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江西省宜春市高安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1-2022学年江西省宜春市高安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1-2022学年江西省宜春市高安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1-2022学年江西省宜春市高安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1-2022学年江西省宜春市高安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当我们看完一出优秀悲剧的成功演出,比如看了窦娥冤或者奥瑟罗的演出(或者很投入地读完悲剧剧作),它们在我们情感上引起的反应,就是悲剧美感或曰“悲剧快感”。悲剧中,有对人的悲痛与苦难的演示,甚至还要叫观众目睹仇恨、阴谋、杀戮等可怕的事件发生。然而奇怪的是,人们为什么还要坐到剧院里去欣赏这些剧情在舞台上的呈现,并且还要献出一掬同情之泪呢?为什么看过善良的窦娥含冤被杀、正直的奥瑟罗中了奸计先杀妻后自杀这样的舞台上的悲惨之事,会得到

2、审美的享受即“悲剧快感”呢?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对这个问题的回答:第一,悲剧既然是对人的行动的模仿,那么“每个人都能从模仿的成果中得到快感”,即使是对可怕和讨厌的事物的模仿,当人们观看其“逼真的艺术再现时,都会产生一种快感”。第二,“打动人心”的情节与“引发快感”的音乐、语言、画面等方面的技术处理。第三,“通过引发怜悯和恐惧使这些情感得到疏泄”,换一个说法是,“使人产生怜悯和恐惧并从体验这些情感中得到快感”。怜悯、恐惧以及怨怒之类的情感,大都属于否定性心理反应的结果,它们郁积于心,不利于人的身心健康。但人在艺术创造中,把这种消极的情感变成了美的创造的原料。当我们在欣赏悲剧时,随着剧情在我们心灵上

3、引起震撼与波动,上述这些否定性的情感便被我们以精神的力量加以疏导、宣泄与净化,并在疏导、宣泄、净化的过程中对这些情感重新加以“体验”,把它们转化成一种高尚、纯洁、爱我人类的慈悲情怀与追求自由的奋发精神。这就是悲剧美感。悲剧是强力撞击情感的艺术,是提升精神、净化灵魂的艺术。不论是命运悲剧、性格悲剧或社会悲剧,都充满着高洁甚至神秘的意味,隐含着人生的教训和哲理。被悲剧真正打动了的人,会有意无意地摒弃“外物”的毒化与诱惑,回到人之为人的那些光辉品性上来,他会变得纯洁起来,真挚起来,高尚起来。(摘编自董健 马俊山戏剧艺术十五讲)材料二:悲剧情感不同于纯粹的悲哀,因为它具有纯粹的悲哀所缺乏的鼓舞人心的振

4、奋力量。但是,这并不是说在伟大的悲剧里没有一点哀伤或忧郁的情调。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中哀叹人在神面前渺小无力的那首著名的合唱、哈姆莱特沉思“生存还是毁灭”那段独白、麦克白把人生视为痴人讲的故事那个比喻,以及别的许多脍炙人口的悲剧片段,都证明事实恰恰相反。悲剧中总是有一点悲观的音调,尽管这种音调可能被更突出的英雄主义和慷慨激昂的庄严音调压制,成为不引人注意的低音。悲剧快感中有一部分正是由于有这样一种悲观音调的存在,让我们在悲剧中体验到的就不是一种单纯的快感,而总是混合着一定程度的痛感。这种混合的情感多多少少有些类似沉浸于忧郁思绪的人感到的苦中之乐。当然,痛感不会一直存在,而是最终转化为快感,并增强在

5、怜悯和恐惧以及在观赏形式的美当中获得的积极的快感。这种转化也有艺术表现的原因:痛苦在具体化为艺术象征的同时,也就被艺术家的创造性想象克服和转变了。它通过艺术的“距离化”而得到升华。如果我们可以用数学方程式来表现已经得出的结果,那就可以说悲剧快感是怜悯和恐惧中积极的快感加上形式美的快感,再加上由于情绪的缓和或表现将痛苦变为怜悯和恐惧而得到的快感,最后得出的总和。丰丹纳尔是最早提出悲剧中痛感与快感紧密相关的人之一。他认为快感与痛感在起因上差别不大。例如,搔痒通常产生一种愉快的感觉,但如果用力过分,就可能引起痛感。因此,快感只是减弱的或者减轻的痛感。我们在悲剧中体验到的情感也与此大同小异,它主要是痛

6、感,但这种痛感被戏剧的幻觉减弱而变成快感。大卫休谟在他论悲剧艺术的论文中,认为丰丹纳尔的观点很有道理,但还不完善。他接受了痛苦可以转变成快乐的观念,但反对把这一转变说成是幻觉感造成的。他认为怜悯和恐惧总是比欢乐或满足更能打动人心。在心灵被怜悯和恐惧打动之后,它就更能敏锐地感受诗的音乐和优美。在阅读悲剧或听到朗诵悲剧时,我们也必定体验到痛苦,但这痛感却被艺术表现的美引起的快感淹没了。在强调悲剧中快感和痛感的密切联系这一点上,丰丹纳尔和休谟都做出了贡献。但是,他们并没有解决这种联系的本质这个谜。我们提出的是比以上两种都更简单的观点。痛苦在悲剧中被感觉到并得到表现,与此同时,它那郁积的能量就得到宣泄

7、而缓和。这种郁积能量的缓和不仅意味着消除高强度的紧张,而且也唤起一种生命力感,于是这就引起快感。这种由痛感转化而成的快感更加强悲剧中积极的快感,这种积极快感的原因一方面是悲剧的怜悯和恐惧,另一方面则是作为艺术品的剧作的美,如整一和适当的比例、声音与形象的和谐、性格描述的深刻真实等。(摘编自朱光潜悲剧心理学)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人们在欣赏悲剧时常常潸然泪下又欲罢不能,是因为从中获得了强烈的悲剧快感。B. 材料一中的亚里士多德和材料二中的大卫休谟的观点中都论及“怜悯和恐惧”。C. 丰丹纳尔第一个发现悲剧中痛感与快感紧密相关,但大卫休谟对此并未全盘接受。D

8、. 材料二在丰丹纳尔和大卫休谟观点基础上提出关于“痛感”转化为“快感”的新见解。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悲剧是强力撞击情感的艺术,是提升精神、净化灵魂的艺术,悲剧中有一些深受观众喜爱的优秀作品。B. 麦克白在王位诱惑下弑君篡位,作品中他的这种扭曲了的人格是无法在艺术欣赏中产生悲剧美感的。C. 悲剧情感容不得悲哀,因为它具有纯粹的悲哀所缺乏的鼓舞人心的振奋力量,悲哀会削弱这种力量。D. 丰丹纳尔和大卫休谟两人都强调了悲剧中快感和痛感的密切联系,但后者比前者的认识要更深一层。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难以支持“痛感转化成快感并加强悲剧中的快感”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9、)A. 窦娥冤中窦娥发下三桩誓愿后含冤被杀。B. 哈姆莱特中哈姆莱特杀死篡夺王位的叔叔,报仇后中毒而死。C. 雷雨中四凤和周冲触电身亡,周朴园一个人在悲痛中忏悔。D. 西厢记中张生与崔莺莺喜结连理,有情人终成眷属。4.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行文脉络。5. 曹禺的雷雨以悲剧结局,剧中人物死的死,疯的疯,可是这部作品却深受人们的欢迎,为什么?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的理解。【15题答案】【答案】1. C 2. A 3. D 4. 材料一:先提出“悲剧快感”的概念,然后举例并引用亚里士多德的理论阐述了“悲剧快感”产生的原因,接着阐述什么是悲剧美感,最后指出悲剧快感(或悲剧美感)净化灵魂的意义。(意思

10、答对即可,其他答案酌情给分)材料二:先提出悲剧快感形成的原因,然后在丰丹纳尔、大卫休谟的关于痛感与快感关系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悲剧快感产生的原因。 5. 曹禺的雷雨以悲剧结局,其悲惨程度令人唏嘘,令人震撼。这种结局令人恐惧更令人心生怜悯。而这种恐惧和悲悯通过艺术的“距离化”而得到升华,郁积的能量就得到宣泄而缓和,同时唤起一种生命力感,从而产生了悲剧快感,深受人们的欢迎。雷雨这部作品艺术形式上有其独到之处,它运用了古典戏剧“三一律”,情节紧凑,矛盾尖锐激烈,声音与形象和谐,性格描述深刻真实,其形式上的美也能够激发观众的悲剧美感(或悲剧快感),从而深受人们的欢迎。【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

11、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丰丹纳尔第一个发现悲剧中痛感与快感紧密相关”错误,原文说“丰丹纳尔是最早提出悲剧中痛感与快感紧密相关的人之一”,不是第一个。选项曲解文意。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作品中他的这种扭曲了的人格是无法在艺术欣赏中产生悲剧美感的”错误,根据材料内容“否定性的情感便被我们以精神的力量加以疏导、宣泄与净化,并在疏导、宣泄、净化的过程中对这些情感重新加以体验,把它们转化成一种高尚、纯洁、爱我人类的慈悲情怀与追求自由的奋发精神。这就是悲剧美感”可知,否定性情感同样是可以产生悲剧美感的。C.“悲剧情感容不得悲哀”曲解文意

12、,原文说“悲剧情感不同于纯粹的悲哀,因为它具有纯粹的悲哀所缺乏的鼓舞人心的振奋力量。但是,这并不是说在伟大的悲剧里没有一点哀伤或忧郁的情调”,可见悲剧中是可以有悲哀的因素的,因此 “悲哀会削弱这种力量”的说法也错误。D.“后者比前者的认识要更深一层”无中生有,原文只说“在强调悲剧中快感和痛感的密切联系这一点上,丰丹纳尔和休谟都做出了贡献。但是,他们并没有解决这种联系的本质这个谜”,并未对二人进行比较。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D.“张生与崔莺莺喜结连理,有情人终成眷属”是大团圆的结局,在“痛感”上没有其他三项明显。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

13、构和思路的能力。材料一:第一段,“当我们看完一出优秀悲剧的成功演出它们在我们情感上引起的反应,就是悲剧美感或曰悲剧快感”,提出“悲剧快感”的概念;第二、三段,“人们为什么会得到审美的享受即悲剧快感呢”“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对这个问题的回答:第一”,举例并引用亚里士多德的理论阐述了“悲剧快感”产生的原因;第四段,“当我们在欣赏悲剧时以精神的力量加以疏导、宣泄与净化,并在疏导、宣泄、净化的过程中对这些情感重新加以体验,把它们转化成一种高尚、纯洁、爱我人类的慈悲情怀与追求自由的奋发精神。这就是悲剧美感”,阐述什么是悲剧美感;第五段,“悲剧是强力撞击情感的艺术,是提升精神、净化灵魂的艺术”,指出悲剧快感

14、(或悲剧美感)净化灵魂的意义。材料二:第一、二段,“悲剧快感中有一部分正是由于有这样一种悲观音调的存在,让我们在悲剧中体验到的就不是一种单纯的快感,而总是混合着一定程度的痛感”“悲剧快感是怜悯和恐惧中积极的快感加上形式美的快感,再加上由于情绪的缓和或表现将痛苦变为怜悯和恐惧而得到的快感,最后得出的总和”,提出悲剧快感形成的原因;第三、四、五段,“丰丹纳尔是最早提出悲剧中痛感与快感紧密相关的人之一。他认为快感与痛感在起因上差别不大”“大卫休谟在他论悲剧艺术的论文中认为怜悯和恐惧总是比欢乐或满足更能打动人心。在心灵被怜悯和恐惧打动之后,它就更能敏锐地感受诗的音乐和优美”“在强调悲剧中快感和痛感的密

15、切联系这一点上,丰丹纳尔和休谟都做出了贡献我们提出的是比以上两种都更简单的观点。痛苦在悲剧中被感觉到并得到表现,与此同时,它那郁积的能量就得到宣泄而缓和。这种郁积能量的缓和不仅意味着消除高强度的紧张,而且也唤起一种生命力感,于是这就引起快感”,在丰丹纳尔、大卫休谟的关于痛感与快感关系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悲剧快感产生的原因。【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结合文章内容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曹禺的雷雨以悲剧结局。作品以1925年前后的中国社会为背景,描写了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的悲剧。雷电交加之夜,指导真相的四凤羞愧难当,逃出客厅,触电而死,周冲出来寻找四凤也触电而死,周萍开枪自杀,大海出走,侍萍

16、和蘩漪经受不住打击而疯,周朴园则一个人在悲痛中深深忏悔。其悲惨程度令人唏嘘,令人震撼;再结合“痛苦在具体化为艺术象征的同时,也就被艺术家的创造性想象克服和转变了。它通过艺术的距离化而得到升华”,“痛苦在悲剧中被感觉到并得到表现,与此同时,它那郁积的能量就得到宣泄而缓和。这种郁积能量的缓和不仅意味着消除高强度的紧张,而且也唤起一种生命力感,于是这就引起快感”可分析概括出“这种结局令人恐惧更令人心生怜悯。而这种恐惧和悲悯通过艺术的“距离化”而得到升华,郁积的能量就得到宣泄而缓和,同时唤起一种生命力感,从而产生了悲剧快感,深受人们的欢迎。结合文中“痛感不会一直存在,而是最终转化为快感,并增强在怜悯和

17、恐惧以及在观赏形式的美当中获得的积极的快感”分析,雷雨这部作品艺术形式上有其独到之处,它运用了古典戏剧“三一律”, 这部剧作在两个场景、剧中情节发展不到二十四小时内,集中展开了周鲁两家三十年的恩怨情仇。情节紧凑,矛盾尖锐激烈,声音与形象和谐,周朴园、鲁侍萍、繁漪、周萍等人物性格描述深刻真实,其形式上的美也能够激发观众的悲剧美感(或悲剧快感),从而深受人们的欢迎。(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无法完成的画像刘建东屋子里弥漫着一股淡淡的烧焦的味道。女孩被一个中年妇女领进来,中年妇女是女孩的舅妈。她粗声说:“我外甥女,小卿。”时间停留在1944年的春末。这一年

18、我十五岁,师傅杨宝丰大约四十岁,是城里唯一的炭精画画师,专门给人画像,给活着的人画,也为故去的人画,大约一天时间就能完成。师傅保持着一个传统,画遗像一定得到死者的家里去画。我想,可能是不想把晦气留在自己家里吧。舅妈说:“我这小姑子三年前不见了,小卿也不知道她娘去了哪里。我们找了她整整三年,慢慢地,我们也就不抱什么希望了,就当我这小姑子死了,所以才请您来给画一张像。”“我需要她的照片,你们找出来,我来挑一张。”舅妈转向小卿:“快去把照片拿出来。”小卿指着墙角处放着的一个搪瓷脸盆,小声凄凄地说:“喏,都在那里。”我们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脸盆底有一层燃烧后的灰烬。那可怜的灰烬还保持着照片的模样。舅妈

19、声音尖厉起来,抓住小卿的细胳膊:“你把照片都烧了!这是为啥?”“我娘没死,她找我爹去了。”小卿嘤嘤地哭出声来,她不相信母亲离世了。舅妈最终找到一张泛黄的照片,递给我师傅:“您看,这个行不行?我只找到这一张。您说一个年轻女子,天天在外面疯跑,净和一些陌生的人打交道。”师傅盯着照片,似是在认真辨认照片中的人,半天没有说话。“这张照片是什么时候的?”“大概十三年前吧。”舅妈说。我看到的那张旧照片,在时间无情的作用下,有些暗淡模糊。我很奇怪,以往,师傅对照片质量很挑剔。而这一次,他是在勉为其难,在冒一个很大的险。一切准备停当,师傅开始作画。每一次,都是从眼睛画起,这是老规矩。师傅告诉我,眼睛是一幅肖像

20、画的魂魄,只要魂魄活了,这幅画就成功了一大半。而这一天,1944年春天的一天,面对草稿,他稍微犹豫了片刻,然后,用小楷毛笔沾上炭精粉,笔落在了鼻子上。直到第四天傍晚,漫长的作画过程还未能结束。只留下一只眼睛,他再也画不动了。那一小块空白,像是一个深不见底的洞,特别突兀刺眼。我看到,师傅的右手手背上已经布满了密密的汗珠。从来没有,从来没有过,这么难熬的作画过程。我反复看着那张旧照片,看着照片上青春而朦胧的脸庞,再看看素描纸上,那一个意气风发而清晰的面孔是多么得来之不易啊。师傅疲惫不堪地说:“明天早晨收尾。”第五天一早,我掀开宣纸,惊得大叫一声:“哎呀!”宣纸下面是空荡荡的桌面,桌上桌下,都找了个

21、遍,也未见踪影。舅妈把小卿从院子外领进来。师傅和蔼地拍拍她的头,问:“你见过那张画像没?”整晚,只有她一个人在家里。小卿摇摇头,又摇摇头。师傅挥了挥手,然后坐在椅子上,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我胆战心惊地看着他,束手无策。师傅说:“我重新画。”重画的过程是一场灾难。他甚至茶饭不思,每天傍晚回店的路上,走得比平日里要慢许多,偶尔有辆自行车响着铃铛疾驰而过,都把他惊得歇息几分钟才继续前行。又过了五天,小卿母亲年轻时的画像,即将大功告成。除了要修正一下头发等细微处,连最后的那只眼睛都已经画好了。那一刻,师傅四肢摊开,瘫坐在椅子上,面色苍白,汗湿衣袖,头发打着绺垂在额头上。小卿看到画像,突然间趴在桌子上,

22、放声痛哭。为了保护,我背着画夹,回到了店里。画夹被我放在柜台上。临睡前,我看了画夹最后一眼,眼睛才沉沉地闭上。不知睡了多久,我突然醒来,暗夜中恍若传来细碎的声音。我从床铺上爬起来,蹑手蹑脚地摸向柜台,柜台上的画夹已经不见了。我惊出了一身的冷汗。声音仿佛来自屋外,店门虚掩着,我轻轻推开它,脚落下去,感觉像是落进了深渊之中。借着淡淡的月光,我发现浓浓的夜色中隐约有个人,正静静地站在那里。那人终于有了动静,他打着了火,在烧什么东西。他点了几次,才点着。燃烧的面积越来越大,被火映照的地方也扩展得越来越大。视线顺着火光向上移动,我一屁股坐到了地上那个人竟是师傅。我的脑子瞬间便凝固了。画像的事就此结束。师

23、傅彻底放弃了为小卿母亲画像。我和师傅,谁也没有再提起画像的事。一年之后的某一天,我在店里等着师傅,等了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没有等到他。师傅再也没有出现,我不死心,走遍了整个城里,也没有见到他的踪影。没有人告诉我发生了什么。1951年的一天,我的画店里走进来一个年轻的姑娘,她面色凝重,年轻的脸上写满了哀伤。“我是小卿。”她说,“我想请你画一张肖像。”我急忙热情、手忙脚乱地请她坐下来,小心地问她:“找到你娘了吗?”小卿努力克制着悲伤,对我说:“邯郸解放后,有一天,舅舅突然拉着我狂奔到烈士纪念堂里。我们站在一张合影前,合影上是两个年轻的男人和两个年轻的女人。我越看,其中一个年轻女人越像我娘。

24、我确信,她就是我娘。我蹲在那里失声痛哭。后来,一个陌生的女人走到我身边,问我为啥哭泣。我指着照片说,那是我娘。她把我揽在怀里,也是放声大哭。等我们哭完,她告诉我说,她是照片中的另一个女人,他们四个是曾经的战友。她让我叫她黄姨,又指着我娘左边的那个年轻男子,说是我爹。”“我想请你给我娘画一张像。”我跟着小卿来到烈士纪念堂,看到了那张照片。我的目光落到照片上,紧紧盯着照片右首的那个男人,我有点怀疑自己的眼睛,使劲揉了揉,指着照片惊呼道:“小卿,你看,那个人,那人是我师傅。”黄姨领着我和小卿来到一个烈士墓前,告诉我说,这就是我师傅,这里面埋着他的一顶帽子。黄姨说,他曾经化名杨宝丰,在城里工作过几年,

25、他在南关开了一家画像馆,专门给人画像。我这才知道,师傅叫宋咸德。我潸然泪下。(有删改)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舅母请人画像,急切地承认小姑子已死亡,反映了她对小姑子的长期不满的心理。B. 师傅技艺高超,凭借质量很差的照片就将小卿娘意气风发而清晰的形象描绘出来。C. 自行车铃声给师傅带来巨大惊扰,暗示师傅对画像失踪后可能带来的风险的担忧。D. 我潸然泪下的原因是知道师傅的真实身份太晚,以致于过去长时间的找寻白费了。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是故事的讲述者,小说从“我”的角度去观察揣摩人物,抒发情感,这与茹志鹃百合花中“我”

26、的作用是相似的。B. 小说善于借助物象推进故事发展,如合影照片出现,交代了人物之间的关系,解答了前文的悬疑,故事情节有了突转。C. 时间背景1944年、1951年,使小说描写的环境有了象征性,如“暗夜”象征了白色恐怖,“火”燃烧面积扩大,象征了革命的兴盛。D. 小说只叙述了画像未完成和烈士纪念堂的故事,而革命者的形象需要读者自己构想,这种留白艺术使小说显得含蓄而有张力。8. 师傅为什么要烧掉倾注了大量心血且即将完成的画像?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9. 小说情节主要围绕“画像”展开,一波三折,画像最终也无法完成,作者这样安排有何效果?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9题答案】【答案】6. C 7. C 8.

27、 作为革命者,面对牺牲的战友,师傅内心无比悲痛,不忍见到其遗容。画像如果暴露,容易对革命者及其家人造成危险。 9. 将革命者面对请求,不能拒绝又无法完成的矛盾刻画出来,凸显革命者为民族大义隐忍负重的形象。形成了一种连续紧张的叙述节奏,使情节的发展波澜起伏。画像不能完成的悬念造成阅读期待,吸引读者。画像不能完成使故事不断蓄势,真相大白时更有震撼力。【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作用。A“急切地承认小姑子已死亡”“反映了她对小姑子的长期不满的心理”分析错误。依据原文“我这小姑子三年前不见了,小卿也不知道她娘去了哪里。我们找了她整整三年,慢慢地,我们也就不抱什么希望了,就当我这小

28、姑子死了,所以才请您来给画一张像”可知,舅妈他们找了小姑子整整三年,最后慢慢地不抱什么希望了,才“当”小姑子死了,所以,“急切”一词不正确,另外,文中也没体现出“她对小姑子的长期不满的心理”。B“凭借质量很差的照片”“描绘出来”分析错误。依据原文“我看到的那张旧照片,在时间无情的作用下,有些暗淡模糊。我很奇怪,以往,师傅对照片质量很挑剔。而这一次,他是在勉为其难,在冒一个很大的险”可知,师父对照片质量是很挑剔的,此处说“凭借质量很差的照片”“描绘出来”说明“师傅技艺高超”是不准确的。D“以致于过去长时间的找寻白费了”分析错误。依据原文“黄姨领着我和小卿来到一个烈士墓前,告诉我说,这就是我师傅,

29、这里面埋着他的一顶帽子。黄姨说,他曾经化名杨宝丰,在城里工作过几年,他在南关开了一家画像馆,专门给人画像。我这才知道,师傅叫宋咸德”当我听说师傅的真实身份后,“我”才知道师傅是革命战争时期从事地下工作的革命者,“我”有感于师傅那些不为人所理解的言行而“潸然泪下”,并无“过去长时间的找寻白费了”之意。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C“暗夜象征了白色恐怖,火燃烧面积扩大,象征了革命的兴盛”分析错误。依据原文“暗夜中恍若传来细碎的声音”可知,此处的“暗夜”只是介绍事情发生的时间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依据原文“他点了几次,才点着。燃烧的面积越来越大,被火映照的地方也扩展

30、得越来越大”可知,师傅点了几次才点着,说明了师傅内心的不舍和无奈,此处的“火”只是一种客观的描述,是“我”所见情形的真实描写,并无象征意义。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首先,从小说结尾处,烈士陵园中母亲的墓碑与“黄姨”对母亲身份的介绍可知,小卿的母亲和师傅都是革命战争时期从事地下工作的革命者,而且师傅早就知道小卿的母亲已经牺牲,而在那个特殊的时期,面对牺牲的战友,师傅内心无比悲痛,不忍见到其遗容,所以师傅要烧掉画像。其次,依据原文“等我们哭完,她告诉我说,她是照片中的另一个女人,他们四个是曾经的战友。她让我叫她黄姨,又指着我娘左边的那个年轻男子,说是我爹”“我

31、想请你给我娘画一张像。我跟着小卿来到烈士纪念堂,看到了那张照片。我的目光落到照片上,紧紧盯着照片右首的那个男人,我有点怀疑自己的眼睛,使劲揉了揉,指着照片惊呼道:小卿,你看,那个人,那人是我师傅。”由此可知,小卿和师傅是父女关系,但在当时特殊环境下,父女去不能相识,在那个激荡的岁月,小卿母亲的画像如果暴露,容易对革命者及其家人造成危险,师傅为了理想和信仰只能忍着巨大的悲痛,只身投身时代洪流。【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和艺术构思技巧的能力。首先,在人物塑造上:师傅作为一名革命者,明知小卿的母亲就是自己的爱人,但在当时特殊时期,面对给小卿母亲画像这一要求,既不能拒绝又无法完成,

32、从而突显了革命者为民族大义隐忍负重的伟大形象。其次,在情节安排上:从最开始家中没有母亲的照片可以参照,后从全家合影中勉强可用的影像,再到第一次画像的莫名丢失、第二次画像的不知所终,以及贯穿其中师傅的失常反应和表现这样形成了一种连续紧张的叙述节奏,使情节的发展波澜起伏。再次,从阅读效果上:几经波折,画像也没有最终完成,如此设置悬念,给读者以阅读的期待,从而吸引读者。最后,从艺术效果上:画像一波三折,最终没有完成画像,而结尾“他曾经化名杨宝丰,在城里工作过几年,他在南关开了一家画像馆,专门给人画像。我这才知道,师傅叫宋咸德”使得画像谜团终于解开了,原来,母亲和师傅都是革命战争时期从事地下工作的革命

33、者,他们那些不为人所理解的言行才有了解释,这样使得故事更具有震撼力。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韩王信者,故韩襄王孽孙也,长八尺五寸。及项梁之立楚后怀王也,燕、齐、赵、魏皆已前王,唯韩无有后,故立韩诸公子横阳君成为韩王,欲以抚定韩故地。项梁败死定陶成奔怀王沛公引兵击阳城使张良以韩司徒降下韩故地得信以为韩将,将其兵从沛公入武关。沛公立为汉王,韩信从入汉中,乃说汉王曰:“项王王诸将近地,而王独远居此,此左迁也。士卒皆山东人,跂而望归,及其锋东乡,可以争天下。”汉王还定三秦,乃许信为韩王,先拜信为韩太尉,将兵略韩地。项籍之封诸王皆

34、就国,韩王成以不从无功,不遣就国,更以为列侯。及闻汉遣韩信略韩地,乃令故项籍游吴时吴令郑昌为韩王以距汉。汉二年,韩信略定韩十余城。汉王至河南,韩信急击韩王昌阳城。昌降,汉王乃立韩信为韩王,常将韩兵从。三年,汉王出荥阳,韩王信、周苛等守荥阳。及楚败荥阳,信降楚,已而得亡,复归汉,汉复立以为韩王,竞从击破项籍,天下定。五年春,遂与剖符为韩王,王颍川。明年春,上以韩信材武,所王北近巩、洛,南迫宛、叶,东有淮阳,皆天下劲兵处,乃诏徙韩王信王太原以北,备御胡,都晋阳。信上书曰:“国被边,匈奴数入,晋阳去塞远,请治马邑。”上许之,信乃徙治马邑。秋,匈奴冒顿大围信,信数使使胡求和解。汉发兵救之,疑信数间使,

35、有二心,使人责让信。信恐诛,因与匈奴约共攻汉,反,以马邑降胡,击太原。七年冬,上自往击,破信军铜鞮,斩其将王喜。信亡走匈奴。匈奴使左右贤王将万余骑与王黄等屯广武以南,至晋阳,与汉兵战,汉大破之,追至于离石,复破之。匈奴复聚兵楼烦西北,汉令车骑击破匈奴。匈奴常败走,汉乘胜追北,闻冒顿居代谷,高皇帝居晋阳,使人视冒顿,还报曰“可击”。上遂至平城。(节选自史记韩信传,有删改)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顶是( )A. 项梁败死/定陶成奔怀王/沛公引兵击阳城/使张良以韩司徒降下韩/故地得信/以为韩将B. 项梁败死定陶/成奔怀王/沛公引兵击阳城/使张良以韩司徒降下韩故地/得信/以为韩将

36、C. 项梁败死/定陶成奔怀王/沛公引兵击阳城/使张良以韩司徒降下韩故地/得信/以为韩将D. 项梁败死定陶/成奔怀王/沛公引兵击阳城/使张良以韩司徒降下韩/故地得信/以为韩将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孽孙,文中指韩襄王以前做过坏事的孙子。孽,主要是恶因、恶事、邪恶的意思。B. 左迁,一般指降低官职,即“降官”。犹言下迁。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左迁。C. 山东,战国、秦、汉时称崤山或华山以东地区,又称关东。亦指战国时秦以外的六国。D. 国,本义指疆域、地域,引申为指分封的诸侯国,后多泛指国家。文中指诸侯封地。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

37、项是( )A. 燕、齐、赵等早已自己立了国王,只有韩没有立下后嗣,所以才立了横阳君韩成为韩王。B. 韩信建议沛公可以利用士兵急切盼望回乡的契机,向东进发,争夺天下的机会会很大。C. 韩信猛攻郑昌,郑昌失败后,汉王授符正式封韩信为韩王,韩信常带领军队跟随汉王征战。D. 后来,匈奴包围了韩信,韩信多次派人向匈奴求和,汉朝则怀疑韩信有背叛汉朝的心思。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乃许信为韩王,先拜信为韩太尉,将兵略韩地。(2)国被边,匈奴数入,晋阳去塞远,请治马邑。14. 汉王为什么把韩信改封到太原以北地区?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要回答。【1014题答案】【答案】10. B 11. A

38、12. C 13. (1)于是答应将来立韩信为韩王,先任命他为韩太尉,带兵去攻取韩国旧地。(2)我的封国紧靠边界,匈奴多次入侵,晋阳距离边境较远,请允许我建都马邑。 14. 韩信雄壮勇武,能力强。韩信原来的封地太过重要,靠近战略要地。抵抗匈奴的进犯。【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项梁在定陶战败而死,韩成投奔楚怀王。沛公带军队进攻阳城时,派张良以韩国司徒的身份降服了韩国故土,得到韩信,任命他为韩国将军。句中“定陶”为地点名称,作“败死”的后置状语,应在其后断句,排除AC。“韩故地”意思是韩国故土,二者不可断开,排除D。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

39、文化常识的能力。A“文中指韩襄王以前做过坏事的孙子”说法错误。“孽”的主要字义是恶因、恶事、邪恶;又指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多妻制下的妾及其子女,文中主要指后者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多妻制下的妾及其子女。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汉王授符正式封韩信为韩王”说法错误,根据原文“五年春,遂与剖符为韩王,王颖川”可知,汉王授符正式封韩信为韩王是在汉五年春。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许”,答应;“拜”,任命;“将”,率领;“略”,攻取。(2)“被”,靠近;“去”,距离;“塞”,边境;“治”,建立治所。【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

40、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对于汉王把韩信改封到太原以北地区的原因,从文中“上以韩信材武,所王北近巩、洛,南迫宛、叶,东有淮阳,皆天下劲兵处,乃诏徙韩王信王太原以北,备御胡,都晋阳”可知,因为韩信雄壮勇武,封地颍川北靠近巩县、洛阳,南逼近宛县、叶县,东边则是重镇淮阳,这些地方都驻有天下的精锐部队,就下诏命把韩王韩信改封到太原以北地区,防备抵抗匈奴。参考译文:韩王韩信是原来韩襄王的庶出孙子,身高八尺五寸。到了项梁拥立楚王的后代楚怀王的时候,燕国、齐国、赵国、魏国都早已自己立下了国王,只有韩没有立后嗣为王,因此立韩王的族子横阳君韩成为韩王,想以此来安抚和稳定韩国的故土。项梁在定陶战败而死,韩成投

41、奔楚怀王。沛公带军队进攻阳城时,派张良以韩国司徒的身份降服了韩国故土,得到韩信,任命他为韩国将军,带领韩国的军队随从沛公进入武关。沛公被立为汉王,韩信随从沛公进入汉中,就劝汉王道:“项羽把自己的将领都封在附近地区为王,而独把您封到这偏远的地方,这是贬官啊。您部下士兵都是崤山以东的人,他们都踮起脚尖,急切地盼望返回故乡,趁着他们锐气强盛向东进发,可以借此争夺天下。”汉王回军平定三秦,于是答应将来立韩信为韩王,先任命他为韩太尉,带兵去攻取韩国旧地。项羽所封的诸侯王都到各自的封国,韩王韩成因没跟随项羽征战,没有战功,便不让他回封国,改封他为列侯。等到(项羽)听说汉王派韩信攻取韩地,就命令自己游历吴地

42、时的吴县县令郑昌做韩王以抗拒汉军。汉二年,韩信平定了韩国的十几座城池。汉王到达河南,韩信在阳城猛攻韩王郑昌。郑昌投降,汉王就立韩信为韩王,(韩信)常带领韩地军队跟随汉王征战。汉三年,汉王撤出荥阳,韩王韩信和周苛等人守卫荥阳。等到楚军攻破荥阳,韩信投降了楚军,不久得以逃出,又投归汉王,汉王再次立他为韩王,最终跟从汉王击败项羽,平定了天下。汉五年春天,终于正式授给他符节封他为韩王,封地在颍川。第二年春天,皇上认为韩信雄壮勇武,封地颍川北靠近巩县、洛阳,南逼近宛县、叶县,东边则是重镇淮阳,这些地方都驻有天下的精锐部队,就下诏命把韩王韩信改封到太原以北地区,防备抵抗匈奴,建都晋阳。韩信上书说:“我的封

43、国紧靠边界,匈奴多次入侵,晋阳距离边境较远,请允许我建都马邑。”皇帝答应了,韩信就把都城迁到马邑。在这年秋天,匈奴冒顿单于重重包围了韩信,韩信多次派使者到匈奴处求和。汉朝派人带兵前往援救,怀疑韩信多次私派使者去匈奴,有背叛汉朝之心,派人责备韩信。韩信害怕被朝廷诛杀,于是就和匈奴约定好共同攻打汉朝,起兵造反,把国都马邑拿出投降匈奴,并率军攻打太原。七年冬天,皇帝亲自率军前往攻打,在铜鞮击败韩信的军队,并将其部将王喜斩杀。韩信逃往匈奴。匈奴派遣左右贤王带领一万多骑兵和王黄等人驻扎在广武以南地区,到达晋阳时,和汉军交战,汉军将他们打得大败,乘胜追到离石,再次把他们打败。匈奴再次在楼烦西北地区聚集军队

44、,汉高祖命令战车部队和骑兵把他们打败。匈奴常败退逃跑,汉军乘胜追击败兵,听说冒顿单于驻扎在代谷,皇帝当时在晋阳,派人去侦察冒顿,侦察人员回来报告说“可以出击”。皇帝也就到达平城。(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岭南江行柳宗元瘴江南去入云烟,望尽黄茆是海边。山腹雨晴添象迹,潭心日暖长蛟涎。射工巧伺游人影,飓母偏惊旅客船。从此忧来非一事,岂容华发待流年。【注】本诗作于元和十年(815年)诗人因谗言被贬赴柳州途中。黄茆:黄茅草。蛟涎:蛟龙的口液,这里指水蛭。射工:射工虫,传说能含沙射人影以杀人。飓母:南方秋夏间,一种象征飓风即将来临前的云气。15. 下列对这首

45、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描写瘴气弥漫的江水蜿蜒南去隐入云烟,想象遍地黄茅的尽头是大海。B. 诗歌中间两联将所见所感和神话传说相结合,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内容。C. 象迹、蛟涎、射工、飓母含蓄反映了作者被贬的复杂心情,为尾联抒情蓄势。D. 尾联中,诗人自感苍老无为,壮怀莫酬,思绪深沉,自伤自叹。16. 本诗意蕴深婉,没有直接抒发迁谪之意而迁谪满纸,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1516题答案】【答案】15. D 16. 首联写隐入云烟、充满瘴气的江水,极目远眺,想象长满黄茅的大地尽头应该就是大海了。暗指贬谪之地偏僻荒凉。中间两联用象迹、蛟涎、射工、飓母四种事物,曲折反映出当地的荒凉落后和自

46、己处境的险恶,含蓄表达了诗人贬谪南来充满忧惧的复杂心情。尾联写虽因谗言被贬忧虑之事很多,但诗人不想虚度光阴,想在被贬谪之后有所建树。【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D.“诗人自感苍老无为,壮怀莫酬,思绪深沉,自伤自叹”错误。“岂容华发待流年”,表明柳宗元此时的意志和情感并不是消沉的,而是有一种积极进取的心态,也能看出来诗人有欲趁暮年有所奋发的心态。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中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围绕“迁谪”,再结合全篇分析诗人的情感。首联寓情于景,通过“瘴江、黄茆”来暗示所处环境的荒凉艰难,以此来说明迁谪之地的环境恶劣;

47、颔联通过“象迹、蛟涎”来暗示自己被贬后政治环境的险恶;颈联通过“射工、飓母” 以此象征来暗示自己迁谪心情的担忧恐惧;尾联“从此忧来非一事,岂容华发待流年”一句的意思是:今后我忧虑的事啊,岂止是一桩一件?尽管头发花白,年老力衰也不能坐待时日,虚度华年。从思想感情上看,体现了作者虽然再遭贬官,但他仍有欲趁暮年有所奋发之意的豁达。(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劝学中,“_,_”两句通过写“木”“金”的变化,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2)苏轼赤壁赋中,“_,_”两句写江上水汽弥漫,无边无际的江水和远方天际相接。(3)孔子认为“礼

48、”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哂笑子路,是因为“_,_”。【17题答案】【答案】. 故木受绳则直 . 金就砺则利. 白露横江 . 水光接天. 为国以礼 . 其言不让【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有:砺、露、礼。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中国也是野生茶树发现得最早和最多的国家,集中主要在云南、四川和贵州一带,这其中以云南省南部最多。印度和斯里兰卡原来都是不产茶叶的,自从移植了中国茶树后,它们的茶叶在世界上 ,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斯里兰卡红茶和阿萨姆红茶。茶在

49、英国的 得感谢凯瑟琳公主。她是西班牙王室的公主,特别喜欢喝茶,嫁到英国后,把饮茶之风也带到英国,使得英国的茶叶消耗量在全世界 。20世纪之前,英国每年从中国进口巨量茶叶,致使英国人希望通过贩卖鸦片扭转贸易逆差。安娜德福公爵夫人在英国 了喝下午茶的风气。当时有文章形容,到下午4点钟,钟声一响,仿佛整个世界都停止了他们就只喝茶不干别的了。正因为有了下午茶,才使得英国人的茶叶消耗量更高,喝茶仪式感十足,来自中国的茶变成了英国文化的一个图腾。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 赫赫有名 风行 首屈一指 开创B. 赫赫有名 风靡 一枝独秀 开创C. 鼎鼎大名 风靡 首屈一指 开

50、辟D. 鼎鼎大名 风行 一枝独秀 开辟19. 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 我我我只要见见我的萍儿。B. 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C. 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总共不过两分钟,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D. 我们要把自己的文化积累当然包括语言尽可能地占为已有,并且从这个基础上跨开步去,让自己处于优势地位。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1820题答案】【答案】18. A 19. B 20. 中国也是野生茶树发现得最早和最多的国家,它们主要集中在云南、四川和贵州一带,其中以云南省南部最多。【解析】【1

5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第一空,赫赫有名:声名非常显赫。鼎鼎大名:很大的名气。前者为形容词性的,后者为名词性的。前文有“它们的茶叶在世界上”,此处应用形容词,故选“赫赫有名”。第二空,风行:普遍流行。风靡:像风吹倒草木一样,形容事物流行得快。前者强调流行广,后者强调流行快。根据语境分析,此处强调茶在英国流行广,宜选“风行”。第三空,首屈一指:扳指头计算,首先弯下大拇指,表示第一。指居第一位。一枝独秀:形容在同类事物中最为突出,最为优秀。此处强调英国的茶叶消耗量在全世界位居第一,应选“首屈一指”。第四空,开创:开始建立;创建。开辟:打开,打通,开创(场地、道路、局面

52、等);开发。根据语境中从与宾语“风气”的搭配看,宜选“开创”。故选A。【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原句中,破折号表解释说明。A破折号表示说话的语气断断续续。B破折号表解释说明。C破折号表示意思的跃进。D破折号表示行文中插说的内容。故选B。【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横线的句子语病有三:一是“集中主要在”语序不当,应改为“主要集中在”;二是“集中主要在云南、四川和贵州一带”成分残缺,缺少主语“野生茶树”,可在句首添加代词“它们”;三是成分赘余,“这”和“其中”重复,删除“这”。修改正确的句子为:中国也是野生茶树发现得最早和最多的国家,它们主要集中在云南

53、、四川和贵州一带,其中以云南省南部最多。(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2021年9月17日13时34分,搭载着3名英雄航天员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于东风着陆场,标志着神舟十二号返回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舒适返回的“姿势”很讲究。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总体飞控负责人杨海峰介绍,由于返回舱是上窄下宽的钟型设计,在推进舱和返回舱分离以后,返回舱会利用自身装配的发动机进行姿态调整,变成大底朝前的飞行状态。因此,不仅 ,航天员也要以几乎与大底平行的角度在座椅中“平躺”,( )总体主管设计师澎华康告诉记者,返回舱的着陆过程对保障航天员的生命安全是不小的挑战。

54、当舱体距地面10公里左右时, ,当速度降到7米每秒左右时,虽然具备了直接撞击地面的条件,但是这种速度仍然 ,为此,五院载人飞船研制队伍设计了一套“组合拳”,让返回舱在距离地面1米时进行悬空急停,进一步减缓降落速度,同时通过返回舱底部吸能外壳、减震材料和座椅缓冲机构组成的减震系统来吸收能量,以确保航天员的绝对安全。21.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正是更好缓解飞船减速过程中形成的冲击,才选择这样的姿势返回。B. 选择这样的姿势返回,是为了飞船减速过程中更好缓解形成的冲击。C. 选择这样姿势返回,是为了更好缓解飞船减速过程中形成的冲击。D. 正是在飞船减速过程中更好缓解形成的冲击,才选择这样的姿势返回。2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2122题答案】【答案】21. C 22. 示例:返回舱要采用舒适的返回姿势;飞船开始减速;无法保障航天员的安全。【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衔接连贯的能力。由前面来看,“与大底平行的角度在座椅中平躺”是选项中“这样的姿势”所指代的内容,从与上文衔接的角度来看,“选择这样的姿势”应放在前面,这就排除AD。分析BC,“飞船减速过程中形成的”是“冲击”的定语,所以应放在“冲击”的前面,正确的语序为“是为了更好缓解飞船减速过程中形成的冲击”,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