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XCS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二化学说明:请把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直接写在本试卷上无效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Si28第I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小题3分)1. 橡胶硫化程度越高,强度越高,弹性越差。下列橡胶制品中,所用橡胶硫化程度最高是A. 皮鞋鞋底B. 医用橡胶手套C. 橡皮筋D. 乳胶枕头【答案】A【解析】【分析】橡胶硫化程度越高,强度越大,弹性越差,则硫化程度高的产品具有耐磨性,但弹性差。【详解】医用橡皮手套、橡皮筋以及乳胶枕头需要较高的弹性,硫化程度不宜过高,而皮鞋胶底弹性较差,硫化程度较高,但耐磨性、强度较高
2、,故选:A。2. 下列物质中,即含有共价键又含有离子键是A. B. C. D. KCl【答案】C【解析】【详解】ACO2分子中C原子和O原子之间只存在共价键,A错误;BNH3分子中N原子和H原子之间只存在共价键,B错误;CNaNO3中钠离子和硝酸根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N原子和O原子之间存在共价键,C正确;DKCl中钾离子和氯离子之间只存在离子键,D错误;故选C。3. 下列各组中的物质熔化时所克服的粒子间作用力相同的是A. 硫酸钠和三氧化硫B. 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硅C 铁和硫D. 硬脂酸和二十四烷【答案】D【解析】【详解】A硫酸钠熔化时破坏离子键,三氧化硫熔化时破坏分子间作用力,所克服的粒子间作用
3、力不同,故A不选;B二氧化碳熔化时破坏分子间作用力,二氧化硅熔化时破坏共价键,所克服的粒子间作用力不同,故B不选;C铁熔化时破坏金属键,硫熔化时破坏分子间作用力,所克服的粒子间作用力不同,故C不选;D硬脂酸和二十四烷均形成分子晶体,熔化时均破坏分子间作用力,所克服的粒子间作用力相同,故D选;答案选D。4. 下列基态电子排布式中错误的是A. Ne、1s22s22p6B. S2-、1s22s22p63s23p6C Ca2+、1s22s22p63s23p6D. F、1s22s12p6【答案】D【解析】【详解】ANe是10号元素,根据构造原理,可知基态Ne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是1s22s22p6,A正确
4、;BS2-是S原子获得2个电子形成的,根据构造原理可知基态S2-核外电子排布式是1s22s22p63s23p6,B正确;CCa是20号元素,根据构造原理可知基态Ca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是1s22s22p63s23p64s2,Ca2+是Ca失去最外层的2个4s电子形成的,则其核外电子排布式是1s22s22p63s23p6,C正确;DF是9号元素,根据构造原理可知基态F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是1s22s22p5,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D。5. 下列现象与电化学腐蚀无关的是A. 铜锌合金(黄铜)不易被腐蚀B. 银质物品久置表面变黑C. 附有铜制配件的铁制品其接触处易生锈D. 生铁比纯铁更容易生锈【答案】B【
5、解析】【详解】A铜锌合金中,金属锌为负极,金属铜为正极,Cu被保护,不易被腐蚀,与电化学腐蚀有关,A错误;B银质物品长期放置表面变黑是因为金属银和空气中氧气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银的结果,属于化学腐蚀,与电化学腐蚀无关,B正确;C铁制品附有铜制配件时,在接触处形成原电池,其中铁为负极,易生锈,和电化学腐蚀有关,C错误;D铁、碳和电解质溶液构成原电池,Fe作负极失电子加速腐蚀,纯铁和电解质溶液发生化学腐蚀,所以生铁比纯铁更容易生锈,与电化学腐蚀有关,D错误;故答案选B。6. 紫花前胡醇可从中药材当归和白芷中提取得到,能提高人体免疫力。有关该化合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分子式为B. 能使酸性重铬酸钾溶
6、液变色C. 能够发生水解反应。D. 能够发生消去反应生成双键【答案】A【解析】【详解】A由紫花前胡醇的键线式可知,该有机物的不饱和度为8,一个分子中有14个碳原子,故其分子式为,故A错误;B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也含有醇羟基,且羟基所连碳原子上有氢原子,能发生氧化反应,故能使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变色,故B正确;C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酯基,能够发生水解反应,故C正确;D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醇羟基,且羟基所连碳原子的相邻碳原子上有氢原子,能够发生消去反应生成双键,故D正确;答案选A。7. 230Th和232Th是钍的两种同位素,232Th可以转化成233U。下列有关Th的说法正确的是A. Th 元素
7、的质量数是232B. Th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31C. 232Th 转换成233U是化学变化D. 230Th和232Th的化学性质相同【答案】D【解析】【详解】A、232Th的质量数是232,故A错误;B、Th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Th各种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的平均值,故B错误;C、232Th转换成233U是原子核变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D、230Th和232Th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所以化学性质相同,故D正确;故选D。8. 将pH=11NaOH溶液和pH=3的甲酸溶液等体积混合后,对所得溶液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由于甲酸为弱酸,pH=11NaOH溶
8、液和pH=3的甲酸溶液以等体积混合后,甲酸过量,反应后的溶液为酸性溶液,则c(H+)c(OH)。【详解】A 根据电荷守恒可知:c(HCOO)+c(OH)=c(Na+)+c(H+),由于c(H+)c(OH),所以c(HCOO)c(Na+),故A错误;B 根据反应后的溶液中电荷守恒及溶液显示酸性可知,c(HCOO)c(Na+),故B正确;C 甲酸过量,反应后的溶液为酸性溶液,则c(H+)c(OH),故C错误;D 反应后的溶液为酸性溶液,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很小,所以c(OH)c(HCOO),故D错误;故选B。9. 四种短调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其中只有M为金属元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Z位
9、于元素周期表中第2周期第A族B. 原子半径ZYZC. 该新化合物中Y的化合价为-3价D. 和的电子层结构相同【答案】D【解析】【分析】W、X、Y、Z为同一短周期元素,可能同处于第二周期或第三周期,由图可知,X为4价,X可能为C或Si,若X为C,Z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X核外电子数的一半,即为3,对应B元素,不符合成键要求,故X为Si,Z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X核外电子数的一半,则Z为Cl元素,W能形成+1价的阳离子,则E为Na元素,Y能与2个Si原子形成共价键,另外得到1个电子达8电子稳定结构,说明Y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为5,即Y为P元素,即W、X、Y、Z为Na、Si、P、Cl元素。【详解】A WZ为
10、NaCl,属于强碱强酸盐,故A正确;B X、Y、Z为Si、P、Cl,同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减小,元素的原子半径XYZ,故B正确;C Y能与2个Si原子形成共价键,另外得到1个电子达8电子稳定结构,说明Y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为5,该新化合物中Y的化合价为-3价,故C正确;D 比少1个电子层,电子层结构不相同,故D错误;故选D。第II卷(共55分)二(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28分)16. 请根据下表中的键能数据回答有关问题。化学键SiOSiClHHHClSiSiSiCClCl键能/460360436431176347243(1)SiC的熔点_(填“”或“ . Si-C的键能大于Si-Si . ;S
11、i-C的键能大于Si-Si;Se,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大,则硫元素的电负性比硒元素大;H2Se中Se原子价层电子对数=2+=4,Se的杂化轨道类型是sp3,有2对孤对电子,则分子空间结构属于V形,故答案为:3d104s24p4;大;V;【小问2详解】常温下为白色晶体,熔沸点低,为分子晶体;分子中Se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2+=3,Se原子的杂化类型是sp2,故答案为:分子晶体;sp2;【小问3详解】为二元强酸,结构式为 ,和分子结构和类似,含有4个单键和2个双键,单键全部为键,双键中有1个键,则分子中,键和键数目的比值是(4+2):2=3:1,故答案为:3:1;【小问4详解】乙二胺中两个N原子
12、均形成3个单键,含有1对孤电子对,而重金属离子具有空轨道,二者之间能够形成配位键,所以乙二胺()与重金属离子可形成稳定的环状配合物,故配位原子是分子中的两个N原子,故答案为:N(或氮);【小问5详解】由金刚砂(SiC)的晶胞结构可知,C原子位于晶胞的8个顶点和6个面心,Si原子位于相邻4个C原子构成的正四面体的中心,若把晶胞分成8个小立方体,则Si原子位于其中4个小立方体的中心,根据指定的坐标系,晶胞顶点C原子的分数坐标为(0,0,0);则图中所标示的Si的分数坐标是(,);该晶胞中C原子个数=8+6=4,Si原子个数为4,晶胞边长=a10-10cm,体积V=( a10-10cm)3,=2.6
13、6108a-3,故答案为:2.66108a-3或1.61032a-3NA-1。21. 、CO甲烷化反应对煤的清洁利用具有重要价值。、CO甲烷化反应过程中发生的反应如下表:序号反应方程式反应类型CO甲烷化甲烷化?水煤气变换反应329.6重整反应247.3(1)根据R2和R4可以得出R3的焓变_。某温度下,在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投入和,发生R3的逆反应。15min后反应达到平衡,此时的转化率为75%。则015min内平均反应速率_,此条件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_。实验测得反应R1和R2的活化能分别为和。由此可知,在外界条件相同时,CO甲烷化反应的速率_(填“大于”或“小于”)甲烷化反应的速率。(
14、2)某研究中心,研究了高温条件下、CO甲烷化反应的具体情况。他们对高温区间内甲烷化反应得到的结果进行了热力学和动力学分析。部分实验结果如下:CO甲烷化反应及甲烷化反应的动力学经验方程为:。其中,k为反应速率常数;p为反应物分压。实验测得CO甲烷化反应的反应速率常数,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如图1所示。由图示信息可知,其k随温度的升高而_(填“增大”或“减小”)。分别研究CO甲烷化反应和甲烷化反应。发现随温度变化时,CO和转化率的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二者的转化率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原因是_。随着温度升高,逐渐出现了的转化率高于CO转化率的情况,原因是_。【答案】(1) . -41.15kJmol-1 .
15、 0.2mo1L-1min-1 . 1.8 . 小于 (2) . 增大 . 两个反应过程均属于放热反应,升高温度有利于逆反应的进行 . R1反应的热效应(或焓变数值),明显大于R2反应,温度高更加不利于前者的进行【解析】【小问1详解】由盖斯定律,R3= ,根据R2和R4可以得出R3的焓变kJmol-1=-41.15kJmol-1;某温度下,在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投入和,发生R3的逆反应。15min后反应达到平衡,此时的转化率为75%。,则015min内平均反应速率 =0.2mo1L-1min-1,此条件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1.8。实验测得反应R1和R2的活化能分别为和,CO甲烷化所需的活化能大,反应速度慢,由此可知,在外界条件相同时,CO甲烷化反应的速率小于(填“大于”或“小于”)甲烷化反应的速率。故答案为:-41.15kJmol-1;0.2mo1L-1min-1;1.8;小于;【小问2详解】实验测得CO甲烷化反应的反应速率常数,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如图1所示。由图示信息可知,lnK随1/RT升高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县农业农村局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方案
- 汽车使用与维护 课件 项目二 汽车内部标识识别
- 汽车使用与维护 课件 项目三 转向系统的使用与维护3-2 转向传动机构检查与维护
- 2025年电子围栏系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甲醛尿素(UF/MU)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环境测氡仪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牛奶搅拌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山东枣庄重点中学2025届初三“五校”联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中国现代文学作品导读》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钢笔书法训练》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中职英语 基础模块2 Unit 4 Volunteer Work
- 腹膜后肿瘤护理查房
- 2024年中国三峡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二维动画短片发展现状、创作过程及发展前景14000字(论文)】
- 接触网工高温施工详细防护措施培训
- AI人工智能的发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辩论赛正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发言稿
- 大学英语四级阅读理解精读100篇
- 公司安环部绩效考核实施管理方法
-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培训课件
- 浴室租赁协议(3篇)
- pvc雨水管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