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秋中东局势动荡与西方的干涉主义_第1页
年秋中东局势动荡与西方的干涉主义_第2页
年秋中东局势动荡与西方的干涉主义_第3页
年秋中东局势动荡与西方的干涉主义_第4页
年秋中东局势动荡与西方的干涉主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与西方的干涉主义1一、中东局势动荡的原因二、对利比亚的武力干预和对叙利亚的干涉三、国际干预的双重标准四、中东局势动荡的透视 2 中东地区,包括阿拉伯国家,还包括伊朗、土耳其、以色列和塞浦路斯。 阿拉伯国家是指以阿拉伯民族为主的国家。这些国家有统一的语言阿拉伯语,有统一的文化和风俗习惯,绝大部分人信奉伊斯兰教。 阿拉伯国家共22个,总面积约1426万平方公里,人口约3.4亿,包括:西亚地区的12个国家:巴勒斯坦、约旦、叙利亚、黎巴嫩、沙特、伊拉克、科威特、巴林、卡塔尔、阿联酋、也门和阿曼;北非的7个国家:埃及、苏丹、利比亚、摩洛哥、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和毛里塔尼亚;东非地区的2个国家:吉布提和索马

2、里以及太平洋西部的1个国家:科摩罗。3 阿拉伯国家的政体不尽相同,共有8个君主制国家(其中,沙特和阿曼实行君主专制,阿联酋为特殊的联邦君主制,约旦、科威特、巴林、卡塔尔、摩洛哥等5国为君主立宪制),埃及、苏丹等14个国家为总统共和制。 君主制国家“王位”传承为世袭制,或传位给兄弟,或由儿子继承;而共和制国家,则由选举产生,不过近年来也出现了父传子的现象。 中东不仅因地处欧、亚、非三大洲交界处而独享重要战略地位,还是世界石油和天然气的主要生产地,有苏伊士运河。正因为如此,中东地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就成了大国争夺和美国谋求霸权之地。4 10年初到目前为止,中东地区持续动荡,先是突尼斯、埃及、利比亚

3、,接着是巴林、阿曼、也门和叙利亚等国家。 一、中东局势动荡的原因 1内部问题 分配不公、贫富悬殊(特点) 以埃及为例,占埃及总人口20%的富裕阶层占有社会财富的55%;占人口20%的中产阶层占有社会财富的27%;占人口60%的低收入和贫困阶层只拥有社会财富的18%。2009年埃及GDP为1621.4亿美元,但是穆巴拉克执政三十年,其家族的财产居然高达500亿-700亿美元。5 阿拉伯国家的财富增长主要来自石油等资源,但是,资源带来的财富没有能够大体公平的分配。没有计划生育法律的阿拉伯国家,剧增的人口差不多都是“贫下一代”,加剧着从“经济增长”和“资源开发”中没有相对受益的大多数人与主导财富结构

4、的统治集团的矛盾。阿曼的示威群众提出的要求就是“把石油收益平均分配给全体阿曼人”。 6 失业率攀升 这是年轻人不满乃至上街示威的重要原因。阿拉伯穷国的失业率一般都在30%到40%,甚至更高。 腐败现象严重 再以埃及为例,贪污受贿、收回扣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埃及人的工资很低,公务员的月工资一般不会超过人民币1500元。这在埃及属于中下等收入。然而,一些官员却常常能住好楼房、开好车。7 体制僵化,改革滞后 阿拉伯国家的领导人大多执政多年。83岁的穆巴拉克在位近30年,突尼斯本阿里总统当政23年,萨利赫在也门掌权33年,利比亚的卡扎菲1969年上台执政42年。另外,“世袭制”也在阿拉伯世界普遍存在。

5、巴林人在游行时高喊“我们只有一个要求,暴君倒台!” 沙特阿拉伯的100多个学者、民主分子和商人在互联网上发表声明,呼吁沙特进行重大改革,包括推行“君主立宪制”。 2.外部原因 上述导致中东动荡的原因的出现,与现行的西方主导的国际体系特别是与美国有着重要的关系。 8 首先,有学者指出中东国家掉入了西方主导的全球化的陷阱 国家之间角逐富强,说到底实际是各个国家产业水平在世界产业链中位置的竞争,毫无疑问就是那些具有一定规模和水平的工业化的国家,能够生产出高附加值产品的国家,才能真正地走向富强。当年不管是英国、美国、德国,包括日本,它们在崛起过程中,都注意到发展本国的民族工业对于实现富强的重要性。它们

6、在制定经济政策的时候,往往是先保护后开放,也就是说,等本国的民族工业壮大到相当程度,能够与国外的民族工业进行竞争和获胜的时候,它才推动对外开放。从这个意义上说,保护主义事实上是西方崛起的一个秘诀。 9 但是,在西方推行的经济全球化中,发达国家迫使发展中国家开放。那些还没有建立起自己民族工业的国家,如果按照西方的意愿立即开放,就得用自己的低附加值产品与发达国家的高附加值产品进行交换。中东国家就是这样做的。由于它们富有石油,可以用石油与发达国家的工业制成品交换。这个看上去公平的自由贸易背后暗含着残酷性和不平等性。 中东国家没有自己的民族工业,引发了国家财富的持续地向外流失。它们把好不容易从地下挖出

7、石油赚的钱,反过来买了美国的债券,支援了美国的经济建设,或存在西方国家的银行中;要么就是用来购买奢侈品;还需要进口大量的商品,哪怕像农副产品,更不用说日用品,汽车、电子产品,都是从国外进口。这是一个财富外流的过程。10 尤其是西方主导的全球化,“通过全球化的能源基础石油,形成了阿拉伯统治集团和西方金融资本、石油政治势力的盘根错节的利益勾结。这些中东统治者,几乎无一例外,把他们攫取的国内财富存在了西方的金融系统中,而不是留在国内。”因而出口石油主要是富了中东国家的统治者。 上述情况的存在,是中东国家财富主要由统治集团掌握、分配不公、贫富悬殊、失业率攀升、腐败现象严重的根源。11 其次,中东国家体

8、制僵化,这也同美国等西方国家有着重要关系。 历史原因是中东在二战之后的局势使然。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争夺领土,共爆发五次中东战争,使其国内激进民族主义抬头,强人政治乘势而起。在一个相对短暂的时期里,强人政治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国家集中力量抵抗外侮。穆巴拉克是空军将领出身,他统治下的埃及就是这一情况。 现实原因是美国等西方国家希望中东局势稳定,大笔军援以及政治支持,使这些国家由一些符合美国利益的政客长期掌权。 12 最后,中东地区动荡也同此次金融危机后美国中东战略的调整有关。 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迫使奥巴马上台后在中东战略上采取守势,特别是美军从伊拉克撤出,成为新世纪美国中东战略收缩的标志性事件。二

9、、对利比亚的武力干预和对叙利亚的干涉 对于中东地区的动荡,美、英、法和北约对利比亚实施了军事打击。13 1 它违反了国际法规定的避免使用武力的原则 首先,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禁止威胁使用或使用武力一直是世界秩序和国际法的核心内容。依据国际法中避免使用武力的要求,解决国际争端强调要优先采取和平手段,只有在用尽各种和平手段均无济于事的极端情况下,才能动用武力,而动用武力也只有两种合法的例外, 一是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使用武力; 一是根据联合国宪章第51条行使自卫权。14 然而,在现实中这一核心内容经常遭到冲击,特别是冷战结束后,美国等西方国家绕过联合国的批准,先后发动了科索沃、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对主

10、权国家进行武力干预,公然违背国际法。 此次利比亚局势出现动荡后,由美、英、法和北约主导对利比亚展开了军事行动,又一次违背了这一原则,因而未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支持。15 欧盟的第一大经济体德国对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有关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的决议投了弃权票,并拒绝参与联军针对利比亚的军事行动; 尤其是北约唯一穆斯林成员国土耳其强烈反对直接军事干预。 阿盟对武力干预提出质疑; 由 53个国家组成的非洲联盟坚决反对军事干预,呼吁立即停止轰炸利比亚地面目标的行动。16 其次,根据国际法规则,在武力使用上,必须遵守只能以保护平民而非推翻政权为目的、不得介入一国内战、不得超出必要限度、不得采用违反战争法的作战手

11、段等。否则,其合法性难免要受到质疑。 此次对利比亚的军事打击,超越和滥用了联合国第1973号决议关于设置禁飞区的授权。武力打击的理由一开始是保护利比亚平民,后几度变更,改为推翻利比亚政权。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对卡扎菲政府军地面部队实施打击后,其在实质上已经介入利比亚内战。这些构成了国际社会对军事打击利比亚的质疑。17 2避免使用武力的原则在现实中特别是在冷战结束后屡受冲击的原因 一是国际力量的不平衡。发达国家主权运作的稳固和完善使得它们在国际关系中处于主动和有利的地位。 由于发展中国家经济不够发达,内部体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弊端以及对外部世界存在着相当的依赖性而形成了主权保障的脆弱性,所以在与发达

12、国家的关系中,落后国家的主权不仅不能得到应有的尊重,还常常受到发达国家的干预甚至是武力干预。18 二是强权政治的存在。近代,资产阶级在反封建的斗争中,提出和确立了国家主权。后来主权范畴为发展中国家所普遍接受。“但随着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绝对主权理论、主权平等原则成了西方列强向海外扩张的障碍,于是主权消亡论、主权过时论应运而生。”美国等西方国家开始打着“人道主义”和“反恐”等旗号,无视联合国宪章的有关规定和联合国的存在,肆意进行国际干预甚至武力干预,这是强权政治在当今国际社会的主要表现。19 三是冷战思维的影响。冷战结束后,美国在欧亚用于遏制苏联社会主义的军事同盟北约和美日军事同盟不仅没有解体,

13、反而进一步扩大和强化。通过参与对南联盟、阿富汗和此次对利比亚的军事行动,北约已演变为进攻性的军事集团。 这一热衷于强化军事同盟、崇尚军事实力的做法,仍然没有摆脱冷战思维。20 3现实证明对主权国家动辄使用武力并非解决危机的有效途径 1999年35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的轰炸,造成了之后国家的分裂。2003年,南联盟更名为塞尔维亚和黑山,2006年6月3日,黑山宣布独立,2008年6月科索沃宣布从塞尔维亚独立,使原南联盟一分为三。需要指出的是,科索沃的独立只得到美国和一些西欧国家的承认,并未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承认,也未得到联合国的承认。 21 2001年10月7日,以美国为首的联军针对阿富

14、汗基地组织和塔利班发动了阿富汗战争。它被称为美国发动的一场历时最长和最失败的战争。战争至今已经整整11年,投入了10多万兵力,虽然美国在最后关头捉住了本拉登,但阿富汗基地组织和塔利班恐怖组织仍然活跃。战争已持续了11年,再也打不下去的美国甚至不得不与塔利班谈判。 22 2003年3月,美国以“反恐”为名,发动了伊拉克战争,投入兵力13万,军费高达7 630亿美元,超过朝鲜、越南战争的费用。2010年8月底,美国从伊拉克撤出全部战斗部队,伊拉克组建新政府,但国内安全局势仍不稳。伊拉克则存在着激烈的宗教和种族对立和仇杀。他们或许在反对萨达姆方面会有共识,而一旦共同的敌人倒下,便立即相互大打出手,国

15、家则自然陷入混乱之中。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利比亚的武力干涉,使利比亚由一个生活水平居非洲第一的稳定富足国家陷入一片混乱,“后卡扎菲时代”的利比亚政局很可能成为西方的附庸和挺进非洲的桥头堡。23 4.中国的立场 反对绕过联合国的武力干涉 对于叙利亚的动乱,中国和俄罗斯寻求和平解决,美国等西方国家在联合国安理会上两次提出谴责和制裁的决议案,均被俄罗斯、中国否决。对此国际上有着两级看法: 中东地区媒体认同中国和俄罗斯向“西方干预主义”说“不”,对全球和平稳定所具有的积极意义。24 而美国、德国、法国和英国等西方强国却对中俄的否决票充满敌视。英国政府称俄中“要为叙利亚今后发生的暴力负责”,美国更是

16、屡次斥责中俄动用否决权,国务卿希拉里甚至在公开演说中指责中俄“未能与和平示威者站在一起”,中俄必须给“为自由、人权而战的人们拿出其解释”。 中国为什么要行使否决权,正如国际舆论指出的:中方此举要达到的直接目标,具体地说,就是阻止西方对叙利亚可能进行的军事制裁,防止西方部署和实施中东军事计划的合法化,遏制西方用军事手段粗暴干涉别国内政的野蛮做法。25 联合国安理会12年3月达成共识,包括俄罗斯和中国在内的15个成员国,同意全面支持联合国叙利亚特使安南提出的六项和平建议,要求叙利亚政府立即停止所有暴力与侵犯人权行为。 然而,由于西方公开和暗里对叙利亚反对派的支持特别是武力援助,致使叙利亚政府军和反

17、政府武装力量军事冲突不断,安南提出的六项和平建议已不可能实施,叙利亚陷入了长期的内战中。26 三、国际干预的双重标准 在国际干预的问题上,不仅避免使用武力的原则屡受冲击,而且国际干预的双重标准长期存在。 其中美国对卢旺达“人道主义危机”的态度,一直为国际社会所诟病。1995年,卢旺达、布隆迪部族间冲突,造成人间惨剧,几十万人死亡,美国采取了漠然的态度,没有任何行动。 1999年,美国为首的北约以处理“人道主义危机”为由,对南联盟实施空中打击,这与美国对卢旺达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不同的处理方法是由美国战略利益所决定:美国在卢旺达、布隆迪没有重大的利益,而其对南联盟干预背后隐藏的战略意图却非

18、常明显,这就是美国欲消除北约继续东扩的障碍,将西方势力扩展到整个巴尔干半岛,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进一步加强美国在欧洲的主导地位。 27 1中东地区的动荡凸显了国际干预的双重标准 第一,同样是专制统治,美国长期与沙特、埃及等国家交好,而对伊拉克大打出手。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美国一直力图主导中东地区,其在这一地区的主要战略利益包括三个方面: (1)石油利益,通过控制这一地区的石油达到垄断世界石油资源及其运输通道的目的; (2)支持以色列,试图通过主导巴以和谈,维持美国在中东的主导地位; (3)“911”事件后,美国的战略利益加上了反对国际恐怖主义。28 从实现这些战略利益出发,美国在支持其

19、战略利益的亲美国家和反美国家之间划线,对于前者不仅不谈人权民主问题,还大力扶植,形成紧密的关系,对于后者则以人权民主为幌子,去之而后快。 首先,和亲美的石油出口国形成了利益勾结。在中东和北非,沙特政权较为保守,带有封建色彩,实行的是君主专制。妇女不仅没有参政权,甚至基本上没有工作的权利。2003年至2004年间,沙特逮捕了要求推行君主立宪制的民主分子。 但是,由于沙特亲美以及沙特是世界上最大的三个产油国之一,因而美国与其有着密切的合作,长期保持着盟国关系。29 沙特阿拉伯是美国中东政策双重标准的象征,在民主还是专制的选择中,美国一向是只要亲美,即使是独裁政府美国也要支持。沙特正是美国这种矛盾的

20、中东政策的浓缩。 其次,美国通过长期扶持支持其中东政策的国家,得以维持其在中东地区的利益。埃及是阿拉伯国家中第一个承认以色列的国家,穆巴拉克政权同以色列1979年签署了和平条约,该条约事实上是以色列地区安全战略的支柱。埃及穆巴拉克的统治还有助于缓和以巴冲突并抗衡伊朗在该地区的势力。 30 穆巴拉克在埃及实行的是30年不变的极权统治和专制的国家治理方式,并利用权力积聚了巨额的家族财产。但是由于他积极支持美国的中东政策,两国关系一直密切。埃及得到的美国军援在世界上仅次于以色列,美埃两军交往也有30多年的历史。事实上,正是这些大笔的军援以及政治支持,才使符合美国利益的如穆巴拉克这样的政客长期掌权,反

21、过来,这些政客对以色列的支持又帮助美国实现了其中东政策。31 最后,近10年来,美国针对伊斯兰教极端势力所进行的“反恐”斗争,也得益于当地强人政权的支持,强人政权被认为更有能力压制伊斯兰教极端势力。 对于美国同这些亲美的国家的关系,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在中东和阿拉伯世界,离开了美国和西方的因素,就会很难理解这些政权是如何得到生存和发展的。除了少数政权(如伊朗)。也就是说,多数政权只是美国西方主导下世界体系的一个内在部分。” 32 对于同一地区的反美国家,美国则采取了截然相反的做法。2003年,美国小布什政府以“反恐”为名,发动了伊拉克战争。小布什在第二任内则以推广人权民主为由,为伊拉克战争作

22、辩护,称美国发动伊战是为了推翻萨达姆的专制统治。其真实的目的是要除掉敢于同美国叫阵的萨达姆政权。萨达姆政权虽然构不成对美国的现实威胁,但对美国称霸中东却是一个现实的挑战。33 通过征服伊拉克,美国可以整治整个中东,震慑伊朗、叙利亚和利比亚,对巴以双方进行诱压,启动中东的和平进程,维护美国在中东的主导地位。美国绕过联合国安理会对伊动武,就是试图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美国还把反美的伊朗、叙利亚和利比亚等国家称为“邪恶国家”,大力攻击其人权民主问题。 第二,同样发生动荡,对利比亚,美国明确提出推翻卡扎菲政权,对其他国家,奥巴马政府则提出要推动这些国家革新而非革命,要改革而非推翻其政府。34 美国对亲美的

23、国家,例如巴林、约旦、也门的动荡,采取了与利比亚不同的做法。如巴林出现动荡后,巴林政府在沙特出兵的帮助下,对示威抗议的人群进行了武力镇压,美国对此默不作声。 美国所以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究其原因,仍然是利益问题。对于战略盟友,奥巴马政府态度温和,没有实施军事干涉,而对于长期反美的利比亚,则态度强硬,武力干涉,要求卡扎菲下台。35 第三,美国打着人权民主的旗号干涉别国内政,对自己的人权问题却视而不见。 美国以推行人权民主为伊拉克战争作辩护,指责萨达姆进行种族屠杀。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伊拉克战争中美国发生了“虐囚”事件,随着照片在互联网上的广泛传播而引起公愤。美国还在战争中大量杀害平民。维基揭密网站

24、2010年10月2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03年3月至2009年底,在伊拉克战争中,有28.5万人伤亡,至少10.9万人丧生,其中63%为平民。据华盛顿邮报2010年10月15日报道,伊拉克人权部2009年发布的报告说,2004年1月至2008年10月31日,共有85 694名伊拉克人丧生。总部设在英国的伊拉克尸体计数组织称,自美军入侵伊拉克以来,共有12.2万名平民丧生”。3612年9月,为抗议一部诋毁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电影在美国一些地方上映,中东以致整个伊斯兰世界都爆发了反美的示威游行。驻利比亚班加西的美国领事馆和驻埃及的美国大使馆在九一一恐怖袭击11周年当天分别遭示威者攻击,上任不

25、到几个月的美驻利比亚大使史蒂文斯和该领事馆三名官员罹难。 引发抗议示威的影片名为穆斯林的无知(Innocence of Muslims),由56岁的以色列裔美国人巴希勒制作兼导演。巴希勒是犹太人,他曾在接受采访时,称回教是“一种癌症”。37 深层原因:仅仅是一场电影引发的愤怒吗对穆斯林来说,伊斯兰教是一种宗教和生活方式,是一种观察和看待世界的价值基础;而对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来说,伊斯兰教却意味着一种异质文化,是一种他者的存在。 或许不是“文明的冲突”,而是隐藏在文化差异中的政治操控制造了对立;也可能不是对言论自由的保护,而恰恰是被言论自由的名义包裹的歧视,滋养了西方社会对穆斯林的偏见。 历史事

26、件:近年来,穆斯林世界的抗议2005年,丹麦最大的报纸日德兰邮报刊登了侮辱穆罕默德的漫画,引起伊朗等国持续数周的抗议和抵制西方产品的活动;2011年,美国佛罗里达州牧师特里琼斯焚烧古兰经,再次引起伊斯兰世界的不满和抗议;2012年以来,在阿富汗先后发生驻阿美军烧毁古兰经等事件,在阿富汗引发大规模骚乱和袭击,造成多人伤亡。38 2如何认识西方国际干预的双重标准 首先,双重标准暴露了美国等西方国家推行人权民主的虚伪性。美国等西方国家之所以以“人权卫士”、“民主楷模”自居,高举人权民主的旗帜进行国际干预,除了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使然,还因为与赤裸裸地干预主权国家内政相比,它可以使干预者站在道义的制高点。

27、然而,正是干预的双重标准充分暴露了美国等西方国家自诩“人权卫士”、“民主楷模”的虚伪性。39 其次,双重标准还暴露出,打着人权民主的旗号干预主权国家内政,越来越成为美国等西方国家获取自己战略利益的重要工具。通过上述对双重标准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美国等西方国家完全是按照是否有利于自己的战略利益来进行国际干预的。 由于人权民主的旗号成了西方获取自己战略利益的工具,所以比起关注改善自己的人权问题来,美国更乐于关注别国的人权,更愿意对别国的人权问题说三道四,并希冀以此站上道义的制高点,增强软实力,获取自己的战略利益。40 再次,实行双重标准,常常使干预者陷入尴尬的境地。这一地区最典型的表现就是

28、,在美国推动“大中东民主计划”的过程中,哈马斯在加沙地区的选举中胜出。美国认为哈马斯是恐怖组织,因此,对于这一选举结果采取了拒绝接受和不支持的态度,但又无法改变这一选举结果。 最后,双重标准的实质是霸权利益至上。如上所述,美国所以长期支持埃及的穆巴拉克政权,是因为他在美国实施中东政策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但是当埃及局势动荡,穆巴拉克大势已去的时候,美国就毫不犹豫地转向反政府势力一边。其中的逻辑就是维持霸权的实用主义。41 四、中东局势动荡的透视 1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将进一步下降 中东秩序的核心是40多年来坚如磐石地存在于中东的美国这块基石,而如今基石已经开始松动。不仅美国开始从伊拉克和阿富

29、汗撤出,冷战时代美国中东战略的核心角色以色列、埃及和沙特阿拉伯三国也已不再完全顺应美国。 美国进攻伊拉克的结果是导致了伊朗出现艾哈迈迪-内贾德领导的保守强硬派政府,从而使以色列出现了与之相对抗的拒绝中东和平路线的内塔尼亚胡政府。并且,在埃及的混乱中,美国最终放弃了作为美国盟友的穆巴拉克,这增加了沙特阿拉伯对美国的猜疑和不信任感。42 美国未来仍将是中东地区的主导者,但不再是唯一有决定权的国家,部分新兴工业化国家对该地区的影响力将有所增强。 美国从伊拉克撤军,标志着其在这一地区的军事影响力下降。 由于美国经济实力的下降,使美国在中东地区的经济力量进一步削弱。美国曾经是海湾国家的重要贸易伙伴,但现

30、在情况已经改变了。43 沙特阿卜杜拉国王自2005年开始便奉行“向东看”的政策,与远东国家的贸易额超过了600亿美元。沙特将其2009年生产的原油的57出口到远东,只有14输往美国。 目前,中国超越美国,成为卡塔尔和阿联酋更大的贸易伙伴。卡塔尔几乎1/4的贸易是与中国进行的,与美国的贸易额相比之下只占略超5。同样的,阿联酋与中国、印度和韩国的贸易额占贸易总额的37。 从实行双重标准的角度分析,美国在这一地区的影响力,继它的军事、经济影响力均下降之后,其软实力也将进一步下降。44 奥巴马上任后不久即赴开罗发表演说,发誓要改善美国与伊斯兰世界的关系,尽快结束伊拉克战争,公开承诺在其任内不会再对伊斯

31、兰国家宣战。如今军事干预利比亚,实际上公开违背诺言,也将冲击美与伊斯兰国家关系 。 由于美国在软硬实力、经济贸易方面在中东的影响力都在下降,再加上当前的中东动荡,一个新的中东正在形成。 新中东将不再只效忠于美国等西方国家。北非的革命(突尼斯本阿里总统和埃及的穆巴拉克已经被推翻,逃往国外)、土耳其的自信、伊朗的不妥协和伊拉克的大失败,正在塑造新的中东地缘政治结构。西方国家会发现,最后在中东出现的战略局势将是不容易应对的。45 2中东动荡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令人担忧 中东是世界的是油库,2009年,中东地区累计探明的石油储量达1032亿吨,占全球总探明储量的55.6%;原油日产量2000多万桶,占世界

32、日均产量的近1/3。天然气储量也极为可观,仅海湾国家就有48万亿立方米,约占全球储量的33.4%。 中东地区的石油供应是世界经济的生命线。埃及的苏伊士运河更是世界贸易的动脉与咽喉,通过运河的航运吨位占世界石油贸易量的90%以上。46 目前这一轮的动荡,最重要的不是现政府、现政权的倒闭,而是在这之后,能不能够产生强势的长期稳定的新的政府。如果没有办法产生出一个新的维持局面的政权的话,那么短期的政治动荡。可能变成一个长期的无政府状态。一旦走到了这一步,会使所有外部的投资撤出。这对于石油的长远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 (例如伊拉克,伊拉克战争之前石油一桶23美元。而伊拉克战争的过程,包括炸掉油管,战后的

33、无政府的状态,政治的动乱,其实是推高了整个全球石油的价格。)47 3经过这次中东的动荡,中东国家不仅不可能建立美国等西方国家期待的西方民主,反而极端仇视西方的伊斯兰势力趋于活跃,以色列将更加孤立 纵观整个伊斯兰世界,岂今为止还没有一个成功的民主国家,就是被认为成功的土耳其,也总是屡屡选出伊斯兰色彩浓厚的政府,一个重新伊斯兰化的土耳其已开始浮现,这应该是理解土耳其和以色列近年关系高度冲突的背景。不仅土耳其,只要是举行选举的伊斯兰国家,获胜的往往是伊斯兰政党而非世俗政权。上世纪九十年代的阿尔及利亚(军方后来取消选举结果,引发内战,导致二十万人死亡),后来的巴勒斯坦(哈玛斯)、黎巴嫩都是如此。 。

34、48 刚刚被“解放”的突尼斯和埃及,民意支持率遥遥领先的都是伊斯兰政党,一个不无讽刺的发展,是欧美近年操控阿拉伯政权更易的三个国家伊拉克(就是美国控制下的伊拉克,也产生了亲伊朗的什叶派政权。所以当西方对叙利亚施压时,伊拉克总理却和伊朗(同为什叶派政权)站在一起)、利比亚(新领导人贾利勒宣布,伊斯兰教法典是未来利比亚法律的基础)、叙利亚,其共同结局都会是世俗专制政权被宗教民粹势力取代,加剧了大中东的宗教化趋势 。 总之,阿拉伯世界民主化的最重要结果,是伊斯兰政党和组织开始进入政治主流,因此会加剧欧美与伊斯兰世界之间的文明冲突布局,成为对西方世界的重大政治挑战。 49 实际上美国还应该正视一个现实

35、:中东民主化并不符合美国的利益。通过民主上台的伊斯兰势力反美举措更有了民选合法性的外衣,各种反西方的思潮更可以合法地大行其道。就是世俗而亲西方的政党为了选票也不得不迎合民意。埃及革命后,接管政权的军方连续出台反以色列的政策就是明证。为抗议以色列打死五名士兵,愤怒的埃及人冲进以色列使馆所在大楼,放火焚烧,造成三人死亡,以色列大使被迫撤离。昔日美国扶持下的中东盟友纷纷与以色列反目。 取代了威信扫地的世俗专制政权的正是政治化的伊斯兰教。它借助的不仅是宗教,还有被腐败的精英们破坏了的公正,而这对极其贫困的阶层极具吸引力。宗教因素不仅对获得选民手中的选票有意义,也是有力的动员力量。50 4这场看似声势浩

36、大的中东剧变,不可能使地区国家真正走向复兴之路,而仍将是西方大国政治的牺牲品 西方干预使“阿拉伯动荡潮”性质变色,阿拉伯复兴之路更加艰难 这次中东动荡本来是一场内生性动荡,其起因主要是内因主导,民众抗议重点也主要针对国内当权者。但由于发生动荡的国家多数是亲西方国家,因此中东动荡使西方在中东维系多年的既得利益受到很大冲击。西方国家在经历了短暂的彷徨、游移之后,开始有意借机重塑中东秩序,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最大限度地维护自身利益。51 对沙特等海湾国家竭力保护现政权,鼓励、纵容政府镇压民众抗议; 对埃及、突尼斯、也门等发生严重动荡,局势难以收拾的国家,则因势利导,力图使其未来走向纳入西方轨道; 而对利比亚、叙利亚、伊朗等反西方或与西方关系不睦的国家,则推波助澜甚至直接进行军事打击。 然而,西方出于利己目的进行的外部干涉,使地区局势更加复杂。52 尤其是2011年3月北约发动的利比亚战争,标志着中东政治抗争开始变味,进入到西方武力干预、强行塑造地区格局的新阶段。表面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