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社会管理_第1页
综合社会管理_第2页
综合社会管理_第3页
综合社会管理_第4页
综合社会管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综合社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机构设置与人员编制】 嘉峪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是市政府职能部门,承担着全市人事人才、劳动就业、社会保险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职责。2013年内设行政机构13个:办公室、公务员管理科、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科、专业技术人员和职称管理科(挂职改办牌子)、引进国外智力办公室、职业能力建设科(挂职业能力鉴定工作办公室牌子)、工资福利科、劳动关系科、社会保险科、立案科、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一科、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二科(挂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委员会办公室牌子)、劳动监察科。直属管理4个副县级事业机构:市人才流动服务中心、市养老保险管理服务中心(内设企业养老保险科、机关事业养老

2、保险科、居民养老保险科)、市医疗保险服务中心(内设机关事业医疗保险科、城市居民医疗保险科、企业医疗保险科、工伤保险科、生育保险科)、市就业服务中心(内设就业指导科、失业保险科、创业服务科),另管理七个科级事业机构为:军转中心、职称考试中心、档案管理中心、信息中心、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结算中心、劳动保障监察支队和企业退休人员服务站。全系统共有行政、事业科室和队、站32个,核定各类编制共101名,其中:行政编制27名,参照公务员管理事业编制54名,全额事业编制20名;实际在编人数81人;现实有干部职工145人,其中县处级干部8人,科级干部34人(含副主任科员7名),一般干部38人,基层服务项目毕业生5

3、3人,社保员15人。【公务员管理】 公务员招考。根据公务员招考工作制度,严肃认真,公开、公平、公正地做好2012年公务员考录工作。根据全市各单位空编情况和工作发展需要,经市委、市政府同意,并报请省委组织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公务员局批准,2013年为市人民检察院,市公安局等11个单位,23个职位招录公务员31名。公务员培训。为了深化公务员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行政效能,由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联合举办了10期以深化职业道德教育和提高行政效能为主题的公务员培训班,全市1567名公务员(含参照管理)参加了培训。公务员信息系统建设。根据省委组织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公务员局甘肃省公务员管理

4、信息系统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市人社局与市委组织部配合,对全市公务员信息系统内的927名一般干部档案进行了逐个审核录入。干部任免。认真做好提请人大和政府任免材料准备工作。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规定,全年认真办理市政府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决定任命工作人员6次,共任免干部142人次。【专业技术人员管理】 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管理。2013年向省厅审核推荐上报中学、高校、卫生技术、新闻、工程、播音、文博等专业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97人;对市工程专业技术中评会、市中小学教师中评会的成员进行调整;顺利组织召开2013年全市中小学教师中评会,155名教师获得中级专

5、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13名教师获得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2名教师转换专业技术职务系列;顺利召开全市刑事科学技术、技术侦查专业技术初评会,共有9名同志获得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为准备拟定于12月上旬召开的全市工程技术中评会,共审查职称评审材料30份;为见习期满的222 名毕业生确定了初级专业技术职务,其中非公企业中的专业技术人员58名;为262 名专业技术人员办理相应专业技术职务的聘任手续;办理各类各级别专业技术资格证书485本。人才工作。按照人才特区建设要求,逐步建立科学规范的高层次人才引进和急需紧缺人才引进机制。市人社局会同市编办、市监察局及各需求单位赴省内外高校现场招聘148名毕业

6、生到全市教育、卫生系统工作,引进研究生、博士生等高层次人才13人。【工资管理】 完成了2013年机关事业单位正常晋升工资审批工作,其中:审批机关单位正常级别晋升工资人员325人,审批金额 6561元,人均月增资20元;审批机关单位两年一次正常晋档人员190人,审批金额为 5635元,人均月增资30元;审批事业单位每年一次正常晋档人员4381人,审批金额114212元,人均月增资26元;完成了日常工资变动的审批工作,审批新录用人员658人、工作调动重新确定人员314人、职务晋升人员459人、转正定级人员288人、办理退休人员90人、停发工资人员58人、取得较高学历人员33人;发放公检法机关特岗补

7、贴9749人次;完成了43人的丧葬费、抚恤金及遗属生活困难补助审批工作,审批发放抚恤金458.6万元,审批发放丧葬费4.56万元。联合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完成2013年度机关事业单位年终一次性奖金及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公休假补助的审批发放工作。年终一次性奖金共审批全市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在职人员7633人,审批金额2128万元,人均2787元;审批在职人员未休公休假补贴4618人,审批金额1731万元,人均3749元。同时,完成了2012年度考核优秀人员增发20%年终奖的审批兑现工作,审批优秀人员1103人,审批金额65万元;按年度考核情况扣回2人年终奖。完成全市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调整工作,审批

8、在职人员7203人,审批金额22万元;审批离退休人员2609人,审批金额7万元。根据市委组织部关于落实提前退休干部津贴补贴会议精神,完成了83名2010、2011年度提前退休干部津贴补贴差额补发工作,补发金额共计63万元。给2013年度年满70岁的退休人员人均增发高龄补贴100元,共计审批106人,审批金额10600元。根据国务院国资委、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妥善解决国有企业职教幼教退休教师待遇问题的通知(国资发分配201163号)精神及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政府国资委等部门关于解决国有企业职教幼教退休教师待遇问题工作方案的通知(甘政办发2011222号)精神,完成全市国有企业职

9、教幼教29名退休教师的工资审定工作,同时重新审定了前期移交地方管理的120名职教幼教老师2013年度工资额。【人才流动调配管理】 2013年,组织开展“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高校毕业生就业招聘周”等公共就业专项服务活动。全年累计组织常规人才招聘会43期,举办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春季人才招聘会、高校毕业生大型专场招聘会4期。同时为更好拓宽全市农民非农收入,市人才流动服务中心10月份在文殊镇政府举办了农村专场招聘会1期。为了巩固和提供更广阔的宣传平台,继续完善周六延伸服务招聘会的服务,使之成为中心为民服务的长效工作,全年在2-3月份和8-9月份共举办周六延伸服务招聘会18期。据统计,全市2

10、013年各类企事业单位共计4360家参与招聘,岗位需求37574个,最终达成意向性协议6867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1776人,其他各类人员5091人。【事业单位人员管理】 2013年为市文化局、市卫生局、市公安局等16家单位招聘工作人员81名;按照管理权限及时做好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辞职、辞退、开除等工作。全年按干部管理权限办理退休手续74人;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有关规定,共办理干部、工人调动及入编手续198人;对市教育局、市体育局等下属的43家事业单位重新核定了岗位设置实施方案;完成各类岗位等级认定800余人次。【人事培训管理】 2013年的继续教育公修课的内容为华夏文明创新在甘肃,截至年底

11、,参加公修课培训的专业技术人员3465人,办理甘肃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420本。【军队转业干部管理】 全面完成省厅下达的8名军转干部安置任务;1-11月共为全市63名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办理了职工医疗保险,缴纳医保费88782.42元,发放冬季取暖费67800元,办理异地就医手续及门诊费变现总计63138元;为24名企业军转干部发放生活补助32.54万元,申请缴纳基本养老金补助23061.6元,各项军转干部相关政策得到全面落实。【毕业生就业服务管理】 通过各种方式为高校毕业生推荐工作提供优质、快捷的服务。积极推动网络招聘,参与全国网络招聘会。发布全市用工单位急缺的高技能短缺人员招聘信息。加大

12、了对未就业人员的登记工作,全年共登记各类求职人员643人。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就业民生实事工程,全年共招录基层民生服务项目大学生176人(含追加进村进社60名),解决了部分学生的就业问题。【人才交流服务管理】 2013年中心完成档案转递190卷,其中转入101卷,转出89卷,所有经手档案已经审核完毕。提供各类档案服务202人次。【劳动关系管理】 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度,指导企业依法规范劳动用工行为,开展小企业劳动合同制度实施专项行动和集体合同制度实施彩虹计划,通过开展日常巡查、书面审查、专项监察、劳动用工年审等办法,落实劳动用工备案制度,全市国有、集体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100%,非公企业劳动

13、合同签订率达到92%,劳动合同用工备案达到了85,劳动关系保持和谐稳定。配合、指导市属企业改制改革,依法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依法依规办理提前退休审批手续,实行退休审批公示制度,全年共审核人事档案820份,审批提前退休537人,其中特殊工种提前退休448人,因病提前退休(职)89人;给1667人办理(补办)了退休证。为118人办理了人事档案调转手续;协助就业指导科审核84名申请社会保险补贴人员的人事档案。召开劳动关系三方协调会议,全面推进集体合同与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市属及驻嘉大中型企业均已签订集体合同并落实了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加强企业工资调控指导,最低工资保障、企业职工工资指导线和劳动力市场工资

14、指导价位制度运行良好。【劳动保障监察】 加强劳动监察工作,全年共检查职介场所和用人单位53家,销毁虚假和非法广告103件,收取农民工工资保证金1700万元,共受理农民工投诉、举报案件485件,结案445件,结案率达91.75%,为3727名农民工追讨工资2768.6万元;受理劳动仲裁案件364件,办结279件,结案率94.62%,处理历年积案25件,为构建全市和谐劳动关系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职业技能开发管理】 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会同市总工会、供电公司、大友公司、银行合作开展配电检修、汽车驾驶员、焊工、点钞、记账等工种的青工培训,依托宏丰职业培训学校和嘉华职业培训学校,组织开展了啤酒花栽培、园艺

15、、菌类、家畜饲养繁育等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全年共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劳动力3120人,培训合格率达100%;创业能力培训400人。【劳动争议仲裁管理】 全面贯彻实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全年受理各类劳动仲裁申请275件,立案受理275件,办结268件,结案率为97.4%,涉案人数2500余人,涉案金额1319.6余万元;案外调解28件。【劳动服务企业管理】 2013年市人才流动服务中心组织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对参加全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诚信等级评估的企业予以颁证,其中甘肃红海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甘肃汇杰人力资源有限责任公司授予AAA级诚信单位,嘉峪关市华夏人和机械修造有限责任公司、嘉峪关嘉联劳务有限

16、责任公司,嘉峪关嘉鑫劳务服务有限公司被评为AA级诚信单位。【就业再就业】 全年累计开发公益性岗位1170个,安置276名困难大学毕业生从事社会救助、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工作。会同市财政局制定出台了嘉峪关市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工作实施方案,见习期间,由市财政提供300元/人/月的基本生活补助,为见习单位提供100元/人/月的见习工作补贴,截至年底,已为8名高校毕业生申请就业见习补助25600元,就业援助政策落实到位。2012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1596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65.66%;新增小额担保贷款11080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38.5%;新增小额贷款担保基金600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20

17、%;组织技能培训3365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29.42%;创业培训461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15.25%。(张俊锋)社会保障事务管理【社会保障基金管理】 社会保险基金是社会保障制度赖以运行的物质基础,是社会保险的生命线,是和谐社会的防震器和实现社会公平的“调节器”。2013年,市人社局结合实际情况,以规范业务操作行为为基础,以健全基金监督HYPERLINK /search.asp?modulename=Article&field=Title&keyword=制度制度为保障,以强化内部审计为手段,通过社会保险基金专项治理与社会保险稽核相结合,保障了社会HYPERLINK /search.asp?

18、modulename=Article&field=Title&keyword=保险保险基金的安全平稳运行。全市社会保险覆盖人群不断扩大,基金规模持续攀升,管理使用规范安全,得到了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好评。今年,累计审核缴费参保单位2187家次,共审核参保单位职工445321人次,核定单位缴费基数308065 万元,为208家新参保单位办理了社会保险登记证,对272家企事业单位进行了社会保险登记证年检。【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2013年全市城镇职工参加养老保险的人数为66930人,缴费人数增长率8.04%,完成目标任务3%的2.7倍;累计征缴养老保险费65045万元(含“五七工、家属

19、工”1500万元),为26513名离退休人员(含“五七工、家属工”5954人)累计发放养老金52213万元。累计为630人办理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手续,其中转出325人(省内转出222人,跨省转出103人),转出养老保险基金2399546.8元,异地转入305人(省内转入191人,跨省转入114人),转入养老保险基金1934659.82元。累计为1551人办理退休手续,其中正常退休1053人,特殊工种提前退休409人,因病提前退休30人,退职59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2013年,继续将扩面征缴,提高城乡居民参保率作为首要工作来推进,全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应参保人数17447人,已参保人数16

20、824人,参保率96.4%。共征缴基金734万元,较上年同比增加5.46%,完成年度征缴预算(721万元)的101.8%。三级财政共拨付补贴资金1067万元,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累计滚存结余5576万元,较上年同期增1906万元,同比增长51.93%。【城镇职工医疗保险】 2013年,全市企业职工参保单位达367户,较上年新增42户。参保人数达68760人,较去年新增1034人。灵活就业参保人数达4406人,新增345人。缴费人数增长率10.37 %,为考核目标的519 %,全面超额完成考核目标责任指标。【城镇居民医疗保险】 2013年参保居民达到7.8万人,个人缴费达到515万元,居民参

21、保增长率完成目标任务1%的3377%,超额完成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失业保险】 2013年,征缴失业保险费7003.24万元,增长率为34.44%;缴费人数达到了53456人,增率为23.33%,完成省厅缴费人数增率4%的583.25%。失业保险费支出3636.77万元,基金滚存结余18336.48万元。【工伤生育保险】 全面贯彻落实社会保险法和新工伤保险条例,继续推进“平安计划”,引导建筑施工企业及商业服务业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协调地税、安全生产管理、建设等部门制定了适合农民工特点的参保及待遇支付的方式。全市参加工伤保险职工人数达67161人,其中农民工13812人,共征缴工伤保险费2852.

22、06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工伤保险参保人数提高了4.39%,其中农民工参保提高了15.95%。全市参加生育保险的单位共595户,比上年同期增加136户;参保职工人数达61774人,较上年同期增加2945人;收缴生育保险金94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4万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1002.60%。(张俊锋)体制改革【劳动力市场培育和建设】 市人才流动服务中心围绕“促就业,保民生”的主题认真开展了一系列的就业和人才服务工作,在做好人事代理、周五人才招聘会、职业介绍、求职登记、流动人员档案管理、用工信息发布等工作的基础上,2013年开展送岗位到乡村活动,在农闲时间,组织劳动力用工较多的企业到三镇举办农村招

23、聘会专场,以此来促进农民增加季节性收入,缓解企业招工难的问题。【社会保障体制改革】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2013年,在全市进一步加大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政策宣传,继续开展以非公有制企业,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为重点的养老保险扩面征缴工作。妥善解决了全市城镇国有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原“五七工、家属工”养老保险问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改革。2013年,在保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续保率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实现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积极推进城乡居保信息化建设步伐,提高城乡居保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做到参保信息即时处理,实现了“统一系统平台、统一操作流程

24、、统一网络接入”的经办业务“三统一”,规避基金收缴环节风险,方便百姓参保缴费,城乡居民信息入库人数已达到1.6万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完善了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付费制度,建立了服务单元定额付费为主、服务项目付费、单病种付费、精神病床日付费、慢性病门诊费用补助为辅的复合式付费方式,构建和谐的“医、保、策”三者关系;规范了定点机构监察管理制度,强化协议约束力,加强考核管理力度。(张俊锋)环境保护与管理【机构设置与人员编制】 2013年市环保局内设行政科室4个:办公室、法规宣教科、污染防治科、环境影响评价科;下属事业单位13个:市环境监测站、市环境监察支队、市环境宣教中心、市环境污染源监控中心、

25、市环境信息中心、市汽车尾气监测治理中心、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市环境应急与事故调查中心、市环保财务核算中心、市生态与农村环保站、市核与辐射环境监测监督站、市固体废物和化学品管理中心、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办公室。共有人员编制75人,其中行政编制10人,事业编制65人。【落实环保目标责任制】 市政府印发了2013年环境保护工作目标责任分解方案,并与市属有关部门、重点企业签订了嘉峪关市2013年环保目标责任书,将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相关单位和企业,明确了任务指标、监管职责、工作进度和具体责任人。为认真贯彻甘肃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责任规定(甘肃省人民政府令第101号),切实落实政府及有关部

26、门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责任,市政府印发了嘉峪关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甘肃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责任规定的实施意见。【污染源治理】 按照甘肃省2013年主要污染物减排计划,嘉峪关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4项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分别为:50996吨、37651吨、3751吨、734吨。按照省环保厅要求,制定了嘉峪关市2013年主要污染物减排计划,对减排的各项指标任务进行层层分解,责任到人。通过强化结构减排、工程减排和管理减排,严格控制污染物增量,努力削减存量,确保减排指标任务圆满完成。一是完成污水管网改造5.33千米,新建污水管网36.7千米,新增生活污水日处理水量1000吨。二是完成市污水处

27、理厂中水回用工程7.8千米有压中水管道铺设,建成4000立方米的中水池1座、吸水井1座、泵房1座及其他配套设施。三是宏晟电热公司新1号、2号机组脱硫、脱硝工程的脱硫综合楼土建工程已完工,正在进行设备安装。四是宏晟电热公司新3号机组脱硝工程5月5日停机接点,8月18日进入试生产,已完成验收监测,等待省环保厅组织验收。原“两炉一塔”脱硫设施运行正常,脱硫设施投运率100%,污染物达标排放。截至10月底,综合脱硫率为91.63%。五是宏晟电热公司新4号机组脱硫、脱硝改造工程将原有的“两炉一塔”改造为“一炉一塔”脱硫系统。该工程5月28日通过省环保厅验收。截至10月底,综合脱硫率为92.99%,综合脱

28、硝率为60.55%,达到目标要求。六是酒钢(集团)公司3号烧结机脱硫工程土建已完工,建成脱硫塔,并完成设备安装,投入试运行。七是酒钢宏达公司2000吨/日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脱硝工程9月15日开工建设,至年底,已全部完工,投入试运行。八是机动车环保标志核发工作进展顺利。全市机动车应检车辆为15097辆,实际环保定期检测数为19948辆,检测率为117;环保标志发放数为35399枚,发放率为100;淘汰2005年前注册营运的黄标车190辆,淘汰率为43.1%。为加强全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管理,制定实施了嘉峪关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城市环境综合治理】 环保服务职能显著提升。2013年对由市

29、环保局审批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时限,由国家规定的60个工作日缩减到20个工作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审批时限,由30个工作日缩减到7个工作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的审批时限,由7个工作日改为随到随办。全力支持重大项目建设,积极服务全省“3341”工程和嘉峪关市“4461”工程。成立了环评审批协调领导小组,提前介入,全程跟踪,责任到人。应急管理和“三大体系”建设等工作扎实推进。制定了嘉峪关市2013年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体系建设计划和实施方案,按计划完成了减排监测体系中涉及监测的各项内容。市政府印发了嘉峪关市大气重污染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市环保局与气象局签订了嘉峪关市重污染天气应

30、急联动工作机制协议书。环保与气象部门将在数据信息共享、重污染天气预警联动和联合开展城市空气质量预报等六个方面开展合作,共同探讨因极端气象条件引发的突发环境事件或重污染天气的预警及应对工作。此外,环保、安监、消防、交通运输等部门之间也建立了应急联动工作机制。农村环保工作稳步推进。积极开展生态村镇创建工作。按照省政府环保目标责任书要求,下发了嘉峪关市环保局关于做好2013年生态创建申报工作的通知,三镇生态创建工作全面完成。为确保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后续管理,制定了嘉峪关市农村环境整治项目运行管理办法(试行),并将项目运行经费纳入市级财政预算,按照三镇行政村数量和运行实际情况,安排运行经费25万元,

31、所有费用于12月初已全部拨付到位。开展了文物旅游景区和饮用水源保护区生态环境专项执法检查工作。对田间地头、公路、铁路沿线等重点区域进行秸秆禁烧执法检查,落实各项工作措施。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全面加强。对核技术利用单位放射源及射线装置的使用、管理情况,从事电磁辐射活动单位的电磁设备(设施)申报登记、档案建立、辐射安全及电磁辐射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许可和环保“三同时”验收执行等情况进行现场检查,各相关单位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检查率、整改达标率均为100。按规定做好核与辐射单位辐射安全许可证办理工作,全市8家核技术利用单位全部取得辐射安全许可证,辐射安全许可证发放率达到100%。组织召开辖区内广

32、电类、通讯类单位辐射工作会议,要求未履行辐射建设项目环保手续的单位限期整改,并进行现场检查。【环境监察与监测】 进一步强化环保执法监管,加大建设项目环境监察力度,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对重点污染源、嘉北工业园区和污水处理厂的现场检查力度,同时加强对国控、省控企业当年减排项目及污水处理厂、燃煤发电企业脱硫设施现场监管。全年共出动现场监察人员1000余人次,查处群众举报337件,市长信箱投诉6份,下发责令改正违法决定书74份、环境行政处罚18份,处罚67.6万元,现场监察率、结案率均为100%。开展了2013年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集中时间开展了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煤

33、炭经营单位和建筑施工企业环境管理、燃煤小锅炉、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等专项执法检查活动。加大了对甘肃民丰公司在铬渣解毒期间的检查频次,严肃查处了个别企业偷排、漏排污染物和未批先建、久拖不验等环境违法行为。按照排污申报核定登记制度,全面核实排污量,认真核算、足额征收排污费。2013年共征收企业排污费1434万元,其中地方企业征收1147万元。根据环保部关于加快推进空气质量新标准第二阶段监测实施工作的通知要求,2013年年底前,113个环保重点城市和地级环保模范城市的所有国控点位及县级环保模范城市所有监测点位要全面依据新空气质量标准开展包括PM2.5在内的6项指标的监测并发布信息。嘉峪关市作为国家环保

34、模范城市,2013年开展了PM2.5、一氧化碳、臭氧等新污染因子自动在线监测设施建设工作,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122万元,加上国家下拨的221万元,通过公开招标,采购了PM2.5、一氧化碳、臭氧监测仪器设备各2套。严格按照自动站站房建设要求和技术规范,对市气象局子站和酒钢耐材公司子站2个空气自动监测站进行了站房改扩建和新建,使之具备新标准要求的6种污染物监测能力,10月21日正式上传和发布了相关监测数据。监测结果表明:11月份,全市PM2.5月平均值为52微克立方米;12月份,全市PM2.5月平均值为35微克立方米。(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PM2.5标准限值为年均值35微

35、克立方米,24小时平均值75微克立方米;PM10标准限值为年均值70微克立方米,24小时平均值150微克立方米)。【环境法制宣传】 按照“六五”普法工作要求,制定了2013年“六五”普法工作计划,建立了法制联络员制度。结合“六五”普法教育工作和“六五”世界环境日主题宣教活动,采取发传单、挂标语、组织有奖知识竞赛、播放环境保护公益宣传片等形式,大力宣传环保法律法规。10月24日,举办了由市环委会成员单位相关负责人、全市重点企业环保专干和三区、三镇党政领导干部参加的“全市环保法律法规及党政领导干部专题培训班”,通过集中授课和座谈讨论,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和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环境保护意识进一步增强。建立

36、了法律专家参与重大环保决策制度,凡有重大、疑难案件和行政审批事项都征求市法制办和市法院相关法律专家的意见,为环保依法行政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持。全年未发生环境行政复议案件和行政诉讼案件。(杜山、闫磊)民政事务管理【机构设置与人员编制】 市民政局是市政府主管全市社会行政事务的职能部门。与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市社会组织党工委、市民间组织管理局、市慈善协会合署办公。承担着全市居民低保、医疗救助、临时救助、农村五保供养、救灾救济、双拥共建、优抚安置、军休干部管理与服务、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婚姻登记管理、民间组织登记与管理、社会组织党建、殡葬改革与管理、流浪乞讨救助及收养登记、

37、行政区划管理、边界和地名管理、福利彩票发行与管理、社会福利和老龄事业、居家养老服务、军供保障、慈善等30多项业务。2013年内设办公室、优抚安置科、社会救助和救灾救济科、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科、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科、双拥综合科、社会组织党工委综合科、民间组织管理科、低收入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中心共9个职能科室;婚姻登记服务中心、救助管理站、福利彩票发行管理中心、军队离退休干部休养所4个局属事业单位;社会福利院、军用饮食供应站、殡葬管理所、居家养老服务中心4个基层单位。全局共有在编职工75人。其中局机关行政编制14人,参照公务员管理2人。【双拥工作】 2013年,嘉峪关市军地援建“双十工程”任务全部圆

38、满完成。市委市政府投资816万元,完成68207部队营区绿化面积13.6万平方米;投资3000万元,建设了南市区消防特勤队(站)办公楼项目;为部队捐赠图书5000册,图书借阅扫描系统一套;援建68207部队政工网路线基础设施,在上年免费提供营区至黄草营驻训点通信光缆一条的基础上,投资6万元用于日常巡检维护;投资60万元,援建68217部队执勤信息管理系统;培训军属104人,安排就业75人;帮扶重点优抚对象150户,成立“关爱革命功臣”志愿服务队33个;扶持3名退伍军人创业致富。驻嘉部队援建“百团示范工程”3个;参建社会主义新农村3个;部队官兵与人民群众共同种植各类苗木5066万株,绿化面积达2

39、7.6万平方米;帮扶农村群众100多户;联建基层“两委会”5个,共建文明社区5个,扶助福利院1所;帮建学校3所,资助学生32名;支援卫生院3所;援建国防教育基地1个;组建战备分队1个。春节、建军节期间,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先后走访慰问了嘉峪关军分区、68207部队、武警支队、消防支队,认真听取意见建议,深入了解部队需求,帮助部队解决基础设施建设、战备执勤、训练演习中的实际困难,并送去慰问金40万元。市民政局牵头协调三区及各有关单位,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关爱功臣”走访慰问活动,亲切看望了老复员军人、伤病残退军人、军队离退休干部、复员干部、“三属”人员、现役军人家属,并积极帮助解决其住房、医疗、子

40、女就学就业及日常生活中的困难。与此同时,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修订了嘉峪关市双拥工作制度和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健全完善了双拥联络员制度,进一步加大了双拥工作的组织领导力度。印发了维护国家军事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法律服务工作实施意见,推进了法律拥军工作。制定出台了嘉峪关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目标责任考核办法等规章制度和规范性文件,为双拥创建提供了坚强的制度保障。【优抚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和各项优抚政策,确保中央、省、市财政应列支的优抚资金按时足额发放到位,城乡重点优抚对象优待、抚恤、补助经费全部实现社会化发放或“一卡通”发放。实行城乡“一体化”后,取消了城乡差

41、别,均执行城市标准,2013年7月1日伤残抚恤标准提高到年418141811元,同级标准高出国家标准3871元;三属抚恤标准提高到年11003 -13204元,执行城市标准后,标准高出国家标准6274元;全市在乡老复员军人补助标准达到641元人月;带病回乡退伍军人补助标准达到348元人月,均高于国家规定标准。其他优抚对象的优待、抚恤标准达到或高于国家和省上的规定,优抚对象定补面达到100%。2013年全市共投入近20万元用于提高优抚对象的抚恤标准,按时足额兑付各类优抚对象的优待抚恤金、生活补助金、分散供养的1-4级残疾军人护理费等共计390余万元。全面实施嘉峪关市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办法实施细则,

42、按照全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标准,落实了1-6级城镇无工作单位和农村残疾军人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按照离休干部医疗门诊费每人每月800元的100%、90%的标准和全市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50%、40%、30%的标准,合理确定各属别优抚对象保障标准和保障水平,提高政府补助比例,实现优抚对象享受医疗保障全覆盖,优抚对象参合参保率达到100%。充实、完善了全市优抚对象和复退军人数据库。积极做好未就业随军家属生活保障工作,按照全市城乡低保标准365元人月按时足额发放生活补助金,全年共发放生活补助金55万元。【退役士兵安置】 全面落实安置政策,完成2012年冬季退役士兵、转业士官接收、报到、落户、审档工作

43、;根据省民政厅要求,对符合城镇安置政策的115名(含转业士官)退役士兵的档案做了装订;按照系统分配、包干安置的原则,对中央、省属企业和市属企事业单位的退役士兵进行了分类登记造册,截至11月,已妥善安置93人,自主就业22人,年度退役士兵安置任务已圆满完成。继续推行“自谋职业,经济补助”安置办法,分三批对退役士兵进行了安置政策、遵纪守法和自谋职业培训,城镇退役士兵培训率达到100%。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退役士兵教育培训工作,申请培训的3人已全部入学,学习培训汽车驾驶,培训时间三个月。符合安置条件的士兵在待安置期间,按照每人每月365元的标准,发放生活补助,共发放生活补助金18.8万元。自主就业的

44、退役士兵22人,兑付兵役优待补助金114.4万元(优待标准:每人22005元)。【复退军人稳定工作】 按照“五包”责任制,加强复员干部教育转化和稳控管理,认真解决复员干部养老、医疗、住房及困难生活救助等重点、难点问题,并认真做好了军队退役人员稳定工作,复员干部无一人参加串联、上省上京群体性上访活动。【军休、军供服务管理】 全面落实军休干部政治、医疗和生活待遇,及时下拨经费,提高了军休服务管理整体水平。严格按照中央有关文件规定,完成了军休干部增资和退休干部、无军籍职工医疗费的核算缴纳,按照省军区和省厅下达的安置计划,及时做好了4名军休干部接收安置、工资核算及医疗保险办理等工作。继续开展创建“和谐

45、军体所”、“和谐军休家庭”活动,不断增强军休服务管理工作的活力,2013年军休干部张道龙的家庭被省民政厅表彰为“和谐军休家庭”;房补工作全面结束,兑付军休干部房补资金85万余元。申请资金41万元完成了市军供站接待部队大餐厅及操作间房顶维修全面改造工程,认真做好年度军供保障工作,全面完成军供保障任务。【居民低保】 2013年,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意见(嘉政办发2013114号),市民政局依据意见要求,制定了嘉峪关市最低生活保障投诉举报核查实施方案嘉峪关市低保经办人员和社区(村)干部及其近亲属申请享受低保备案制度嘉峪关市低收入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将低保

46、政策落实情况纳入市政府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对低保对象认定条件、审核审批程序、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动态管理机制等做出了更加细致的规定。同时,不断加大低收入家庭核查力度,完成了低保信息化建设。建立申请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成立了“嘉峪关市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中心”(差额拨款事业单位),核定事业编制3名(其中科级职数1名)。及时将省民政厅配备的VPN虚拟专用网络服务器、台式电脑、打印机、照相机等低保专用设施配发到各区、镇、社区、村,做到了专机专用,安排技术人员为各区调试VPN虚拟专用网络服务器并组织培训,全市享受低保待遇家庭实现了信息化管理。截至2013年12月,全市共有低保对象2971户、5288

47、人,累计保障低保对象6.34万人次,为居民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2469.0891万元,比上年减少7.9%(2012年累计发放低保金2679.5431万元),月人均享受低保标准299.79元,比上年减少1.6%(2012年月人均享受低保标准304.612元)。全年新增低保对象171人,停发725人。同时积极开展农村低保清理规范工作,截至2013年12月,全市农村现有低保对象559户772人,比清理前的571户854人减少了12户82人。【救灾救济】 以创建“全国北斗减灾工程示范省份”为契机,积极完善应急为主与减灾救灾相结合的联动机制,全力保障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不断加大救灾资金管理力度,出台了嘉峪

48、关市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管理办法,草拟了嘉峪关市民政局救灾储备物资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了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和救灾物资管理机制,确保了救灾储备物资准备充足,遇到灾情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年内对全市基层灾害信息员进行了两次培训,累计培训180余人次,进一步提高了基层灾害信息员防灾减灾、灾情监测预警技能,完善基层灾害信息员联动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基层灾害信息员上传下达的枢纽作用。严格按照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制度,认真细致地开展查灾、核灾、报灾工作,通过灾情信息快报和自然灾害灾情管理信息系统及时上报灾情信息。深入受灾村组,组织农户开展生产自救,冬春期间,救济农户1033户(3339人),

49、发放救济资金43.93万元,使受灾群众经济损失减少到最小。【农村五保供养】 2013年全市五保供养标准为7200元人年,位列全省第一;截至12月底,全市共有农村五保对象44人,其中集中供养19人,分散供养25人,发放五保供养经费29.57万元。【城乡医疗救助】 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嘉峪关市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试行办法(嘉政办发2013182号),通过简化医疗救助审批程序,及时为困难群众提供更加有效、便捷的医疗救助服务。该办法依托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农合信息平台,在救助对象出院结账时,扣除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报销或新农合补偿后,按照救助比例,由民政部门救助金额先行垫付,救助对象只需承担个人自付部分

50、金额即可,提高了医疗救助时效性。在财政资金的支持下,低保户、五保户参合参保率达到100。截至12月底,农村医疗救助2215人次,发放救助资金114.69万元;城市医疗救助10092人次,发放救助资金434.48万元。全年医疗救助12307人次,发放医救助资金549.17万元,比上年增加1%。【临时救助】 联合多部门下发了嘉峪关市开展城乡居民临时救助制度示范化创建活动的实施方案,进一步加大救助力度,简化了救助审批程序,为全市困难群体提供了及时有效的救助。2013年对因突发性、临时性原因造成暂时性生活困难的家庭349户931人发放救助资金39.62万元,每人平均救助金额425.56元,比上年增加1

51、4%,其中农村临时救助526人次,发放救助资金17.28万元;城市临时救助405人次,发放救助资金22.34万元。【社区建设】 出台了嘉峪关市关于贯彻落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嘉峪关市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32015年),健全完善了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服务中心“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依照社区工作规范化指导标准,督导社区居委会按时换届,依法选举产生专门委员会和居民小组,确立了组织机构,明确了工作职责。进一步加大社区管理和服务队伍建设力度,组织三区4名同志参加了省民政厅举办的社区服务人才队伍能力建设培训班。【村民自治】 及时部署全市第八次村民委员会换届选

52、举工作,联合组织、宣传、法制等部门下发了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甘肃省实施办法和甘肃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的通知,争取村委会换届选举经费6万元,向三区、三镇下发村民委员会干部工作手册和村民自治法律法规政策选编等书刊90余册,认真筹备前期宣传、动员工作,充分调动广大村民参与换届选举积极性。制定出台了嘉峪关市城乡一体化新农村社区试点建设实施方案,全面启动试点社区配套服务设施、社区相关保障性政策建设工作,确定安远沟社区为第一批新农村社区试点单位。【老龄事业】 着力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2013年,相继出台了嘉峪关市老龄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嘉峪关市关于60

53、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乘坐公交的意见嘉峪关市关于建立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实施意见等政策,为全市老龄事业的发展确定了发展方向,提供了政策保障。将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纳入市政府13个标准化示范社区建设规划,覆盖率达到35,设置养老床位190余张。全市已建养老机构3个(政府1个,民办1个,企业1个),共计养老床位220余张;在建养老机构两个,设置养老床位220张,建成后预计全市养老床位共计600余张,全市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达20.76,与上年期同比增长45。逐年加大老龄事业资金投入力度,建立了与人口老龄化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的稳定的资金增长机制,2013年地方财政投入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总额

54、为1007.64万元,其中公办养老机构395万元,高龄补贴109万元,养老服务补贴503.64万元;福彩公益金投入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总额199.3万元,占可支配福彩公益金比例的43.3;社会力量投入资金60万元。【居家养老服务】 不断加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健全了信息网络和服务平台,促进居家养老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和集约化管理。经过一年多的实际运行,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对各类实施办法进一步细化、完善,对各类服务流程及标准的制定更加科学、严密、规范。增设26名公益性岗位充实居家养老工作队伍,组织开展业务培训,定岗定责,使工作人员对居家养老服务系统的业务素质及工作效率明显提升。严格落实嘉峪关市居

55、家养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考核办法(试行),对呼叫人员话务量、工作量等业绩进行量化考核,实行末位淘汰制,提升了服务效率。及时更新当月60岁以上享受低保待遇的老人名册,清退动态变化的不再享受低保待遇的注册老人,建立完善新注册老人信息档案,对已故老人信息档案实行注销登记,做好“已注销、已上报”老人“一键通”资费补贴的统计、核算及其他各类服务补贴的申报、核算及拨付工作,完善老人信息档案并逐份扫描各类信息资料、协议3475份,确保各类信息档案实现一键式关联查询和科学化、规范化的系统管理。重新修定了服务项目和价目,使之更加科学合理。启动上门医疗、心灵慰藉等服务项目,满足老年人更高层次的服务需求;坚持每周一召

56、开加盟企业服务质量述评会,对各企业服务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进行分析、解决,严格执行加盟企业考核末位淘汰制和违规操作退出机制,不断增强企业竞争力,提升企业服务质量。全年共开展政策宣传、服务理念、素质提升等内容的培训19期。截至2013年底,全市在市居家养老服务系统注册的老人有16613人,其中A类老人558人,B类1235人,C类14820人。有12159户老人家里免费安装了“一键通”。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日均圆满完成工单1200单、受理各类咨询电话1400余次,从2012年6月1日运行至今,圆满完成工单42.06万单,老人满意率98%。 【收养登记】 严格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和中国

57、公民收养子女登记办法,对符合条件和要求的,及时办理收养登记手续,无违规登记和乱收费行为。2013年,共受理收养登记11件,已办理收养登记的8件,正在办理收养登记的3件。【流浪乞讨救助】 2013年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通知(嘉民发201311号),形成了以民政救助为主,公安、城管、卫生、交通等部门配合救助的工作格局。经常性开展上街巡查主动救助工作,确保严冬、酷暑等恶劣天气无意外事故发生。开展“流浪孩子回校园”专项行动,全年共救助流浪未成年人23人,帮助流浪未成年人接受义务教育,继续保持市区无流浪未成年人的任务目标。大力改善救助对象居住环境,依据嘉峪关市社会福利事业发展规划

58、,投资280万元建设完成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的新型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并投入使用,新增救助床位20张,配备了救助人员活动室、心里辅导室和观察室,为提高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服务质量提供了基本保障。【福利彩票发行】 截至2013年底,嘉峪关市共销售福利彩票 1.2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1%,其中,电脑票销售8034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0%;中福在线销售4436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1% ;中福在线单机销量 147万元;“刮刮乐”销售396万元;全市人均购票586元,位居全省前列。严格执行福利彩票财务规定,按照福彩发行经费量入为出、统筹兼顾、重点安排的使用原则,圆满完成了中福在线销售厅改造、第

59、三代投注终端机与投注站点电脑票投注机换代更新工作,于8月完成了“快三”上市销售工作,确保了全年无重大责任事故发生。【民间组织管理】 坚持培育发展、监督管理、发挥作用三者并重的方针,全面做好社会组织的登记服务、素质提升、规范运作、监督管理、自律与诚信建设等工作。全年全市申请筹备成立社会组织的34家,其中社会团体16家,民办非企业单位18家;办理成立登记20家,其中直接登记的社会组织5家;办理换证3件,变更登记9家,注销4家。全市依法登记的社会组织总数达154家,其中:社会团体91家,民办非企业单位63家。组织开展了2013年度市属社会组织评估工作;联合市教育局开展了教育事业类社会组织执法检查;做

60、好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项目申报和实施工作;探索推进社会组织管理工作体制创新,简化审批手续,实行直接登记;指导全市社会组织全面开展了塑造品牌、服务社会活动和行业自律、诚信创建活动;大力扶持和培育发展行业协会、农村专业协会和社会公益性社会组织。【边界管理】 开展平安和谐边界示范创建活动。制定完善嘉峪关市边界纠纷事件应急预案,联合镜铁区、发改委、国土局、农林局协调解决了嘉峪关市光伏发电基地建设与肃南县牧民秋季放牧引发的边界纠纷问题,维护了嘉峪关市边界和谐稳定。【地名管理】 认真做好日常地名管理工作。截至2013年11月底,开具门牌号码证明1286份,承接门牌号码编排任务921次,补装各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