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自考大学语文试卷_第1页
全国自考大学语文试卷_第2页
全国自考大学语文试卷_第3页
全国自考大学语文试卷_第4页
全国自考大学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全国自考(大学语文) - 试卷 48( 总分: 88.00 ,做题时间: 90 分钟 )一、 单选题 ( 总题数: 21,分数: 42.00)1.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 选或未选均无分。 (分数: 2.00 ) 解析:2.在寡人之于国也中,最能说明当时社会的贫富悬殊、阶级对立的是 ( )(分数: 2.00 )A.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B.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C.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D.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V解析:解析:“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和“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形成鲜明的对

2、比,是孟子对梁惠王的直接批评,最能说 明当时社会的贫富悬殊、阶级对立。A项是孟子实行王道的初步措施;B项说的是梁惠王治理国家的方法。C项是孟子实 行王道的根本措施。答案为 D。3.论毅力的作者是 ( )(分数: 2.00 )A.梁启超 VB.胡适C.康有为D.李大钊解析:解析:本题属于识记题, 论毅力的作者是梁启超。答案为 A。4.容忍与自由这篇文章的总论点是 ( )(分数: 2.00 )A.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 VB.年纪愈大,愈觉得容忍比自由更重要C.人类的习惯是喜同而恶异的D.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解析:解析:容忍与自由的总论点是“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 。作者分三个层次来阐发这一总论

3、点:首先从“年纪 越大,越觉得容忍比自由还更重要”说起;接着指出“人类的习惯是喜同而恶异” ;最后则指出“必以吾辈所主张者为 绝对之是”的态度是极其错误的。答案为 A。5.爱因斯坦人生观的核心是 ( )(分数: 2.00 )A.为别人而活着 VB.崇尚俭朴生活C.对占有别人劳动而难受D.对人对己都要宽容大度解析:解析:“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 ,这是他的人生基本理念,而对他人劳动的尊重,对俭朴生活方式的认同,对别人 的足够宽容,则是这一人生理念的具体体现。答案为 A。6.被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的是 ( )(分数: 2.00 )A.史记 VB.汉书C.后汉书三国志 D. 解析:解

4、析:史记以写人物为中心,形象地展开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在史学和文学方面, 对后代都有极深刻的影响。鲁迅称赞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答案为 A。7.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所表达的根本思想是 ( )(分数: 2.00 )A.“顺民之天”以治国 VB.反对辍飧饔以劳吏C.种树要“顺木之天”D.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解析:解析:种树郭橐驼传一文的根本思想是作者借植树能手郭橐驼之口,用种树要“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来阐发 治国要“顺民之天以致民之性” 。答案为 A。8.先妣事略采用的表达方式主要是 ( )(分数: 2.00 )A.叙事 VB.抒情C.说明D.议论 解析:解析:在先妣事

5、略中,作者没有抒情,不加渲染,只是简略地叙事。但字里行间流动着极其悲痛的心情。答 案为 A。9.秋夜中,象征着抗击黑暗的勇士的意象是 ( )(分数: 2.00 )A.夜的天空B.枣树 VC.小粉红花D.小青虫 解析:解析:枣树象征一种顽强抗击黑暗的勇士的形象。夜的天空是黑暗暴虐势力的象征。小粉红花是作为遭受蹂躏却 还抱有希望的弱者的象征。小青虫是作为为追求光明而不惜献出生命的战士的象征。答案为 B。10.纪念傅雷:“我的照相册中有一张我的照片, 是一九七九年四月十六日在傅雷追悼会上, 在赵超构送的花圈底下, 沈仲章给我照的,衣襟上还有一朵黄花。 ”这里使用的人物描写方法是 ( )(分数: 2.

6、00 )A.肖像描写B.行为描写C.心理描写D.细节描写 V 解析:解析:这句话叙写比较详细,主要运用了细节描写,通过这个细节来刻画出我对傅雷去世的悲痛。答案为 D。11.都江堰的体裁是 ( )(分数: 2.00 )A.人物传记B.寓言C.游记 VD.写人散文 解析:解析:都江堰是一篇游记,重在阐发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文化内涵。答案为 C。12.从题材上看,蒹葭是一首 ( )(分数: 2.00 )A.送别诗B.爱情诗VC.山水诗 悼亡诗 D.解析:解析:蒹葭是一曲怀念情人的恋歌,是一首爱情诗。答案为 B 。13.陌上桑写罗敷美貌所运用的主要表现方法是 ( )(分数: 2.00 )A.对比反衬B.象

7、征暗示C.类比彰显D.侧面烘托 V 解析:解析:陌上桑描写罗敷之美,并没有直接描绘其容貌,而是用侧面烘托的方法展示女主人公光彩照人的形象。 答案为 D。14.秋兴八首 (其一)的主要情感内容是 ( )(分数: 2.00 )A.羁旅之苦B.家国之思 VC.前途之虑D.老病之忧解析:解析:秋兴八首 ( 其一) 由悲自然之秋到悲国运衰落之秋和悲人生遭际之秋,充溢着身世之感和家国之思,含 蕴深厚。答案为 B。15.诗歌早雁表面上句句在写雁,实际上是写 ( )(分数: 2.00 )A.天气的寒冷B.逃难的人民 VC.路途的遥远D.江南的富裕 解析:解析:早雁是一首咏物诗,托物言志,通篇运用比兴象征手法,

8、表面上句句写雁,实际上句句关系时事与逃 难的人民。答案为 B。16.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上片情景交融的方式是 ( )(分数: 2.00 )A.自然天成B.因情造景C.融情入景 VD.移情于景解析:解析:词的上片,以层层铺叙的手法,描绘登高所见之景。开头以一“对”字领起,先总写清秋江天之寂寥;继 以霜风、关河、残照之景,作气氛渲染; “红衰翠减”,更见一片萧瑟;江水无语,又可谓言外有意,寄托了词人青春不 再、人生如寄的感伤。写景中浸染了词人浓重的人生感叹。情景交融方式是融情入景。答案为 C。17.声声慢中,蕴含着对往昔夫妻幸福生活无限思念之情的一个意象是 ( )(分数: 2.00 )

9、A.晚来风急B.黄花堆积C.旧时相识VD.梧桐细雨解析:解析:“晚来风急”渲染愁情; “黄花堆积”抒发昔盛今衰、身世变迁之叹,突出词人晚年孤苦无依的凄凉心境; “旧时相识”是对往昔夫妻伉俪生活的追怀; “梧桐细雨”是对心灵的敲击,将愁情推向高潮。答案为 C。18.闻一多一句话中,暗示民众普遍存在革命情绪的诗句是 ( )(分数: 2.00 )A.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B.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 V 你猜得透火山的沉默 C.D.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 解析:解析:“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 。“能点得着火”暗示民众普遍存在不满和反抗情绪。答案为 B。19.“雨巷”的象征意义是 ( )(分数: 2.00 )A.坎坷

10、而迷茫的人生道路 VB.高洁而幽怨的美好理想C.环境遭际的不幸与凄苦D.迷茫凄苦中的探索寻求解析:解析:“雨巷”的象征意义是坎坷而迷茫的人生道路; “丁香”的象征意义是高洁而幽怨的美好理想; “雨的哀曲 的象征意义是环境遭际的不幸与凄苦; “独自彷徨”的象征意义是迷茫凄苦中的探索寻求。答案为 A。20.作者在写作宝黛吵架时运用的主要描写手法是 ( )(分数: 2.00 )A.行为描写手法B.直接心理描写手法 VC.肖像描写手法D.间接心理描写手法解析:解析:在宝黛吵架中,作者描述了恋爱中男女主人公吵架的起因和愈演愈烈并最终后悔的过程。主要采用直 接心理描写方法,深入展现了人物内心世界细腻而微妙

11、的心理变化。答案为 B。21.金鲤鱼的百裥裙中“金鲤鱼”结婚后的身份是 ( )(分数: 2.00 )A.小妾 VB.丫环C.夫人D.童养媳 解析:解析:金鲤鱼的百裥裙通过金鲤鱼穿一次百裥裙梦想的破灭,表现了身为小妾的金鲤鱼令人心碎的遭遇及其 凄惨的一生。答案为 A。二、 多选题 ( 总题数: 6,分数: 12.00)22.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少 选或未选均无分。 (分数: 2.00 ) 解析:23.从垓下之围中,引申而成的成语有 ( ) (分数: 2.00 )A.四面楚歌VB.以五十步笑百步C.羞见江东父老 VD.霸

12、王别姬 VE.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解析:解析:史记语言生动,影响深远,短短的垓下之围中就留下了“霸王别姬” 、“羞见江东父老”、“四面楚歌” 等含义丰富的成语。答案为 ACD。24.秋夜的主要象征意象有 ( )(分数: 2.00 )A.夜空 VB.枣树 VC.小粉红花 VD.小青虫 V 蚂蚁 E.解析:解析:秋液写秋夜在后园和室中的所见、所感,寓情于景,把自然景物人格化,创造了夜空、枣树、小粉红 花、小青虫等具有深刻意蕴的象征性形象。答案为 ABCD。25.下列作品,蕴含强烈现代人文精神色彩的有 ( )(分数: 2.00 )A.容忍与自由 VB.我的世界观 VC.都江堰 VD.蚂蚁大战 VE.香

13、市解析:解析:容忍与自由的中心论点是“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 。蕴含着强烈的现代人文精神。 我的世界观中, 爱因斯坦的 崇高信仰蕴含着可贵的人文精神。 都江堰中,余秋雨穿行于历史文化的时空隧道,像苦旅中的行者,在 探询中遴选、体悟着传统文化与现代人文精神。 蚂蚁大战中亨利 . 戴维 . 梭罗全身心地投人大自然所体现的现代人文 精神是:社会和人生的大义。答案为 ABCD。26.“春花秋月何时了”中李煜所表达的情感有 ( )(分数: 2.00 )A.美景不常B.留恋时光的生命意识C.不堪忍受囚禁之苦 VD.生不如死的痛苦 VE.热爱生命解析:解析:“三春花开,中秋月圆,岁月不断更替,人生多么美好。

14、可我这 囚犯的苦难岁月,什么时候才能完结呢 ?” 不难看出,李煜不堪忍受囚禁 之苦,以及沦为阶下冈后的生不如死的痛苦。答案为 CD。27.金鲤鱼的百裥裙内涵深刻性的主要体现有 ( )(分数: 2.00 )A.时代变迁消解了等级观念B.等级观念渗透到日常生活 VC.身份意识浸透小人物心灵 VD.等级意识遭到儿孙的唾弃E.寓深意于不动声色的白描之中 解析:解析:金鲤鱼的百裥裙中揭示金鲤鱼悲剧的内涵深刻性:质疑金鲤鱼穿百裥裙的许大太太、龚嫂子及周围的 许多人,他们坚守穿衣的名分与权力,可以看出等级观念已渗透到日常生活;金鲤鱼的不幸命运,还在于金鲤鱼本人, 她的梦想与反抗的深层动机,也还是出于与反对她

15、的人一样的身份意识和等级意识。可见身份意识已渗透到小人物的心 灵。答案为BC三、 词语解释题(总题数:11,分数:22.00)28.词语解释题。(分数:2.00)解析:29.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分数:2.00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凶:灾凶,此指饥荒。)解析:30.又常相间以迭乘(分数:2.00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相间:互相穿插。)解析:31.惟陈言之务去)2.00 (分数: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惟陈言之务去:在自己的文章中,只要是别人说过的、陈旧的话,就一定要删去。 )解析:32.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分数:2.00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壁:营垒

16、,此处用作动词,即在扎营。 )解析:33.愈尝从事於汴、徐二府,屡道于两府间.(分数:2.00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从事:这里作动词用,犹言任职。道:经过,来往。 ) 解析:34.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 故,其筑欲密(分数:2.00 )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性:特性。故:旧,指原来的陈土。) 解析:35.乃劳苦若不谋夕.(分数:2.00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不谋夕:早上不能为晚上打算,比喻境况窘迫。 )解析:36.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汩汩清流.(分数:2.00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汩汩:水流动的声音或样子。) 解析:37.问君 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分数:2

17、.00)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何能尔:为什么能够这样。) 解析:38.休去倚危栏(分数:2.00)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危栏:高栏。危,高。)解析:四、 简析题(总题数:6,分数:12.00)39.简析题。阅读下列文章并回答问题。(分数:2.00)解析:40.阅读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中的一段文字,回 答下面的问题: 方今风俗日偷,道德沦丧,北京社会,尤为恶劣,败德毁行之事,触目皆是,非根基深固,鲜不为流俗所染。诸君肄业大学,当能束身自爱。然国家之兴替, 视风俗之厚薄。流俗如此,前途何堪设想。故必有卓绝之士,以身作则,力矫颓俗,诸君为大学学生,地位甚高,肩此 重任,责无旁贷,故诸君不惟思

18、所以感己,更必有以励人。A .这段话说明了当时全国及北京怎样的一种社会现象 ? B.针 对这种社会现象作者要求青年学生如何去做 ?C 作者要求青年学生“砥砺德行”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2.00 (分数:正确答案:(正确答案:A.说明当时“风俗日偷,道德沦丧”,而北京社会“尤为恶劣,败德毁行之事,触目皆是,非 根基深固,鲜不为流俗所染” 。B 应当束身自爱,作为大学学生要以身作则,力矫颓俗。 C 以此来“励人”。) 解析:41.阅读前赤壁赋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

19、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A.这里表现出怎样的人生态度?这种人生态度是积极还是消极的? B 这里主要借用哪两种事物来抒情说理 ? C.这里采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分数:2.00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A.适意自然、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从社会功利的角度看有消极一面;从个体人生的角度看有 积极一面。B .清风、明月。C .对偶。)解析:42.阅读宗璞哭小弟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小弟去了。小弟去的地方是千古哲人揣摩不透的地方,是 各种宗教企图描绘的地方,也是每个人都会去,而且不能回来的 地方。但是现在怎么能轮得到小弟!他刚五十岁,正是精力充沛,积累了丰富的学识经验,大有作为的时候。有多

20、少事等他去 做啊!医院发现他的肿瘤已相当大,需要立即做手术,他还想去 参加一个技术讨论会,问能不能开完会再来。 A 这段话中的“小弟去了”是何意? B “但是现在怎么能轮得到小弟! ”这个感叹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C “他还想去参加一个技术讨论会,问能不能开完会再来”这句话说 明了什么?(分数:2.00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A.这里是用委婉的说法,意思是小弟已经去世。B 这句话中作者用到了 “但”再加上感叹号, 表明了作者完全不相信这会轮到小弟。 C .这句话说明了小弟即使在重病手术之前,还是放不下工作,心系工作。 )解析:43.阅读八声甘州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熙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A 这里写的是什么景象?可分哪四层景物?B 哪里运用了借代修辞手法?这里的情景交融方式是什么? 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