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花和结果教案_第1页
开花和结果教案_第2页
开花和结果教案_第3页
开花和结果教案_第4页
开花和结果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开花和结果教案学习目标:1.在自主性学习和科学探究活动中,概述出花的主要结构。 2.联系生活实际,大胆推测描述出传粉和受精的过程,从而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3.模拟人工辅助传粉,认同花、果实、种子对被子植物传种接代的重要意义,养成爱护花的良好习惯。 重点和难点1.雄蕊和雌蕊(花蕊)与果实和种子形成的关系。2.受精的过程及受精后子房的发育。3.爱花习惯成为的一种自觉行动。学习重点、难点:重点:花的结构、传粉和受精的过程、花与果实、种子的关系。难点:花与果实、种子的关系学习过程:情境引入:1、观察课件上的与花有关的一些画面,感悟花在自然界中的作用;2、思考:果树在开花季节,若遇到阴雨连绵的天

2、气,常会造成果树减产。为什么?一:掌握花的基本结构1、自学教材p102,结合桃花的结构彩图,对照桃花的实物模型,思考教材中的讨论题;2、小组讨论交流“观察与思考”中的讨论题。(花的主要结构是雄蕊和雌蕊;花的子房将来发育成果实)3、结合课件,对照桃花模型,认识桃花各部分结构名称,理解各部分的功能,归纳知识点;4、拓展反思:花的哪些结构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关?二: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1、学生自学教材p103“传粉和受精”,结合彩图“受精的过程”,理解传粉的概念和受精的过程;2、学生展示自学成果,交流传粉和受精的过程;3、观看课件,加深理解受精的过程;4、拓展反思:在被子植物的一生中,若花的传粉和受

3、精受到影响,会出现什么现象?三:描述果实和种子的形成1、课件展示“传粉和受精完成以后,花的各部分的变化”,增强直观效果;2、学生结合教材p104“从花到果实的过程”彩图,认识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理解花与果实、种子的关系;3、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复述花与果实、种子的关系;4、拓展反思:花与果实、种子的形成有什么关系?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 说明植物的生活离不开水的原因。2. 举例说出水对植物分布的影响。3尝试解读数据的方法。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爱护地球的水资源的情感。教学重点1. 说明植物的生活离不开水的原因。2. 举例说出水对植物分布

4、的影响。教学难点 尝试解读数据的方法。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教 师 活 动1植物的生活需要哪些营养物质?2请举例说明植物的生活为什么需要水? 学生活动 讨论交流 新 课一.植物的生活需要水【观察与思考】 挤压蔬菜和水果 烘烤干燥的种子讨论:水存在与植物的哪些器官中? 植物吸收水分用来干什么?观 察 讨 论 二.水影响植物的分布【资料分析】 沙漠上的不毛之地 沙漠上的植物 锡林郭勒的草原 长白山的森林讨论:1为什么沙漠上有大面积的不毛之地?沙漠中什么样的地方会有较多的植物生长?2锡林郭勒和长白山气温相近,植被类型却不同,这是为什么?3你所在的地区雨水多吗?植被的情况怎样?想一

5、想,水是影响植物分布的唯一因素吗? 分 析 讨 论 小 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表达交流 课后活动 调查当地植物降水量。板书设计 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一. 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1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 2保持植物的姿态。 3溶解和运输物质。二. 水影响植物的分布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一、教学目标 1、说出大量根毛对植物吸水的意义。 2、说明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 3、运用有关绿色植物吸水和运输水的器官特点的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根适于吸水的特点和水分的运输。 难点:探究水在植物体内运输的途径。 三、教具 1、树叶 2、事先培养好的长出根毛

6、植物的幼根 3、分别放在清水中或滴入了红墨水的水中,并在阳光下照射了几个小时的两朵花。 4、放入红墨水中,并在阳光下照射了几个小时的植物的枝条。 5、放大镜、多媒体课件、小黑板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吃的水果有水分,甘蔗有水分,现在你们的桌上有一些树叶,请你们4人一组进行观察,然后将它们捣碎挤压,是否能挤出水分? 生:学生活动后回答:有水分。 师:其实植物体的各个器官如:根、茎、叶、花、果实、种子里都有水分;那么水分是怎样进入植物体内的呢? 又是如何在植物体内运输的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自学提纲和学案 一)自学提纲(看书110页112页,完

7、成下面几个问题和学案)。 1、根尖的成熟区有什么特点? 2、大量的根毛对吸水有什么意义? 二)学案: 1、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是 ( )。 2、我们以前学过的根尖,其结构从下向上依次是( ) 。 3、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 ) 。 4、导管的作用是( ) ,筛管的作用是 ( ) 。 (三)自主学习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组织指导学生讨论, 完成自学内容。 (四)合作探究 师:大家看一下桌子上的培养皿,里面有用黄豆培养的幼苗,请同学们四人一组先用肉眼观察幼苗的根部,能不能找到根毛?再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这一段幼根。根毛有什么特点?(参照教材110页的幼根图)学生观察讨论。 师:1、生在幼苗根部的“白色绒毛

8、”是什么? 2、根毛着生于根部的什么部位? 生1:“白色绒毛”是根毛。 生2:根毛着生于根尖的成熟区。 师:大家看看能数出有多少条根毛么? 生:数不清,大量根毛。 师:请同学们计算一组数据:科学家对一株黑麦上根毛进行统计: 共有根毛数n=150亿 每条根毛平均长度l=0.001米 每条根毛的表面积s=0.0000000314平方米 计算根毛总长度和根毛总表面积。 师:大家通过计算,发现根毛的总长度这么长,根毛的总表面积这么大,对与根毛吸水有什么关系? 生:能大大增加根吸水的表面积,提高根吸水的效率。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根能够吸收水分,水分进入根的内部以后,是怎样运输到每一片叶、每一朵花的呢?

9、师:老师这里有两朵带茎的白花,我已经将它们分别放在清水中和滴入了红墨水的水中,并在阳光下照射了几个小时,现在放在红墨水中的白花变红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生:可能茎中有一种管道将水分从根部输送上去了吧。 师:对。为了更好地探究和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先学习茎的结构。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教学目标 1.尝试用徒手切片的方法制作临时装片,认识绿色植物叶片的基本结构。 2.解释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进出植物叶片的机制。 3.认同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水循环的意义,初步形成保护森林的意识。 重点和难点 1.解释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进出植物叶片的机制。 2.探讨绿色植物如

10、何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形成保护森林、保护环境的情感意识。 课前准备 学生: 1.预习本课实验操作内容。 2.课前调查:四人小组合作,利用干湿计测量裸地、林地的空气湿度,并进行比较。 3.查询书籍、网站、录像,搜集一些有关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促进水循环、保持水土方面的资料。 4.准备几种叶肉分化程度不同植物的叶片。 教师: 1.根据课本准备实验观察叶片的结构的材料用具,不同之处:准备两种菠菜叶片,新鲜的叶片(一般气孔张开)和稍微有些萎蔫的叶片(一般气孔关闭)。 2.准备课本,进一步探究的第二个实验。 3.5的甘油溶液、新鲜幼嫩的蚕豆叶片。 4.查询书籍、网站、录像,搜集一些有关绿色植

11、物促进水循环、保持水土方面的资料。 5.用flash制作有关气孔开闭机制的动画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设计 一、叶片的基本结构 1. 练习徒手切片 二人小组练习徒手切片,制作菠菜叶横切面的临时切片。制作成功的同学介绍经验。注意:不同的切割方向、不同的角度观察的效果一样吗? 2叶片的基本结构。 (1).使用显微镜先观察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再观察叶片的永久横切片。根据叶片结构示意图对比归纳叶片基本结构。 (2). 引导学生讨论,学会区分上、下表皮以及其结构特点。 二、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进出叶片的机制 1探究叶片气孔情况。 二人小组实验将一片刚摘下的叶片浸在盛有70以上热水的烧

12、杯中。观察现象并讨论问题:“叶片表面是否产生气泡?如果有,比较叶片正面和背面,那一面气泡数目较多?为什么?”,相互交流,得出结论:一般叶片的上下表皮都有气孔,而且下表皮气孔数目多于上表皮。 2探究气孔开闭机制。 ( 1).制作菠菜叶下表皮临时装片,显微镜对比观察新鲜的菠菜叶和萎蔫的菠菜叶制作的下表皮临时装片,主动发现问题“气孔是怎样构成的?为什么气孔可以张开和闭合?是谁来调节的?是否与叶片所含水分的多少有关?”。通过观察和讨论实验结果,了解气孔的结构、保卫细胞含水量与气孔开闭有关。 (2).显微镜观察蚕豆叶下表皮的永久装片。首先,自己猜想“气孔开闭的机制”。然后在问题“保卫细胞的形状是怎样的?

13、细胞壁的厚度是否均匀?受到拉力时伸展情况是否一样?”的引导下,理解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进出叶片的机制。 (3).按课本要求画图。指导实验探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问题,通过合作,讨论解决问题。鼓励大胆猜想,及时地点拨、充分地肯定,树立学生自信心。 (4).播放气孔开闭机制的动画课件;鼓励学生交流合作、加深理解。 (5).教师解释甘油的作用,鼓励学生大胆推理气孔的开闭机制。 3练习绘图 三、认同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水循环的意义 1蒸腾作用对植物自身的意义。 2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按课本要求画图。 (1).四人小组根据问题“俗话说:水往低处流为什么植物体内水却是往高处

14、流的?动力是什么?为什么在炎热的夏季,树林里的空气凉爽湿润,而操场或马路上的空气就显得燥热呢?”讨论、交流、归纳蒸腾作用对植物自身的意义。 (2).引导讨论:观察与思考的讨论题。 3培养热爱自然、保护森林的情感意识。 (1).观看录像、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谈一谈自己感受。进一步认识保护森 林、爱护绿色植物的重要意义、形成“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校园风气。(2).阅读课文,谈一谈绿色植物如果被大量破坏,对生物圈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说一说自己应该怎样做。 (3).播放录像、展示资料,激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激发学生热爱自然、 保护森林的情感意识。第一节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教学目标: 知识

15、与能力:1.使学生领悟光合作用的发现是许多科学家智慧的结晶和不懈努力的结果;2.使学生领略科学家们发现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式;3.通过光合作用发现过程分析其原料、条件和产物4、培养学生查阅、整理资料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 布置课前预习和观察;2. 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探究精神;2.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及创新、合作精神,进行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科学思想教育。 教材分析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的一项非常重要的生理功能。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经了科学家们二百多年的探索,渗透着科学研究的思想方法。本节课让学生通过了解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来分析、讨

16、论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及产物,取得一定的感性认识,为下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发现及其原料、条件和产物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充满了好奇心,对科学知识尤其是科学的发展史更是兴趣盎然。因此,通过对光合作用发现过程中的几个经典实验的分析、讨论,使学生感受到科学发现的艰难,科学方法培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增强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兴趣和信心。u2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同学们,我们已学过的知识知道,生态系统分为两个部分: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而在生物部分中,生产者和消费者往往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就形成了食物链, 我们看一看,在下面的生物中食物

17、链是怎样的。(多媒体展示) 杂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草食性动物、植物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什么问题?请一个同学来说一说,生:所有的消费者最终的食物都是植物。师:它们就是利用植物中的有机物来提供自身生活所需的能量,那么,植物中的有机物又是从何而来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有趣的问题。二、创设情境:师:生物研究的是一些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的问题,所以我们要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要用证据、实验来证实每一个假设或猜想(多媒体展示),在18世纪中期以前,人们一直认为: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全都来源于土中。包括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也这么认为。亚里士多德的结论实际上只是一个经验上的推测,并没有进行相应的科

18、学实验。 事实到底怎样?今天,老师在课堂上引入几个科学实验,与同学们一起体验光合作用发现的艰辛过程!三、新课探讨:1、1648年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的实验(多媒体演示)。请同学们想一想:柳树增加了74.5千克,而土壤只减少了0.057千克,其间又只浇了水,这说明什么使柳树增重了?(请一同学回答)生:水(板书:水)。师:出示结论,并讨论:海尔蒙特的实验结论完全正确吗?从植物生活环境的角度分析植物生长需要的物质来源,还应该考虑什么因素?(请每小组一人回答)生:土壤、空气、无机盐、灰尘等等。师:是不是柳树周围的物质都有可能?到底怎样呢?我们继续看。2、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多媒体演示

19、)。师: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回答: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生:在有光、有植物时、空气就变得清新。师:由于蜡烛燃烧和小鼠呼吸会使空气变浑浊,在密闭的容器中不能单独存放较长时间,当有了植物有时它就能较长时间存放,这个“有时”是指什么情况下?生:有光照。师:这说明了植物在有光照的情况下能“净化”空气,它是怎样净化的呢?后来,科学家们在这方面还做了不少的实验:(出示“科学进展”) 1782年瑞士谢尼伯:植物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1804年瑞士索热尔:光合作用过程中,植物的增重量 二氧化碳的吸收量 氧气的释放量 绿色植物在光下同时还要消耗水。(板书:二氧化碳、氧气)3、师:前面科学家的实验证明了植物

20、在光照下会利用水、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这里有没有动物所需要的有机物?生:没有。师:为了研究植物中的有机物,科学家们做了不少的实验,其中最著名的是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的实验,他利用对照实验法和淀粉遇碘变蓝色(滴加碘液后如果变成了蓝色,说明有淀粉的存在。)的原理,发现了绿色植物在光下发生的变化,后来称之为光合作用。我们先来看一看萨克斯的实验是怎样做的。(多媒体演示)。(演示时说明:在黑暗处时天竺葵会不会消耗淀粉等有机物、如果叶片本身有淀粉,加碘液后会变成蓝色吗?对实验结果有影响吗?)u3 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出示“实验讨论分析”)“1、实验前为什么要对实验材料进行黑暗处理?2、实验选用的叶片

21、,一部分被遮光,一部分不遮光,这两部分在实验中各有什么作用?3、将叶片放在酒精溶液中进行水浴加热的作用是什么?4、用碘液染色后的叶片颜色发生怎样的变化,这种实验结果说明什么?”请每一组回答一个问题,是否还有补充?(同时出示“实验参考答案”)暗处理是为了耗尽叶片中储存的淀粉,避免叶片已有的淀粉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光是本对照实验的唯一变量,叶片的不遮光部分是检验植物合成淀粉是否需要光的实验组,叶片遮光部分是设置的对照组。把叶片放在酒精溶液中进行水浴加热的目的是将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于酒精溶液,使叶片脱色,便于观察到滴加碘液后叶片颜色的变化。用碘液染色后,叶片不遮光部分变成蓝色,叶片遮光部分不变色。说明

22、光是植物光合作用合成淀粉的必需条件。(板书:淀粉、)4、(出示“精彩回放”)1648 海尔蒙特 木桶里栽柳5年,雨水浇灌,柳苗由2.3kg增重至76.8kg;90kg干土减重57g。实验结论:柳的增重来自水。1771 普利斯特利 钟罩里的小鼠窒息而死;将小鼠与植物同时放入密封的钟罩内,小鼠生活正常。实验结论:植物在光的照射下能“净化”空气。1782 谢尼伯 发现照光时绿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实验结论: 二氧化碳是原料,氧气是产物。1804 索热尔 植物增重大于二氧化碳吸收量减去氧气释放量。实验结论:水是原料。1864 萨克斯 发现只有在有光照时叶绿体中的淀粉粒才会增大。实验结论:淀粉等

23、有机物是产物。(在板书上作记号)请同学回答“总结提问”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产物各是什么?这样一个生产加工的过程是在哪进行的呢? (出示答案、)原料:二氧化碳和水; 条件:阳光; 产物:淀粉和氧; 场所:叶绿体 光二氧化碳+水 淀粉(储存能量)+氧气 叶绿体师:至此,科学家们历经200多年的历程,终于发现了植物的光合作用,它是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并释放氧气的过程。(在板书中完成光合作用的公式)四、 小试牛刀我们了解了植物怎样进行光合作用,那就让我们来用科学家们的智慧结晶来解决问题:一株银边天竺葵,其中一片叶子作如

24、下处理:C处被遮光且此叶片的叶脉从E处被折断,D位于E点上方A点在银边上,B点在E点下方、叶片中央,作暗处理以后放到光下照射三小时,然后把黑纸片取下,将此叶片摘下进行酒精脱色、漂洗处理。最后滴加碘液,想一想:A、B、C、D四个点有哪些会变成蓝色,哪些不变成蓝色,为什么?(请同学回答,还有没有不同答案),生:只有B处会变成蓝色,A、C、D三处都不会变为蓝色。 原因:位置A是银边,无叶绿体,没有光合作用的场所,不进行光合作用,无淀粉产生;位置C由于进行了遮光处理,没有光照也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无淀粉产生;位置D由于下面叶脉被折断,输送水的导管也就断了,D处就会因为无水分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无淀粉产生

25、。(出示答案)七、课后反思: 本堂课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第一课时,旨在要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通过光合作用发现过程分析其原料、条件和产物,学习科学家们发现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式,对于多媒体的运用比较成功,几个实验较好,但对于公式的出现还显生硬,不够水到渠成,老师的语言还要改进。 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知道有机物对于生物体的重要作用。2.描述呼吸作用过程。3.认同绿色植物在制造有机物方面对于生物圈的重要意义。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观察能力。2.学会运用归纳方法归纳知识。情感目标 初步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认识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教

26、学重点 1.呼吸作用过程。2.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教学难点有机物为植物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教学方法观察、引导发现法。教具准备1.自制CAI呼吸作用过程课件。2.实验材料用具准备:(1)上课前一天,教师用两个暖水瓶装种子,甲瓶中装的是萌发的种子,乙瓶中装的是煮熟的种子。各插入一支温度计。(2)漏斗、澄清的石灰水、导管、阀门、清水。(3)蜡烛、火柴。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过去,我总认为只有人和动物才有呼吸,不断地从外界吸入氧,呼出二氧化碳,而植物是不呼吸的,那你们的观点呢?如植物也要呼吸,那么它吸进去的和呼出来的气体是否与我们相同?再就是,我们每天要不断地从外界摄取食物,是为了补充我们生长发育及各项

27、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营养和能量。而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那么多的有机物,除了供给我们外,对于它自己来说,还有哪些用处呢?你们能不能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利用自己的感受、想法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及兴趣,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新课。讲授新课一、有机物用来构建植物体师:你能否举一些例子来说明植物体本身的组成成分离不开有机物。学生1:比如我们吃的粮食像小麦、玉米、大米等种子中含有有机物淀粉。学生2:我们吃的水果如苹果、梨、桃等中也含有有机物糖类。学生3:我们吃的蔬菜如芹菜、油菜、菠菜等中富含有有机物纤维素和维生素。师:很好,大家举的这些例子都是从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器官水平上来说明的。而细胞

28、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那么你们能否再从微小的细胞水平上来分析一下?生:从细胞水平看,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脂类和糖类等;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是DNA等。师:对,植物体的组成成分除了包含有大量水、无机盐以外,主要的成分还是各种各样的有机物,有机物是构建植物体的基础。那么有机物对于植物体的生命活动来说,有哪些作用呢?二、有机物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教师向学生质疑,植物的生长发育等各项生命活动也同样需要能量,而这些能量来自哪呢?引导学生观察演示实验一,并同时思考:为什么甲、乙两瓶中的温度不一样?甲瓶中的种子在萌发的过程中发生了能量变化吗?怎样变化?通过层层设问,使学生

29、步步深入,得出:种子在萌发过程中,需要消耗能量,而这些能量来自于种子中贮藏的有机物的分解,有机物分解后释放出的能量,一部分用于种子萌发,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从而使甲瓶温度升高的结论。教师质疑:1.种子在萌发的过程中发生了能量变化吗?证据是什么?2.种子在萌发过程中放出了什么气体?3.为什么蜡烛在甲、乙两瓶中的燃烧情况不一样。生:仔细观察实验,并能描述实验现象,同时分组讨论,并回答有关问题。组1: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其中的有机物发生了变化,证据是甲瓶中的温度升高,证明种子在萌发过程中有热量散失。组2:种子在萌发过程中放出了二氧化碳气体,因为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组3:因为甲瓶中的种子在

30、萌发过程中需要消耗氧气。所以甲瓶中的蜡烛熄灭。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分析得也很透彻。也就是说,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论: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其中的有机物在氧的作用下,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释放出能量,其中一部分能量用于种子的萌发,另一部分能量则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这个过程就是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一项重要生理过程呼吸作用。什么叫呼吸作用,大家自己阅读P125第二段,总结呼吸作用概念。生:自学阅读,总结呼吸作用概念。师:呼吸作用的场所在细胞中的什么部位进行?生:线粒体内。师:我们能不能用一个式子将呼吸作用过程表达出来。把这个式子写在你的本子上。生:写呼吸作用反应式: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

31、储存着能量)师:在特殊情况下,如水淹缺氧时,细胞中的有机物没有氧的参与也能分解,但是分解得不彻底,释放出的能量也比较少。三、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师:我们以前已经知道:动物和人每时每刻都离不开呼吸,今天我们又知道了植物也离不开呼吸,可见,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小结讨论结果:教师组织学生汇总讨论结果,在此过程中,教师应给予每个小组以充分表达和交流的机会,并对好的组给予肯定与表扬,对一些欠缺的结论不足之处加以指点与补充。最后,可让总结得较好、条理清晰的小组将其结论写在黑板上或用实物投影打出来,其他同学通过对照可将自己的结论加以补充、修正。四、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教师用亲切的语言照应引言顺理成章地推出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植物也要呼吸,而且和我们的呼吸一样,也是吸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