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同步训练及答案解析_第1页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同步训练及答案解析_第2页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同步训练及答案解析_第3页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同步训练及答案解析_第4页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同步训练及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一、选择题1.老舍茶馆中的台词:“把本钱拢在一块儿,开工厂!”“嗯,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货,那才能救国!”这与下列人物的思想最相近的是()A. 林则徐B. 曾国藩C. 张謇D. 梁启超2.习近平总书记把“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回顾历史张謇的“中国梦”是( )A. 民主共和B. 平均地权C. 变法图强D. 实业救国3.19世纪末,身为状元的张謇弃官从商,选择了创办实业的道路,“状元办厂”的故事流传一时。下列由张状元创办的企业是()A. 汉阳铁厂B. 江南制造总局C. 大生纱厂D. 上海轮船招

2、商局4.张謇所创的大生纱厂厂约中载:“通州之设纱厂,为通州民生计,亦即为中国利源计。通产之棉为日厂所必需。捐我之产以资人,人即用资于我之货售我,无异沥血肥虎,而袒肉以继之。”这说明张謇投资实业的宗旨是()A. 开放国内市场,引进外资 B. 立足国内市场,发展地方经济C. 改善民生,限制对外贸易 D. 发展民族经济,抵御外国经济侵略5.从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到张謇的“实业救国”,再到佟麟阁的“国家多难,军人当马革裹尸,以死报国”。这是仁人志士发出的时代最强音。这个时代的特征是()A. 国家统一,民族团结B. 百年屈辱,民族抗争C. 国家分裂,民族交融D. 曲折前进,民族复

3、兴6.中国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代”是在()A. 辛亥革命后 B.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 C.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D.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7.“一闻有人招雇女工,遂勃然以兴,全家相庆,举国若狂,利之所在,人争趋之无论小家碧玉,半老徐娘,均各有鼓舞踊跃之心,说项钻求,唯恐不能入选。”(1888年申报)上述材料反映的史实是()A. 外国资本主义进入中国B. 中国近代工业兴起C. 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D. 实业救国思潮出现8.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较大变化,观察表格,分析当时中国民族工业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年份拥有厂家拥有资本工人人数1913689家33亿元27万多19201795家5

4、0亿元55万多A. 列强忙于一战,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 中国民族工业得到大量外国资本助力C. 民族工业打败了外国资本 D. 清政府鼓励民族工业发展9.如图展示了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历程。依据图片可知,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是()A. 曲折发展B. 时间短暂C. 日益萎缩D. 缓慢发展10.如表是中国纱厂1915-1919年盈利指数情况。对表中数据所含信息解读不准确的是()年份(年)19151916191719181919盈利指数(%)-4.387.6136.7321.4370.56A. 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民族资本的压迫 B. 使中国民族工业从此走上了健康发展之路C. 中国民族工业进

5、入“黄金时代” D. 受“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11.辛亥革命后,颁布剪辫、易服和劝禁缠足等革除社会陋俗的法令的政府是()A. 中华人民共和国B. 清政府C. 中华民国D. 伪满洲国12.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规定取消“老爷”“大人”等称谓。代之以“先生”的称呼;人们在社交场合中,出现鞠躬、握手、鼓掌等新礼节。这些变化体现出当时的()A. 婚姻自主意识B. 崇洋逐新趋向C. 民族风情特征D. 自由平等风尚13.20世纪20年代初,上海旗袍率先吸收欧美服装特点,由传统的宽松肥大、线条平直向窄腰短袖、时髦适体变化。这一变化表明上海()A. 观念开放,崇洋逐新B. 政治改良,革除陋习C. 洋布流行,土布

6、淘汰D. 全盘西化,倡导民主14.梁实秋在过年一文中曾回忆道,早在民国建立前一两年,家中除岁方式已然做了“维新”。“我不再奉派出去挨门磕头拜年,我从此不再是磕头虫儿。”促使春节习俗发生变化主要是因为()A. 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 西方文化和民主思潮的影响C. 民国政府移风易俗,革除陋习 D.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15.1912年,中华民国政府颁行法令,要求废除满式的官服顶戴,以新礼服代替旧式官服,不分级别高低,凡任职的官员,一概统一着装,民间争相效仿。这说明当时()A. 人人享有充分自由B. 政治影响社会生活C. 实现社会民主平等D. 借鉴西方文官制度二、非选择题16.阅读材料,完

7、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前半期的20多年间,民族资本工业有160多家,投资额仅约460.5万元,主要是缫丝、棉纺、火柴等轻工业,且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发昌机器厂制造小火轮时虽然“俱用华人”,但是自身技术力量还很薄弱,“发动机系英国制造”;受外商企业的排挤,后来被英商在上海开办的耶松船厂吞并。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近代民族业自身发展情况与分布各有何特点。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中A段被称为中国民族工业的什么时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B段反映民族工业呈现萎缩状态,分析其原因。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张謇从小勤奋读书, 1894

8、年考中状元。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深深刺激了他,于是决定弃官经商,走“实业救国”和“教育救国”之路,由一个旧官僚逐渐转变成一个爱国实业家。他回到家乡后,手中既无资金也无设备,他奔走于官府与民间筹集资金。但有钱人推三阻四,政府官员态度冷淡,他饱尝人间冷暖。1899年大生纱厂终于建成。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指出张謇在创办实业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2)你认为张謇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3)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辛亥革命后人们在社会习俗方面出现的变化?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一、选择题1.老舍茶馆中的台词:“把本钱拢在一块儿,开工厂!”“嗯,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

9、货,那才能救国!”这与下列人物的思想最相近的是()A. 林则徐B. 曾国藩C. 张謇D. 梁启超【答案】C【解析】题干中的信息“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货,那才能救中国”可知是实业救国。清末状元张謇“深感要挽回国家利益,必须发展本国的工商业”,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并身体力行回乡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故选C。2.习近平总书记把“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回顾历史张謇的“中国梦”是( )A. 民主共和B. 平均地权C. 变法图强D. 实业救国【答案】D【解析】据学可知,民主共和、平均地权是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中国梦

10、”,故AB错误。变法图强是康有为等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中国梦”,故C错误。清末状元张謇在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华民族面临严重民族危机情况下,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放弃高官厚禄,回乡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被称作“状元实业家”。近代著名的张謇弃官从商,履行的是实业救国梦,故D正确。故选D。3.19世纪末,身为状元的张謇弃官从商,选择了创办实业的道路,“状元办厂”的故事流传一时。下列由张状元创办的企业是()A. 汉阳铁厂B. 江南制造总局C. 大生纱厂D. 上海轮船招商局【答案】C【解析】题目直接设问考查由张状元创办的企业。马关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在中国开矿设厂,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直接剥

11、削中国人民。张謇深感要挽回中国的利益,必须发展本国的工商业,于是他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主动放弃高官厚禄,回乡创办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故选C。4.张謇所创的大生纱厂厂约中载:“通州之设纱厂,为通州民生计,亦即为中国利源计。通产之棉为日厂所必需。捐我之产以资人,人即用资于我之货售我,无异沥血肥虎,而袒肉以继之。”这说明张謇投资实业的宗旨是()A. 开放国内市场,引进外资 B. 立足国内市场,发展地方经济C. 改善民生,限制对外贸易 D. 发展民族经济,抵御外国经济侵略【答案】B【解析】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末状元张謇提出实业救国,并创办大生纱厂等近代著名企业,B正确;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是

12、魏源等人,A排除;提出变法图强的是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C排除;提出民主共和的是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派,D排除。故选B。5.从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到张謇的“实业救国”,再到佟麟阁的“国家多难,军人当马革裹尸,以死报国”。这是仁人志士发出的时代最强音。这个时代的特征是()A. 国家统一,民族团结B. 百年屈辱,民族抗争C. 国家分裂,民族交融D. 曲折前进,民族复兴【答案】B【解析】从题干重要人物分析,林则徐领导了虎门销烟,虎门销烟的背景是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张謇在马关条约签订后,回家乡创办大生纱厂;佟麟阁在七七事变中领导二十九军坚决抵抗日本的侵略,最后壮烈牺牲

13、,从这些人物的贡献中看出是百年耻辱,民族抗争。故选B。6.中国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代”是在()A. 辛亥革命后 B.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 C.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D.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答案】C【解析】据所学知,在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较快发展,进入“黄金时代”。 故选C。7.“一闻有人招雇女工,遂勃然以兴,全家相庆,举国若狂,利之所在,人争趋之无论小家碧玉,半老徐娘,均各有鼓舞踊跃之心,说项钻求,唯恐不能入选。”(1888年申报)上述材料反映的史实是()A. 外国资本主义进入中国B. 中国近代工业兴起C. 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D

14、. 实业救国思潮出现【答案】B【解析】材料“一闻有人招雇女工,遂勃然以兴,全家相庆,举国若狂”“1888年申报”反映19世纪晚期,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有些企业开始招女工,故B符题意;鸦片战争以来,外国资本主义进入中国,我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排除AC;材料没有涉及实业救国思潮的信息,排除D。故选B。8.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较大变化,观察表格,分析当时中国民族工业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年份拥有厂家拥有资本工人人数1913689家33亿元27万多19201795家50亿元55万多A. 列强忙于一战,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 中国民族工业得到大量外国资本助力C. 民族工业打败

15、了外国资本 D. 清政府鼓励民族工业发展【答案】A【解析】材料体现的是民国初年的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显著的发展,这主要和列强忙于一战,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有关,A正确;外国资本主义是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阻力,B排除;C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此时清政府已经灭亡,D排除。故选A。9.如图展示了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历程。依据图片可知,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是()A. 曲折发展B. 时间短暂C. 日益萎缩D. 缓慢发展【答案】A【解析】依据图片可知,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是曲折发展,19世纪末民族工业初步发展,20世纪初出现短暂春天,经济工业化进程加快。一战期间(1914年-1918年),欧洲列

16、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一个迅速发展的短暂春天。但战后欧洲列强又卷土重来,民族工业迅速萧条。抗战胜利后,由于国民党发动内战和官僚资本主义压迫,民族工业没能得到很好的恢复,日趋萎缩。故选A。10.如表是中国纱厂1915-1919年盈利指数情况。对表中数据所含信息解读不准确的是()年份(年)19151916191719181919盈利指数(%)-4.387.6136.7321.4370.56A. 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民族资本的压迫 B. 使中国民族工业从此走上了健康发展之路C. 中国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代” D. 受“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对

17、表中数据所含信息解读不准确的是”,表格是中国纱厂1915-1919年盈利指数情况,只反映了1915-1919年纱厂即民族轻工业盈利呈上升趋势,但是不能看出1919年之后中国民族企业发展情况。结合课本所学,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再度受挫,B项符合题意;排除ACD三项。故选B。11.辛亥革命后,颁布剪辫、易服和劝禁缠足等革除社会陋俗的法令的政府是()A. 中华人民共和国B. 清政府C. 中华民国D. 伪满洲国【答案】C【解析】20世纪初,民国政府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还废除了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文

18、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大人”之类的称谓,代之以“先生”“君”等平等的称呼。故辛亥革命后,颁布剪辫、易服和劝禁缠足等革除社会陋俗的法令的政府是中华民国。故选C。12.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规定取消“老爷”“大人”等称谓。代之以“先生”的称呼;人们在社交场合中,出现鞠躬、握手、鼓掌等新礼节。这些变化体现出当时的()A. 婚姻自主意识B. 崇洋逐新趋向C. 民族风情特征D. 自由平等风尚【答案】D【解析】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规定取消“老爷“”大人“等称谓。代之以”先生“的称呼;人们在社交场合中,出现鞠躬、握手、鼓掌等新礼节,这些变化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反映了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体

19、现出当时的自由、平等风尚。故选D。13.20世纪20年代初,上海旗袍率先吸收欧美服装特点,由传统的宽松肥大、线条平直向窄腰短袖、时髦适体变化。这一变化表明上海()A. 观念开放,崇洋逐新B. 政治改良,革除陋习C. 洋布流行,土布淘汰D. 全盘西化,倡导民主【答案】A【解析】中国服饰文化源远流长,近代以来,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服饰发生了重大变化,由材料中的“旗袍吸收欧美服装讲求适体和曲线美的优点,款式发生了重大变革”可知,材料反映了近代社会生活呈现出观念开放,崇洋逐新、中西合璧的特点,A符合题意。 故选A。14.梁实秋在过年一文中曾回忆道,早在民国建立前一两年,家中除岁方式已然做了“维新”。“我

20、不再奉派出去挨门磕头拜年,我从此不再是磕头虫儿。”促使春节习俗发生变化主要是因为()A. 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 西方文化和民主思潮的影响C. 民国政府移风易俗,革除陋习 D.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答案】B【解析】近代中国的大门被资本主义列强打开,但同时欧风美雨也把世界创造的文明带到中国。近代中国人在社会生活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辛亥革命后的民国时期中国的社会习俗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据题干内容及所学知识可知,促使春节习俗发生变化主要是因为西方文化和民主思潮的影响。故选B。15.1912年,中华民国政府颁行法令,要求废除满式的官服顶戴,以新礼服代替旧式官服,不分级别高低,凡任职的

21、官员,一概统一着装,民间争相效仿。这说明当时()A. 人人享有充分自由B. 政治影响社会生活C. 实现社会民主平等D. 借鉴西方文官制度【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中华民国成立后,中华民国政府颁行法令,服饰不再反映等级差别,体现了资产阶级革命派倡导的平等原则,可见政治影响社会生活,故B符合题意;由于阶级和时代局限性,中华民国不可能人人享有充分自由,也实现不了社会真正民主平等,排除AC;材料没有体现中华民国初期借鉴西方文官制度,排除D。故选B。二、非选择题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前半期的20多年间,民族资本工业有160多家,投资额仅约460.5万元,主

22、要是缫丝、棉纺、火柴等轻工业,且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发昌机器厂制造小火轮时虽然“俱用华人”,但是自身技术力量还很薄弱,“发动机系英国制造”;受外商企业的排挤,后来被英商在上海开办的耶松船厂吞并。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近代民族业自身发展情况与分布各有何特点。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中A段被称为中国民族工业的什么时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B段反映民族工业呈现萎缩状态,分析其原因。 【答案】(1)自身情况:发展速度慢、数量少、投资额少,自身力量薄弱,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受外来势力排挤。分布特点: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2)时期:“短暂的春天”。原因: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的经济侵略;中华民国的成立,奖励实业,推动民族工业发展;封建帝制被推翻;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等。原因:战争影响(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官僚资本的压迫、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美国商品大量涌人等。 【解析】(1)由材料一“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前半期的20多年间,民族资本工业有160多家,投资额仅约460.5万元,主要是缫丝、棉纺、火柴等轻工业,且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发昌机器厂制造小火轮时虽然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