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处处埋忠骨_第1页
青山处处埋忠骨_第2页
青山处处埋忠骨_第3页
青山处处埋忠骨_第4页
青山处处埋忠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实录教学过程: 一、 了解毛泽东,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听着这曾经唱遍大江南北的熟悉的旋律,看着画面中这久违的亲切的面庞,我们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毛泽东。(板书:毛泽东)谁能结合学过的课文和你收集的资料,或者也可以联系刚才的那首歌,谈一下你对毛泽东的印象? 生:毛泽东是新中国的缔造者之一,他是一位伟人。 生:学习了长征,我感觉毛泽东还是一位诗人。 师:是的,毛泽东是诗人,是伟人,他也是军事家、书法家,让我们通过一组资料在读中进一步了解他。(播放课件) 师:诗人毛泽东,他的诗词磅礴大气,他在长征中写道: 生: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师

2、:他在七律.到韶山中写道: 生: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师:伟人毛泽东,1949年10月1日,他在天安门城楼用强有力的语调向全世界庄严宣布: 生: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师:开国大典上他向游行的队伍回首问好的形象定格在人们的记忆中。 生: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 师:军事家毛泽东,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他的十六字方针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生: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师:书法家毛泽东,这是他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题词: 生: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师:这是他在中南海新华

3、门影壁上的题写的 生:为人民服务 师:看着,读着,你想说什么? 生:毛泽东真了不起。 生:毛泽东多才多艺。 师:是呀,在老师的心中,毛泽东确实很了不起,他叱咤风云,统领三军,受万民拥戴,就像课前我们在歌中听到的那样,他是人民的大救星,是人们心中不落的红太阳,他是诗人,是伟人,是军事家、思想家、政治家,可他毕竟不是圣人,他也有着凡人的情怀。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青山处处埋忠骨,去了解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 二、 明确本课目标,检查预习: 老师已经布置同学们预习了课文,学会预习是我们小学高年级的同学应当掌握的一种学习方法。谁会读? 生:勋鉴 殉职 奔赴 尊重 踌躇 黯然 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须

4、马革裹尸还 师:中国的词语都是带有感情色彩的,请同学们试着体会,齐读一遍。 师:谁能用上一两个词语,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的大意? 生: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在朝鲜战争中光荣殉职,毛泽东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同意将爱子葬在朝鲜。 生:毛岸英在朝鲜战争中殉职,毛泽东踌躇过,但还是在电文稿上写下: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决定将儿子葬在朝鲜。 师:你的概括能力很强,学会概括也是我们小学高年级的同学必备的素质。这篇课文该怎样学,学什么呢?老师根据单元的导语和课文的连接语,给你作了归纳,(播放课件)请你读一下。 生:怎样学:默读课文,把自己深受感动或特别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然后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学什么

5、:1、了解文章大意。 2、了解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的伟人胸怀。 3、领悟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 师:明确了目标,我们一起加油,老师希望每节课同学们都能有新收获。 三、师生合作,学习新课。 师:我们来看课题,齐读: 生:青山处处埋忠骨 师:“忠骨“是什么意思? 生:忠臣的遗骨 生:忠臣的遗骸 师:课文中指谁呢? 生:毛岸英(播放课件) 师:对,同学们看这就是毛岸英烈士的遗像和他的墓碑。 师:为什么说是忠骨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一三自然段,从中找到答案。(播放课件)谁来回答? 生:因为毛岸英是为人民的事业光荣殉职的,所以说是“忠骨”。 师:在预习中,老师布置同学们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

6、弄懂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有理解“勋鉴”这个词的吗? 师:理解得很好。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查阅工具书 师:很会学习 师:“主席的爱子、我们志司的好参谋岸英同志为了人民的事业光荣殉职。”电文稿上的这一行字触目惊心,这一噩耗如晴天霹雳,使整日牵挂朝鲜战事的毛泽东主席国忧中又添家痛,请同学们默读下面的课文,深入到文章的字里行间,划出自己深受感动的或特别喜欢的部分,把你通过语言文字读到的信息简单批注在旁边,待会儿和同学交流。 师:看着同学们静静读书,写写划划真是一种享受,老师都有些不忍打断你们了。谁能起来交流。 生:使我深受感动的是这一段:(播放课件)从收到这封电报起,这次怎么会我的体会是毛泽东得知自己

7、心爱的长子牺牲的消息后,他很悲痛。 师:你能读懂文字背后的信息,真了不起。毛岸英牺牲的时候年仅28岁,而毛泽东主席当时已年近六旬,亲人突逝,生离死别,那是怎样的一种痛呀?国学大师季羡林在怀念母亲一文中有过这样的描述:(播放课件)请你读: 生: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 师:季羡林中年丧母孝感天地。但人们却认为在人生的三大不幸中哀大莫过于老年丧子。(板书:老年丧子)白发人送黑发人,那种痛如万箭穿心,使人撕心裂肺 生:肝肠寸断、痛彻肺腑、心如刀绞、悲痛欲绝、茶饭不思、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师:可任凭我们用怎样的词语也形容不出这丧子之痛有多深,谁能把你体会到的这些文字背后的

8、信息读出来。 师:真是一个善解人意的孩子,听了他的朗读,你又有什么新感受?毛岸英的不幸牺牲,使毛泽东主席陷入了无尽的悲痛之中,凝望着窗外那已经萧条的柳枝,他在心中默念着庾信的枯树赋: 生: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师:树犹如此,人何以堪!吟枯树赋,老人生悲,老师也想读读这一段,你们读电文稿上的这一行红字, 生:主席的爱子、我们志司的好参谋岸英同志为了人民的事业光荣殉职。 师:从收到这封电报起,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生:岸英是他最心爱的长子。这次怎么会 师:读出了一位父亲的丧子之痛,很好,谁接着交流,你深受感动的部分? 生:最让我感动的是:“岸英!岸英!”

9、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我的感受是,岸英已经牺牲了,毛主席像儿子活着的时候那样在叫着儿子的名字,好像能唤回儿子,他的心里一定在流泪。 师:真了不起。思儿心切才声声呼唤,无比悲痛,(板书:无比悲痛)才情不自禁,主席呼唤着长子的名字,心中有多少话想对儿说,他想说,岸英,岸英! 生:你真的不在人世了吗? 师:他想说: 生:岸英,岸英啊,你真的丢下为父一个人走了吗? 师:他还想说: 生:你就这样走了,你可知道我有心多痛 师:可任凭我们怎么呼唤也无法体会毛泽东当时的心情。带着你的体会再读读这句话。 师:人死不能复生,沉浸在悲痛中的毛泽东主席又要面对怎样的抉择?请同学们看这样两份电文稿

10、。(播放课件)请你读: 生:彭老总来电:岸英是主席的长子,请求破格将遗体运回国。 朝鲜金日成首相来电:岸英同志是为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牺牲的,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 师:面对这两份截然不同的电文稿,(播放课件), 生:主席仰起头, 师:主席想: 生: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 师:生不能相送,死后想见最后一面,人之常情呀,季羡林千里奔丧不就是为了见母亲最后一面吗?作为父亲的毛泽东也是血肉之躯,也有凡人情怀。(板书:凡人情怀) 师:但这种想法很快被打消了,他像是自我安慰地说道:(播放课件) 生:“我的儿子

11、死了,我当然很悲痛,可是,战争嘛,总是要死人的。朝鲜战场上我们有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他们就不想再见一见儿子的遗容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师:读了这段话,谁有话要说?两份电报截然不同,两种心情互相矛盾。(点击课件),身为父亲的毛泽东,身为主席的毛泽东内心定是波澜起伏,下面我们分组朗读这一段话,这两排的同学从一个父亲的角度来体会毛泽东的情感世界,这两排同学你们从一个伟人的角度来体会毛泽东的内心世界,老师来为你们播报电文稿。 师:彭老总来电:岸英是主席的长子,请求破格将遗体运回国。父亲毛泽东想: 生: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

12、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 师:朝鲜金日成首相来电:岸英同志是为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牺牲的,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主席毛泽东想: 生:我的儿子死了,我当然很悲痛,可是,战争嘛,总是要死人的。朝鲜战场上我们有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他们就不想再见一见儿子的遗容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师:是将遗体运回祖国,还是葬在朝鲜,两难哪,两难!所以,(播放课件)请你来朗读。生: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主席签字的一瞬间,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岸英难道真的不在了?父

13、子真的不能相见了?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文稿放在上面。 师:谈谈你的感受。 生:毛泽东心理很矛盾,也很悲伤。 师:同学们,“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为了革命,毛泽东主席先后有六位亲人为国捐躯,(播放课件)他们是毛泽东的妻子、大弟、二弟、堂妹、侄子、长子,让我们深情地注视着他们的名字,对毛泽东主席及他的家人致以我们最深的敬意。想想啊,哪一位亲人的离去不让他无比痛心?可是,一次次,他都挺过来了。年近花甲,面对这丧子之痛,面对安葬问题,他矛盾着,悲伤着,所以,当秘书把电报记录稿交给他签字的一瞬间, 生: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 师:岸英难道真

14、的不在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 生: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把电文稿放在上面。 师:两难哪,两难,思忖良久,伟人毛泽东挥笔在电文稿上写下这样的诗句: 生: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师:两难哪,两难,考虑再三,领袖毛泽东在电文稿上做了这样的批示: 生: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师:两难哪,两难,矛盾挣扎,父亲毛泽东做了艰难、痛楚的选择:(点击课件) 生: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师:忠骨,忠臣的遗骨,这是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最高评价,这是一个领袖对一个烈士的最高奖赏,毛泽东在著名演讲为人民服务中曾这样说:人固有一死,为人民利益而已就重于泰山,此时此刻,毛泽东

15、又想对儿子说什么呢? 生:他想说,岸英,岸英,你不愧是我毛泽东的儿子。 生,他想说,岸英,岸英,你死得值。 师:“何须”是什么意思?落下这样的诗句,意味着什么呢?岸英将葬在异国,(板书:葬在异国) 生:意味着爱子牺牲的噩耗真的就是事实。 生:意味着父子今生真的不能相见。 师:这一落,就意味着父子从此天上人间,阴阳两隔,这真是落笔千钧哪!读到这,我们怎能不为毛泽东伟人的胸怀而肃然起敬?(板书:伟人胸怀) 师:课文学到这,老师相信,你的内心一定也和老师一样充溢着感动,有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这就是语言文字的魅力。想想,浏览课文片段,想想作者是怎样写出这使人产生共鸣的文章?(播放课件) 生:因为作者在文中细致描写了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 师:很会总结呀。学习了这篇课文,毛泽东的形象在我们的心中更丰盈了,(播放课件)他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是诗人;他巍然屹立,旷达无私,是伟人;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是军事家;他挥毫泼墨,笔走龙蛇,是书法家;他也舐犊情深,爱子心切,是慈父。如果你想进一步走进这位伟人,请课下读读有关毛泽东的书和诗词。 同学们,昨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