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宏观经济学课后作业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一、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即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3. 国民收入:是指按生产要素计算的国民收入。4. 个人可支配收入:扣除个人所得税后的个人收入就是个人可支配收入,即个人可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二、单项选择题1.A10.A18.D2.A11.D19.D3.B12.B20.D4.D13.C5.A14.A6.B7.C 15.A8.D16.D9.C17.B三、判断题1.2.10.3.4.5.6.7.8.9
2、.四、计算题1. 答:(1)项链为最终产品,价值为 40 万。(2)开矿阶段生产 10 万,银器制造阶段生产 30 万,即 40 万10 万30 万,两个阶段共增值 40 万。(3)在生产活动中,所获工资共计:7.5+512.5(万中,所获利润共计:(107.5)(305)27.5(万);在生产活动)用收入法计得的 GDP 为 12.527.540(万增值法和收入法计得的 GDP 是相同的。2. 答:(1)A 的价值增加为 500030002000(),可见,用最终产品法、)B 的价值增加为 500200300(C 的价值增加为 600020004000()合计价值增加为 2000300400
3、06300(2)最终产品价值为 280050030006300( 3000 分别为A、B、C 卖给消费者的最终产品。),式中 2800、500、(3)国民收入为 63005005800(3. 答:)。(1)用 S 表示储蓄,用 yd 代表个人可支配收入,则 S=ydc=41003800=300(亿)(2)用 i 代表投资,用 sp、sg、sr 分别代表私人部门、部门和国外部门的储蓄,则为 sg=t-g=BS,在这里,t 代表收入,g 代表支出,BS 代表盈余,在本题中,sg=BS=-200(亿元)。sr 表示外国部门的储蓄,则外国的出口减去进口,对本国来说,则是进口减去出口,在本题中为 100
4、,因此,i=sp+sg+sr=300+(-200)+100=200(亿元)(3)从 GDP=c+i+g+(x-m)中可知(亿元)4. 答:支出 g=5000-3800-200-(-100)=1100(1)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资本消耗补偿,而资本消耗补偿(折旧)就等于总投资减净投资后的余额,即 800300500(亿),因此,国内生产净值48005004300(亿)(2)从 GDPc + I + g + nx 中可知 nx =GDP-c-i-g,因此,净出口 nx=4800300080096040(亿)(3)用 BS 代表盈余,T 代表净即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则有 BSTg,从而有 TB
5、S+g30960990(亿(4)个人可支配收入本来是个人所得税后的余额,本题中没有说明间接税、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等,因此,可从国民生产净值中直接得到个人可支配收入,即 DPINNP-T43009903310(亿)(5)个人储蓄 SDPIC33103000310(亿五、简答题1. 答:)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即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理解时应注意:GDP 是一个市场价值概念。GDP 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中间产品不计入 GDP,否则会造成重复计算。GDP 是一个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卖的最终产品价值。GDP 是计
6、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因而是流量而不是存量。GDP 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从而是一个地域概念,而与此相联系的国民生产总值(GNP)则是一个国民概念,是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GDP 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家务劳动、自给自足生产等非市场活动不计入 GDP 中。答: 核算 GDP 可用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常用的是后两种方法。答:国民收入核算体系有五个基本概念: 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国内生产总值(GDP)=以市场价格计算的一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总和国内生产净值(NDP)=GDP折旧(
7、3)国民收入(NI)=ND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 +津贴个人收入(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险税+转移支付和红利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个人收入个人所得税六、论述题答: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主要有支出法和收入法两种。(1)用支出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用支出法核算 GDP,就是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支出即最终产品的总卖价来计算 GDP,即消费、投资、面支出的总和。用公式表示为:GDPC+I+G+(XM)最终产品的总以及出口这几方 消费支出(C):包括造住宅的支出则不包含在内。耐用消费品、非耐用消费品和劳务的支出。建 投资支出(I):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包括厂房、住宅、机械设备及存货)的支出
8、。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两大类;用支出法计算 GDP时的投资,指总投资即净投资加重置投资。支出(G):指各级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只是支出的一部分支出的另一部分如转移支付、公债利息等都不计入 GDP。 净出口(X-M):指净出口的差额。用 X 表示出口,用 M 表示进口,则(X-M)就表示净出口。进口应从本国总中减去,因为进口表示收入流到国外,不是用于本国产品的支出;出口则应加进本国总量之中,因为出口表示收入从外国流入,是用于本国产品的支出。因此,只有净出口才应计入总支出,它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2)用收入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用收入法核算 GDP,就是用要素收入即企业成本核算 GDP,
9、用收入法核算 GDP,除了要包括工资、利息和这些要素的,还要包括非公司企业主收入、公司税前利润、间接税、资本折旧。 工资、利息和等生产要素的。工资包括所有对工作的酬金、津贴和福利费,也包括工资收入这必须缴纳的所得税及社会保险税;利息是人们给所提供的货币在内。所得的利息收入,但公债利息及消费信贷利息不包括 非公司企业主收入,如医生、农民和小主的收入。他们使用自己的,自我雇佣,其工资、利息、利润、收入。常混在一起作为非公司企业主 公司税前利润。包括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股东红利及公司未分配利润等。 企业转移支付及企业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包括对非组织的社会慈善捐款和消费者呆帐,企业间接税包括货物或
10、销售税、周转税。 资本折旧。它虽不是要素收入,但包括在总投资中,也应计入 GDP。2. 答:社会保险税实质上是企业和职工为得到社会保障而支付的保险金,它由有关部门(一般是社会保险局)按一定比率以形式征收。社会保险税是从国民收入中扣除的,因此,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影响 GDP、NDP 和 NI,但影响个人收入 PI。社会保险税增加会减少个人收入,从而也从某种意义上会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然而,应当认为,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直接影响可支配收入,因为一旦个人收入决定以后,只有个人所得税的变动才会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 DPI。3. 答:现有以 GDP 为它它的核算方法的缺陷主要表现在:社会成本;经济增长方
11、式付出的代价;它它它经济增长的效率和效益;人们的生活质量;社会收入和分配的状况。开发计划署引入一个绿色 GDP 的概念。因此,1990 年以来,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一、消费函数:消费函数表示 c 与 y 之间的函数关系,即:cc(y)。储蓄函数:储蓄函数表示 s 与 y 之间的函数关系,即:ss(y)。投资乘数:乘数即倍数,是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变量变化的比率;投资乘数就是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通常用 k 表示。4. 平衡与乘数:指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支变动的比率。5. 平均消费倾向: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6.
12、 边际消费倾向:指增加的消费和增加的收入的比率。二、单项选择题1.D10.A19.C2.A11.C20.B3.A12.B4.B13.C5.C14.D6.A15.D7.A6.C8.B17.A9.C18.B三、判断题1.10.2.3.4.5.6.7.8.9.四、计算题1. 答:投资乘数 k=y/i=(8500-8000)/(700-600)=52. 答:从公式 ktr=y/tr=/(1),得国民收入的增加量:y2000.8(10.8)800(亿3. 答:)均衡国民收入 y=c+i,将 c=100+0.8y、i=50 代入,得 y=750消费 c1000.8750700,储蓄 sy-c=750-70
13、0=50 五、简答题答:在现实生活中,乘数作用的大小要受到一系列条件的限制:(1)社会中过剩生产能力的大小;(2)投资和储蓄决定的相互独立性;(3)货币供给量增加能否适应支出增加的需要;(4)增加的收入不能 进口货物,否则 GDP 增加会受到限制。答:两部门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3. 答:,其含义略。增加转移支付,虽然对总需求也有影响,但这种影响是通过增加人们可支配收入进而增加消费支出实现的。如果把转移支付也计入总需求,就会形成总需求的重复计算。六、论述题1. 答:两部门经济条件下,国民收入可以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决定收入。(1)使用消费函数决定收入y c+ic a+ y解联立方程,可以得到均衡
14、收入均衡收入决定也可用作图形式表示:(2)使用储蓄函数决定收入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即 i=s,而储蓄函数 s=a+(1)y,将此二式联立:i=s=ycs=a+(1 )y解上述联立方程式同样到均衡收入:用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决定收入也可用图形表示:2. 答:要点:增加储蓄会导致均衡收入下降。增加消费或减少储蓄会通过增加总需求而引起国民收入增加,经济繁荣;反之,减少消费或增加储蓄会通过减少总需求而引起国民收入减少,经济。由此得出一个看来是自相的推论:节制消费、增加储蓄会增加个人,对个人是件好事,但由于会减少国民收入引起,对整个经济来说却是坏事;增加消费、减少储蓄会减少个人,对个人是件好事,但由于会
15、增加国民收入使经济繁荣,对整个经济来说却是好事,这就是“节约的悖论”。第十四章产品市场和的一般均衡一、1. 资本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是一项资本品在使用期限内与其收益的现值等于这项资本品的重置成本或供给价格。2.陷阱:是在分析人们对货币的偏好时。它指这样一种现象:当利息率极低时,人们预计利息率不大可能再下降,或者说人们预计有价的市场价格已经接近最高点,因而将所持有的有价全部换成货币,以至于人们对货币的投机需求趋向于无穷大。3. IS 曲线:表示产品市场均衡时,国民收入和利率的方向变化关系。IS曲线向右下方倾斜。4. LM 曲线:是指使得处于均衡的收入与均衡利息率的不同组合描述出
16、来的一条曲线。LM 曲线向右上方倾斜。5. 货币的需求:是指人们在手边保存一定数量货币的愿望,它是人们对货币的性偏好引起的,因此,货币需求又称被为偏好。与其他资产相比,货币是具有很强的性,人们用货币很容易与其他资产进行交换。正是这种流动性,人们对货币产生偏好。产生偏好的主要有三种:一是交易,二是预防,三是投机。二、单项选择题1.B10.B19.B2.B11.C20.A3.A12.C4.B13.B5.C14.C6.B7.D8.D9.B15.D16.D17.B18.A三、判断题1.2.10.四、计算题3.4.5.6.7.8.9.1.答:(1)L=L1+L2=0.20y500r;5006=1000
17、亿(2) L=L1+L2=0.210000(3)2500=0.26000+L2,L2=1300 亿(4)2500=0.2 100002. 答:向右移动 300 3. 答:y=3075, r=4.3 4答:500r,r =3%(1)由 Y=C+I+G,可知 IS 曲线为:Y=0.8(1-0.25)Y+900-50r+800,化简可得:Y=4250-125r,此即为 IS 曲线。LM 曲线:500=0.25Y-62.5r,化(2)由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相等,即:Y=2000+250r,此即为 LM 曲线。同时均衡时,IS 曲线和 LM 曲线相交于一点,(3)当商品市场和该点上收入和利率可以通过求解
18、IS 和 LM 联立方程:Y=4250-125r Y=2000+250r得均衡利率 r=6,和均衡收入 y=3500五、简答题1. 答:货币需求是指人们在不同条件下出于各种考虑对货币的需要,或者说是个人、企业和按对执行流通(或支付)和价值贮藏的货币的需求。说法,对货币的需求是出于以下几种:一是对货币的交易需求,指家庭或厂商为交易的目的而形成的对货币的需求。它产生于人们收入和支出的非同步性。出于交易定于收入,收入越高,交易数量就越大。的货币需求量主要决二是对货币的预防性需求,指人们为应付意外事故而形成的对货币的需求。它产生于未来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从全社会来看,这一货币需求量也和收入成正比。三
19、是对货币的投机需求,它产生于未来利率的不确定,人们为避免资产损失或增加资本收入而及时调整资产结构而形成的对货币的需求。例如,人们预期债券价格会上升时,需要及时买进债券,以便以后卖出时得到收益,这样就产生了对货币的投机需求。这一需求与利率成反方向变化。2. 答:,货币需求是利率的减函数,即利率下降时货币需求会增加,然而当利率下降到一定程度或者说临界程度时,即债券价格上升到足够高度时,人们生息的债券会亏损的极大风险,这时,人们估计,如此高的债券价格只会下降,不会再上升,于是他们就不肯再买债券,而保留货币在手中。在这样情况下,货币供给的增加就不能使利率再向下降低,因为人们手中即使有多余的货币,再也不
20、肯去买债券,从而不会使债券价格再上升,即利率不会再下跌。在这种情况下,就说经济正处于“性陷阱”之中。这时实行扩张货币政策对利率和投资从而对就业和产出就不会有效果。3. 答:如果把 IS 曲线和 LM 曲线结合在一起,就到产品市场和同时均衡时利息率与均衡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这就是 IS-LM 模型。产品市场和在同一收入水平和利率水平上同时达到均衡时均衡利息率与均衡国民收入的值,可以通过求解 IS,LM 曲线的联立方程而得。4.答:按照 IS-LM 模型的解释,当产品市场和同时达到均衡时,其均衡点正好处于 IS 曲线和 LM 曲线的交点上。任何偏离 IS 曲线和 LM 曲线交点的利息率和国民收入的
21、组合,都不能达到产品市场和的同时均衡。在实际中,若出现国民收入与利息率的组合在 IS 曲线的左下方,有 IS,即存在对产品的超额需求;在 IS 曲线的右上方,有 SI,即存在对产品的超额供给。若出现国民收入与利息率的组合点在 LM 曲线的左上方,有 ML,即存在货币的超额供给;在 LM 曲线的右下方,有 LM,即存在货币的超额需求。当实际经济中出现以上失衡状态时,市场经济本身的力量将使失衡向均衡状况调整,直至恢复到均衡。IS 时,国民收入会增加;IS 时,国民收入会减少;LM 时,利息率会上升;LM 时,利息率会下降,调整结果会使两个市场同时达到均衡。六、论述题答题要点:IS曲线和 LM 曲线
22、的交点决定了均衡的国民收入和均衡的利息率,所有引起 IS 曲线和 LM 曲线变动的都会引起均衡收入和均衡利息率的变动。影响 IS 曲线移动的有:投资、储蓄(消费)、。如果减少,则 IS 曲线投资增加、增加、储蓄减少(从而消费增加)、向右上方移动,若 LM 曲线位置不变,均衡国民收入量增加,均衡利息率提高。相反,如果投资减少、减少、储蓄增加(从而消费减少)、增加,则 IS 曲线向左下方移动,若 LM 曲线位置不变,均衡国民收入量减少,均衡利息率升高。影响 LM 曲线移动的有:货币需求、货币供给。如果货币需求减少、货币供给增加,则 LM 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假定 IS 曲线的位置保持不变,均衡国民收
23、入增加,均衡利息率下降。反之,如果货币需求增加、货币供给减少,则 LM曲线向左上方移动,在 IS 曲线位置不变条件下,均衡国民收入减少,均衡利息率升高。此外, IS 曲线和 LM 曲线同时变动也会使得均衡国民收入和均衡利息率发生变动。均衡国民收入和均衡利息率变动的结果要取决于 IS 曲线和 LM 曲线变动的方向和幅度。第十五、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与实践一、财政政策:是民收入的政策。货币政策:是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挤出效应:是指变动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货币即通过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4. 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
24、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无需采取任何行动。在5.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二、单项选择题上公开债券以控制1B2C 10A11D12D 20C三、判断题3B4B5B6A7C8D9A13A14B15A16D17D18C19C1.92103.11.412.513.614715.8 四、计算题1答:(1)由 IS 曲线 y=950-50r 和 LM 曲线y=500+25r 联立求解得,950-50r=500+25r,解得均衡利率为 r=6,均衡收入为 y=650,投资为 i=80。 同理可用同样方法求 2):由
25、IS 曲线和 LM 曲线联立求解得,均衡利率为 r=6,均衡收入为 y=650,投资为 i=80。(2)首先看 1):由 y=c+i+g,IS 曲线为 y=1100-50r,与 LM 曲线联立求解得,r=8,y=700,同理2):r=9,y=725。(3)收入增加之所以不同,是因为在 LM 斜率一定的情况下,财政政策效果受 IS 曲线斜率的影响。2答:(1)IS 曲线为:y=1200-25r,LM 曲线为:y=1000,联立求得:r=8,y=1000,i=100。(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支出增加 20 将会导致 IS 曲线发生移动,此时新的 IS 曲线为:y=1300-25r,与 LM
26、曲线 y=1000 联立得:均衡利率为 r12,代入投资函数得:i=80,而均衡收入仍为 y=1000。(3)由投资变化可以看出,当支出增加时,投资减少相应份额,这说明存在“挤出效应”,由均衡收入不变也可以看出,LM 线处于古典区域,即 LM曲线与横轴 y 垂直,这说明支出增加时,只会提高利率和完全挤占私人投资,而不会增加国民收入,可见这是一种与古典情况相吻合的“完全挤占”。(4)图如 5-1。图 5-13答:(1)IS 方程为:y=1250,图形如下(见图 5-2):ISLM 方程为:y=1000+20r。IS 曲线和 LM 曲线的图 5-2(2)根据 IS 和 LM 方程,可解得均衡收入
27、y=1250 亿消费 c=100,投资 i=150。,均衡利率 r=12.5,(3)均衡收入 y 不变,依然为 1250,均衡利率 r=7.5,投资 i 不变,依然为 150,消费也不变,c=1000。(4)由于投资 i 始终等于 150 亿,与利率无关,这在图形上表现为 IS曲线垂直于横轴(即 y 轴),因此,当货币供给增加后,收入不变依然为 1250,而利率下降(从 12.5 下降到 7.5)。4答:(1)货币供给 M1000400/0.12=4333(亿)(2)当准备金率提高到 0.2,则存款变为 400/0.2=2 000 亿,现金仍是 1000 亿了 1333 亿(3),因此货币供给
28、为 10002000=3000(亿。),货币供给减少买进 10 亿债券,即基础货币增加 10 亿,则货币供给增加:M83.3(亿五、简答题1. 答:西方经济学者认为,为确保经济稳定,)要审时度势,根据对经济形势的判断,逆经济风向行事,主动采取一些措施稳定总需求水平。在经济时,政府要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降低税率、增加转移支付、扩大支出,目的是刺激总需求,以降低失业率;在经济过热时,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提高税率、减少转移支付,降低支出,以此抑制总需求的增加,进而遏制通货膨胀。这就是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同理,在货币政策方面,西方经济学者认为斟酌使用的货币政策也要逆经济风向行事。当总支出,失业持续
29、增加时要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即提高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从而刺激总需求,以缓解和失业问题;在总支出过多,价格水平持续上涨时,就要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即削减货币供应量,提高利率,降低总需求水平,以解决通货膨胀问题。这就是斟酌使用的货币政策。2. 答:平衡的财政主要分年度平衡、周期平衡和充分就业平衡预算三种。年度平衡,要求每个财政年度的收支平衡。这是在 20 世纪 30 年代大以前普遍采用的政策原则。周期平衡是指在一个经济周期中保持平衡。在经济策,有意安排时实行扩张政策,有意安排盈余,以繁荣时的盈余弥补赤字,在繁荣时期实行紧缩政时的赤字,使整个经济周期的盈余和赤字相抵而实现平衡。这种在理论上似
30、乎非常完整,但实行起来非常。这是因为在一个周期内,很难准确估计繁荣与也难以事先确定,从而周期的时间与程度,平衡也难以实两者更不会完全相等,因此连现。充分就业平衡水平。功能财政是指应当使支出保持在充分就业条件下所能达到的净强调,在财政方面的积极政策主要是为实现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水平。当实现这一目标时,可以是盈余,也可以是赤字。功能财政是 点来对待主义者的财政。他们认为不能机械地用财政收支平衡的观赤字和盈余,而应从反经济周期的需要来利用赤字和盈余。当国民收入低于充分就业的收入水平时有义务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支出或减少,以实现充分就业。如果起初存在财政盈余,有责任减少盈余甚至不惜出现赤字,坚定
31、地实行扩张政策。反之亦然。总之,功能财政思想认为,为了实现充分就业和消除通货膨胀,需要赤字就赤字,需要盈余就盈余,而不应为了实现财政收支平衡妨碍财政政策的正确制定和实行。显然,平衡的财政强调的是财政收支平衡,以此作为目标,或者说政策的目的,而功能财政强调,财政的平衡、盈余或赤字都只是手段,目标是追求无通胀的充分就业和经济的稳定增长。3. 答:自动稳定器主要有三种:(1)的变动。在经济扩张时有遏制作用,在经济时有缓解的作用。(2)的转移支付。同作用相同。(3)维持农产品价格政策。该政策使农场主可支配收入保持稳定。答: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法定准备率、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操作。答:公开市场操作又称公开
32、市场业务,是指,从而调节货币量的一项业务活动。在上公开有价优点:一是能按的意图进行;二是通过债券把商业的准备金有效控制在自己希望的规模;三是操作规模可大可小,更便于保证准备金比率调整的精确性;四是不像法定准备率及贴现率那样具有很根据市大的行为(准备率及贴现率不是那样可以轻易变动的),在场情况认为有必要改变调节方向时,业务容易逆转。答:一般而言,如果仅仅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即 LM 曲线不变,而向右移动 IS曲线,会导致利率上升和国民收入的增加;如果仅仅采用扩张性货币政策,即 IS 曲线不变,而向右移动 LM 曲线,可以降低利率和增加国民收入。考虑到 IS曲线和 LM 曲线的上述移动特点,如果使
33、 IS 和 LM 曲线同方向和同等幅度的向右移动可以使收入增加而利率不变。上述分析说明,松紧不同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需要相互搭配使用(相机抉择)。在本题中,是松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的混合使用,一方面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总需求;另一方面采用扩张性货币政策降低利率,减少“挤出效应”,使经济得以迅速复苏、高涨。六、论述题答:(1)减税,会使 IS 曲线向右上移动,这使得利率上升,国民收入增加,为了使利率维持在原水平不变,应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使 LM 曲线右移相同幅度,从而利率不变,国民收入增加,均衡点为 IS 和 LM 新的交点。(2)货币存量不变,表示 LM 不变,这些减税使 IS 曲线向右
34、移,利率上升,国民收入增加。两种情况下减税的经济显然有所区别,在(1)情况下,在减税的同时由于采取了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使得利率不变,国民收入增加较多,而在(2)情况下,在减税的同时保持货币存量不变,这使得利率上升,国民收入虽然也增加了,但只增较少部分。2. 答:开支增加使总需求提高,并产生乘数的作用,对经济的影响程度取决于IS 一 LM 曲线的形状。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一、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总需求函数:是产量(收入)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它表示在某个特定的价格水平下,经济社会需要多高水平的收入。宏观生产函数:是指整个国民经济的生产函数。它表示总投入和总产出之间的关系。
35、4短期宏观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的技术水平和资本存量条件下,经济社会生产的产出y 取决于就业量N,即总产量是经济中就业量的函数,随总就业量的变化而变化。长期宏观生产函数:是指经济社会生产的产出y 取决于生产的技术水平、就业量和资本的存量。古典总供给曲线:是指总供给曲线是一条位于经济的潜在产量或充分就业水平上的垂直线。7总供给曲总供给曲线:是指在货币工资和价格均具有刚性的假设条件下,线应该为一条水平的直线。8常规总供给曲线:是指短期总供给曲线为向右上方倾斜。二、单项选择题1D2B11C12B 20B三、判断题3A13D4D5C6A7A8B9C10A19A14A15D16B17B18A1.10.2.
36、3.4.5.6.7.8.9.四、计算题1. 答:(1)YsYd5006005PP2, Y500供求均衡点为(500,2)。(2)YsYd15001.1(6005P) P2.9供求均衡点为(500,2.9)。2. 答:(1) 已知 P802y3yyf60故解,得:P40(2)如果总需求函数变动为 P1002y3,而价格保持不变,即 P40,此时总需求为: 401002y3,y 90此时将产生过剩需求:906030五、简答题1. 答:宏观经济学中的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AD 曲线)的经济解释是:物价水平的下降导致实际货币余额 MP 的增加,出现过度供给。过度供给导致货币持有者对“债券”需求量的增加。
37、债券价格的上升意味着利息率的下降,利息率的下降又导致投资需求量的增加,即总需求增加,投资需求的变化通过乘数效应,因而 AD 曲线向下倾斜。的作用产出成倍增加。这一过程描述为2. 答:(1)降低工资会使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因为工资较低时,对于任一给定的价格水平,厂商愿意提供润高)。的产品(产品价格既定,工资低即成本低,从而利(2)降低工资就是降低人们收入并进而降低消费需求,从而会使总需求曲线。3. 答:导致总供给曲线移动的主要有以下几点:(1)自然的和人为的灾祸。总供给曲线最急剧的变动产生于极大地减少经济的总供给,即使得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它会技术变动。技术变动通常是正向,即技术水平倾向提
38、高,所以技术变动的影响一般使得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工资率等要素价格的变动。当工资下降时,对于任一给定的价格总水平,厂商愿意供给的产品,因而降低工资将使总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反之,工资上升,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六、论述题的情况下,AS 曲线是水平的因为当物价上升时,名义答:在工资水平还没有变化。实际工资下降,就业量会迅速扩大,因而产出可迅速扩大,即产出对物价的敏感度无穷大。相反,物价对产出的敏感度无穷小,即价格水平不随产量发生变化,也即总需求曲线的移动将导致产出水平的变动而不会导致物价水平的变动。按主义理论,宏观经济政策是有效的。按照古典主义理论,即价格是完全灵活的情况下、总供给曲线是一条
39、垂直线。因为工资和物价可以变化,就业量的决定就完全独立于价格的变化。当物价上升时,名义工资水平就会同比例上升,劳动力市场恢复到原来的均衡,就业量也恢复到原来的均衡,就业量不随物价水平的变动。因而总产出也不随物价水平的变动。即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线,即宏观经济政策是无效的,需求管理无法影响经济的供给方面;当考虑名义工资刚性时,可以推导出向上斜的供给曲线,宏观经济政策也是有一定的效力的,即此时政策也影响经济的供给方。第十八章失业与通货膨胀一、1失业率:是指劳动大军中没有工作而又在寻找工作的人所占的比例,失业率的波动反映了就业的波动情况。2摩擦性失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的原因而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
40、。即使劳动力市场处于均衡或充分就业状态,仍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失业。3结构性失业:是指劳动力需求与供给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其特点是既有失业,又有职位空缺,失业者或者没有合适的技能,或者居住地不当,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4周期性失业:是指经济周期中的或时,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这种失业是由整个经济的支出和产出下降造成的。自然失业率:是指经济社会在正常情况下的失业率,它是劳动力市场处于供求稳定状态时的失业率。自然就业率:是指经济社会在正常情况下的失业率,它是劳动力市场处于供求稳定状态时的就业率。潜在的 GDP:是指一国国民经济达到充分就业时的总产量,是与自然失业率相对应的 GDP 水平。奥肯定律
41、:是指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 1 个百分点,实际 GDP 将低于潜在 GDP 2 个百分点。通货膨胀:是指总体价格水平持续上升的一种情形。通货紧缩:就是指总体价格水平的持续下降。消费者价格指数:被广泛地用来度量通货膨胀,它度量的是典型化的城市消费者所的一组固定物品的价格平均上涨情况。通货膨胀率:是指价格水平变化的速度。温和的通货膨胀:是指年通货膨胀率在 10以内。奔腾的通货膨胀:是指年通货膨胀率在 10以上和 100以内。超级通货膨胀:是指通货膨胀率在 100以上。平衡的通货膨胀:是指每种商品的价格都按相同比例上升。这里所指的商品价格包括生产要素以及各种劳动的价格。非平衡的通货膨胀:是指各种商
42、品价格上升的比例并不完全相同。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是指价格上升的速度超出人们的预料,或者人们根本没有想到价格会上涨。需求拉动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需求拉动通货膨胀理论是一种比较老的通货膨胀理论,这种理论把通货膨胀解释为“过多的货币追求过少的商品”。成本推动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涨。结构性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的情况下,只是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动,也会出现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结构性通货膨胀理论把通货膨胀的起因归结为经济结构本身所具有的特点。22曲线:表示了失业率和通
43、货膨胀率之间的替换关系。即当失业率较低时,通货膨胀率较高;反之,当失业率较高时,通货膨胀率较低。二、单项选择题1A11C19A2C12C3C4B5A14C6C15C7A8A9D10D18B13D16A17B20C三、判断题1.2.10.四、计算题1解:根据3.4.5.6.7.8.9.货币数量方程式通货膨胀率为 3.96%2解:设 1985 年的通货膨胀率为1985,则:(1)1985(P1985P1984) P1984(111.5107.9)107.93.34%同样,1986(114.5111.5)111.52.69%(2)如果预期通货膨胀率为e 为前两年通货膨胀率的平均值,那么e1987(1
44、9851986)2(3.34%2.69%)23.015%3解:(1)当劳动力市场均衡时,决定工资与就业水平。即1002WP2008WP得:实际工资 WP10代入劳动力需求方程得均衡就业量2008WP200810120(2)当劳动力需求下降时,实际工资及就业水平随之下降,在新劳动力需求方程下:1002WP1908WP实际工资 wP9,均衡就业量为:1908WP19089118故,实际工资下降了 10,均衡就业量下降(120118)1201.67%工资下降的百分数大于就业下降的百分数,是因为此模型中劳动供给曲线的斜率较大,从而导致劳动供给对实际工资变动不敏感,也就是实际工资下降或上升很多时,就业减
45、少或增加得不多。因此,当实际工资变动时,就业变动幅度就较小。五、简答题1. 答:通货膨胀是指一般价格水平普遍的和显著的上涨。理解此含义时需注意两个问题:(1)价格水平上涨不是指一种商品或几种商品的价格上涨而是指价格的普遍上涨,即价格总水平的上涨。(2)价格总水平上升要持续一定时期,而不是一时的上升。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主要有两个方面:(1)收入分配效应,即收入和财富在不同的阶层之间的再分配。(2)产量和就业效应,即不同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对产量和就业的影响。2. 答:通货膨胀对收入和分配产生如下影响:(1)对工资薪金阶层产生影响。工人在通货膨胀中受到损害,而这种损害取决于工资调整的滞后期,受损害最
46、深的是那些工作成绩很难与工资挂钩的白领工人、及教师等。(2)使得以利润为收入者受益。只要成本滞后于产品价格上升,取得利润者就会获得好处。(3)使得退休的损失最大。退休在社会保险机构领取保险金和补贴,很少能赶得上通货膨胀,所以受到的影响最大。3. 答:货币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和的通货膨胀缺口理论可以归结为需求拉动理论;曲线可以归结为成本推动理论。区分两种不同的通货膨胀形式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践上也是非常重要的。用 AD 一AS 模型可以更好地解释两种形式的通货膨胀。当总供给量与物价水平的关系不变时,如果对应于既定的物价水平,总需求量增加(AD 曲线右移),经济就会出现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当总需求量
47、与物价水平的关系不变时,如果对应于既定的物价水平,总供给量减少 (AS 曲线),经济就会出现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4. 答:价格调整曲线是新西兰在20 世纪50 年代研究英国的货币工资增长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时提出来的一条曲线,因而被们称为菲曲线。它具有面的含义:一是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着交替关系;二是在通货膨胀率为零时,经济中存在着一个“自然失业率”;三是一项宏观经济政策不能同时实现降低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的双重目标。5. 答:提出了预期的增广的曲线说明了通货膨胀和失业的替代关系只有在短期内才存在,而在长期由于预期的作用,这种替代关系将,失业率处在自然失业率的水平,失业率独立于通货膨胀率。
48、其政策含义是在短期内货币政策是有效的,而在长期内货币政策无效。如果就必须出其不意。6. 答:想取得货币政策的效果失业会给个人和社会带来损失,这就是个人和社会为失业而付出的代价。对个人来说,如果是自愿失业,则会给他带来闲暇的享受。但如果是非自愿失业,则会使他的收入减少,从而生活水平下降。对社会来说,失业增加了社会福利支出,造成财政。同时、失业率过高又会影响社会的安定,带来其他社会问题。从整个经济看,失业在经济上最大的损失就是国民收入的减少。六、论述题答: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需求增加,另一类是成本增加。相应地,就产生了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和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49、。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而引起的一船价格总水平的持续而显著的上升。这种类型的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在于总需求过度增长、总供给,即“太多的货币追逐较少的产品”,或者说“对商品和劳务的需求超过了按现行价格所提供的供给”。由于总需求的增加可以造成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所以使得总需求增加的任何都可以是造成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的具体原因。如私人部门的消费增加或储蓄减少、投资增加,导致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增加和减少都可以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是指由厂商生产成本增加而引起的一般价格总水平的上涨,它是由于总供给曲线向动所致。导致供给曲线向动的主要原因有:工资过度上涨,利润过度增加,进口商品价格上涨。相应地
50、,通货膨胀又划分为如下几种类型:工资推进的通货膨胀、利润推进的通货膨胀和进口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此外,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也可以是上述两种情况的混合。假设先由需求拉动开始,即过度的需求增加导致价格总水平上涨,由此成为工资上涨的理由,工资上涨又形成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由此通常会导致失业增加,从而货膨胀。通另外,通货膨胀惯性使得通货膨胀在一定的时期内持续一段时间,它主要由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所致。以上分析了通货膨胀的成因,现在来分析一下逆转通货膨胀的对策。它主要针对需求拉动和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按照曲线,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交替关系。同时,经济中存在通货膨胀是有害的,因而,在出现较为严重的通货
51、膨胀时,可以一次,以一定的失业率为代价换取较低的通货膨胀率,这种方法主要针对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相应地,少总需求。也往往借助于财政或货币政策来减对付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往往使用收入政策。主要包括:(1)价格和工资管制。具体做法为在面对严重的通货膨胀问题时,冻结工资和价格,硬性规定货币工资和价格的增长率或提出指导性的工资和价格增长目标由工会和雇主自觉遵守。(2)收入指数化,可以是百分之百的指数化,也可以是部分指数化。(3)以为基础的收入政策。其基本思路是,以规定的一个恰当的工资、价格增长率为标准,如果工资或价格的上涨率低于这个标准,工人或厂商将获得;反之,如果超过该标准,将受到增税的惩罚,这样来鼓
52、励逆转通货膨胀的行为。第二十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一、经济增长:是指产量的增加,产量既可以表示为经济的总产量,也可以表示为人均产量。经济增长的程度可以用增长率来表示。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还包括国民生活质量,以及整个社会经济结构和制度结构的总体进步。稳态分析:新古典增长模型认为,稳态是一种长期均衡状态,在稳态时,人均资本达到均衡值并维持在均衡水平不变,在忽略了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人均产量也达到稳定状态。4资本的黄金分割律:是关于人均消费最大化与人均资本关系的关系式。基本内容是:若使稳态人均消费达到最大,稳态人均资本量的选择应使资本的边际产品等于劳动的增长率。经济周期:指国民总产出、总
53、收入核总就业的波动。这种波动一经济中的许多成分普遍而同期地扩涨或收缩为特征。持续时间通常为 210 年。加速原理:宏观经济学中,产量水平的变动和投资支出数量之间的关系被称为加速原理。二、单项选择题1.B11.B20.D2.D12.C3.B13.D4.A14.D5.D15.D6.B16.C7.A17.C8.C9.C10.A18.B19.B、判断题110.2.3.4.5.6.7.8.9.四、计算题1答:经济均衡增长时,sf (k)=nk,将 s=0.3, n=3%代入得: 0.3(2k-0.5k2)=0.03k所以 20k-5k2=k 得 k=3.8按黄金分割率要求,对每个人的资本量的选择应使得资
54、本的边际产品等于劳动的增长率,即 f (k)=n 于是有 2-k=0.03,得 k=1.972(思路)本题主要引致投资对乘数作用的影响。答:A、(1)乘数 R=1/(1 - 0.6)=2.5(2)y=2502.5=625(亿元)(3)y=2.5(600+900) =3750(亿元)B、(1)R=1/(1 - 0.6-0.2)=5(2)y=2505=1250(亿元)(3)y=5(600+900) =7500(亿元)(4)引致投资增大了乘数,使得投资的变化对收入发生了更大的作用,并且提高了收入的均衡水平。五、简答题1答:三由于乘数和加速数的结合,经济中将自发地形成周期性的波动,它由扩张过收缩过程所
55、组成。但是,即便依靠经济本身的力量,经济波动也有一定的界限。经济波动的上限,是指产量或收入无论怎样增加都不会超过一条界限,它取决于社会已经达到的技术水平和一切资源可以被利用的程度。在既定的技术条件下,如果社会上一切可被利用的生产资源已经充分利用,经济的扩张就会遇到不可逾越的的上限。,产量停止增加,投资也就停止增加,甚至减少,这就是经济波动经济波动的下限,是指产量或收入无论怎样收缩都不会再下降的一条界限,它取决于总投资的特点和加速作用的局限性。因为总投资降到最小时,即本期厂商不任何机器设备,总投资等于零,它不可能小于零。这就了的下限。又因为从加速数原理来看,它只能在没有生产能力剩余的情况下才起作
56、用。如果厂商因经济收缩而开工,企业有过剩的生产能力,则加速数原理就不起作用了。此时,只有乘数作用,经济收缩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停止收缩,一旦收入不再下降,乘数作用又会使收入逐渐回升。这就是经济波动的下限。2答:在国民收入决定论中,乘数原理投资的变动对收入水平的影响程度。投资乘数指投资支出的变化与其带来的收入变化的比率。投资乘数的大小与消费增量中的比例(即边际消费倾向)有关。边际消费倾向越大,投资引起的连锁反应越大,收入增加的越多,乘数就越大。同样,投资支出的减少,会引起收入的数倍减少。加速原理则收入或消费需求的变动反过来怎样影响投资的变动。其内容是:收入的增加会引起对消费品需求的增加,而消费品要靠
57、资本品生产出来,因而消费增加又会引起对资本品的需求的增加,从而必将引起投资的增加。生产一定数量产品需要的资本越多,即资本产出比率越高,则对投资变动影响越大,因此,一定技术条件下的资本产出比率被称为加速系数。同样,加速作用也是双向的。可见,乘数原理和加速原理是从不同角度说明投资与收入、消费之间的相互作用。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全面地、准确地收入、消费与投资三者之间的关系,并从中找出经济依靠自身的发生周期性波动的原因。乘数原理和加速原理不同的是,投资的乘数作用是投资的增长(下降)导致收入的数倍增长(下降),而投资的加速作用则是收入或消费需求的增长(下降)导致投资的数倍增长(下降)。3答:乘数加速
58、数模型的基本是:由于外部(如新发明的出现)使投资增加,从而通过乘数作用,使国民收入成倍地增加。人们会商品,整个社会物品销量增加。这时通过加速数的作用使投资进一步增加,国民收入也再一次增加。如此循环,国民收入不断扩大,经济将处于扩张阶段。然而,社会资源是有限的。当经济达到顶峰,社会资源全部被利用,产出不能再增加时,销量也不再扩大,根据加速数原理,投资将变为零,国民收入下降,销量进一步下降,反过来又使投资进一步收缩,国民收入持续减少。这样,经济将处于阶段。一直持续到经济周期谷底,这时,由于在期长期进行负投资,生产设备逐年减少,仍在营业的一部分企业感到有必要更新设备。这样,随着企业投资增加,产出又开
59、始增加,通过加速数作用又一次使经济进入扩张阶段。于是,一轮新的经济周期又开始了。六、论述题答:(1)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内容 假定:社会储蓄函数为 S=Sy;劳动力按一个不变的比率 n 增长;生产规模不变。 推导:因为假定生产规模不变,且不考虑技术进步,所以可以将经济中的生产函数表示为人均形式,y=f(k),其中y 为人均产量,k 为人均资本量。并且产出增长率唯一地由资本的增长率来解释。进而,新古典经济理论在两部门经济中推导出了经济增长的稳态条件,即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k=sy(n+)k也可表述为:资本深化=人均储蓄-资本扩大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稳态指的是一种长期均衡状态。在稳态时,人均
60、资本达到均衡值并维持在均衡水平不变,在忽略了技术变化的条件下,人均产量也达到稳定状态。此时,k,y 达到一个持久性水平。即在稳态时,k=0,sy=(n+)k。(注意:y 、k 固定,但总产量和资本存量都在增长)。同时,假定劳动以速度n 增长,由于 k=K/N 固定,所以总资本存量 K 必须与劳动力按同比率 n 增长;又由于 y=Y/N,且在稳态时 y 亦固定,因此总产量 Y 也必须按比率 n 增长,所以稳态意味着Y/Y=N/N=K/K=n。当经济偏离稳态时,无论人均资本过多还是过少,都存在某种力量使其恢复到长期的均衡,它展示了一个稳定的动态增长过程。(2)储蓄率、的增加对稳态的影响 如图 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纸袋制作课件教学课件
- 防蜇课件教学课件
- 获奖 课件教学课件
- 2024年度农产品收购合同
- 2024年企业安全评价与咨询服务合同
- 2024年度空气能设备安装与验收合同
- 2024国际快递服务全面合作协议
- 2024桩基工程施工合同范本桩基工程施工合同
- 2024年企业合并收购协议
- 2024个人租房的合同模板范本
- 国际法-利比亚-马耳他大陆架划界案
- 2024年四川省达州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著作权法概述课件
- 2023-2024学年人民版六年级下册劳动教学设计(第6课)学用洗衣机(教案)
- 人工智能在教育行业的远程学习应用
-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5课《秋天的怀念》表格教案
- 用盐酸和碳酸钠测定氯化钠的实验
- 足底按摩课件
- 拓培非格司亭注射液-临床药品应用解读
- 房地产行业营销策划培训讲座
- 安保方案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