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酒成分及其评价原理与方法教学课件_第1页
解酒成分及其评价原理与方法教学课件_第2页
解酒成分及其评价原理与方法教学课件_第3页
解酒成分及其评价原理与方法教学课件_第4页
解酒成分及其评价原理与方法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我国白酒起源于2000年以前,果酒则起源于60007000年前,饮酒具有双重的功效,适量饮用可以改善人体血液循环,解除疲劳,但人体摄入乙醇超出限度后,会造成昏睡、胃出血、肝损伤、中枢神经系统麻痹等症状,对人体造成巨大的危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酒文化在我国的影响,使得饮酒在我国是非常普遍,但是饮酒对人体的损伤是肯定的, 特别是大量饮酒因此需要能解酒和减少乙醇对人体损伤的产品 2内容提要 解酒机理 解酒产品功效评价方法 解酒成分 解酒产品3解酒机理-乙醇代谢 2%-10%呼吸道、尿液和汗腺以原形排出 98%90%在肝脏内氧化(很少在肝外代谢) 经肝脏代谢的乙醇约 80%

2、通过乙醇脱氢酶转化为乙醛,约 20%通过微粒体乙醇氧化酶(ADH)转化为乙醛,乙醛再经过乙醛脱氢酶(ALDH)转化为乙酸,进入三羧酸循环,氧 化 成 二 氧 化 碳 和 水 CH3CH2OH CH3CHOCH3COOHCO2+H2O 黄种人中80%为酒精敏感者,白种人中仅有5%为酒精敏感者-饮酒后产生乙醛速度快,而氧化为乙酸的速度慢,容易产生乙醛蓄积中毒 乙醛可刺激肾上腺激素、去甲肾上腺素等物质的分泌,引起面红耳赤、心率加快、皮温高等症状4解酒机理-乙醇危害乙醇代谢物对人体的伤害主要有乙醛、活性氧、质子积累的危害乙醛通过黄嘌呤氧化酶转变为超氧化物乙醛可使肝细胞内线粒体受损,从而使肝细胞对脂肪酸

3、解功能低下-脂肪堆积 乙醛与蛋白质的伯氨基缩合形成 Schiff 碱-酒精性肝病(ALD)肝脏分泌性蛋自质潴留-肝肿大5解酒机理抑制酒精的胃肠吸收,加强乙醇在胃肠道的首过效应,降低血中的乙醇浓度药物直接作用于肝代谢酶系,加速乙醇及其代谢产物的消除速率,减轻其对组织的细胞损害,即减缓乙醇氧化成乙醛的过程而控制酒精代谢,使之只产生少量乙醛,同时,还要能加快乙醛分解成乙酸的速度,最后变成水和二氧化碳。6解酒产品功效评价方法 模型建立 解酒效果的评价 延长醉酒时间并缩短因醉酒而引发的睡眠时间 加速机体内的酒精代谢 抑制乙醇所致的肌肉松弛作用 解酒机制的研究 激活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的活性 对血液中谷

4、胱甘肽过氧化物等酶活力的影响7模型的建立 小鼠急性酒精肝损伤: ALT( 丙氨酸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MDA(丙二醛)、TG(甘油三酯)、GSH (还原型谷胱甘肽) CCl4引起的肝损伤:血清中的ALT、AST、LDH、胆固醇、TG D-GalN/LPS (脂多糖+D-氨基半乳糖)造成大鼠肝损伤:血清中的 ALT 及其血浆中 GOT(天冬氨酸转氨酶)、GPT(谷氨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水平8解酒效果的评价延长醉酒时间并缩短因醉酒而引发的睡眠时间eg:先酒后药为治疗组,模型组醉酒时间比模型组的醉酒时间延长了55. 7min,睡眠 时 间 比 模 型 组 的 睡 眠 时 间 缩 短 了1

5、52.75min 先药后酒的为预防组,同样高剂量组的效果最为明显,其醉酒时间比模型组的醉酒时间延长了5.76min,睡眠 时 间 比 模 型 组 的 睡 眠 时 间 缩 短了71. 01min。9解酒效果的评价加速机体内的酒精代谢小鼠血液中的乙醇含量唾液中乙醇和乙醛的含量呼出气体中的酒精含量抑制乙醇所致的肌肉松弛作用醉酒者多处于昏迷的状态,全身肌肉松弛瘫软,严重者可致溶肌,更甚者会导致死亡。-北枳椇果实和种子的醇提物,主要为二氢黄酮能够抑制由酒精中毒所致的肌肉松弛作用。10解酒机制的研究激活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的活性枳椇子可逆转乙醇所致的乙醇脱氢酶活性的下降,保持乙醇氧化中间产物乙醛产生与积

6、累间的平衡80%乙醇溶液提取的金柑总黄酮对乙醇脱氢酶的活性激活效果较显著。对血液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等活力的影响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 GSH-PX) 是机体内广泛存在的一种重要的催化过氧化物分解酶。它特异的催化还原谷胱甘肽 ( GSH) 对过氧化氢的还原反应,能够保护细胞膜结构和功能完整性长期摄入乙醇引起小鼠肝脏SOD、GST酶活性降低,导致MDA含量升高和GSH含量下降11解酒成分 黄酮 蛋白肽 脱氢酶12解酒成分-黄酮来源:葛根、枳椇子、金柑、橄榄及茶异黄酮-葛根素酒精摄取量降低40%50%,不影响体质量及食物和总液体摄入量,减轻戒断症状,明显延长饮酒小鼠醉酒潜伏期,并显著缩短睡眠时间降

7、低急性酒精中毒大鼠血液乙醇浓度降低酒精中毒Wistar大鼠血清及肝脏GST、MDA水平,减轻肝组织病理损伤,抑制自由基的释放不影响大鼠肝脏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的活性13解酒成分-黄酮异黄酮-大豆苷大豆苷能够剂量依赖性的抑制金黄地鼠酒精摄入量,延迟胃的排空,从而延迟及降低血液乙醇浓度峰值,大豆苷元能够显著降低酒精诱导的大鼠空肠胆固醇源性的氧化应激标志物-过氧化氢型胆固醇和氧化型胆固醇水平,从而预防酒精诱导的肠道损伤橄榄黄酮:对羟基自由基(OH)具有一定的清除作用,对超氧自由基(O2-)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因而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效果,可发挥抗炎、护肝等作用金柑总黄酮:极性较大的黄酮类化合物对乙醇脱

8、氢酶具有激活作用14解酒成分-蛋白肽蛋白饮料中,抑制醉酒的成分是用特殊蛋白分解酶处理植物蛋白质后,被截成小段片的蛋白肽,它之所以能够有效降低血中乙醇浓度,是因为通过提高血液中丙氨酸和亮氨酸浓度产生稳定NAD+,提高乙醇脱氢酶及乙醛脱氢酶活性,促进酒精代谢。(既不是减缓乙醇从胃中释放,也不是减缓吸收)15eg:玉米肽玉米肽具有促进乙醇代谢的能力:及时清除乙醇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大量自由基,改善酒醉作用;可能加快了乙醇脱氧酶和乙醛脱氢酶合成速度并提高了线粒体中乙醇脱氧酶和乙醛脱氧酶的酶活力从而起到醒酒的作用Yamaguchi等首次报道玉米肽可以降低体内乙醇和乙酸的浓度,具有醒酒作用。同时他指出玉米肽是通过显著提高血清中亮氨酸、丙氨酸的浓度,产生稳定的辅酶(NAD+),抑制血液中乙醇浓度的升高,起到醒酒作用。Magoichi等称丙氨酸,脯氨酸,亮氨酸具有显著促进乙醇代谢,降低血液中的乙酸浓度。玉米肽中富含丙氨酸,脯氨酸,亮氨酸这三种氨基酸,当玉米肽被摄入体内后这三种氨基酸就能起到促进乙醇代谢的作用。16解酒成分-脱氢酶花粉中含有104种各种类型的酶,其中有含量可观的脱氢酶,长期使用花粉,一方面体内合成上述两种酶的能力增强,另一方面外源性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