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暴见孟子》教案_第1页
《庄暴见孟子》教案_第2页
《庄暴见孟子》教案_第3页
《庄暴见孟子》教案_第4页
《庄暴见孟子》教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乐民之乐,忧民之忧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语、文言句式。2.学习本文逐步推理、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3.了解孟子“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教学重点1.文意的梳理。2.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语、文言句式。教学难点学习本文逐步推理、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方法指导反复朗读文章,掌握文言知识,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孟子的政治思想。知识链接(与练习册同步)本文是梁惠王下的第一章,可以作为一篇对话体的议论文来学习。文章先通过庄暴和孟子的问答,引出话题:“好乐何如”,然后叙述孟子就这个话题因势利导地劝说齐王要“与民同乐”。全文围绕着“音乐”这一话题,阐明不与民同乐就会失去民心,而与民同乐就会得到民

2、心、统一天下的“王道”思想。所运用的对比论证,形象说理的方法,尤其值得我们学习。一、在预习的基础上疏通文意1.词类活用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则王矣:2.写出列句子各属于哪种特殊文言句式,并翻译下列句子。暴见于王:(被动句)何以能鼓乐也:()王尝语庄子以好乐:()今王鼓乐于此:()(1)省略句不若与人:不若与众:(2)固定结构:暴未有以对有以:好乐何如何如:直好世俗之乐耳直耳:何以能鼓乐也何以能田猎也何以:则齐国其庶几乎? 庶几:诵读课文,理清思路本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开头“则齐国其庶几乎”),引出话题、提出论题。第二部分:(“

3、他日”结尾),重点阐述孟子与齐王的谈话。此部分可分为三层:第1层(从“他日,见于王”至“”),紧承与庄暴的谈话,再次提出论题“。”不仅迎合了齐王,改变了谈话的气氛,而且巧妙地把谈话由音乐引入政治领域。第2层(从“”至“不若与众”),孟子再以两问加重谈话气氛,诱导齐王在思想感情上趋向自己与民同乐的观点。第3层(从“臣请为王言乐”至篇末),在谈话条件已完成具备的基础上,孟子滔滔不绝“为王言乐”,谈齐王的音乐与畋猎活动在老百姓心中可能引起的不同感受,由此引出“”的主题。小结:本文论述了两次有关齐王“好乐”的谈话,表现了孟子主张仁君应“与民同乐”,实行“仁政”的思想。三、阅读与品味1、齐王听到孟子谈到

4、“好乐”一事,为什么会“变乎色”?四、探究与对话本文在论证上有何特点?本文就君王独乐乐还是与人乐乐的问题反复论证,阐明了要取得天下就必须得民心,与民同乐体现了孟子的民本思想。他善于抓住齐王心理,逐步将对方的思想引上自己铺设的轨道,使本文独具特色,显示了孟子高超的论辩艺术。在论证过程中,突出地运用了对比法,孟子为齐威王形象地描绘出与民同乐和不与民同乐两种截然不同的后果,把抽象的道理鲜明具体地呈现于齐王面前,产生了不容辩驳的逻辑力量。【拓展阅读】一、孟子“与民同乐”的思想针对春秋战国时代连年战争、生民涂炭的现实,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仁政思想,使之成为一种政治思想体系。它对两千年来的中国封建社会的

5、历史,产生了异乎寻常的影响。孟子的“仁政”学说虽然以维护封建制度为出发点,但是对于稳定经济,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减少农民因丧失土地而迁徙流离的痛苦,却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同时统治阶级的享乐是建立在下层人民的痛苦之上的,又有谁愿意轻易放弃自己的这种权利呢?而且他的仁政学说带有浓厚的复古保守色彩。他把“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说成是“天下之通义也”(滕文公上),这在当时不过是空想而已;因此,孟子的思想也存在着严重的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二、孟子高明的论辩艺术1、循循导入,借题发挥。作者并不是开门见山地把自己的论点摆出来,而是巧妙地运用对话的方式,在谈话中自然地转换话

6、题,借题发挥,从齐王好乐切入,归结到与民同乐的主旨上。在与庄暴的谈话中,孟子只有一句话“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点出了齐王好乐与齐国政治的关系这个论题,但未加论述。在与齐王谈话中,孟子又从好乐切入,巧妙地重提论题,然后与齐王两问两答,从谈话气氛和思想感情上把齐王引导到自己的论题上后,孟子才进入自己的谈话主题。2、对比和反复。本文写国君是否与民同乐,人民的不同感受,造成的不同政治局面,运用的是对比方式。两段话在内容上是对立的,但语言上既有相对之句(如“举疾首相告”和“举欣欣相告”),又有重复之语(如“今王鼓乐之音”和“今王田猎之美”)。这样论述,就强调了国君同样的享乐活动,引起人民不同的感

7、受,形成不同的政治局面,原因只在于是否与民同乐,从而突出了论题。3、生动形象的议论语言。本文虽是议论文,语言却很生动形象,如写齐王的“变乎色”,写老百姓“疾首蹙”“欣欣然有喜色”等。孟子在正面论述自己观点时,完全没有用枯燥的说教,而是通过两幅图画,生动自然地得出结论。三、诵读孟子名言:(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译文】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2)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译文】称一称,才晓得轻重;量一量,才晓得长短。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译文】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译文】即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

8、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再生长的。(6)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译文】心这个器官职在思考,思考才能获得,不思考便不能获得。(7)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译文】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乐足以使人死亡。(8)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译文】只有道德高尚的仁人,才应该处于统治地位。如果道德低的不仁者处于统治地位,就会把他的罪恶传播给群众。(9)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译文】天子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天下;诸侯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国家;卿、大夫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宗庙;一般的老百姓不行仁,便保

9、不住自己的身体。(10)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译文】君主仁,没有人不仁;君主义,没有人不义;君主正,没有人不正。(11)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译文】以百姓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以百姓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12)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译文】穷困便独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13)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译文】对别人恭敬的人不会侮辱别人,自己节俭的人不会抢夺别人。布置作业:预习翻译人和第1则 教学反思:主题思想 HYPERLINK /doc/6110063-632319

10、3.html 折叠 HYPERLINK /create/edit/?eid=6110063&sid=6323193&secid=5 编辑本段作品鉴赏孟子长于言辞,在 HYPERLINK /doc/304245-322089.html t _blank 辩论中经常设譬,以小喻大,逻辑性很强,有极强的 HYPERLINK /doc/6782250-6998675.html t _blank 说服力;其文气势磅礴,笔带锋芒,又富于鼓动性,对后世散文有很大的影响。文章由叙入议,先通过庄暴和孟子的问答引出话题:好乐何如,然后叙述孟子如何就这个话题因势利导地劝说齐王要与民同乐。文章围绕着音乐这一话题,阐明

11、不与民同乐就会失去民心,而与民同乐就会得到民心、统一天下的王道思想。这篇对话体议论文,通过孟子与齐王的对话显示了孟子高明的论辩艺术。1、循循导入,借题发挥。作者并不是开门见山地把自己的论点摆出来,而是巧妙地运用对话的方式,在谈话中自然地转换话题,借题发挥,从齐王好乐切入,归结到与民同乐的主旨上。在与庄暴的谈话中,孟子只有一句话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点出了齐王好乐与齐国政治的关系这个论题,但未加论述。在与齐王谈话中,孟子又从好乐切入,巧妙地重提论题,然后与齐王两问两答,从谈话气氛和思想感情上把齐王引导到自己的论题上后,孟子才进入自己的谈话主题。2、对比和重复。本文写国君是否与民同乐,人民的

12、不同感受,造成的不同政治局面,运用的是对比方式。两段话在内容上是对立的,但语言上既有相对之句(如举疾首相告和举欣欣相告),又有重复之语(如今王鼓乐之音和今王田猎之美)。这样论述,就强调了国君同样的享乐活动,引起人民不同的感受,形成不同的政治局面,原因只在于是否与民同乐,从而突出了论题。3、生动形象的议论语言。本文虽是议论文,语言却很生动形象,如写齐王的变乎色,写老百姓疾首蹙頞欣欣然有喜色等。孟子在正面论述自己观点时,完全没有用枯燥的说教,而是通过两幅图画,生动自然地得出结论。4、因利势导,论辩灵活孟子见到齐王就好乐的事向齐王发问。齐王对乐的意义并不理解而觉理亏,因而变乎色,忙拿直好世俗之乐来作托词,不料孟子却抓住齐王的心理,因利势导,借题发挥,转换内容,把好乐与治国联系起来,引起齐王的兴趣,缓和了谈话的气氛。此时孟子提出今之乐犹古之乐,表现了论辩的灵活性。而后的两个问题独乐乐,与人乐乐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引导齐王将谈话的话题引入自己的轨道,逐步明确自己的与民同乐的政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