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_第1页
在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_第2页
在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_第3页
在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_第4页
在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 PAGE 5在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摘要: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人文教育而生物教学中蕴藏着丰富的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本文阐述了人文教育的含义、迫切性及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教育的具体途径。关键词:生物教学 人文教育一、人文教育的含义人文教育是以完善个体心智,发展个体人格,升华个体道德伦理为目的的培养高尚人文精神的教育活动。人文教育的实质是人的精神、人格、自由、思想、心灵的教育。它的第一层内涵是人性,即人道主义精神,追求“普”;第二层内涵是理性,即科学精神,追求“真”;第三层内涵是超越性,即“情理”结合,追求精神价值。在教学上是强调人的兴趣、人的追求的自由发展、人的创造性的充分发挥、人

2、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人的人格独立和主体性。人文教育是以传投人文知识为主,以发展学生对杜会关系、人际关系、物我关系的认识和处理能力,影响学生形成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生态观和审美观等为目的的教育、它以养成人文素质为目标,除了求“真”以外,更注重求“美”,“善”,发展学生对人类、自然和未来普追的关怀和慈爱之心,促进学生素质丰富、和谐、完美的发展。人文教育的内容应包括文学、历史、哲学、音乐、美术等,特别要注意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的营养。二、加强人文教育的迫切性2002年1月,清华大学电机系4年级学生刘海洋,为了验证“笨狗熊”的说法能否成立,在先后两次把掺有火碱、硫酸的饮料,倒在了北京动物

3、园饲养的狗熊身上和嘴里,造成3只黑熊、1只马来熊和1只棕熊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这名大学生年仅21岁,已通过研究生考试。2003年1月,浙江大学生物技术学院学生周一超参加了嘉兴市秀洲区人民政府公务员招录考试,在顺利通过笔试和面试后,因未收到体检合格通知书,遂对录用工作的公正性产生怀疑,并起意进行报复,最终持刀将工作人员捅成一死一伤。2004年2月23日,云南大学生命科学院生物技术专业学生马加爵,因不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为琐事与同学积怨,即产生报复杀人的恶念,并经周密策划和准备,先后将四名同学残忍地杀害。这几起事件的新闻都曾经震荡全国,尤其是马加爵事件更是轰动一时。这三个人都是来自“象牙塔”内的高

4、才生,是经过层层选拔后脱颖而出的佼佼者。更值得一提的是,马加爵、周一超都来自生物专业,而刘海洋所做的也是为了一个“生物实验”。这些事件虽已过去一段时间了,但值得反思的是我们的教育,尤其是现在的中学生物教学。当前的大中学生知识之多,信息之广,知识的代谢率之高,均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但他们的道德水平却未得到提高,责任感降低。大中学生的自杀、凶杀案件也层出不穷,有的甚至运用了现代化科技知识手段。造成这些惨剧的原因是许多学生的精神空虚,人生目标模糊不清,未能正确估计自己的价值。这些日益严重的人文危机,会导致人性的异化、物化和兽化,进而导致社会的危机、民族的危机。现行的教育不仅在教学目标上,而且在具体实

5、施中仍存在着人文教育方面的重大缺陷。由于学科教学目标的偏颇,表现在具体的教学内容上,注重逻辑化、系统化的科学知识编排,在教学过程中,重视科学知识、技能的培养,在教学方式上,崇尚理性,追求规范化、划一化。但却忽视了对人进行道德品质、思想观念、情感态度等方面的教育,也就是没有重视人文教育。三、渗透人文教育的途径生物课程标准指出:在生物课教学中,我们培养的并不都是生物科学家,而是培养对生命科学有所了解和感悟的人。他们不仅能从生物课上学到科学的知识和方法,而且能学会思考,学会关心,学会审美,学会怀疑,学会创造;他们对生命的问题不仅能够从生物学角度进行科学合理的解答,而且能够从哲学层面上进行深层次的思索

6、。注重人文知识的有机渗透,体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新制定的生物课程标准给我们这样的理念:在课程目标上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方面培养学生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因此,在生物教育中,学生除了学到生物基础知识和实验基本技能外,还应注重爱国主义、哲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思维和人文精神的训练。生物教学在培养人文精神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和优势,那么在生物教学中如何渗透人文教育,不断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这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难题。以下是渗透人文教育的一些途径。(一)通过课堂教学渗透人文教育1.1 生物学基础知识蕴藏着丰富的人文思

7、想。例如在“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的教学中,可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物质性和生命运动的多样性;在“生物进化”和“生物与环境”的教学中可引导学生认识生物界存在普遍联系和协同发展,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科学的世界观。在“生物与环境”和“生态保护”的教学中,教育学生爱护生物,保护环境,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可持续发展观,体验生物界多姿多彩给人们生活带来赏心悦目的美等等。1.2 联系当今生物科技发展成果(如教材中丰富的课外读资料),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生物学发展和生物技术进步对人类的作用和影响,树立正确的道德伦理观。如在讲完“生物的生殖”后,向学生介绍“克隆技术”和“克隆人

8、”,并请学生讨论“克隆人”会给社会带来什么后果。由此学生意识到生物科学是把双刃剑,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会给人类带来一些道德和伦理方面的难题,这需要人类迎难而上,科学地解决这些难题。1.3 利用生物学史,通过介绍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具体事例来培养人文精神。如在讲“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时,向学生介绍沃森和克里克几经失败最终发现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过程,学生听得十分入迷。向学生指出:他俩之所以能成功,与他们善于总结前人的经验教训、永不言败的科学态度、密切配合的合作精神以及与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如周密的实验、细致的观察和分析严密的推理和验证等分不开。利用教材中的生物学史能培养学生科学的思想、态度

9、和方法,启发学生创新思维,激励学生勇于面对困难、强化学生合作意识。教师应把握好时机,使学生能在快乐中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1.4 通过作业体系沟通和融合人文教育。新版教材中有一类题目,能体现人文教育的理念。例如在“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复习题第3题:不吃早餐或早餐吃不好的学生,往往在上午第二节课后,就出现头昏、心慌、四肢无力等现象,试分析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又如在“细胞分化、癌变和衰老”一节中的问题:为什么吸烟者容易患肺癌?这种关爱生命、关心健康的问题体现出生物科学与人文的融合。(二)通过实验教学渗透人文教育生物实验教学是学生获得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培养生物技能的重要手段,同时也为人文

10、教育提供了契机。实验教学能让学生养成学会与人交流,并倾听他人意见的宽容心态和培养学生集体合作、团结友爱的思想情感。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学生为本,将种种方法有机统一和高度综合,例如用真实事迹感染、抓住细节引导、创造机会锻炼、关注自我教育等,从而总结和发展出一套行之有效、充满人文情怀的方法。(三)通过第二课堂渗透人文教育课外、校外活动也是开展人文教育的重要途径。形式多样、内容生动的第二课堂,可以成为第一课堂的继续、扩展和补充。例如:我们利用“植树节”、“爱鸟周”、“地球日”、“世界环境日”、“国际无烟日”等宣传日以主题班会、讲座、论文知识竞赛、参观考察、展览、板报等形式开展主题活动,聘请环保专家定期做环境教育讲座;组织学生调查当地河流水质、大气污染及植被覆盖等。通过上述多种形式的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环保意识,强化了合作精神,而且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人和自然和谐统一的可持续发展观教育。最后,教师要注重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俗话说:“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的一言一行往往成为学生的表率。在教育活动中,教育者是主导的一方,相对于另一方学习者往往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果教育者本身的人文素质不高,那么人文教育的目标显然是无法实现的。所以,教师应加强自身人文素质的修养并通过自己的表率作用向学生积极传递人文教育理念。在生物教学中要重视人文素质的培养,充分发挥教书育人的功能。参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