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徐汇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289f7ea334c5f8a62c02d5c5c1de3ff/d289f7ea334c5f8a62c02d5c5c1de3ff1.gif)
![上海市徐汇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289f7ea334c5f8a62c02d5c5c1de3ff/d289f7ea334c5f8a62c02d5c5c1de3ff2.gif)
![上海市徐汇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289f7ea334c5f8a62c02d5c5c1de3ff/d289f7ea334c5f8a62c02d5c5c1de3ff3.gif)
![上海市徐汇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289f7ea334c5f8a62c02d5c5c1de3ff/d289f7ea334c5f8a62c02d5c5c1de3ff4.gif)
![上海市徐汇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289f7ea334c5f8a62c02d5c5c1de3ff/d289f7ea334c5f8a62c02d5c5c1de3ff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上海市徐汇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一、情景默写1按要求填空。(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_”和“_”,令人叹为观止。(2)短歌行中出自诗经郑风子衿,借写姑娘思念情人来表达渴慕贤才之意的句子:“_,_。”(3)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把周瑜作为“千古风流人物”的典型形象来刻画,“_”一句,以装扮显现了人物的儒雅风度。二、选择题组2选择题。(1)下面是某毕业学生在教师节前夕发给老师的短信,请选出表达得体的一项()恩师别来无恙,毕业之后,学生(A)垂念师恩。曾经我是您的(B)高足,现在学生也没让恩师失望!值此教师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
2、,身体健康!以后还请恩师继续(C)斧正我的不足,如有事需要学生效劳,我当(D)全力以赴!AABBCCDD(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一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我们不再一己呢喃,也不满足于窃窃私语。我们要让声音在阳光下汇聚。越来越多的人不惮于我口说我心,这才是希望之民族,这才是强大之国度。如此,如此,。令人欣慰的是,思想的光芒正在重生,行动的理性正在重生。让实践的理性改变现实 百家争鸣 齐头并进才能智者蜂起 让思想的光芒肆意照射 才能勇者辈出ABCD三、文学类阅读-单文本阅读下文,完成各题。知识的责任(节选)要建立新人生观,除了养成道德的勇气而外,还要能负起知识的责任(Intille
3、ctualResponsibilty)。本来责任是人人都有的,不管是耕田的、做工的、从军的,还是任政府官吏的,都各有各的责任。为什么我要特别提出“知识的责任”来讲?知识是人类最高智慧发展的结晶,是人类经验中最可珍贵的宝藏,不是人人都能取得、都能具备的;因此凡有求得知识机会的人,都可说是得天独厚,享受人间特惠的人,所以都应该负一种特殊的责任。而且知识是精神生活的要素,是指挥物质生活的原动力,是我们一切行为的最高标准。倘使有知识的人不能负起他特殊的责任,那他的知识就是无用的,不但无用,并且受了糟蹋。糟蹋知识是人间的罪恶,因为这是阻碍了人类文化的发达和进步。所以知识的责任问题,值得我们加以特别的注意
4、。我们忝属于所谓知识分子,尤其觉得这是一个切身问题。所谓知识的责任,包含三层意义:第一是要有负责的思想。思想不是空想,不是幻想,不是梦想,而是搜集各种事实的根据,加以严格逻辑的审核,而后构成的一种有周密系统的精神结晶。所以一知半解,不足以称为成熟的思想,强不知以为知,更不能称为成熟的思想。思想是不容易成立的,必须要经过逻辑的陶熔,科学的锻炼。凡是思想家,都是从艰难困苦中奋斗出来的。他们为求真理而蒙受的牺牲,决不亚于在战场上鏖战的牺牲。譬如在实验室里试验炸药的人,被炸伤或炸死者,不知多少;到荒僻的地方调查地质、生物、人种的人,或遇天灾而死,或染疾而死,或遭盗匪蛮族杀害而死的,也不知多少。他们对从
5、这种艰苦危难之中得来的思想,自然更觉得亲切而可以负责。西洋学者发表一篇学术报告或论文,都要自己签字,这正是负责的表现。其次是除有负责的思想而外,还要能对负责的思想去负责。思想既是不易得到的真理,则一旦得到以后,就应该负一种推进和扩充的责任。真理是不应埋没的,是要发表的。在发表以前,固应首先考虑它是不是真理,可不可以发表;但是既已考虑发表以后,苟无新事实、新理论的发现和修正,或是为他人更精辟的学说所折服,那就应当本着大无畏的精神把它更尖锐地推进,更广大地扩充。我们读西洋科学史,都知道科学家为真理的推进和扩充而奋斗牺牲的事迹,真是“史不绝书”。譬如哥白尼最先发现地动学说,他就因此受了教会许多的阻碍
6、。后来布鲁诺出来,继续研究,承认了这个真理,极力传播,弄到教会大怒,不仅是被捕入狱,而且被判火刑而死。伽利略继起,更加以物理学的证明,去阐扬这种学说,到老年还铁锁琅珰,饱受铁窗的风味。他们虽受尽压迫和困辱,但始终都坚持原来的信仰。他们虽因此而牺牲,但是科学上的真理,却因为他们的牺牲而确定。像这种对于思想负责的精神,才正是推动人类文化的伟大动力。再进一层说,知识分子既然得天独厚,受了人间的特惠,就应该对于国家民族社会人群,负起更重大的责任来。世间亦唯有知识分子才有机会去发掘人类文化的宝藏,才有特权去承受过去时代留下最好的精神遗产。知识分子是民族最优秀的分子,如果不比常人负更重更大的责任,如何对得
7、起自己天然的禀赋?如何对得起国家民族的赐予?又如何对得起历代先哲的伟大遗留?知识分子在中国向来称为“士”,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身为知识分子,就应该抱一种舍我其谁至死无悔的态度,去担当领导群伦继往开来的责任。当民族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知识分子的责任尤为重大。范仲淹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必须有这种抱负,才配做知识分子。(选自罗家伦历史的先见,学林出版社,有删改)(注)罗家伦(18971969):教育家,原国立清华大学校长及国立中央大学校长。3第段作者认为,知识分子“还要能对负责的思想去负责”。请指出两个“负责”的不同意
8、思。4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负起知识的责任,是为了建立一种新的人生观,养成道德的勇气。B有学者签字的学术报告或论文就是负责的思想。C历史上的一些知识分子在坚持真理时不惧牺牲,是出于对知识的责任感。D文中用布鲁诺、伽利略的例子,是为了说明科学真理的发现推动了人类文化的进步。5第段列举了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三个人的例子,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6本选文从三层意义角度谈“知识的责任”,根据下面所给的袁隆平的事例,结合选文的文意,分析袁隆平怎样负起了“知识的责任”。所给事例:为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袁隆平经过长期试验与探索,培育出了高产杂交水稻稻种;并且克服重重困难,向全国大面积推广杂交稻
9、。他不满足已有的成绩,面对世界范围的粮食短缺问题,又提出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的新课题。分析示例:(1)袁隆平经过长期试验与探索,培育出了高产杂交水稻稻种,是因为作为知识分子的他有负责的思想;(2)(3)四、文学类阅读-双文本阅读下文,完成各题。故都的秋郁达夫1)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2)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混混沌沌地
10、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3)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
11、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叫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4)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5)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
12、。这秋蝉的嘶叫,在北方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江南的冬景郁达夫1)凡在北国过过冬天的人,大都知道围炉煮茗,或吃涮羊肉,剥花生米,饮白干的滋味。而有地炉、暖炕等设备的人家,不管它门外面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躲在屋里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蛰居异境;老年人不必说,就是顶喜欢活动的小孩子们,总也是个个在怀恋的,因为这中间,有的是萝卜、雅儿梨等水果的闲食,还有大年夜、正月初一、元宵等热闹的节期。2)但在江南。可又不同。我生长在江南,儿时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铭刻特深;虽则渐入中年,又爱上了晚秋,以为秋天正是读读书、写写字的人的最惠季节,但对于江南的冬景,
13、总觉得有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3)我也曾到过闽粤,在那里过冬天,和暖原极和暖,有时候到了阴历的年边,说不定还不得不拿出纱衫来穿;走过野人的篱落,更还看得见许多杂七杂八的秋花!一番阵雨雷鸣过后,凉冷一点,至多也只换上一件夹衣,在闽粤之间,皮袍棉袄是绝对用不着的。这一种极南的气候异状,并不是我所说的江南的冬景,只能叫它作南国的长春,是春或秋的延长。4)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因而长江一带,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叶亦有时候会保持三个月以上的生命。像钱塘江两岸的乌柏树,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柏子着在枝头,一点一丛。草色顶多成了赭色,
14、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若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你一个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不感到岁时的肃杀,而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的诗人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体会得到。5)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濒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人家会聚在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桠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
15、说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些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人到了这一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潇潇江上村”的一首绝句罢?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6)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雪趣再是不会少的。“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
16、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做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借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支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7)窗外的天气晴朗得像晚秋一样;晴空的高爽,日光的洋溢,引诱得使你在房间里坐不住。空言不如实践,这一种无聊的杂文,我也不再想写下去了,还是拿起手杖,搁下纸笔,去湖上散散步罢!7江南的冬景中描写江南冬景,却从北国的冬天写起,还穿插了许多其他地方的景物。在故都的秋中也用到了类似手法。请任选一处,结合文章赏析其妙处。8下面两段文字,你认为哪一段写得好,说明理由。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
17、别地来得清、静、悲凉。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9江南的冬景的第6段,作者并没有直接描写雪景,而是引用了大量古诗文,作者是怎样组合这些诗文的?引用这些诗文有什么好处?五、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新晴野望王维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注)氛垢:尘埃。10本诗的题材是_。11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总述新晴野望时的感受:经过雨水的洗刷,空气中没有丝毫的尘埃,显得特别明净清新;极目远眺,原野显得格外空旷开阔。B尾联“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使人感受到农忙劳动的热烈欢快气氛,呼吸
18、到农村浓郁的生活气息。C此诗写出了农民抓紧了雨过天晴的有利时机而突击耕种的情形,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眷恋田园的情怀。D全诗语言绚烂瑰丽,格调明朗健康,意境清新开阔,融新晴景象与农民劳作为一体。12颈联上下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六、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各题。师说韩愈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
19、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
20、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13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惑矣(_)圣人无常师(_)14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思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其可怪也欤复循西谷,遂至其巅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舞幽壑之潜蛟C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D不拘于时,学于余寄蜉蝣于天地15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项是(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侣鱼虾而友麋鹿孔子师郯子小学而大遗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是故圣益圣,愚益愚西望夏口,东望武昌A/B/C/D
21、/16翻译文中划线句(1)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2)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17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18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上发表的善于学习这篇文章的留言栏中,有读者留言说“读书务必发奋用功,莫要别人劝学”。请仿照留言,根据课文师说进行续写,与之构成一副对联。阅读下文,完成各题。(1)夫草之精秀者为英,兽之特群者为雄。故人之文武茂异,取名于此。(2)是故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此其大体之别名也。若校其分数,则牙则须,各以二分,取彼一分,然后乃成。何以论其然?夫聪明者,英之分也,不得雄之胆则说不行。胆力者,雄之分也,不得英之智则事不立。是故英以其聪谋始,以其明见机
22、,待雄之胆行之。雄以其力服众,以其勇排难,待英之智成之。然后乃能各济其所长。故英可以为相,雄可以为将。若一人之身,兼有英雄,则能长世,高祖项羽是也。然英之分以多於雄,而英不可以少也。英分少则智者去之,故项羽气力盖世,明能合变,而不能听采奇异,有一范增不用,是以陈平之徒皆亡归高祖。英分多,故群雄服之,英材归之,两得其用,故能吞秦破楚,宅有天下。19第2段横线处适合填写的虚词是( )A焉B哉C也D耳20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为相者一定是聪明秀出的人,但未必是胆力过人的人。B为将者一定是胆力过人的人,但未必是聪明秀出的人。C为将者兼有了为相者的智慧就可以成为英雄。D为相者只有通过为将
23、者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21根据文意,项羽和刘邦虽同为“英雄”,其结局却不同,是因为项羽_;刘邦_。22本文论辩很有特色,请从结构思路的角度简要评析。七、命题作文23请以“如果都这样”为题,写一篇文章,700字左右。参考答案1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羽扇纶巾【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的字词有:霓、鸾、青、衿、悠、纶。2(1)D(2)C【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垂念:敬辞,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关心挂念。本处是说学生对老师的观念,运用错误。高足:敬辞,称呼别人的学生。本处是说自己曾经是老师的学生,运用错误。斧正:请人修改诗文
24、的客气话。本处指请恩师继续指出自己的不足,不是修改诗文,运用错误。全力以赴:指把全部精力都投入进去。本处是说如果老师需要自己效劳,自己一定会把全部精力投入进去,运用正确。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排序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先读懂横线上文所讲的意思。题中,文段一开头讲的主要是“越来越多的人不惮于我口说我心”,这样民族就有希望,国家才能强大。横线前的“如此”所指代的就是这件事。文段中有两个“如此”,每个“如此”之后均有三道横线。因此可先将六句话按内容和句式的整齐分为两组。“百家争鸣”可以同“齐头并进”对应,“才能智者蜂起”可同“才能勇者辈出”对应,“让实践的理性改变现实”可同“让思
25、想的光芒肆意照射”对应。而“智者”对应“思想的光芒”,而“百家争鸣”也是从思想的角度来说的,从而一组,一组。并且照应后文“思想的光芒正在重生,行动的理性正在重生”,所以应先谈到思想,后谈到实践,故在前,在后。故选C。3第一个“负责”是形容词,在文中的意思是指 “有周密系统的精神结晶的”; 第二个“负责”是动词,在文中的意思是指“推进和扩充”。4C5不能。第段列举了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三个人的例子,它们之间有层进关系,与上文“去发表,去推进,去扩充”一一对应。所以顺序不能换。6袁隆平不满足已有的成绩,不断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提出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的新课题,是因为作为知识分子的他有种对负责的思
26、想去负责的精神;袁隆平不仅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还肩负着解决世界范围的粮食短缺问题的责任。是因为袁隆平不仅有负责的思想,有对负责的思想去负责的精神,作为知识分子的他还有一种负起更重大责任的抱负,所以袁隆平面对世界的粮食短缺,又提出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的新课题。【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具体含义,需要结合上下文进行判断。根据上文“第一是要有负责的思想。思想不是而是搜集各种事实的根据,加以严格逻辑的审核,而后构成的一种有周密系统的精神结晶”可解答第一问,即第一个“负责”在文中的意思是 “有周密系统的精神结晶的”,是形容词;根据下文该句后一句“思想既是不易得到的真理,则一
27、旦得到以后,就应该负一种推进和扩充的责任”可回答第二问,即第二个“负责”在文中的意思是 “推进和扩充”,是动词。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 “是为了”错误,逻辑混乱,据原文第一段可知,“负起知识的责任”与“养成道德的勇气”均为“建立新的人生观”的前提条件,而并非是后者的目的。B. “就是负责的思想”错误,过于绝对,据原文第三段可知,是“体现负责”,并非“就是负责”;D. “是为了说明科学真理的发现推动了人类文化的进步”错误,曲解文意,据该段首句 “其次是除有负责的思想而外,还要能对负责的思想去负责”可知,举例是为了说明的段落中心句“对负责的思想负责”。7这是衬托的写法。江南的
28、冬景以北国之冬的寒冷有劲儿,反衬江南之冬的温和可爱;以闽粤之冬来反衬江南冬景的恰到好处。故都的秋以江南之秋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反衬故都秋味之浓郁。通过衬托,鲜明地表达了对江南冬景或故都的秋的喜爱。8第二句写得好:通过添加两个“来得”,将原本紧凑的单句,变成舒缓、悠长的整句,便于抒发舒缓、低沉、深远的幽思。与文章的内容互为表里。9作者是按照时间的顺序来安排的。作者在品评诗句的时候写出了雪趣。作者引用诗句,避实就虚的用意在于巧借诗句意境,并通过自己的品评将这个意境推到一个新的境界;虽然语句简省洗练,但所包容的意象十分丰富。10田园诗11D12选字准确:上句:白/明;下句:碧/出。翻译诗句
29、(也可出现在赏析中):田野外面,溪水与河水闪烁着粼粼银光;近山背后,一座座青翠的峰峦突兀而出。赏析:上句的“明”或“白”字,非常准确地表现出雨后水涨,晴日辉映,河流溪涧比平时显得明亮夺目;下句的“碧”或“出”字,十分逼真地描绘了雨洗远山,格外碧绿,雨后空气清新,山背峰峦得以叠现。这两个字紧扣着雨后新晴的特点,因而生动、具体、逼真,在总体的静态中富于动感,清幽明丽,生机勃勃,决非泛泛写景。【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题材的掌握能力。可以根据作者,以及诗歌中的意象来判断诗歌的题材。王维是山水田园诗人,诗歌中写到了“原野”“郭门”“渡头”“村树”“溪口”“田”“农月”“南亩”等意象,根据这些可判断
30、是田园诗。1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D“语言绚烂瑰丽”错。这首诗描绘了在初夏雨后诗人眺望原野所见到的田园风光,全诗语言秀丽、清新。故选D。1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字的能力。古人写诗讲究炼字,动词、形容词、数量词、虚词、叠韵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词性改变的活用词经常是作者着意炼字所在。题干问的是颈联上下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首先要明确哪一个字最精炼传神,可选形容词“白”或者“碧”;也可选动词“明”或者“出”。“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银白色的河水在麦田外闪动着粼粼波光,青碧的山峰在连绵的群山后傲然挺立。“白”指白色,“碧”指绿色,一“白”一“碧”写出了溪水的清亮,山峰
31、的翠绿。一场夏雨,改变了天空,改变了村庄,也改变了山和水。因为雨后水涨,晴日照映下,田野外的河水显得异常明亮;近处的山脊背后,平日模糊的远峰也清晰地显现出来,远近相衬,比平时更富层次。这两句诗对仗工整,音韵优美,“明”、“出”二字用得尤其巧妙。“明”在这里是形容词用作动词,在雨后阳光的照耀下,溪水兀自明亮着,晃人眼目。与“明”相对应的“出”,将山峰拟人化了:远处碧色的峰峦,就仿佛一个个调皮的孩子,突然出现在群山的身后,让人惊奇。13 糊涂 固定的 14C15C16(1)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2)生在我前面,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早于我,我(应该)跟从(
32、他)把他当作老师。17先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围绕这个中心,文章首先从正面立论,从理论上阐明从师的重要性,提出了从师的标准;再慨叹师道不传已久,联系当时的社会实际,以士大夫的“耻学于师”反衬从师学习的重要性。接着运用了孔子的典型事例,进一步说明从师的必要性和以能者为师的道理。最后说明写本文的缘由赞扬李蟠“不拘于时,学于余”“能行古道(行从师之道)”,又一次强调的观点。18学习当需谦虚博览,勿忘前贤师说【分析】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实词意义和用法的能力。原句句意:(但是)对于他自己呢,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惑”,糊涂。原句句意: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常”,固定的。1
33、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第一句句意:真是令人奇怪啊!“其”,语气助词,表感叹;第二句句意:又沿着西面的山谷走,就到了山顶。“其”,代词。B.第一句句意:(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第二句句意: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之”,助词,的。C.第一句句意: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而”,表转折,但是;第二句句意:时圆时缺的就像这月,但是最终并没有增加或减少。“而”,表转折,但是。D.第一句句意:不受时俗的拘束,向我学习。“于”,表被动,被;第二句句意:(我们)如同蜉蝣置身在广阔的天地中。“于”,
34、介词,在。故选C。1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烛”,名词作动词,照亮。与鱼虾作伴,与麋鹿为友。“友”,意动用法,以为友。孔子曾以郯子为师。“师”,意动用法,以为师。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长江黄河。“水”,名词作动词,游泳。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愚”,形容词作名词,圣人,愚人。(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可以望到武昌。“东”,名词作状语,向东。用法相同,用法相同,用法相同,单独用法。故选C。16本题考查学生理
35、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第一句翻译关键词:“小学”:小的方面学习;“大”,大的方面;“明”,明智。第二句翻译关键词:“闻”,懂得;“固”,本来。参考译文: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老师,是用来传授道、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知识和道理,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老师学习,那些成为困惑的问题,就始终不能解开。生在我前面,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早于我,我(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生在我后面,(如果)他懂得的道理也早于我,我(也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从师的传统,哪里去考虑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小呢?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
36、地方。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要人没有疑惑难啊!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跟从老师而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能成为愚人,大概都出于这吧?(人们)爱他们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呢,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孩子们的老师,是教他们读书,(帮助他们)学习断句的,不是我所说的能传授那些道理,解答那些疑难问题的。不知句子(如何)停顿,向老师请教,有的(疑惑)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类人,(听到)称“老师”称“弟子”的,就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全球及中国生物基FDCA(2,5-呋喃二甲酸)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聘用临时工合同范本
- 锚杆劳务分包合同
- 塔吊司机劳动合同
- 小企业劳动合同
- 劳务合同报酬
- 小产权房房屋租赁合同
- 大货车货物运输合同
- 知识产权合同条款分析
- 城区中心亮化维修工程采购合同
- 改革开放教育援藏的创新及其成效
- 第3课+中古时期的西欧(教学设计)-【中职专用】《世界历史》(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 山东省济宁市2023年中考数学试题(附真题答案)
- 班组建设工作汇报
- 供应链金融与供应链融资模式
- 工程类工程公司介绍完整x
- 板带生产工艺热连轧带钢生产
- 关键工序特殊过程培训课件精
- 轮机备件的管理(船舶管理课件)
- 统编《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 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