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人逸事》教学案_第1页
《亡人逸事》教学案_第2页
《亡人逸事》教学案_第3页
《亡人逸事》教学案_第4页
《亡人逸事》教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亡人逸事 教学案课程分析:(本课的作用和学习本课的意义)1、背景说明:与作者的另一名篇荷花淀一样,本文具有文笔细腻的特点。因此常规的教学设计往往仅着眼于通过探究文章的细节,来把握人物形象。如分析第四部分“亡妻病故”中的一处细节:“她闭上眼睛,久病的脸上,展现了一丝幸福的笑容。”从这一细节可以看出,妻子始终不肯忘情的竟是丈夫多少年前一次小小的体贴,表现出亡妻纯朴、贤慧、宽容,易于满足,有着丰富而深沉的内心。这种教学设计虽然抓住了文章的突出特点细节描写,但仅仅注意到了文章的细节,教学会显得结构单一,内容平实,缺乏变化,也缺乏深度。本课试从新的角度切入。2、课题的意义: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掌握散文的

2、基本结构、对比手法及细节描写。3、课题介绍:课题选自苏教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2)问题设计1、作者为什么会写这篇文章?2、文章的最后一部分是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缘起,那为什么作者不把这一部分内容放在文首?3、请大家想一想,作者既然说“写不下去了”,为什么还要往下写?4、那这段话的后面讲的是什么?5、前文写妻子的付出,主要体现在哪一部分?6、第三部分运用了哪些对比?请结合具体的内容谈一谈。7、其实亡妻会成为一个贤妻良母,前文也有细节交代了她的美德。请从文章的一、二两部分找出相关的细节。 教学构想:本文的主旨是表现作者对亡妻的怀念和愧疚之情以及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这样的情感和人物形象是

3、通过什么样的手法表现出来的呢?细读文本,可以发现,文章除了诸多细节的刻画外,还运用了一种重要的手法对比。对比的手法在文中几乎无处不在。在教学中,可以从对比手法入手,兼顾文中的细节,理顺文章前后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逐层推进。1知识与技能:(1)划出文中的细节描写的文字,并了解细节描写角度、方法;(2)能分析课文中的对比结构;(3)能归纳出课文中的主题思想;2过程与方法:(1)课前反复读文章,做学案;(2)在课堂上讨论问题,教师作引导、点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了解文章细节中蕴含的情感,并体会文章抒发的情感和主旨:爱就是付出,真正的爱情就是给对方加倍的回报。 教学重点:体

4、会对比的手法和细节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对比的手法在文中的具体表现 教学方法:讨论法 所需设备:电脑多媒体辅助设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课前做学案,掌握基础知识,并质疑。教师出示幻灯片,导入本课:本课目标:体会对比的手法和细节描写在文中的作用。二、教师:请大家思考一下:作者为什么会写这篇文章?三、教师:文章的最后一部分是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缘起,那为什么作者不把这一部分内容放在文首? 教师:请大家想一想,作者既然说“写不下去了”,为什么还要往下写?教师总结:缘起的前面和后面所写的事情不一样,前面是妻子为我做了很多,而后面写了我对妻子做的一件小事,我为妻子所做的事情太少了,反差太大了。

5、两者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教师:那么,通过这样的对比,表达了“我”什么样的感情?四、教师:前文写妻子的付出,主要体现在哪一部分?教师:第三部分运用了哪些对比?请结合具体的内容谈一谈。教师让大家自读,思考。三分钟后,教师请同学回答。教师:除了这个之外,还有其它的对比吗?教师:体现在什么地方?教师:还有没有其它的对比?教师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能不能具体说一下?教师:将婆婆与妻子对比对表现作者的妻子起到了什么作用?教师:为什么我对妻子付出的那么少,而她却愿意付出那么多?教师:还有吗?教师总结:“对家庭的爱与责任”是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五、教师让学生分小组探究、讨论:第三部分中哪些细节体现她“对家庭的

6、爱与责任”这一美德的。教师:这个细节表现了亡妻的什么形象?教师:这个细节表现了亡妻的什么形象?教师组织学生重点讨论:“每逢孩子发烧,她总是整夜抱着,来回在炕下走”。教师:这个细节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理?教师提示:大家可以结合后面“我”对孩子们说的话去考虑,去体会一个妻子在孩子生病,而丈夫不在家时的心理。教师:那么这个细节表现了妻子什么样的形象?六、教师:其实亡妻会成为一个贤妻良母,前文也有细节交代了她的美德。请从文章的一、二两部分找出相关的细节。教师让学生分小组探究、讨论。教师:这个细节中,妻子的话表达了怎样一种感情? 教师:这个细节表现了妻子什么样的形象?教师:这一段文字中你认为最传神的是哪

7、一句?教师先让学生自己思考,然后交流讨论。然后请同学说。教师:的确,这一个“盯”字,就把一个受着礼教束缚的姑娘意外见到未婚夫时,那种又羞又嗔,腼腆而又多情的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所以,作者未婚妻的这一眼是一种什么样的目光?教师总结:本文运用对比的手法,通过一系列细节的描写,给我们展现了一位善良、纯朴、勤劳、坚强、传统、倔强、坚韧、宽容、害羞、腼腆、可爱、直率的、吃苦耐劳而又对生活极容易满足的贤妻良母的农村妇女形象,在她身上,体现了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教师出示幻灯片:诗经卫风木瓜,并播放录音: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8、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教师出示幻灯片,让学生齐读下面的话,作本课结束语:爱就是付出,真正的爱情就是给对方加倍的回报。一、思考:作者为什么会写这篇文章?学生1:友人的提醒。学生2:对亡妻的思念。三、思考:文章的最后一部分是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缘起,那为什么作者不把这一部分内容放在文首?学生1:因为文章到这里把亡妻的事情讲完了。学生2:标新立异,使文章有新意。 思考:请大家想一想,作者既然说“写不下去了”,为什么还要往下写?学生:前面都是讲妻子对我的付出。教师追问:那这段话的后面讲的是什么?学生:我为妻子做的一件小事。教师:那么,通过这样的对比,表达了“我”什么样的感情?学生:

9、愧疚、自责。四、教师:前文写妻子的付出,主要体现在哪一部分?学生:第三部分。教师:第三部分运用了哪些对比?请结合具体的内容谈一谈。教师让大家自读,思考。三分钟后,教师请同学回答。学生1:前后的对比,前面:娇小姐后面:吃苦耐劳的妇女。教师:除了这个之外,还有其它的对比吗?学生2:我与妻子的对比。教师:体现在什么地方?学生:本段最后的话:“我对你们,没负什么责任。母亲把你们弄大,可不容易,你们应该记着。”教师:还有没有其它的对比?学生沉默,作思考状。教师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讨论声渐渐停息,教师请学生说。学生3:妻子与母亲的对比。教师:能不能具体说一下?学生:在文中婆婆是作者妻子的参照物。教师:将婆婆

10、与妻子对比对表现作者的妻子起到了什么作用?学生: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写婆婆是为写妻子做铺垫的。教师:对,婆婆就是妻子要成为的人。教师:为什么我对妻子付出的那么少,而她却愿意付出那么多?学生齐答:爱。教师:还有吗?学生4:责任。对家庭的责任。教师总结:“对家庭的爱与责任”是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五、学生分小组探究、讨论:第三部分中哪些细节体现她“对家庭的爱与责任”这一美德的。学生1:“她弯下腰,挎好筐系猛一立,因为北瓜太重,把她弄了个后仰,沾了满身土,北瓜也滚了满地。”教师:这个细节表现了亡妻的什么形象?学生1:表现了亡妻的任劳任怨的形象。 学生2:“我从外面回来,看到她两个大拇指,都因为推机杼,顶

11、得变了形,又粗,又短,指甲也短了。”教师:这个细节表现了亡妻的什么形象?学生2:表现了亡妻的勤劳持家。学生3:“她带着孩子们下场下地。到了集日,自己去卖线卖布,有时和大女儿轮换着背上二斗高粱,走三里路,到集上去集卖。”这里是描写亡妻的吃苦耐劳。教师组织学生重点讨论:“每逢孩子发烧,她总是整夜抱着,来回在炕下走”。教师:这个细节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理?学生:担心、恐惧、焦虑。教师提示:大家可以结合后面“我”对孩子们说的话去考虑,去体会一个妻子在孩子生病,而丈夫不在家时的心理。学生:无奈无助;对丈夫的怨恨;对丈夫的期盼。教师:那么这个细节表现了妻子什么样的形象?学生:体现她关爱孩子,吃苦耐劳。六、

12、教师:其实亡妻会成为一个贤妻良母,前文也有细节交代了她的美德。请从文章的一、二两部分找出相关的细节。学生分小组探究、讨论。学生1:第一部分“定亲”中的细节:她点头笑着说:“真不假,什么事都是天定的。假如不是下雨,我就到不了你家里来!”教师:这个细节中,妻子的话表达了怎样一种感情?学生1:这句话体现了妻子对那天的雨深深的感激之情,内心的幸福感,以及她对婚姻的满意。 教师:这个细节表现了妻子什么样的形象?学生:从中我们看到一位懂得珍惜、满怀感恩之情的温柔的妻子形象。学生2:第二部分相亲中的细节:“用力盯了我一眼,从板凳上跳下来,走到照棚外面,钻进了一辆轿车。”教师:这一段文字中你认为最传神的是哪一

13、句?学生:用力盯了我一眼。教师:为什么传神?教师先让学生自己思考,然后交流讨论。然后请同学说。学生1:“盯”是有仔细看的意思的,因为从没有见过面,又想知道对方长什么样; 学生2:“盯”、“跳”、“走”、“钻”一连串的动作,表现了她的腼腆害羞。学生3:作者用“用力盯了我一眼”这个细节表现了妻子对“我” 的突然到来的埋怨。教师:的确,这一个“盯”字,就把一个受着礼教束缚的姑娘意外见到未婚夫时,那种又羞又嗔,腼腆而又多情的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所以,作者未婚妻的这一眼是一种什么样的目光?学生:深情的目光、埋怨的目光、羞涩的目光。力求达到两个方面的效果:一,引导学生,教给学生阅读方法;二,激励学生,让学生多交流,多研究。教师引导学生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