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动物生理学》考试大纲_第1页
专升本《动物生理学》考试大纲_第2页
专升本《动物生理学》考试大纲_第3页
专升本《动物生理学》考试大纲_第4页
专升本《动物生理学》考试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动物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11011030课程名称:动物生理学/Amimal Physiology学时: 90学时 学分:4.5学分适用专业:动物科学、动物医学、生物科学 开课学期:4开课部门:生命科学与资源环境学院先修课程:动物学、动物解剖学、动物组织胚胎学、动物生物化学考核要求:闭卷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杨秀平主编,动物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南京农业大学主编,家畜生理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年;陈守良主编,动物生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陈瑶华、郭承华主编,生命科学基础,山东大学出版社,2003年。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动物生理学是研究动物机体基本生命活动

2、及其规律的学科,它以动物的器官、系统为中心向细胞、分子水平及整体、环境水平延伸,并向相关学科渗透,是生命科学中的核心基础理论课程之一,是动物医学、动物科学、生物科学及生物技术等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通过动物生理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动物在适应环境变化过程中所发生的包括行为、各器官系统、细胞及其组成物质分子在内的活动变化与机制的基本规律、基本理论;了解动物生理学的理论在动物医学、动物生产、动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等实践活动中的作用;了解动物生理学和其它相关学科间的相互关系及该学科发展的前沿热点问题,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今后从事动物生理学及其相关学科的研究,打下宽厚的基础理论。二、教学目的与要求要学好动物生

3、理学,学生必须先学习并具备动物学、动物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细胞生物学、动物生物化学等课程的基础知识。而动物生理学同时又为生命科学各专业相关后续课程如动物病理学、药理学、动物遗传学、育种学、繁殖学、动物生产学、动物营养学等提供基础理论。因此,在动物生理学的教学过程中,要求做到:1、以现代生理学发展的观点审视和重新组织动物生理学教学内容,使其教学内容中的概念、名词解释及专业术语、语言的应用都应符合现代动物生理学迅速发展的趋势和要求。在讲解生理学基础知识的同时,注意生理学向其它学科的延伸和它们与生产实践的密切关系,通过多种方式与途径扩展教学内容,能及时反映当代生理学的新成就,保持课程的新颖性和超前性

4、,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主动学习的兴趣。2、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形象生动地展示、表现生命活动机制,使微观现象直观化、复杂过程系统化、简单化,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讲授知识的同时,还应不断注重传授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方式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3、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既重视课堂教学,也要重视课后复习和阶段性、期末的总复习。特别是总复习是促进学生建立机体机能整体性观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分析、概括和推理能力的必经阶段,应做好辅导工作。适当组织一些讨论、答疑或课程论文。并随时注意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三、学时分配章节 课程内容 学时绪论 4第1章

5、 细胞基本功能 5第2章 血液 5第3章 血液循环 6第4章 呼吸 6第5章 消化与吸收 8第6章 能量代谢及体温 5第7章 排泄与渗透压调节 7第8章 神经系统 8第9章 内分泌 8第10章 生殖与泌乳 8第11章 神经免疫调节 2合 计 72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动物生理学是动物科学、动物医学、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与生命科学各专业许多后续课程紧密相关,为这些课程提供理论基础。所以,教学中要注意与这些课程的相互联接,注意在有重复内容上不同的侧重点,做到交叉不重复,各有侧重但又不脱节。同时动物生理学又是一门实验科学,所以要尽量通过实验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巩固所学理论

6、知识,对动物有关生命活动的规律及机制有深刻的理解。讲授时要形象生动,理论联系实际,避免呆板的灌输式教学,可以采取提问、课堂讨论、写课程论文等形式来学习本课程。鼓励学生设计实验、创新思维,提高综合素质。五、教学内容绪 论1.基本内容:0.1动物生理学研究对象与任务 动物生理学研究对象和任务 动物生理学的三个研究水平动物生理学的研究方法(自学) 学习动物生理学的目的和方法(自学)0.2生理功能的调节及其调控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1 神经调节.2 体液调节.3 自身调节动物生理功能的控制系统.1 非自动控制系统.2 反馈控制系统.3前馈系统2.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1、动物生理学

7、的三个研究水平2、动物生理机能的调节方式及其特点3、反馈调节系统的调节机制与生理意义 熟悉1、动物生理学的研究对象2、动物生理学的研究方法3、学习动物生理学的目的与学习方法4、机体机能自动调节的基本原理 了解1、非自动控制系统及其生理意义2、前馈控制系统及其生理意义3.重点难点:动物生理机能的调节方式;反馈调节系统的调节机制。第一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1.基本内容:1.1细胞物质转运功能细胞膜的结构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1被动转运.2主动转运.3出胞与入胞式转运1.2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功能由离子通道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由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酶耦联受体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1.3细胞的兴

8、奋性和生物电现象细胞的兴奋性和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制.1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2生物电现象产生的机制动作电位的引起和它在同一个细胞上的传导.1阈电位及动作电位的引起.2局部兴奋与局部电位.3兴奋在同一个细胞上的传导1.4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经典的突触传递.1突触结构.2经典的突触传递过程接头传递.1神经肌肉接头处兴奋的传递.2神经平滑肌和神经心肌接头传递电突触1.5肌肉的收缩与收缩功能有关的骨骼肌细胞超微结构.1肌原纤维.2肌管系统骨骼肌的收缩原理和兴奋收缩耦联.1肌丝滑行理论.2 骨骼肌的兴奋收缩耦联 肌肉收缩的外部表现.1单收缩(自学).2单根肌纤维收缩的总和(自学).

9、3影响肌肉收缩的因素.平滑肌的收缩.1平滑肌的收缩.2平滑肌的兴奋收缩耦联2.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掌握1、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中的被动转运、主动转运机能及作用机制2、由离子通道、G蛋白偶联受体、受体酪氨酸激酶介导的细胞跨膜信号转导过程3、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其机制4、兴奋的产生、传导和传递过程及兴奋性的周期变化5、骨骼肌的收缩 ,滑行理论,兴奋收缩偶联的机制熟悉1、骨骼肌收缩的外部表现和力学特征2、影响骨骼肌收缩的因素了解1、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2、骨骼肌的超微结构3、平滑肌的结构和特性3.重点难点: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功能;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

10、象;骨骼肌的收缩原理和兴奋收缩耦联。第二章: 血 液1.基本内容:2.1血液体液、细胞外液、内环境和内环境稳态血液的组成与理化特性.1血浆渗透压.2血浆的酸碱平衡血液的机能(自学)2.2血细胞生理红细胞生理白细胞生理(自学)血小板生理(自学)2.3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血液凝固纤维蛋白溶解2.4血型红细胞凝集与血型输血原则动物的血型及其应用2.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1、内环境及内环境稳态的基本概念2、血液的理化特性及重要生理意义3、红细胞的生理特性及其主要机能和生成的调节4、生理性止血过程及血液凝固的机制5、血型及输血原则,ABO血型系统及交叉配血的试验熟悉1、体液和血

11、液的组成及血量的概念2、血浆蛋白、白细胞的生理机能及血小板的生理特性3、抗凝系统、纤维蛋白的溶解与抗纤、溶过程4、Rh血型系统了解1、不同动物红细胞形态及生成所必需的原料和因素2、动物的血型及应用意义3.重点难点:内环境和内环境稳态;红细胞生理;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第三章: 血液循环1.基本内容:3.1心脏的原血功能心脏泵血功能的周期性活动心脏泵血功能的评定心脏泵血功能的调节心脏泵血功能的储备3.2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和生理特性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心肌的生理特性3.3血管生理血管的种类与功能(自学)血流动力学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静脉血压和静脉回心血量微循环组织液与淋巴液的生

12、成3.4心血管活动的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局部血流调节动脉血压的长期调节3.5器官循环冠脉循环肺循环脑循环2.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掌握1、心动周期、心泵血机能及机制,心泵血机能(心输出量)的调节及影响因素2、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及其形成机制,心肌的生理特性及其影响因素3、动脉血压的形成机制及其影响因素4、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心交感神经、心迷走神经、交感缩血管神经的作用5、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熟悉1、心泵血机能的评价2、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及影响因素3、各类血管的机能特点及血流动力学,组织液的生成及影响因素4、微循环的结构与生理机能5、延髓心血管中枢及其紧张性活动6、颈动脉体和

13、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了解1、血液循环的进化和循环方式2、心泵血机能贮备,心音、正常心电图波形3.重点难点:心脏的泵血功能;心肌的生理特性;微循环;心血管活动的神经调节。第四章 : 呼 吸1.基本内容:4.1呼吸器官的通气活动哺乳类肺通气禽类的肺与气囊通气活动(自学)两栖及爬行类的肺通气活动(自学)4.2气体交换气体交换原理气体交换的运输4.3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氧及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存在形式氧的运输二氧化碳的运输4.4呼吸运动的调节 神经调节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4.5呼吸运动的适应潜水动物的适应高山适应2.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1、呼吸的全过程及呼吸器官的机能2、肺通气的

14、原理3、肺换气的原理及其影响因素4、肺容量与肺通气量5、O2和CO2在血液中的运输,氧离曲线及其影响因素6、肺牵张反射和化学感受性呼吸调节熟悉1、呼吸道的机能2、禽类肺与气囊通气活动,两栖类和爬行类的肺通气活动3、CO2解离曲线及何尔登效应4、呼吸中枢的概念,呼吸基本节律的形成机制了解1、呼吸的概念2、呼吸肌本体感受性反射,防御性反射3、潜水动物和高山动物的适应性反应3.重点难点: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呼吸运动的调节。第五章: 消化与吸收1.基本内容:5.1概述消化方式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特性消化道平滑肌的电生理特性消化道的神经支配 胃肠激素5.2摄食摄食的方式 动物采食的调控5.3口腔内消化 (

15、自学)唾液的分泌咀嚼 吞咽嗉囊内的消化5.4胃内消化胃液的分泌瘤胃内的微生物消化胃的运动5.5小肠内的消化胰液的分泌胆汁的分泌(自学)小肠液的分泌(自学)小肠的运动5.6大肠内的消化大肠液的分泌(自学)大肠内的微生物消化大肠的运动与排粪5.7吸收概述小肠内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5.8消化机能的整体性(自学)消化器官机能的整体性消化机能与机体其他机能的相关性2.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1、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2、胃液、胰液的成分、作用以及分泌的调节3、胃排空及其控制4、瘤胃内的消化代谢过程5、瘤胃内气体的产生与排出熟悉1、胃肠激素的作用2、胃肠各运动形式的概念及生理意义3、唾液

16、的性质、成分、作用,唾液分泌的调节及咀嚼和吞咽4、胆汁的成分和作用,分泌的调节5、瘤胃的运动及其调节6、瘤胃内微生物生存的条件7、糖、脂质和蛋白质消化产物的吸收过程了解1、消化的方式,消化管平滑肌的一般特性,消化管的分泌机能2、瘤胃内的微生物种类及其特性3、瘤胃内微生物的共生3.重点难点:胃液的分泌;瘤胃内的微生物消化;胰液的分泌;小肠内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第六章: 能量代谢及体温1.基本内容:6.1机体能量的来源及消耗(自学)能量的来源与消耗能量代谢的测定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基础代谢和静止能量代谢生产代谢6.2动物的体温及其调节动物的体温(自学) 动物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体温调节动物的休眠(自学)

17、2.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1、能量的来源与消耗2、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3、动物体温及其调节机制4、动物的产热与散热过程熟悉1、基础代谢及其影响因素2、静止能量代谢、生产代谢及其影响因素3、调定点学说了解1、能量测定的方法与原理2、恒温动物对环境温度的适应性3、动物休眠时的生理活动及生理意义3.重点难点: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动物体温及其调节机制;动物的产热与散热过程。第七章: 排泄与渗透压调节 1.基本内容: 7.1尿的生成肾的功能解剖特征尿的生成7.2尿生成的调节影响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因素影响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及分泌作用的因素7.3尿的排放7.4动物机体的水盐平衡和渗透压调

18、节脊椎动物的其他渗透调节器官尿液的浓缩与稀释鱼类渗透压调节(自学)7.5动物体的酸碱平衡体液的缓冲作用呼吸器官在酸碱平衡调节中的作用肾脏在酸碱平衡调节中的作用鱼类的酸碱平衡(自学)7.6脊椎动物含氮废物的排泄2.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1、尿生成的基本过程和与尿生成有关的肾结构特征及生理意义2、影响尿生成的因素及尿生成的调节3、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和分泌中各种物质转运过程的相互关系 熟悉尿液的浓缩与稀释的机制及其与动物机体内水盐平衡的关系了解动物的排泄途径、除肾以外的其他排泄器官和尿的排空过程3.重点难点:尿生成的调节;动物机体的水盐平衡和渗透压调节。第八章: 神经系统1.

19、基本内容:8.1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及其生理意义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的受体8.2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反射及反射弧反射中枢内兴奋的传递中枢抑制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8.3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感受器的定义和分类(自学)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眼的视觉功能(自学) 耳的听觉功能(自学)8.4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脑干对肌紧张和姿势的调节基底神经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8.5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自主神经系统的结构特征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自主神经的中枢调节8.6脑的高级神经活动条件反射动力定型(自学)神经活动的类型(

20、自学)觉醒与睡眠(自学)2.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1、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2、中枢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3、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熟悉1、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及感觉器官的机能2、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机能3、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了解脑的高级神经活动3.重点难点: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脑干对肌紧张和姿势的调节;条件反射。第九章: 内分泌1.基本内容:9.1概述脊椎动物的内分泌系统激素抗激素 内分泌学研究发展简史9.2下丘脑下丘脑与垂体的关系下丘脑激素的种类及生理作用调节下丘脑肽能神经元的递质9.3垂体神经垂体腺垂体9.4甲状腺甲状腺激素的合成甲状腺激素的

21、贮存、分泌、转运和代谢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9.5甲状旁腺与调节钙、磷的激素甲状旁腺和甲状旁腺激素甲状腺C细胞和降钙素甲状旁腺素、降钙素和1,25-二羟维生素D3分泌的调节9.6肾上腺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髓质激素9.7胰岛胰岛分泌的激素胰岛激素分泌的调节9.8其他内分泌腺及激素松果体胸腺前列腺素尾下垂体胃肠道激素瘦素9.9信息素(外激素)(自学)昆虫的外激素甲壳动物的外激素鱼类的外激素哺乳类的外激素2.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掌握1、内分泌系统及其重要生理机能2、激素的一般特征3、含氮类激素、类固醇激素的作用机制4、下丘脑与脑垂体的内分泌机能及其作用5、重要激素的生理作用和分泌调节熟悉1、动物体的主要的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激素的英文缩写2、激素传递化学信息的方式 3、激素分泌的主要调控途径了解1、其他内分泌腺的激素和重要作用2、外激素的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