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的读书随笔身心合一的奇迹力量读后感_第1页
老师的读书随笔身心合一的奇迹力量读后感_第2页
老师的读书随笔身心合一的奇迹力量读后感_第3页
老师的读书随笔身心合一的奇迹力量读后感_第4页
老师的读书随笔身心合一的奇迹力量读后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老师的读书随笔身心合一的奇迹力量读后感身心合一的奇迹力量作者提摩西?加尔韦,美国运动心理学第一人,教练技术的先驱,他将运动场上的教练方式转移到企业管理和人生规划上来,通过改善队员心智模式,来发挥其潜能和提升效率。这本书讲述在高水平的比赛中,双方都是高手,旗鼓相当,是什么因素决定谁最终获胜呢?作者30年来致力于探索体坛顶尖选手最终制胜的心理秘密。他发现,赛场上的选手在进行激烈的外在比赛时,内心还进行着一场内在比赛,内在比赛要克服的目标,就是心中的负面心理习惯,正是这些习惯让选手与胜利失之交臂。心魔才是取胜最大的障碍。要想赢得比赛,秘诀就是不要过于执念,如果选手能够克服内在障碍,身心合一,就会产生

2、真正的求胜欲望,释放出全部能量,实现惊人的突破。提摩西?加尔韦据此发展出一整套赢得内在比赛的诀窍。身心合一的奇迹力量不仅适合教练员、运动员,更适合那些希望在人生中不断获得突破和成长的人们。你可能有过这样的亲身感受:开始学车的时候,越是背诵教练的指令,动作越僵硬,出错也越多;1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打篮球投篮时,越是回想老师教的标准姿势,命中率反而越低;演讲前越是说服自己不该紧张,反而越紧张。类似这种情况的出现,就是作者所描述的身心分离的情形。为了便于阐述形成原因,作者通过网球中的教学发现了“自我1”和“自我2”。“自我1”指大脑和意识,它的语言是文字;“自我2”指身体和潜意识,

3、它的语言是图像。“自我1”和“自我2”分离的原因有两点:一是“自我1”不信任“自我2”,它试图控制“自我2”以保证能够实现大脑的意图;二是“自我1”需要有成就感,成就感就是你以为事情是在控制下完成的,如果没有控制,你很难生出成就感,即使事情完成的优秀。而从主次关系来看,“自我1”所代表的大脑和意识应该是工具,他应该是为“自我2”服务的,而不是控制。所以当主次关系颠倒时,效率自然就会降低。你知道,但是就是做不到,你知道应该怎样动作,但做起来就是很容易走形。你以为你觉察到的,其实是别人的觉察。别人告诉你哪儿哪儿有问题,你说你知道,但其实骨子里你并不知道,你认为你知道的,不过是人家告诉你的。只有当你

4、真正停下来,静静地客观地观察自己时,你才能真正地区分什么是你自己的觉知,什么是别人对你的觉察。轻易地评论和判定,区分好坏,情绪起伏较大,情绪会消耗大量的能量。自我批评和自我表扬都不利于将潜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实现身心合一的操作方法是,放弃评判,客观地观察,打球时,不做好球和坏球的评定,客观地观察打球的过程,这个时候“自我1”不会出现,自我2会冷静地记录一切,并自然地加以改进。现实中有些人,精力充沛的时候打球,打不好,反而疲惫的时候会发挥出色,就是因为精力充沛时自我1老是想着怎样打好,反而干扰了身体的出色发挥。有些人一到决胜的时候就失误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信任身体,身体本能会像孩子一样学习,所以仔细

5、关注身体的感受,让机体记住感受。减少语言指令,改为图像期待,将希望实现的目标转化为图像,这是“自我2”的语言,期待的图像越清晰,越容易被“自我2”实现。减少语言指令,语言指令越多,“自我1”越容易出现,越会出现身心分离的现象,尽量去感受、去观察。用新习惯代替旧习惯,而不是克服就习惯。习惯可以理解成大脑皮层的沟回。想象一下,我们的大脑皮层有很多沟回,如果试图将沟回抹平,难度之大可以想象,而且,你往往越想去克服所谓的坏习惯,越需要去想着它,结果呢,反而是在不断地强化它。而直接练习新习惯,新的沟回形成本身就会减少其他沟回的面积,所以新习惯形成的过程,就是旧习惯衰落的过程。身心合一的奇迹力量作者提摩西

6、?加尔韦,美国运动心理学第一人,教练技术的先驱,他将运动场上的教练方式转移到企业管理和人生规划上来,通过改善队员心智模式,来发挥其潜能和提升效率。这本书讲述在高水平的比赛中,双方都是高手,旗鼓相当,是什么因素决定谁最终获胜呢?作者30年来致力于探索体坛顶尖选手最终制胜的心理秘密。他发现,赛场上的选手在进行激烈的外在比赛时,内心还进行着一场内在比赛,内在比赛要克服的目标,就是心中的负面心理习惯,正是这些习惯让选手与胜利失之交臂。心魔才是取胜最大的障碍。要想赢得比赛,秘诀就是不要过于执念,如果选手能够克服内在障碍,身心合一,就会产生真正的求胜4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欲望,释放出全部

7、能量,实现惊人的突破。提摩西?加尔韦据此发展出一整套赢得内在比赛的诀窍。身心合一的奇迹力量不仅适合教练员、运动员,更适合那些希望在人生中不断获得突破和成长的人们。你可能有过这样的亲身感受:开始学车的时候,越是背诵教练的指令,动作越僵硬,出错也越多;打篮球投篮时,越是回想老师教的标准姿势,命中率反而越低;演讲前越是说服自己不该紧张,反而越紧张。类似这种情况的出现,就是作者所描述的身心分离的情形。为了便于阐述形成原因,作者通过网球中的教学发现了“自我1”和“自我2”。“自我1”指大脑和意识,它的语言是文字;“自我2”指身体和潜意识,它的语言是图像。“自我1”和“自我2”分离的原因有两点:一是“自我

8、1”不信任“自我2”,它试图控制“自我2”以保证能够实现大脑的意图;二是“自我1”需要有成就感,成就感就是你以为事情是在控制下完成的,如果没有控制,你很难生出成就感,即使事情完成的优秀。而从主次关系来看,“自我1”所代表的大脑和意识应该是工具,他应该是为“自我2”服务的,而不是控制。所以当主次关系颠倒时,效率自然就会降低。你知道,但是就是做不到,你知道应该怎样动作,但做起来就是很容易走形。你以为你觉察到的,其实是别人的觉察。别人告诉你哪儿哪儿有问题,你说你知道,但其实骨子里你并不知道,你认为你知道的,不过是人家告诉你的。只有当你真正停下来,静静地客观地观察自己时,你才能真正地区分什么是你自己的

9、觉知,什么是别人对你的觉察。轻易地评论和判定,区分好坏,情绪起伏较大,情绪会消耗大量的能量。自我批评和自我表扬都不利于将潜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实现身心合一的操作方法是,放弃评判,客观地观察,打球时,不做好球和坏球的评定,客观地观察打球的过程,这个时候“自我1”不会出现,自我2会冷静地记录一切,并自然地加以改进。现实中有些人,精力充沛的时候打球,打不好,反而疲惫的时候会发挥出色,就是因为精力充沛时自我1老是想着怎样打好,反而干扰了身体的出色发挥。有些人一到决胜的时候就失误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信任身体,身体本能会像孩子一样学习,所以仔细关注身体的感受,让机体记住感受。减少语言指令,改为图像期待,将希望

10、实现的目标转化为图像,这是“自我2”的语言,期待的图像越清晰,越容易被“自我2”实现。减少语言指令,语言指令越多,“自我1”越容易出现,越会出现身心分离的现象,尽量去感受、去观察。用新习惯代替旧习惯,而不是克服就习惯。习惯可以理解成大脑皮层的沟回。想象一下,我们的大脑皮层有很多沟回,如果试图将沟回抹平,难度之大可以想象,而且,你往往越想去克服所谓的坏习惯,越需要去想着它,结果呢,反而是在不断地强化它。而直接练习新习惯,新的沟回形成本身就会减少其他沟回的面积,所以新习惯形成的过程,就是旧习惯衰落的过程。身心合一的奇迹力量作者提摩西?加尔韦,美国运动心理学第一人,教练技术的先驱,他将运动场上的教练

11、方式转移到企业管理和人生规划上来,通过改善队员心智模式,来发挥其潜能和提升效率。这本书讲述在高水平的比赛中,双方都是高手,旗鼓相当,是什么因素决定谁最终获胜呢?作者30年来致力于探索体坛顶尖选手最终制胜的心理秘密。7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他发现,赛场上的选手在进行激烈的外在比赛时,内心还进行着一场内在比赛,内在比赛要克服的目标,就是心中的负面心理习惯,正是这些习惯让选手与胜利失之交臂。心魔才是取胜最大的障碍。要想赢得比赛,秘诀就是不要过于执念,如果选手能够克服内在障碍,身心合一,就会产生真正的求胜欲望,释放出全部能量,实现惊人的突破。提摩西?加尔韦据此发展出一整套赢得内在比赛的

12、诀窍。身心合一的奇迹力量不仅适合教练员、运动员,更适合那些希望在人生中不断获得突破和成长的人们。你可能有过这样的亲身感受:开始学车的时候,越是背诵教练的指令,动作越僵硬,出错也越多;打篮球投篮时,越是回想老师教的标准姿势,命中率反而越低;演讲前越是说服自己不该紧张,反而越紧张。类似这种情况的出现,就是作者所描述的身心分离的情形。为了便于阐述形成原因,作者通过网球中的教学发现了“自我1”和“自我2”。“自我1”指大脑和意识,它的语言是文字;“自我2”指身体和潜意识,它的语言是图像。“自我1”和“自我2”分离的原因有两点:一是“自我1”不信任“自我2”,它试图控制“自我2”以保证能够实现大脑的意图

13、;二是“自我1需要有成就感,成就感就是你以为事情是在控制下完成的,如果没有控制,你很难生出成就感,即使事情完成的优秀。而从主次关系来看,“自我1”所代表的大脑和意识应该是工具,他应该是为“自我2”服务的,而不是控制。所以当主次关系颠倒时,效率自然就会降低。你知道,但是就是做不到,你知道应该怎样动作,但做起来就是很容易走形。你以为你觉察到的,其实是别人的觉察。别人告诉你哪儿哪儿有问题,你说你知道,但其实骨子里你并不知道,你认为你知道的,不过是人家告诉你的。只有当你真正停下来,静静地客观地观察自己时,你才能真正地区分什么是你自己的觉知,什么是别人对你的觉察。轻易地评论和判定,区分好坏,情绪起伏较大,情绪会消耗大量的能量。自我批评和自我表扬都不利于将潜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实现身心合一的操作方法是,放弃评判,客观地观察,打球时,不做好球和坏球的评定,客观地观察打球的过程,这个时候“自我1”不会出现,自我2会冷静地记录一切,并自然地加以改进。现实中有些人,精力充沛的时候打球,打不好,反而疲惫的时候会发挥出色,就是因为精力充沛时自我1老是想着怎样打好,反而干扰了身体的出色发挥。有些人一到决胜的时候就失误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信任身体,身体本能会像孩子一样学习,所以仔细关注身体的感受,让机体记住感受。减少语言指令,改为图像期待,将希望实现的目标转化为图像,这是“自我2”的语言,期待的图像越清晰,越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