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新世纪教学改革工程_第1页
华中科技大学新世纪教学改革工程_第2页
华中科技大学新世纪教学改革工程_第3页
华中科技大学新世纪教学改革工程_第4页
华中科技大学新世纪教学改革工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PAGE 14华中科技大学“新世纪教学改革工程”第六批项目立项指南指导思想:按照创建“研究型、综合性、开放式”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的战略目标,贯彻实施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以建设“一流教学”、“一流本科”为指针,以深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为核心,以提高本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着力抓好汇聚学校优质教学资源的精品课程建设;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管理和实验课程教学体系的改革,有选择地支持专业课实验室的规划与建设;加强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中心的教学法的研究与改革,积极推进研究型教学;继续深化学分制改革,支持基于学科大类平台的创新性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加强教学

2、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的研究;加强学风和教风建设,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创造性人才。项目代码 01项目名称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途径及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研究内容与目标 积极探索研究型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特点和规律,推进基于学科大类平台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与培养机制的构建,努力把学科建设的成果持续地转化为人才培养的优质资源。要围绕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途径,研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课堂教学建构(学科大类的核心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方法设计、网络教学的情景创造、实验教学的模式设计);研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课外教学构建(大学生自主发展与个性化培养的研究、合作学习实践研究、参与科研训练的项目设计、大学生创新基地建设

3、);研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保障体系与机制研究(教育环境、教学资源、保障机制、政策导向)。要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推进创新教育工程,实施以特优生为对象的优材优育计划、以提高班为基础的本硕博打通培养计划、以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依托的学研产联合培养计划、以中英和中法班为重点的国际合作培养计划、以主辅修和双学位为目标的复合性人才培养计划。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和充实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设计与内涵,研究影响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环境因素,营造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内在规律。效果及作用 通过深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积极推进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研究和试点工作,逐步形成

4、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龙头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体现我校教育特色和水平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成果形式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与实施规划;构建适宜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各种条件和环境;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学生参加各种竞赛成绩;国内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比较研究报告;相关研究论文等。项目代码 02项目名称 精品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研究内容与目标 紧紧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条主线,按照“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材、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学管理”的精品课程建设标准,建设成一批国家级、省级和校级精品课程,优先支持通识和学科大类的基础课程,让更多的学生享受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具体要求为:

5、1在充分调查研究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制定一个既全面具体、又能反映本课程特色的课程建设规划;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逐步形成一支由知名教授负责、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并按需要配备辅导教师和实验教师队伍;3重视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内容要具有先进性,反映本学科的最新科技成果,研究和处理好教学内容在经典与现代、基础性与先进性方面的关系;4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要上网并免费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同时要研究处理好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之间的关系;5重视教材建设,主讲教师可自行编写、制作相关教材、课件,也可选用国家

6、级优秀教材或国外高水平原版教材,提倡建设一体化设计、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立体化教材;6.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要高度重视实验、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注意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效果与作用 建成风格独特、教学质量高、得到广大师生和专家好评、在全国高校同类课程中有一定影响和辐射作用的精品课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成果形式 国内外同类课程比较研究报告;精品课程建设规划;各教学环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等上网运行;相关的效果材料及研究论文等。项目代码 03项目名称 学科大类或多学科共享实验平台及学科专业实验室建设的研

7、究与实践研究内容与目标 立足于学科大类或多学科共享实验平台课程及覆盖面较大的专业课程,紧紧围绕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主线,按照“一流实验教学体系与内容、一流实验教学条件及环境、一流实验教学队伍、一流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建设标准,制定学科特色鲜明、内容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建设方案,为学科大类或多学科共享实验平台及学科专业实验室提供建设依据。1.实验教学体系与内容:构建与理论课程体系改革相适应的实验教学体系与内容,并融学科最新的研究成果于实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减少实验课程中验证性实验内容,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内容,力争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开出率达到80

8、以上。2.实验教学条件及环境:仪器设备配置具有前瞻性,品质优良,满足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等现代实验教学的要求;实验室按相对集中的方式布局,充分显示投资规模效益;实验室安全、环保等要求符合国家规范并具有人性化设计,具备信息化、网络化条件,运行维护保障措施得力,适应开放管理和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3.实验教学队伍:加强实验教学队伍的建设,选择学科带头人或高水平教授作为院(系)实验室责任教授,承担学科大类或多学科共享实验平台及学科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和实验教学研究任务;培养一批具备很强工程技术能力的骨干承担实验教学工作;形成教育理念先进、研究能力强、学术水平高、精于教学、熟悉技术、擅于管理、勇于创新、热

9、爱实验教学的一流实验教学队伍。4.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纳入院(系)实验教学中心的管理体制,实行中心主任负责制,统筹安排、调配、使用实验教学资源,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保障实验教学高效运行。5.运行机制和管理方法:建立实验室信息化平台,实现网上辅助教学和网络化管理;建立以学生为中心,满足个性化学习的实验教学环境和开放机制;建立激励实验教师进行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的评价机制;健全开放运行的保障机制。效果与作用 提供一个特点鲜明,在实验教学体系、内容、方法、实验室管理及运行机制等多方面理念超前,在全国高校同类实验室中居于领先水平的学科大类或大学科共享实验平台及学科专业实验室建设方案;为全校的实验室建设和实

10、验教学提供改革的经验。成果形式 国内外同类实验室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实验室建设方案;相应课程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指导书及研究论文等。项目代码 04项目名称 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实践研究内容与目标 要把实践教学的改革作为深化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新突破口,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实践教学模式与实验教学体系;不同学科和专业要在系统总结以往实践教学的基础上,推进对实践教学进行深度整合;在实验教学课程体系研究的基础上,构建新的实验教学实施体系,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内容;跨院系基础教学实验中心的建设,要解决机构设置、领导关系、学科支撑、服务与自身发展之间的关系等问题,以提

11、高实验教学的质量与效益;要改变实验教学的依附地位,鼓励有条件的院(系)积极建构专业的实验教学平台,鼓励有条件的专业实验从理论课程中剥离出来,成为独立开设的课程;要建立实验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启动实验课程教学评估工作;加强对实验、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研究适应开放式实践教学需要的实践教学管理模式及改革方案。效果及作用 建立起功能强劲、结构合理、管理先进高效的实验教学运行机制与管理体制;建立起具有与相应院系关系密切、运行灵便、学科发展支撑强劲的跨院系基础实验中心;建立优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形成良好运行模式和制度保障机制;充分发挥学生在

12、实验实践中的主体和自主地位,实现教学资源的充分共享;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在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中的功能与作用。成果形式 实践教学改革综合报告;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实施规划;实验课程建设方案;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管理的专题报告;有关实践教学的综合调研报告;相关研究论文等。 项目代码 05项目名称 研究性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研究内容与目标 通过启动和实施“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支持本科生尽早进入科学研究领域,建立各类实验室和科研项目向本科生开放的基本制度和运行机制,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提供丰富的教学参考资料,积极推进讨论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和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倡导合作式、课题式和批判式等学习方法,创

13、建以研究性教学为主导的学习团队,加强本科生学业指导和导师制,引导学生了解多种学术观点并开展讨论,追踪本学科领域最新进展,提高其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并进行创新的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体现研究型大学的教学特点和本科教育特色。效果及作用 通过此类项目的研究与实践,强化教师的研究性教学理念,提高教师开展研究性教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我校教师中逐步形成一个“教学-科研-教学”相结合的良性循环系统;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为目标的传统教学方法,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研究性教学方法体系,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发展;通过提早参与科研工作及其项目训练,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

14、力。成果形式 推进研究性教学方法综合改革方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基地;研究性教学应用及实施效果的综合报告;推广研究性教学的创新团队的案例报告;相关研究论文等。项目代码 06项目名称 加强学风教风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研究内容与目标 教学是立校之本。学风教风建设是教学工作的基础,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实现学校发展战略目标的根本保障。要结合学校的历史传统、现实状况和发展规划,深入探讨学风教风建设与创建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的关系,与建设“一流教学、一流本科”的关系,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和高素质专门人才的关系,与构建和谐校园的关系。要在系统比较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找准当前学风教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其产

15、生和形成的影响因素,提炼学风教风建设的思路和目标,建立学风教风建设的核心要素和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从政策、制度、管理和环境等方面推进学风教风建设的保障体制与运行机制,提出加强学风教风建设的整改措施。效果及作用 增强学校广大师生对学风教风建设重要性与紧迫性的认识,弘扬和巩固“学在华科大”的优良传统,加大学风教风建设的工作力度,建立和健全学风教风建设的长效机制。成果形式 国内外研究型大学学风教风建设的比较研究报告;反映学风教风现状的专题调研报告;加强学风教风建设的整改实施方案;推进学风教风建设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政策;研究论文等。 项目代码 07项目名称 教学组织和管理科学化的研究与实践研究内容与目标

16、着力深化学分制改革,认真研究学分制管理制度下教学组织运行的新情况和新特点,建立适应基于学科大类人才培养模式要求的教学管理体系,结合教学MIS系统等现代化管理手段的应用,构建与学分制相配套的科学高效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着力推进教学管理体制改革,认真研究学校管理重心下移情况下教学管理的内在规律和发展趋势,改进和加强院(系)本科教学评估工作,既要发挥院(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要增强学校职能部门的监管和宏观调控能力,确保学校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的整体均衡;要结合各学科专业教指委的工作规划,做好专业评估研究和专业认证工作;此外,结合院(系)教研室一级教学组织模式和组织功能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的现实背景,认

17、真研究教学基层面临的新变化和新问题,加强教学基层组织建设。效果及作用 主动地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建立和完善实现“一流教学、 一流本科”发展目标的教学保障体系,研究教学管理特点,探索教学管理规律,规范教学管理过程,构建教学工作新秩序,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成果形式 教学管理体系改革方案;相关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文件;院(系)本科教学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及实施细则;研究方案;实施效果的综合报告;研究论文。项目代码 08项目名称 公共选修课系列课程的规划与建设研究内容与目标 要根据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目标的需要,适应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要求,加快建设公共选修课

18、的教学资源,提高公共选修课的数量和质量。要满足学生对公共选修课的选课需求,加强公共选修课的布局规划和总量建设;要研究政策保障和激励机制,调动教师开设公共选修课的积极性,鼓励教师将科研成果和学科前沿知识及时地转化为教学内容传授给广大学生;支持一批重点公共选修课的教材和讲义建设,逐步建成一批能满足公共课教学需要的人文社会科学类和自然科学类的系列教材,形成一批具有较大影响的稳定的公共选修课核心课程。效果及作用 重视公共选修课的规划和建设;充分发挥公共选修课在学分制条件下开阔学生知识视野、改善学生知识结构、加强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从根本上改善现行公共选修课的总量不足和质量不高的状况;加大公共选修

19、课的扶持和建设力度;建成一批教学水平高、学生受欢迎、相对稳定的系列学科核心课程。成果形式 分学科的公共选修课开设的规划方案;加强公共选修课建设的保障措施;公共选修课核心课程的建设;公共选修课的实施管理办法。项目代码 09项目名称 加强学生素质教育的途径与方法的研究与实践研究内容与目标 素质教育是新时期统领教育工作和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其核心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一种因地制宜、不断创新的实践活动。本项目旨在探索综合育人环境建设,研究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等方面的关系;构建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人文与自然科学、工程等交叉课

20、程,加强在专业教学中融入素质教育的功能;探索“两课”中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相结合的有效途径与方法;强化校园文化建设与实践活动基地建设;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和参与竞争的关键能力,培育学生成为行业领军人物的核心素质。效果及作用 继续推进我校的人文素质教育工作;建构新时期加强学生素质教育的思路与模式;探索多渠道和多途径实施素质教育的方式与方法;进一步提高认识,深化素质教育改革;加强素质教育与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深度融合;研究素质教育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和高素质专门人才中的地位与作用;营造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的环境和氛围。成果形式 加强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方案与实施规划;推进素质教育改革的综合研究报告;反映素质教育的课程建设;反映素质教育的创新教育活动及其成效;相关研究论文等。 项目代码 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