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4)催化剂的装填、预处理.课件_第1页
(惠4)催化剂的装填、预处理.课件_第2页
(惠4)催化剂的装填、预处理.课件_第3页
(惠4)催化剂的装填、预处理.课件_第4页
(惠4)催化剂的装填、预处理.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催化剂的装填、预处理1、催化剂的装填2、催化剂的预处理第1页,共37页。催化剂的装填催化剂的装填方式主要有:烯相装填和密相装填布袋装填的优点:定向装填的优点:第2页,共37页。催化剂装填的条件 催化剂的装填,应力求在晴朗、干燥的天气里进行,并要在反应器催化剂装填现场搭设防雨棚,遇雨天应停止装填,严防催化剂淋浴受潮。 反应器内构件安装完毕(对操作过反应器的内构件清理干净),反应系统干燥完成后,方可进行催化剂装填的相应准备工作。 打开反应器头盖人孔,撤卸入口扩散分配器; 反应器人孔打开以后,检测反应器内的氧含量,并用仪表风吹扫置换,在取样分析 确认其氧含量20v%后,方可允许作业人员进入反应器,撤

2、卸相关的内构件,擦拭反应器器壁; 按催化剂装填方案,在反应器的器壁上自下而上画好各类瓷球、催化剂床层和积垢篮框的装填线,并作好装填催化剂的相关准备工作。第3页,共37页。 催化剂装填工具 反应器催化剂普通装填的工具,通常由一个金属料斗、一根金属立管和一 段帆布软管所组成。 在料斗和金属立管之间装有一个闸板阀,在金属立管和帆布软管之间装有第二个闸板阀;催化剂装填时,第一个闸板阀全开,用第二个闸板阀的开度来控制催化剂的装填速度,装填间断时应关闭顶部的第一个闸板阀。 金属立管内设有斜挡板,用于减少催化剂自由降落的高度。随着催化剂床层界面高度的上升,帆布软管应逐渐缩短,通常每次去掉1m左右。第4页,共

3、37页。反应器底部催化剂床层支撑瓷球的装填 反应器底部集合管上界面80150mm以下及催化剂卸料管,装填13的惰性瓷球; 将13惰性瓷球料面扒平后,装填100mm6的惰性瓷球; 将6惰性瓷球料面耙平后,再装填100mm 3的惰性瓷球。第5页,共37页。催化加氢技术反应器底部催化剂床层支撑瓷球的装填 反应器底部集合管上界面80150mm以下及催化剂卸料管,装填13的惰性瓷球; 将13惰性瓷球料面扒平后,装填100mm6的惰性瓷球; 将6惰性瓷球料面耙平后,再装填100mm 3的惰性瓷球。装填基准线第6页,共37页。催化加氢技术 下部催化剂床层的装填 将3惰性瓷球料面耙平后,按催化剂装填线装填底部

4、床层催化剂; 装填时帆布软管在反应器内呈8字形移动,使催化剂料面均匀上升; 催化剂自由降落的高度不应超过3m,作业人员不得在催化剂料面上站立 或走动,当必须站在催化剂床层上时,应在催化剂料面上放置一块0.3m2 (0.5m0.5m)的支撑板以分散载荷; 底部床层催化剂装填至距离冷氢分配盘底部300mm处,然后分别再装填 76mm高6和76mm高13的惰性瓷球覆盖层。第7页,共37页。催化加氢技术 反应器顶部积垢篮框顶部分配盘 13惰性瓷球覆盖层 6 惰性瓷球覆盖层积垢篮框150mm高的空间上部催化剂床层 6 惰性瓷球支撑层 3 惰性瓷球支撑层第8页,共37页。催化加氢技术 催化剂装填结束后,将

5、部分撤卸的顶部分配板安装复位; 安装好入口扩散分配器和反应器顶部头盖,旋紧头盖阀蓝螺栓, 将反应器与系统相连接。然后可进行后续相关作业。 加氢精制段反应器的下部床层,如果需要可采用催化剂密相装 填技术进行装填。与普通装填相比,密相装填可多装催化剂 1015v%。 密相装填其催化剂定向有序排列,反应物流分布均匀,可减少 或避免催化剂床层下沉,提高反应器有效空间的利用率。 密相装填需有专用的装填设备及相应的装填方法。第9页,共37页。催化加氢技术催化剂的密相装填技术 催化剂密相装填,又称之为定向装填,它是美国 大西洋里齐菲尔德公司研究开发的一种催化剂装 填方法,用该方法装填的催化剂,其颗粒为水平、

6、定向排列,与普通装填法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催化剂装填密度大,装填量可增加1015v%; 催化剂排列有序,反应物流分布均匀,接触效率高; 催化剂装填密实,床层不易下沉,可减少沟流现象。第10页,共37页。催化加氢技术 在产品质量要求相同的情况下,对已有装置的反应器采用密相 装填,可较大幅度提高处理量,并能降低其操作费用; 用于设计新的反应器,可相应缩小反应器的容积,节省装置的 投资费用。 在80年代中期,已有14家公司获得了该技术的使用权,用于了 100多个反应器的装填;反应器的直径最小为3英尺,最大为25 英尺;密相装填的床层高度最小为3英尺,最大为67英尺; 有些加氢裂化装置精制段反应器的

7、下部床层,也是按密相装填 设计的。第11页,共37页。 催化剂密相装填的原理 催化剂从料斗经降落管落到导向板上,在此被布风器喷出的气流径向推出,使催化剂整齐地排列,达到密相装填的目的。 催化剂的装填速度,主要用降落管端面与导向板之间的流出口间隙来调节,并在某种程度上也受风量的控制,催化剂装填的分布半径则主要由风量调节。第12页,共37页。催化加氢技术5.1.2 加氢裂化催化剂的硫化 工业生产的新催化剂或再生后的催化剂(预硫化型催化剂除外),其所含的活性 金属组分(Mo、Ni、Co、W)都是以氧化态(MoO3、NiO、CoO、WO3)的形式 存在的。 基础研究和工业应用的实践表明,绝大多数加氢催

8、化剂的活性金属组分(非贵 金属),当其以硫化态存在时,具有较高的加氢活性和稳定性。 加氢催化剂在其与烃类原料接触之前,必须首先用硫化剂将催化剂活性金属的 氧化态转化为相应金属的硫化态,即进行催化剂硫化。第13页,共37页。催化加氢技术催化剂的干燥脱水 以氧化铝或含硅氧化铝为载体的加氢精制催化剂,以无定型硅铝或在完成其高温干燥焙烧制备工序后的过筛、装桶及使用前的装填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吸附一些水份,少者13%,者在5%以上。 催化剂吸水受潮会影响其强度、硫化效果和活性。 在催化剂开工时,首先要对催化剂进行干燥脱水。 第14页,共37页。催化加氢技术氮气循环升温中温干燥负压脱水 催化剂器内干燥的工

9、艺条件: 催化剂干燥的介质:氮气; 操作压力:0.53.0 MPa; 循环气量:循环压缩机全量循环; 升温速度:20/h 床层温度:200250; 高分温度:50;第15页,共37页。催化加氢技术 在上述条件下干燥至高分每小时放水量0.01m%(对催化剂); 然后将加热炉熄灭、循环压缩机停运、装置泄压、启动蒸汽喷射真空泵,将反应系统抽空至600650mm汞柱并维持数小时,进一步充分脱水。 停止抽空,引入氮气破真空,并用氮气将反应系统置换合格,再引入氢气进行后序的催化剂硫化操作。第16页,共37页。催化加氢技术 催化剂硫化的基本原理 基于硫化剂(CS2或DMDS)在氢存在的条件下分解生成H2S;

10、 用H2S将催化剂活性金属氧化态转化为相应金属硫化态。 催化剂硫化的反应式 CS2 + 4H22H2S + CH4 或 (CH3)2S2 + 3H2 2H2S + 2CH4 MoO3 + 2H2S + H2 MoS2 + 3H2O 3NiO + 2H2S + H2 Ni3S2 + 3H2O 9CoO + 8H2S + H2 Co9S8 + 9H2O WO3 + 2H2S + H2 WS2 + 3H2O第17页,共37页。催化加氢技术 基于上述硫化反应式,加氢精制催化剂的的装量,及相关金属 含量,可估算出催化剂硫化的理论需硫量。 硫化剂的备用量,一般按催化剂硫化理论需硫量的1.25倍考虑。 硫化

11、剂选择的考虑 在较低反应温度下分解生成H2S,以有利于催化剂硫化的顺利进 行,提高硫化效果; 硫含量应较高,以减少硫化剂的用量,避免其它元素对硫化过程 的不利影响; 硫化剂价格便宜,毒性小,使用安全。第18页,共37页。催化加氢技术常用硫化剂的理化性质 硫化剂 二硫化碳(CS2) 二甲基二硫(DMDS) 硫含量, m% 84.1 68.0 密度(20), g/ml 1.26 1.06 沸点, 46.5 109.0 分解温度, 175 200第19页,共37页。催化加氢技术 催化剂湿法硫化的典型步骤 催化剂的干燥脱水,对于催化剂湿法硫化是十分必要和至关重要的。 催化剂采取用氮气循环升温中温干燥负

12、压脱水,在确认催化剂干燥结束后,停 蒸汽喷射真空泵,引氮气破真空,再引氢气置换合格后升压至操作压力. 启动循环压缩机,加热炉重新点火,使反应温度维持在150,然后按下述步 骤进行催化剂湿法硫化。 氢气全量循环,将反应器入口温度控制在150160; 以设计体积空速向反应系统进硫化油,并根据循环氢流率、催化剂装量、 催化剂硫化的理论需硫量及硫化时间等相关条件,确定起始注硫量,注入硫 化剂(CS2或DMDS)后,在150恒温润湿催化剂2小时。第20页,共37页。催化加氢技术 待反应器催化剂床层温度稳定后,以较慢的速度提升反应器入口温度,在循 环氢中检测出H2S之前,催化剂床层任一点温度不得超过230

13、; 当循环氢中H2S浓度大于0.1v%时,调整反应器入口温度,使催化剂床层温度 维持在230左右,恒温硫化一定时间(一般不少于8小时),此期间循环氢中 H2S浓度应维持在0.10.5v%; 230恒温硫化结束后,调整硫化剂的注入量,使循环氢中H2S浓度达到 0.51.0v%,同时以适宜的升温速度,将反应器入口温度提升至290。当反 应器入口温度达到290时,恒温硫化8小时。第21页,共37页。催化加氢技术 290恒温硫化结束后,调整循环氢中H2S浓度至1.02.0%(v),提高反应器入 口温度,当催化剂床层温度升至340左右时,再恒温硫化48小时; 当满足以下条件,即可确认催化剂硫化结束。 *

14、 硫化剂的注入量,已达到催化剂硫化的理论需硫量; * 催化剂床层基本无温升; * 高分生水量无明显增加; 催化剂硫化结束后,将反应器入口温度降至270280,引进直馏轻柴油进行 催化剂钝化,钝化时间为4872小时。然后换进设计进料,并按预定的指标要 求,调整操作后转入正常运转。 催化剂硫化期间应注意的是: 如因故中断硫化剂注入时,应将催化剂床层温度降至230以下; 若硫化剂注入中断时间较长,循环氢中H2S浓度又不能维持在0.1v%以上时, 则应将催化剂床层温度降至175。第22页,共37页。催化加氢技术 油比氢气的热容要大,湿法硫化的传热条件比较好,以氧化铝、含硅氧化铝 和无定型硅铝为载体的加

15、氢催化剂,多采用湿法硫化。湿法硫化硫化油的用 量较大,尚存在含硫污油进一步处理的问题。 含分子筛(尤其是分子筛含量较高)的加氢裂化催化剂,其裂化活性要比无定型硅铝催化剂的活性高得多,对反应温度特别敏感,尤其是在催化剂开工初期阶段。 加氢裂化催化剂如果采用湿法硫化,在320以上的温度下硫化时,硫化油发生裂化反应易导致催化剂床层超温,并会加速催化剂积碳影响催化剂活性稳定性。 含分子筛的加氢裂化催化剂,多采用干法硫化,并配以相应的钝化措施及适宜的换进原料油步骤,以确保开工的顺利进行。第23页,共37页。催化加氢技术 催化剂干法硫化 新鲜或再生催化剂(预硫化催化剂除外),在与油接触之前,均需要在严格控

16、制 的条件下进行硫化。 加氢裂化装置催化剂器内干法硫化程序包括:用经加热炉加热的循环氢,按 控制的流率和要求的升温速度加热催化剂,并按严格控制的流率将硫化剂 (CS2或DMDS)注入到反应器的入口,以硫化剂在氢气存在条件下分解生成 的H2S硫化催化剂。 催化剂器内干法硫化的原则流程 加氢裂化催化剂器内干法硫化是在由换热、加热炉、反应器、冷却器、高压 分离、循环氢压缩机及物流管线构成的高压循环回路内进行的。 典型的一段串联全循环加氢裂化反应系统的流程,如下图所示.第24页,共37页。第25页,共37页。催化加氢技术催化剂器内干法硫化的主要工艺条件 催化剂器内干法硫化通常是在装置操作压力、循环压缩

17、机全量循环的条件下进 行的,起始硫化温度175,终止硫化温度370。 催化剂器内干法硫化过程的实施,首先要根据操作压力下的循环氢流率来确定 催化剂硫化的最大起始注硫速率。催化剂硫化的最大起始注硫速率按: 56kg CS2(或 68kg DMDS)/1104Nm3循环氢来估算,是可供借鉴的经验数据。 催化剂硫化是从低温到高温分阶段进行的,在各个硫化阶段,除了对循环氢中 的H2S含量有一定要求外,还有一些相应的限制条件和控制指标。第26页,共37页。催化剂硫化的限制条件和控制指标 硫化阶段 技 术 要 求 循环氢中H2S含量%(v) 175230 升温速度3/h,H2S穿透之 前,硫化温度不得超过

18、230 0.10.5 230恒温 8小时, 循环氢露点-19 床层温升30 0.51.0 230290 提温速度4/h,循环氢露点 -19 ,床层温升30 0.51.0 290370 提温速度6/h,循环氢露点 -19 ,床层温升30 1.02.0 370恒温 时间8小时,循环氢露点 -19 床层温升30 1.02.0 第27页,共37页。催化加氢技术 各个硫化阶段的升温速度、循环氢中H2S含量、床层温升,裂化 反应器出口循环氢露点(水含量)和恒温硫化时间等。 裂化反应器出口循环氢露点和床层温升,其实质是催化剂硫化 速度的表征;在一定的条件下,受注硫速率和升温速度的影响。 如何协调控制好这些指

19、标, 是确保催化剂硫化顺利进行的关键。第28页,共37页。催化加氢技术 催化剂钝化 含分子筛(尤其是分子筛含量高)的加氢裂化催化剂硫化后,具 有很高的加氢裂解活性。 进原料油之前,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催化剂进行钝化,以抑制 其过高的初活性,防止和避免进油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温度超温 现象,确保催化剂、设备及人身安全。 进低氮开工油和注入无水液氨,是一种能有效抑制催化剂初活 性的钝化方法。第29页,共37页。催化加氢技术 无水液氨被催化剂吸附后,可有效地抑制催化剂的初活性, 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和运转时间的延续,催化剂所吸附氨 会逐渐地解吸流失,催化剂又能恢复其正常的活性。 催化剂钝化的操作压力与催化剂

20、硫化阶段相同。 催化剂钝化的起始温度为150; 催化剂钝化的终止温度: 精制段为320; 裂化段为315。第30页,共37页。催化加氢技术 对低氮开工油的要求 一般要求低氮开工油的氮含量小于100g/g,大多采用直馏轻柴 油作为低氮开工油。 催化剂钝化无水液氨注入量的总量控制,须根据裂化催化剂的 装量、活性高低(分子筛含多少)来确定。 大型加氢裂化装置通常是在60负荷的条件下开工,低氮开工油 的进料流率为正常设计进料量的60。第31页,共37页。催化加氢技术 硫化后的催化剂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当低氮开工油进入反应 器时,由于吸附热会使反应器内催化剂床层产生温升,有时可 达30以上。 吸附热以“

21、温波”的形式在反应器内自上而下移动, “温波”通过 整个催化剂床层需要近2小时; 开始引进低氮油时,其进料流率不宜过大,一般为设计进料流 率的15左右,待吸附热温波通过催化剂床层,高压分离器建 立液面和正常投入其液位自动控制之后,再将进料量提高到 60负荷。第32页,共37页。催化加氢技术 待反应器内催化剂床层温度平稳后,启动注氨泵向反应系统 注入无水液氨; 然后以以10/hr的速度提升精制段反应器入口温度,启动各 催化剂床层之间的冷氢控制回路,使精制段反应器催化剂床 层温度呈递降式温度分布,裂化反应器催化剂床层温升应控 制6。第33页,共37页。催化加氢技术 注氨2小时后,启动高压注水泵,向系统注入脱离子水;注入 洗涤水后,应以适宜的升温速度将精制反应的温度提升到 230; 在注氨顺利的情况,注氨78小时后,高分水中会有明显的氨 气味道出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