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教学课件(共27p)_第1页
《桃花源记》教学课件(共27p)_第2页
《桃花源记》教学课件(共27p)_第3页
《桃花源记》教学课件(共27p)_第4页
《桃花源记》教学课件(共27p)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桃花源记 第1页,共28页。关于作者 本文作者 ,字 ,名 ,世称 ,自号 ,浔阳柴桑人。_ (时期)伟大诗人,他开创了_ 诗体,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_ 诗人,代表作有 等。本文选自 。陶渊明潜元亮东晋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陶渊明集饮酒靖节先生五柳先生田园田园第2页,共28页。(一)通假字(二)古今异义 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古:交错相通 今:交通运输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知识归类古:鲜艳美丽 今:新鲜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第3页,共28页。6.诣太守,说如此。古:不值得 今:不满不充分古:像这样 今:这样5.不足为外人道也。古:不用说,更不用说 今:关联词“不管” 4.乃不知有汉,

2、无论魏晋妻子:古:妻子和儿女 今:专指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与世隔绝之地 今:毫无出路的境地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第4页,共28页。古:渡口,这里指问津探访 今:口液9.后遂无问津者。古:请 今:延伸、延长 8.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古:沿 今:缘分7.缘溪行,忘路之远近。10.遂与外人间隔古:间离断绝往来 今:空、时间上的距离11.屋舍俨然古:整齐的样子 今:好像第5页,共28页。二、语法知识总结(一)古今异义:1、交通:2、妻子:3、绝境:4、无论:(古)交错相通。(今)指各种交通运输的总称。 (古)妻子儿女。(今)指男人的配偶。 (古)与世隔绝的地方。(今)没有出路的境地。 (古)不

3、要说。(今)关联词,“不管”之义。 第6页,共28页。5、鲜美6、不足(古)(色彩)鲜艳美丽。(今)食物味道好。 (古)不值得。(今)不充分,不够。 (二)通假字:“要”通“邀”,读 “yo”,邀请。第7页,共28页。(三)一词多义1、为:2、其:3、并:4、遂:捕鱼为业 不足为外人道也 复延至其家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并怡然自乐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遂与外人间隔 遂迷 当作对,向自己的都一起于是竟然渔人第8页,共28页。村中闻有此人具言所闻其中往来种作设酒杀鸡作食(听说)(听到的事情)(劳作)(做)5、闻6、作第9页,共28页。7、寻8、志寻向所志 寻病终 寻向所志 处处志之 (四)意动用法:

4、渔人甚异之。对感到诧异标记做标记不久寻找第10页,共28页。同义词都:邀请:沿着:悉并咸皆要延缘扶第11页,共28页。课文中的成语及解释豁然开朗:形容有狭隘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明朗。也形容由迷惑糊涂一下子变得通晓明白。世外桃源: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亦指环境清幽、生活安逸的地方。无人问津:原指没有问通往桃花源路的人了。现比喻没有人再来尝试或过问。怡然自乐:安适愉快,自得其乐。第12页,共28页。黄发垂髫:老人和小孩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落英缤纷:形容落花纷纷飘落的美丽情景。 鸡犬相闻:每家鸡和狗的叫声互相听得到,表示很近的距离,也表现一种和睦的景象。 第13页,共28页。

5、理解探究(一)用原文语句回答:1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2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3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语句是:4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5表现人民生活恬适的句子:6表明渔人总体感受的句子7表明桃花源中人来桃花源原因的句子:第14页,共28页。1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3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语句是: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4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5表现人民生活恬适的

6、句子:往来种作;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6表明渔人总体感受的句子:豁然开朗。7表明桃花源中人来桃花源原因的句子: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第15页,共28页。【理解性默写】(1)描绘了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是什么吸引渔人“欲穷其林”?忽逢桃花林落英缤纷。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甚异之。表明渔人总体感受的句子? 豁然开朗。第16页,共28页。(4)描写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5)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6)

7、描写了桃花源人民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或: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第17页,共28页。(7)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8)表明桃花源中人来桃花源原因的句子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9)“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C、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第18页,共28页。三、文章结构 1、线索:武陵渔人的行踪。2、 文章思路:(1) 发现桃林。(2)(3)进入桃源。(4)(5)出而复寻。第19页,共28页。1第一段描写桃花林什么作用?课文探究渲染了神秘美丽

8、的气氛,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写桃花源的美好做铺垫。2. 村人为何“见渔人,乃大惊”?【写出桃源人对陌生人的惊异,显示桃源与世隔绝的久远。】第20页,共28页。3. “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表明先世生活年代的社会环境是怎样的?【社会动荡,战争频繁,民不聊生。】4. 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为桃源外的人没有过上安定和平的生活而叹惋。】第21页,共28页。【先人已饱受战乱之苦,桃花源中人不想回到黑暗的社会中再过痛苦的生活。】【对桃源生活满足,不希望外人来打扰这里的生活。】【为下文再寻找桃源而不得埋下伏笔。】5.文中哪些话表明桃源

9、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仍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作用是什么?第22页,共28页。6作者为什么要写“寻向所志,不复得路”? 其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暗示桃花源是一个虚构的境地;给桃花源及文章增添神秘色彩寄寓了作者对美好的理想社会的追求,以及在当时社会条件下理想无法实现的矛盾思想。第23页,共28页。本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最后一节写刘子骥是否多余?这一节对桃花源令人向住和不可寻觅作了渲染,增强了表达效果。第24页,共28页。7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追求的是怎样的生活?作者为什么要虚构一个与现实对立的美好世界? 环境优美、民风淳朴、和

10、平安乐(没有阶级,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的理想社会。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对黑暗社会的批判,反映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第25页,共28页。8. 你怎样看待陶渊明笔下的理想社会?这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反对剥削压迫、反对战争的愿望,也是对当时社会黑暗现实的批判。但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它只是一种空想。第26页,共28页。 本文以时间先后为顺序,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由“发现桃源访问桃源离开桃源再寻桃源”贯穿起来。向我们展现了一个环境优美、民风淳朴、和平安乐(没有阶级,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的理想社会。寄托作者的政治理想,是人民对黑暗社会的批判,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27页,共28页。1

1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刘备语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

12、,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3、。 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 译: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2满招损

14、,谦受益。 尚书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知缘斋主人 14言必信 ,行必果。 论语 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 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