济危机和世界大战的教训。二战极大冲击了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美国经济实力大大膨胀。有识之士主张重建世界,以稳定世界秩序。过程: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是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和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1944年,44国举行国际货币金融会议,制定布雷顿森林协定。194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成立,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建立,史称“布雷顿森林体系” 1947年,23国缔结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 影响:美国拥有特殊地位,

19、掌握世界经济霸权,向外扩张经济。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趋势,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向着体系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有利于战后经济恢复,世界贸易发展等)第29页,共97页。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的体系演变 (1)演变过程18世纪中期-二战: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二战后-1973年: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欧元的崛起(2)认识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或联盟的建立取决于各国或集团经济实力,反映着资本主义国家的兴衰和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第30页,共97页。 3、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原因:西欧的联合(一体化)、日本的崛起,冲击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美国经济实力的相对衰落(陷入侵越战争泥沼等)

20、。第三世界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冷战结束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潮流。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表现: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多极化进程加速第31页,共97页。认识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是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历了由欧洲中心美国中心世界经济多极化的过程。经济政治的多极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第32页,共97页。世界经济格局变化的基本规律第一:世界经济一体化规律 第二:世界科技不断向纵深发展规律 第三:世界经济不平衡规律 第33页,共97页。(五)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1、形成过程 新航路开辟与世界市场的开始形成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工业革命后

21、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二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世界市场的扩大第34页,共97页。 2、形成方式(途径)武力威逼(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扩张)国际贸易的发展人口和资本的流通第35页,共97页。三次科技革命时间主要标志主要内容与世界市场的关系工业革命第二次科技革命18世纪60年代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机器大工业代替手工劳动“蒸汽时代”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19世纪最后30年电机的广泛应用电力时代促进了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关系第36页,共97页。3、结论世界市场形成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发展、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是西方列强的扩张过程第37页,共9

22、7页。4、形成影响积极:各地区交往扩大,先进科技广泛传播促进世界各国、各地区社会生产力的蓬勃发展打破了亚、非、拉等地区国家原有的落后、封闭的经济体系、社会制度,客观上给这些国家和地区带来资本主义近代文明一些国家改革政治与经济结构,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如俄、日通过改革逐渐强盛,逐渐成为资本主义大国消极:产生国际分工,形成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在世界殖民体系的基础上产生,葡、西、荷、英等国的殖民侵略,使亚、非、拉许多国家沦为西方资本主义的殖民地、半殖民地,给亚非拉带来灾难第38页,共97页。开始形成(雏形)时间:15-16世纪开始新航路的开辟第39页,共97页。第40页,共97页。开辟新航路的概况

23、 航海家 国籍支持国时间成就迪亚士 葡萄牙 葡萄牙 1487向东:到达非洲最南端好望角,开辟由大西洋进入印度洋的航路 哥伦布 意大利 西班牙 1492向西: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大陆 达伽马 葡萄牙葡萄牙1497向东,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 麦哲伦 葡萄牙西班牙 1519-1522向西,欧洲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欧洲(环球航行) 第41页,共97页。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欧洲的贸易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加强了欧洲同亚、非、拉美洲的经济和贸易联系;全球贸易范围扩大,商品流通数量、品种急剧增加,世界市场开始形成。第42页,共97页。殖民掠夺之路世界发现之路世界文明交流与市场联系

24、之路商业发展之路思想震撼之路社会进步之路新航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第43页,共97页。更深层次的看法:从人类社会现代化角度出发,标志着人类社会走向现代化世界的最早起步从对美洲生活发展的影响看,其后果是多方位的从文明交汇的角度看,大航海是新旧两个世界,亚、欧、美三大文明的汇合和交往第44页,共97页。英国的殖民扩张 表现:新航路开辟后,发展海外贸易,拓展殖民地 积极参与殖民争夺-通过一系列对外战争,排挤荷兰、法国结果:最终确立海上霸权,建立起世界最大的殖民和贸易体系,成为世界最大殖民国家 第45页,共97页。思考:英国凭借哪些优势,最终夺取了世界殖民霸主地位?国内政治制度优势依仗雄厚的经济实力 强大

25、的军事优势 地理位置的优势 第46页,共97页。初步形成背景:工业革命,进一步刺激了西方国家对亚、非、拉等地区的原料需求和商品销售;火车和轮船等新型交通工具的使用和普及,加快了国际间的商品流通。标志:19世纪下半叶,欧洲资本主义扩张到世界各地,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纳入到国际分工体系中,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第47页,共97页。最终形成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下,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再度扩大各国争先恐后争夺殖民地、划分势力范围、抢占资本输出场所,世界被瓜分完毕,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第48页,共97页。(六

26、)经济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1、经济全球化(1)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萌芽:新航路开辟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重要条件;起步:工业革命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促进世界市场的扩大;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欧美国家大力资本输出,全球贸易体系形成;中断:两次世界大战打断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二战后,经济全球化速度加快,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加强国际经济合作;高潮:20世纪80、90年代后(冷战结束后),经济全球化进入新阶段,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正式运作,进一步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第49页,共97页。世界贸易组织(WTO) 建立背景:二战后,世界市场的扩大和全球贸易的发展,大大促进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前身:1947年

27、,23国签订关税和贸易总协定,作为未来世界贸易组织的一个组成部分。建立:1986年,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启动后,各国开始筹划建立1994年,摩洛哥马拉喀什举行的国际会议正式决定成立世界贸易组织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开始运作。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性质:是独立于联合国的国际组织,负责管理世界 经济和贸易秩序;是经济全球化中诞生的国际贸易一组织和仲裁机制。(“经济联合国”)第50页,共97页。发展进程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商品 输出二战后资本输出全球化时代20世纪90年代资本新一轮扩张第51页,共97页。 (2)经济全球化的原因科学技术特别是交通和信息技术的迅猛

28、发展,为全球范围的经济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各种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成为全球化的强有力推动者;市场机制的广泛建立,为经济全球化疏通了商品流通渠道;冷战的结束为经济全球化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国际金融的发展是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催化剂;国际协调机制不断加强,成为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要条件。第52页,共97页。(3)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发达国家主导下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4)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国际经济组织的建立国际贸易的大幅度增长,国际的分工,把各国经济有机联系起来生产的国际化程度加深,跨国公司遍及世界各地经济管理制度的国际化 世界经济逐渐成为有机整体第53页,共97页。(5)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经济

29、全球化是双刃剑,有利有弊使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经济联系空前加强,世界经济增长加快经济全球化的不平衡发展,使得发达国家有望凭借传统优势成为最大的受益方发展中国家策略:保持清醒头脑,制定合理对策,在积极主动参与中谋求发展存在问题:贫富差距扩大、经济危机问题、环境问题第54页,共97页。 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剑,既有它积极的方面,也有它消极的方面。我们要发挥全球化有利于资本、知识、技术、人才的流动促进各国经济发展,这一方面是积极的方面;同时确实要注意防止由于全球化造成发达国家掠夺或者剥削发展中国家,或者发达国家用它的优势、经济上的优势制定一些不平等的规则,来使得发展中国家的权益受到更大的损害,甚至对个别发展

30、中国家的主权造成威胁,这些我们是要注意防止的。 成思危 (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 )第55页,共97页。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利:加速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弊: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发展中国家利:外资、技术、管理经验、市场弊:国家主权与经济安全受到挑战发达国家最大受益者第56页,共97页。2、区域经济一体化 (1)时间20世纪50年代起(2)特征地理位置相邻的一些国家组建(3)代表欧洲联盟、东南亚国家联盟、石油输出国组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4)评价有利于成员国对内加强经济合作,对外增强竞争能力第57页,共97页。第58页,共97页。 在欧洲文明的共同背景下,欧洲确实存在着统一的根本因素

31、。这种因素有着共同的、根深蒂固的古代文化和犹太基督教的背景。他们在同异族文化接触后,既显示出他们之间的差异性,又表现出了欧洲文明的普遍性和统一性。引自(意大利)玛格梅吉奥妮著欧洲统一,贤哲之梦 两次惨烈的世界大战使欧洲人重新思考战争与和平的观念。事实证明,势力均衡并不是治愈战争的良药。它只能保证大国的存在,并不能防止利益冲突的激化和战争。势力均衡和利益协调都不能够保证和平,必须寻求新的更有效的途径,这就是联合,即一体化。引自李济时欧洲统一:从客观到主观的历史演进及其启示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二战后欧洲走向统一的主要因素。 第59页,共97页。欧洲联盟背景历史原因:历史上,有许多思想家和

32、政治家都曾经提出过欧洲统一的方案和设想。政治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列强国力衰退,地位下降;美苏争霸对西欧安全产生威胁。经济原因:随着西欧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经济联系的增强,西欧国家要求加强经济合作。思想文化原因:西欧人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宗教信仰大致相同;对两次世界大战的反思。联合关键:法德和解,抛开历史夙怨。 第60页,共97页。进程:从“欧共体”到“欧洲联盟”时间大事记19501951195719671991199320022007法、德、意、荷、比、卢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六国签订罗马条约,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2国签署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欧盟正式成立三个共同体合并为

33、欧共体法国外长舒曼提出联合经营法德煤钢企业的“舒曼计划”欧元正式启用欧盟扩大到27个成员国第61页,共97页。欧美主要国家国内生产总值指数表(1913年指数为100) 1,3,5年份美国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1939166.8139166.2161.81946252.3107.579.7119.81973679.4471.2561.9610.51983840.7588.4658.2804.5第62页,共97页。 西欧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

34、战。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一次演说 第63页,共97页。意义:对欧洲:促进了法德和解,为欧洲和世界的和平作出了贡献。促进整个欧洲的政治与经济的稳定发展,增强欧洲人的“欧洲公民”意识,整体上提高了欧洲的国际地位。呈现了经济一体化向政治一体化发展趋势。 对世界:区域经济的集团化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压力下产生,又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欧的一体化进程率先实现了民族国家之间的政治与经济联合,为其他区域的经济联合提供成功范例;冲击了大国霸权主义,推动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发展。第64页,共97页。 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是世界上重要的区域性组织之一。东盟大事年表1967年 东盟成立,成员国有印

35、度尼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和马来西亚。1971年 签订东南亚中立化宣言。1976年 签订东南来友好合作条约,以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1984年 文莱加入东盟。1992年 决定15年内建立东盟自由贸易区。1995-1999年 越南、缅甸、老挝和柬埔寨先后加入东盟。1995年 签订东南亚无核武器区条约。1997年 首次举行东盟与中国、日本、韩国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001年-2002年 分别与中国、日本达成一致,决定建立自由贸易区。2002年 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摘编自耿协峰民族主义与地区主义的互动等 思考:(1)指出20世纪60年代影响东南亚地区和平与稳定的主要外部因素及表现。(2)与欧盟相

36、比,东盟有哪些特点?(3)概括东盟和欧盟共同的成功经验。第65页,共97页。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 OPEC)目的:为获得民族经济独立地位,加强对石油生产与出口的控制权成立时间:1960年成员国:伊朗、伊拉克、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和拉美国家委内瑞拉内容:成员国相互协调石油政策,以集体行动对付西方国家意义:石油成为成员国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与提高国际地位的主要手段第66页,共97页。 二战以后经济发展出现了两大趋势,区域经济集团化和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集团化是世界经济多极化的表现,有利于经济集团内成员国经济的发展,是带有集团主义色彩的贸易保护主义;而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趋势

37、,两者表面上看起来是矛盾的。对此,你如何看待?第67页,共97页。全球化和区域化的关系:两面性:区域化的开放性促进全球化;区域化的排他性阻碍全球化;发展性:区域化(当前表现)全球化(最终归宿);统一性:较长时期内二者将并存、并行,共同影响世界局势。第68页,共97页。(七)经济体制的调整和创新1、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体制的调整自由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罗斯福新政,国家干预经济)第69页,共97页。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存款保险法农业经济调整法全国工业复兴法社会保险法恢复银行与金融秩序恢复农产品生产恢复工业生产缓和社会矛盾,有助于社会稳定恢复银行信誉补助减产农民限制过度竞争完善社会保

38、险制度第70页,共97页。传统的“自主放任”政策罗斯福新政不同确信市场的自我调节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共同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第71页,共97页。第72页,共97页。2、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与调整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1978年以后,中国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73页,共97页。(八)大国经济兴衰 1、英国(1)概况新航路开辟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原因)工业革命后成为“世界工厂”(原因)向帝国主义过渡中缓慢发展(原因、表现)一战后的英国经济衰落(原因)第74页,共97页。新航路开辟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原因: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经济贸易中心的转移都铎王朝采

39、取政策使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海外殖民、贸易带来巨大财富第75页,共97页。工业革命后成为“世界工厂”原因资产阶级革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完善为现代化开辟道路,保持政局稳定圈地运动、贩卖黑奴、海外殖民与贸易为资本主义发展积累资金、提供自由劳动力殖民争霸先后打败西、荷、法,确立海上霸权,建立世界最大殖民和贸易体系率先开始并完成工业革命,确立机器生产主导地位第76页,共97页。向帝国主义过渡中缓慢发展原因: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传统工业设备陈旧不重视采用新技术和更新生产设备最大的殖民帝国,大量资本输往殖民地,获取巨额利润,影响工业投资表现:20世纪初先后被美、德赶超,失去在世界工业中的垄断地位第77页,共

40、97页。(2)特点英国是世界上最先进行和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殖民地对英国经济发展影响巨大。从17世纪中期至19世纪晚期,英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强国。从20世纪至今,英国经济势力在资本主义世界中一直保持下降趋势。第78页,共97页。2、法国(1)概况:18世纪,农业在法国占统治地位,工商业发达程度在欧洲大陆首屈一指18世纪末19世纪初开始工业革命,19世纪中期基本完成,成为仅次于英国的工业国家。19世纪中后期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原因、表现)一战后,经济受到严重削弱二战后,经济稳定发展第79页,共97页。19世纪中后期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原因:普法战争失败后的割地、赔款,妨碍

41、了经济发展 大量资本投入信贷而非生产领域,投资国外多于国内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农业落后,国内市场狭小小企业大量存在,限制了工业新装备和新技术的采用表现:工业发展速度远远落在美德后面,到20世纪初,工业生产降至世界第四位 第80页,共97页。(2)特点较早进行工业革命的国家,在19世纪中期以前是世界经济强国之一。两次世界大战对法国影响巨大。小农经济在经济中影响巨大,影响了国内市场和工业生产的发展。金融资本对国家影响很大。第81页,共97页。3、美国(1)概况:内战前美国南北方经济的差距和矛盾(表现)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济的快速发展(原因、表现)20世纪20、30年代的经济危机与复苏(原因)二战

42、后美国经济地位的变化及其原因(二战后初期、70年代初)第82页,共97页。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济快速发展原因南北战争废除奴隶制,扫除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最大障碍内战后工业资产阶级掌权,国内政局稳定抓住第二次科技革命机遇,重视教育和专利发明政府鼓励移民,带来充足的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垄断组织发达(托拉斯),有利于生产力进一步发展西进运动促进西部开发,扩大了国内市场国土广阔,自然资源丰富第83页,共97页。 (2)特点具有发展经济有利的客观环境:市场广阔、政局稳定,远离大战战场、积极吸引人才。美国经济自我调节能力强,保持持续,快速发展。后来居上、长期取代英法掌世界经济霸权。从两次大战中受益,为经济发展

43、和掌握世界经济霸权,提供了契机。第84页,共97页。4、德国(1)概况:德意志工业革命进程(影响)1871年完成统一后经济快速增长(原因、表现)一战后被战胜国宰割而损失巨大30年代受经济危机冲击尤其严重法西斯上台后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二战后联邦德国经济迅速发展(原因)第85页,共97页。19世纪后期-20世纪初经济跳跃发展原因:三次王朝战争实现国家统一,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普法战争后,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普法战争法国巨额赔款和割让矿产资源丰富的阿尔萨斯和洛林,获得大量资金和原料抓住第二次科技革命机遇,大量采用新技术国家主导推动经济发展表现:一战前夕,成为欧洲第一号工业强国,主要经济指标先后赶上或超过了

44、法国和英国,特别是在机械制造和化工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诞生了电气工业和化学工业等新兴工业部门。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下降到25%。第86页,共97页。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德经济发展迅速的共同原因 国家统一营造了经济发展的良好条件美国南北战争以联邦政府和北方工业资产阶级胜利告终,维护国家统一德国通过三次王朝战争,结束政治上长期分裂局面,实现国家统一国内市场的统一与拓展提供了开发的腹地美国西部领土的开发,扩大了国内市场德国国家统一的完成,开辟了统一的国内市场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大量的发展资金大量欧洲资本涌入内战后的美国普法战争后法国的巨额赔款,为德国的经济发展补充了必要的资金抓住第二次科技革命机遇,重视科技和教育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的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德国抓住第二次科技革命机遇,大量采用新技术都拥有经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