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史》模拟考试测试卷_第1页
《中国教育史》模拟考试测试卷_第2页
《中国教育史》模拟考试测试卷_第3页
《中国教育史》模拟考试测试卷_第4页
《中国教育史》模拟考试测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教育史模拟考试测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我国古代学校的萌芽是( ) A.序B.校C.庠D.成均(正确答案)答案解析:我国古代文献中所记载的最早的学校类型有成均之学和虞庠之学,从内容和人员来看,成均之学已体现出专门化的倾向,成为我国古代学校的萌芽。2.西周时期成均之法的掌管者是( ) A.大司徒B.大司乐(正确答案)C.乡师D.乡大夫答案解析:西周特设大司乐一职,培养西周的音乐事务及音乐人才,以乐德、乐语、乐舞教育国子。3.孔子认为教育的社会目标是( ) A.学而优则仕(正确答案)B.培养君子儒C.施仁政D.上说下教答案解析:孔子主张通过教育培养从政人

2、才,另一方面致力于通过教育来培养“君子儒”;“学而优则仕”:是教育的社会目标,培养“君子儒”是教育的个体目标。4.中国古代教育家中著名的“染丝说”的提出者是( ) A.墨子(正确答案)B.孔子C.孟子D.荀子答案解析:墨子以染丝为例来说明环境和教育对个体发展的重要作用,即“染丝说”。5.汉代的选拔制度是( ) A.察举制(正确答案)B.九品中正制C.乡举里选D.科举制答案解析:察举制是汉代选拔官吏的制度,由地方官根据朝廷所定科目和选拔标准,向朝廷荐举,经过考核,任以官职。6.被称为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艺术专科学校是( ) A.四姓小侯学B.鸿都门学(正确答案)C.宫廷学校D.贵胄学校答案解析:

3、鸿都门学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艺术专科学校。7.熙宁、元丰兴学时期,王安石改革太学而创设的学校教育管理制度是( ) A.分斋教学法B.三舍法(正确答案)C.积分法D.升斋等第法答案解析:熙宁、元丰兴学的主要内容有改革太学管理制度,创设“三舍法”,即将太学分为外、内、上三舍,学生依据其学业成绩一次升舍。8.朱熹认为,小学阶段是( ) A.5-13岁B.6-12岁C.7-14岁D.8-15岁(正确答案)答案解析:朱熹把8岁至15岁归为小学教育阶段,朱熹十分重视这个阶段的教育。9.蔡元培提出五育并举这一教育方针的文章是( ) A.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B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正确答案)C.实施义务教育初步

4、计划D育才三方针答案解析:教育总长蔡元培发表了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提出“军国民教育”、“实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10.陈鹤琴的教育理论可以用三个字来概括,即:( ) A.“活教育”(正确答案)B.“新教育”C.“做中学”D.“心即理”答案解析:陈鹤琴在江西泰和创设我国第一所幼稚师范学校一一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明确提出“活教育”理论主张。二、多选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11.韩愈关于教师任务的主张有( )A.传经B.传道(正确答案)C.传艺D.授业(正确答案)E.解惑(正确答案)答案解析:韩愈认为教师的任务和职责:“师者

5、,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12.造成北宋书院兴盛的主要原因有( )A.官学废弛(正确答案)B.重文轻武(正确答案)C.古文运动(正确答案)D.佛教禅林(正确答案)E.活字印刷术(正确答案)答案解析:北宋书院兴起的原因:教育方面,官学废弛;政治方面,实行重文轻武政策,敦尚教化,崇儒兴学;文化方面,封建社会进入成熟期,古文运动深入发展和道学的兴起展;佛教禅林对书院的教学组织产生了明显的作用;技术方面,继唐朝雕版印刷术之后,宋人毕昇发明了使用胶泥制作活字的活字印刷术,促使书籍的批量生产更进一步。13.以下蒙养教材中,以识字为主的综合性读本有( )A.唐诗三百首B.弟子规C.千字文(正确答案)D.百

6、家姓(正确答案)E.三字经(正确答案)答案解析:蒙养教材的种类:以识字为主的综合性读本:以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为典型代表。14.“百日维新”中的教育改革有( )A.筹办京师大学堂(正确答案)B.改书院为学堂(正确答案)C.筹办专门学堂(正确答案)D.废除八股考试(正确答案)E.改革科举制度(正确答案)答案解析:“百日维新”中的教育改革:筹办京师大学堂、改书院为学堂、筹办专门学堂、筹办书局,奖设报馆、废除八股考试,改革科举制度。15.新文化运动促发了教育观念的转变,表现为( )A.教育的个性化(正确答案)B.教育的平民化(正确答案)C.教育的实用化(正确答案)D.教育的科学化(正确答案)E.教育的

7、平等化答案解析:教育观念的更新主要表现为:教育的个性化、教育的平民化、教育的实用化 、教育的科学化。16.关于平民教育的内容,晏阳初主张的四大教育有( )A.文艺教育(正确答案)B.健康教育C.生计教育(正确答案)D.卫生教育(正确答案)E.公民教育(正确答案)答案解析:平民教育的内容:文艺教育(平民文学与艺术教育)、生计教育、卫生教育、公民教育。三、判断改错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7.夏代的西序为大学。 对错(正确答案)答案解析:小学。18.把儒者分为俗儒、雅儒、大儒三个层次的人是老子。 对错(正确答案)答案解析:荀子。19.唐代科举考试的考生主要来源于“生徒”和“书

8、生”。 对错(正确答案)答案解析:乡贡。20.汉代的官邸学可分为两种:贵胄学校和宫廷学校。 对(正确答案)错答案解析:说法正确。21.颜氏家训的作者是颜之推。 对(正确答案)错答案解析:说法正确。22.监生历事制度是首先使用于元代。 对错(正确答案)答案解析:明代。23.中国教育史上记载最早的儿童识字课本是史籀篇。 对(正确答案)错答案解析:说法正确。24.“学校,人才之本也。”出自王安石。 对错(正确答案)答案解析:颜元。25.辛亥革命后(1912年),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 对(正确答案)错答案解析:说法正确。26.近代第一部由国家公布并且正式实施的学制是癸卯学制。 对(正确答案)错答

9、案解析:说法正确。27.在晓庄的乡村教育实验中,陶行知创造性提出了他的“劳动教育理论”。 对错(正确答案)答案解析:生活教育理论。28.为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严复极力主张“鼓民力”、“开民智”和“变民风”。 对错(正确答案)答案解析:新民德。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29.六经答案解析:答:是孔子编纂整理编写的教材,分别为诗书礼乐易春秋,被后世尊称为“六经”。30.三纲五常答案解析:答:是西汉董仲舒提倡的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所谓“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所谓“五常”即“仁、义、礼、智、信”。31.贡生制答案解析:答:是元代国子监选拔优秀生源直接

10、授予官职的制度。国子监坐斋三年以上的生员可充贡举,获得与举人同等的资格;其中最优秀的六人可直接授予官职。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32.简述稷下学宫的办学特点。答案解析:答:(1)稷下学宫是一所集讲学、著述、育才活动为一体兼有咨议作用的高等学府;(2)主要特点有:“不治而议论”的办学方针;(3)“游学”与“期会”的教学组织形式;(4)地位尊崇的教师政策;(5)平等开放的学术氛围。33.简述董仲舒的文教政策。答案解析:答: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三大建议:(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的出发点和目的是巩固封建大一统的政治局面;(2)兴太学以养士,为了改变统

11、治人才短缺的局面,董仲舒提出由国家设立学校,培养贤士;(3)建立选士制度以选贤任能。34.简述宋代书院教育的主要特点。答案解析:答:(1)书院教育体系逐渐形成,作为一种教育制度已经确立;(2)书院大力提倡兼容并蓄、百家争鸣的学术研究,注重性理教育,促进了南宋理学的发展和学术文化的繁荣;(3)书院已出现官学化倾向,“以学舍入官”或朝廷拨款、赐书、赐学田等。35.简述洋务教育的历史意义。答案解析:答:(1)第一次建立了新型的学校。中国第一次有计划地派遣官费留学生;(2)改变了以读书做官为主的传统教育目标体系,把培养实用人才纳入培养目标;(3)第一次把“西学”纳入学校教育内容范畴,改变了以儒经为主的

12、传统教育内容体系;(4)促进了中国教育的转型,是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先声。36.简述与“癸卯学制”相比,“壬子一癸丑学制”有哪些进步。答案解析:答:(1)它缩短了教育三至四年,使教育易于普及;(2)取消了奖励毕业生科举出身的制度;(3)女子教育取得了一定地位,初等小学男女同学,中等以上学校专门设立女校;(4)在课程改革上。取消了忠君、尊孔的课程,增加了自然科学和生产技能的内容;(5)禁止体罚,尊重学生人格。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37.试分析评价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基本命题。答案解析:答:“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集中反映了他在教育目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

13、主张,反映了陶行知探索适合中国国情和时代需要的教育理论的努力。(1)内容:“生活即教育”,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社会即学校”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的范围论;“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的方法论;(2)评价: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一种大众的、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教育理论;生活教育理论体现了立足于中国实际,“去谋适合,谋创造”的追求。生活教育理论还是在教育观念的改变方面颇有建树的理论;“生活即教育”尽管在生活与教育的区别和系统知识传授方面有所忽视,但在破除传统教育脱离民众、脱离社会生活的弊端方面,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社会即学校”扩大了学校教育的内涵和作用,对传统的学校观、教育观有所改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