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历史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_第1页
如何让历史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_第2页
如何让历史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如何让历史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众所周知,历史是已经凝固的现实,现实是正在流动的历史,历史教学是一座桥梁,它回顾往昔,联系今天,展望未来。可见历史教学对于学生而言是如此重要,但现实中历史教学状况却令人担忧,在应试教育冲击下,历史尤其是初中历史,因非中考科目,被人为地定为“副科”,处于被师生遗忘的角落,学校不重视,学生忽视。据笔者对巧家两所完中刚入学不久的高一新生进行调查,有50%以上的学生在初中根本就没有上过一节历史课,即使少数上过的,也就是蒙混过关,所知甚少。究其根源在于中学历史教学存在两大误区:在应试教育体制影响下,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不重视历史教学,人为地造成历史学科师资弱;在应试教学中只注重

2、历史知识的灌输,不注重能力思想的培养,不能调动学生主体作用,导致教学效果不佳。使历史教学从尴尬处境中摆脱出来,让历史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这对每一位历史专业教师而言都应该去思考、探讨与解决的重要问题,据我近年来的教学实践与探索,扼要总结以下几点。一、以学生为本,是焕发历史课堂生命活力的决定因素,也是提高历史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历史教学中,学习的主人是谁?是学生,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激发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而服务。因此,在教学中历史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指导学生应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对当今中外不同时期的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进行全方位

3、比较,帮助学生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规律,开发学生的创造性历史思维,作为教师只有真正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观念,在备课中才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案,在课堂上才会关注学生的认知过程。这样教学中既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激发学生主体作用,从而达到真正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二、以良好的导入,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是激发学生主体作用,让历史课堂焕发活力又一重要因素历史是人类发展的再现,容量极大,内容丰富多彩,追忆过去又昭示未来,原本历史课应是趣味性极强的,现实中之所以学生对其不感兴趣,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教学中未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触动学生的兴奋点,引发学生探求的欲望及参与的热情。现代教育

4、论公认,教学中除知识对流的主线外,还有一条情感对流的主线,教学活动是在知识情感两条线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下完成的。良好的导入,教学情景的成功创设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主动学习欲望的前提,同时也是上好一堂历史课的关键。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语道出历史教学中导入的重要性。良好的导入,能把学生注意力有效地集中起来,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兴趣,真正成为“乐知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故而在导入的创设方面,应构思出浓郁的历史氛围,营造一个兴趣天地。把简明扼要、显得枯燥的历史教材描绘成有声有色、可触可见的历史画廊。具体方法有:生动形象的语言导入,如讲授古代史阿拉伯

5、帝国一课时,对7世纪前分散的阿拉伯游牧民族,可形象地描绘其衣饰,联系他们的生活环境,概括为:“从头到脚以白布裹身,透着神秘的阿拉伯部落的人,从事着游牧、经商生活,他们就像脚下的沙子,互不相关”。然后再问:是什么力量把他们组合起来的?即步入启发学生发现并表达有关穆罕默德创造伊斯兰教,统一并开创阿拉伯帝国的历史主题。用歌曲音乐导入,如教学初中历史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先播放歌曲长征,通过雄壮的歌曲来创设情境,再提问,这首歌曲讴歌的是什么历史事件?红军为什么要长征,红军长征的经过,结局怎样?这样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指导学生学习本课的目的与重点,可谓一石二鸟。从而歌曲导入成了这一课成功的前奏。三、注

6、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及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也是激发学生主体,焕发课堂活力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有人预言,未来的文盲是不知道如何学习的人,可见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历史学习方法指导培养的重要性。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自然会积极主动地学习,从中尝到学习的乐趣,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就应多层次挖掘教材内容,多角度地设置问题,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提问、讨论、总结的形式,养成学生动口、对手、动脑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慎思、明辨的学风,提高他们观察分析、总结问题并从已知探索未知的能力,并针对学生思维直线式这一特征,多加强思维的训练和指导,培养他们既能从纵向,也能从横向、逆向多方位、

7、多角度进行思维的能力,使学生从纷繁的历史事件中,通过现象,寻找原因,从显性知识中发掘隐性知识,从诸多因素中总结和发现规律。在历史教学中除对学生加强学习方法指导外,还应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尤其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开发创新潜能,显得更为重要。同时也是历史教育教学成功的标志之一。那么教学中,如何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呢?首先挖掘历史材料所蕴含的创造性因素,是培养创新意识能力的关键。翻开初中历史教材,五千年从未间断源远流长的文明史中那一串串历史的硕果。从四大发明、万里长城到今天的卫星发射,核弹技术,三峡大坝;从孔子儒家思想、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到“农村包围城市”的毛泽东思想

8、、当今“改革开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邓小平理论;从秦皇汉武,泱泱大唐,到当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代的变革,社会的发展,历史的前进,无一不是创新的结果,没有创新一切都将停滞。从中不难看出,教材内容及思想本身就蕴含极丰富的其它学科难以比拟的创新意识的教育素材。因而在历史教学中应加以发掘,利用这些丰富形象直观的素材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例如在学习鸦片战争对中国影响这段历史时,启发学生思考,开放通商口岸对我国是否有积极影响?这与当代我国对外开放有何异同等。这样既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又训练其创新思维能力。其次在历史教学中创设宽松平等的民主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基本途径。教育家陶行知说

9、:“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因此,教学中教师就应放弃权威观念,要善于从不同思维角度,采取不同策略,来缩短师生之间心理差距,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在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中能使学生创造精神得以充分发挥,使其思维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使师生间进行无障碍交流,形成踊跃发言、大胆创新、百家争鸣的局面。而专断、一言堂的历史教学,势必压抑学生的创新热情。在教学中只有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才能活跃学生思维,抓住稍纵即逝的灵感,培养创新能力。同时还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对事实提出自己的看法,变定势思维为发散思维,提高分析辨别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只有这

10、样才有利于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成为自我教育和发展创新的主人。四、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克服程式化,废止注入式,做到方法灵活,形式多样,从而吸引、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使教学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对那些情感性较强的历史事件(如“南京大屠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就可采用以学生朗读为主的教学方法;对内容较深,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如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等),就可采取由浅如深,由具体到抽象的方法;对那些与本地乡土史有联系的内容,则可采取多讲乡土史的形式,

11、这样学生就会认为历史并不是与现实脱节的,历史就在我们身边。可使学生对那些普遍感到枯燥无味、难以理解的问题也饶有兴趣。至于课文涉及的内容,能用图片、模型实物的等教具显示出来的,则应尽量多采用这直观教具,让学生通过视觉、触觉等感觉,多方面地接触和体味课文中所叙述的历史事件或社会现象,从而引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让历史课堂真正成为师生的双边活动。五、老师应坚持终身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是以教之源,提高历史教学效果的必由之路当今是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增长成倍加快,成果转化周期缩短,这就要求人们必须通过终身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岗位的工作需要。由于中学生具有强烈求知欲,具有较强可塑性

12、这一特征,这就要求教师这一职业更需要不断学习,拓宽、更新知识,掌握和应用现代科学知识和技术,革新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方法及手段。作为历史知识,相对于其他学科,其发展更新虽慢一点,但总归是不断发展的,因而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若不注重专业知识及相关知识的积累,有关方法经验的借鉴总结,必然会导致教学失去生命的活力,效率低下。由于生命的进化,社会的发展,上届学生与下届学生在心理上有差异,对此若不加以重视,采取相应对策,新学生新方法,那势必导致不良问题的出现。要采取新方法,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学习,树立教到老学到老的观念,不断进行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理论修养的提高;不断对自身教学实践进行总结与升华,只有这样,才能化枯燥为有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从而产生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总之,作为教师,其“导”的主要功能就是交给学生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交给学生一个“百花齐放、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