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德育》教学课件_第1页
《第七讲德育》教学课件_第2页
《第七讲德育》教学课件_第3页
《第七讲德育》教学课件_第4页
《第七讲德育》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七讲 德 育第1页,共36页。本章节学习重点:一、德育与现代德育观二、德育的目标与内容三、德育过程及其组织四、当代西方重要的德育思想与流派第2页,共36页。一、德育与现代德育观(一)德育的概念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的个体需要及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主动的内化与外化,促进其养成一定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第3页,共36页。狭义的德育指道德教育。道德教育主要指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社会,个体与自然的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教育,它是形成人们一定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的教育。 广义的德育 在现实的学校教育中,我们所谈的德育,至少包

2、括道德教育、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几个部分组成。 第4页,共36页。(二)德育的功能1、德育对个体发展的功能(1)制约个体社会化和个性化的方向(2)满足个体自我完善的需要(3)激发和调节个体的智能发展(4)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第5页,共36页。2、德育对教育的导向功能德育主要解决的是受教育者的发展方向问题,直接反映着时代的特点和社会的要求。在教育实际中,德育对其他各育的实施起导向作用。德育的性质及其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从根本上决定了学校教育的性质。第6页,共36页。3、德育对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功能(1)为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培养合格公民(2)传播和倡导为社会稳定与发展所需要的思想、意识、观念和舆论第7页,

3、共36页。(三)德育价值的重现与现代德育观1、德育价值得以重现的社会背景2、现代德育观(1)德育实体观德育“从来都是作为一个教育的独立实体客观地存在着”。第8页,共36页。(2)德育双重价值观德育双重价值观是指德育既具有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的价值,也具有促进个人发展的价值。第9页,共36页。(3)德育主体观德育主体观是关于学校以及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的地位问题。学校充分发挥实施德育的主体作用,积极组织和开展德育活动。第10页,共36页。教育者充分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根据受教育者个体或群体的实际,积极、主动地组织和开展德育活动。受教育者确立在接受教育影响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要通过自

4、身内、外化机制,积极、主动地接受教育影响,努力形成和完善个体的思想品德结构。第11页,共36页。(4)全方位德育观实施现代德育必须树立全方位的德育观。在实施德育过程中,必须考虑德育作为教育组成部分之一的相对意义,考虑教育环境下显性因素与隐性因素的统一,考虑学校、家庭、社会(特别是社区)各种影响因素内部和各种因素之间的力量整合。 第12页,共36页。二、德育的目标与内容(一)德育目标的含义与特点德育目标是教育目标在人的思想品德素质方面的质量和规格的总体要求,是预期的德育结果。第13页,共36页。德育目标和其他教育目标一样,除了具有方向性、预见性、超前性等特点外,德育目标具有以下三个相对的特点(P

5、356357):第一,社会性。 第二,层次性。第三,参照性。 第14页,共36页。(二)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基本内容1、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 2、集体主义教育3、劳动教育4、民主、法制教育5、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教育 6、社会公德教育 7、人生观与世界观教育 8、品格和文明行为教育 第15页,共36页。三、德育过程及组织(一)德育过程概述1、德育过程的概念德育过程即思想品德教育过程,是以形成受教育者一定的思想品德为目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参与、交往与互动的教育活动过程。第16页,共36页。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思想道德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对受教育者实施教育影响,并通过受教

6、育者思想品德的内化、外化机制,促进其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发展其品德能力的教育活动。第17页,共36页。思想品德教育过程是教育者有目的地促进个体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是学生品德发展的一个外在的重要条件。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个体的思想品德的知、情、意、行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矛盾运动过程。两者关系:教育与发展的关系。第18页,共36页。2、德育过程的结构与矛盾德育过程的结构:是指德育过程各要素或各组成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德育过程的矛盾:教育者所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现状之间的矛盾,这是德育过程中的基本矛盾。第19页,共36页。3、德育过程是促进个体思想品德社

7、会化和社会思想道德个体化统一的过程个体思想品德社会的过程:教育者有意识地促使受教育者个体主动地接受一定的社会代表先进、文明的政治观点、价值观念、思想道德准则与规范的影响,使其逐步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品德观点、信念,并以此指导和调节自己的社会行为,成为能够适应和参与一定的社会角色和行为的人。第20页,共36页。个体思想品德社会化的过程,同时也是社会思想道德个体化的过程。个体思想道德社会化和社会思想道德个体化是同一个德育过程的两个方面。既不能把德育过程看作是社会政治观点、价值观念、思想道德准则与规范的单纯传递乃至强制灌输的过程,也不能把德育过程看作是单纯的个体思想品德的自然生成过程。第21页,共36页

8、。(二)德育过程的组织1、根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水平和特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组织教育性的活动与交往2、激发受教育者的心理内部矛盾,发挥他们的道德主体性,促进教育与自我教育的有机结合3、增进各个层级、各个方面教育力量的联系与沟通,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保持教育影响的连贯性、一致性、长期性和长效性第22页,共36页。(三)德育方法1、什么是德育方法德育方法是为了完成德育任务,达成德育目标,师生双方共同的活动方式(手段、门路、程序)的总和。包括教师影响学生、促进其思想品德形成的方法和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我教育的方法。德育方法是构成德育过程的中介因素之一,是完成德育任务的重要条件。第23页,共36页。

9、2、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1)说服法 (2)角色扮演法(3)情境体验法 (4)合作学习法(5)榜样示范法 (6)实际锻炼法(7)品德评价法 (8)修养指导法 第24页,共36页。四、当代西方重要的德育思想与流派(一)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德育思想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是认知心理学派沿着皮亚杰的思想开展道德教育研究而产生的德育思想流派。代表人物:科尔伯格(美国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和道德教育家)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主要德育思想可概述如下:第25页,共36页。1、道德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发展道德判断和明辨是非的能力科尔伯格所说的“道德发展”主要是指以道德判断和推理能力为核心的道德认识的发展。 第26页,共36页。2、道

10、德判断发展分三水平六阶段(1)前习俗水平特点:前习俗水平的个体还不能理解和遵守社会的准则和习惯,不能坚持按社会的期望行事。儿童往往是为了免受惩罚或赢得奖赏而服从社会准则和习惯。第一阶段:服从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第二阶段:相对的快乐主义的道德定向阶段第27页,共36页。(2)习俗水平特点:个体能基本理解和接受社会各种准则,并按社会的期望行事。在进行道德判断时是着眼于社会及其希望来考虑问题,认为道德的价值在于为他人和社会尽义务,他们往往认为规则是正确的,能遵从现行社会秩序,而且有维护社会的传统秩序的内在愿望,其行为价值是以遵从规则的程序为依据。第三阶段:“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第四阶段:尊重权威和

11、维护社会秩序定向阶段第28页,共36页。(3)后习俗水平特点,指个体不但自觉地遵守某些行为公则,而且还认识到法律的人为性和相对性,并在考虑“全人类的正义”和“个体的尊严”的基础上形成某些超越法律的普遍原则。第五阶段:民主地承认法律的道德定向阶段第六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个体,在进行道德评价时,已不再拘于社会公则与法律的局限,而是根据所谓具有“全人类”意义的伦理准则,如公平原则、平等对换原则、人权原则、尊重个人尊严原则等。第29页,共36页。3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第一,不能通过直接的教导进行道德教育。 第二,必须随时了解人们所达到的发展阶段,根据其发展阶段的特点循循诱导地促进他们的道

12、德发展。 第三,不能以教育者的权威从外面向人们灌输道德观念。 第四,不能忽视社会环境对人们道德发展的巨大作用。 第30页,共36页。4两种基本的德育实践模式(1)新苏格拉底德育模式(2)新柏拉图德育模式第31页,共36页。(二)道德教育的情感模式以研究道德情感为主线的道德教育模式20世纪中后期最有影响的就是体谅关心模式。1、麦克菲尔以“体谅”为主要取向的德育观2、诺丁斯以“关心”为取向的德育观第32页,共36页。(三)社会学习论的德育思想社会学习论是以行为研究为主线探讨道德及道德教育问题的理论。该理论着眼于儿童青少年的道德发展与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为儿童青少年的问题行为的预防及矫正提供帮助。主要代表人物:班杜拉1关于观察学习(替代性学习)观察学习(亦称为替代学习)。是指个体(学习者)通过观察他人(榜样)在一定情境中的行为及其所受到的强化而完成的学习过程。 第33页,共36页。2、关于榜样示范榜样示范对儿童品德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儿童的道德认识和行为习惯 。第34页,共36页。3关于强化在学校德育中的作用德育中的强化可以是直接强化、间接强化(即替代性强化)和自我强化。直接强化 是指外界因素对学习者的行为产生直接强化。 间接强化 即替代性强化,是指个体通过模仿某人的行为被强化而使自己的行为获得某种强化。自我强化 是指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