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全省各项民政事业新发展_第1页
编全省各项民政事业新发展_第2页
编全省各项民政事业新发展_第3页
编全省各项民政事业新发展_第4页
编全省各项民政事业新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编 全省各项民政事业新发展 一、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2007年,全省城乡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建立。从2007年1月起,全省城市低保标准在2006年保障标准基础上,提高10%,全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平均标准将由2006年的153元(每人每月)提高到168元。截至2007年12月底,全省城市低保保障对象达到72.1万人,月人均补差由上年底的每人每月85元提高到95元;农村低保对象达到148.54万人,月人均补差由上年的每人每月18元提高到20.6元;五保供养人数达到11.2万人。全省共下拨城乡低保、医疗救助和农村五保供养助资金10.67亿元,其中:中央7.9

2、亿元,省级2.77亿元。【城市低保】低保提标 省委、省政府决定,从2005年开始连续三年每年提高城市低保标准10%,2007年提标工作已于4月底全部落实到位,兰州市5区由209元提高到230元;嘉峪关和酒泉市肃州区等24个县(市、区)由157元提高到173元,庆阳市西峰区等3个县(区)由145元提高到160元,定西市安定区等6个县(市、区)由142元提高到156元,清水县等50个贫困县由125元提高到138元。省厅共下拨城市低保金6.4752亿元,(其中,中央补助4.81亿元,省财政列支1.6652亿元,不含临时物价补贴)。省委、省政府确定的连续三年每年提高城市低保标准10%的任务全面完成。临

3、时物价补贴 3月份下发了关于应对物价上涨 积极做好城乡社会救助工作的通知,8月份又与省财政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妥善安排全省城市低保家庭生活有关问题的紧急通知,分3次下拨了(物价)临时补助资金8013万元(其中中央5994万元,省列2019万元)。信息化建设 5月,对全省市、县两级低保专干进行了低保软件2.0版业务培训。9月18日,民政部召开了全国最低生活保障信息系统建设工作视频会议,要求实施最低生活保障信息系统项目一期工程。省厅两次下发通知,要求各市(州)切实加强领导,抓紧完成立项审批工作,认真组织项目实施。部分市(州)低保信息化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得批准。基层低保工作规范化建设 根据民政部关于开

4、展基层低保工作规范化建设活动的通知要求,省厅下发了关于开展基层低保工作规范化建设活动的通知,制订了基层低保工作规范化建设基本标准,在全省开展以“规范管理、优质服务”为主题的基层低保工作规范化建设活动。下发了关于评选推荐全省城市低保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的通知,全面总结城市低保十年来的工作,筹备了全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总结表彰会议。专项救助 与卫生部门配合搞好医疗方面的救助之外,还配合省教育、建设、广播电视、司法、房管等部门认定城乡低保家庭和低收入家庭,落实社会救助责任。兰州、嘉峪关、金昌、酒泉等多数地方对城乡困难家庭子女教育给予了程度不同的减免和救助,通过发放租房补贴、提供廉租房、租金

5、核减、资助建房等办法解决城市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对城乡低保家庭和城市低收入家庭取暖费予以补助和减免,为困难群众提供法律援助服务、减免各种费用、有效避免和挽回了困难群众的经济损失。各地在有线电视初装收视费、生活用水费等方面对城市困难家庭也给予不同程度的减免救助。【农村低保】 农村低保对象由上年的78.2万人增加到148.54万人,月人均补差由上年的每人每月18元提高到20.6元。农村低保扩面提标 省政府第103次常务会议决定:从2007年7月1日起,全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600元调整为685元,省级财政补助资金以2005年底绝对贫困人口148.54万为基数,由原来每人每月10元提高到15

6、元。截止12月底,全省13个市(州)和57个县(市区)出台了建立农村低保制度的规范性文件,已有148.54万人纳入保障范围,共下拨补助资金18117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18022万元,月人均补差20.5元。移民特困群众纳入农村低保 针对兰州等7市反映的移民生活困难情况,按照省政府要求,9月份会同省政府研究室、省扶贫办对移民生活状况进行了实地抽样调查,并将调查情况以甘民发200772号文上报省政府,提出将13.4万特困移民纳入低保范围的意见,获省政府原则同意。实施后使我省农村低保对象扩大至161万多人。重要会议 8月,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传达了国务院召开

7、的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了各地建立农村低保制度的经验,并对进一步搞好全省农村低保工作作出了安排部署。9月29日,省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做好农村低保工作的具体要求。【五保供养】五保供养 认真贯彻实施国务院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着力保障五保对象的基本生活,全省有11.2万人纳入五保供养范围。各级财政加大资金投入,省财政全年列支6720万元,对全省五保供养对象按照每人每年6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供养标准最高的达到年人均3500元,最低的为年人均960元。全省年人均分散供养标准为1292元,集中供养标准为1712元,比原供养标准

8、680元和1240元分别提高了612元和472元。 敬老院建设 紧紧抓住民政部实施“霞光计划”的时机,制定了农村五保供养服务设施建设“霞光计划”实施方案。从2007年起,省级财政每年预算安排800万元、省级福利彩票公益金安排700万元,用于农村敬老院建设;凡是省上安排灾民建房项目的县区,都优先将五保对象危旧房列入灾民建房计划进行改造,分散供养的五保对象危房也得到有效改善。全年共下拨农村敬老院建设补助资金1881万元,新建54所、改(扩)建10所敬老院所,维修敬老院7所。集中供养0.48万人,分散供养10.72万人。工作机制 10月25日,在武威市召开了“全省农村敬老院建设和服务管理工作现场会”

9、,总结交流了推进农村五保供养、农村敬老院建设和服务管理工作实践中积累的成功经验,分析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探讨了解决问题的途径,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农村五保供养和敬老院建设工作的目标和任务。并组织参观了天祝县岔口驿中心敬老院、民勤县苏武敬老院、凉州区双城敬老院。【医疗救助】城乡医疗救助全面展开,城乡医疗救助困难群众达到68.1万人次,其中资助特困群众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市基本医疗保险42.3万人次。全省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基本建立 根据甘肃省关于实施城市医疗救助试点工作的意见,全省 14个市(州)和大部分县(区)出台了城市医疗救助实施办法或依照省市规定开展医疗救助,标志着全省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基本建

10、立。全省全年救助农村困难群众56.4万人次,发放医疗救助资金6150万元,其中资助31万农村困难群众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市医疗救助11.67万人次,发放医疗救助资金1895万元,其中,资助11.3万城市低保一、二类人员参加了医疗保险。各地从实际出发,实行门诊救助与住院救助相结合、院前救助与院中院后救助相结合、全额救助与差额救助相结合,努力提高医疗救助实效,指导各地结合实际修改完善救助办法。配合相关部门,搞好医疗救助与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制度的配套衔接 配合卫生部门搞好医疗救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衔接,资助农村特困群众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继甘肃省城市低保人员医疗保险试行办法实

11、施后,各级民政部门积极配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在全省建立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资助城市一、二类低保人员参加城市低保人员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对享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城市低保人员医疗保险和新农合补助后个人承担费用仍然过重的城乡困难人员,及时给予医疗救助。协助卫生部门共同落实甘肃省省属医疗机构设置济困病床实施办法(试行),多渠道解决城市困难群众的就医困难。【解决六十年代精减下放人员的生活困难】派出工作组深入六十年代精减退职职工家庭,对他们的生活状况进行实地调研,并比照其他困难群体的生活补助情况,提出并上报了提高生活补助标准的意见,即对四类精减退职职工在2004年确定补助标准的基础上统一每人每

12、月增加100元。 (省厅最低生活保障处)二、救灾救济2007年上半年,全省大范围持续干旱,为建国以来全省干旱灾害中最严重的一次。干旱区面积占全省面积的近一半(48.%),全省受灾人口800多万人,饮水困难群众149万人。下半年,气候异常,局地强对流天气较多,暴雨洪水、冰雹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突出,局部地方受灾严重,并发生4.6、4.7级地震2次。9月以来,全省出现有气象记录以来从未有过的大范围、长时间连阴雨天气,局部地方出现降雪,农房倒损严重。据统计,各种自然灾害造成全省13个市(州)、85个县(市、区)、1700多万人(次)受灾,因灾死亡50人,紧急转移安置灾民4.9 万多人;倒塌房屋19

13、000多间,损坏67000多间;农作物受灾面积237万公顷,其中绝收68万公顷;因灾死亡牲畜1.4万多头(只);直接经济损失56亿多元。面对严重灾情,省厅立足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着力完善应急救援机制,突出狠抓各项救助工作规范,积极争取和及时下拨救灾资金,有效保障了灾区群众基本生活和社会稳定。全年共下拨救灾资金20642万元,其中,中央资金17300万元,省级资金2542万元,省长预备金800万元。【冬春荒情救助】 根据2006灾情突出表现在2007年春荒群众生活困难的实际,制定了春荒灾民救助方案,及时安排下拨春荒救助款5100万元。针对2007年灾害造成的冬令生活困难,做好灾情分析评估和救助方案

14、制定工作。【旱灾救助】 认真实施甘肃省旱灾处置预案,报请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抗旱救灾工作的紧急通知,将旱灾监测重点县由8个增加为15个,加强旱情监测和预警预报。争取省上先后紧急下拨旱灾专项救助资金1150万元,经多方争取,中央第一次增加了旱灾救助项目,下拨旱灾救助款5400万元。【突发灾害应急救援】 针对局部地区暴洪、冰雹、滑坡、连阴雨倒房等灾害,省上先后下拨应急救助资金1290万元,紧急调运帐篷2000多顶、棉被4200余床,用于紧急转移安置灾民、救助受灾群众生活和帮助灾区恢复重建。【慈善捐赠和社会捐助】 协调推动慈善事业发展,省厅成立了慈善工作领导小组,9个市(州)和部分县(市、区)成

15、立了慈善机构,新建立慈善超市10个,全省累计达到31个。以省委、省政府名义下发通知,在全省范围组织开展了送温暖、献爱心社会捐助活动,接受发放省内外捐款1900多万元、衣被230多万件,物资折款45多万元,解决了50多万困难群众的过冬御寒和生活问题。【灾民倒房恢复重建】4月27日,在岷县召开了救灾救济工作暨灾民建房经验交流现场会,总结了2002年以来救灾救济工作和灾民建房工作经验,安排部署了当前和今后工作任务。省上安排800万元,继续开展特困灾民建房工作,下拨542万元,重点用于部分地方连阴雨倒房恢复重建。全年省上安排资金和各地筹措资金共安排恢复重建房屋1.2万多间,建成1.1万多间。同时,在全

16、面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向省政府专报了实施全省10万多户特困群众危房改造安居工程方案,被列入省政府为民办实事计划。【救灾资金使用管理】 督促市(州)、县(市、区)加大救灾款列支力度,全年市县支出救灾资金2154万元。严格救灾资金核销制度和发放程序,全面实行灾民花名册、灾民救助卡和灾民救助四联单制度,普遍推行灾民生活探视制度,救灾资金下拨实效提高,基层发放资金公开、公平、公正,效果明显。【减灾防灾】落实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法和国家、省上突发公共事件预案以及专项预案,实施国家综合减灾“十一五”规划,着力推进减灾机构建设,修订我省灾害应急预案,上报了我省“十一五”减灾项目,起草了甘肃省实施方案,制定下发了甘

17、肃省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规划,部署了减灾安居工程和示范社区创建以及加强城乡基层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工作,建立了与气象等部门信息共享机制,健全了省、市、县三级灾情信息网络,继续开展了防灾减灾宣传工作。8 个市(州)和部分县成立了减灾机构。救灾仓储建设进展顺利,省九州仓库完成了地质钻探,张掖中心库完成了主体建设,岷县中心区域库已开工建设,平凉中心库已完成前期准备工作,庆阳、康县、玉门重点库已投入使用。 (省厅救灾救济处)三、双拥工作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纪念庆祝活动 省委、省政府在兰州召开了党政军领导庆祝纪念建军80周年茶话会,与有关部门联合举办了庆祝建军80周年文艺晚会、全省第二届“鱼水情”双拥书画艺

18、术展和党政军领导军事日活动等。各市、州也通过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军民联欢晚会、座谈会、茶话会,组织文艺演出队深入部队进行慰问演出,举办军地篮球、乒乓球、拔河等体育比赛,进一步加强了军地联系。酒泉市在八一前夕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官兵举行了大型专场音乐剧大漠长河现场演出,受到了官兵的热烈欢迎。据不完全统计,八一节期间,各市州共组织开展军民联欢会、座谈会、茶话会1000多场次,各类文体活动200多场次,深入部队演出300多场次。全省先后播放纪念影视专题片200多部,刊发各类宣传稿件2000多篇,印发宣传资料10万多份,军训学生达20多万人次,组织开展国防教育活动1.5万多场次,全省免费向社会开放600多

19、处国防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0多万个家庭和1000多万群众不同程度地接受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防教育。开展科技拥军、智力强军活动 嘉峪关市科技局、酒钢职工培训中心等单位,利用现有场地、设备、师资力量为驻嘉部队官兵开设了计算机课,培训电气焊、机械维修人员200多人。兰州市每年都安排50万元经费,积极援建驻兰部队的图书室。全省全年共为基层部队配备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等办公设备6000多套,电视机、DVD播放机等文化娱乐设施3000多套,捐赠科技图书10万多册,帮助建立“军营图书室”60个。同时,通过举办各类培训班,帮助部队培训专业技术和军地两用人才8000多人次。 帮助解决随军家属就业1

20、300多人,为广大官兵解决了后顾之忧。兰州市通过举办“再就业援助月” 活动,国芳百盛、保安服务公司等一次性提供就业岗位1000多个,为退役士兵安置和军嫂就业创造条件。白银市坚持“积极接收、妥善安置、加强培养、大胆使用”的原则,退役士兵安置率达到100%,上岗率96%,自谋职业率达40%。 深入开展关爱功臣活动 武威市100多个基层单位和16000多名青年志愿者参加了共学、共建、共育和“展风采、做奉献”为主题的关爱功臣实践活动。金昌市2007年起实施免费送奶工程,将16级伤残人员169人纳入服务对象,使他们每天都能喝上一袋新鲜牛奶。2007年,全省共派出慰问团组1200多个,为革命功臣和优抚对象

21、送去慰问金1200多万元,面粉140多万公斤以及价值60多万元的生活用品,为120名伤残军人更换了新型假肢和辅助器械,争取财政和福彩专项资金50万元,进一步改善了荣誉军人休养院医疗康复条件。 加大资金投入,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提供支持 各地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筹措资金8000多万元,划拨土地1000多亩,更换、维修信息化设施7000多套,帮助驻地部队实施营区改造搬迁、环境绿化美化、设施设备升级、三级网建设等,极大地改善了驻地部队的办公、生活条件。各市、州筹措资金2000多万元,划拨土地600多亩,支持武警甘肃总队开展正规化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执勤设施升级改造工程,帮助援建中队学习室200

22、多个,更换执勤设施设备1500多套,有力推动了武警部队正规化建设。各地着力完善部队后勤保障机制,采取多种措施,为驻地部队优先优惠提供优质粮食、蔬菜、瓜果、肉蛋和其它各类副食品,极大地丰富和充实了部队的“菜篮子”和“面袋子”。酒泉市金塔县在鼎新划出耕地3000多亩,为部队生产优质粮食、蔬菜、瓜果等各类副食品,着力打造部队后勤保障的“服务部”。 军地密切协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奉献 驻甘部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治理、环境保护和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贡献。一年来,驻甘部队共出动兵力15万人次,出动机械、车辆2万多台次,参加了甘南湿地治理、民勤防沙治沙、河西风力发电、

23、黑河流域综合治理等60多项重点工程建设;参与建设羲皇故里国防林”、秦安“八一双拥林”、甘谷“千亩花椒基地”、陇西县巩昌镇火焰山万亩国防双拥林等绿色生态工程120多处,植树3600多万株;新修“爱民路”、“双拥桥”10000多米,受惠群众达100多万人。同时,驻甘部队广泛开展扶贫帮困、兴学助教、“送温暖、献爱心”等活动。共援建帮建希望小学40多所,资助贫困学生8000多名,捐助资金2000多万元。针对民勤县洋葱大量滞销的问题,驻甘部队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先后购买洋葱25.82万斤,有效缓解了农民洋葱滞销难题。各部队还广泛开展了“慈善一日捐”和“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共捐款310万元,其中兰州军区2

24、00万元、兰空50万元、省军区和武警甘肃总队各30万元,为灾区和困难群众送去了爱心和温暖。 发挥驻军优势,为“平安甘肃”建设保驾护航 驻甘部队坚持“驻扎一方、稳定一方、发展一方、造福一方”,自觉参加抢险救灾、维护社会治安、创建“平安甘肃”等活动。2007年参与较大的抢险救灾活动和执行急难险重任务达150多次,先后出动官兵2万多人次,车辆6000多台次,抢救遇险群众20多万人(次)。10月份,岷县、临洮、舟曲、文县、武都5个县(区)连降大雨,洪涝成灾,20余个乡镇、10万多群众受灾较为严重。灾情发生后,省军区党委高度重视,号召各级迅速协调驻军部队、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立即投入抢险救灾。临洮县人武部

25、协调防化团150余名官兵和洮阳镇民兵应急分队,出动15台车辆,经过18个小时连续奋战,先后封堵决口、加固河堤2000米,挽回直接经济损失5000多万元。2007年上半年,白银、定西、平凉等市州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驻地部队心系灾区群众,先后出动60多台运水车,向灾区群众送去2000多吨生活用水,出动车辆50多台次,将200多吨面粉送到了灾区群众的手中。同时,驻甘部队和武警官兵还配合公安机关维护社会治安,协助破案、抓捕罪犯,参与“110”社会联动服务,有力维护了社会稳定。 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工作初见成效 各地各部队高度重视军民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活动,贯彻落实中央的战略决策和“二十字”方针,按照

26、省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统一部署,紧密结合军地实际,积极探索,大胆推进,试点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驻甘部队共投入兵力10多万人次,机械车辆8000多台次,参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100多项,植树种草、治理荒滩2万多亩,清理垃圾20多万吨,使试点村的基础设施和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观。另一方面,驻地部队主动当好先进文化的宣传员,积极援建农村文化室,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传播健康文明的新风尚,有力地促进了和谐家庭、和谐村庄、和谐村镇建设。各部队已与列入规划的村建立共建对子120多个,帮助建立农村文化活动室60多个,捐赠各类图书2万多册,篮球架、乒乓球台等体育用品800多件,极大丰富了广大农民的精神文化

27、生活。 建立与时代变革相适应的双拥创建工作长效机制 针对新形势下双拥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各地各部队不断健全完善双拥工作政策法规,与时俱进做好双拥工作。省上适时研究出台了关于在全省军民中广泛开展“双向服务、双向奉献”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双拥工作的意见、关于军民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见等政策性措施办法。各地也结合本地实际,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在军地开展“双向服务、双向奉献”活动实施意见、关于建立农村医疗救助的实施意见、关于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经济补助资金筹集及兑付的管理办法、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实施意见等20多项规定,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不仅有效地促进了双拥工作的落实,而且也突破性地

28、解决了一些热点难点问题。老复员军人、“三属”、“三红”和伤残军人抚恤金按国家规定标准及时足额发放,优抚对象的抚恤补助标准全部达到国家和省上规定的标准,农村义务兵家属优待金逐年提高。省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建立完善了广播电视国防教育宣传制度、拥军优属暂行规定、局和武警部队联系工作制度等双拥工作新机制,确保了拥军优属工作有章可循,有序开展。 (省厅双拥办公室)四、优待抚恤【贯彻中央信访联席会议“621”会议精神,落实“5个政策文件”】落实部分军队退役人员有关政策,重点贯彻落实“621”会议精神列为优抚工作的重点,成立了甘肃省落实部分军队退役人员有关政策联席会议和办公室,省政府召开全省落实部分军队退役人员

29、有关政策工作会议,起草下发了实施意见, 建立领导机制、落实工作责任,先后承办民政部、财政部举办的培训班一次,全省性会议和联席会议3次,为保证政策的落实发挥了积极作用,我省落实部分军队退役人员有关政策工作受到了中央信访联席会议复退军人问题工作小组及其联合督导组的高度评价。【参战、参试人员的身份认定】 全省共认定符合规定范围的参战参试人员共25482人,其中农村和城镇无工作单位且家庭生活困难的参战退役人员17490人;不符合评残和带病回乡退伍军人生活补助条件,但患病或生活困难的农村和城镇无工作单位的原8023部队退役人员2538人;其它参加核试验军队退役人员5454人。根据汇总认定的参战参试军队退

30、役人员人数,及时拿出了地方配套资金的方案,对参战参试军队退役人员生活补助需地方配套的1108万元,全部由省财政解决。下拨省财政配套的“两参”人员生活补助经费462万元。【优抚对象医疗保障】 根据民政部、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等四部制定下发的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办法,制定下发了甘肃省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办法实施办法(我省是全国第三个制定下发实施办法的省区)。各地认真落实优抚对象医疗保障政策,至年底,全省一至六级残疾军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2747人,占应参保人数的93%;城镇七至十级残疾军人、“三属”参保5735人,占应参保人数的96%;农村七至十级残疾军人、“三属”、老复员军人、带病回乡

31、退伍军人参加新农合43620人,占应参保人数的99.9%。【军队退役人员劳动保障】与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落实我省部分军队退役人员复员干部劳动保障政策的实施意见,并认真开展落实工作。全省共登记下岗失业军队退役人员14895名,已参加养老保险的5067人,参加医疗保险的5336人,发放再就业优惠证的2494人、参加就业培训的2109人,安排到公益性岗位的850人。【协调落实和完善1993年至1999年军队复员干部住房政策】 按照建设部(建住房2007172号)文件要求,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解决好1993年1999年军队复员干部住房问题的通知,要求安置地政府建设的经济适用房

32、,单位集资建设的住房,同等条件下优先向复员干部出售。各地在实施廉租住房政策的过程中,对符合廉租住房条件的复员干部,优先享受有关政策。省军区对租住军队房产住房的25名复员干部,已全部按军队租住房屋的有关规定交纳房租,为1名复员干部出售了住房。兰州市为5名复员干部在安居工程中解决了住房。武威市为27名复员干部安排了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与省人事厅联合制定下发了关于军队复员干部专业技术职称任职资格审核确认办法,并对部分军队复员干部专业技术职称进行了确认和换证。省工商局认真落实有关优惠政策,为417名城镇退役士兵办理了工商注册登记,减免了注册登记费、个体工商户管理费、集贸市场管理费、经济合同示范文本工本

33、费等费用。【解决复员干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在全省范围开展了以鼓励、帮助复员干部加入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为突破口的解困工作。省财政先后两次拿出222.4万元,按照人均3344元,作为参加“两险”的困难补助。已有516人办理了养老保险手续,占应参加人数的98.5%;有487人加入了医疗保险,占应参加人数的93%;还有282人办理了再就业优惠证,106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落实各项优抚政策,保障优抚对象的生活权益】 各地较好地落实了义务兵家属优待金增长机制,农村义务兵家属优待面达到100%,优待标准达到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0%以上,部分县市达到100%,最高的兰州市城关区达

34、到9000多元;在乡抗战老战士月定补标准最低达到255元,在乡老复员军人月定补标准最低达到215元,带病回乡退伍军人月补助标准达到100元以上;“三红”、“三属”、残疾军人以及“两参”人员的抚恤和生活补助金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大部分重点优抚对象生活水平达到或超过了当地群众平均生活水平。各市、州还积极筹措资金,引导扶持,为优抚对象发展生产,脱贫致富献策出力, 共安排扶持资金1200多万元,扶持项目4000多个,全年可增加收入2200多万元。【积极争取和下拨资金,保证了优抚工作的开展】 全年中央财政下拨我省优抚抚恤经费共计14323万元(不含财政转移支付的义务兵家属优待金),优抚对象医疗补助资金2

35、620万元,省级财政配套资金1007万元。上报民政部争取优抚事业单位和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维修经费290万元。协调省财政安排复员干部解困经费220多万元,安排优抚事业单位经费180多万元。使全年优抚经费总量达到18600多万元,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和优抚事业单位的建设。【评残、换证和评烈】 全年新评残112人,其中原8023部队82人、部队退役人员补评13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10人、人民警察7人。军队退役人员换发残疾军人证183人。评烈4人。同时,严格把关,发现并没收了一些假冒证件,较好地杜绝了弄虚作假,套取国家抚恤金的问题。完成了重点优抚对象数据更新、复退军人数据库建设准备以及社会治安综

36、合治理、宣传报道、调查研究和信访工作。全年共接待处理退役军人集体上访4起,一般性上访活动150多起,为维护社会稳定做了大量工作。我省现有原8023部队退役人员约3250人,在前两年工作的基础上,2007年,又集中体检475名,共为符合评残条件的202名评定了残疾等级,为68名不符合评残条件但又不排除因核辐射致病的人员落实了带病回乡待遇。至年底,历时3年多的原8023部队退役人员的体检评残工作圆满结束。(省厅优抚处)五、退役士兵安置【退役士兵安置】2007年,经审查共有4170名城镇退役士兵符合安置条件,于6月份分解下达了全年安置计划,比往年提前近四个月。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主动向企业宣传

37、安置法规政策,说明安置工作的形势和任务,得到企业的理解和支持。充分听取企业生产经营、劳动力需求等方面的情况介绍,尽可能满足企业在发展生产、安排使用劳动力方面的合理要求。充分沟通协调,减少了矛盾磨擦,加快了安置计划落实,至年末全省共安置2080人,占安置总数的50.5% 。【安置改革】通过深入基层督促检查,树立典型和通过召开年中、年末两次安置科长座谈会,重点研讨安置改革问题。明确提出当年没有计划安置工作的,一律自谋职业,不再跨年度安置。同时,加强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工作,编印了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政策问答、安置改革典型材料汇编等,努力促进安置改革。安置改革已从过去试点和少数县(区)扩大到全省绝大多

38、数县(区),安置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全省共培训退役士兵2491人,占应安置人数的60 %,指导就业1725人。全省共有1647人实行自谋职业安置改革,占全年应安置人数的比例,从2006年的25%提高到40%。争取民政部共下拨我省补助资金1999万元,比去年增加33.4 %。省上下达各地安置补助资金2188万元。【军休服务管理】在军休工作中大力开展创建“双和谐”活动,精心制定创建活动方案,明确创建活动的内容、方法步骤、检查验收等。各军休所(站)将服务管理工作纳入创建活动中,与作风年建设活动相结合,深入宣传学习,营造创建氛围,对照检查问题,查找不和谐因素,研究整改措施,完善规章制度,广泛开展各类

39、文体活动和亲情化服务活动。通过创建活动,解决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100多件,军休服务管理的整体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所(站)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表现为各项服务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军休所内各类人际关系进一步和谐;各种服务保障更加人性化、亲情化;基础设施、庭院环境得到改善;军休人员满意度提高。 接收安置军休干部和无军籍职工 主动联系移交单位,建立移交工作责任制,加快移交安置速度。积极与财政厅协调,落实地方性津贴补贴368万元,请示省政府召开了有关部门参加的协调会,解决了接收安置中的问题,顺利完成了接收安置任务。全年共接收安置军队离退休干部252人,无军籍职工685人。部队对这项工作深表满意,兰州军区

40、政治部为此专门向省委、省政府发了致谢信。军休人员各项待遇全面落实 贯彻落实军休人员“两个待遇”的有关政策规定,会同财政部门及时下达各类军休经费16193万元。从全省情况看,军休人员工资、各项津补贴、过节费、取暖费等都及时足额得到落实,没有发生一起政策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军休人员信访上访次数大幅度下降。军休人员全部加入医保 主动与财政、医保部门沟通协商,使全省未加入医保的663名军休干部全部加入医保,省属四个所(站)军休干部遗属和无经济收入的家属加入医保工作也已协调一致,从2008年1月1日起享受医保。 (省厅安置处)六、基层民主政治和社区建设【全省第六次村委会换届选举】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

41、员会组织法、甘肃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全省自2007年9月至2008年3月进行第六次村委会换届选举。省厅及时报请省政府下发了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全省第六次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的通知,对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9月份在兰州市举办了为期2天的村委会换届选举培训班,对村委会换届选举的各方面,分8个专题做了讲授。从12月中旬开始,派工作组赴平凉、庆阳、白银3个市、7个县区,10个乡镇,21个村开展村委换届选举督查;与省委组织部联合组成4路工作组,赴兰州、张掖、武威、天水、陇南、临夏、定西等7个市州,深入乡村农户,对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通知精神开展村两委班子换届选举工作情况进行了督促检查。

42、【农村社区建设试点】 及时传达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座谈会精神,由厅领导带队,组织部分市、县民政局负责同志,赴山东、浙江两省学习考察了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制定下发了甘肃省开展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安排部署了全省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6月8日,民政部网站公布了甘肃省开展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经过积极争取,泾川县、临泽县、永昌县和金川区被民政部确定为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县(区)。省厅组织工作组3次赴试验县(区)开展工作督导,并组织试验县(区)领导和民政局长分批参加了民政部举办的三期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讲习班。10月,在临泽县召开了全省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座谈会,各市州民政局和部分县市区领导及民

43、政局长实地参观学习了临泽县的试验点,进一步推动了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规范村务公开】 安排了全省村务公开督查活动,组织两路工作组赴五个市开展了村务公开督查,向民政部上报了关于我省开展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情况的报告;根据中央和省委关于县市区编制村务公开目录的要求,指导全省各县市区完成了村务公开目录编制工作。配合民政部调查组完成了在甘肃的县市区村务公开目录编制工作调研。协调泾川、临洮、凉州3个县区首先编制了目录,印发各地参考。6月份民政部在网上公布了我厅及3个县区编制的村务公开目录,全省绝大多数县市区完成村务公开目录编制工作。按时审定报送了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会议典型材料,其中包括金昌、武威、天水、

44、平凉、陇南等市推荐的村务公开理论研讨文章10篇,以及民勤县实施两薄登记制度,灵台县村民自治章程,天水市麦积区马跑泉镇回音壁等三项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创新成果。【指导城市和谐社区建设】制定了关于加强和谐社区建设的意见,筛选了一批城市和谐社区建设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民政部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詹成付司长检查了兰州市社区建设工作后给予很高评价。完成了农业贫困县城市社区建设调研工作。组织工作组赴定西市岷县,陇南市宕昌、成县,天水市甘谷、秦安县,平凉市庄浪、灵台县等4个市7个县,深入14个社区居委会,就社区工作运行情况、存在困难和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走访调研,撰写了甘肃省农业贫困县社区建设调查报告,提出了加

45、快农业贫困县社区建设的意见和建议。配合省发改委制定了甘肃省“十一五”社区服务体系发展规划思路、甘肃省“十一五”社区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并对全省“十一五”社区服务设施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提出了具体计划。组织8个城市的民政局和街道办负责同志分两批参加了民政部举办的社区志愿者注册登记工作培训班。完成了民政部组织开展的三项调研活动 按时报送了甘肃省2001-2006年城市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工作进展及经费保障情况报告、甘肃省2001-2006年农村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工作进展及经费保障情况报告和甘肃省2001-2006年婚姻登记工作及经费保障情况报告。组织实施城乡图书室援建计划 及时安排部署了全省第四期

46、万家社区图书室援建工作,按照2006-2010年城乡图书室援建工作计划,多次上门协调省文明办、省新闻出版局和省广电局等协作单位,并督促市州落实计划。目前,共筹集到位资金254万元,占计划的61.8%,图书10000册。共援建城市社区图书室400个和农村图书室1610个。 (省厅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处)七、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老年福利服务社会化】各类老年福利机构基础设施建设 安排下拨资金2170万元,对54个国办、社会办养老福利机构和部分街道、社区老年福利服务项目进行了资助,为老年人养老创造了良好环境。还从国家电网“爱心助老”专款基金中争取370万元,分配全省社会福利机构和精神病院改善设施条件,惠

47、及城市“三无”老人和精神病人989人。提倡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落实社会养老机构享受的优惠政策 坚持社会化养老福利服务方向,积极宣传相关政策规定,引导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审核批准新建民办养老福利机构2家,新增床位500张。加强与省建设厅、省电力局、省卫生厅等部门的联系,对省政府关于积极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工作意见的通知中规定的社会福利机构享有的各项优惠政策,逐一作了协调落实。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活动深入开展,树立了一批养老服务社会化典型 对全省9个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单位的工作进行了检查,按照民政部规定的评选条件和标准,评选推荐在居家养老、社区照料和政府购买服务等方面具有亮点的兰州市城关区、白

48、银市白银区、金昌市金川区为“全国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单位”。 配合民政部调研组在我省的专题调研,完成了以甘肃为代表的西部省份对养老机构基本规范的修订完善工作。陪同民政部调研人员分赴兰州、酒泉、临夏、天水等地的国办、社会办养老福利机构和城市养老院、农村敬老院进行调研,从不同类型养老机构获取了大量的意见和建议,对民政部修改完善养老机构基本规范起到了积极作用。【儿童福利机构设施建设和制度建设】 与省发改委等15部门联合制定下发了我省关于加强孤儿救助工作的意见 意见结合我省实际,进一步明确了我省儿童救助工作目标任务、各相关部门担负职责和应落实的政策等问题,对加强孤儿养育工作,提高孤儿福利水平,具有重要作

49、用。规范孤儿救助工作,为全省福利机构的孤儿发放了儿童福利证。 总结“残疾孤儿手术康复明天计划”工作,安排部署了建立实施长效机制的任务 “残疾孤儿手术康复明天计划”集中实施阶段的工作已经结束。截止2007年5月,全省共完成手术人数1975人,其中,先心病1097人,外科591人,肢体矫形18人,手术成功率为99%,有35名手术康复孩子被国外家庭领养。在2007年5月民政部的总结会议上,我省的3个市(州)“明天计划”办公室、14个定点医院和4名先进个人受到表彰。2007年12 月,省厅全面总结了全省“明天计划”工作,通报表扬了19个先进单位和29名先进个人,对今后建立实施“明天计划”长效机制作了部

50、署。 贯彻国家发改委、民政部“十一五”儿童福利机构建议规划暨“蓝天计划”向国家发改委、民政部上报甘肃省关于20072008年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设施和儿童福利机构建设项目的报告,经国家发改委、民政部审查,我省2007年建设庆阳、武威市儿童福利机构,2008年建设定西、张掖、酒泉市儿童福利机构的项目已获批准,各市已做好项目实施的前期准备工作。同时,为加快项目实施进程,制定了甘肃省“十一五”儿童福利机构建设实施方案。 开展儿童福利机构人员的业务培训 派出相关人员参加全国孤残儿童管理信息培训班,为部省两级儿童管理服务信息联网,做了基础工作;组织全省儿童福利院育婴师、心理健康辅导员、营养配餐师等人员,

51、参加了民政部举办的3期相关业务培训。 认真执行收养登记法规政策,有效开展收养登记工作。对全省福利机构013岁儿童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摸清了残疾孤儿底数;稳步开展福利院儿童涉外收养登记,全年办理涉外收养登记148件;组织安排福利机构接待外国收养家庭寻根回访团11个,多次受到好评。【福利企业】按照民政部福利企业资格认定办法,启动实施了我省福利企业资格认定工作,完成了167家福利企业到期证书换证工作。根据省民政厅、省工商局关于假肢和矫形器(辅助器具)生产装配企业资格认定和登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加强了残疾人康复辅助器具的装配管理和行业管理。对兰石职工医院、兰州康迈假肢有限公司、兰大二院等6家假肢

52、装配企业进行现场检查,对其中5家尚未达标的企业提出了整改要求。【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 抓好救助管理站基础设施建设 投入福利彩票公益金270万元,资助20个市、县救助管理站的基础设施建设;为14个市(州)民政局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科及部分救助管理站配备了救助管理专用电脑。提高人员业务素质,采取走出去的办法,对全省地级救助站和部分县级站救助站主要负责人分别在青岛和辽宁省盘锦市进行了相关政策法规和业务培训。健全和完善救助管理信息系统 截止2007年底,全省救助上网人数8470人,其中男7101人,女1369人。按健康状况,健康人员8010人,危重病人14人,精神病人105人,痴呆傻52

53、人,残疾人218人,行动不便71人。全年跨省、跨地区护送情况良好,未发生护送意外和责任事故。贯彻国家发改委、民政部“十一五”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体系建设规划,启动了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体系项目建设 在市(州)申报的基础上,报请国家发改委、民政部审核,我省天水、张掖、兰州、武威、平凉、酒泉6市的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建设项目已获批准。制定了甘肃省“十一五”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福利彩票发行】福利彩票发行坚持“安全运行,健康发展”的方针,实现了发行销售历史性跨越,至年底,全省福利彩票发行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达到10.74亿元,同比增长61%。其中,电脑票销售7.43亿元,同比增长

54、30%;中福在线等即开型彩票销售3.31亿元,同比增长219%,均创造了我省福利彩票发行20年来的最高纪录。各级共筹集彩票公益金3.76亿元,为福利机构和救助保障事业提供了有力的支持。2007年省本级按8%留成公益金5351万元,分配安排到社会福利机构、社会事务机构、其他福利机构、农村敬老院、城乡医保、社区图书援建等建设项目上,到2007年底,省财政已全部拨付到资金使用单位。上缴地方偶然所得税4000多万元,其中省中心收缴3487万元,各市州收缴520万元。福利彩票公益金使用监督管理 制定下发了甘肃省民政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福利彩票发行和管理工作的意见,对扩大彩票发行、彩票公益金的使用范围、资助项

55、目、公益金分配等问题作了严格规定;4月,派出检查组对各市(州)福利彩票公益金使用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对存在问题进行了通报;12月,按照甘肃省财政厅关于开展彩票发行销售和财务管理情况专项检查的通知精神,组织3路检查组,重点对省厅在2007年4月专项检查中通报问题的整改情况及省财政厅2007年9月委托会计事务所对2003年2006年福利彩票公益金专项检查所列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认真检查,并上报了专项报告。 (省厅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处)八、专项社会行政事务管理【民间组织管理】 至年底,全省各类民间组织累计已发展到8266个,其中:社会团体4883个,民办非企业单位3363个,基金会20个。省本级,全年

56、共办理全省性民间组织登记、变更事项174件,其中:办理登记注册社会团体27件、民办非企业单位42件、基金会3件,共计72件;办理民间组织名称、办公地址、法定代表人等变更事项102件;接待办事、来访人员900余人次。9月18日,在酒泉市召开了全省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服务新农村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议,进一步推动了我省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培育发展,经民政部门登记和备案的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已发展到2241个。行业协会和公益性社会组织分别增长11.03%,民办非企业单位比去年增加29.7%。 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推进行业协会的重组与改造,重点培育和发展按市场化原则规范运作,在行业中有广泛代表性、权威性的行业协会。对

57、活动不正常,分类过细,起不到代表性或行业代表不强的协会归并重组乃至注销,如对供水协会、公共交通、水泥等协会予以申请注销,成立代表性强的石油化工、城市建设等协会,有力的提升了行业协会的影响。组织省属社团业务主管单位、部分社会团体和各市、州民间组织管理局(科)长召开了全省清理社团评比达标表彰活动暨民间组织管理工作会议,明确了社团进行评比达标表彰活动对社会的危害性,对全省开展清理社团评比达标表彰活动的时间、内容、步骤、方法作了安排部署,并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按照法规赋予登记管理机关的职责,重点组织开展对民间组织遵守法规、建章立制、按照章程开展活动、自律与诚信建设等情况进行了检查。依据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

58、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基金会管理条例及民政部的有关规定,对未按照三个条例规定或因其它原因不换届、不办理变更登记手续、内部管理不规范、不按时参加年检的社会组织进行通报和批评,对违规违纪问题及时给予处理。通过年度检查,全省性民间组织共有793家,其中社团547家,民办非企业单位226家,基金会20家。按规定应参加年检的民间组织635家,实参加582家,年检合格率达到90%以上。注重加强与业务主管单位之间的联系,建立了联络员制度,定期通报情况、研究解决民间组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效地解决了部分业务主管单位不愿管、不会管的问题。此外,还对境外非政府组织在甘代表机构进行调查摸底,掌握了其活

59、动情况。改进工作方式,简化工作程序,缩短审批时限。凡登记注册的社会组织,按照规定办理时限不超过60个工作日,但实际未超过30天,最快的从受理材料到登记注册仅用了3天时间,受到了社会组织的好评。【行政区划】 审核并向民政部上报了兰州市政府驻地迁移的补充材料;组织召开了西北五省(区)撤并乡镇工作座谈会;配合民政部、国土资源部、国家发改委联合调研组到定西、陇南、天水就撤并乡镇问题进行了调研,形成了关于全省撤并乡镇后新的乡镇运行情况及存在问题的报告,以正式文件上报省政府。慎重进行了行政区划调整审核审批工作:批准设置街道办事处2个(玉门市新市区街道办事处、玉门石油管理局生活基地街道办事处),乡改镇1个(

60、敦煌市南湖乡改设阳关镇),乡改民族乡1个(瓜州县腰站子乡改设腰站子东乡族乡),街道办事处改镇1个(白银区王岘路街道办事处改设王岘镇);批准设置民族乡1个(瓜州县广至藏族乡);批准乡政府迁址事宜1件(庆阳市西峰区温泉乡政府迁址)。研究了兰州市市辖区行政区划调整报批问题,向省政府办公厅呈报了办理意见。审核了平凉市、白银市会宁县、定西市临洮县等11个市、县拟出版的行政区划图,已陆续出版发行。【地名管理】 指导天水、庆阳等地完成了对城镇街、路、巷、居民区名称和村(含自然村)名称的标准化处理工作;组织开展全省建制市地名规划编制工作,推广了兰州市地名规划编制试点经验,举办了全省地名规划业务培训班;指导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