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教学课件消化系统疾病_第1页
病理学教学课件消化系统疾病_第2页
病理学教学课件消化系统疾病_第3页
病理学教学课件消化系统疾病_第4页
病理学教学课件消化系统疾病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消化系统疾病消化系统是体内易于发生疾病的部位,各系统疾病中以胃肠道疾病最多消化管: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及肛门消化腺:涎腺、肝、胰腺及消化管的黏膜腺体12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消化系统肿瘤3消化系统组织结构组织结构消化管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外膜消化腺腺器官黏膜腺45慢性胃炎胃炎是胃黏膜的炎症性病变。可分为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急性胃炎病因很多,如服用阿司匹林、过度饮酒、重度吸烟、应激等。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病变特征慢性胃炎通常指由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非特异性炎症。6慢性胃炎病因和发病机制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慢性刺激,如急性胃炎多次发作自身免疫性损伤十二指肠液返流7螺旋状鞭

2、毛、黏附素尿素酶、蛋白酶、磷酸酯酶细胞空泡毒素(VacA)、细胞毒素相关蛋白(CagA)白细胞三烯、趋化中性粒细胞细菌型血小板激活因子促进G细胞增生,胃泌素分泌增加8慢性胃炎类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A型、B型)肥厚性胃病特殊类型的胃炎9慢性浅表性胃炎病理变化胃镜观胃窦部最为常见,多灶性或弥漫性胃黏膜充血、水肿可伴有点状出血或糜烂表面可有灰黄或灰白色粘液性渗出物覆盖10慢性浅表性胃炎11慢性浅表性胃炎病理变化镜下观(黏膜浅层炎细胞浸润,固有层腺体完整)表浅:病变主要限于黏膜浅层(黏膜层上1/3),呈弥漫性或灶状分布慢性炎症: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为主急性期可见黏膜浅层水肿、出血、嗜中性粒

3、细胞浸润和表浅上皮坏死脱落(糜烂)12中度慢性浅表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13慢性浅表性胃炎结局大多经治疗或合理饮食而痊愈少数转变为慢性萎缩性胃炎14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变化胃镜观胃黏膜薄而平滑,皱襞变浅甚至消失,黏膜表面呈细颗粒状正常胃黏膜的橘红色色泽消失,代之以灰白或灰黄色萎缩的胃黏膜明显变薄,与周围的正常胃黏膜界限明显萎缩处因黏膜变薄,黏膜下血管分支清晰可见15 慢性萎缩性胃炎 / 慢性浅表性胃炎胃黏膜一部分红白相间,以白为主,粗糙不平,血管透露(萎缩);另一部分充血发红,伴有水肿(浅表)。两者边界十分明显。 16病理变化镜下观黏膜变薄、腺体萎缩、壁细胞和主细胞明显减少甚至

4、消失、可有囊性扩张。 根据腺体萎缩程度分轻、中、重度慢性炎症累及黏膜全层,浸润的炎细胞主要为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并常有淋巴滤泡形成腺上皮化生,可见肠上皮化生和假幽门腺化生,以肠上皮化生常见。慢性萎缩性胃炎1718中度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 chronic gastritis19病理变化 镜下观腺上皮化生假幽门腺化生肠上皮化生完全型肠上皮化生(小肠型化生):杯状细胞、吸收细胞(有纹状缘 PAS+)、潘氏细胞不完全型肠上皮化生(又分为胃型和结肠型): 胃型:化生的柱状细胞像胃的陷窝上皮细胞,分泌中性黏液 结肠型:化生的柱状细胞分明硫酸黏液,与胃癌关系密切 二者可用组织化学染色鉴别慢性萎缩性胃炎2021

5、22慢性萎缩性胃炎 A型与自身免疫有关抗内因子抗体抗壁细胞微粒体抗体胃体、胃底 低有 B型与自身免疫无关细菌感染或酒精、阿司匹林等 胃窦高无病因好发部位发病率恶性贫血联系两型病理变化基本相同23临床病理联系 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上腹部不适恶性贫血癌变慢性萎缩性胃炎24肥厚性胃病好发部位:胃体、胃底病理变化胃镜观黏膜皱襞粗大加深变宽呈脑回状黏膜皱襞上可见横裂,有多数疣状隆起小结黏膜隆起的顶端常有糜烂镜下观腺体肥大增生、腺管延长,可穿过黏膜肌层 粘液分泌细胞增多,分泌增多黏膜固有层炎细胞浸润不显著25慢性肥厚性胃炎26特殊类型的胃炎淋巴细胞性胃炎:胃黏膜表面上皮和陷窝上皮内有大量成熟的T淋巴细胞嗜

6、酸性胃炎:胃壁全层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主要在胃窦部肉芽肿性胃炎:黏膜内的上皮样肉芽肿形成,可见于结核、Crohn病疣状胃炎:胃黏膜呈现多发糜烂、凹陷,周围黏膜隆起,形如痘疹。多位于胃窦部 消化性溃疡gastric and duodenal ulcer28消化性溃疡概述病理学上,以胃或十二指肠黏膜形成慢性溃疡为特征。一般十二指肠溃疡较胃溃疡多见,也可复合性存在是常见病之一,多见于成人患者有周期性上腹部疼痛、返酸、嗳气等症状本病易反复发作,呈慢性经过29消化性溃疡溃疡病的病因及发病机理胃液的消化作用胃黏膜屏障受损幽门螺杆菌感染吸烟服用水杨酸类药物精神神经因素自主神经功能紊乱遗传胃泌素瘤等30胃

7、溃疡病理变化大体部位:胃小弯近幽门部数目:多单发大小:较小,直径多在2厘米以下形态:圆或椭圆边缘整齐多较深,可达肌层底部平坦、干净黏膜皱壁以溃疡为中心,呈放射状集中31胃消化性溃疡3233胃溃疡病理变化镜下渗出层:纤维素+中性粒细胞坏死层:深红、无结构,由渗出纤维素+坏死细胞碎片组成肉芽组织层:新生的肉芽组织瘢痕层:小A增殖性动脉内膜炎黏膜肌层与肌层粘连、愈着溃疡底部的神经节细胞及神经纤维常发生变性和断裂,有时神经纤维断端呈小球状增生34胃消化性溃疡左边为正常的胃黏膜,右边可见一溃疡灶,病灶边缘清楚,底部见坏死组织,炎细胞浸润及动脉破裂出血。35 胃消化性溃疡渗出层:为一薄层炎性渗出物附着。坏

8、死层:为坏死组织,红染无结构。36 胃消化性溃疡肉芽层:由梭形的纤维母细胞及新生毛细血管组成,其中可见大量炎细胞,嗜酸粒细胞较明显。37 胃消化性溃疡瘢痕层:大量纤维组织增生,可见厚壁血管及增生的神经纤维及炎细胞。38十二指肠溃疡形态:与胃溃疡相似部位多发生在十二指肠起始部(球部)大小溃疡较小,直径小于1厘米39消化性溃疡病结局及并发症愈合幽门狭窄(幽门梗阻)后果长期严重的不全梗阻胃内容物通过困难胃扩张、胃壁肥厚。梗阻症状:呕吐频繁水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完全梗阻可有振水音,胃蠕动波出血后果大便潜血(+)大出血40消化性溃疡病结局及并发症穿孔癌变 胃溃疡癌变机会约十二指肠溃疡几乎不癌变41病毒性

9、肝炎42肝脏正常组织学概念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实质细胞变性坏死为主要病变的一种传染病临床表现消化不良、乏力;肝大、疼;转氨酶升高;黄疸、血浆蛋白异常;出血;肝昏迷病毒性肝炎4344肝炎病毒病毒性质传染途径HAVRNA肠道HBVDNA血液、密切接触、垂直传播HCVRNA 同上HDVRNA同上(易与HBV 协同感染)HEVRNA肠道HGVRNA血液病毒性肝炎病因及传播途径45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反应是病毒感染后引起肝细胞损伤的主要因素 肝损害的程度与病毒毒力和机体免疫力有关病毒毒力免疫反应肝炎类型强过强急性重型肝炎弱正常急性普通型肝炎弱弱慢性普通型肝炎缺陷隐性感染、病毒携带者病毒性肝炎46基本病变

10、变质变性肝细胞水肿胞浆疏松呈网状、气球样变脂肪变性嗜酸性变 胞浆水分脱失、浓缩,嗜酸性增强坏死溶解坏死点状坏死、碎片状坏死、桥接坏死、大片坏死嗜酸性坏死 胞浆皱缩,核消失,呈均一浓染的圆形 小体病毒性肝炎47 肝细胞胞浆疏松化肝细胞气球样变48肝细胞脂肪变性49肝细胞嗜酸性变50肝细胞点状坏死,炎细胞聚集。51肝细胞碎片坏死52肝细胞大片坏死53肝细胞嗜酸性坏死54基本病变 炎细胞浸润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为主部位:小叶内坏死区、汇管区增生间质反应性增生Kupffer细胞增生肥大间叶细胞及成纤维细胞增生贮脂细胞增生肝细胞再生:体积,核大,深染,双核完全性再生:索状正常不完全再生:紊乱、结节状小胆管

11、增生:立方上皮柱状上皮病毒性肝炎5556临床病理类型 急性普通型 黄疸型 无黄疸型 轻度中度重度 急性 亚急性慢性重 型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携带者状态指无明显症状或仅为亚临床表现的慢性肝炎。多由HBV、HCV或HDV感染所致病人仅为病毒抗原阳性,而无明显的进行性肝细胞损害无症状感染:病人仅表现为轻度的血清转氨酶升高,此后出现病毒抗体5758急性普通型肝炎(最常见)所有肝炎病毒均可导致急性肝炎病理变化大体体积增大、被膜紧张、质地较软、表面光滑。如有淤胆呈暗绿色镜下肝细胞变性较重:细胞水变性、气球样变为主肝细胞坏死较轻:点灶状坏死、嗜酸性坏死炎细胞浸润:淋巴细胞(坏死灶、汇管区)、Kup

12、ffer细胞增生胆汁淤积:肿大肝细胞及小胆管内可见胆汁淤积60急性普通型肝炎viral hepatitis63临床肝肿大、肝区疼痛、压痛腹胀,食欲转氨酶,白蛋白,黄疸指数结局多数可以完全修复转化为慢性肝炎转化为暴发性肝炎急性普通型肝炎64慢性普通型肝炎慢性肝炎指有肝炎症状、血清病毒抗原阳性或生化改变持续6个月以上轻度慢性肝炎病理变化大体肝稍大,表面平滑镜下肝细胞变性、坏死较轻:点状坏死,偶见轻度碎片状坏死炎细胞浸润较明显汇管区周围少量纤维增生 肝小叶轮廓清楚,小叶界板无破坏65中度慢性肝炎病理变化镜下肝细胞变性、坏死明显:除点状坏死外,有中度碎片状坏死及桥接坏死炎细胞浸润明显小叶内桥形纤维带形

13、成 肝小叶结构大部分保存慢性普通型肝炎66重度慢性肝炎病理变化大体表面呈颗粒状,质硬镜下坏死广泛而严重:重度碎片状坏死及大范围桥接坏死肝细胞不规则再生纤维间隔分割肝小叶晚期有假小叶形成预后:较差慢性普通型肝炎纤维桥纤维桥69毛玻璃样肝细胞HE染色光镜下,HBsAg携带者和慢性肝炎患者的肝组织内常可见到部分肝细胞胞浆内充满嗜酸性细颗粒物质,胞浆不透明呈毛玻璃样,故名。慢性普通型肝炎70毛玻璃样细胞viral hepatitis71急性重型爆发型肝炎病理变化大体体积缩小、重量减轻、被膜皱缩肝脏因出血坏死呈红色或不同程度淤胆呈绿色72 急性重型肝炎 肝体积缩小,边缘锐利,结构模糊呈土黄色。73急性重

14、型爆发型肝炎病理变化镜下:肝实质迅速而广泛的坏死多个小叶的坏死或大块坏死,自小叶中心向四周扩散,肝窦明显扩张充血、出血Kupffer细胞增生、肥大炎细胞浸润,以淋巴细胞、巨噬细胞为主残留肝细胞无明显再生现象74急性重型肝炎肝细胞弥漫性大片坏死,小叶周边部残留少数变性的肝细胞。75临床:起病急,发展迅猛,剧烈,病死率高预后大多数短期内死亡:肝衰,肾衰,消化道大出血,DIC少数转为亚急性重型肝炎急性重型爆发型肝炎76病理变化大体亚急性黄色肝萎缩:不同程度缩小,被膜皱缩,呈黄绿色,质略硬,病程长者见再生结节,切面黄绿色镜下肝细胞既有大片状坏死,又有结节状再生,失去原有小叶结构明显炎细胞浸润小叶周边部

15、小胆管增生,胆汁淤积纤维组织增生亚急性重型肝炎77subacute fulminant hepatitis78 亚急性重症肝炎 片状红染无结构的肝细胞坏死,中性粒细胞浸润、胆栓。79 亚急性重症肝炎 除明显肝细胞坏死外有明显的再生80预后病程迁延坏死后性肝硬变亚急性重型肝炎81肝 硬 化(liver cirrhosis)82肝硬化概念肝细胞广泛变性、坏死,继而出现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的结节状再生,三者反复交错进行,结果使得肝小叶结构和血液循环途径逐渐被改建,使肝脏体积缩小,质地变硬,表面及切面均呈结节状,称为肝硬化。83肝硬变类型根据形态:小结节型、大结节型、大小结节混合型、不全分隔型根据病因

16、:病毒性肝炎性、酒精性、胆汁性、淤血性、寄生虫性根据病因、病变及临床表现:门脉性、坏死后性、胆汁性、淤血性、寄生虫性、色素性84小结节型肝硬化 结节大小相仿大结节型肝硬化85肝硬变病因和发病机制病毒性肝炎慢性酒精中毒营养缺乏药物及毒物中毒血吸虫病肝内外胆汁淤积86肝硬变病因和发病机制87门脉性肝硬变病理变化大体早中期肝体积可正常或略增大,质地稍硬晚期肝体积明显缩小,重量下降;质硬;表面及切面弥漫分布的小结节。结节大小一致,直径多在0.150.5公分之间,有纤维包绕、境界分明;灰黄色或黄绿色8889门脉性肝硬变病理变化镜下正常肝小叶结构被破坏、假小叶形成原肝小叶被增生的纤维组织分隔成大小不 一,

17、圆形或类圆形的肝细胞团细胞团周围有纤维组织围绕假小叶内肝细胞排列紊乱肝细胞体积大,核染色深,多双核假小叶内中央V偏位,缺如,或多个纤维间隔内有炎细胞浸润、小胆管增生及淤胆9091门脉性肝硬变临床病理联系门脉高压症原因临床表现脾肿大胃肠淤血水肿腹水侧支循环形成92脾肿大93腹水949596门脉性肝硬变临床病理联系肝功能不全蛋白质合成障碍出血倾向激素代谢失调男性睾丸萎缩、乳房发育女性月经失调、闭经蜘蛛痣、肝掌皮肤色素沉着黄疸肝性脑病9798坏死后性肝硬变病因病毒性肝炎:多为亚急性重型肝炎药物、化学品中毒 病理变化大体小、轻、硬;大大小结节混合型;结节呈黄绿或黄褐色;切面纤维条索宽大镜下肝小叶结构破

18、坏,代之以大小不等的假小叶假小叶内肝细胞常有不同程度的变性和胆色素沉着纤维间隔宽且厚薄不均,伴炎细胞浸润和小胆管增生预后较差,临床表现明显,易癌变99 坏死后性肝硬变肝脏体积明显缩小,表面呈粗颗粒状,切面肝组织被分隔成大小不等的岛屿状,属大结节性肝硬变。100 坏死后性肝硬变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将肝细胞分割为大小不等的假小叶。假小叶内肝细胞排列紊乱,中央静脉偏位或消失。周围增生的结缔组织间隔厚薄不均。小胆管灶性增生。101 坏死后性肝硬变 假小叶内肝细胞无排列,无中央静脉。新生肝细胞体积大,双核。细胞内大量褐色胆色素聚集。部分细胞胞浆内出现脂肪变性的小空泡。大量纤维组织增生,淋巴细胞浸润。102消

19、化系统肿瘤食管癌胃癌大肠癌肝癌103食管癌病因饮食因素饮酒、过热过粗糙的饮食、腌制食品环境因素钼缺乏遗传因素HPV感染104食管癌病理变化好发部位:中段下段上段分类早期癌中晚期癌105食管癌病理变化早期癌:多为原位癌或黏膜内癌,少部分癌组织可侵犯黏膜下层,但未侵犯肌层,无淋巴结转移大体:癌变处黏膜轻度糜烂或表面呈颗粒状,钡餐检查食管基本正常或管壁轻度局限性僵硬、黏膜粗糙,可有糜烂106107食管癌病理变化中晚期癌:癌侵犯食管肌层或外膜层,和(或)有淋巴道转移大体分型:髓质型、蕈伞型、溃疡型、缩窄型组织学分型:鳞癌、腺癌(Barrett食管腺癌)、腺鳞癌、腺棘皮癌、小细胞癌108髓质型溃疡型蕈伞

20、型109食管鳞状细胞癌110溃疡型, Barrett食管腺癌111食管癌扩散直接蔓延淋巴道转移血道转移临床病理联系进行性吞咽困难112胃癌病因环境因素饮食生活习惯HP感染113 病理变化好发部位:小弯侧胃窦部分类早期癌中晚期/进展期癌胃癌114 病理变化早期癌:癌组织仅限于黏膜层或黏膜下层,未浸润至肌层,也称为黏膜内癌或表浅扩散性癌特殊类型一点癌点状癌微小癌小胃癌胃癌115 病理变化早期癌大体分型隆起型表浅型表浅隆起型表浅平坦型表浅凹陷型癌性糜烂凹陷型组织学分型管状腺癌乳头状腺癌未分化癌胃癌116隆 起 型平 坦 型凹 陷 型117隆 起 型118表浅隆起型119表浅平 坦 型120表浅凹陷型

21、121凹 陷 型122 病理变化进展期胃癌:癌组织浸润到黏膜下层以下者大体分型息肉型或蕈伞型溃疡型良、恶性溃疡的肉眼形态鉴别 浸润型局限浸润弥漫浸润:革囊胃(linitis plastica)胃癌123124 溃疡性胃癌胃窦部小弯侧不规则形肿块,边界不清。肿瘤中央坏死脱落形成溃疡,周边隆起。125良性溃疡(溃疡病)恶性溃疡(溃疡型胃癌)外 形圆形或椭圆形不整形、皿状或火山口状大小溃疡直径一般2cm溃疡直径常2cm深 度较深较浅边 缘整齐、不隆起不整齐、隆起底 部较平坦凹凸不平,有坏死出血周围黏膜皱襞向溃疡集中皱襞中断,呈结节状肥厚良恶性溃疡的肉眼形态鉴别126慢性胃溃疡溃疡性胃癌127 弥漫性胃癌胃壁弥漫性增厚,僵硬。黏膜粗糙,皱襞平坦。128 病理变化进展期胃癌:癌组织浸润到黏膜下层以下者组织学分型乳头状腺癌管状腺癌黏液癌/胶样癌印戒细胞癌未分化癌腺棘皮癌、腺鳞癌、鳞癌等胃癌129130 扩散直接蔓延转移淋巴道转移血道转移种植性转移Krukenberg瘤胃癌131大肠癌病因饮食习惯高脂低纤维饮食遗传因素遗传性家族多发性息肉病伴有肠黏膜增生的慢性肠疾病132大肠癌病理变化好发部位:直肠、乙状结肠分类早期癌中晚期/进展期癌133 病理变化早期癌:癌组织限于黏膜下层,未浸润至肌层,无淋巴结转移进展期癌:癌组织累及肠壁肌层者大肠癌134 病理变化进展期癌大体分型隆起型溃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