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亲社会行为 “爱能拯救人-不论是施与爱的人还是得到爱的人” 精神病学家卡尔.梅宁格问题什么是亲社会行为?人们为什么、什么时候会做亲社会行为?谁会做出亲社会行为?怎样才能减少冷漠而增加亲社会行为?outline亲社会行为的概念亲社会行为的理论阐释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品德教育与亲社会行为第一节 亲社会行为的概念帮助他人 符号社会期望 自觉自愿亲社会行为的界定亲社会行为(prosocial behavior)指符号社会期望并对行为者本身并无明显好处,而行为者却自觉自愿给行为的受体带来利益的一类行为。亲社会行为的界定利他行为与助人行为自发的亲社会行为与常规性的亲社会行为(罗森汉等人) 柯莱波斯的理论罗
2、森汉理论罗森汉等人认为可把亲社会行为区分为两类:一种是自发的亲社会行为,即动机是关心他人的亲社会行为;另一种是常规性的亲社会行为,即期望得到对自身有利的好处如避免惩罚等。/news/2008/5/085221315165080.shtml柯莱波斯的理论柯莱波斯(Krebs,1994)等人整合不同研究者的观点,提出可把亲社会行为设想成是一个行为的连续体,一端是最大限度增加自我利益的行为朝向,另一端是最大限度增加他人利益的行为朝向。在这个连续体中,行为的利他成分的量由两个标准来决定:(1)行为的方向性是直接朝向有利于他人而背离自我利益的方向;(2)在行为中包含的利益总量。在上述定义中,我们认为利他
3、行为和亲社会行为是同义的,利他行为在连续体上是朝向最大限度增加他人利益的。柯莱波斯的理论亲社会行为包括某一范围的行为以及这一范围内的典型行为克服了非此即彼,自私利他的两分法亲社会行为是根据直接引发行为的动机,而不是只依据行为的后果来定义的亲社会行为并不必然与付出高代价相联系 我和他人并不一定是截然分离的心理学实体理想的亲社会行为是一种最大限度地对他人有利的行为/xwzx/csxw/ly/t20100325_1770104.htm亲社会行为发展的研究社会认知学派 最基本的观点是强调个体的认知发展是亲社会行为发展的直接动力,不同年龄阶段的认知能力由性质不同的思维模式构成,而且不同的思维模式是以不变
4、的顺序发展的,个体只有在认知水平达到相应的程度时,才有可能表现出相当的亲社会行为。其中社会认知能力的发展与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尤为密切。婴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研究 812个月的婴儿已具有同情行为、利他行为和分享倾向。1岁后,婴儿开始安慰他人,而且帮助行为发生的频率随年龄增多。14个月的婴儿能对其兄妹表示关心,并知道如何使他们高兴,使他们喜欢自己,并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向他们提供注意、同情、关心、分享和帮助幼儿期 幼儿区分自我和他人的认知能力是较低的,他们还不能很好地区分“自我他人”维度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大多表现出顺从,极少的亲社会行为是自发的,而且母亲在幼儿的亲社会行为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学龄儿童 亲社会行
5、为与观念的一致性逐渐提高自我取向和奖励取向降低,他人取向动机逐渐增多 成人期 成人期各方面的发展已趋于成熟、稳定,社会化过程基本完成,同时也掌握了比较完整的社会认知技能,亲社会行为的表现形式更为多样,也更高级。亲社会行为的中介过程认知发展学派的社会认知结构:加工社会信息解释社会事件理解社会事件理解人际关系解决人际关系社会认知结构对PB的产生的两种作用方式:提供PB必须的信息 (认知过程)导致情感和动机倾向的产生(情感过程)注意过程 认知过程:注意他人的需要,对帮助时机的知觉PB发生的必要条件 不同认知发展阶段对他人需求的敏感性有个体差异不同年龄的个体对不同类型需求的敏感性不同 对满足自己需要、
6、讨好权威人物的时机敏感对人际关系敏感 关注社会公正、 观点采择能力增加、可理解大范围内人们的深层需要观点采择(perspective-taking),经常被形象地比喻为“从他人的眼中看世界”或者是“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 注意过程情感中介:与认知过程相互联系相互作用,随认知能力发展而获得处理复杂情感的能力对目标唤起的认知和解释影响PB把唤起归为合理需求 积极情感状态(移情) 对PB产生有积极引导作用;不合理需求,反之同时,当个体的自我概念越来越整合到对于他人概念中去时,对他人痛苦就越来越敏感。评价过程评价过程:个体主要通过3类标准评价可能采取的行为 代价和利益:不同认知发展阶段对不同类型的利益
7、取向不同会导致个体以不同方式权衡代价利益低:对物质和身体的高:关注心理成长,自我和他人的整合以及与社会系统整合的功能,对代价和利益的评价更精确、更深刻评价过程评价过程:个体主要通过3类标准评价可能采取的行为 此评价中必须伴随情感反应:考虑等到的利益积极情感趋向PB考虑付出的代价消极情感回避PB评价过程评价过程:个体主要通过3类标准评价可能采取的行为 道德准则如何从众多准则中选择引导行为的准则?为何不同的人会采用不同的准则?道德准则的运用与道德推理能力和认知发展结构的水平相关评价过程评价过程:个体主要通过3类标准评价可能采取的行为 自我强调自我是利他主义的,对PB发生有积极作用个体自我对利他主义
8、的认同程度越高,越有可能选择趋向他人利益方向的PB评价过程评价过程:个体主要通过3类标准评价可能采取的行为 计划过程:形成目标,实施行动计划认知结构发展问题解决能力采取有效的帮助形式社会技能利他行为理论决策理论对紧急事态的注意对紧急事态的判断个人责任程度的决定介入方式的决定利他行为的实行第二节 亲社会行为的理论阐释利他行为与亲社会行为利他行为是一种不期望任何形式报答的、自觉自愿的、有益于他人的行为。一、利他行为的目的是有益于他人。二、利他行为是一种自觉自愿的行为。三、利他行为是不期望任何形式的报答或奖励的行为。四、利他行为具有自我牺牲性。 1.陌生人陷于危难(火灾、空难、车祸),义不容辞的给予
9、帮助,且不留任何姓名便离开。2.帮陌生人指路或提供金钱。利他行为与亲社会行为助人行为是指带有一定个人目的和利益倾向的,同时也有易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大笔捐款,为了节税;帮助路人,为了赢得心仪女子好印象亲社会行为研究的理论模型社会学习理论艾森伯格的亲社会行为理论其他的理论模型社会学习理论学习理论在看待人们的助人与利他行为时,认为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有关助人行为的规范的掌握是学习的结果。在学习过程中强化和模仿很重要,儿童会模仿父母或他人的助人行为,并把它融入自己的生活中,而在这个过程中,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孩子助人行为也有较大的影响。艾森伯格的亲社会行为理论亲社会行为的初始阶段对他人需要的注意 亲社会行为
10、意图的确定阶段 意图和行为建立联系的阶段 艾森伯格的亲社会行为理论水平大致的年龄段简要的描述和典型反应快乐主义学前、小学低年级 只关注自己的需要。是否提供帮助主要根据是否会对自己有利。如“我不能帮助她,否则宴会我会迟到的” 需要定向小学和少数学前儿童 把他人的需要作为提供帮助的合理根据,但很少表现出移情,不能帮助时也不会产生内疚感。如“我帮助她是因为她需要帮助” 艾森伯格的亲社会行为理论水平大致的年龄段简要的描述和典型反应模式化的赞许定向小学和一些中学生 关注外界的赞许,对好与坏的刻板印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个体的思维。如“如果我帮助了别人,妈妈会表扬我” 移情定向小学高年级和中学生 开始根据移
11、情做出判断,有时候也会根据责任和价值观做出判断。如“因为她很痛苦,能够帮助她我很高兴” 艾森伯格的亲社会行为理论水平大致的年龄段简要的描述和典型反应模式化的赞许内化的价值观定向少数中学生、小学以上 根据内化的价值观、规范、信念和责任来判断是否提供帮助;违背这些原则会削弱个体的自尊。如“我拒绝捐款是因为慈善机构浪费了太多的筹款,很少把它给予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三亲社会行为发生与发展的理论阐释亲社会行为的发生本能论亲社会行为是由遗传决定的,是一种为保护物种的生存而牺牲个体的内部机制。本能论在蜘蛛和螳螂的婚礼上存在着一种极端自私和极端利他的行为。雌蜘蛛和雌螳螂仅仅为了获得一顿美餐,在“新婚之夜”就残
12、忍地将自己的“夫君”吃掉,而雄蜘蛛和雄螳螂明知道等待自己的是极端悲惨的命运,却依然“义无反顾”。或许这是它们期待已久的一次机会,因为它们遇到雌性的概率很小,错过了也许就终生不能交配。因此为了“新婚夫人”有更好的营养将自己的后代培养长大,这样的牺牲在它们看来也是值得的。 本能论魑幅是一种以吸食其他动物的血为生的蝙蝠,如果连续三夜吃不到血就会饿死。但是并非每只魑幅每夜都能吸到血,然而没有吸到血的魑幅并不会因此而饿死。威尔金森在哥斯达黎加观察了魑幅的血液反哺行为。一只吸到血的魑幅把血吐给另外一只正在挨饿的魑蝠,而两只魑幅并不仅仅限于亲代与子代的关系。这种行为可与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爱相媲美,让人深为感动
13、 本能论鸟类中杜鹃可谓是“臭名远扬”。杜鹃自己不会筑巢,更不会花费大量的精力哺育雏鸟。它们为后代所做的事情就是去寻找其他鸟类的巢以及养父母,即寄主。比如沼泽地里的芦营或者是森林里的大山雀。杜鹃利用它的卵与寄主的卵极其相似而将寄主蒙骗过去。而更令人感到可恨的是,刚出生的小杜鹃就大开杀戒,将自己的“义弟妹”寄主的卵一个不剩地推出巢外,寄主似乎“既往不咎”,仍然将小杜鹃当作自己的孩子精心照料直到长大。在这个事件中芦营和大山雀树立了利他的榜样。 Who Do We Help?806020040% HelpingHighMediumLowNoneGenetic Relatedness三亲社会行为发生与发
14、展的理论阐释亲社会行为的发生习得论亲社会行为是在后天环境中不断学习而形成的,研究表明,亲社会行为与年龄有关,刚出生的婴儿是没有利他行为的,要到一定的年龄才可能发展起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儿童期四种亲社会行为的发展特点(之帮助)起源于婴儿期(Rheingold,1982) 观察三组婴幼儿(年龄为18 ,24 ,30 个月) 在家里帮助父母做家务(如整理散乱的杂志、叠衣服、扫地和整理床铺) 的情况,发现65 %的18个月的婴儿和所有的30 个月的幼儿能够,也愿意帮助成人做这些家务。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儿童期四种亲社会行为的发展特点(之帮助)发展趋势:从幼儿到小学中期,儿童的助人行为呈增长趋势并且逐渐达到
15、最高峰;到了青少年早期,则呈下降趋势,;成年早期开始又有所增加紧急情境下的助人行为则在个体身上发生得较晚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儿童期四种亲社会行为的发展特点(之合作)起源于出生后第二年发展趋势:绝大多数1824 个月的儿童可进行合作游戏。同时,他们也表现出更多的与成人合作的倾向。随着年龄的增长, 合作的目的性、稳定性逐渐增强, 合作范围不断扩大,逐渐由两人间的合作发展到三、四人之间乃至更多的人之间的合作。合作及合作解决问题的策略随年龄不断提高,并且日趋多样、复杂和有效。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儿童期四种亲社会行为的发展特点(之合作)发展趋势:观点一:合作行为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张丽玲,2004)。观点二:学
16、龄期以后的儿童的合作倾向随年龄增长逐渐减弱;但从初二开始一直到高一,儿童的合作倾向却又出现了转折, 又出现了合作的高峰(Shepherd,1982)。整合:儿童期的合作行为发展是分阶段的,逐渐从低水平的意向性合作阶段发展到较高水平的组织化协作阶段;目的是被同伴接纳。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儿童期四种亲社会行为的发展特点(之分享)萌芽于出生后约12个月时发展趋势:1224 个月婴儿的分享行为随年龄增加很快;2436 个月婴儿的分享行为则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学龄儿童的分享行为又开始增多,710 岁儿童中有77 %愿意和人分享,1116 岁的儿童100 %愿意和人分享小学低年级儿童的物品分享和游戏分享最重要,
17、学习分享次之,心理分享最少;到了高年级,物品分享和游戏分享逐渐让位于学习分享和心理分享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儿童期四种亲社会行为的发展特点(之分享)发展趋势:分享行为的发生和发展与其分享观念密切相关。,416 岁儿童分享观念的发展中, “吝啬”倾向在46 岁达到高峰,之后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减弱;“慷慨”倾向在56 岁时出现飞跃并逐年增加至78 岁;“公平分享”倾向缓缓渐进,至1112 岁达到高峰,8 岁以后这一倾向占主导地位儿童对物品私有权的意识越强烈,分享行为就越少,儿童对重新拥有物品支配权的自我效能感越高,分享行为就越多。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儿童期四种亲社会行为的发展特点(之安慰)安慰行为指个体觉察到
18、他人的消极情绪状态,如烦恼、哭泣等,并试图通过语言或行动使他人消除消极情绪状态,变得高兴起来的亲社会行为。萌芽于出生后第二年初发展趋势:个体的安慰行为在一般情况下都是随着个体的理解力水平的发展而发展的。也有研究者发现,安慰行为随年龄的增长呈下降趋势,甚至与年龄无关第三节 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旁观者效应冷漠行为指在紧急、危险的情况下,个人明知他人受到了生命和财产的威胁而需要得到自己帮助时,却持坐视不救,袖手旁观的态度。/b/20590315-1588335181.html/v_show/id_XMTM5Mzg5Mzcy.html旁观者效应旁观者效应指的是,个体对于紧急事态的反应,在单个人时与同其
19、他人在一起时是不同的。由于他人在场个体会抑制利他行为。The Process of Helping1、房间充烟实验中将一些大学生被试领到实验室,让他们参加讨论有关城市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在“等待实验开始的时候”,要求被试填一张“预备问卷”。当他们填完两张纸的时候,实验者开始通过墙上的通风孔向被试的“等待室”释放无害的但很恐怖的白色烟雾。在整个6分钟的实验中,一直释放这种烟雾。这个研究分为三种实验条件:(1)等待室只有一个被试;(2)等待室里有三个被试,这三个被试互不相识;(3)等待室里有三个被试,但其中两个实验者的助手装扮的,他们表现出消极的态度,即看到烟雾什么也不说。研究发现,第一种情况下的2
20、4个被始有18人(75%)在26分钟内出室报告比其他两种情况下的被试报告(38%和10%)要多、要快。在两个三人小组中的被试中,三个互不相识的真被试中的被试笔另一组中的被试报告地快。010203040506070800123456Minutes Passed Since Smoke Started% Reporting Smoke AloneThree Person GroupSmoke Filled Room遭难女士 被试也是单独或和其他人一起在房间里填写调查表。这次要测量的是他们使否去救助一个受伤的女士。被试处于四种条件下:单独一人;与一个朋友在一起;与一个陌生的学生在一起;与实验者的一个
21、表现消极的同伙在一起。女实验者向被试说明如何填调查表,并送他们到隔壁的房间里,然后回到自己的房间。被试在填表时可以听到隔壁房间里女实验者活动的响声。几分钟以后,突然一声巨响从隔壁房间传来,伴随着的是女人的尖叫和呻吟:“哎呦!天呢!我的脚!我的脚不能动了。-实际上是录音。”谁去帮助呢?结果表明,70%单独一人的被试跑去帮助;70%与朋友在一起的被试跑去帮助;40%与陌生人一起的被试跑去帮助;而与实验者消极的同伙在一起的被试中只有7%的人跑去帮助了。 罪行作证 安排男大学生被试单独活与两名其他(实际上是实验者同伙)被试等待会见。接待人员解释说,由于会见要推迟几分钟,为了节省时间,她先把酬金付给他们
22、。他从放在桌上的信封里取出几张大面额和小面额的钞票,给每位被试2美元,并问在场的人能否有人换开20美元的大钞。然后,她将30到50美元放回信封内。电话铃响,她离开房间去接电话。片刻,一个“小偷”(实验者的一名同伙)去偷窃信封中的钱,他故意做出企图掩饰自己行为的样子,而实际上又让在场的被试清楚地看到他确偷了钱。在偷窃发生后约一分钟,接待员返回。结果,与小偷单独在房间的被试比有旁观者在场的被试,报告发生了偷窃的人数更多。冷漠行为的旁观者效应观众榜样责任分散情景的模糊性情景的模糊程度会影响利他行为的产生。任何增加情景模糊性的因素都会起着抑制旁观者采取有效的利他行为。 其他因素物理环境社区大小噪音强弱被帮助人的特点性别因素二影响亲社会行为的内部因素认知因素的影响个体的心理状态个体的人个特征个体的心理状态心情也会影响人们的助人行为。不少证据显示,当一个人心情很好时,他较乐于帮助他人 然而正性情绪所产生的效果有时候要受到限制。首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周末自愿辅导协议书模板
- 员工签解除合同协议
- 模板回收买卖合同协议
- 咨询服务追加合同协议
- 商业招商委托服务合同协议
- 商务翻译合同协议
- 员工停业协议书范本
- 品牌策划项目合同协议
- 哥哥弟弟分房合同协议
- 商场样品摆放合同协议
- 反三角函数正课
- 高考标准化考场建设的方案
- 乳腺癌NCCN指南中文版2022.v2
- GB/T 38942-2020压力管道规范公用管道
- 家居建材全屋定制店面运营管理细则规定
- GB/T 27924-2011工业货架规格尺寸与额定荷载
- 大班语言《他们看见了一只猫》课件
- 毕业论文-电力变压器设计
- 消毒产品进货检查验收制度
- 单叉固定式液压升降台设计
- 《美国消费品安全改进法》的普通合格证书、纺织品服装类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