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苏教版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易错专项练习题_第1页
六年级苏教版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易错专项练习题_第2页
六年级苏教版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易错专项练习题_第3页
六年级苏教版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易错专项练习题_第4页
六年级苏教版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易错专项练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PAGE 页码 6 / NUMPAGES 总页数 6六年级苏教版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易错专项练习题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阅读文言文,按要求完成后面各题。伯牙鼓琴伯牙鼓琴,锤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锤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锤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锤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1下面句子停顿不恰当的是( )A.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B.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2写出下面句子意思。汤汤乎若流水:_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_3出自这个故事的成语是_。现在人们用这个成语比喻_。2. 阅读短文,完成练

2、习。父善游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j)善游哉?以此任物,亦必悖矣。注释遽:就。任:对待。悖;违反常理,错误。1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正确义项。(1)父善游(_)A善良,慈善 B熟悉 C擅长,长于 D容易,易于(2)见人方引婴儿(_)A方向,方位 B正,正在 C方法,计策 D才,刚刚(3)人问其故(_)A事情,事故 B所以,因此 C牧意,有意 D缘故,原因2下对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故事中的要把婴儿往江中投的人,做事违背了常理。B.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知识和技能是可以遗传的。C.不能把婴儿等同于其父亲,而是应该具体问

3、题具体分析。D.孩子父亲善游,孩子长大也可能善游,但不能把可能当作必然。3翻译下面句子。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_3. 阅读两小儿辩日,回答后面的问题。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这篇文言文选自_2解释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并翻译句子。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以:_去:_译:_3用原文语句填空。第一个小孩子的观点是:_

4、。他的理由是:_。4孔子竟被两小儿“笑”,请你恰当运用名言警句,为孔子辩护。_5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_4. 课内阅读。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解释下列加点词。(1)两小儿辩斗(_)(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_)(_)(3)及其日中如探汤(_)(_)(4)孔子不能决也(_)(5)孰为汝多知乎(_)(_)2两小儿为

5、什么会得出不同的结论?_3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_4“孰为汝多知乎?”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_5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谈。_5. 课内阅读。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龙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搞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是一项是( )A.所宝以百数(珍宝)B.拊掌大笑(拍手)C.尾搐入两股间(抽缩)D.处士笑而然之(认为他说得对)2用现代文叙述下面的句子。牛斗,力

6、在角,尾搞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_6.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1“诲”在文中的意思是_。2找出两个人学弈时不同表现的句子。_3选出朗读节奏停顿正确的一项()A.思援弓缴而射之B.思援弓缴而射之C.思援弓缴而射之4本文要说明的道理,正确的一项是()A.学习要善于观察,实事求是。B.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是因为智力上有差别。C.学习应专心,不可三心二意。7.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智子疑邻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日:“不筑,

7、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1下面带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天雨墙坏。雨:下雨B.其邻人之父亦云。父:父亲C.暮而果大亡其财。亡:丢失D.其家甚智其子。甚:很,十分2朗读下面这句话,停顿正确的是( )A.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B.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C.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D.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有富人,天雨墙坏。翻译:宋国有个富人,天下丽毁坏了墙B.暮而果大亡其财。翻译: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钱财。C.不筑,必将有盗翻译:不把它修好,一定会

8、有小偷进来。D.其家甚智其子。翻译:他家的那个孩子十分聪明。4这个故事主要想告诉我们( )A.出现问题要及时补救。B.富人儿子非常聪明。C.评价一个人要客观公正。D.做人不要多管闲事。8.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师旷论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熟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出自说苑,有删减)注释:晋平公春秋时晋国的国君。问于师旷对师旷提问。师旷,晋国大夫,博学多才。炳烛点亮蜡烛(或火把)。孰与比怎么样。昧行在黑暗中走路。1仔细读文中划“”的语句,完成下列问题。(1)炳烛之明,孰

9、与昧行乎?”这句话的意思是:_(2)由此,可以看出师旷对晋平公“七十欲学”的态度是(_)A不赞成,觉得他年纪太大了。 B赞成,觉得学比不学好。2文中师旷连用三个比喻,把_比作_,把_比作_,把老而好学比作炳烛之明,意在说明_9. 文言文阅读。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百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虎求百兽而食之_敢不走乎_故遂与之行_2翻译划线句子。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_3由这个故事衍化出的成语是什么?这

10、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_10. 文言文阅读。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鼎,衡小名也。邑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1解释下列带点的词语。衡乃穿壁引其光(_)遂成大学(_)而不求偿(_)愿得主人书遍读之(_)2文中有关匡衡的三个故事分别是:_、_、_。3这个故事中,我们应该学习匡衡的什么品质?_。11. 语段阅读。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11、。1“此画”指_画的_。2“搐”的意思是_,“谬”的意思是_。3这句话是_(谁)说的,他认为_。1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道旁李苦王戎七岁时,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解释带点词。常与诸小儿游与:(_)诸儿竞走取之诸:(_)竞:(_)唯王戎不动唯:(_)2写出句子的大致意思。(1)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译:_(2)取之信然。译:_3这个故事使你获得了什么启示?_13. 文言文阅读。滥竽充数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癝食以数百人等。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齐宣王使人吹竽(_)好一一听之(_)2翻译下列的句子。癝食以数百人等。_3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从他身上,我们可以得到的教训是什么?_14. 课内阅读我最棒。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