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新教材《五代史伶官传序》优秀教学课件(共27p)_第1页
统编版新教材《五代史伶官传序》优秀教学课件(共27p)_第2页
统编版新教材《五代史伶官传序》优秀教学课件(共27p)_第3页
统编版新教材《五代史伶官传序》优秀教学课件(共27p)_第4页
统编版新教材《五代史伶官传序》优秀教学课件(共27p)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素养目标】 1.了解作者及文章创作的时代背景,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及意图。 2.从选材、论证方法等角度,分析文章精妙的构思,体会文章的论证力度。 3.学习文章以散体写史论的方法,以及作者积极关注社会现实的人生态度。【重点难点】 从选材、论证方法等角度,分析文章精妙的构思学习以及作者积极关注社会现实的人生态度。 一、导入 上问侍臣:“创业与守成孰难?” 房玄龄曰:“草昧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 魏征对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注释】上:指唐太宗。草昧;此指开创国家。 问:究竟是“创业难”还是“守成难”呢? 太宗

2、的两位贤臣似乎很难达成一致看法了。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去找北宋史学家、文坛泰斗欧阳修去问个明白。今天我们学习他的一篇重要史论一一伶官传序。二、检查课前预习1、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02.字水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周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于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进士及第,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死后累赠太师、楚国公,谥号“文忠”,故世称欧阳文忠公。 欧阳修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其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

3、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 他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集传世。3、题目解说 五代史伶官传序是一篇史论。伶官,古称演戏的人为伶,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叫作伶官。欧阳修写伶官传并冠以短序,是为了让北宋统治者吸取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伶人(乐工)而身死国灭的历史教训,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五代史伶官传”交代了这篇史论的内容,“序”标明文章的体裁。4、文学常识序 序,绪也,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 作者自己写的序叫“自序”,多是说明它的内容、写作缘由、经过、旨趣和特点; 别人代写的序叫“代序”,多是介绍和评论该

4、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另有“赠序”,多是对于所赠亲友的赞许、推重或勉励之辞; “诗序”多交代所咏故事的有关内容或作诗的缘起。第二段活动二:解读分析庄宗“得天下”的原因? 先写晋王赐三矢,次写晋王遗命,详细交代了赐矢的原因,再写庄宗将三矢“受而藏之”。接着写庄宗执行晋王遗命,他出师征战,以三矢励志,成功后,还矢先王,着重写庄宗对三矢的恭敬态度,从中可以看出他接受遗命、为父复仇的决心和意志,这正是他得天下的原因。体现了庄宗的“忧劳”,突出了“人事”的作用。第二段小结: 本段叙事的语势比较平缓,没有直接的议论,但是作者寓论点于叙述之中,与第1段的“盛”和“得天下”相照应,本段的“扬”为下文的“抑

5、”张本。 第三段活动一:读课文,解释划线的词语原文: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17?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系:捆绑。 组:绳索。 函:木匣。名词作动词,盛以木匣。 仇雠(chu):仇敌。 一夫:指唐庄宗同光四年(926)发动贝州兵变的军士皇甫晖。 抑:表转折的连词,相当于“或者”、“还是”。 本:考究。 迹:事迹,道

6、理。 兴:使动用法,使.兴盛 逸豫:安逸舒适。 亡:使动用法,使.灭亡。活动二:解读分析作者的写作目的。 借古讽今。 写庄宗时的盛衰之理。用“莫能与之争”“为天下笑”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引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经验教训。作者以此含蓄地批评朝政,讽谏北宋统治者不要忘记历史教训,使文章阐述的道理更具有普遍性和现实意义。2.文中是如何运用例证法的?有什么作用? 本文属于史论。写史论一般都要使用例证法,以论带史,以史证论。文章通过“晋王三矢”这一典型、生动的事例,充分体现了庄宗的“忧劳”,突出了“人事”的作用,再辅之以评论庄宗盛衰时所涉及的点滴史实,就使人对于庄宗的由“盛”而“衰”、由“忧劳”到“逸豫”不言而明,达到了以材料论证观点的目的,起到了以古鉴今、举一反三的作用。深入探讨二: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任务导引】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就是要求用自己的语言,将语言、语段或全文进行具体的理解和总结、筛选和提炼、加工和转化,从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