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境技术评价导则方法XXXX课件_第1页
水环境技术评价导则方法XXXX课件_第2页
水环境技术评价导则方法XXXX课件_第3页
水环境技术评价导则方法XXXX课件_第4页
水环境技术评价导则方法XXXX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07年全国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前培训水环境部分(新疆四月二十九日)授课教师:彭飞翔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图1、评价等级掌握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级别的划分(内容较多)一、评价等级(要求:掌握地面水环境影响工作级别的划分)1、评价工作分几个级别?评价要求? 分级:3个级别:一级、二级、三级(同大气); 要求:一级要求最高、评价最详细,二级其次,三级较简略(类似于大气) 。 一、评价等级(要求:掌握地面水环境影响工作级别的划分) 2、等级划分的依据? 排放污水特征纳污水体特征评价工作级别污水排放量; 污水水质复杂程度(受纳水体规模;水环境质量要求)污水排放量(5个档次)20000

2、污水量 m3/d ;10000 污水量 20000 m3/d 5000 污水量 10000 m3/d 1000 污水量 5000 m3/d 200 污水量 1000 m3/d 污水量不包括间接冷却水、循环水以及其他污染物含量极少的清净下水;但包括含热量大的冷却水。水质复杂程度(复杂、中等、简单三种)简单:污染物类型=1、参数7污染物类型=2、参数103、2、1和10、7注:污染物类型:持久性、非持久性、酸和碱(pH)、热(温度)水质复杂程度(复杂、中等、简单三种)简单:污染物类型=1、参数7 3、2、1和10、7注:污染物类型:持久性、非持久性、酸和碱(pH)、热(温度)中等:污染物类型=2、

3、参数7 复杂:污染物类型3; 污染物类型=2, 参数10按污染物类型数、预测参数个数分:水域规模(大、中、小)河流:据多年平均流量或平水期平均流量 大河150m3/s;中河15150m3/s;小河 10m:大湖:面积25km2中湖:面积2.525km2小湖:面积:2.5km2水深10m:大湖:面积50km2中湖:面积550km2小湖:面积:5km2水环境质量要求 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划分为五类: I、II、III、IV、V类水表1-1 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判据建设项目污水排放量m3/d建设项目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一级二级三级地面水域规模(大小规模)地面水水质要求(水质

4、类别)地面水域规模(大小规模)地面水质要求(水质类别)地面水域规模(大小规模)地面水水质要求(水质类别) 20000复杂大大、中、小中、小中等大大、中、小中、小简单大、大中、小中、小、表1-2建设项目污水排放量m3/d建设项目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一级二级三级地面水域规模(大小规模)地面水水质要求(水质类别)地面水域规模(大小规模)地面水质要求(水质类别)地面水域规模(大小规模)地面水水质要求(水质类别)2000010000复杂大大、中、小中、小中等大、大大中、小、中、小简单大大、中、小中、小中、小表1-3建设项目污水排放量m3/d建设项目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一级二级三级地面水域规模(大小规模)地面

5、水水质要求(水质类别)地面水域规模(大小规模)地面水质要求(水质类别)地面水域规模(大小规模)地面水水质要求(水质类别) 10000 5000复杂大、中、大、中、大、中小、小、小中等大、中大、中、小小小简单大、中、大、中小小、表1-4建设项目污水排放量m3/d建设项目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一级二级三级地面水域规模(大小规模)地面水水质要求(水质类别)地面水域规模(大小规模)地面水质要求(水质类别)地面水域规模(大小规模)地面水水质要求(水质类别)50001000复杂大、中大、中、小小小中等大、中、大、中小小、简单大、中小小表1-5建设项目污水排放量m3/d建设项目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一级二级三级地面

6、水域规模(大小规模)地面水水质要求(水质类别)地面水域规模(大小规模)地面水质要求(水质类别)地面水域规模(大小规模)地面水水质要求(水质类别)小小1000200复杂大、中小中等大、中小简单中、小表2 海湾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判据 污水排放量m3/d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一级二级三级 20000复杂各类海湾中等各类海湾简单小型封闭海湾其它各类海湾 20000 5000复杂小型封闭海湾其它各类海湾中等小型封闭海湾其它各类海湾简单小型封闭海湾其它各类海湾 5000 1000复杂小型封闭海湾其它各类海湾中等或简单各类海湾 5000047258050000-200002.54102520000-100001.

7、52.53.51010000-500011.523.550000584010050000-2000035154020000-100001.533.51550001.53.5 * 为以排污口为圆心,以调查半径为半径的半圆形面积。2.掌握不同评价等级建设项目进行水质现状调查时各类水域的调查时期 调查时期:根据水文水质特征 评价等级,确定的调查时期。 水期划分:河流、河口、湖泊、水库:划分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海湾:划分大潮期、小潮期(天文潮);北方河流:确定冰封期、非冰封期不利水期确定:枯水期,面源污染严重:丰水期调查时期的确定:见下表表4.3 各类水域在不同评价等级时水质的调查时期一 级二 级

8、 三 级河流一般情况,为一个水文年的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若评价时间不够,至少应调查平水期和枯水期一般情况,调查枯水期和平水期;若评价时间不够,可只调查枯水期。一般情况,可只在枯水期调查河口同上同上同上湖泊(水库)同上同上同上海湾一般情况,应调查评价工作期间的大潮期和小潮期一般情况,应调查评价工作期间的大潮期和小潮期一般情况,应调查评价工作期间的大潮期和小潮期第一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3.了解各类水域水文调查与水文测量的内容 3.了解各类水域水文调查与水文测量的内容 (1)调查原则来源:收集资料为主(长系列、代表性),资料不足辅以必要的测量(水文、水质同步);时期:一般在枯水期,必要时调查

9、其他时期;(2)调查、测量内容:水文特征参数、环境水力学参数,对河流丰、平、枯水期划分;河段顺直、弯曲情况;断面形状、比降;流量、水位、水深、流速及其分布等;糙率;含沙量。感潮河口加涨落潮情况(感潮河段范围;涨落潮历时;涨落潮水位、流速、流向分布特征)。湖泊、水库丰、平、枯水期划分;面积、形状、水位、水深;蓄水量;环流情况;流入流出水量;水力停留时间;水温分层情况。海湾:海岸线状况;海底地形;潮位特征;潮流情况;出入流及湾内外海水交换状况;盐度情况;波浪情况。 4.熟悉点污染源调查的原则及基本内容 (1)调查原则 收集资料为主、只有在十分必要时再调查、监测 调查深度,根据根据评价级别及其与建设

10、项目的关系而定。(2)调查内容用排水情况:取水量、耗水量、循环水量、排水量废水处理情况:废水处理设备、处理工艺、处理效率、进出水水质。排放口位置(平面位置、断面上的位置)、排放方式(连续、间隙;分散(扩散器)、集中);排放去向等;排放数据:污水量、水质浓度、污染物排放量;5.了解非点污染源调查的原则及基本内容 (1)调查原则 基本上采用收集资料的方法,一般不实测(2)调查内容非点源概况:污染项目:原料、废弃物的推放位置、面积等;非污染生态项目:;处理情况、排放方式、去向;污染负荷量:排放季节、排放时期、排放量、排放浓度及排污负荷量。6.掌握水质调查参数的选择原则 (1)调查原则 尽量使用现有资

11、料,不足时实测(代表性);(2)参数选择原则 水质参数选择:分二类 常规水质参数反映水域一般情况(pH、DO、高锰酸盐指数、BOD等)。 特征参数根据建设项目特点、水域类别、评价等级。7.掌握各类水域布设水质取样断面、取样点的原则 (1)河流 采样断面:一般情况下应布设对照、控制、消减断面调查范围两端;重点保护对象;水文特征突然变化(支流汇入等)、重点水工建筑物(取水口、涵闸、堰坝)附近、水质急剧变化处(重要排污口);水文站附近;拟建排污口上游500米处。 取样点:小河在主流线上设一条取样垂线;大、中河河宽小于50米设二条取样垂线,各距岸边1/3;大于50米设三条,在主流线、和各距岸不少于0.

12、5米处。特大河适当增加水深小于1米,则0.3米(但距底也不小于0.3米);水深为15米只取水下0.5米;水深大于5米时,水下0.5米、距河底0.5米;混合样:一级评价,每个取样点单独分析;二、三级评价需要计算混合过程取垂线混合样,其他取断面混合样。7.掌握各类水域布设水质取样断面、取样点的原则 (2)河口水质采样断面:河口(感潮段内):下游同河流、上游根据感潮实际情况设置断面数目与位置。 取样点、混合样:同河流;7.掌握各类水域布设水质取样断面、取样点的原则 (3)湖泊、水库采样垂线位置:主要考虑污水排放量、评价工作等级,一般按照一定的水域面积控制布设垂线;垂线应尽量覆盖整个调查范围;反映湖泊

13、水库的水文、水质特征;排放口附近,以排口为中心,沿放射线布设。 取样点、混合样:略7.掌握各类水域布设水质取样断面、取样点的原则 (4)海湾采样垂线位置:主要考虑污水排放量、评价工作等级,一般按照一定的水域面积控制布设垂线;垂线应尽量覆盖整个调查范围;反映海湾的水文、水质特征;排放口附近,以排口为中心,沿放射线布设。取样点、混合样:略7.熟悉各类水域布设水质取样断面、取样点的原则 (5)特殊水体对设有闸坝受人工控制的河流,其流动状况,在排洪时期为河流流动;用水时期,如用水量大则类似河流,用水量小时则类似狭长形水库。这种河流的取样断面、取样位置、取样点的布设等可参考河流、水库部分的有关规定酌情处

14、理。 我国的一些河网地区,河水流向、流量经常变化,水流状态复杂,特别是受潮汐影响的河网,情况更为复杂。遇到这类河网,应按照各河段的长度比例布设水质采样、水文测量断面。水质断面上取样垂线的布设等可参照河流、河口的有关规定。调查时应注意水质、流向、流量随时间的变化。 对照断面控制断面消减断面500m1500m河流监测断面设置AADDCCEEBBFFGG多叉河流监测断面设置示意图A-A 、B-B、C-C对照断面G-G削减断面D-D 、E-E、F-F控制断面污染源现有排污口水流方向自来水取水口B小河中泓线小河采样垂线(1)位置确定B50m大中河流垂线(2)位置确定B/3B/3B 50 m有明显水流处中

15、泓线有明显水流处大中河流垂线(3)位置确定河流采样点位确定5m河底以上0.5m处三、地面水环境影响预测(标准7)熟悉确定影响评价时期、时段的原则掌握预测水质参数筛选的原则熟悉水体简化、污染源简化的条件熟悉数学模式的选用原则了解水环境预测方法的使用条件掌握河流、海域数学模式的使用条件熟悉湖库、海湾数学模式的使用条件1. 熟悉确定影响评价时期、时段的原则预测时期一般划分为:建设期、运行期、服务期满后;所有项目应预测生产运行阶段对地面水环境的影响,包括正常排放和不正常排放;大型项目根据:项目特点、评价等级、水环境特点、当地环保要求决定是否预测建设期的影响;(水利、涉水工程)根据建设项目污染(生态破坏

16、)特征及环保要求,决定是否预测服务期满后预测(矿山开发项目:水土流失、矿渣中的污染物);一、二级评价预测水体自净能力最小(枯)和一般(平)两个时段的环境影响;三级或二级(时间较短)只预测自净能力最小时段的环境影响。 根据:工程分析、环境现状、评价等级、当地环保要求四点进行筛选;在现状调查的水质参数中筛选;拟预测参数应既说明问题又不过多(一般少于现状参数)不同时期(建设期、运行期、服务期满后)参数不一定相同;也可用水质参数排序指标(ISE)选取(特征污染物)。 2.掌握拟预测水质参数筛选的原则 (1)河流矩形平直、矩形弯曲、非矩形河流(真实)。具体: 断面宽深比(B/H)20,矩形河流;大中河流

17、弯曲系数(河段长度/直线距离)大于1.3弯曲河流;否则简化为平直河流;小河可简化为矩形平直河流;大中河流水深变化很大且评价等级较高(例一级)视为非矩形河流;其它简化为矩形河流。河流断面、水文、水质有急剧变化河段,在急剧变化之处分段,分别简化。江心洲按评价等级、水文、水质特征简化;人工控制河流根据水流情况既可视为水库(回水区) ,也可视为河流,分段进行简化。3.熟悉各类地面水体简化和污染源简化的有关要求 (2)河口的简化:河口分类:河流交汇处 河流感潮段河口外滨海段河流与湖泊、水库的交汇处河口简化:河流交汇处:分解为混合前干流、支流、混合后干流。小河汇入大河前可看作为点源;河流感潮段:除要求很高

18、(一级评价),河流感潮段一般可按潮周平均、高潮平均、低潮平均三种,简化为稳态。河口外滨海段:可视为海湾河流与湖泊、水库的交汇处:按河流、湖库分段预测。 (3)湖泊与水库的简化:湖泊、水库简化类型大湖(库)小湖(库)分层湖(库)等三种情况:湖泊、水库(中)简化:一级评价时,中湖(库)可以按大湖(库)对待;停留时间较短(V/Q),按小湖(库)对待。三级评价时,中湖(库)可按按小湖(库)对待;停留时间很长时也可按大湖(库)对待;水深10m且分层期较长的湖泊水库视为分层湖泊(已有)。珍珠串湖泊,分解为若干独立湖泊;狭长形湖库,无死水期,流速较大,可视为河流;预测一般只考虑潮汐作用,不考虑波浪作用;一级

19、评价时,潮流简化为平面二维非恒定流场(3d);三级评价时,只考虑潮周期的平均情况;较大的海湾、交换周期较长,可视为封闭海湾;注入海湾的河流:大河及一、二级评价应考虑其对海湾流场和水质影响;小河及三级评价的总和,视为点源。 (4)海湾的简化:分类排放形式:点源和面源 排放规律:连续恒定排放和非连续恒定排放。排放规律;通常将排放规律简化为连续恒定排放;点源位置(排放口):排入河流两排放口间距较小时,简化为一个排放口,其位置假定在二者之间,排放量为二者之和;排入大湖(库)两排放口间距较小时,简化方式与上相同;排入小湖(库)的所有排放口简化为一个,排放量为总和;排入海湾两个排放口间距小于网格长度,简化

20、为1个。 (5)污染源的简化:4.掌握各类水质数学模式的选用原则模型分类:按空间分布分为: 零维、一维、二维、三维;按水质是否随时间变化分为: 稳态、动态、准稳态(准动态);按求解方法分为: 解析解、数值解;按模拟水质组分为: 单一组分、多组分耦合组分模式; 选用的数学模式应能反映:水动力特征、污染物排放特征、污染物的反应动力学特征。具体:0维模式:水质均匀混合的水体(河段、湖库);1维模式:污染物断面均匀分布的河道; 2维、3维:水质混合区。稳态模式:水动力、污染源源强不随时间变化;动态、准动态模式:水动力或污染源源强随时间变化显著。解析解模式:适用于恒定水域中点源连续恒定排放,其中二维解析

21、模式对于河流要求为矩形断面,对于湖泊、水库要求水深变化较小;一维解析模式适用于宽深比比较小的小型河流。稳态数值模式适用于稳态水流、源强恒定的非矩形河流、水深变化较大的浅水湖泊、水库。动态数值模式适用于各类水域中非连续恒定排放或非恒定水流中的各类排放;单一组分水质模型中可模拟持久性污染物、非持久性污染物、酸碱污染、废热;多组分耦合模式模拟的水质因子相互关联。4.掌握各类水质数学模式的选用原则 5 物理模型法、类比调查法、专业判断法的适用条件 (3)专业判断法:定性地反映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针对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广泛征集专业人士的意见,并经过统计及综合分析,得出评价结论。对于难以定量估测、无法采

22、用类比调查方法时,才用此法。(1)物理模型法可分为原型试验、模型试验;对于原型观测试验,可以通过天然水体水动力特征,特别是污染物输运特征的观测分析,预测分析建设项目运营后对环境的影响,原型观测可用来验证数学模型的可信程度。在用于预测影响时,必须保证原观测时的水文条件与预测水文条件一致;室内模型试验,是将拟预测的天然水体按一定的比尺进行缩小,再按照一定的法则确定相应的水流流量、污染物源强,得到观测结果;最后按照相似率将模型观测结果进行换算,得到预测结果。物理模型法较数学模型、类比调查、专业判断法,更为直观形象,再现性好,但费用较高,在精度要求较高、数学模型无法解决时,应用此法。(2)类比调查法,

23、属于半定量、定性预测方法,主要适用于水文、水动力、气候等自然特征及污染源排放特征、污水理化特征相似的水环境影响的预测分析;无法采用物理模型、数学模型时,才用此法。(0) 河流混合过程段判断图51污水流人河流后混合的三个阶段A一第一阶段 B一第二阶段 C第三阶段6.1常用河流数学模式与适用条件 6.1常用河流数学模式与适用条件 (0) 河流混合过程段判断 预测范围分上游河段、充分混合段、混合过程段。充分混合段:是指污染物浓度在断面上均匀分布的河段。混合过程段:是指排放口下游达到充分混合以前的河段。混合过程段长度:充分混合段:1维模式混合过程段:2-3维模式数学模式: 适用条件:河流充分混合段;河

24、流为恒定流;废水连续稳定排放持久性污染物6.1常用河流数学模式与适用条件 (1)河流完全混合模式适用条件:数学模式:适用条件: 河流充分混合段;河流为恒定流;废水连续稳定排放非持久性污染物6.1常用河流数学模式与适用条件 (2)河流一维稳态模式适用条件:数学模式(含义):岸边排放:离岸排放:适用条件: 平直、断面形状规则(矩形)河流混合过程段;河流为恒定流;废水连续稳定排放持久性污染物;对于非持久性污染物,需采用相应的衰减模式 。6.1常用河流数学模式与适用条件 (3)河流二维稳态混合模式适用条件:6.1常用河流数学模式与适用条件 (4)河流二维稳态累积流量模式适用条件:数学模式(含义):含义

25、:适用条件:弯曲河流、断面形状不规则河流混合过程段;河流为恒定流;废水连续稳定排放持久性污染物;对于非持久性污染物,需采用相应的衰减模式 。解析解为:边界条件6.1常用河流数学模式与适用条件 (5) S-P模式适用条件(5) S-P模式与适用条件适用条件:河流为恒定流;废水连续稳定排放;河流充分混合段;污染物为耗氧性有机物;氧化、复氧为一级反应,反应速率为定常。 ;需要预测河流BOD、溶解氧状态;基本方程: SL、 SB、 SK:外部源强、与河床的物质交换、动力反应项。适用条件: 感潮河段、潮汐河口充分混合段;非持久性污染物;污染物排放为连续稳定排放或非稳定排放;需要预测任何时刻的水质。6.2

26、 常用河口水质模式与适用条件(1)一维动态混合模式与适用条件公式 6.2 常用河口水质模式与适用条件 潮汐河流一维潮平均水质基本方程基本方程: 适用条件: 感潮河段、潮汐河口充分混合段;非持久性污染物;污染物排放为连续稳定排放或非稳定排放;需要预测潮平均浓度。上溯(x0)6.2 常用河口水质模式与适用条件 (2) Oconnor河口模式(均匀河口)数学模式:适用条件:潮汐河口充分混合段;非持久性污染物;污染物排放为连续稳定排放;只要预测潮周平均、高潮平均、低潮平均水质。分动态模式和平衡模式动态模式:平衡模式:适用条件:小湖(库);非持久性污染物;污染物连续稳定排放;动态模式适用于预测需反映随时

27、间变化,平衡模式只反映长期平均浓度。6.3 常用湖泊(水库)模式与适用条件 (1)湖泊完全混合衰减模式:6.3 常用湖泊(水库)模式与适用条件(2) 湖泊推流衰减模式 数学模式:适用条件:大湖(库)、无风条件;非持久性污染物;污染物连续稳定排放;适用于预测浓度稳态空间(平面)分布。适用条件: 小湖(库); 磷年均浓度的预测。6.3 常用湖泊(水库)模式与适用条件 (3)湖泊水库富营养化模式Vollenweider负荷模型:适用条件: 小湖(库); 春季磷浓度的预测。Dillon负荷模型:6.3 常用湖泊(水库)模式与适用条件 (3)湖泊水库富营养化模式第八节 数学模型计算、案例(3)湖泊数值解

28、-风生环流(3)湖泊数值解-浓度场(2)常用河口水质模式与适用条件 潮汐河流一维潮平均水质方程的解析解Oconner河口模式(均匀河口)与适用条件解析解:上溯(x0,自x=0处排入)适用条件: 感潮河段、潮汐河口充分混合段;非持久性污染物;污染物排放为连续稳定排放或非稳定排放;需要预测任何时刻的水质。解析解:下泄(x0,自x=0处排入)海湾水质数学模式见技术方法部分 四、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标准8)1.熟悉评价地面水环境影响的原则2.掌握影响评价基本资料3.掌握单项水质参数评价方法及其使用范围1. 熟悉评价地面水环境影响的原则 评定估价建设项目各生产阶段对地面水环境的影响,是环境影响预测的继续

29、。影响评价范围同预测范围;原则上可以采用:单项水质参数评价方法或多项水质参数综合评价方法;单项水质参数评价:以法律、法规、标准为以据,评定、评价建设项目对单个水质参数的影响,注意与现状的叠加。(如COD增加值0.8mg/L,背景值18mg/L,叠加后18.8mg/L,CS=20mg/L)所有预测点和所有预测参数均应进行不同阶段评价。但应有重点:水文、水质急变处、环境功能改变处、取水口、行政区界等敏感目标。2. 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所需的基本资料 水域功能,通过水域功能调查确定;影响评价采用的水质标准,与环境现状评价相同;不明确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认定;向已超标水体排污,应结合环境规划提出对策

30、;3.熟悉单项水质参数评价方法及其适用范围 一般因子:算例 某水质控制断面,所在河段为II类水功能区,相应的COD水质标准值为20mg/L,水质监测值为17.0mg/L,预测拟建项目产生的浓度增量为0.5mg/L,计算项目运行后的污染指数。P=0.8751,此指标满足相应标准。DO的标准指数为:3.熟悉单项水质参数评价方法及其适用范围 pH的标准指数为:3.熟悉单项水质参数评价方法及其适用范围 六、开发区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1.熟悉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的主要内容2.了解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的主要内容1.熟悉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的主要内容开发区水资源利用、污水收集与集中处理、尾水回用

31、方案。尾水排放对受纳水体的影响;水质预测应考虑不同规划水平年、不同处理深度、不同排污口位置及排污方式对水质的影响; 2.了解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的主要内容根据水文地质资料,识别地下水径流的补给、消耗、排泄,及其与地表水之间的交换,评价包气带的防护特性。分析建设活动影响地下水的途径,核实开发内容是否满足地下水水源保护条例;提出保护措施。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P77P78)了解标准项目划分与实用范围;掌握水域功能和标准的分类掌握水质评价的原则了解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中常规项目(水温、pH值、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的标准限值;了解地表水环境质量

32、标准基本项目中常规项目的监测分析方法。 1、了解标准项目划分与实用范围(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项目划分、实用范围: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江、河、湖、库、运河、水渠、河口等具有使用功能的水域。 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和特定项目:集中式应用水地表水水源地的一级、二级保护区。(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项目划分、实用范围: 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近海水功能区水域 渔业水质标准:单一渔业水域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农业灌溉用水2、掌握水域功能和标准的分类 类 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

33、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类 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类 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水域环境功能: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按功能高低依次划分为五类 : 3、掌握水质评价的原则 评价时期:丰、平、枯水期水文特征差异明显,应分水期进行评价; 评价项目:根据水域使用功能,选取相应的基本评价项目;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评价因子还应包括表2中的补充项目、环保部门认可的特定项目。评价方法、结论:根据评价水域对应的水质类别,采取相应的水质标准值,进行单因子评价

34、。评价结论,应说明水质达标情况,超标的应说明超标因子及超标倍数。4、了解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中常规项目(水温、pH值、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的标准限值 序号 标准值项目分类类类类类类1水温人为造成的环境水温变化应控制在:周平均最大温升1周平均最大温降22pH值693溶解氧 饱和率90(或7.5)65324高锰酸盐指数24610155化学需氧量CO日生化需氧量BOD53346107氨氮NH3-N0.150.51.01.52.08总磷(以P计) 0.02(湖、库0.01)0.1(湖、库0.025)0.2(湖、库0.05)

35、0.3(湖、库0.1)0.4(湖、库0.2)9总氮(湖、库,以N计)0.20.51.01.52.05、了解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中常规项目的监测分析方法 序号基本项目分析方法测定下限(mg/L)方法来源1水温温度计法GB13195-912pH值玻璃电极法GB6920-863溶解氧 碘量法0.2GB7489-89电化学探头法GB11913-894高锰酸盐指数0.5GB11892-895化学需氧量重铬酸钾法5GB11914-896五日生化需氧量稀释与接种法2GB7488-877氨氮纳氏试剂比色法0.05GB7479-87水杨酸分光光度法0.01GB7481-878总磷 钼酸铵分光光度法0.01

36、GB11893-899总氮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0.05GB11894-89 地下水质量标准掌握本标准的适用范围;掌握地下水质量分类;了解地下水水质监测的监测频率和监测项目;了解地下水质量单组分评价的方法和原则。 1、 掌握本标准的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一般地下水,不适用于地下热水、矿水、盐卤水。 地下水质量标准2、 掌握地下水质量分类类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低背景含量。适用于各种用途类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背景含量。适用于各种用途类以人体健康基准值为依据。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及工、农业用水类以农业和工业用水要求为依据。除适用于农业和部分工业用水外,适当处理后可作

37、生活饮用水类不宜饮用,其它用水可根据使用目的选用依据我国地下水水质现状、人体健康基准值及地下水质量保护目标,并参照了生活饮用水、工业、农业用水水质最高要求,将地下水质量划分为五类。 地下水质量标准3、了解地下水水质监测的监测频率和监测项目 应对地下水水质进行定期检测。各地地下水监测部门,应在不同质量类别的地下水域设立监测点进行水质监测,监测频率不得少于每年二次(丰、枯水期)(丰H高内陆、沿海补给)。监测项目为:pH、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挥发性酚类、氰化物、砷、汞、铬(六价)、总硬度、铅、氟、镉、铁、锰、溶解性总固体、高锰酸盐指数、硫酸盐、氯化物、大肠菌群,以及反映本地区主要水质问题的其它项

38、目。 地下水质量标准4 、了解地下水质量单组分评价的方法和原则 方法:与地表水单项水质参数评价方法相同 原则:按本标准所列分类指标,划分为五类;不同类别标准值相同时,从优不从劣;(例:挥发性酚类、类标准值均为0.001mg/L,若水质分析结果为0.001mg/L时,应定为类,不定为类。)使用两次以上的水质分析资料进行评价时,可分别进行地下水质量评价(统计分析,说明水质状况);也可根据具体情况,使用全年平均值和多年平均值或分别使用多年的枯水期、丰水期平均值进行评价。 地下水质量标准5 、熟悉地下水质量保护的原则要求 (1)地下水开采、人工回灌、改变地下水水源,必须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

39、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有关规定执行;(2)污水回灌、有害废弃物的堆置、地下处置(垃圾填埋场),必须经过环境地质可行性论证及环境影响评价,征得环境保护部门同意后才能进行。 地下水质量标准海水水质标准 熟悉海水水质分类。按照海域的不同适用功能和保护目标,海水水质分为四类。 类适用于海洋渔业水域,海上自然保护区和珍稀濒危海洋生物保护区类适用于水产养殖区、海水浴场,人体直接接触海上运动或娱乐区,以及与鱼类食用直接有关的工业用水区类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滨海风景旅游区类适用于港口水域、海洋开发作业区海水水质标准 熟悉混合区的规定:排海污水在排放口附近水域形成一污染带污染物混合区:1)不得影响邻近功能区的水质;

40、2)不影响鱼类回游通道。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掌握本标准的适用范围;掌握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分级;掌握污染物按性质及控制方式进行的分类;掌握污染物排污口设置的有关要求;熟悉新、改、扩建项目按年限执行不同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限值的有关规定;了解第一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1.掌握本标准的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现有单位水污染物的排放管理,以及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设计、竣工验收及其投产后的排放管理。按照国家综合排放标准与国家行业排放标准不交叉执行的原则,下列行业执行各自的排放标准:钢铁工业、船舶、船舶工业、兵器工业、造纸工业、纺织染整工业、肉类加工工业、海洋石油开发工业、合成氨

41、工业、磷肥工业、烧碱、聚氯乙烯工业、航天推进剂使用 。本标准颁布后,新增加国家行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行业,按其适用范围执行相应的国家水污染物行业标准,不再执行本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2. 掌握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分级 (3级)GB3838中、类水域和类水域中划定的保护区,GB3097中一类海域,禁止新建排污口,现有排污口应按水体功能要求,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以保证受纳水体水质符合规定用途的水质标准。排入GB3838类水域(划定的保护区和游泳区除外)和排入GB3097中二类海域的污水,执行一级标准。排入GB 3838中、类水域和排入GB3097中三类海域的污水,执行二级标准。排入设置二级污水处理厂

42、的城镇排水系统的污水,执行三级标准。排入未设置二级污水处理厂的城镇排水系统的污水,必须根据排水系统出水受纳水域的功能要求,分别执行“(1)”和“(2)”的规定。污水综合排放标准3. 掌握污染物按性质及控制方式进行的分类 污染物按其性质及控制方式分为二类。第一类污染物(重金属、致癌物和放射性指标) ,不分行业和污水排放方式,也不分受纳水体的功能类别,一律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采样,其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必须达到本标准要求。第二类污染物,在排污单位排放口采样,其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必须达到本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要求。污水综合排放标准4 掌握污染物排污口设置的有关要求 GB3838-2002中I、I

43、I类水域和III类水域中划定的保护区,GB3097-1997中一类海域,禁止新建排污口,现有排污口按水体功能要求,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以保证受纳水体满足规定用途的水质标准。 第一类污染物(重金属、致癌物和放射性指标) ,不分行业和污水排放方式,也不分受纳水体的功能类别,一律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采样。第二类污染物,在排污单位排放口采样,其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必须达到本标准要求。污水综合排放标准5 熟悉工业污水监测频率要求 工业污水生产周期在8h以内的,每2h采样一次。生产周期大于8h的,每4h采样一次。24h不少于2次。污水综合排放标准6. 熟悉新、改、扩建项目按年限执行不同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

44、浓度限值的有关规定 在本标准中,以1997年12月31日之前和1998年1月1日起为时限,对第二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和部分行业最高允许排水量分别规定了不同的限值。对于1997年12月31日之前建设(包括改、扩建)的单位,水污染物的排放必须同时执行标准中规定的第一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限值,第二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1997年12月31日之前建设单位)和部分行业最高允许排水量(1997年12月31日之前建设单位)。1998年1月1日起建设(包括改、扩建)的单位,水污染物的排放必须同时执行标准中规定的第一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限值,第二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1998年1月1日后建设

45、的单位)和部分行业最高允许排水量(1998年1月1日后建设单位)。建设(包括改、扩建)单位的建设时间,以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批准日期为准划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7. 了解第一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序号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1总汞0.052烷基汞不得检出3总镉0.14总铬1.55六价铬0.56总砷0.57总铅1.08总镍1.09苯并(a)芘0.0000310总铍0.00511总银0.512总放射性1Bq/L13总放射性10 Bq/L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第三科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 三、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三)、地面水环境现状调查和评价了解河流、湖泊、河口海湾和近海水体的基本环境水力学特征及相应

46、的调查方法;熟悉常用环境水文特征值获取的基本方法;熟悉确定不利水文条件的方法;熟悉水污染源按产生及进入环境方式、污染性质进行的分类;掌握不同类型污染源的调查方法;掌握河流、湖泊、河口海湾和近海水体水质监测取样断面上取样点的布设方法及取样方法;掌握单项水质参数评价方法的应用。 地面水环境现状调查和评价1 了解河流、湖泊、河口海湾和近海水体的基本环境水力学特征及相应的调查方法 (1)河流 河道水流形态的基本分类:按流态是否沿河流流程变化分为均匀流、非均匀流;按水动力要素是否随时间变化分为:恒定流、非恒定流。恒定均匀流:用谢才公式计算流速、流量等;非恒定流采用一维圣维南方程组描述;采用数值解法求解。

47、 设计年最枯时段的流量年最枯时段流量的设计频率一般多采用50%与75%95%之间;统计的时段长及相应流量值可以分为枯水期平均流量、最枯月平均流量(或连续最枯30天平均流量)、连续最枯7天平均流量。河流断面流速(水文特征值)的计算方法:资料丰富,根据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由流量水位断面面积流速;由水力学公式求解。地面水环境现状调查和评价1 了解河流、湖泊、河口海湾和近海水体的基本环境水力学特征及相应的调查方法(1)河流河流污染物的混合(水体混合): 水质混合是流动水体单元相互掺混的过程,包括分子扩散、紊动扩散、剪切离散等分散过程及其联合作用。分子扩散:服从费克(Fick)定律;紊动扩散:由水流的脉动

48、引起的质点分散现象; 剪切离散:由于流速在空间分布不均匀引起的污染物分散现象混合系数(扩散参数)的计算方法:(1)经验公式计算;(2)水力学模型率定。1 了解河流、湖泊、河口海湾和近海水体的基本环境水力学特征及相应的调查方法(2)湖泊、水库环境水文特征 湖泊(水库)的水文情势概述 湖泊(水库)有深水型与浅水型之分,水面形态有宽阔型的,也有狭窄型的。对深水湖泊(水库)而言,在一定条件下有可能出现温度分层现象。在水库里由于洪水携带泥沙入库等,有可能造成异重流现象。湖泊(水库)蓄水量的变化: W = W入(W出+W损)W入:降水量、水汽凝结量、入湖地表及地下径流量。 W出:出湖地表及地下径流量、工农

49、业生产用水量。 W损:水面蒸发、渗漏。1 了解河流、湖泊、河口海湾和近海水体的基本环境水力学特征及相应的调查方法(2)湖泊、水库环境水文特征 湖泊(水库)的动力特征湖水运动影响湖水温度、化学成分与湖中水生生物的变化与分布,影响物质的沉淀与分布,还影响溶解氧进入湖水从而影响湖泊的自净能力。湖流:湖流系指湖水在水力坡度力、密度梯度力、风力等作用下产生沿一定方向的流动。湖水混合:湖水混合的方式分紊动混合与对流混合。波浪:湖泊中的波浪主要是由风引起的,所以又称风浪。1 了解河流、湖泊、河口海湾和近海水体的基本环境水力学特征及相应的调查方法(2)湖泊、水库环境水文特征 湖泊水温特征湖泊(水库)水温受湖面

50、(库面)以上气象条件(主要是气温与风)、湖泊容积和水深以及湖盆形态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出具有时间与空间的变化规律,比较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与垂直变化。通常水温的垂向分布有三个层次,上层温度较高,下层温度较低,中间为过渡带,称为温跃层(或斜温层)。湖泊水温是否分层,区别方法较多,比较简单而常用的是通过湖泊水体交换的次数指标和经验性标准来判别。=年总入流量/湖泊总容积;=一次入流洪水总量/湖泊总容积根据、取值可分为:稳定分层型、混合型和临时混合型。 也有根据水深确定分层的。1 了解河流、湖泊、河口海湾和近海水体的基本环境水力学特征及相应的调查方法 (3)河口与近海的水文特征 所谓河口,是指入海河流受到潮

51、汐作用的一段河段,又称感潮河段。它与一般河流最显著的区别是受到潮汐的影响。海湾相对来说有比较明确的形态特征,是海洋凸入陆地的那部分水域,分为闭塞型和开敞型海湾。江河的淡水径流 在河口水域淡水径流对于盐度,对于密度的分布起着极为重要作用。河口区是海水与河流淡水相互汇合和混合之处,一般情况下淡的径流水因密度较海水小,于表层向外海扩展,逐渐与海水混合,而高盐度的海水从底层楔入河口,形成河口盐水楔。 1 了解河流、湖泊、河口海湾和近海水体的基本环境水力学特征及相应的调查方法 (3)河口与近海的水文特征 潮汐与潮流 大洋中的潮汐现象较为微弱,但潮波进入陆架河口地区时由于越向内陆过水面积不断缩窄,能量迅速

52、集聚,超水位变高,潮流速增加。因此在河口、陆架浅海水域出现显著的潮汐现象。潮流对于这些海域的污染物输运、扩散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地面水环境现状调查和评价2 熟悉常用环境水文特征值获取的基本方法现场实测法;水文站资料收集利用法;分析计算法(判图法、水力学公式计算法)。(区域等值线图、降雨推算)地面水环境现状调查和评价3 熟悉确定不利水文条件的方法 根据水质、水量条件,选择最不利于建设项目废水排放的水期; 在最不利的水期内,确定最不利的水质预测时段(如连续最枯7天、最枯月等); 利用统计分析方法,确定不利水文条件下预测时期的水文特征值,如:流量及保证率等。地面水环境现状调查和评价4 掌握污染源的分

53、类地面水环境现状调查和评价5 掌握不同污染源的调查方法同前地面水环境现状调查和评价5 掌握不同污染源的调查方法(同导则)(2)面源调查调查的原则:非点源调查基本上采用搜集资料的方法,一般不进行实测。调查的内容: 工业类非点源:原料、燃料、废料、废弃物的堆放位置、占地面积、堆放形式、堆放点地面铺装及其保洁程度、堆放物的遮盖方式等; 收集情况(有组织的汇集还是无组织的漫流);处理情况、排放方式(是集中后直接排放还是处理后排放); 排放去向(受纳水体);选定主要水质参数,调查有关排放季节、排放时期、排放浓度、污染物量 。其他非点污染源:对于山林、草原、农地非点污染源,应调查有机肥、化肥、农药的施用量

54、,以及流失率、流失规律、不同季节的流失量等。对于城市非点源污染,应调查雨水径流特点、初期城市暴雨径流的污染物数量。地面水环境现状调查和评价6 掌握不同水体水质监测取样点布设、取样方法同导则7 掌握水质参数评价方法(同前)(六)、区域环境容量分析(31)熟悉水环境容量计算的基本方法定义:环境容量是指人类和自然环境不致受害的情况下,其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一般所指的环境容量是在保证不超出环境目标值的前提下,区域环境能够容许的污染物最大允许排放量。与排放总量控制的关系: 环境容量是确定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的依据,排放总量小于环境容量才能确保环境目标的实现。(六)、区域环境容量分析(31)熟悉水环

55、境容量计算的基本方法计算方法:考虑以下方面计算水环境容量。1、应用对象:对于拟接纳开发区污水的水体,如常年径流的河流、湖泊、近海水域应估算其环境容量。2、污染因子应包括国家和地方规定的重点污染物、开发区可能产生的特征污染物和受纳水体敏感的污染物。3、环境质量现状:根据水环境功能区划明确受纳水体不同断(界)面的水质标准要求;通过现有资料或现场监测弄清受纳水体的环境质量状况;分析受纳水体水质达标程度。4、确定计算水文条件:5、建立响应关系:在对受纳水体动力特性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水质模型建立污染物排放和受纳水体水质之间的输入响应关系。6、确定混合区,根据受纳水体水质达标程度,考虑相关区域排污

56、的叠加影响,应用输入响应关系,以受纳水体水质按功能达标为前提,估算相关污染物的环境容量(即最大允许排放量或排放强度)。四、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二)、地面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P28)熟悉水污染物在地表水中的输移、转化、扩散的主要过程;掌握预测水质因子的筛选方法;熟悉确定环境影响预测条件的方法;掌握河流水环境影响预测方法;了解湖泊、河口水环境影响预测方法;掌握水质数学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掌握河流完全混合模式、一维水质模式的运用;熟悉二维稳态模式的运用。熟悉河口二维动态混合衰减模式1. 熟悉水污染物在地面水中的输移、转化、扩散的主要过程 概述 水中污染物迁移与转化主要包括物理过程、化学过程、生物过

57、程。(1) 物理过程(作用)只对水中污染物的存在位置变化产生作用,而不对其性质变化产生作用。其主要过程(作用)包括:移流(推流、对流)、扩散(紊动扩散) 、离散(剪切分散),沉降或再悬浮,移流、扩散、离散过程常称稀释混合。(2) 化学过程(作用)主要是水中污染物在不同化学反应过程(作用)下,其污染物的性质发生变化(如:有机变无机、高分子变低分子、溶解物生成难溶物等)。其主要过程(作用)包括:氧化或还原、分解或化合、溶解或再析出、酸碱中和、混凝及吸附等。(3) 生物过程(作用)水中污染物在水中生物(主要是水中微生物)的作用下,其性质或存在位置(状态)发生变化。其主要过程就是水生物对水中污染物的利

58、用过程。主要原因是水中生物将某种(些)污染物作为自己的食物及营养(能量)的来源,它们消耗利用了水中的这种(些)污染物,起到了净化水质的作用。 图 物质分散现象2.掌握预测水质因子的筛选方法(同导则)根据工程分析、评价等级、当地的环保要求筛选和确定建设期、运行期和服务期满后拟预测的水质参数,拟预测水质参数的数目应既说明问题又不过多。对河流,可以按下式将水质参数排序后从中选取预测水质参数。 式中:ISE水质参数的排序指标; cp 污染物排放浓度,mg/l; ch河流上游污染物浓度,mg/l; Qp废水排放量,m3/s; Qh河流流量,m3/s。ISE越大,说明建设项目对河流中该项水质参数的影响越大

59、。3.熟悉确定环境影响预测条件的方法(1)受纳水体的水质状况背景浓度(2)识别不同排污状况确定相应源强值,根据项目特性,从正常排放、非正常排放、事故排污三种状况选取。(3) 收集水文资料确定预测采用的设计水文条件。 丰、平、枯三个水期,一般为枯水期,面源影响严重的有时需考虑丰水期; 有水利水电设施时要考虑其调度运行对流量等水文特征值的影响;北方河流要考虑封冻期。主要的水文特征值:河宽、水深、流速、流量、坡度和河流弯曲系数等。(4)、水质模型参数和边界条件的确定水质模型参数(试验、实验、率定、经验公式)边界条件:入流边界、出流边界4.掌握河流水环境影响预测方法(1)、常用的水环境影响预测的方法归

60、纳为:数学模式法、物理模型法、类比分析法(也称类比调查法)、专业判断法;见导则 4.掌握河流水环境影响预测方法(3). 常用水质模式6. 掌握水质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水质模型参数确定的方法类别有: 公式计算、经验估值法; 物理模型、实验室测定法; 水质数学模型率定法; 现状实测及示踪剂法。 .复氧系数K2的单独估值法 (1)欧康那-道宾斯(OConner-Dobbins,简称欧-道)公式,Cz17,Cz 17 式中:6. 掌握水质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 (1) 公式计算、经验估值法(2)欧文斯等人(Owens,et al)经验式 0.1H0.6m u1.5m/s(3)丘吉尔(Churchill)经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